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原来这座破旧的民房隐藏一条秘道,西夏军在秘密道中隐藏数百人,数百名杀气腾腾的西夏士兵在一名猛将的率领下,向踏割寨北面寨门无声无息地猛扑而去
童贯的目标是距离踏割寨以北一百二十里外的韦州,拿下韦州,他就比东线种师道军队多走了一步,种师道拿下了横山中的银川城,他拿下了兜岭中的赏移口,种师道拿下石州,他拿下了踏割寨,种师道没有拿下夏州,但他却夺取韦州,下一步他就不用再拿种师道的战报进京报喜了。
童贯为这一天已经憋屈了很久,他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韦州。
韦州是西夏京畿南大门,夺取韦州,兴庆府的南大门洞开,宋军就能沿着灵州川直扑西平府和兴庆府。
九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奔跑,下午时分,大军距离韦州还有三十里,这时,一队宋军骑兵迎面奔来,片刻奔至大军前,有士兵领他们来到童贯面前。
为首军士急声道:“启禀太尉,王将军已经杀进了韦州,但韦州是一座空城,没有一兵一卒。”
童贯一下子愣住了,韦州居然没有守军,他又连忙问道:“可有平民?”
“也没有平民,城内平民两个月前便全部迁入西平府。”
停一下,童贯忽然想起一件要紧之事,又问道:“城中可有粮草?”
军士摇摇头,“只找到两万担草料,没有一粒粮食。”
这时,童贯隐隐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劲了,他似乎中了一个圈套,韦州城一无所有,他还指望夺取韦州城后得到补给。
童贯额头上见汗,他连忙回头对大将杨琎令道:“你速带一万军队返回踏割寨,给我死死守住踏割寨,不能有半点闪失。”
他的后勤补给还没有过来,如果踏割寨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大将杨琎率军刚要出发之时,远处一名偏将带着几名骑兵疾奔而来,只见他浑身是血,身上有多处伤,见童贯便放声大哭,“太尉,踏割寨失守,我们中计了!”
童贯眼前一黑,险些晕了过去,他一把揪住这名偏将大吼:“为什么丢失?”
“寨中藏有不少西夏士兵,他们昨天夜里里应外合,攻下北寨大门,上万敌军杀进寨中,弟兄们抵挡不住,从南寨退了回去,踏割寨失守了。”
“那我的后勤补给呢?它们在哪里?”童贯吼叫着问道。
“后勤辎重还在半路,还没有到踏割寨,应该平安无事!”
童贯恨不得拔剑刺死这个混蛋,什么叫平安无事,没有后勤补给,他们这十万大军怎么办?
他知道自己中计了,西夏军利用踏割寨的险要截断了他的后勤补给,虽然他们随军携带了少量的补给,但这点粮草最多只能支撑十天,十天后粮草断绝,他该怎么办?
童贯咬牙切齿大喊道:“全军调头,夺回踏割寨!”
沉沉的夜幕笼罩着大地,天空乌云密布,星光俱灭,远处横山的轮廓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俨如一头沉睡中的怪兽。
但石州城内却灯火通明,在城北占地上千亩的空地四周插着数百支火把,火光猎猎,将空地照如白昼。
但此时已经不是空地,到处摆满了各种木制以及生铁零件,从零件的外形便看得出它们是火砲和投石机,这时,河东宋军备战大半年的成功,前后制作了三百部火砲和两百余架重型投石机,另外还有数千架连环弩,后勤军已全部将它们运到石州城。
一连几天,宋军数百名工匠都在昼夜不停地组装这些大型守城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种师道深知其理,没有好的守城武器,再险要的城池也未必能守得住。
“这是最新的火砲,今年春天军器监才送来!”
种师道抚摸着一架正在安装的火砲对李延庆笑道:“它的弹力极大,足以将震天雷射到三百步外,不过要十五个人才能操纵。”
旁边一名匠头笑道:“大帅,李参军今天下午一直在研究这架火砲!”
“是吗?”种师道回头向李延庆望去。
李延庆点了点头,他这两天一直在查看这些投石机,他对这些巨型守城武器已经很熟悉了。
“大帅似乎从未考虑过夺取夏州?包括之前,石州守军还没有分兵去守夏州,那时夺取夏州易如反掌,但大帅却丝毫没有这个想法,卑职一直深感不解。”
这是李延庆一直深感疑惑之处,他之前不止一次提出绕过石州,先夺兵力空虚的夏州,但种师道只是笑笑不答,他和宗泽伏击敌军后,他提出扩大战果夺取夏州,但宗泽却严厉回绝,他便隐隐感到,大帅似乎压根就不想攻打夏州。
种师道笑了笑,一指城头道:“我们去城上看看。”
城头上也有大量的工匠在忙碌着,投石机和火砲都需要固定,所以必须用青砖砌出一个又一个的方形池子,底座便可以固定在其中。
种师道显得心事重重,他巡视了片刻,又不由自主地向城墙边走去,扶住城垛望向远方。
“延庆,这次进攻西夏,你觉得有必要吗?”种师道深深叹了口气问道。
“大帅是在担忧女真人吧!”李延庆一针见血。
种师道点了点头,“唇亡齿寒,女真人攻灭辽国,一定会大举进攻宋朝,我们却把大量资源放在攻打西夏上,何其不智也!”
“朝廷为什么要打西夏?”
“这是因为某些人,确切说是朝廷中的绝大部分文官.....”
“文官集团!”李延庆口中跳出了这个词。
种师道微微一怔,他斟酌片刻继续道:“就算是文官集团吧!但不光是他们,还包括童贯、梁师成等人,长久以来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思路,宋军之所以灭不了西夏,是因为辽国在背后支持西夏,而现在辽国被女真人牵制,他们便认为西夏独木难支,一致支持攻打西夏,他们想法倒也不错,但他们却不知道,现在的宋军早已不是百年前的宋军了,现在宋军根本就没有能力灭掉西夏。”
“应该国力还行。”
“光靠国力有什么用,大而不强和肥羊何异?打仗靠的是军队,你看看现在的百万禁军成什么样子,个个吃喝嫖赌,军心涣散,当兵居然会倾家荡产,简直是天下奇闻,百年不战,昔日的精兵强将变得腐朽不堪,连梁山乱匪都敌不过,屡战屡败,实在令人痛惜之极。”
说到这,种师道长长叹了口气,“现在朝廷百万大军,战斗力比较强的军队就只剩下我的十万河东军和刘法的五万河西军,也就是所谓的西北军,攻打赏移口,河西军伤亡近三万人,刘法不幸阵亡,最后残余的河西军落入童贯之手,西北军也只剩下我的十万军队了,这就是我不想攻打夏州的原因,一旦攻打夏州,李乾顺必倾兵来救,双方都会死伤惨重,毫无意义不说,最后还便宜了女真人,我不想做这种蠢事。”
李延庆也低低叹息一声,“就怕女真灭了辽国,最后西夏转而依附女真,会成为我们西北大患啊!”
种师道一惊,“会这样吗?”
李延庆点了点头,“西夏本身就依附辽国近百年,依附金国也同样是依附,对西夏而言没有什么区别,我相信西夏人会接受这个现实。”
种师道的目光变得严峻起来,如果真是这样,西北危矣!
寒门枭士 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线惨败
攻打踏割寨的激战已经打了整整三天,踏割寨下到处是浓烟滚滚,随处可见被烧成木炭一样的尸首,尸体层层叠叠,血染红了大地,宋军伤亡超过两万人,但踏割寨依旧巍然屹立,宋军始终无法将它攻下。
童贯已经急红了眼,挥剑大吼,“再投一万进攻,责令三千刀斧手督战,胆敢后退一步者,立斩!”
谁也不敢劝说童贯,大将王禀只得下令道:“第四军进攻!”
‘咚!咚!咚!’鼓声大作,一万宋军士兵如潮水般向山道杀去,此时宋军士气十分低迷,但童贯亲率三千刀斧手在后面督战,强迫一万士兵向前冲锋。
踏割寨北面也一样险峻难攻,只有一条宽约两丈的山道通向寨门,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崖,在短短两百余步的山道上躺满了阵亡将士的尸体,后面的宋军士兵只能踩踏着同伴的尸体向上冲锋,第一波千余士兵刚刚冲上数十步,一根根粗大的滚木便从山上翻滚砸来。
前面的士兵吓得纷纷举盾抵挡,但沉重的滚木冲击力太大,在猛烈的撞击下,士兵们被砸得飞出去,顿时伤亡上百人,几名士兵被砸得脑浆迸裂,异常恐怖,数千士兵吓得蹲在地上发抖,举盾呐喊,却无人肯向上走。
童贯看得清楚,心中大怒,喝令道:“懈怠不攻者杀!”
冲上一队弩手,在后面向不肯冲锋者放箭,一连射杀数十人,前面的宋军才被迫爬着向上冲锋,他们早已吓破了胆,双腿已经站不起来。
这时,大将王禀再也看不下去,上前劝童贯道:“这样冲锋除了徒增伤亡也没有意义,根本不可能夺下踏割寨,还不如去进攻别的县城,劫掠些粮食。”
“就算可以抢到粮食,那我们怎么回去?”
“不如向西走,退到黄河边,再沿着黄河南下。”
黄河距离这里至少五百里,要穿过一片茫茫戈壁,行军十分艰难,童贯一时沉吟不语。
就在这时,大军背后忽然发生异动,只听见宋军惊恐的大喊大叫声,军队阵型开始混乱起来,童贯愣住了,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士兵连滚带爬奔跑禀报:“太尉,后面有西夏骑兵袭击!”
这时,地面开始震动起来,半空中传来闷雷般的轰隆声,童贯也看到了,一支无边无际的骑兵正从东面向这边掩杀而来,尘土遮天蔽日,但军队依旧在混乱,这是另一支一万人骑兵从山背后杀出,率先冲乱了宋军的阵型。
这无疑是非常高明的战术,先用一万骑兵冲击对方阵型,引发对方的混乱,李察哥这时才率领三万主力骑兵突然杀来,便使得宋军来不及整队迎战,最终必然会出现惨败的局面。
童贯脸色煞白,他颤声大吼道:“结阵迎战!”
此时结阵已经任何没有意义,宋军攻打踏割寨伤亡惨重,士气早已十分低迷,军心几乎到了涣散边缘,而西夏四万骑兵最后带来沉重一击,七万宋军终于崩溃了。
还不等骑兵杀至,七万宋军便兵败如山倒,数万士兵惊恐得大喊大叫,互相践踏,丢掉兵器,脱去盔甲,亡命地奔逃,童贯也被数百亲兵簇拥着向西逃亡,战场上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这一战宋军被杀得人仰马翻,尸横遍野,七万大军只逃走两成不到,其他大部分都被西夏敌军屠杀殆尽。
李察哥见对方主力已败,他令手下大将继续追杀败军,他自己亲自率领一万精锐骑兵穿过踏割寨,向宋军的后勤主力杀去。
宋军的后勤大军都是地方厢军和民夫,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都十分薄弱,因为踏割寨得而复失,令他们进退失据,等了数天后没有任何消息,他们只得缓缓退回赏移口。
就在十几万大军和上万辆大车即将退到赏移口时,李察哥的骑兵杀来了,风声鹤唳,厢军和民夫恐惧万分,丢下大车便亡命奔逃,西夏骑兵一路追杀,先后夺取了宋军大营和赏移口。
堆积如山的各种军事物资堵塞了数里宽的峡谷口,仅运送来的粮食便有五十万石,还有不计其数的兵甲、战鼓、火油、火器等军用物资,被杀的厢军士兵和民夫便数以万计,西线攻西夏的宋军至此彻底覆灭。
由于西线宋军惨败,东线宋军顿时变得岌岌可危,西夏迅速向夏州增兵二十万,使进驻夏州的总兵力达三十万,事实证明了种师道的远见,石州城便成为了整个西夏战役的关键
夏州行宫内,李乾顺负手站在窗前听着兄弟李察哥汇报战况。
“童贯的军队几乎已彻底败亡,我最后得到的情报是童贯获得熟羌的帮助,率数千残军沿着黄河南逃了,皇兄不用担心他会卷土重来,他的后勤辎重全部落入我们手中,他已无力反攻,他现在应该是在考虑怎么向宋朝皇帝交代吧?”
尽管李察哥获得辉煌的战果,但李乾顺却淡淡道:“西线宋军在刘法死后就败局已定,否则我也不会提前转到夏州来,战胜童贯那种阉人不值得夸耀,真正难对付的是钟师道。”
李乾顺的话俨如一盆冷水,顿时将李察哥心中的得意浇灭了,他低下头半晌不语。
李乾顺瞥了他一眼,又问道:“我之前吩咐的那件事,你做到了吗?”
李察哥精神一振,“回禀皇兄,我们抓获了童贯的一名幕僚,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在一顶大帐内发现了六枚震天雷。”
李乾顺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东西在哪里?”
“就放在外屋,请皇兄随我来!”
李察哥带着兄长来到一间被近卫军严密保护的房间里,刚走进门,李乾顺便眼睛一亮,快步来到一张大桌前,久久凝视着桌上摆放着的六只黑黝黝的铁疙瘩,每颗至少重四十斤,这就是李察哥击败西线宋军后缴获的震天雷,李乾顺终于看到了他一直期待了很久的震天雷。
桌子旁,两名经验丰富的火药老匠人正在仔细研究一枚已经拆开的震天雷,这时,李察哥又低声道:“那名幕僚交代,这种震天雷是刚刚才研制出来,连童贯手中也没有配方,配方在种师道手中,不管童贯怎么威逼,他就是不肯交给童贯。”
“这就是种师道的聪明之处,知道童贯靠不住!”
李乾顺讥讽了一句,便走到两名老匠人面前问道:“怎么样,看出什么名堂了吗?”
一名老匠人连忙起身对李乾顺和李察哥道:“陛下,晋王殿下,我们仔细看了这个震天雷,从颜色看来,应该还是硝粉、硫粉和木炭三种成分,只是三种成分的含量和我们平时用的火药不一样,而且震天雷之所以做得这么大,关键就在于火药量要足,才能炸开铁壳,如果做小了,爆炸产生的威力就炸不开铁壳了。”
“你们凭经验看得出这三种成分的含量配比吗?”李乾顺又继续问道。
老匠人摇了摇头,“混在一起很难看出来,不过可以看得出硝的含量增大,碳粉的含量也增大,硫的含量减少了,不过我们可以试验,反复试验上几个月,我想应该也可以造出震天雷。”
李乾顺大喜,立刻喝令道:“拿两百两黄金来!”
亲兵端来一盘黄金,李乾顺对两名老匠人道:“这些黄金你们拿去安置家小,然后给我封闭试验,试验结果直接向我汇报,不能告诉任何人!”
两名老匠人受宠若惊,连忙道:“我们不敢!”
李乾顺随即又对亲卫大将李兹然道:“你率一千军队和他们一起去省嵬城试验火器,要严密保护他们,不准任何人接触他们,同时要严密封锁消息,事成之后,我有重赏!”
“遵令!”
李乾顺又指着桌上的几枚震天雷道:“把它们一起带走。”
李兹然和几名亲卫将震天雷抱走了,两名老匠人行一礼,跟他们一起出去。
这时,李察哥慢慢走上前道:“如果我们在半年内造出震天雷,或许能扭转幽州的战局。”
李乾顺摇了摇头,“辽国大势已去,不是一两种火器就能改变它被灭国的命运,顶多延迟几年,就怕金人一旦从辽国手上得到这种火器,我们西夏就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皇兄不打算给辽国?”
李乾顺淡淡笑道:“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要在关键时刻使用才有效果,有了这种震天雷,至少金国就无法灭亡我们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严密封锁这个消息,除了我们兄弟之外,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们也在研究震天雷。”
“臣弟明白了!”
“好了!不再说震天雷之事,我们商议一下,看看怎么才能拿下石州城?”
李察哥心中早憋足了一口气,傲然道:“皇兄不必操心这种小事,我保证三天内拿下石州城!”
“那是种师道的军队,可不是童贯,你绝不能轻敌!”
“臣弟不会轻敌!”
李察哥咬牙切齿道:“那个老家伙快入土了吧!在他入土前,最后再好好尝一尝我的厉害!”
寒门枭士 第三百五十八章 血战石州(上)
‘咚!咚!咚!咚!’
西夏军雄浑的战鼓声在石州城北面宽广的旷野里回荡,石州城北面十里外便是无定河,无定河上早已修建了十几座浮桥,在浮桥的南面和北面各分布着十万大军,黑压压的军队无边无际,延绵十余里,在远方还有数万人的后勤大军。
这时,在数千只金鼓同时击响的震天鼓声中,一支万人的骑兵方阵簇拥着身着金盔金甲西夏皇帝李乾顺缓缓出现了,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格外刺目。
无定河两岸的西夏军士兵顿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皇帝陛下万岁!’
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令石州城头的宋军也为之色变,但城头宋军并没有畏惧,他们也有足够的军队,光守城的河东主力就有五万余人,另外还有十万厢军,城内一共有十五万人和西夏军抗衡,粮食和物资十分充足,足以供军队耗用一年。
经验丰富的种师道考虑得十分周全,为防止西夏军绕道进攻河东道,他将十万河东军一分为二,令兄弟种师中率五万河东军镇守宋夏边境上的各个险关要隘,他自己则率五万精锐死守石州城。
种师道已知西线宋军大败,这次西夏战役败局已定,但为了防止西夏军队反扑宋朝,他必须在石州拖住西夏军的主力,给朝廷赢得重新部署军队的时间。
李延庆站在城头上注视着无边无际的西夏大军,目光肃然,棱角分明的脸庞显得格外坚毅,种师道给了他足够的信任,令他率一万军队负责防御东城墙。
这是李延庆继率一万军队伏击左厢神勇军司的西夏军后,第二次统帅万人以上的军队。
他的副将正是同样年轻的小将刘錡,这是种师道最器重的一对年轻将领,虽然两人都能独当一面,但他依旧坚持朝廷文官为正,武将为副的原则来配对他们。
种师道尽全力来培养他们,就是希望他们能尽快成长起来,打破资历的桎梏,使他们能在二十余岁时便担负起拱卫西北的重责。
这也是种师道的无奈选择,西北军的统帅人才出现了断层,比如他、种师中、刘法以及新调来的宗泽都已年过花甲,而三四十岁这个阶段却没有能担当重任的人才。
姚仲平虽然是他的接班人,但表现一直很平庸,他的升迁更多是考家族背景而不是本人的能力,而曲克、杨可世等人虽然勇武,却缺乏担当大局的魄力和能力,令种师道十分失望。
李延庆、刘錡、杨再兴、王贵等年轻人表现优异,他最终决定利用自己的最后几年培养跨代接班人,即使朝廷因为资历等等原因不用他们,但在国家危难之时,也有年轻大才能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这时,王贵奔跑上了对李延庆道:“启禀指挥使,所有投石机和火砲都已检查完毕,没有破损!”
长达八里的东城墙上除了一万士兵外,还有一万辅助厢军,他们负责两百多台守城武器的操作,李延庆把指挥两百多台守城武器以及一万厢军的重任交给了王贵和杨再兴,结果王贵紧张得一夜没有睡着觉。
虽然李延庆是东城墙主将,但为了便于灵活指挥,他便和刘錡分工,将东城墙又细分为南北两段,李延庆负责全局以北段的指挥,刘錡负责南段的指挥。
王贵和杨再兴也分工,王贵跟随李延庆负责北段的守城武器以及五千厢军,杨再兴负责南段的守城武器以及五千厢军。
这十天时间,李延庆和王贵又制作了五十枚震天雷,使他们手中拥有的震天雷数量达到六十二枚。
李延庆点了点头,“除了我的命令外,也要注意看主帅令旗来操作守城武器,有胆敢懈怠不力者,立斩!”
“遵令!”
王贵回头看了看城内,六丈高的观战台就矗立在城中,主帅种师道就站在观战台指挥全局战斗。
而北城墙由老将宗泽指挥,南城墙由姚仲平指挥,西城墙由大将杨可世指挥,另外还有一万后备军,由大将张藐指挥。
种师道之前已经犒赏三军,并做了战前动员,石州城内的十五万将士士气高昂,个个摩拳擦掌,等待着和敌军决战。
这次进攻石州城,李乾顺唯恐李察哥轻敌,便毅然投入了二十万攻城兵力,以及数百架重型攻城武器,包括他们缴获的西线宋军攻城武器,全部成为西夏军攻打石州城的本钱。
李察哥骑在一匹高大神骏的战马上,目光阴冷地注视着远处数里外已经被夷为平地宋军临河箭堡,那原本是种师道修筑用来阻挡西夏军渡河的一排箭堡,但种师道发现敌军竟然出动二十万大军攻城,他便立刻将五千名驻扎在箭堡中的宋军士兵撤回,箭堡也被西夏大军夷为平地。
李察哥望着矗立在高处的石州城,他脑海里出现了石州城被攻陷的情形,火光冲天,满地士兵跪在他马前求饶,他的士兵毫不留情地砍下这些汉人的人头,而种师道的人头就拴在他战马颈下。
这无比诱人而又令他渴望的一幕即将要出现,他已经有点等不及了,此时,他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给皇兄证明自己的能力,他要踏平这座城池,要让所有西夏人都明白,西夏军并不惧怕强大的宋朝,再给他十年时间,西夏可以灭掉宋朝。
他头顶的金色大旗在风中飘扬,在他身后是老将撒辰,而紧靠他身旁的是新成长起来的西夏三虎之一的李秉烈。
这是一个俨如豹子般凶狠的年轻皇族,今年只有十八岁,他在西夏军便是以勇力而著称。
他用豹子般冷酷的目光盯着石州城方向,厉声请战:“请皇叔给我一万军队,看我怎么攻破石州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