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与会的掌柜,最年轻都在四十岁,居然要听一个小娘子的,谁会服气呢?但是没法子,李诚把话说在前头,不接受条件就不参股好了。最终来参加会议的三十个掌柜回去之后,决定接受李诚的条件的有二十二家。
这二十多家组成的银号,可不是一股小力量。朝廷里数的上的人物,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别为,长孙无忌、房玄龄、段志玄、李靖、程咬金等等。宗室里头的代表是李道宗、房玄龄的女婿韩王李元嘉等等。
这么说吧,这一次合作,只要能给大家带来巨大的利益,最多两年,今后这些人就是一伙的。也就是所谓的利益共同体,今后再有人要动李诚的心思,那真是一口气得罪一大帮人。
相比之下,之前的茶叶联盟,显得较为松散,发挥的作用就是一个茶叶价格的定制。只是这个价格的定制权利,也会被李诚的交易所慢慢的侵吞,原因自然是联合银号的股东们,掌握了足够多的茶叶产量,当初李诚可是提前下手,兄弟会收购了很多茶山。
这一次门阀的暴力打压之下,李诚坚挺的扛住了。一切很快都回归到原来的样子,从今往后,李诚不再是别人敢于轻易觊觎的目标。现在的李诚,也算是一个小门阀了。说穿了,就是李诚展现出来的实力,已经具备与大佬们合作的基础。
就算李诚开出的条件很苛刻,但是在李诚近似金手指一般的操作之下,大家也坚信会赚钱的,而且还是赚大钱,这就能给家族留下一份绵延不绝的收益。而且这些大佬们想的很简单,他们不期望短期内就挣钱,而是寄往将来。
算上皇帝一份,最终联合银号吸收外部资金二百万贯,总资本号称三百万贯。也就是说,李诚和皇帝一分钱都没出,其他人也认了他们出资一百万贯。李世民得到消息,嘴都笑歪了,啥都没做就弄到价值十万贯的股份。
一番计算下来,联合银号共计股份一万股,每股价格一百贯。签署合约后,先做人员培训,地点准备等等工作,预计一年内分别在长安、洛阳、登州三地开业。第二年起,每年三个城市的速度,将联合银号推广全国。
二十二家,每家排出五个人来,接受李诚的培训课。就算是皇帝,也派了五个宗室的账房过来。一群糙汉子,在李庄的一个仓库里上课。门口走进来一个带着香风的小娘子,往讲台上一站的时候,台下先是一阵呆滞,随后一阵鼓噪。
“怎么回事?李自成在搞什么名堂?”有人直接叫嚷了起来,好几个学员在下面起哄:“下去吧小娘子,让李自成来上课吧。你还是回家绣花吧!”
武约当时就有点傻眼了,她知道今天这个课会很难上,没想到一开场就炸了。小娘子呆呆的看着台下,脑子里一阵混乱,但是她想起李诚教过她的办法,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台上有准备好的醒木,武约拿起来,狠狠的拍在桌子上,砰的一声巨响!
台下瞬间安静的时候,武约杀气腾腾的怒吼道:“不想听课的,立刻滚出去。算是你们代表的股东,自动放弃参股联合银号。想听课的就乖乖的安静呆着,否则我不介意让门口的家丁请你们出去。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做决定!”
台下的大老爷们呢,一下就被镇住了。不是他们怕武约,而是怕被赶出去,回家了他们的饭碗就算砸了。大佬们是不会在乎一两个掌柜的,不会为了这点事情,失去参股的机会。
想到被撵出去的后果,这些人总算是安静下来了。武约松了一口气,绷着一张脸,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复式记账法”。然后转身丢下粉笔,拍拍手道:“谁会这个,请举手!”台下没一个人会,所以一阵轻微的骚动后,恢复了安静。
“都不会是吧?那接下来就好好的听我上课。上课之前,先说一说课堂纪律。首先不得在下面说话。其次,有问题要先举手,我批准了才可以站起来说话。最后,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以上纪律,犯错一次,警告,两次,严重警告,三次,直接开除。”
武小娘子在台上威武霸气的样子,李诚看的很清楚。他其实还是有担心的,不过没有出现,而是站在后面的门口,悄悄的偷看武约的表现。看见武约控制住了局面,放心的离开了。
说实话,这人还是多了一点,坐在后面的容易听不清楚,李诚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喇叭。
每天上午两节课,专门讲新式的记账法,一开始这些老爷们还不服气,但是随着课程的进行,一节课下来,这帮人就服气了。他们都是内行,都是做账的高手,新式记账法对他们来说,无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一个上午的课下来,武约布置了作业后,留在黑板上让大家抄,晚上回去必须完成,并且每人发一个作业本,用来抄写作业。一开始这些账房是很不满的,但是在新式的记账法和算法面前,很快都变成了勤奋的学生。
要知道在这个年月,知识真的是很昂贵的,新式的计算方法和记账法,想学都没地方去学。现在有机会免费学习,他们的热情很高。学会了这些,今后在这个领域就是行业翘楚。
捧着课本和备课材料回到书房,武约看见李诚,一脸兴奋的扑上来。
李诚赶紧拦着她道:“别说话,你嗓子都哑了吧?我这里准备了胖大海,对嗓子有好处。我知道你很兴奋,但是你要是不想明天没法上课,现在就不要说话。”
兴奋归兴奋,武约的嗓子还真的很不舒服,没法子舒服。上课的时候人那么多,都是用吼的。不然后面的人听不到,有喇叭都不行,毕竟不是现代社会那种用电的扩音器。
武约因为兴奋,忘记了嗓子的不适。这会感觉到不舒服了,李诚不让她说话,她就拿笔在纸上写,“台下那么多人安静听我上课,太有成就感了。”
李诚想到这可是未来的女皇,却被自己打造成了ceo,感觉很怪异。想想忍不住笑道:“现在你给他们上课,以后你还要管理他们。对了,你自己的功课也别拉下了。我能教你的不多,今后还得自己慢慢的在工作中摸索积累经验。”
武约笑眯眯的,使劲的点点头,她很在意这个,果断的不说话。李诚心道,也许这就是她能成为女皇的原因吧?喜欢在台上那种感觉,喜欢那种指挥一群大老爷们的感觉。
李诚自己对于如何经营银行,也是个外行,但是他的见识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比的。所以他也只是教武约如何计算记账,然后讲一些银行盈利的方式。这个时代的商业并不算发达,但不是没有操作的余地。
具体的赢利点,李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抵押贷款。长安城也好,洛阳也罢,新兴的登州,做生意的人都不会少。只要有生意人在,就不怕没人来贷款。其二,就是汇兑的手续费,其三,就是保险业务。
保险主要在登州展开,毕竟是在做海上贸易,风险还是很大的。所以呢,提供一份保本的保险合约,还是会很受欢迎的。只要人没事,货没了还能找银号赔付。就算人没回来,家里的人可以来领取赔付。





书剑盛唐 第四百二十九章 培养方向
第四百二十九章 培养方向
人同命不同,志向也不同。武二娘的志向是努力工作,为大佬挣钱的同时,自己走上事业巅峰,迎娶白富美。不对,是嫁给高富帅。
好吧,其实是对权利的着迷,还有征服的渴望。武二娘很清醒的认识到,在这个家里,论颜值,她不占优势,那个喜欢嘤嘤婴的武顺,才是优胜者。但是,岁月会带走颜值优势,一代妖艳贱货老去了,更嫩的又冒出来。
在这个男权占据绝对主导的时代,靠颜值不能吃一辈子,靠能力才是长久之道。李诚对于武约来说,就是一个知识宝库。学到的知识则是打开权力之门的钥匙!
接下来的日子,下午的时间固定是属于武约的,李诚要给她上课。当然都是泛泛而谈,文科僧在金融领域,知道的都是一些皮毛。但是这些皮毛呢,都属于概念性的东西,在唐朝就是拨开云雾的手。
有钱了,能干啥?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比如说房地产。现在洛阳的地还不算贵,为何不提前去圈地呢?所以,这一日李诚提到去洛阳圈地,开发房地产,打造商业街的概念时。武约很认真的提出了质疑:“为何不在长安打造商业街?”
“问的好,在长安打造商业街也不是不行,但是必然与东西两市发生冲突。长安的宵禁制度,里坊制度,都会影响商业街的发展。当然这是暂时的,我这些构想也是暂时的,但是去洛阳圈地,却刻不容缓。”这是李诚给出的答案。
武约费解的摇摇头:“前者可以理解,后者,不明其意。洛阳为前朝故都,不如长安多矣。”李诚看了一眼武约,淡淡道:“没错,你能看见这点很不错,但是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更深层次的地方去,看到问题的本质去。”
武约更加迷茫了,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小嘴微微张开的样子,很是诱人。李诚太喜欢这种装逼的感觉了,差点冒出一句:叔叔带你去看金鱼。
咳咳,咳嗽两声,赶紧收起邪念。最近主要的耕地还是武顺那边。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你记住,然后永远烂在肚子里。”李诚突然变得很严肃,武约也严肃的从椅子上站起来,使劲的点点头。
“本朝得天下,所仗者关陇、山东门阀的支持。打天下的时候,任何问题都可以妥协。坐天下呢?如果你是皇帝,你愿意处处受制于人么?”李诚抛出这么一个问题的时候,武约的眼睛立刻就眯了起来,就像在觊觎猎物的老虎。
“杀,杀到他们服软为止。”武约杀气腾腾,吐出一句狠话。李诚听了不禁感慨,微微一笑。历史上的武则天,最初也是这么干的。但是就结果而言,帝位是稳定了,人心却失去了。武则天一去,武氏便烟消云散。
高宗时期,迁都洛阳,有两京之称。甚至长期呆在洛阳,不愿意回长安。到武则天,则干做皇帝,则永久性的迁都洛阳,一直到701年。
实际上李世民也三次往洛阳搬迁,时间达两年之久。李世民也是有迁都意向的,只是没有做成而已。抛开经济原因不提,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长安为关陇、山东门阀的势力范围。迁都洛阳,目的还是为了培植新势力平衡朝局。
认识到这点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岁数不小了。很多东西,如果没有岁月的沉淀,就算告诉你,也理解不了。必须你经历了,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李诚没指望武约现在就明白这个道理,告诉她只是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她能理解。
武约现在的思维也比较简单,李诚说的肯定是对的,肯定是有道理的。理解不了,是自己的问题,先记住了,以后照着做就行。
“陛下迁都洛阳,必将招致强烈的反对。但还是会做出一些尝试,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却是赚钱的机会。记住,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商人,你应该把自己看成一个在将来,可以影响朝局的外部势力。”李诚又一次点亮了武约心中的火苗。
商人在这个时代,社会地位不高。如何才能为皇帝认同并且接受一个商业机构的总裁呢?这个问题,武约现在肯定搞不明白,李诚也没弄的很明白,但是大致方向是有的。
“我该怎么做才好呢?”武约激动的发出了声音,李诚满意的点点头:“很好,看来你听进去了。记住,站在皇帝的角度看问题,怎么做才能帮助朝廷的统治更为稳固,你就去做。但是要记住一点,凡事不要把步子迈的太大了,小步快跑,夯实根据。”
“嗯嗯,姐夫说慢点,我记下来。”武约忍不住要记录,李诚抬手按住她的手,又指了指脑袋:“记在这里,我现在说的这些东西,一个字都不许往外漏。”
武约隐约明白李诚的意思了,端正的坐着,目光炯炯的看着李诚,很认真的听讲。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起了无穷。”李诚又抛出一句话,这一下算是彻底的挠到了武约的痒处。小鸡啄米似得,使劲的点点头。
“斗争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根本,其实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并且适用与任何环境。”李诚说着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专注的武约,心道:我会把她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团结多数人,打击少数。这就是斗争的本质!在当前的体制下,君主的意志极为关键,所以,首要的一点,就是尽量的争取到君主的支持。如果不能得到君主的支持,那就必须要做到一点,投鼠忌器。”
“钱,可以少赚,甚至不赚。必须要给自己留够退路。”
“坏名声的钱不能赚,再多也不能碰。与朝廷做生意的时候,可以不赚钱,要造成一个我们不是买卖人,我们是给朝廷做事的形象。”
“你是人,不是铜钱,做不到人人都喜欢你。所以,该合作就合作,该斗争就要斗争。凡事做好充分的准备,料敌从宽。只要不伤及核心利益,都可以合作。”
“人才培养很关键,做事先做人,做事要用人,用对人。人的培养应该是多样性的,经营人才是一方面,政治人物是一方面。记住,我们能影响的政治人物,永远要让他被动的为我们做事,而是主动的去做。”
“一旦决策者为了利益,让我们的政治投资刻意的去变现,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我们的目的是影响朝政,但是不要刻意去做,永远都要让人觉得我们是被动应对。我们并没有影响朝局,而是朝廷影响了我们。”
“要让朝廷觉得离不开我们,还无法取而代之。居安思危,无远虑者必有近忧。”
在这个君主集权的时代,想做个商人很难,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更难。所以要给自己找足够的保护色,要让银号不像一个商业机构,看起来像一个为朝廷调节经济的杠杆。
为了教育武约,李诚算是煞费苦心。交易所的功能,结合一个大唐唯一汇通天下的银号,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李诚花了很多时间,用最浅白的道理,告诉武约。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现在朝廷有钱了,但都是放在仓库里,钱串绳子都腐烂了。这些钱放在仓库里生锈,完全可以为我所用。我们可以跟朝廷借钱,然后给利息。”
“再举一个例子,朝廷没钱了怎么办?粮食丰收,谷贱伤农,我们可以借钱给朝廷,让朝廷去收购粮食,稳定粮食价格。为此,甚至可以不要利息。白送钱给朝廷也不要紧,你放心,将来总会能找补回来的。”
“以我为例子,内府在我手里挣的钱可不少,但是我从不会因此向陛下开口要好处。人情不用是无价的,用掉了就是有价值的。”
武约就像一块海面,不断地从李诚这里汲取水分。一直到九月中旬,授课才算是结束,因为朝廷最终出兵高昌的旨意下来了。李诚需要去带一支人马,负责后勤。
带兵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李诚需要时间熟悉情况,把这支军队掌握在手里。
等到李诚到了兵部,见到了这次带兵协助他负责后勤的人时,李诚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裴行俭在李诚面前的恭敬,不再是过去那种虚应事的态度,而是非常真实的那种。
“见过总管!”裴行俭行以军礼,李诚不胜感慨。闻喜裴氏,不简单啊。能够把人塞到自己的手下,这点可不容易做到。不是李诚吹嘘,够资格又想跟着他一起去高昌的人,能从皇城排队到城门口。
对于这个安排,李诚也是很满意的,裴行俭无疑是个人杰。尽管这厮身上门阀的气息太浓郁了,这点令人不爽。但是谁也无法否定他的出色。
要知道,这哥们绝对是个虎逼。裴行俭与长孙无忌、褚遂良密谋,反对武氏为后,被人高密后贬到西域。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书剑盛唐 第四百三十章 何谓精兵
第四百三十章 何谓精兵
现在的裴行俭还很稚嫩,还没有机会去崭露狰狞。正常的道路,他要做一段时间的长安县令。李诚乱穿唐朝的结果,裴行俭的人生已经发生了变化,尽管还在左卫,但已经是个长史,从六品的官员。其升职的原因,就是松州一战表现出色。
这一次西征,裴行俭率一千骑兵随后军,任务就是护送粮草。前军的差事不好争,不然还真的进不来这一趟。在大唐,别以为出兵打仗是苦差事,你得分人。
像裴行俭这样的门阀子,出兵打仗就是在攒经验,攒功劳。只要获胜,回来就能叙功。能不能因功升职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多一份政治资本。
“走那,去军营看看。”李诚与侯君集等人,已经商议过具体分工,也不留下便离开了。
这一次李诚领军后军出发,协助的人员有两个,一问一问,分别为裴行俭和李义府。这俩都是很能干的家伙,李义府按照李诚的计划,把一切处置的井井有条。各种物资基本备齐了,就等着入冬的时候,大军出征。
选择冬天出征,是因为沙漠不好走。夏天走的话,能够热死人。但是冬天也好走就是了,只是比夏天要好走一些。夏天走是白天难熬,冬天是晚上难熬。
李诚的准备看起来就是一些常规的准备,也有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带了一个医疗队。孙思邈非要跟着去,李诚就给他说了一个野战医院的概念。战场上随军行动,及时治疗,对于提振士气的作用非常大。
后军一共三千人,裴行俭为长史,有骑兵一千,还有步兵两千。大车五百余,并辅兵三千。这么多人可不好带,非常考验李诚的能力。
李诚的做法很简单,卫军裴行俭负责,辅兵及运输交给李义府,李诚抓总。别看这么安排很不负责的样子,其实这才是最负责的态度。而且李义府和裴行俭都会很感激李诚。
为啥呢?因为独立带兵的经验,太宝贵了。尤其是李义府,没有李诚,根本就没这个机会。一辈子在衙门里慢慢的熬,熬到死都未必有机会立军功。裴行俭的情况好一点,但也是第一次独立带兵出征。
在此之前,李诚决定给两人进行一点军事培训。所谓的培训,就是现代军训的那一套。千万别小看军训那种看起来很无聊的东西。战场上连站都站不整齐,你还怎么行动一致?
当然唐朝时期的军队,对队列的要求并不差,不然唐军怎么战无不胜呢?个人为生,内务这些事情,其实更重要。个人为生关系到身体健康,内务则是养成个人的好习惯,不要因为个人的坏习惯,影响到自己的同僚。
李诚亲自带队,把这六千人花二十天时间,重新操练了一会,让他们重走新兵路。
李义府对这些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一直在认真的学习。裴行俭对李诚带兵的套路有一定了解,这一次加深了印象。严格的军法,变态的处罚,让这些士兵和府兵做到行动一致。
做不到的,李诚也不打军棍,关禁闭,扫厕所,洗衣服等等,变着花样的收拾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李诚也没有一味的变态训练。十天休息一天,闲暇至于组织士兵打比赛。马球玩不了,一个是场地限制,一个是太烧钱。直接上猪尿泡塞满稻草,橄榄球了解一下。这玩意在登州很兴盛,长安城还是新生事物。
李世民一直在关注李诚,得知具体详情之后,决定来军营一探究竟。
后军的军营设在城外,这一段时间,李诚都吃住在军营。每天亲自起来,亲自示范,带着士兵操练。这种自上而下的行为,能减少下层官兵的反弹。对李诚来说,又不算很辛苦,为啥不去做呢?
眼看十月将近,李诚准备给士兵放假五天,让他们回家去参加秋收,顺便告别亲人。就在李诚准备放假计划的时候,李世民带着百骑摸到了城外的军营。
操场上正在进行一场球赛,欢呼声和呐喊声震天。军营里如此喧哗,倒是出乎了李世民的预料。军中强调令行禁止,不得喧哗,一般的军营都非常的安静。到了李诚这里,直接翻天了,这让李世民很是不解。
这家伙真的会带兵么?营门口被士兵拦下了,李世民亮出身份,本因为这又是个细柳营,没曾想士兵立刻开门,根本没拦着的意思,只是派人去通知了李诚。
李诚从军中出来接驾,球赛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也没多少人注意到皇帝来了。
李世民看着球场方向乌泱泱的人头,还有震耳欲聋的喊声,忍不住怒道:“竖子,此军中也。”李诚微微一笑,抱手道:“陛下不要着急嘛。”说着领着皇帝上了高台,之后朝裴行俭做个手势。
裴行俭二话不说,冲到军中大鼓跟前,操起鼓槌,狠狠的击鼓。咚咚咚!咚咚咚!震天动地的鼓声响起。裴行俭却没有停下的意思,继续不断的击鼓。
军中突然响起一片尖锐的哨音,李世民站在台上,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人很多,但是丝毫不乱。站在高台上,可以看出李诚对营地的布局。一共分三块,成品字形。这里是中军,住着两千步兵。左右两侧的营地,分别住着骑兵和辅兵。
所有士兵在鼓声响起后,没有立刻乱跑,而是就近跟随低级军官,先列队再追随哨音的方向,发现更上一级的军官。并且跑步前进,向上一级的军官报道。
李世民亲眼目睹了伍聚成伙,伙聚成队、旅、团,最后在台下的操场,整齐列队。左右的军营里,也是一个套路,鼓声一响,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从营房里冲出来,列队报数。汇聚成团,开往中军营地的大操场上列队。
整个过程大概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样子。一个小时的时间,看起来不短,其实不长。要知道,三个营地一共六千人呢,而且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卫军,有府兵,汇聚到一起,也才一个月的时间。
就这一个月的时间,还是李诚找兵部疏通了关系,这才提前征召府兵来集训。毕竟府兵是战时为军,闲时为农,半兵半民的状态。卫军才是常备军,经常保持操练的。
1...163164165166167...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