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童贯重重哼了一声,“我知道你是不想率军打踏割寨,才找出各种理由推诿,还把天子搬出来压我,好吧!你不想打,我派别人去打。”
刘法怒视童贯,“我刘法纵横西北三十年,何曾后退过一步?你既然要固执己见,那好,我不再反对你,我会领兵去打踏割寨,我们就看最后你能不能灭掉西夏!”
说完,刘法袖子一甩,转身大步离去。
童贯望着刘法走远,冷冷下令道:“传令第五军今晚随刘副将攻打踏割寨!”
寒门枭士 第三百五十一章 损失惨重
童贯虽然逼迫刘法率军前去夜袭踏割寨,但他心中还是很担心,刘法是宋军中唯一攻克踏割寨的大将,如果这次连刘法也失败,那他们攻打踏割寨就危险了,要知道,踏割寨比赏移口更加艰险数倍,攻打赏移口还伤亡了三万人,那么攻打踏割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但童贯已没有选择余地,种师道在东线连战连捷,喜报被他压制住了,没有上报朝廷,但纸包不住火,东线大捷的消息迟早会传到汴京。
但他却迟迟无法突破踏割寨,让他怎么向官家交代?
童贯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不安,他几乎一夜未眠.......
踏割寨依山而建,地势十分险要,它扼守住了宋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唯一一条可以走辎重的道路就从山寨前走过,从山寨上可以轻易封锁这条道路,一旦宋军北上,即使军队翻山越岭北上成功,但没有后勤支援,宋军只能是全军覆没的命运。
踏割寨是宋军无法避免的一场恶战,一更时分,刘法率领五千军队悄悄靠近了踏割寨,五年前他也是通过夜战成功夺取了踏割寨,他早就发现踏割寨有一处弱点,那就是沿途没有险要之地设置烽燧,即使修建了烽燧也很容易被敌军袭击,这样的后果就是往往宋军杀到眼前,西夏守军才会发现。
如果白天攻打,寨中守军会在十几里外发现他们,可如果是晚上攻城,他们就会杀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只要能杀到山寨眼前,即使付出了死伤数百人代价,最终也能攻破山寨大门。
五千士兵在刘法的率领下,沿着一条小路绕过了一座烽燧,这是唯一一座修建在半山腰的烽燧,可惜它还是无法起到监视敌军的作用。
绕过一座小山,烽燧已经看不见了,再从小山背后绕回来,刚才的烽燧已经在十里之外,白天或许能够看见他们,但晚上他们已经超过了烽燧视距。
近两更时分,刘法率领五千宋军已经抵达了距离踏割寨越三里的一片树林内,这片树林占地约百亩,是最好的一处隐身之地。
刘法率军藏身进树林,立刻派两名武艺高强的探子前去打探敌军的消息。
可就在两名士兵刚刚奔出树林不久,远处传来两声惨叫,在静夜中格外清晰,刘法大吃一惊,脱口喊道:“不好!有埋伏。”
他急忙下令,“立刻原路退回!”
但是已经晚了,外面忽然火光大作,四面八方的军队将他们团团包围,不断有火箭掠过空中,向树林内射来,事先埋藏在树林中的火油和硫磺被点燃了,火势异常迅猛,只瞬间便听吞没了三分之一的树林,宋军恐慌得大喊大叫起来。
刘法经验丰富,在危急之下,他依然不慌乱,喝令道:“向北方突围!”
南面是他们的来路,北面则是踏割寨,按理他们应该从南面突围,但刘法却反其道行之,从踏割寨方向突围,他赌西夏军在北方的兵力不多。
刘法大喊一声,催马向北奔去,周围数十名亲兵紧紧护卫着他,刘法虽是名将,他却是文官,本身不会武艺,只能靠百余名武艺高强的亲兵护卫,他手中只有一把宝剑。
刘法的判断并没有错,北面确实是敌军兵力最少的薄弱环节,但遗憾的是,这次西夏军动用了四万大军来伏击宋军,即使是比较薄弱的北面,也有七千西夏士兵围堵。
童贯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次西夏在西线投入了二十万军队进行防御,主帅不是别人,正是西夏皇帝李乾顺。
而此时在踏割寨伏击宋军的大将,是李乾顺的兄弟晋王李察哥,他极善于伏击和偷袭,五年前正是他率领一万铁鹞子,也就是西夏最精锐的骑兵夜袭宋军大营,刘法由此大败,这一次他再次故技重施,在踏割寨前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宋军自投罗网,刘法再一次落入了他的陷阱。
“殿下!宋军要从南面突围了。”
有西夏探子发现了宋军的企图,急忙向李察哥禀报,李察哥冷冷道:“只有五千军队,能突围到哪里去?传我的命令,以弓弩射杀,不受降卒,统统杀绝,一个不留!”
旁边一名大将汉人曹靖劝道:“听说东线不利,不如留一些降卒,以备无患。”
李察哥点点头,“再传令下去,投降者可免死!”
这时,刘法率领数千士兵已经奔出树林不到百步,前面忽然出现数不清的弓弩手,俨如一道人墙,梆子声响起,西夏军乱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如暴风骤雨般射向突围的宋军,一片片宋军士兵如割麦一般倒下,冲在前面身先士卒的主将刘法连中数百箭,被射得如同刺猬一般,他大叫一声,当场气绝身亡,一代名将由此陨落。
宋军被射死一千余人,死伤惨重,突围失败,不得不退回来,两千余人被压制在一条宽十几丈,长不到一里的土沟里,这时,西夏士兵大喊起来,“投降者可免死,否则格杀勿论!”
两万余人将他们团团包围,在死亡的威胁下,绝境中的两千余宋军士兵只得放下兵器,举手投降,五千军队就此全军覆灭。
.......
天还没有亮,坐在椅子上打盹的童贯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有亲兵在帐外急声禀报:“太尉,有紧急战况!”
童贯一下子站起身,连忙道:“快快进来!”
帐帘掀开,两名浑身是血的士兵奔了进来,跪下便大哭道:“刘公遭遇埋伏,已全军覆没!”
“啊!”
童贯眼前一黑,顿时无力地坐下,半响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西夏人事先已经知道我们军队北上,在踏割寨附近伏下重兵,我们进入埋伏圈,敌军就用火攻,突围时死伤惨重,刘公.....刘公也不幸以身殉国。”
童贯呆住了,刘法居然死了,这....这可怎么向天子交代?
一转念,他又问道:“那你们是怎么出来的?”
两名士兵半晌低下头道:“我们被西夏军俘虏,因为他们要找人来送信,所以把我们放回来了。”
“混蛋!”
童贯大怒,拔出剑上前一剑刺死了其中一人,又用剑顶住另一人咽喉,怒喝道:“送什么信,快说!”
士兵吓得浑身颤抖,结结巴巴道:“他们....他们想...想用刘公尸首换....换李良辅尸首!”
“你去死吧!”
童贯一剑将这名士兵也刺死了,这时,几名亲兵奔进帐,见满地鲜血,吓得脸色都变了,他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童贯铁青着脸一挥手道:“把他们拖出去!”
几名亲兵连忙将尸体拖出去,又打水来冲刷了地面,童贯负手站在地图前,眯着眼注视着地图上的踏割寨,刘法死得不正好吗?自己还发愁无法向天子解释为什么迟迟拿不下踏割寨,这个责任就让刘法来背吧!
五千人的死伤对童贯只是一个毛毛雨,他不会放在心上,倒是西夏人提醒了他,李良辅的首级很值钱,他必须立刻送进京向天子报喜。
目前李良辅的首级就在童贯手中,童贯是这次攻打西夏的总帅,种师道也受他的节制,军规等级森严,种师道就不能擅自逾越童贯向天子汇报战况,他必须向童贯汇报,由童贯汇总后向天子禀报,早在几天前,种师道便写了战报,连同李良辅的首级一起送到了童贯这里,但童贯心中嫉恨钟师道立功,一直扣押不上报。
现在刘法阵亡,童贯感觉无法向上交代了,他不得不把种师道拿出来向天子报捷,以掩盖他自己的失败。
童贯很快写了一份大捷喜报,又令人把装有李良辅首级的冰盒取出来,找来一队报信兵,令他们火速赶往京城报捷。
但童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在送走报捷士兵后,童贯下令大军北上,不惜一切代价进攻踏割寨。
寒门枭士 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
就在西线宋军出师不利的同时,东线种师道率领的河东军已经完成了对石州城的作战部署,这一次,种师道并没有用震天雷炸塌石州城的想法,他想完整地拿下这座坚城,成为宋朝在西夏东南屏障。
但震天雷也可以使用,他采用了李延庆提出的方案。
天刚亮,宋军大营内响起了沉闷的战鼓声,一队队宋军士兵开始迅速在石州城下集结,这次,宋军出动了八万大军,包括两万厢军也投入了战斗。
一个时辰后,宋军集结完成,八万大军黑压压的铺陈在旷野里,刀光闪烁,长矛如林,一座高达六丈的观战台矗立在城池的正南面,站在台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城头的军队调动。
石州城的城墙本身只有三丈,但它修筑在高处,对于进攻的士兵,它位于一个坡度上,整体高达六丈,易守难攻。
攻打石州城原本让种师道感到头疼,但石州主将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居然将大部分军队转移到夏州,石州城的守军已不足一万人,这便给了宋军一个难得的良机。
种师道带领十几名文武官员站在高高的木台上,种师道注视着城墙上的敌军动向,城头并没有大型投石机,也没有床弩等远距离杀伤兵器,但三座城头都堆满了很多木桶,一看便知道是火油桶,这是西夏军的特点,西夏的火器没有宋辽强大,但它盛产火油,便在使用火油上下文章,使西夏军的武器十分犀利。
“大帅,恐怕城墙下的壕沟内已经灌满了火油!”姚仲平低声提醒种师道。
种师道淡淡一笑,“火油是战争的犀利武器,但如果运用不好,不但伤不了敌人,还会伤己。”
这时,一名士兵爬上高台禀报,“启禀大帅,军队已经准备就绪!”
种师道点点头,“开始分兵部署!”
巨大战鼓再次咚咚敲响,旗手在高台上挥动着令旗,排列在左右两翼的宋军开始向东西两个方向分散,加上正南方的四万主力大军,他们显然是打算从三个方向同时向石州城发动进攻。
这也是宋军抓住了石州城目前兵力不足的弱点,想要一鼓作气攻下石州城。
但种师道自有他的进攻套路,他之所以留北面不攻,就是给西夏守军一个撤离的机会,使他们不至于背水一战。
在攻城之前,他需要先立威,最大程度削弱敌军的抵抗意志,种师道向李延庆点了点头,按照战前部署,第一步由情报营先出手,利用震天雷来震慑敌军,瓦解敌军的士气。
情报营本身的战略资源并不多,但自从李延庆在攻打银川城之前造出了震天雷后,这种逆天的火器就暂时由情报营保管并使用,目前一共有二十五颗震天雷。
李延庆领会了主帅的命令,立刻回头吩咐一名士兵几句,士兵下去了。
不多时,从南面队伍中轰隆隆向前退出一部火砲,火砲的原理就是特大号的弩箭,可以将战斗部弹出去数百步远,在三国隋唐时代,它叫做石砲,主要以击石为主,有时也会射出石灰粉、火球等等物体。
但在宋朝,石砲主要是用来发射火器,所以改名为火砲,宋军的霹雳砲就是用火砲来发射。
火砲的外形略有点象后世的大炮,前段是一根用生铁打造的长约一丈宽两尺的方槽,就俨如炮管一样,但这是发射槽,和弩箭的发射槽一样,打磨得十分光滑。
发射槽顶端有两支三尺长的铜角,这是用来固定弹射皮筋,两侧有巨大的木轮,后面两侧都有绞盘,需要六个人在两边同时推动铜棒绞盘。
一部火砲需要十名士兵操作,其中六人拉弦,两人定位,一人装弹并发射,一人指挥。
这次火砲发射是由王贵负责,他们已经用霹雳炮演练多次,非常熟悉了,今天只不过是将霹雳砲换成了震天雷。
这时,战场上的时间仿佛停止了,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这架火砲的发射,很多士兵不由自主地捂住了耳朵,火砲缓缓前进,在距离城墙越二百五十步时停下,矗立在斜坡上,仰望着上方的城墙。
西夏军的反制武器是用滚木礌石冲毁这架火砲,因此情报营还出动了两百士兵,举起巨盾,在火砲前方摆出了‘v’字阵型,尖头向上,一旦滚木礌石砸来,便可以迅速分散冲击力,这些都是双方在长期的战斗中逐渐形成的作战方法。
当然,西夏军还有一个犀利的武器就是火油,用火油来烧毁这火砲,只是城头守军有点投鼠忌器,他们怕过早点燃城下掩埋的火油,会失去了烧杀敌军的作用。
正是这种种顾虑,城头守军并没有出手阻止这辆孤零零的火砲,他们也在密切关注着宋军下一步的动作。
“火砲上弦!”
王贵一声令下,六名士兵分别在两侧推动绞盘,用数股牛筋绞成的长弦慢慢被拉长了,牛筋弦上弹巢直接被卡在底部的两根短铜棒上,形成了巨大的弹力势能,这种势力能将四十斤重的震天雷射出去两百五十步远。
百年后,这种用运用火砲和震天雷攻城的方式已经成为常态,元军利用它攻打西方,一路披靡,几乎摧毁了整个中亚和西方,阿拉伯人击败元军后,缴获了大量的震天雷、火铳和火砲,火器由此传入西方。
“上震天雷!”王贵又一声命令。
一名士兵将四十斤重的震天雷放在弹巢内,同时将一根引信火药线插进了铁雷中,王贵检查了一遍,已经完成部署,便下令道:“点火!”
‘嗤——’火药线被点燃了,王贵一声喝令,“发射!”
铁锤敲开底部的悬刀,两根固定铜棒同时倒下,‘嘭!’一声巨响,弹巢飞射出去,将四十斤重的震天雷送上天空,士兵纷纷蹲下,举起巨盾,形成一面盾墙。
只见黑黝黝的震天雷腾空而起,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在一片惊呼声中砸进了城楼内,还没有等城头士兵明白是怎么回事,震天雷便在城楼内惊天动地地爆炸了。
本来就不太结实的城楼被炸得粉碎,木块乱飞,巨大的冲击波将城楼周围的数百名士兵震翻在地,很多士兵当场被震死,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蹲下来捂住了耳朵,连种师道也忍不住低头捂住耳朵。
城楼被炸得支离破碎,各种残木飞出数百步远,从空中噼噼啪啪掉下了,过了很久,士兵们才从极度的恐慌中渐渐恢复过来,但恢复过来后是更大的恐慌。
震天雷炸毁城后产生了一连串的后果,不仅动摇了守城士兵的军心,严重影响对方士气,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城楼内和内侧两边堆放着上千只装满火油的木桶,这是西夏军队准备用来对付攻城门的宋军。
震天雷剧烈爆炸并没有产生明火,使火油桶没有被点燃,但强烈的冲击气流却将两侧的油桶悉数掀翻,数百只油桶破损,大量火油流出,流满了城头。
城头上的守军立刻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隐患,在主将的急令下,数百名士兵冲了上去,用盾牌在城头结成盾墙,几名士兵向下扔下了几支火把,城墙下五十步内被西夏军埋了大量火油,被火把点燃了,形成了一道长达五十步的火墙。
这时,正在指挥手下撤退的王贵忽然发现从城墙射击孔中流出了不少火油,射击孔位于城垛底部,倾斜向下,便于士兵向下放箭,同时在下暴雨时也有利于城头排水。
王贵看见不止一只射击孔流出火油,几乎所有的射击孔都或多或少流出了褐色的火油。
他忽然意识到城头地面上一定流满了火油,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王贵心念一转,立刻问手下,“谁带了火药箭?”
几名士兵都带了火药箭,其中一人将一壶箭递给王贵,王贵将箭壶背上,抽出了一支,令手下点燃一支火折子,他拿着火折子毫不犹豫冲了上去,一直冲到七十步左右,这才蹲下点燃了火药箭。
这时,城头上有不少士兵发现了王贵的企图,他们指着王贵大喊,纷纷张弓向他射箭,‘噗!’一支箭正射在王贵的左肩上,王贵疼得浑身一颤,但他依旧咬紧牙关,拉弓如满月,‘嗖!’一支已经燃烧的火药箭腾空而起,高高射向城头。
在一片呐喊声,西夏士兵没有挡住这支箭,火药箭高高越过了士兵的头顶,落在一片火油上,‘轰!’一声,火焰顿起,城头上顿瞬间燃烧起熊熊烈火,开始迅速蔓延,士兵们惊叫着四散奔逃。
站在高台上的种师道看得清楚,他赞许地点点头,问李延庆道:“射箭者是何人?”
李延庆连忙道:“启禀大帅,是情报营左都头,名叫王贵!”
种师道点点头道:“反应敏捷,勇烈过人,记他大功!”
“多谢大帅记功!”
这时,种师道看到了攻城的机会,立刻高声令道:“传我的命令,用攻城槌攻打南城门!”
‘咚——咚——咚!’伴随着闷雷般的巨大鼓声,千余名宋军士兵推出了一辆巨大的攻城槌车,攻城槌是用一株千年大树制成,长达八丈,前端装上生铁,重达数千斤,放置在一辆长约十丈的大车上。
大车两端各有十二只大木轮,在士兵的推动下开始向南城大门迅速前进,此时城头上烈火焚烧,浓烟滚滚,已经没有一个守城士兵,攻打城门最好时机到来了。
寒门枭士 第三百五十三章 暂停进攻
攻城槌行到了斜坡边缘时就无法再向上走,改成了人力挑杠,众人将一根根打了结的绳索穿过攻城槌底部,再用粗木棍穿过两股绳索,便形成了一个挑担点,很快形成了一百个挑担点。
在低沉的号子声中,两百名精装士兵挑起了数千斤重的攻城槌,开始一步一步向城上走去。
石州城没有护城河,但一条一丈宽的壕沟,此时,壕沟内燃烧着熊熊烈火,先行一步的工事兵已经用泥沙扑灭了城门周围的大火,同时在壕沟上铺了宽达一丈的木板。
六千骑兵在斜坡下列队已完毕,长矛如林,战刀出鞘,杀气腾腾,就等着城门洞开的那一刻。
但城内守军也并没有放弃,尽管城头已无法立足,但两千多名士兵都集中在城下,不顾一切地顶住城门,‘轰!’城门发出了猛烈的撞击声,城门距离晃动,城墙上的泥土扑簌簌落下。
西夏军主将见城门已经无法守住,他连声下令,数百名士兵将火油倾倒在城门前,纵火点燃了城门,腾空而起的烈火顿时将城门吞没了。
北城门开启,西夏军士兵开始迅速向北城外撤退。
在决定使用攻城槌攻城之时,种师道便改变了攻城策略,他下达了合击北城的命令,准备攻打东城和西城的四万大军转向北城,截断了西夏军北撤夏州的去路,破城在即,宋军已经没必要再给西夏军留下逃亡之路。
‘轰!’又是一记猛烈的撞击,北城门门栓经不住反复地猛烈撞击,终于断裂了,宋军冲进了城内,此时,纵然是放火阻拦也挡不住冲进城的宋军士兵,数百名工事兵迅速用泥沙铺满了城门处,顿时将烈火的气焰压了下去。
‘呜——’低沉的号角吹响,“杀啊!”六千骑兵发出一片山崩地裂般的叫喊,战马开始奔跑,大地在颤抖,战刀和矛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六千骑兵如一股席卷而来的洪流冲进了城内,向逃亡的西夏士兵疾追而去,在他们身后,是数万呐喊奔跑的宋军。
石州城陷落了,一万西夏军被八万宋军前后堵截,杀得大败,最终只有数百人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其余九千余人全军覆灭
夺取石州城意味着西夏的东南大门彻底被宋军打开,后面再无险关要隘,唯一面对的大城就是夏州,如果拿下夏州,那么祥佑军司也被宋军攻陷,宋军再走一段约六百余里的草原,便将兵临西夏都城兴庆府城下。
尽管事情不会有这么简单,但石州失守确实给西夏带来极大的震动,西夏皇帝李乾顺再也坐不住,亲率五万铁鹞子骑兵从韦州向夏州赶来。
此时夏州约有军队四万人,除了从石州撤回的两万军队外,李乾顺又紧急从邻近的嘉宁军司调两万人协守夏州。
夏州是西夏在东部的核心城,唯一的民居大城,拥有平民二十余万,这里是西夏国的发源地,是党项人的故都,西夏的国号便是从这座城池得来。
这也是石州守将察卡宁可放弃石州,也要死保夏州的缘故,石州丢了,西夏君王李乾顺最多责难他守城不力,但夏州失守,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夏州距离石州约六十里,位于无定河的北岸,城池周长四十里,隋唐时代,党项人从蜀北、河湟一带东迁至此,被朝廷安置在以夏州为中心的小块土地上,当时的夏州只是一个小县城,唐朝末年,党项人渐渐崛起,夏州便成为他们的政治中心,他们不断扩大城池,夏州也变成了一座周长四十里,人口数十万的大城,党项人的王朝就从这里走出。
不过党项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早已在百年前西迁到兴庆府,夏州除了还是西夏的冶铁中心外,其他和都城任何相关的痕迹都被抹掉了,城池年久失修,四周也无险要,完全是一座易攻难守的大城。
虽然东路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但主帅种师道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拿下石州后,他便控制住了进攻的节奏,按兵不动。
他深知战线拉得太长,西夏军很容易从西面的嘉宁军司杀来,断自己的粮道和后路,他必须稳扎稳打,配合西线的节奏来进攻,只有西线宋军攻入西夏腹地,牵制住嘉宁军司的敌军,他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北上,全力攻打夏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