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心净
“乐天洋行的生意咱们也要插手,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财源……总而言之,我们维新派就要搞出我们自己的一片天来,再也不能迷信朝廷上空洞的承诺了,辛酉年间的那场政变已经证明了朝廷是靠不住的……”
“满人的未来,一定要掌握在我们维新派的手里!”
一场游城,到最后居然成了维新派坚定信心的宣誓仪式,肖乐天的重重手段已经从灵魂里刺激了他们。
从这一天开始,满人内部彻底的决裂了。
大清隐龙 615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转眼间秋风起菊花黄,北京城迎来了1866年的深秋,四九城已经在肖乐天的统治下平稳的运行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肖乐天攻破京师的消息已经彻底传遍大清,无数地方督抚上折子谴责肖乐天的暴行,甚至有哪些偏远地方的督抚居然要带兵入京勤王。
这可真是笑话,云贵川的兵徒步走到北京去?甘陕绿营不防备叛乱也要进京?人家湘军淮军占据中原都没说勤王呢,这些边缘地区的督抚也不过就是乱表态罢了。
勤王的折子还在半路上没到京师呢,紫禁城里安抚人心的邸报就已经向全国各地飞去了,这份由慈安首肯肖丞相总编的邸报,将整个京师几个月的乱象做了一个大起底。
这里面法国人的欺骗要写清楚,肖乐天欧罗巴的狂胜也要大书特书,慈禧被形容成一个受到蒙骗的无辜者,全部的罪孽都推到了安德海和雾隐小鬼还有梅勒身上,当然恭亲王和醇亲王也有失察的过错。
在邸报的形容里,肖乐天成了一名被逼无奈的可怜人,朝廷几次三番派兵攻击他,最后他没有报复反而接受了东太后的懿旨,进京平乱了。至于满清死了多少人那就真没人在乎了。
看看人家肖乐天吧,塘沽死了那么多人,肖乐天照样稳住了满清的统治体系,所有官员都平平安安的,朝廷的税收也一分不少的上缴,这样的人要是说他造反可就真是欺负人了。
再看看进京之后肖乐天的所作所为,全都是干的安民工程,四九城被治理的居然米价40文,江南地区的官员都看傻了。
中古时代的国家体制,最关注的就是大义名分,肖乐天没有杀官,甚至没有逮捕不同政见者,朝廷六部依然在正常运转,最后就连东交民巷的洋人都说肖乐天不是一名野心家,这样的作保,堵住了全天下文人的嘴。
甚至到最后曾国藩都上书肯定了肖乐天的安民举措,承认肖乐天是大清忠诚的番邦重臣。大帅作保,这就挡住了所有军事勤王的打算,全国的督抚都在观望曾国藩,他的表态几乎可以代表整个汉臣军阀的全体态度。
人们都说清朝是中国封建集权的巅峰时代,其实那说的是康雍乾三朝,这爷孙三代真的是把大清国各层势力给压的死死的,任何人都没法动弹。
不过乾隆朝过后,集权的势头就开始渐渐松动了,嘉庆年间贪腐势头愈演愈烈,土地兼并已经让百姓忍无可忍,最后甚至发生了天理教冲击皇宫的奇事。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四日,天理教徒潜伏京城攻击东华门和西华门,后来在太监内应的帮助下居然一举攻克了西华门,天理教徒居然长驱直入一直杀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已经是后宫的位置了,可以说天理教这次突击把三大殿的守军全部杀败,并一直杀到了后宫,甚至逼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都亲自带兵上前厮杀了。
后来身在热河的嘉庆皇帝,听说紫禁城都被攻破了,吓的立刻带兵回京,把抓到的三百多天理教俘虏全部严刑逼供而死。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果,但是在历史上也确定了清朝由盛转衰的信号。等到嘉庆的儿子道光继位后,大清朝更是乱象丛生,最后连英国强盗都攻打过来了。
道光死后咸丰继位,这位皇帝更是不堪贪图美色的毛病也就罢了,毕竟自古皇帝都好色。可是你毕竟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啊,你爹禁烟禁的都和英国人开兵见仗了,你怎么在紫禁城里抽开大烟了?
不仅抽大烟,你还酗酒,喝醉了对着太监宫女说打就打,说骂就骂,说罚就罚,酒醒了以后又后悔,又哄这些人,赏赐银子赏赐小的物品,完了接着喝,喝着醉,醉了就接着闹。
这么一个吸毒的酒疯子,怪不得执政十一年就一命呜呼了,这就是活活作死啊!
到了同治年间就更别提了,虽然太平天国平定了,但是汉人军阀集团已经形成,两次鸦片战争引来了无数西方强盗,然后满清自己还不省心弄了一个辛酉政变。
可以说从嘉庆、道光、咸丰再到同治,这四代皇帝的统治下,满清的集权程度已经是雪崩一样的崩溃掉了。
到了1866年,满清的政治其实已经被四方势力所瓜分,中央集权已经成了一个笑话。
第一集团就是满清皇族,这个很好理解,毕竟大清就是人家满人八旗的江山,不过这个集团现在已经不团结了,经过辛酉政变的洗礼所有人都是各怀鬼胎。
第二集团就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人军阀。说他们是督抚还不如说他们是军阀,因为从同治朝以后,凡是满清内外的战争,其实都是汉人带兵给打下来的,满人的八旗和绿营早就成了笑话的代名词。
第三集团就是传统的官员,这批没有军权的文官,天然的就和翁同龢所带领的清流亲密,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中国最传统的文人力量。
而第四个集团就是东交民巷的洋人了。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满清连海关都让英国人赫德给接管了,洋人对于满清的政治也是有发言权的,只不过同治时期还没有光绪年间那么明显罢了。
肖乐天对晚清的政局看的是洞若观火,他知道这四个政治势力表面上看是很团结的,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矛盾,甚至是生死大仇。
皇族现在已经生生的割裂成守旧派和维新派了,辛酉政变的幸存者们天然的聚集在了一起,而且东太后慈安也看透了朝廷上人们的嘴脸,已经旗帜鲜明的开始支持维新派了。
再看看汉人军阀们,曾国藩那是中华的一条隐龙,他的眼光看到的是中国未来的兴衰起落,他才不是满清的忠臣呢,这个老家伙现在心里所想就是怎么把满清手上的这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变成汉人的。
为了这个理想,他可以放弃称帝的诱惑。
而李鸿章和左宗棠呢,又是水火不相容,两人斗来斗去到死都不消停。
至于说洋人集团,那更是各怀鬼胎,英国人看俄国人不顺应,法国人看普鲁士也恨的压根痒痒,只要他们不团结就自然有肖乐天施展手腕的机会。
四个政治势力,已经有三个让肖乐天给撬动了,对付皇族肖乐天抛出八王议政的诱饵,背地里还拿出了龙须沟改造计划这个大蛋糕,肖乐天知道买他们一个中立还是没有问题的。
对付汉人军阀,肖乐天更有办法,武清和李鸿章狠狠的干了一场,已经让李老头心服口服了,再加上曾国藩和他臭味相投,只要自己不造反汉人军阀还是会支持他的。
再看看洋人势力,有了美国人暗中牵线搭桥,就算法国和俄罗斯一万个不同意,可是架不住美国、英国、普鲁士等国的支持啊,肖乐天相信他们也不会坏事的。
最后就剩一个集团肖乐天是真没办法了,那就是一翁同龢为代表的清流势力,这群腐儒对肖乐天已经是狠到了骨头里,双方没有丝毫的和解可能。
这已经不是权力之争了,这就是学术之争,中国历代凡是学术之争就没听说过有和解的可能,文人记仇简直顽固的不可理喻。
不过肖乐天不怕,四大政治集团已经被拿下了三个,三比一永远都是肖乐天占据优势,满清腐儒们翻不出什么浪花出来。
老百姓不知道朝廷上的风风雨雨,就算偶尔有小道消息传出来,也不过就是茶余饭后的一笑罢了,在他们的眼中,一个能把米价稳定在40文一升的丞相,就算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更别说人家丞相弄的四九城这么干净,治安这么的好。
虽然这段时间四九城的大街上总是出现一批缺少大手指头的人,而这群人也是骂丞相最凶的一批,但是残废就是残废,骂的再凶人家丞相还能少一块肉吗?
反倒是你们,少了两根大拇指,以后可什么活都没法干了。
这正是新军阴险的一个体现了,要知道大拇指是人手上最重要的一个指头,他是配合其他手指进行活动的关键器官。不信你就试试,没有了大拇指的帮助,你剩下的四根手指头能干什么活?
砍掉了这些士兵的大拇指,也就绝了他们以后当兵做工的路,八旗建制里面就多了无数的白吃饭的废物。一天两天满清可以养着他们,但是十年八年呢?日子长了就连一家人都受不了你吃闲饭,更何况朝廷了。
肖乐天这是给满清强行背上了一个没法推卸的大包袱,总有一天能够活活的把满清累死,八旗制度早晚有背不动的那一天。
时间又一天天的过去了,四九城的秋风被凛冽的寒风所取代,渐渐的城市的天空中飘起了淡淡的黑烟,家家户户的煤炉子开始点燃了,1866年的冬季终于来临了。
朝廷要召开大朝会的通知早就发下去了,路远的督抚甚至在刚刚入秋就开始往北京城赶,谁都知道今年的大朝会将影响未来几十年的政治走向,这场权利盛宴所有人都不甘落后。
四九城越来越热闹了,低廉的粮食价格吸引了大量的流民进京,再加上地方官员的集体回京,让四九城的气氛更加热烈了,戏园子、酒楼、青楼的生意好的不得了。
等到腊月初一,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等实权大员集体入京之后,京师政坛的火药味顿时浓的都可以点燃了。
“大帅来了,听说大帅带来三千铁骑回京了……这可太好了,终于有人能和肖魔头分庭抗礼了,太好了,太好了,幸亏朝廷还有一个曾大帅啊!”
无数人奔走相告,他们全然忘记了以前就是他们在不停的攻击曾国藩,攻击他图谋不轨,脑后有反骨。
大清隐龙 616 谁是逆贼?
“端茶送客喽……”随着管事一声悠扬的喊声,两名翰林学士从曾大帅的书房退了出去,曾国藩站起来虚送了几步在书房门口就停住了脚步。
“大帅留步!请留步……也许晚间翁中堂也会来拜见大帅,请大帅保重身体,莫要过分操劳啊……”
送走了两名清流说客,曾国藩一脸疲惫的坐回椅子里,苦笑着对九帅曾国荃说道“京师向来都不是我的福地,一下午就见了六批客人,晚上估计也不会清净……”
“大哥说哪里话,正因如此才证明了大哥在朝堂上的地位,现在这个大清除了大哥谁还能稳住局势呢?不过真没想到那肖乐天短短两年多时间居然变得如此厉害,如此难缠长此以往正是我们的大敌啊!”
九帅又开始灌输他那一套理论了,听的曾国藩脑门一个劲的发紧“算了算了,我看你真的是入魔了,我再重复一万遍,改天换日的美梦不要做,那根本就不现实!”
“大哥啊,您怎么就这么死脑筋?这可是宋太祖的事业啊,就摆在您的面前,一尺之水轻轻一跃……”
“够了!”曾国藩低吼道“什么宋太祖的事业,现在是乱世吗?百姓对满清彻底绝望了吗?各方势力都认可了吗?”
“就算万事俱备了,我们能得到什么?不过就是残宋的那么一点点疆域罢了。那草原上的蒙古人跟咱们一条心吗?青海、西藏的藏民跟咱们一条心吗?新疆的维族跟咱们一条心吗?关外大片的土地跟咱们有关系吗?”
“如果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换来一个内战不断的残宋局面,那我曾国藩就是个罪人!”
“大哥……”九帅一时语塞,他实在是拗不过曾国藩的这股奇怪的思想,每次谈到这个话题曾国荃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在中国传统文人精英中,对待国家疆域其实是有两个极端的,在保守主义者眼里,汉人的传统疆域就应该是长城以内,塞外和青藏高原还有新疆那都是蛮荒之地,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汉人的国力强大了,自然就会向外扩张,占领一些蛮荒之地目的也就是获得一点战略缓冲罢了,其目的不过就是维护住汉人的土地安全罢了。
而另一种精英就如曾国藩一样,属于有野心的汉人精英,他们心中装的是一个大国梦,想的是汉唐雄风。
在他们的眼里,开疆扩土不仅能够拓展汉人的生存空间,也同样可以得到十足的利益,汉唐经营西域换来了数不尽的财富。
明朝前期的海洋贸易也让国库一时充盈无比,在这些精英的眼中,蛮荒之地或许一时间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勤劳的汉人只要苦心经营三四代,也不难建造出一个个鱼米之乡。
想当年炎黄二帝只不过是黄河边上的几个小部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江南包括北京还都是蛮夷之地呢,最后不也一样成为了汉人的家园。
在曾国藩的心中,就连白脸奸臣曹操都知道远征乌恒,震慑的塞北游牧民族终曹操一生都不敢南下。难道自己连曹操的胸襟气魄都不如吗?
更何况那乌恒在什么地方啊?不就是热河过了现今的朝阳吗,哪里满汉杂居,汉人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了。
曾国藩和曾国荃他们的想法都有一套理论在背后支持着,这么多年了谁都说服不了谁,每当这个话题被提起之后,兄弟俩总是不欢而散。
“哎……大哥你就这么糊涂下去吧,早晚给肖乐天那个混小子做嫁衣裳!现在看他崛起势头已经势不可挡了,如果您不早早正名分,等肖乐天抢险了,您就等着后悔吧……”说完九帅扭头就走。
曾国藩摇头叹息的说道“你不懂,那肖乐天跟我是一类人,他甚至看的比我还远,就看这次进京后的谋划,这哪里是个年轻人的样子,这分明是个积年的老贼,夺人心的大寇……他的胸襟大的不可想象,你是理解不了的……”
九帅走了,曾国藩休息了一会就到了晚饭时间,结果晚宴刚上桌恶客就登门了,苍老了好几岁的翁同龢前来拜访。
翁同龢毕竟是清流领袖,身份和一般读书人不一样,曾国藩请他入席饮酒,可是一看翁同龢那样子当时就愣住了。
“常熟何至于此,怎么几年未见苍老成这个样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要比我年轻二十岁吧?”
翁同龢深深一躬,行了一个后辈的大礼“大帅好记性,大帅年长小子十九岁,您是看着我长大的……”
“哈哈,坐吧坐吧!我于你父也是世交了,你就当今天是家宴,不用客气!”
两人落座,自有侍女给翁同龢布菜倒酒,酒是三十年的女儿红,菜是麻辣鲜香的湘菜,不过两人的心思都不在吃喝上面,三杯酒过后翁同龢就忍不住直奔主题了。
“大帅啊,您现在就是朝廷里的定海神针,国朝究竟能不能度过此劫就看您的态度了……那肖乐天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屠戮八旗子弟,强攻北京城,太和殿演武,甚至还企图拐走陛下,大逆不道啊……”
翁同龢添油加醋的把肖乐天给痛骂一顿,身上一丝名臣的气度都没有了,曾国藩看着一桌子被喷上唾沫的菜肴,气的哭笑不得。
可是他还没法阻拦,毕竟自己还顶着一个大清忠臣的牌子,面对翁同龢的攻击也不得不点头应和。
整整喷了一刻钟,翁同龢的气色才见好了一些,他用筷子夹了几口菜,又干了一杯美酒“大帅怎么不吃啊?难道也是因为肖乐天的暴行而义愤填膺了?”
曾国藩鼻子差点没气歪了,心说老子我才不吃你的唾沫呢。
“叔平啊!你对国朝的一片拳拳之心,兄弟我已经听明白了,你就明说吧,到底想要我做什么?”
“大帅痛快……”老翁翘起大拇指夸赞道“学生那就明说了,那肖乐天必须撤出京师,带着他的兵滚回塘沽、琉球去,国朝的洋务事宜不能交给他,应该由大帅领导起来……还有陛下的胡思乱想必须要义正言辞的拒绝,堂堂天子去游历天下这算怎么回事?”
曾国藩听着老翁嘴里的条件,心中长叹不已,这不就是彻底否认肖乐天所做的一切吗?让他哪来的回哪去,朝廷不杀他的头就算是大大的恩典了。
这群清流真的是无能、无耻的表率,指望这些酸丁大清朝早晚要完蛋。
耐着性子听完了翁同龢的鬼扯,曾国藩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沉默的气氛让老翁有点心虚,好半天后他终于按耐不住了。
“大帅……大帅!您倒是说句话啊……”
曾国藩看着翁同龢浅笑着说道“你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这是何意当然是实话了?”
“呵呵,实话不就在你的心里吗?你自己说说你的条件肖乐天能答应吗?你来我这里其实就是冲着我手上的兵吧?想让我们湘军剿灭肖乐天?”
翁同龢老脸一红“哎……大帅啊,现在国朝能对付肖乐天的出来您还有谁啊?早知道他的新军这么能打,朝廷之前就应该去热河避避风头……到时候调集全国勤王兵马,用人海战也淹死他了……”
“哎……现在可倒好,四九城已经被他给封锁了,满城都是刺刀,朝廷实在是冒不起险了……”
“哈哈哈,你们没有实力了,冒不起险了,就要推我上台吗?让我背上一个开启内战的罪名?”曾国藩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大帅何出此言?那肖乐天本就是叛逆,怎么能说是内战呢?”翁同龢老脸微红的说道。
“哼……”曾国藩一声冷哼“老夫血战长毛、捻军都无所谓,因为他们都是明目张胆的叛逆,是要建国的野心家,那些人我杀多少都无所谓!”
“可是肖乐天算什么?朝廷一而再再而三的派兵攻打他,可是肖乐天到现在都没有推翻朝廷的统治体系,塘沽的官员他可曾杀了一个?他可曾举起造反?”
“从头至尾,肖乐天都死死的抓着他藩国丞相的身份,一直都是以委屈臣子的身份来面对一切的指责,就连这次进京都是有东太后的懿旨才来的,这样的人你让我怎么清剿?”
“我曾国藩可以杀叛贼,可以杀异族,但是我就是不会杀同殿之臣……老夫才不会背那个千古骂名呢!”
翁同龢已经被曾国藩骂傻了,他呆呆的说道“大帅啊!国本不能动摇,肖乐天是逆贼啊,您怎么能说他也是大清的臣子呢?”
“怎么不是?”曾国藩声音拔高了好几度“他又没有扯旗造反,遵从太后懿旨带兵进京,在北京城里保护府库,建设民生,这难道也是逆贼的所为?”
“你叔平那么厉害,请问你怎么没有把龙须沟大变样,你怎么没有把京师米价稳定在40文?这样的臣子如果说是叛逆的话,那我真希望整个大清朝廷全是叛逆!”
翁同龢都被大帅给骂傻了,他站起身来哆嗦着嘴唇说道“大帅您学贯古今,难道这都看不出来?那肖乐天是邀买人心啊!他是要从朝廷手里挖百姓的心啊,他是逆贼……永远都是逆贼!”
曾国藩冷冷的看着翁同龢轻声说道“就算他是逆贼,他也是掏出真金白银去安民的逆贼……百姓到底是要40文一升的米价?还是要你们的大义名分?这个选择题,好象并不难啊!”
大清隐龙 617 核心的利益
翁同龢震惊了,他难以想象曾国藩居然会说出这么诛心的话出来,居然旗帜鲜明的替肖乐天说活,这还是大清的臣子吗?难道说五十万湘军让曾国藩也起了歪心思?
一股寒意从后腰往上窜,那一刻翁同龢感觉到了绝望。
但是他不敢跟曾国藩翻脸,别看他可以怒斥肖乐天,但是他绝对不敢呵斥曾大帅。湘军的势力早就遍布朝野,朝廷现在正想尽办法安抚曾国藩,他们和清流也只剩下大义名分这一条绳索束缚湘军了。
朝廷的对曾国藩的态度非常的统一,那就是捧着他当道德君子,用好话使劲的把他往忠臣堆里面推,张口闭口都是圣人言青史留名什么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满清和清流就是这样用道德绳索来栓死曾国藩的,他的家书,他的冰鉴,他的诗歌语录都被朝野集体吹捧,当时那个架势就是要塑造出一个新圣人来。
湘军里面的将领不是没做过黄袍加身的准备,尤其是九帅曾国藩,野史中记载他都已经做好了举旗的准备,所谓天国圣库神秘失踪,也很有可能成为了湘军造反的资金储备了。
说实话朝廷已经拿不出什么手段来对付曾国藩了,打也打不过,用钱收买朝廷还没人家江南富,至于什么暗杀之流的想都不要想,那就是不可能的。
最后没法子,还得从儒家里面找绳索,想来想去还是道德绑架最有用,倾全国舆论之力就把你曾国藩塑造成圣人君子,我看你最后要不要脸。
翁同龢作为清流领袖他太清楚这一套战略了,所以他可以怒斥肖乐天,但是他却不敢说曾大帅半句坏话,哪怕现在曾国藩当面说出了违逆朝廷的言论,他翁叔平也得老实的听着。
“大帅啊!如果您都这么想了,那么国朝可就真完了,他肖乐天有兵有钱现在又来邀买人心,这就是造反的前兆啊?难道说几十万湘军打下的太平江山,最后要拱手送给肖乐天不成?”
“国朝平定几场大乱着实不易,天下百姓乱极思静,需要休养生息啊!这时候怎么能容忍肖乐天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呢……”
“够了!你翁同龢真是读书读傻了吧,你口口声声说要和平,要与民休息,另一方面还在鼓动我和肖乐天开战,你就没觉得自己左右矛盾吗?”
“琉球是大清的藩国,肖乐天的藩国丞相身份是人家尚泰王钦封的,合理合法咱们国朝凭什么说他是叛逆?就算他带兵,也是人家琉球的内政,堂堂一国丞相带几千兵难道还多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