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哦?”赵顼问道:“谁啊?”
王安石长吁了一口气:“淮南转运使,知应天府,苏颂。”
赵顼也想起来了:“对对对,河北灾伤,苏颂上书提醒。说是移民往邻路州逐熟,固是良策,但是要考虑到食口多寡的问题。”
“比如淮南诸郡,虽稍登稔,但食口若多,必致物价腾踊。”
“万一秋成失望,漂泊之民,一时未有归业之期。到时候坐食贵谷,又需须烦县官赈救。”
“所以要救灾,不如先平物价,要平物价,不如施行粜给,使流民有贱价之物,则不觉转移流徙之苦。”
王安石躬身道:“正是,非老成细致之臣,想不到这些。因此他与苏油商议,从两浙路调运了更多粮食到本就粮丰的淮南,又转迁了部分流民,到两浙路种植新开的官田,如今看来,的确是良策。”
赵顼说道:“可当年苏颂拒绝拟任李定的诏书……”
王安石拱手道:“国事当前,不容私怨。”
“其一,苏颂至孝大忠,为人中允敦厚。所学庞杂,与苏油相近。苏油那些化工理学圩田海船的举措,他都能明白。能力上是没得说的。”
“其二,苏缄忠烈之举,当褒荣其族,苏颂乃苏缄堂侄,这番任命,也是朝廷奖掖忠臣家族之道。”
“其三,苏颂的资序,在英宗朝就已经很高,足够当任两浙路转运使。”
“其四,苏颂对苏油的作为颇为欣赏,苏油在两浙路诸般举措,他必然萧规曹随,不会罢停更张。”
“陛下,臣与苏颂固有私怨,与苏油理念上也不相谐。然苏油的确是处理交趾后续事务的最佳人选;而苏颂,也的确是处理苏油去后两浙后续事务的最佳人选。”
“两处都是大宋如今关要,容不得一丝闪失,既然有足任之臣,那我自然也不敢不荐。”
赵顼满意地笑了:“那行,这就让知制诰拟草,着郭逵为帅,赵禼为副。
苏颂充两浙路转运安抚使。
苏明润以枢密副使提举安南行营后勤司,杭明市舶司,节制夔州义勇,并广锐,衣锦两军。
李宪转充两浙路兵马都钤辖,静海军节度留后。”
……
邕州,交趾检校太保李常杰,与都指挥使宗亶,正在士兵们的簇拥之下巡视。
其实现在的邕州,已经不能再称为城池了,因为城墙已经被拆毁填入邕江,而城中经过大屠杀,近六万人累成了五十八座尸堆。
邕州,已经成为了一座废墟。
城中的大火早已熄灭,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李常杰已经年近六十,但是因为没有胡须,保养得宜,加上常年习武,身体依然健壮,看上去也就是四十来岁,而且生得很英俊刚毅。
他的本姓吴,乃吴朝王族吴权之后,其父是李太宗时太尉郭盛溢,世代都是武人。
至于为何老吴的后代姓郭后来又生了李常杰,只能说……交趾是个神奇的地方。
李常杰自少“姿貌扬逸”,并且练骑射,习兵法。李太宗时因为承父荫,被委任为骑马校尉。
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弟弟李常宪一起净身成为太监。
李乾符有道三年,李常杰被召入皇宫,担任侍禁及黄门祗候。
李圣宗时,李常杰积功晋升为太保。
彰圣嘉庆三年,李常杰调任为清化、乂安等地察访使,镇压当地的芒族动乱。
天贶宝象二年,因“占城国常来骚扰”,李圣宗亲征占城。
交趾军在李常杰的指挥下,战事相当顺利,节节击败占城军。
占城君主律陀罗跋摩三世兵败逃走,同年五月,被李常杰在真腊界内俘获。
占城王只得求和赎罪,割让了地哩、麻令、布政三州给李朝。
其后占城陷入内乱,律陀罗跋摩三世投奔李朝。
太宁四年,李朝派李常杰率兵南下,以扶持律陀罗跋摩三世复位为借口,再次攻击占城。
这一战打了个平手,但是交趾作为进攻方还是占了大便宜,掠夺了大量人口移居到当时交趾占领的地哩、麻令、布政等地。
可以说,李常杰戎马生涯四十年来,从未打过败仗,堪称交趾军神。
如今竟然敢发起对宋朝的攻击,而且,战而胜之,扩地三州八百里!
宗亶对李常杰佩服到了极致:“太保神威盖世,连下三城,此番回去,王上必定大加奖掖。”
李常杰微微一笑:“回去,为什么要回去?广源州侬蛮久不服王化,如今心胆皆破,而且大宋的桂州,似乎还没有什么动静。”
“宋朝的反应,太慢了。我们还能继续扩大战果。”
说完转身对身边一位儒生说道:“徐生果然是人才,如非你献计,邕州城旦夕之间,还难以攻破。”
儒生乃是宋人,出生岭南,名叫徐百祥。
徐百祥早年也曾十年寒窗,饱读书史,颇有些才学。
谁知时乖命蹇,与张元吴昊一般,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
年华老去一事无成,满腹经纶没有用武之地,渐渐怨天尤人,满腹怨气,认为宋朝皇帝和官吏有眼无珠,不识贤才,耽误了自己大好前程。
熙宁二年开始,徐百祥听闻宋朝和交趾国关系紧张,心中产生了一个罪恶的念头。
于是他提笔给交趾国王写了一封信。
“大王先世本闽人,闻今交趾公卿贵人,多闽人也。
百祥才略不在人后,而不用于中国,愿得佐大王下风。
今中国欲大举以灭交趾,兵法有先声夺人之心,不若先举兵越境,百祥请为内应。”
李常杰与徐百祥多次交通消息,觉得其人可用,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于是突然兴兵,果然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
苏厨





苏厨 第八百零一章 情报分析
第八百零一章情报分析
遇到苏缄死守不降,给交趾军造成重大杀伤之后,李常杰也曾经一度有意退兵。手机端 m.vodtw.la
又是徐百祥力劝李常杰,说苏缄与桂州知州刘彝不和,对方必然反应迟钝,而且刘彝根本不懂军事,手下也就三千土丁,还多是峒蛮,不如别遣一支偏师在昆仑关下设伏,一战可定。
李常杰从其计,果然,三千援军散漫而来,遇到早有准备的交趾大军,不及列阵便全军覆没。
援军断绝后,邕州就成立孤城,还是徐百祥献计,让先前被擒获的宋军俘虏,囊土堆积在邕州城墙之下,很快就造出两道比城墙还高的斜坡。
加上邕州城中箭尽粮绝,李常杰用了一个月的都没有打下来的邕州,在徐百祥的计谋之下,仅用了三天就被攻破。
城破之后,李常杰愤怒与大宋军民的誓死抵抗,下令屠城,五万八千多人,死在了交趾军的屠刀之下。
加上之前两州,二十多万人死于非命,无数人被掠到了交趾充当奴隶。
不过也正是因为苏缄的决死阻击,让交趾军也不得不暂时停下进攻的脚步,开始修整。
李常杰是英明的将领,明白情报的重要性,抓了三州僧道杀害,将他们的度牒,发放给交趾密探,命他们伪装成宋朝僧道,前去大宋各地打探消息。
巡视了一圈,李常杰问道:“苏皇城的尸体,还是没有找到?”
徐百祥赧然道:“太保兴振义师,吊民伐罪。苏缄冥顽不化,死有余辜。听闻已然**了,如果找到,必定挫骨扬灰,与太保解恨。”
李常杰似笑非笑地看着徐百祥:“少主不以常杰卑猥,以举国之兵相托,所信者,不过常杰一个‘忠’字。”
“我要你找寻苏皇城尸骨,是不想忠臣死无葬所,沦为孤魂,徐生莫要想岔了。”
“呃……”徐百祥满脸通红,窘迫异常:“那城破之后,太保为何……为何……”
“那是为了不让下一个城池的太守,和苏皇城一样。”李常杰叹了一口气:“兵者凶器,作为敌手,我不希望接下来每一个城池,都是如苏皇城那样的对手。”
徐百祥赶紧俯首:“太保智计,远出百祥百倍,百祥如今成了王臣,定然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常杰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徐生你又错了。”
徐百祥一脸蒙圈,担惊受怕,看着李常杰。
李常杰看着徐百祥的表情,半天过后方才满意,笑道:“不要误会,此战之后,我会送你一件大功劳,让你成为替大宋守土有功的大功臣。”
“你不是嫌大宋官家吝啬,难舍你一官吗?这回啊,咱们要他用得心甘情愿,封赏你一个大官!以后你就是大越国安插在宋朝的要员!”
“原来如此!”徐百祥顿时大喜:“多谢太保提携之恩!百祥必忠勤王事,永生为太保效劳!”
……
李常杰在搞宋军的情报,同样的,苏油也在搞各方的情报。
首先是自己人的。
现在已经明白了,沈起这名字听着这么耳熟,原来是当年永兴军路韩绛的手下,因为曾得范仲淹传授过兵法,所以颇得韩绛看重,推荐给了王安石。
一辈子喜谈兵事,但是一辈子没见立过什么战功,属于幕府参军之流,比赵括都不如。
唯一的功劳就是出使辽国时,辽国让宋朝使者与西夏使者并列,沈起力争,让大宋使节在辽国得到比西夏人更高的地位,并作为永例,回来后得到王安石赏识。
而刘彝就更是放错了位置,这人是大宋理学先驱胡瑗的弟子,长处是搞内政跟水利,还有医学也不错。
苏油痛心疾首,早该跟朝廷申请将这娃抽调到两浙路搞经济建设,可能都不会出这档子事儿。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然后就是这次的带军将领。
郭逵,这是老交情了,甚至用亲密战友来形容都不为过。
两人当年在陕西,可是配合默契搞了不少事情。
郭逵是大头兵出身的纯武臣,起先是苏油的上级,后来成了苏油的下级。
但是两人不管谁是上级谁是下级,对自己的定位都非常清晰,相处得也非常克制。
当然这主要是苏油的功劳,因为他从来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大宋任何一个武人。
当渭州知州的时候,苏油可以说对老上司相当尊重,后来做了陕西帅臣,又可以说对他相当体贴。
在韩绛要收拾郭逵的时候,还是苏油主动与韩绛打招呼,将之招到自己名下予以保护。
之前是苏油给郭逵练兵,后来是郭逵给苏油练兵,到了现在,又轮到苏油给他保障后勤了。
此老可谓料事如神,顾全大局,而且还老奸巨猾。
十几岁就知道抱着汉书在酒楼刷名声,和狄青一样的出身,做到和狄青一样高的级别,却没有狄青那样的下场。
当然,也就没有得到和后世狄青一样的尊敬,几乎被忽略在了青史当中。
赵禼,不是很了解,但是郭逵是他多年的老上级,又是他主动推荐,想来他和郭逵能够配合好。
李宪如今地位不低,虽然不能带出大量新军来南方,但是一百人的贴身队伍是至少的。
苏油用脚趾头都想得到,李宪绝对不会让这一百人的名额空废,要是拉出来的不是一支炮队,他就把苏字倒过来写。
自己这边就不用操心了,虽然不足万人,但是军力却被所有人都大大的低估。
木叶蛮退伍军人,那是翻山越岭丛林作战的专家。
广锐军,是曾经的西军骑军精锐。
衣锦军,呵呵呵……
名义上,他们都是这次后勤辎重的保障部队,杂牌里边的杂牌。
说来也是,蛮人,叛军,样子货,让他们押运粮草好像都抬举了……
苏油非常满意大家对这三支队伍的定性。
兵者,诡道也。他压根就没有打算在战前纠转大家的印象,就这样挺好。
接下来就是敌人了。
李常杰,绝对是比侬智高厉害得多的将才,不好对付。
但是军队打仗,其实就是看谁能犯更少的错误。
苏油敢打保票,有几个错误,李常杰一定会犯。
首先就是火器,李常杰不知道大宋如今已经有了成建制的火器部队,还在用老眼光老战术对付宋人。
然后是后勤保障能力,打战,翻来覆去就那几招,保住自己的后勤,截断敌人的后勤,永远都是制胜法宝。
海洋是大宋的天下,两浙路的富庶足以支持苏油动用海船往广州调运给养,别说广州了,就连被交趾侵占的廉州,钦州,都是海滨城市,有港口。
加上大量可以长期保质方便携带食用的干粮和单兵口粮,炒面袋,即使是在没有辎重跟随的情况下,宋兵现在都能独立作战二十天,足以支撑一整场局部战役。
其实收服两州对苏油来说轻而易举,但是手里兵力不济,要是将李常杰在大宋境内打成了流寇,事情反而麻烦。
所以还得等,等郭逵大军的到来。
最后就是医疗水平,历史上几次征服交趾,都不是输给了土著,而是输给了大自然。
用前人的话说,“南交水土恶毒,多北人禁食之物。”
然而苏油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如今的太医局,天师府,当然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




苏厨 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
第八百零二章出兵
苏颂接到了朝廷任命,抛下老娘家眷让他们慢行,自己星夜兼程,从应天府赶到杭州,只花了七天。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见到苏油,苏颂便嚎啕痛哭“明润……堂叔一家上下……整整三十七人啊……”
苏油赶紧将苏颂扶住“族兄万莫伤毁过度,当此时刻,我们正需要继承宗叔的遗志,筹谋好国事。正盛!正盛快给老叔打一盆热水来!”
平正盛屁颠屁颠地去了,一点都没有日本最大政治力量继承人的自觉,这娃这几天正缠着要跟苏油一起去广州,不过苏油还没松口。
服侍苏颂收拾停当,苏油递上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是之前整理的两浙路治政要领,里边都是于今正在展布的诸般大事。”
苏颂将册子打开,起首就是总纲,之后是目录,跟后世的报告一模一样。
收拾起心情,拿手指在目录上从上到下划过,苏颂对于两浙路经济建设的大事儿已然有了个谱,点头道“有此书在手,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苏油拱手道“两浙路开发,计划用时是五年,因此这次供应粮秣之事,我们不能将它作为阻滞两浙路发展的变故,而是要将它作为提振两浙路经济的契机。”
“以往朝廷征调,过于简单粗暴了,现在两浙路转运司不差钱,我们决定招投标,用钱买。”
“转运司自己的五十万石粮食,要加工成炒面、压缩饼干等速食干粮,各种罐头,午餐肉,腊肉,腊肠,火腿肠,要进行采购。”
“这些都通过发包招投标形式发放给了环太湖周边不少的工坊,厂房。朝廷可以收一笔税。”
“如今第一批货物已经准备完成,北风不等人,我必须出发去广州了。”
苏颂拉着苏油“明润,大军尚未抵达,你鼓掌难鸣啊……”
苏油说道“李常杰不是笨蛋,但是越是聪明者,计虑也就越多。我此次去,正好打草惊蛇。”
“最次,靠衣锦军守住一个广州,是没有问题的。”
苏颂知道了苏油此次去是以防守为主,这才松手“不要贪功冒进,待朝廷大军到来再说。明润,我苏家再损失不起了,你……你万事小心。”
苏油躬身“族兄放心,国仇家恨,明润自然牢记。我就不等薇儿的药品船了,等她到了杭州,你跟她说我在广州等她。”
说完从帽架上取下乌纱“郭逵是明白人,现在都还在整顿队伍,选择将领,迟迟不动兵,就是想要避免我大军在盛夏与交趾作战。为此我特意上书朝廷,解释了此事……唉,希望陛下能不那么急吧。”
苏颂点头“怒不兴兵。明润修养气度,毕竟经过战阵锤炼,远胜于我。倒是让我这做兄长的惭愧了。”
苏油将帽子戴好,又对苏颂行了一礼“兄长你多节哀保重,明润去了。这回总要给大宋,给族兄谋一个公道!”
扭头叫平正盛“正盛,我们出发!”
……
杭州港外,一支巨大的船队集结在这里,除了两艘三千料的夔州型,五艘一千料的眉山型,还有一艘刚刚下水的大宋如今最大的纵帆船——杭州型。
武装这几艘船,两浙路现产的霹雳炮数量还不够,苏油只好将本来淘汰给陆军用的霹雳炮都全部装到了船上。
精度差点就差点,本来就没有指望会遇到相同级别的海军,揍揍陆地目标,用被张散淘汰下来的那些炮管也足够了。
这艘杭州型,就是苏油的旗舰。
赵顼将静海军的编制给了苏油和李宪,苏油将之武装成了大宋第一支成建制的近代化海军。
杭州型被赵顼命名为泰山号,夔州型的两艘被命名为致远号,宁远号,五艘眉山型被命名为杭州号,湖州号,明州号,苏州号,成都号,眉州号。
除了这些,还有被苏油压制了一个月的海商船舶,如今在杭州湾里,不下上百艘。
苏油登上泰山号,泰山号上猎猎地升起红底宋字旗。
苏油对晁补之下令“拉响汽笛,起锚,升帆,出航!”
泰山号上冒出大股的白色蒸汽,难听的汽笛声传遍了整个杭州湾,各船纷纷扬帆。
泰山号的从员们忙碌了起来,桅杆上的旗手收到号绳上摇上来的纸条,开始对两侧的致远号和宁远号打旗语。
王德甲站在宁远号上,拿着黄铜望远镜看着泰山号桅杆上的旗号“少保可真能整,可就是看不懂……书记!掌书记!”
一个年轻士子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本本和一支鹅毛笔“少保让致远和宁远前方开道。”
王德甲抠了抠额头“那就赶紧升帆出发。”
士子将本本递了过去“都管,你得签字,确认军令。”
王德甲将本本取过来,上边是一个表格,有时间,内容,后边有书记员的签字,再后边有复核签字,后边留着一个空格,那是王德甲签字的地方。
王德甲赶紧取过本本签了,交给士子“掌书记,你看这船好是好,就是规矩大,几个月了都还忘记这茬,这事儿可不能跟少保说,不然又得挨罚。”
士子接过本本,在王德甲名字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笑道“训练时期从严从重,行军打仗是可以适度灵活。”
王德甲如蒙大赦“那秀才你在甲板上看着,我还是进船楼看海图去,那玩意儿稀罕,我也熟!”
船队在杭州湾内慢吞吞的出海,抵达舟山外海后,大帆扯满,速度就起来了。
如今大宋海图,用的计量单位同样是海里,这完全是由天文学和航海学的观量属性决定的。
出于天文观测定位的方便,一海里的长度,就是地球子午圈的一分弧长。
如今大宋的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实际测量中,这个弧长在不同地区有细微差别,陈昭明进行了大胆地推测——地球,可能是一个椭圆,而不是正圆。
发现者叫林遂,获得了去年的发现者勋章,这娃如今在邵伯温的船队里,已经过了马来亚,具体到了哪里不知道。
苏油的船队南下到明州的时候,明州港下南洋的大小船只也行驶了出来,加入了船队当中。
杭州到广州差不多一千海里,如今的福船,顺风一个小时能跑五海里,十天后,密密麻麻的船队抵达了广州湾,整整两百来艘!
两百来艘大小船只,最小都是六百料,这阵仗将潜伏在广州城中的交趾细作吓得不轻,赶紧出城报告李常杰。
李常杰正在谋划攻取桂州,半路上收到消息,大吃一惊。
广州到廉州,海路不到一千里,也就是说五日可至!
到钦州不过六日,之后转陆路到邕州,前后所需不过八日!
一旦宋军转攻水路,在廉州或者钦州登陆,李常杰就无法赶在苏油之前,回守邕州,交趾大军回的归路就会被宋军切断!
而且听闻情报,宋船全是六百料以上,最大的“如巨鲸广宇,难测辎重”,不是交趾人的小海船能够比拟的,不知道运送了多少人马。
李常杰是打老了战的将领,不到紧要关头绝不会行险,立即下令交趾舟师撤退,回军两国边界思明州待命,而自己则与宗亶从昆仑关急撤回邕州,然后继续退至两国边界的太平寨观望。
人的名树的影,李太保没败过,人家苏少保同样没败过,而且一眼就看到了交趾军的虚弱之处,让李常杰不得不防。
焦急地等待了半个月,消息才终于传来,苏油抵达广州后,立即派兵封锁了广州水陆通道,隔断了内外联络。
原来苏少保是虚张声势,这些船里边,一半是本来就要归乡的蕃舶,它们在广州加载了饮水和补给后,潇潇洒洒离开广州港,趁着好风望麻留甲去了!
剩下的一小半福船,是粮船!苏少保得到朝廷任命,组织两浙路的粮草,将广州当做后勤基地打造。
真正抵达广州城的军力,不过是狄咏和王中正的三千人!
交趾间谍被耍了!




苏厨 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见面
第八百零四章老朋友见面
1...285286287288289...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