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干活,腿脚舒服多了。
换做以前忙下来,就得让宫女捶腿揉捏活血,现在李世民只是躺在躺椅上,眯着眼睛身子跟着摇椅的节奏动。有气无力的对着空气道:“最近有啥新鲜事没有?”
老太监幽灵一般的出现,站在躺椅边上,微微勾着腰:“李庄的大管事送了十几个奴婢去长安县衙,腿都打断了,说是偷盗家里的财物,不好善用私行,交给县衙处置。”腿都打断了才说不用私刑,要脸么?李世民听了只是微微皱眉,没在说啥。在李庄干活的奴婢,说穿了就是李家的私产。这些奴婢的来源呢,不外有二。一个是花钱买回去的,一个是活不下去了,拖家带
口的自己上门求收留。
不管哪一种,家主就算打死了也会有太大的事情。大唐蓄奴的现象很普遍,李家不是什么个案。只是这个处理办法,在李世民看来确实很善良的。一般的家主,打死了也就埋了,报什么官呢?
“嗯,接着说。”李世民把这个事情抛一边去了,心里还存着一点疑惑也丢一边。累死了,没心情去伤脑筋。“都说兄弟会的纨绔们学好了,再也不像以前,没事就斗鸡走狗,聚众斗殴。最近两日邪门了,连着有好些个纨绔,跟人干了仗。只要呆在长安的,兄弟会的纨绔,有一个算一个,都跟人干起来了。”老太
监的语气里充满了幸灾乐祸。
李世民陡然坐直身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都哪家的人倒霉了?”“这个,好像有点多啊,奴婢有点数不过来。那些个纨绔,就跟吃了火药似得,看不顺眼就上去打。”李世民开心的使劲拍大腿,笑的捂着肚子,还一阵才道:“好,太好了。最近没啥有趣的事情,今天总算
听到好笑的事情了。”大太监继续笑道:“确实有趣,侯君集家里的大郎,在平康坊碰了一下房二,就被他打了一顿不说,人还丢进了茅坑里。张亮家里的几个样子,在大街上走的好好的,踢了一脚路边的狗,就被百十号人打的
鼻青脸肿。”
“嗯嗯,接着说。”李世民的表情不是那么喜悦了,这俩可都是新贵啊。“太学里的几个世家子,在醉仙楼里跟人起了口角,被人打折了手,脸都抽歪了。醉仙楼的门口,贴了一张告示,把这几个世家子,列入了不受欢迎的对象。嗯,清河崔氏蓝田房,荥阳郑氏洛阳房,这两家
的商队,给李庄的护卫撵出来了。”
李世民笑意更浓了,起身端起茶杯喝一口。真是有趣,精神为之一振。
“李庄的管事高晋发了话,今后李庄出产的货品,一律走拍卖,价高者得。李庄又在大兴土木,搞一个什么交易所。今后只要是货品,都能在那边拍卖,不单单是现货,还有期货。”
李世民听到这就愣住了:“等等,什么叫期货?”大太监挠挠头,心疼的看着又掉下来的一根头发,想了想道:“好像是这么说的,地里的庄稼刚种下的时候,要是看好收获季节的价格呢,就可以提前买进。要是不看好收获季节的价格的,就能提前卖出。
说是什么风险对冲,奴婢实在不明白这个。”
李世民的直觉告诉他,李诚这竖子又要搞事。而且可能事情还不小。“李家的出产,不再讲关系指定经销,这大唐的商人不得疯了似得的往李庄跑啊?”李世民很清楚,李庄的产出有多么的诱人。崔氏蓝田房,嫁了个闺女过去,独家代理挣下了的铜钱,说是家里仓库堆不下
,又多盖了好几个。
“圣人英明,就是这个道理。如今东西两市的市署都在闹腾,要去李庄设市署呢。长安县令与东西两市市署打起了官司,说什么在城外的野市,就该是长安县治下的税吏来管。啥时候轮到市署说话了?”长安城里哪个职位的油水最肥?不说官职的话,单说小吏好处,自然是东西两市的下属小吏。东市还好一些,西市那些胡商,从来都是小吏眼里的肥猪。李诚搞出个城管,弄了点卫生费,长安万年两县的
小吏,那叫一个感激不尽。现在李庄的野市兴起了,长安县不护食那都是怪事。谁跟长安县抢野市的税收,谁就是长安县上下的死敌。东西两市的市署,那不会县里官,直接归户部(民部便于阅读作户部)。按说户部很牛逼,直接
就能压死长安县。但是这得看怎么说了,长安县也不是泥捏的。“竖子,本以为他会安生一些日子,看来朕还是想错了。说的也是,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想在自成的身上讨便宜,真是瞎了他们的狗眼。朕都没捞到多少好处,还能轮到他们?摆驾,朕要去李庄看看热
闹。”
出了结社率的事情后,李世民要想出宫,一帮大臣的脸色就好看不了。不过听说目标是李庄之后,戴胄立刻表示支持,并且谏言:“陛下,李庄的野市日渐壮大,应该纳入户部治下,设市署。”
户部(民部)尚书戴胄的想法,立刻遭到了来自吏部尚书高士廉的反击:“你们户部的吃相也太难看了一点吧?长安县几百号人,就指着一点残羹剩饭养家糊口,也好意思伸手?”
李世民在心里表示:mmp,朕的两个宰相居然如此不要脸。
这说明什么?多大的利益,才能让两位尚书赤膊上阵,都不等下面的小官先打一场。“此事,朕知道了,去看看再说。”李世民才不肯轻易表态的。大臣们不反对,李世民顺利的出宫,却不能轻车简从了。担心扰民怎么办?李世民下令不懂声色,着百骑内甲,穿便衣,护送一辆看着不起眼
的马车,悄悄出城。
刚到宫门口,同样是一身便衣的长孙无忌、房玄龄、马周、戴胄、高士廉等十几个宰相,都等在这里。李世民无语的看看日头:“不早了,晚上要在李庄过夜么?”
长孙无忌笑道:“陛下可令苏定方率五百骑现行一步,有这五百骑和臣等护驾,在李庄过夜未尝不可。”这帮宰相脑子都进水了么?居然异口同声放附和。
李世民呵呵冷笑两声:“掉头,回宫,朕不去了。”一干宰相很失望的看着李世民消失,互相看看后,各自散去。一直没说话的房玄龄,看起来心情好的很,笑眯眯的回家了。
回到家里把房二叫来:“成亲的事情你也帮不上忙,为何不去你李家哥哥处多亲近一二?”房二懵逼道:“不是与人厮打,被大人禁足了么?”
“嗯,忘记了,禁足取消了,对了,只能去李庄,别的地方不许去。”
长孙无忌回到家,立刻把长孙温叫来:“怎地在家呆着?不去李庄寻你那哥哥快活?”
长孙温也有点糊涂,看着老爹:“大人,醉仙楼那事,可没过去呢。博陵崔氏不肯干休,大人让孩儿在家闭门思过呢。”
同样的事情,在兄弟会成员的家里不断上演的时候,李诚在集市边上的一片空地边站着,指手画脚的让人用石灰划线。
“记住了,这是交易大厅,这是等候休息的待客厅,这是后面的贵宾厅……”李诚手里端着画好的图,边上是好基友阎立本。
“自成自管安心,这点小事,阎某给你办的妥当。只是有个事情,怕是要自成帮衬一二。”阎立本有点不好意思,这哥们还是有节操的。
李诚倒是没在意:“看上点啥了,你我兄弟,没必要遮掩,径直说吧。”
阎立本这才赔笑道:“今年的烟丝,来个一百斤,上好的茶叶,来个一百斤。阎某自用。”
李诚跳脚大声道:“你是想给烟熏死呢,还是惦记被茶水淹死?烟丝十斤,茶叶一斤,多了没有,爱要不要?”
阎立本叹息道:“唉,少点就少点,这样吧,修建的工钱不用你付,这交易所的章程,你给我先说说如何?”李诚诧异道:“不对啊,交易所的章程,不都帖在路边的墙上了么?你不识字么?”
阎立本嘿嘿嘿:“自成,何必呢?自家兄弟,这其中的关口窍门,谁能比你清楚?”
李诚摇摇头:“算了,这活不用你干了,我另请高明就是。”“别啊!这活我干了,保证又快又好。”阎立本给急的嚷起来了。





书剑盛唐 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钱就可以解决问题
李诚觉得可以对这个充满了恶意的世界绝望了,阎立本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学会了趁机敲竹杠了。家里就那么点好东西,惦记的人却满世界,这日子还怎么过?
忧桑!忧桑!早知道少府监正监这个差事,自己就令了,何苦挂个少监的职位呢?假公济私这种事情,自己又不是不会做,保证做的比阎立本还漂亮。
“自成先生!”有人找召唤,转头,大太监陪着笑脸。这个人不能得罪,话说得罪阎立本没问题,得罪大太监就麻烦了,鬼知道他啥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给自己上眼药。
这是封建王朝,不是民主社会,皇帝和皇帝身边的人,能不得罪就千万不要得罪。
“公公有何见教?”李诚热情的上迎,大太监在马车里掩耳盗铃,压低声音:“陛下召唤先生进宫,不可声张。”泥马拉个比的,这是在骗谁呢?李诚都不知道该说啥才好了?这就是演戏都不用化妆,出门抢劫都不带蒙着脸啊。还不可声张,就这么在人堆里说话么,你说不可声张?认识足下的人很多好不好?阎立本就在后面,看一眼就立刻转身。假装什么都没看见,没想到这
厮也是个不要脸的。
“明白,不声张,请回禀陛下,臣这就悄悄的进宫。”李诚也很配合,要演戏大家一起咯。大太监笑嘻嘻的缩回车里,下令调转车头回去。
话说,这就是当皇帝的优势了,李世民可以如此的不要脸,大臣们却做不到。毕竟陛下召唤臣子进宫,没毛病吧?话说,李诚是为啥被招回来的?哦,高昌!
高昌的事情,因为结社率给耽搁了,本该点齐兵马出征的侯君集和薛万彻,现在还在处理谋反事宜。长安城外松内紧,十六卫还是精神高度集中的。
派人回去通知一声,再三叮嘱高晋:“阎正监那边,千万别给多了,多给了从你的月例里扣。”高晋笑嘻嘻的保证:“家主只管放心,茶叶一片都不多给,烟丝一根都不给多。”
阎立本深感有其主必有其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说好的朋友有通财之谊呢?
多给点茶叶和烟丝都做不到,打探消息这种事情,那就不要提了。这个交易所的事情,掺和不起,有了内幕消息,未必是好事啊。李诚,仗义啊!
阎立本知道,他要是真问了,李诚告诉他就是在害他。尤其是看见大太监的那一刻,阎立本死了这条心了,这事情爱谁是谁,跟他没关系了。
没有了闺女卷的爱心喇叭筒,还有出自徐充容之手的卷烟。传说中的徐慧,五个月就会说话了,四岁熟读《论语》《毛诗》,八岁就擅长写文章了。好吧,这是传说。
李诚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普通人在天才面前,那智商真的是狗都不如。李诚宁愿相信徐慧是个天才,也不愿意去正视徐慧的爹,在她得宠之后升官很快的现实。
人艰不拆啊!看的太透,活着就累。反正后来的历朝历代,徐慧的在后宫界地位很高。
读书人掌握话语权的时代,朱元璋都能画成鞋拔子脸,很好奇,清朝那些画家见过朱元璋么?凭着想象画出来的画像,居然被当做了历史真相。
走进书房的李诚,看见站在李世民身边帮忙整理书桌的徐慧,还是心酸了那么一下下。这才多大的女娃娃?李世民就剩下十年的寿命,估计现在红光满面的样子,是吃金丹吃的。李诚是不会去劝说李世民别吃金丹的,那样未必有效,甚至还招致恶毒的攻击。按照史书的记载,李世民驾崩,徐慧哀慕成疾,不肯就医,只求速死。话说,真想死很容易的,上吊有白绫,喝药有砒霜。
再不济,从屋顶头朝下跳就是了。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李诚宁愿相信史书里的记载。不管怎么说,李世民作为封建君主的一员,后人的评价很高。
“自成来了?”李世民看见了急匆匆赶来的李诚,额头上都是汗水呢。其实就算赶的不急,这天多热啊,赶过来一身汗没跑的。
“微臣见过陛下。”李诚上前见礼,李世民让人去弄点水来,让李诚洗个脸,擦擦汗的时候,徐慧出去了,等李诚洗好了,一碗冰镇酸梅汤放在面前。
一口干掉,放下碗,李诚也不知道啥叫客气,爽了再说。
“陛下着急唤臣,可有要事?”李诚直奔主题,心说没必要跟李世民矫情。老匹夫心里想的啥,李诚能猜的七七八八。
李世民挥挥手,徐慧带着宫女下去,李诚摸出烟斗点上,等着下文。“自成,上回你说的船舶司,朕觉得可行。只是民部有异议,朕也很为难。”李世民思量一番,说出了这句话。李诚点点头,明白了。船舶司要放在内府的话,戴胄要跳脚。一准要喷李世民:陛下富有四海
,为何与民争利?
天人感应和与民争利,都是董仲舒的首创。被后来的读书人反复使用,各种花式喷皇帝。说良心话,唐朝还算好的,门阀确实很吊,但是朝廷还是能收点商业税的。等到明朝末期,就剩下点田赋了。皇帝想搞钱,无非是想着改善生活条件的时候,不要跟民部张嘴,免得被喷。真的很良心啊!李世民被后人高度评价,是有其道理的。换成乾隆,朝廷内外战争不断,一点都不耽误他挥霍雍正留下来的遗
产,顺便自封十全老人和修圆明园。
对了,乾隆还养了一头叫和砷的肥猪!嘉庆吃饱了,然并……“陛下,微臣也很为难啊。除非陛下言明,修建大明宫不朝民部伸手,且不征发徭役。”大明宫的一期工程,进行的很顺利,圈地修路,这都是小钱。大钱在宫殿的修建上,别的不说,所用的木料就是一笔
天文数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修建宫殿用的木料,北方是不出产的,都产自南方。你想想看,在这么一个时代,两人合抱的金丝楠木,从云南运到长安,是个什么难度,地狱级别的好吧。
修建大明宫,还要征发徭役,真真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但皇帝这种生物,是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相比之下,李世民还算是好的。大臣一喷,他就断了从国库弄钱修大明宫的念头。
李诚这根搅屎棍,导致大明宫的修建被提前了。李世民也不希望,死了都看不到大明宫修好。所以呢,才动了加速的念头。问题是,这就需要钱,需要很多钱。“这样啊?自成弄的那个交易所,又是什么情况?李庄的野市,民部和长安县,争的不亦乐乎,朕很难啊!”李世民终于丢出了真实目的。对李诚的了解告诉他,这个事情皇帝要不插一脚,将来会痛不欲生
的。偏偏他做出一副,朕为你着想哦。
李诚习惯性的看看四周,遗憾的没找到板砖,做不到直接拍李二的脸上,实施一次降维打击。嗯,降维打击就是把三维变成二位,立体变成平面。
“陛下的目的,在于修大明宫吧?”李诚硬生生的把话题拽回来?李世民老脸一红,咳嗽一声点点头:“朕还想在有生之年,达成前朝未竟之事。”“明白了,陛下的意思,高句丽必须死,大明宫也一定要修!是这个意思吧?”李诚把问题摊开来说,边上的徐慧瞪圆了眼睛,惊讶的看着这个年轻的大帅比,风流才子。都说自成先生才高八斗,居然敢这
么跟陛下说话?
难道说,恃才放旷么?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导致他在陛下面前,有种平起平坐的气势?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李世民说话的习惯,也被李诚带歪了。
“啪!”李诚轻佻的打个响指,李世民皱眉,徐慧吓的捧心,做样子的掉在地上。“陛下,臣以为,这些都是花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材料,用钱买,人工,花钱请。陛下要是不征发徭役而建成大明宫,后人该怎么评价陛下呢?”李诚先把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李世民听着怦然心动,这
是开千古之先河啊。历朝历代,朝廷修建宫殿,哪有不征发徭役的?前朝的隋炀帝,修大运河,征发的徭役海了去了。表面上看起来,朝廷征发徭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实际上真的做到了修好大明宫而不征发徭役,李世民知
道自己的历史评价将被无限拔高。
修皇家宫殿,不用国库的钱,不征发徭役,这将成为后来帝王的标杆。做到了,就是明君,做不到就是昏君,想想都觉得很刺激啊。问题是,钱从哪来啊?
李诚丢过来的大饼,真是滋味鲜美,但是却很难迟到嘴里。
李世民从龙椅上起来,正了正衣衫,徐慧惊讶的捂着嘴,看着李世民朝李诚很正式的一拜:“还请自成教朕。”李诚抢先一步站起来,侧身避开这一拜。
“陛下以国士待臣,臣必以国士报陛下。”李诚很正式的表态,不就是挣钱么?有的是办法。所以,这不是问题,如果把李世民的目光转移到挣钱上来,对国家不是坏事。再次落座,李诚咳嗽一声,开始忽悠之旅。




书剑盛唐 第三百八十三章 忽悠组合拳
“陛下,国库之入,在田赋,在商税。陛下完全可以避开这两者,另辟蹊径。”李诚一开口,李世民的眼珠子就亮了。这不是虚的,霜糖、海盐,都是实打实的赚钱大户。皇家书店什么的,象征意义更大。“臣不请而私入新罗,所为何也?不外金银二者。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皆产金银,国朝以货换金银,内府设船舶司,还可用照顾宗室之名义,成立股份公司,经营海商业务。此一途也。”李诚郑重
推出海上业务。李世民点点头,没有表态的意思,等着李诚的下文。李诚从袖子里摸出一张地图,摊开后指着地图道:“东北四国较近,短期便可见效。臣拟派一支船队南下,南海诸岛,生产金银铜。我之船队,可商可战
。”李世民听着脸都红了,呼吸有点急促,李诚描绘的远景图案,太过诱人了。什么叫可商可战啊?字面意思,能做生意的就做生意,不能做生意就抢啊。换一个次序,能抢的就抢,抢不了再坐下来谈生意嘛

这很符合大唐对外的价值观,一点都没毛病。
没毛病不假,但是不可预测的风险太多了。这可是大海之上呢,关中大汉骑马砍人没问题,在海上厮混那就是很要命的事情了。
李世民费解的是,为何李诚执着于大海呢?难道说,这货在转移朕的注意力?这个想法,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一想到修宫殿不动国库和劳役,李世民的心又火热了起来。
“陛下,南下比较遥远,暂且先放一放,东北四国的贸易,就能让陛下吃的满嘴油了。”李诚此言一出,李世民明白了,南下是留给后来者。
“如此说来,自成有十足的把握咯?”李世民认真的看着李诚,那意思你得保证啊。李诚郑重的点点头:“陛下大可放心,别的不说,霜糖运到新罗、倭国,十倍之利。铁锅五倍之利,丝绸三倍之利。彼等能拿出来手的,不外人参、金银、新罗婢。这些东西,运回来的利益,陛下很清楚。

李世民的呼吸变得急促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李诚顺利的打通了海上贸易航线。就等着他一头扎进去,收割的同时,还要收税。什么交易所?见鬼去吧。“陛下手握霜糖,海盐,放在交易所里,大宗货物的买卖,臣保证给陛下卖个高价。其中霜糖,陛下可下旨,定为皇家专卖。任何人仿制,皆可定罪。陛下还可以下旨,盐铁官营。”李诚又丢出一块诱饵,
李世民犹豫了。
很麻烦,真的很麻烦,霜糖好办,只有自己能弄的出来。盐铁就很麻烦了。门阀可是有自己的渠道,生产盐铁的。别看李世民如此强势,一旦搞盐铁国营,真的要出大问题的。
毕竟,不是汉武帝啊!
“此事,容朕三思。”李世民一开口,李诚就知道没戏了。“还有一事,本朝缺铜,开元通宝铸造数量不足,市面上存在钱荒。一旦海贸获得金银,陛下旨铸造金币。”李诚只好又起一个头来,铸造金币而不是银币,那是因为现在的银比金贵。中原王朝的白银价格
很高,一直到明朝海量的白银涌入,才发生变化。“再者,南诏有铜矿,陛下可令南诏王以铜贸易。日后南海航线打通,诸岛之铜可补不足。朝廷再无此优。”中原王朝一直存在缺铜的情况,之前的朝代,铜钱是没有标准的。唐朝的开元通宝,开铜钱标准
之先河。但是开元通宝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铜钱的含铜比例达到八成。这就导致铜钱本身的价值很高,民间的私铸屡禁不止,而且私钱粗制滥造。民间把铜钱融化了铸成铜器,可获利更多。最终出现了劣币驱良
币的现象。
中原王朝钱荒的原因,不仅仅是缺铜那么简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陪葬品,和民间有藏钱的习惯。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大量的铜钱和铜器,占用了太多铜资源。
“还有一途,开元通宝含铜八成,其中弊端诸多,可调整为含铜六成。只此一项,朝廷可获钱无数。具体操作,陛下可与群臣商议。”李诚为了让李世民挣钱,可谓煞费苦心。
“铸钱一事,所获难入内府之手啊。”李世民表示了担忧,心疼的嘴脸一览无余。
李诚真是火大,但还是得耐心的跟皇帝解释:“陛下,皇家要经商,总得让出点利益吧?内府得船舶司之利,得霜糖专卖之利,加之海盐之利,年入五十万可期。”
这三样加起来,一年挣五十万贯,在李诚看来,也就是三五年的事情。足够李世民修大明宫了,再贪心那就真的是与民争利了。
“似乎,也只能如此了。”李世民只好偃旗息鼓,差点就断了在李诚这里伸手的心思。但还是很不甘心,又来一句:“自成,交易所之事,朕想了解一二。”“此事太过复杂,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回头有空,臣慢慢解释。不过陛下放心,交易所就是个平台,就像东西两市一般。所有现货交易,也是要交税的。臣就是从中收点手续费,怎么,陛下也有兴趣挣这
1...144145146147148...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