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察卡的鹰信直接刺透了拓跋宁难心中以掩饰的恐惧,拓跋宁最终只得妥协接受察卡的方案,他留三千军守弥勒洞,自己率领一万军队疾速向粮道奔来。
拓跋宁率领的一万军队都是山讹军,人数虽然最多,但装备却是最差,以皮甲和铜矛为主,毕竟西夏没有宋朝的国力,不可能每个士兵都能披挂铁甲,不过山讹军大多是山民,民风彪悍,身体素质极好,在山地行军速度快疾,战斗力也十分强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拓跋宁觉得自己还有扳回局面的本钱。
五更时分,西夏军距离盆地还有二十里,这时,在山腰上,几名宋军斥候正躲在一块大石背后,注视着西夏军的到来,三人默默清点着人数,观察对方装备和士气,只片刻,三人点了点头,转身向背后的树林内迅速奔去,很快便消失在树林内。
.........
斥候带来的情报着实出乎李延庆的意料,不是从石州出来的军队,居然是从弥勒洞过来的西夏军,而石州方向却没有一点想消息。
“老将军,石州方面恐怕不会有军队来了。”沉思良久后,李延庆平静地对宗泽道。
“为什么?”
“很简单,我们有两万军队,加上麟州过来的两万军队,一共四万军队,要想歼灭这四万军队,没有同等的兵力可不够,如果石州倾兵而至,那石州怎么办?如果兵力太少,非但不能吃掉我们,反而会被我们反噬。”
“所以你认为石州军队不会来了。”
“正是!”
宗泽负手走了几步,半晌道:“你的结论或许正确,但原因未必是你说的那样。”
“老将军能否详细说说?”
“我也说不清楚!”
宗泽苦笑一声说:“只是一种直觉,多年的官场经验告诉我,或许西夏官场之间也涉及到某种暗斗。”
“老将军也认为石州西夏军不会出来?”
宗泽点了点头,李延庆急忙心中大喜,又问道:“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宗泽负手望着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淡淡笑道:“一万人敌军我们就可以消灭,至于麟州方面的宋军,可以让他们改道去攻打弥勒洞,趁敌军兵力空虚,一举占领弥勒洞大营,整个东南角的局势就盘活了。”
“那我们几时出兵?”
“现在就出兵!”
李延庆明白宗泽的意思了,敌人行军一夜,必然疲惫不堪,趁天未亮的时间,他们会休息一两个时辰,这个时候正好就是他们偷袭敌军的大好良机。
宗泽当即立断,他和李延庆各率一万军队,钳子一般向数里外的一万西夏军猛扑而去。
宗泽的判断并没有错,从昨天黄昏时出发,经历了将近六个时辰的强行军,从弥勒洞过来的一万西夏士兵已经疲惫不堪了,从时间上推算,宋军粮车队至少要下午到晚上才能抵达盆地一带,所以拓跋宁并不着急,在进入埋伏的树林后他便下令士兵原地休息三个时辰。
士兵们倒头便睡,他们是藏身在一片松林内,地上铺着厚厚的松针,干燥而舒适,不多时,大部分士兵便悄然进入了梦乡。
拓跋宁也有疲惫了,他靠在一棵大树上闭目休息,松林里十分安静,可听见不少士兵时起时伏的鼾声,他在外面部署了上百名暗哨,一旦有情况便可想他们发出警报。
就在拓跋宁刚刚熟睡之时,四周忽然想起了尖利的鸣镝声,‘咻——’鸣镝声响成一片,顿时将拓跋宁从睡梦中惊醒,这种极短时间的睡眠被惊醒令他头痛欲裂,但他心中还是意识到不妙。
一名士兵奔进树林狂喊:“发现敌情!发现......啊!”
几支箭射穿了他的后背,士兵惨叫一声,倒地阵亡,士兵的叫喊惊动了树林中的士兵,他们纷纷从睡梦中惊醒,拓跋宁也惊得跳起来,大喊道:“有敌情,快快起身!”
话音刚落,无数支火药箭如雨点般从头顶树林中穿射而入,士兵密集地躺在数百亩的树林内休息,躲闪的空间极少,越来越多士兵中箭,树林内响起一片凄厉的惨叫声。
“举盾牌!”拓跋宁急得大吼。
但士兵们似乎没有听见主将的叫喊,因为比箭矢更严重的事情出现了。
“火!起火了!”士兵们开始恐惧地大喊起来,
柔软干燥的松针被火箭点燃,火势蔓延极为迅速,只片刻,松林到处是燃起的大火,士兵们哭喊着、推攘着向树林外逃去,他们的铜矛太长,阻碍他们逃命,士兵们纷纷丢弃长矛,没命地奔逃,但就在一群群士兵逃出松林,他们面对的却是一排排冰冷的弩箭。
“射!”
千弩齐发,密集的箭矢射向惊慌失措的西夏士兵,七十步内,宋军强大的弩箭可以轻松射穿西夏军士兵的破甲,刚刚冲出松林的西夏士兵纷纷栽倒在山坡上。
而在北面山坡上也一样,宗泽率领一万士兵截断了西夏士兵逃跑的去路,他们的地方比较狭窄,无法向南面山坡那样用弓弩拦截,但他们列出了铜墙铁壁般的长矛阵,绵延近三里,使西夏士兵无路可逃。
这时,拓跋宁也树林里冲出来,他身后跟着千余名士兵,拓跋宁手握战刀,脸上被烟熏得漆黑,肌肉扭曲,愤怒得双眼通红,他怒吼一声道:“拔刀冲上去!”
虽然大部分西夏士兵丢弃了长矛,但他们的战刀却还随身携带,千余士兵纷纷拔出战刀,跟随着主将冲了上去。
“给我杀!一个不留。”宗泽见对方不肯投降,心中动怒,下达了杀绝令。
在密集的长矛阵面前,西夏士兵的战刀是那么软弱无力,他们根本无法冲破一万士兵组成的长矛阵,纷纷死在长矛下,主将拓跋宁被三支长矛刺穿了身体,他趴在一排长矛上,眼睛凸起,双眸已经失去了光泽,至少最后一刻,他才终于明白了察卡阴毒的用意。
.........
石州城头,察卡手执看着远方燃起的大火,他嘴角露出了一丝狞笑,拓跋宁这个蠢货真的率军出战了,他竟然一点都没有想到这是宋军的诱敌之计?或许他想到了,以为石州也要出兵才欣然出征吧!
察卡轻轻哼了一声,拓跋宁再全军覆灭,那就是左厢神勇军司的责任了,和他的祥祐军司没有一点关系。
这时,一名偏将快步上前,躬身道:“将军,军队已经列队完成,随时可以出发!”
察卡点点头,“大军立即出发!”
石州城的北城门开启,两万西夏大军浩浩荡荡冲出城门,向五十里外的夏州城疾奔而去。
察卡当然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只不过他是要转移一部分军队去夏州城,夏州城是民城,城中有十几万居民。
相对于城池,西夏君主李乾顺更看重人口,在宋军虎视眈眈下,察卡一直找不到机会转移军队,现在宋军分兵去对付拓跋宁,自然无法再分兵追击自己,察卡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大规模调动军队。
宋军大营果然没有追击,种师道眼睁睁望着两万西夏军离城而走,他却无可奈何,敌军确实抓住了他无法分兵的弱点。
寒门枭士 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
被宋军火药箭点燃的山火并没有象水坝大火那样烧了几天几夜,在中午时分便渐渐熄灭了,最终只烧掉了一个山头。
宋军士兵已经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不断将从松林内搜出的焦黑尸体扔进坑内,几名士兵在旁边记录,“四千三百七十七、四千三百七十八”
李延庆坐在一块大石上,手中捧着他的地图细看,他知道还是有不少西夏士兵逃脱了,他们没有将这座山丘全面封锁,东面和西面防御的士兵较少,至少有两三千士兵突围逃走。
这时宗泽慢慢走到他身边,“自从我们宋军开始大量使用火药后,用火攻已经成为战场上的常态,今天这个结果,也是这支西夏军主将自己愚蠢。”
李延庆指着地图上的一条路笑道:“这条路直通夏州,距我们这里只有八十里左右,老将军说我们要不要趁机一举攻下夏州?”
宗泽摇了摇头,“没有主帅的命令,我们不得轻举妄动,如果不是因为敌军来自弥勒洞,麟州军队也不应该去攻打弥勒洞,这个已经有点违规了,我们岂能再一错再错?”
李延庆却有点不以为然,夏州、石州、弥勒洞本身就是一体,他们完全可以出兵夏州,不一定非要得到主帅同意,不过既然宗泽不肯,他也不再勉强了。
这时,一名将领飞奔上前禀报道:“启禀宗将军,启禀李参军,战果已经清点完毕,杀敌一共五千八百八十九人,俘虏一千七百四十四人,其他敌军士兵下落不明。”
“我们伤亡多少?”李延庆问道。
“我们阵亡一八十三人,伤三百七十四人,由于在东西两面敌军突围时双方发生了恶战,我军伤亡较大,南北两边基本上没有伤亡。”
李延庆站起身对宗泽道:“老将军率大军先回去吧!我带三千骑兵去弥勒洞接应。”
宗泽点了点头,“好吧!我先率军回去,你自己当心。”
两人随即兵分两路,宗泽率领主力大军押着战俘返回大营,李延庆则率三千骑兵疾速赶往弥勒洞。
弥勒洞是地名,它位于银川城西面约一百五十里处,向东距离宋朝晋宁军七十里,向南距离绥德军六十里,处于宋夏两国的战略要冲,这里地势险要,和晋宁军的军寨一样,西夏军也依山建造了一座可容纳数万人的军营,这便是弥勒洞军营,也是左厢神勇军司的军衙驻地,年初李延庆在晋宁军巡视遭遇西夏军伏击,两百西夏骑兵就是来自这座军营。
李延庆率领三千骑兵疾速在小道上奔驰,一路上不断看到逃兵丢弃的盔甲,大部分逃出的士兵并不是赶回军营,而是直接当了逃兵,逃回自己的家乡。
他之所以主动请令去弥勒洞军营,主要还是他想从西夏军衙内找到什么重要情报,当初高俅为了谋害自己,达到罢免种师道的目的,他勾结的西夏高官无疑就是李良辅,李良辅死在了银川城,那他的军衙内会不会还有高俅的信件呢?
黄昏时分,他们奔到一座山坡上,临高临下,远远看见了十里外、修建在山上的西夏军大营,大营上空飘荡着青烟,战争似乎已经结束了。
王贵指着青烟,“老李,不会是军衙被烧了吧!”
“我们走!”
李延庆心急如焚,纵马奔下山坡,向远处的大营奔去
种师中率领两万大军只比李延庆早一个时辰抵达弥勒洞军营,战争没有任何悬念,虽然军营中还有三千西夏士兵,但这三千士兵都是从银川城逃回来的惊弓之鸟,军心涣散,士气十分低迷,当两万宋军抵达军营山下时,一群士兵便杀死了守将,开营门投降了。
山寨内不仅仅是军营,还有一千余户民居,基本上都是军队家眷,宋军入寨后,开始挨家挨户搜查藏匿的敌军,山寨内乱成一团,位于山顶的银库也被一群西夏乱军洗劫,还点火烧毁银库企图掩盖罪行,但他们带着银锭逃跑时被宋军拦截,上百名穷凶极恶的士兵当场被杀,宋军缴获了大量黄金白银。
而就在这时,李延庆率领骑兵抵达了山寨大门前。
“你们是什么人?”大门内的宋军守军见这支骑兵也是宋军,便高声问道。
李延庆催马上前道:“我是情报司主事参军李延庆,请你们立刻通报种二将军!”
‘种二将军’是宋军内部对种师中的称呼,属于一种半正式称呼,立刻有士兵跑去禀报,不多时,军营大门开启,种师中快步走了出来,老远笑道:“是李参军来了吗?”
李延庆和种师中打交道不多,只见过两次,他连忙翻身下马,上前躬身行礼,“延庆参见种二将军!”
种师中笑着拍拍他肩膀,“这次多亏你们引蛇出洞,我们才有机会占领弥勒洞军营,解决了燃眉之急,说起来,我还要好好感激你们才对。”
李延庆心急如焚,他不想在这种意义不大的客套中继续耽误下去,便问道:“刚才我看见军营上方有青烟,是哪里烧起来了?”
“是一群王八蛋抢了银库,要点火烧掉银库想逃跑,被我们截住了,一个都没能逃走。”
听说是银库被烧,李延庆稍稍松了口气,又问道:“军衙的情况如何?”
种师中微微笑道:“既然情报司的头来了,军衙当然要移交给你们,请吧!”
李延庆让骑兵们进军寨休息,他则带领三百情报营士兵直奔军衙,军衙修建在最高处,是一座用石块砌成的官衙,占地约七八亩,里面也有十几名西夏文职官员,不过他们已经被带到别处关押起来,军衙大门紧闭,上面贴着封条。
李延庆率士兵从侧门进入了军衙,下令道:“给细细搜查,所有地方都不准放过,所有文书都收集起来!”
士兵们分散行动,这时,王贵上前低声道:“要不,我带几个弟兄去审问一下那些文官,看看有没有什么密室之类。”
李延庆点点头,“你去吧!”
王贵兴奋地一挥手,“跟我走!”
他带着十几名士兵跑去后院审问关押的人犯,李延庆则走进了李良辅的官房,官房宽大整洁,显得有点空旷,几名士兵正蹲在墙边细细敲打墙壁,寻找可能隐藏在某处的暗室。
李延庆走到一个书橱前,打开书橱,里面放满各种书籍,在二层搁板的最边上,放着厚厚一叠用线扎好的信件,竟然如此之巧,李延庆随手取了过来。
从书架上的各种书籍判断,李良辅是一个精通汉文的西夏王族,因此他和宋朝的往来书信不会用西夏文,一定是用汉文。
李延庆迅速查找手中信件,这些信件都比较信,至少都是今年的信件,很快,李延庆从三十余封信中一共找到了三封用汉文书写的来信,第一封信就让他有点吃惊,竟然是荆湖北路转运使李夔写给李良辅的信。
李延庆连忙打开信细看,内容却让他稍稍松了口气,似乎是李良辅写信请教李夔如何鉴别美玉,李夔回信告诉他,古玉为上,今玉为下;白玉为上,色玉为下;石玉为下,髓玉为上,洋洋洒洒写了一页纸,落款时间是今年的一月。
李延庆将这封信揣进了怀中,第二封信是李良辅和西夏名妓美凉姬的通信,居然是用汉文,李延庆把这封信随手放在一边。
第三封信让李延庆的目光凝固了,这封信正是他要找的信,‘大宋殿前指挥使高太尉致西夏中卫郡王殿下。’
李延庆迅速抽出里面的信细看,高俅还是比较谨慎,并没有提及具体事宜,只是提到上次张管事口述之事,希望双方能加快落实,不过高俅在心中建议从西北军新科进士着手,给朝野施加压力,迫使他们的共同目标不得不引咎辞职……
张铉不由冷笑一声,‘西北军新科进士’,除了自己还会有谁?
寒门枭士 第三百五十章 将帅不和
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李延庆立刻将信收起,一回头,只见一名士兵捧着一只黑箱子站在自己身后。
“这是什么?”
“回禀参军,我们在墙角找到一个暗橱,里面就只有这只箱子。”
李延庆瞥了一眼墙角,墙角果然被打开一个两尺见方的口子。
“把它放在桌上吧!”
“是!”
士兵将箱子放在桌上,退了下去。
李延庆又对几名士兵道:“你们都去别处找暗室吧!这里不会再有了。”
士兵们都退了下去,官房里只剩下李延庆一人,他走上前关了房门,这才取出高俅的信继续看下去,下面就是一些声色犬马之事,信中还提到在京城聚宝银铺替他存下一笔银子,凭玉指可取,事成之后,再以约定之数加倍存入。
尽管信中一个字都没有提到是什么事,也没有提到种师道的名字,但经历了种师道辞职一案,大家都知道这封信说的是什么?
退一万步说,就算说得是声色犬马,可堂堂的殿前侍卫都指挥使居然和敌国主管边境军权的主帅通信,这个罪名本身也会让高俅吃不了兜着走。
李延庆将信小心翼翼收了起来,这才走到桌前,轻轻抚摸着这只做工精美的紫檀木小箱子,其实不用打开,李延庆也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了,但他还是想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李延庆按了一下小锁,‘咔!’小锁弹开,他慢慢打开了箱子,果然和他想的一样,箱子里铺着一层金黄色的缎子,上面凹陷处放着六块美玉。
这些玉石都没有雕琢过,但玉质来看,每块玉皆温润细腻,没有一丝瑕疵,其中还有一块碧玉和一块黄玉,全部都是极品羊脂美玉,应该是李夔信中所说的玉髓,价值不菲,否则也不会被李良辅这样精心收藏了。
不过从箱子的厚度来看,这只是第一层,下面应该还有内容,李延庆捏着边缘慢慢将最上一层提起,下面果然还有一层,居然是一只八寸长的玉鸟,是用一块方玉制作,造型极为古朴,或许是年代过于久远,上面已经微微有一丝裂痕了。
李延庆尽管不会鉴别玉石,但他也知道这种商周之玉属于无价之宝,这时,李延庆看见玉鸟旁边有一根美人手指,只有半截,做得栩栩如生,完全就是一根纤纤玉指。
这就是高俅在信中提到的玉指吧!李延庆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有信有玉指,高俅的把柄可就捏到了自己手中。
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老李,是我!”外面是王贵掩饰不住的兴奋声音。
这小子应该是发现了什么,李延庆盖上了箱子,“进来吧!”
门虚掩着,王贵推开门便兴冲冲走进来,“老李,我们发现了密室。”
“拷问出来了?”李延庆笑道。
“五个西夏混蛋其实都知道,一个都肯不说,把他们分开来拷问都招供了,是一个山洞,里面有不少文书和大量金银财宝。”
“文书放山洞,不怕霉掉吗?”
“山洞很干燥,不会发霉,里面有几大箱文书和数十箱金银财宝,我们发财了,你要去看看吗?”
李延庆对金银财宝已经没有兴趣了,摇了摇头,“我就不去看了,你把它们都登记造册,回头一起带走。”
“老李,有件事……”王贵吞吞吐吐道。
“你要说什么?”李延庆奇怪地看着他。
王贵从身后取出一把剑,“这把剑也是在山洞里发现的,装在一个铜盒里,你知道....我一直缺一把好剑。”
李延庆随手接过剑,这柄剑长三尺,剑鞘华丽,上面镶嵌了九颗宝石,他轻轻抽出剑,见宝剑寒光闪闪,异常锋利,是一柄从未使用过的宝剑。
李延庆把剑递给他,“这柄剑不错,你收下吧!”
王贵大喜,连忙躬身行礼,“多谢老李....不!多谢指挥使。”
他生怕李延庆反悔,转身便慌慌张张地跑了。
李延庆淡淡一笑,其实他从来就不是那么严谨的人,他只是不想被别人抓住把柄罢了,否则把山洞的财富隐藏起来,以后再利用不更好?
在弥勒洞军营休息一夜,次日,种师中留下三千军队守军营,他率领大军和李延庆一起返回了石州宋军大营。
………
就在东线宋军取得节节顺利之时,西线宋军却进军并不是顺利,宋军西线主要是陕西路一线,由童贯亲率十五万大军北上,加上厢军、番军、乡兵、民夫,至少有近四十万大军参与到西线的北攻中来。
西线北上也同样面临重重大山阻隔,包括零波山、柔狼山、杀牛岭、兜岭等十几座长达上千里的大山阻挡,使宋军北上格外艰难。
西线有两条北上之路,一路走会州,沿着黄河北上,另一条路走葫芦水,葫芦水也是一条大河,横穿兜岭形成一道峡谷,这道峡谷比东线的无定河峡谷要宽得多,最窄处也有十几里,童贯最终选择了走葫芦水峡谷北上。
和东线一样,西夏军在葫芦水峡谷北段也有一个战略要害处,叫做赏移口,出了峡谷再走三十里,是另一处修建在险要处的山寨,叫做踏割寨,在北面就是韦州了。
赏移口—踏割寨—韦州,三道防线形成了西夏京畿要地西平府的南大门,一旦西平府失守,西夏都城兴庆府便袒露宋军的兵锋之下。
宋军用十天时间,昼夜不停攻打赏移口,最终以伤亡三万人的惨重代价拿下了赏移口,使宋军越过了兜岭,直接面对西夏军的另一处险关踏割寨。
在如何攻打踏割寨上,童贯和副将刘法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
刘法也是年近六旬的老将,长期在边疆为官,以文官领兵,战功赫赫,被公认为当时的第一名将,有“时论名将必以法为首”之说。
五年前,刘法也曾经走过同样的路线,他当时率领三万大军连克赏移口、踏割寨和韦州,兵临西平府城下,西平府也就是灵州,震动西夏,若不是李良辅拼死守住灵州,宋军早已兵临西夏都城,虽然那一战刘法因为孤军深入、后援不足,最后导致全军覆灭,但他却令西夏人至今心有余悸。
大帐内,刘法和童贯为出兵踏割寨争得面红耳赤,刘法提高嗓门道:“攻灭西夏的良机是在十年前帝后之争时,现在李乾顺已经亲政十年,励精图治,国力开始复苏,以西夏数十万精兵、民心一致对外,哪里有灭掉西夏的可能?即使要灭西夏,也应该步步为营,一点点割走西夏的疆域,以宋朝强大的国力来慢慢拖垮它,而不应急于求成,几个月时间灭西夏,简直不现实。”
童贯冷冷地看着他,“这是天子的决定,你有几个胆子要和天子对抗?”
刘法也怒道:“天子要灭西夏是因为辽国被女真人牵制,无暇西顾,但这个牵制格局至少会延续五六年,我们完全可以步步为营,在三年之内勒死西夏,岂能两三个月就攻灭西夏?作为大臣,应该把真相告诉天子,相信天子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