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元始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弃还真
他看着屋外夜色浓郁,一点点星光明亮。
“这心意,太重了。”
幽幽的话语,荀少彧身形一退,如同乘风御虚一般,脚下雷光闪烁,虚影重重。
“既然令公子已无大碍,妖魔也已被贫道降伏,贫道也该走了。”
“贫道,也该走了!”
荀少彧身形何其之快,声音仍在王达发耳畔回响时,自身已然出了王府,消逝在茫茫夜色中。
在荀少彧远去的刹那,睁开法眼,撇了一眼王府的气数。
王府半空中,仙鹤翩翩起舞,那一点腐朽乌黑,不知何时已经消弥,金气位格稳如泰山,镇压着赤色云气的汇聚。
只此一番气象,就是大豪大户,才有的家运族运。
只是,此时不知为何,原先那最重要的一点青气,这时已然断断续续,似乎冥冥中要完全断裂了一般。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祖师给予了王家庄,何止十世的福分。如今经过这一消耗,看来这一点因果关系,怕是要了了。”
荀少彧心头升起一抹恍然,这一趟下山,第一处落脚点就是王家庄,祖师也是有用意的。
这王家庄坐落烂柯山下,都是祖师的族人,其中还不乏以往的血裔,这些固然都是祖师的牵绊。
只是,王家庄族人何止千百,其中龙蛇混杂,多不以烂柯祖师的名头为善,反而假之以谋利己利,甚至谋人性命。
如此一次两次还可,三次四次也能容忍。但这并非几次,而是十数代人,皆是如此作为
这当中的干系因果,早就让祖师不堪忍受。只是一点血脉因果,让祖师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无谓的消耗情分,终究是会有用尽的一日。





元始诸天 第二三八章青霞洞天
茫茫烂柯,古洞仙府,
一尊大能力者若有所觉,睁开一双神眸,神眸开阖之际,映照着烂柯山千里方圆之地。
所谓王家庄诸事,一桩桩一件件,皆映入这一尊大能力者眼中。
直到看着荀少抽身而去时,这一大能力者古波不惊的眸中,蓦的多了些许笑意,似乎呢喃自语,也似乎回应着某些存在。
“这因果,终于了了啊!”
咔嚓――
恍惚中,一道枷锁蓦然卸下,最后一点亲缘因果,正在逐渐消弥,羁绊了数百载的道行,赫然有了突破的征兆。
大能力者似惊似喜,道:“不枉吾这一着,着实意外耶!”
这一大能力者非是他人,正是烂柯福地之主,有着观棋烂柯典故的王质祖师。
此刻的王质祖师,面上笑意渐渐舒展,臻达他这般境地,每一点进步都是难得可贵。
“天仙大道,大道天仙,吾已前所未有的接近。”
若非羁绊渐深,这一朝卸下,心灵竟然遁入超然之境,深入冥冥不可测之境地,让王质祖师道行更近一层。
所谓神仙极致,虽有极致之称,但是仙道无极,天仙之高之远,亦非是神仙所能想象。
每一尊神仙极致,都只差三千大功完满,就能一跃证就大道天仙,与天地同寿,与如月同辉。但每一尊神仙极致,又都非真正的修行之尽头,尚能于神仙位业,继续磨砺己身。
此为,道境无有穷也!
“天仙大道,难!难!难!”
…………
青山绿水,一叶轻舟泛于此间。
两侧沿岸,巨石磷峋,林壑幽美,常有云雾缭绕。
这轻舟之上,一青袍道人横卧舟辑,手指微微沾着流淌而过的江水,掀起一层又一层涟漪。
“好山,好水,好风光……”
青袍道人抬手拾起,一旁尚且温热的酒壶,直接顺着壶嘴,大口大口吞咽着壶中陈酿。
几艘大船自轻舟旁略过,几多文人骚客,看着一旁轻舟上,放浪形骸的道人,都道一声疯道人。
然而,青袍道人却恍若未觉,只是提着白瓷酒壶,其壶中的陈酿,仿佛归墟大海,无有穷尽一般,不住的自壶口流下。
这道人正喝的酣畅,眼角蓦然瞥见,几道流光自天际划过,落下这茫茫群山之中,其神光灼灼其华,远在千里也能一见。
“咦,”
青袍道人半起身,诧然看着流光,一会儿,喃喃道:“这云龙山,也不知生了何事,最近是愈发热闹了,修行人往来不绝,都快赶上一场大盛会了咯。”
“真是奇哉怪也,这云龙山上的吸引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呢!”
“嗯……贫道,要不要也凑一个热闹呢?”
荀少由着清凉的江水,自指尖一点点滑落,眸光中一抹深沉冷漠,近乎太上忘情无我无他,高高在上俯瞰芸芸众生。
看似慵懒横卧的荀少,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吐纳,都卷动着江水灵气,洗涤着周身大窍小窍。一次次呼吸沉淀,一丝丝气流,顺着荀少的口鼻,一点点吞入吐出。
将这一具肉壳,在法力的千锤百炼中,褪去了肉身凡胎,再非凡俗庸人。
此时,距着他初下山时,已足足过了三载有余。
在这三载中,荀少经历良多,一身混迹红尘市井中,以众生百态为洗炼,以庸庸碌碌,营营苟且为打磨,与几方世界相互印证,一身道行愈发高深。
更是在几日前,证就了人仙元神之道,法力神通不可同日而语。
而这一次途经云龙山,有感心血来潮,这一座云龙山间,不日将有机缘临世,所以才会驻足观望。
只是没想到,不过几日光景,各路牛鬼蛇神来往频频,不断有修行人踏入云龙山。
荀少一看这架势,就知道云龙山上的不知名机缘,估计已经成了烂大街的二手消息了,是个修行人都能知道一二。
“嘿嘿……如此多的修行人……一旦为了机缘,全都大打出手,怕是整个云龙山,都能掀翻几个来回了。”
“不过,有山上的几个大和尚在,这些修行人怕是翻不了天。”
荀少琢磨着,随即摇了摇头。
云龙山的水,可是很深很深的,就是石佛寺、大士岩这两个佛门大寺,就不是区区几百、上千修行人,可以随意招惹的。
道门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三千道脉之说。
佛门也有五方净土,二十四诸天,三千婆娑世界。
石佛寺、大士岩两个佛门大寺,据说就与二十四诸天之一的功德天,个中牵扯不浅。
就这一点牵扯,就足够捏死这些,最多濒临地仙之道的修行人了。
荀少摸着下巴,品了一会,道:“只是如此热闹的事,我要不掺和进去,来个浑水摸大鱼。着实有些对不起,那个辛苦布局的‘黑手’。”
固然云龙山上的机缘,引德荀少心血来潮,应该是一桩实打实的机缘。
但云龙山出入频繁的修行人,还是让荀少本能的警醒。
机缘!
机缘!
少数人知道的,才是真正的机缘;多数人能知道的,就该是劫数了。
“就让贫道看看,是谁这么有魄力,掀起如此大动静。”
荀少眸光幽深,三载的平淡,难得遇见如此‘有趣’的事,也算是恰逢其会了。
况且,以荀少人仙位业的修为,再有小成级数的五雷天心正法,炼剑成丝的绝顶剑术傍身,在人仙中是真正的难遇敌手,就连地仙人物来了,也要斗上一斗才知道胜负高低。
而所谓地仙人物,已是真正的仙人一流,平常都在古洞仙山修行,岂会真的轻易现世。
所以今时的荀少,固然不足以藐视天地,但地仙之上的仙道人物不出,荀少又有何忌惮。
…………
云龙山乃天下有事的名山之一,其山势巍峨,曲折回旋,九节山峰,高低起伏,其状似如一条真龙横卧,待有云雾缭绕时,更似天龙起舞。
其九节山中,夏有山花清香四溢,冬有苍松素裹银装,可谓无数墨客诗家之珍宝。上至三千年前,下至今时今世,有着不少古迹遗留。有西溪灵井、望山楼、观水亭、玉泻桥、放鹤亭、招鹤挺等,多达数百处古迹。
一时间,荀少沉浸山水之中,边走边看,与山中诸景相合,少与他人往来。
固然这山中修行人众多,但荀少从不与人相争,也无人上来烦扰,倒是自个乐得清净。
如此不过三、五日,往来的修行人越多,三教九流、三山五岳的修行人,让整个云龙山的气氛,也愈发的微妙起来。
随之而来的,是个中似是而非的猜测,一时间喧嚣于尘上,或有天地至宝、或有神药大丹、或有天仙奇珍等,一系列子虚乌有的揣测之言,让所有的修行人,心中都迸发一股劲头,一股势在必得的劲头。
若非云龙山,是佛门圣地之一,山中大寺古庙众多,不乏有真正的佛门大能坐镇。让那些红了眼的修行人,强行冷静了一下,还没做出过激的举动。
但这种冷静,也只是在佛门一众大能强力围观下,才勉强做到的。
一旦积累到极致,一朝爆发出来,就算大能力者在侧,也未必能让众多的扑火飞蛾,都老老实实。
毕竟,修行人贪欲何其之大,所谓长生不死,即是世间最大,也最无解的一大贪欲。
这一日,荀少盘坐幽邃轩中,品着杯中陈酿,面上微微带着熏色。
荀少这几年杯不离手,但人仙之躯超凡脱俗,自然不会轻易醉死,只是微微有些熏红。
“嗯……”
他心头一动,看向一旁林间角落,嘴角勾起一点弧度,高声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知,是哪一位道友,有此雅兴,游览云龙诸景。不妨与贫道,把臂同游一番啊?”
荀少面上笑意吟吟,晃动着手上酒壶,酒水在壶中。
当然,若非无有感到敌意,荀少也不会出言点破,只会等着角落之人出手,他反手再来一着雷霆一击。
修行人所谓的阴险狡诈,在他眼中简直就似一张白纸。论心狠腹黑,无论仙、凡两道,荀少都是有数的‘心黑’。
“道友,好心性!”
一道清冷似冰泉的女音,自青松间缓缓传出。
一个素衣少女,站在松树间,肤光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内中清澈见底,其容貌似如明珠生晕,一如美玉生莹光,眉目间隐然有一股清冷孤傲之气。
荀少看着眼前佳人,稍稍举着酒杯,畅然道:“道友的心性,也是不差。”
“吾看大多修行人,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兜兜转转,只为了一点虚无缥缈的机缘,似道友一般清冷的仙家,反而最是少见。”
素衣少女美眸微闪,清冷的面容,不见一丝变化,轻轻道:“机缘么……姑且如此称之,如此呼之……但,真正让道友驻足于此的,想必不会是一点机缘吧?”
闻言,荀少了然,不由玩味一笑,道:“看来道友的好奇心,着实不小。”
当然,若无一点半点的好奇心,也不会明知内中问题,还偏偏自愿落入这瓮中。
“贫道,青霞景华洞天三代弟子,苏皓月!”
只此一言,就声过万语千言。
素衣少女淡淡道:“吾青霞景华洞天,虽非道门至尊一脉,但也执一方之牛耳者。左右不过一点机缘罢了,再大的机缘,还能与青霞景华洞天,相提并论?”
青霞景华洞天,在三十六洞天中名列前十,是号称第八洞天的顶尖巨头,是道门真正的执掌者之一。
所谓三十六洞天,每一方洞天都是一尊天仙人物开辟,每一方洞天都是镇压道门气运的重地。
那些大道天仙人物,那是自诩天道化身,万劫不灭的惊世存在,每一尊都是世界瑰宝,每一尊都是世界基石之一。
一尊天仙大能,就有独断万户之能!
看着少女玉容中,流露的孤傲,荀少此时极为理解这般‘傲气’。
毕竟,有着一尊天仙祖师,放眼天下众生芸芸,已是屹立山巅之上一览群山小了。
这是一个天之骄女!
…………
这一日,积蓄许久的矛盾,终于一朝爆发……
轰!
隆!
隆!
一道似如万马奔腾,天地齐暗的轰鸣,回响于九节云龙山。
云龙山中众多的修行人,无不将目光,tou zhu向轰鸣的来源。
这是两尊人仙的斗法,神火烈烈中,一道道法术碰撞,震的周匝山石近乎崩塌。
“这是哪家的门人,如此莽撞……”
“啧啧……”
“终于有忍不住动手的了,嘎嘎嘎……”
“嚯嚯嚯……打吧,打吧,打死一个,少一个对手!”
或明或暗,或正或邪,何止数百修行人,神念跨越虚空,遥遥观望着两人斗法。
荀少与苏皓月也在此列,静静看着两尊人仙,神火灼灼酷烈,让人几欲有着,将自身焚化一般的错觉。
自当日相会之后,二人论道数次,彼此间也算接下情分,称得一声知己好友。
此时,数百道神念波动,互相交流着下方的斗法。
“这不是焚寂谷的小神火咒吗?”
“焚寂谷是三千道脉之一,还是有些看头的。”
“诶……这不是青云洞的离火神观吗?”
“好家伙,一个离火神观,一个小火神咒,这不针尖对麦芒?”
“……嘿……我喜欢!”
荀少在其中,默默听着众多神念的交谈,这些神念的本尊,不乏顶尖人仙这一层次的存在,都是被云龙山上的‘机缘’给引来的。
这等层次的人物,与地仙大道只有一线之差。虽然大道一途,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但也是极端可怕的存在。
毕竟活的年岁越久,就越可能掌握一两门禁忌法术。一旦下了拼命的心思,就是真正的地仙人物,也要避其锋芒。
荀少漠然的看了一眼,下方斗法的两尊人仙,与苏皓月极为默契的,同时收回神念。
两个道脉级数的争锋,还不能让他正视,以道脉中的法术神通,还不能让荀少动容。除非是福地、洞天这一级数,才能让荀少真正注意一二。
而苏皓月所想,也与荀少大致无差。
元始诸天
元始诸天




元始诸天 第二三九章四果罗汉
云雾袅袅,苍松翠柏!
观潮台上,石桌古旧,文火灼灼,酒香絮绕。
“开始了……”
神念一动之间,苏皓月清冷的眸光,微微开阖闪烁。
荀少彧手指试了一下酒温,笑道“师姐,这云龙山似乎愈发热闹了。”
所谓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一众祖师的关系,都是极为紧密的。其中个别洞天福地,更是出自同一源流,可谓同气连枝。
烂柯山福地祖师王质,其山中遇仙,遇的就是青霞景华洞天祖师。得青霞祖师指点,王质祖师方证就仙道。
只是王质祖师图谋天仙道业,所以才出走青霞景华洞天,径直开辟了烂柯山福地。
虽然,王质祖师另立门户,但烂柯山与青霞景华洞天的关系,仍是极为亲密,两方门人更以师兄弟谦称。
他倚靠石壁,轻轻举杯,看向茫茫云雾,其间似有云龙翻腾,怅然道“看来,这云龙山中藏匿的机缘,让不少修行人,都动了嗔念,以至于大打出手,连修道人的气量,也把持不住。”
说来也是可笑,为了一个不知真假,也并非明确的机缘,就让高高在上的修行人,为之搏命厮杀,为之勾心斗角,全无修道人半分潇洒自在。
将个数十载吞吐苦功,全然弃之不顾,只为了一时胜负得失。
就这几日间,或明或暗的,也有不少修行人起了纷争。只是动静没有太大,惊动了众人而已。
苏皓月秀眉微皱,清泉一般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澈明晰,道“这云龙山当真诡秘,只是地仙人物不出,修为最高者不过人仙绝顶,各大洞天福地的地仙不出,这就有些意思了。”
荀少彧幽幽说着“可是,在云龙山,石佛寺的态度,可是至关重要啊!”
“这等大寺古庙,若无一尊证就阿那含果的罗汉,着实说不过去。”
佛门修行之道法,一入禅定即为罗汉果。
即为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此谓四果罗汉禅境。
而一旦证就阿罗汉过,即是大阿罗汉金身,可谓佛门顶尖大人物,与佛门至高禅定,正等正觉大乘菩萨金身,只有毫厘之差。
一尊阿那含果罗汉,可与仙道地仙位业相若。
此时的云龙山,固然修行人众多,但一个地仙人物都没有,如何敢轻易扎刺。
“如此多的修行人,就是一个大丹炉,若是一个走火,那可是要崩炉毁药的。”
荀少彧眸中深邃一片,望着山中一角,笑意深沉莫名。
此世尚未有‘huo yào’出世,故而荀少彧言语中,才以丹炉来喻指这一股沸腾之势。
“石佛寺能压得一时,却不能压得一世,数百修行人牵扯之广,就是佛门二十四诸天之一的功德天,也不会等闲视之的,皓月师姐以为然否?”
几百、上千修行人,都是天下各门各脉的弟子门人,个中关联纠葛繁多,就连几大洞天也有弟子在其中。
石佛寺背景、势力虽强,单独应对几家道脉,简直轻而易举。但数十、上百道脉、福地、洞天,内中牵扯的体量,就不是一个石佛寺,能平衡下去的了。
苏皓月心思一动,道“但,石佛寺毕竟是地主,如何会不知云龙山中的关键?”
修行人心思玲珑剔透,此中的得失关键,如何会看不清楚。
只是趋吉避害而已,不愿直面一座佛门大寺的怒火。
“想必,一定有许多修行人,对石佛寺中隐藏着的隐秘,颇为感兴趣吧!”
“想必,此时已经有人要忍不住,要先出一着了……”
荀少彧眸中清冽,手指若有若无,点在法剑剑柄上。
苏皓月淡淡一笑,道“也不知,是何等人物布局,这手笔可不一般,真想见识一番。”
二人相视一笑,颇为有一种好友未满、知己未到的感觉。
出身名门的他们,只要按部就班修行,何必为一二机缘,奔波追逐?
若非感到云龙山的手笔,着实非比寻常,他们二人又如何会甘心入局。
若真有惊喜,他们自不会吝于收入囊中;若是无有惊喜,也能当是涨一涨阅历见识了。
…………
石佛寺中,古刹宝塔林立,一栋栋舍利佛塔,竖立于佛寺下中。上有七宝禅光映照,下有七宝菩提摇拽,正是佛门清净圣土。
这座云龙山,虽非洞天福地之流,却也是天下有数的名山大川。石佛寺能在这等名山开寺建庙的,都是根底极硬的人物。
夜色渐浓,一名名僧人做完晚课,已在僧房歇息入睡。只有少数几名武僧人,手持僧棒铁棍,来回巡视着寺中内外。
这寺中千间佛堂,其间灯火寥寥,但阖寺上下亦非是全然入睡。
“大师伯,”
一清瘦黄袍僧人一脸沉色,向着七宝塔林中央,盘坐的一尊老僧,躬身施礼,态度极为恭谨,就似朝拜一尊佛陀。
这老僧捏动念珠,干瘪老迈的面庞,似乎就是披着一张老树枯皮,老迈腐朽的身躯,一直颤颤巍巍的,一如寻常老人般,一阵风都能吹倒。
但是,在这老僧瘦弱的身躯,却仿佛蕴含无边力量,神光内敛此间,每转动一下念珠,都带着非凡于世的坚定信念。
“心明啊,你的心……乱了,”
老僧淡淡开口,音调不疾不缓,似有禅唱悠悠。内中蕴含着的佛法禅意,令心明和尚纷乱的心神,陡然一清,心魔、内魔纷纷镇入心底。
“大……大师伯……”
心明和尚一想着,先前胸中灼起的怒意,登时冷汗津津,片刻浸透了他一身的僧袍。
“清醒了?”
老僧低声长吟,徐徐拨弄着念珠。
心明和尚双掌合十,五体投地,叩首“多谢大师伯,当头棒喝,否则弟子犯下嗔戒,行差踏错而不自知。”
佛门最重心念修行,一念有坏,一心有误。
一颗佛心可贪、可嗔、可痴、可恨,但决然不能化为内魔。否则一身佛果不保,累世修行尽丧。
心明犹豫了一下,道“可是,云龙山为吾佛门圣土,岂能任由他们染血杀生,践踏吾佛宝刹。”
“你还是没悟透,所以才有执念。”
老僧人淡淡叹息,道“出家人四大皆空,观地火风,皆为空空。贪、嗔、痴、恨,四毒害人,你若参不透个因果,这一世……阿罗汉果无望,只得在三果之境兀自蹉跎。”
枯瘦老僧的瞳孔清澈,映衬着心明的身影,道“你已轮转十世,所谓十世大园满,你若在这一世,仍不得参悟证就,你将永无彻证阿罗汉果之机。”
“大师伯,”
心明和尚咬牙,看着这一尊堪于仙道神仙比肩的佛门大阿罗汉,云龙山石佛寺中真正的定海神针,一时无言以对。
也不知云龙山上,跳的正欢的修行人们,若是知道有一尊佛门大阿罗汉,栖身于石佛寺,也不知还有几人,再敢喧嚣放肆。
毕竟,当世神仙位业,虽有数百之多,但都是各门各脉祖师一级,是这一方世界真正的顶尖大人物。
一尊神仙,在天仙未曾出世的当下,其份量重逾泰山。
1...126127128129130...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