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李察哥并不喜欢这个一直企图取代自己、气势夺人的侄子,他点了点头,“勇烈可嘉,好吧!我任命你为首战主将,率三万军给我攻下石州城。”
李乾顺将调兵金箭交给李秉烈,他又看了一眼石州城方向,淡淡道:“攻不下城池,提人头来见!”
他调转马头而去,老将撒辰想劝一劝他,最终忍住了,他们确实需要有人先试探一下宋军的虚实。
李秉烈纵马飞奔,举起金箭嘶声喝令,“山讹第七军和第八军,撞郎令第一军出动,向石州城进发!”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石州城进发,无定河北岸,数千张大鼓敲动,鼓声如雷,数十里外可闻,三万大军杀气冲天,密密麻麻的军队中跟着近百架云梯以及投石机,西夏军士兵奋力推动它们前进,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杀气向数里外的石州城席卷而去。
........
石州北墙头旌旗招展,二万宋军在城头列队而立,他们身着铁甲,头戴鹰铜盔,手执步弓和军弩,个个目光坚毅,二百座巨大的投石机和火砲像五十名巨人矗立在城头。
负责北城作战的是老将宗泽,此时宗泽站在城垛上,凝望着远方正缓缓开来西夏军大军,一条支三万人的军队出现在无定河的南岸,鼓声就是从军队中传来。
西夏大军行军速度并不快,三万大军基本上都是山讹军,他们是山地军,攻城也算是他们的特长,但他们装备并不出色,清一色的皮甲,盾牌简易,长矛还不错,都是宋朝制式长矛,显然是从缴获的兵器中装备。
宗泽心里明白,这只是敌军的试探性进攻,但这次进攻却至关重要,关系到双方的士气。
“给我擂鼓助威!”
北城头上战鼓声骤然响起,轰隆隆地在城头上回响,完全压住了敌人的鼓声。
寒门枭士 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战石州(下)
西夏军大军在石州城两里外停住了,鼓声停息,三万大军开始列阵,很快,一片黑色地毯般的军阵在城外列队完毕,三万大军刀光闪亮,杀气腾腾。
即将指挥第一次攻城战的西夏军主将李秉烈骑马出现在军队中,他远远眺望着这座以高大坚固而出名的城池,城墙在阳光下闪耀在青光,证明了石州城的传说,城墙是横山中著名的花岗青石砌成,这也是石州城名字的来历。
李秉烈凶狠自负,但他确实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而且也并不愚蠢,他在城池下仔细打量这座青石大城,这座城池的坚固程度令他暗暗吃惊,在他印象中,石州城应该和银川城一样,但没有想到这座城堡竟然如此高大坚固,他心中有点暗暗后悔,一战攻破城池,他说得太满了。
“将军,三万人恐怕攻不破这座城池。”一名副将在他身旁忧心忡忡道。
“打不下也要打!”
李秉烈咬牙切齿,如果拿不下这座城池,他颜面失尽,“无论如何一定要拿下,攻打北城和东城。”
‘咚!咚!咚!’震天的鼓声再次敲响,三万西夏军大军如潮水般涌出,簇拥着百余架攻城云梯,向石州城的北城和东城杀去。
事实上,第一批攻打石州城的士兵一般都是牺牲品,西夏绝不会让党项族人上阵,一般都是山民组成的山讹军和挑选勇猛善战奴隶组成的撞郎令。
这三万人正是西夏军中用来冲锋陷阵的军队,包括两万山讹军和一万撞郎令,他们在西夏军中地位极低,这种危险的战争都是由他们先打头阵。
数十架云梯和投石机一字排开,轰轰烈烈地开向三里外的石州城,三万士兵身着皮甲,手执盾牌长矛,喊杀声震天,石州城的战斗终于在沉寂了半个月后再度爆发。
.........
东城和北城地势比较平坦,非常有利用攻城武器的发挥,西夏军兵分两路,北城和东城各投入了一万五千军队。
东城头上,一万宋军和一万厢军站在城头上,宋军目光冷肃,一起举起弓弩,但厢军士兵却有点心惊胆战,城外铺天盖地的二十万西夏军大军让他们每一个人都禁不住地双股战栗。
战争已经爆发,他们责无旁贷地投入了战斗,厢军士兵负责操作投石机和火砲,巨大的投石机高约两丈,长长的臂杆后挂着石兜,用绞盘上力发射,一架投石需要五十人才能挽动,可将百斤的巨石抛出三百步外。
重型火砲则由二十名士兵操纵,可以同样可以将四十斤重的震天雷或者霹雳砲投出三百步远。
霹雳砲是震天雷的初级版本,火药只具有初步的爆炸威力,一般外壳是用木制、陶罐或者厚油纸,爆炸本身不产生太大的杀伤力,关键是里面混合了大量石灰、毒刺或者铁钉,利用它们来杀伤敌军。
“震天雷准备!”
李延庆一声厉喝,王贵急忙指挥十架火砲上弦,李延庆出手便决定使用震天雷,要用震天雷来威慑敌军的士气。
李延庆目光冷酷地注视着黑压压敌军冲上,一架架云梯上站满了准备攻城的西夏军士兵,敌军已经进入三百步内了,李延庆长刀挥出,一声令下,“发射!”
‘嘭!嘭!嘭!’
火砲发出巨大的撞击声,十枚震天雷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十道弧线,向三百外密集的人群飞去,宋军士兵纷纷举起盾牌,或者躲到城垛背后,捂住了耳朵。
在距离西夏军头顶不到一丈的地方,震天雷接二连三的爆炸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使所有人的心都仿佛要撕裂了,巨大的冲击波和铁片四下迸射,大片大片的士兵惨叫着被击倒,几乎所有西夏军士兵都趴在地上,痛苦万分地捂住耳朵。
远处的李乾顺惊愕地向东城方向望来,眼睛蓦地瞪大了,震天雷,他终于亲耳听见了震天雷的爆炸声,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他心中顿时对自己的震天雷充满了无限期待。
李秉烈在一里外观战,虽然冲击波和铁片射不到他,但巨大的爆炸声也给他带来极大的震撼,他的战马惊得稀溜溜暴叫,前蹄高高扬起。
不仅是主将被爆炸声所震撼,所有的西夏士兵都被十枚震天雷的爆炸声惊呆了,爆炸声很多,士兵份纷纷蹲下,痛苦地按着心脏部位,很多人的耳朵嗡嗡作响,竟然失聪了,什么都听不到。
战场上弥漫的白烟渐渐消散,士兵们纷纷站起身,茫然不知所措,由于十枚震天雷是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炸,带来了惊人的杀伤力。
每颗震天雷方圆十丈范围内的士兵全部被震死,还有大量士兵被爆炸的铁片击伤、击毙,光被炸死的士兵就达三千人之众,还有一千余人受伤,十几架云梯被炸得粉碎,西夏军伤亡极为惨重。
这时,李秉烈率先反应过来,他知道如果不立刻攻城,恐怕士气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他当即喝令道:“暂停攻打北城,集中兵力攻打东城!”
‘咚!咚!咚!’这不是李秉烈下令击鼓,而是李察哥开始催战了。
“进攻!”李秉烈挥刀大吼道。
在急促的战鼓声催促和刀斧手的威逼下,两万五千余名西夏大军开始向东城发动了凌厉的进攻。
李延庆冷冷哼了一声,“不知死活的浑蛋!”
“传令投石机发射!”
石州城头鼓声大作,一百三十架投石机同时发动,长长的臂杆挥出,将八九十斤重的巨石凌空抛出,一百余块巨石在空中旋转,呼啸着砸向密集的人群,‘轰!’巨石砸下,在人群中翻滚,血沫腾空而起,十几人被砸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接二连三的巨石砸进人群,此起彼伏的惨叫声一片。
‘咔嚓!’一座云梯被砸中,云梯折断成数截,云梯上攀附的数十人纷纷掉下,密集的巨石砸向云梯。
天空中,一块块巨石在翻滚,呼啸着砸向地面,短短时间内,投石机便发动了四轮,五百多块巨石砸向敌群,造成二千多人的伤亡,但西夏军并没有止步,他们继续冲锋,冲进了弓箭射程内。
城上宋军箭如雨发,一万支兵箭和弩箭密集地射向敌军,兵箭是守城而用,比箭杆长而且粗重,从高处射下,会带着自身的重量射向敌军,杀伤力极强。
但宋军杀伤力最强的还是神臂弩,这种弩箭杀伤射程在一百八十步外,百步内可以轻易洞穿盾牌和皮甲,是宋军最强大的单兵弩箭。
面对犀利密集的箭雨,西夏大军举盾相迎,无论辽军还是西夏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防护比较薄弱,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冶炼技术,但毕竟国力有限,无法全面用铁片来保护军队。
辽国得到幽州,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军队装备还好一点,西夏军队的防护就薄弱得多,比如西夏军队最坚固的鎏金铜甲是仿造唐朝甲胄,工艺和制式都比较落后,防护能力远不如宋军的朱漆山字甲,尽管如此,鎏金铜甲也只有卫戍军、质子军和铁鹞子骑兵披挂,而大部分军队还是披挂皮甲。
山讹军和撞郎令的盾牌也是在木板上蒙了一层牛皮,木板较薄,这种盾只能承受本国军队的弓箭,无法抵挡宋军犀利的兵箭,更无法抵挡强大的神臂弩箭。
不过他们现在的盾牌都是从西线宋军手中缴获来的大盾,十分坚固,勉强抵住了兵箭的射击,但还是有不少盾牌被神臂弩箭射穿,将盾牌后的敌军射死,一片片的士兵惨叫着扑倒。
一架云梯逼近了城墙,数百士兵猛地向后拉拽绳索,一架六七丈高的云梯被拉拽挺起,云梯上攀附着数十名士兵。
‘轰!’的一声巨响,碎石四溅,第一架云梯搭上了城头,紧接着十余架云梯先后搭上了东城的北段城头,数千西夏军士兵如蚁群般冲上,用刀砍、用长矛捅、用箭射,拼命冲上城头,城上箭如密雨,滚木礌石如雹子般砸下,刀劈矛捅,血肉横飞。
宋军士兵用长叉叉住云梯向外猛推,一架长长的云梯被推出,向后翻到而下,云梯上传来一片凄厉的叫声。
城下的西夏军弓兵开始反击,箭如密雨,射向城头,不断有河东军士兵和厢兵被射中,惨叫着从城头上摔下,伤亡逐渐加大。
种师道一直默默注视着东城的战况,他并没有干涉李延庆的指挥,到目前为止,李延庆的指挥非常有章法,将所有的漏洞都死死堵住,西夏军攻城虽猛烈,却始终找不到可乘之机。
东城上红旗飞扬,主将李延庆下达了调兵命令,大将刘錡率领三千士兵杀来,加入到激战之中,战争渐渐进入了白热化。
寒门枭士 第三百六十章 小道消息
尽管童贯送来的第一份大捷快报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天,但汴京上下依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西线大败的消息却被童贯死死瞒住,以至于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西夏战役其实已经失败了,汴京民众还在期待着攻下兴庆府的消息传来。
这天傍晚,李大器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彩虹楼,李大器在去年买的土地已经造好了新楼,宝妍斋的总部前两天从御街搬到了城外,御街那里就只是单纯的店铺,管理大宋各地的分店需要大量的人手,对李大器而言,建立宝妍斋总部已经刻不容缓。
宝妍斋的总店已经增加到一百余人,光账房就有二十余个,还有脂粉研究、船队、采购、仓库、护卫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手,象同行张古老胭脂铺的总店甚至有近两百人。
但这几天李大器的心情却不太好,方腊军起义声势浩大,一个月前两支方腊军队分别入境袭击杭州和越州,大肆劫掠,严重威胁杭州和越州的安全,李大器事先得到消息,急用重金托人将妻女和李师师转移到江宁府。
虽然方腊军队最后退出了杭州和越州,但宝妍斋位于越州海港内的仓库却毁于战火,仓库里价值五千贯的香料被方腊乱军哄抢一空。
其实李大器更担心的是儿子李延庆,他在太原府也有一家分店,太原府的执事写信告诉他,少东主已升为河东军情报司主管,跟随主帅种师道杀进西夏去了。
这完全出乎李大器的意料,他一直以为儿子出任军队文官,即使发生战争也应该呆在太原才对,怎么去了西夏?这和梁师成给自己的承诺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李大器揪心儿子也情有可原,他这一辈只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大姊,弟弟在十二岁时下河游水溺亡,父母就只剩下他一个儿子,大姊远嫁真定府,已经十几年没有往来,他自己又只有一个儿子,如果儿子在前线阵亡,他们家就真的绝后了。
这也是李大器默许儿子娶李师师为妾的一个隐晦原因,他希望李师师能怀上孩子,但李师师那边一直没有动静,他只能祈求上苍保佑儿子平安无事了。
彩虹楼是虹桥南面正对的一座中档酒楼,因为地段好,南来北往的客商都会在这里用餐,生意一直很不错。
李大器也是彩虹楼的常客,他刚走到酒楼门口,掌柜便热情地迎了上来,“我就在说李员外怎么还没有来,再不来我就要派轿子去请了。”
“少说这种奉承话,我不来,你还能多赚一点。”
“看员外说的,您在我们小店用餐,是我们的荣幸,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生意,若你嫌小人照顾不周,我请东主来招呼员外。”
“你这嘴皮子越来越油滑了,先吃饭再说,老规矩。”
“员外楼上请!”
其实掌柜说得并不过份,李大器可是公认的汴京十大商人,家财万贯,而彩虹楼不过是个中档小酒楼,李大器在这里用餐,当然是给足了他们面子。
这也是因为宝妍斋总店距离这里只有二三十步的缘故,李大器也是图个方便。
上了二楼,二楼已经坐满了客人,就算李大器每天要坐的位子也被人坐下了,掌柜有点为难,刚要去赶人,李大器却看见了自己店里的两个账房,便摆摆手笑道:“不用赶人了,我就坐这边。”
“李员外,实在抱歉了!”
掌柜着实深感歉意,他明明让酒保把位子留好,酒保是怎么做事的,回头要好好教训一下。
两名账房正在喝酒聊天,见东主过来,连忙起身见礼,李大器笑道:“今天客人太多,没位子了,我也来和你们挤挤吧!”
“东主请!”
李大器坐了下来,两名账房一个叫曹谦,一个叫洪大智,洪大智就是李延庆介绍给父亲的落榜举人,他做得很不错,心细如发,非常精明能干,现在已经被李大器提拔为账房副总管了。
出任汤阴县尉的周春写信让他去帮忙,但洪大智一心想考科举,便婉拒了周春的邀请,而且李东主很关照他,不仅给他每月四十贯的高薪,还让他做总账复核,这样洪大智白天就能去太学旁听,下午回店里复核总账,每天虽然忙忙碌碌,但也过得很充实。
“两位心情不错嘛!在聊什么?”李大器喝了杯酒笑眯眯问道。
“我们在聊西夏时局呢!宋军连续大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打到兴庆府?”
“屁的大捷!”
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愤怒的声音,“一败涂地,已经全军覆灭了,还大捷个屁啊!”
李大器浑身一颤,杯中酒泼了一身,他连忙回头,只见他们身后坐在几个客商,听口音应该是陕西路那边人。
李大器心中顿时紧张起来,起身上前行一礼,“几位兄台有礼,你们说全军覆没是什么意思?”
一名为首客商瞥了他一眼,“你问这个干什么?”
洪大智连忙解释道:“这是我们东主,宝妍斋的李员外,因为我们小员外也参加了这次西征,所以东主很担心。”
听说是赫赫有名的宝妍斋大东主,几名客人连忙起身行礼,李大器紧张问道:“能不能详细说一说?”
为首客商问道:“请问小员外是在东线还是西线?”
“具体我不清楚,是和种经略在一起。”
“跟随老种经略那就是东线了,东线还好,听说还在西夏境内和西夏大军激战,全军覆灭是西线童老姆的军队,十万大军只逃回来几千人,前所未有的惨败啊!”
李大器顿时脸色惨白,手不住地颤抖,酒杯再也拿不稳,‘当啷!’落地了。
两名账房连忙扶东主坐下,这时,酒客们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问道:“消息属实吗?”
“咳!这种事情我们敢瞎编吗?京兆府早就传开了,人人皆知,这两天消息就会传到京城了。”
酒楼内顿时象炸开锅一样,大家纷纷七嘴八舌议论,李大器再也没有心思吃饭,又起身低声自言自语道:“不行!我要去找梁太傅,一定要问清楚。”
.......
梁师成府宅门前,李大器负手来回踱步,心中焦躁不安,几名守门侍卫都认识他,但见他心事重重,也不好去打扰。
这时,有侍卫低声道:“李员外,我家衙内出来了。”
李大器一回头,只见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快步走了出来,他连忙上前施礼,“在下宝妍斋李大器,前来拜见梁太傅!”
这名男子正是梁师成的假子梁颂,他干笑一声道:“我知道李员外,不过很抱歉,父亲昨天进宫,到今天还没有回来,估计今晚也回不来。”
李大器顿时失望之极,“这....这可怎么办?”
“李员外有什么要紧事吗?我可以转告父亲。”
“是为犬子之事而来,听说宋军在西夏大败,犬子在东线军中,现已身陷西夏,我着实担忧到了极点。”
原来李延庆也在西征军中,梁颂心中着实畅快,该死的李延庆最好死在西夏,才算出他心中一口恶气。
梁颂心中欢喜,但表面上依旧假惺惺劝道:“李员外也不用太担心了,西征之事我父亲已经知道,这两天在宫中未归估计也是为了这件事,再说李衙内身在西夏军中,我父亲就算想帮忙也无能为力啊!我觉得李衙内不是早夭之相,相信吉人自有天眷,李员外就不要太担心了。”
李大器低低叹了口气,这个梁衙内说得也对,自己见到梁师成又能怎么样,现在也不可能把儿子调回来,只能求佛祖保佑了。
“我明白了,多谢梁衙内好意,在下告辞!”
李大器行一礼,上牛车吩咐道:“去大相国寺!”
牛车缓缓启动,向大相国寺方向而去,梁颂望着李大器的牛车走远,他不由心花怒放,今晚自己一定要好好喝上一杯,庆祝该死的李延庆身陷绝境。
寒门枭士 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
皇宫内的气氛格外紧张,尽管童贯极力隐瞒消息,但纸包不住火,西线军大败的消息还是被京兆府的官员秘密上书蔡京,整个朝廷的高层都已知晓。
大内总管李彦更是不会替童贯隐瞒,立刻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天子赵佶,赵佶极为震怒,一连两天在宫中大发雷霆,砸碎了无数碗碟茶杯,宫女宦官们都吓得战战兢兢,他们很少看见一向轻言细语的天子如此怒火万丈。
黄昏时分,十几名宦官从内宫飞奔而出,跑去通知各个重臣,天子要召集军政议事了。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重臣都没有回家,他们知道今晚一定会有紧急议事,不多时,十几名重臣从各个官衙赶来。
蔡京坐在一顶轿中前往延福宫,轿子是从隋唐的舆辇发展而来,舆架四周加了围挡,加了顶盖,无惧风雨,也有了隐私,在宋朝已经极为普及,《清明上河图》中随处可见,就算是普通人家也能使用,不过轿子主要是给女眷使用,男子一般骑马或者骑驴。
皇宫内不准跑马,但不少大臣上了年纪,步行也吃力,轿子就成了皇宫中很实用的通行工具。
“蔡相公请留步!”
这时,蔡京听见后面有人在叫自己,似乎是太尉高俅的声音,他立刻吩咐道:“停轿!”
轿子停了下来,蔡京从轿中走出,只见高俅气喘吁吁从后面追上来。
“我已经晚了,想不到高太尉比我还晚。”蔡京笑眯眯道。
高俅奔上前,喘了两口气道:“正好有点急事耽误了。”
高俅和蔡京并肩而走,高俅小心翼翼试探道:“看来西征大败的传闻属实啊!”
“哎!”
蔡京低低叹息一声,“确实令人意想不到,也让人很难接受。”
高俅向两边看了看,压低声音道:“相公不觉得这是好事吗?”
蔡京淡淡道:“这要看从谁位置来理解了,对西夏或许是好事,可对我们大宋则是极为不幸,太尉说是不是?”
高俅心中暗暗骂了一句,立刻改变语气,打了个哈哈道:“那是!那是!伤亡如此惨重,实在太让人愤怒了。”
“我们还是乘轿走吧!别让官家等久了。”
蔡京显然无心和高俅多说,高俅只得返回自己轿子,两人各自上了轿,侍卫抬着他们快步向延福宫而去.......
延福宫两仪殿内,蔡京意外地发现太子赵桓也在,虽然太子也参加各种礼仪大朝,但商议重要军国大事,太子似乎还是第一次出席,这让蔡京心中感到一丝异常。
“天子驾到!”
蔡京无暇细思,只听侍卫一声高喊,众人纷纷站起身,在一队宫娥的簇拥下,赵佶铁青着脸走进了大殿,十几名重臣一起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
赵佶挥了挥手,他在龙椅上坐下,努力将心中怒火平息下来,半晌才缓缓道:“想必众卿都知道朕为什么要召集各位前来商议,朕今天已经接到童贯的快报,说西征遭遇了重大挫折,也就是承认传闻是实,西线军队已经全军覆灭,现在还剩东线军队在石州苦苦支撑,众卿说说看,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众人一起向蔡京望去,他是百官之首,当然应该由他先表态,但赵佶却望向了太子赵桓,“太子先说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