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笑话,孤是大唐太子,岂会吃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李超笑笑,把刚坐好的剪饼果子铲入盘中。
伸手递了过去。
“孤说过,不会吃这种难看的东西的。”
“真不吃?”
煎饼果子散发的香味,让李承乾肚子咕咕的响了起来,嘴里虽然说着不要,但最后手还是伸了过来。
拿起,咬了一口。又脆又香,炸的酥脆的煎饼,软酥的饼,配上好吃的鸡蛋、火腿片还有香葱、生菜、芝麻这些,李承乾感觉嘴里都要炸开了。
太好吃了。
连忙又是一大口咬下,埋头猛吃,再不顾半点太子形像了。
李世民刚好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到太子那狼吞虎咽的样子,不由的黑脸。
“早上不好好吃饭,各种挑食,跑到这里来,到是狼吞虎咽了。”
李承乾听李世民揭他短,一下子噎住了。
李超上前两步,在他背上拍了几下,李承乾把卡住的煎饼喷了出来。
“慢点吃,又没人抢你的。”李超笑道。
李承乾脸通红,望着手里的煎饼很想甩李超脸上,可又舍不得,真是太好吃了。自己宫里做的早餐,没有一样比的上李超做的。
这让他好纠结啊,以后还要不要恨李超啊。(未完待续。)
;
唐朝好地主 第533章 教导主任
求月票,求打赏!
“吃东西别吧唧嘴。”
李超给李世民端上一份煎饼果子,转身不忘瞪了李承乾一眼。这个小子,刚才一脸傲骄样,什么孤才不吃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果现在吃的比谁都香,刚才都噎的翻白眼了,都没舍得放下。
这小子一边吃,还一边吧唧嘴。
“好吃!”
李承乾手拿着煎饼果子吃的正香呢。
“食不言、寝不语,站要有站样,坐要有坐相,这吃东西也得有个吃样。你堂堂太子,吃东西还吧唧嘴,太失礼仪了。”李超教训太子道。
他的紫袍玉带外面围着块花布围裙,手里拿着把竹质铲刀,站那里训斥着李承乾。教训太子的感觉,真不错。
李承乾不服气。
一只手抓着剪饼果子,一只手指向李世民。
“父皇吃东西就喜欢吧唧嘴。”
那边,李世民正拿着煎饼果子放到嘴边,刚想咬下去呢,结果就看到太子出卖他。
岂有此理,这个死兔崽子,坑爹呢。
“承乾,说谎话是不对的。陛下英明神武,一代天骄,打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极高的修养,怎么可能吃饭吧唧嘴呢。”李超笑道。
李世民忙接道,“朕怎么可能吃饭吧唧嘴,承乾,赵国公教育你,你就得听,你哪里学来的臭毛病,还处处顶嘴?”
李承乾觉得非常无辜。
他一脸委屈的看着正义凛然指责教训他的父亲。
爹,你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都还吧唧嘴呢,母后都还说了你呢。你怎么现在就不承认了。
“父皇,我没有,我”
“好了,知错就要改,不要老想着狡辩抵赖,那能是一国太子该有的态度吗?赵国公教训你,那是为你好。赵国公是谁?是太子少保是太子少詹事,还是你太子妃的父亲,他的话,你一定得听。”
李承乾气的脸都胀红了,点头应是。
转头,狠狠的咬了一口煎饼果子,基本上是把这果子当成是李超了。还不忘记狠狠的瞪了李超一眼。
呀哈。
这兔崽子又瞪我,真是没挨过打啊。
李世民跟李超蹲在都省的廊下,一起吃着煎饼果子。
至于李承乾,因为敢污蔑伟大的皇帝陛下吃东西吧唧嘴,已经被李世民罚去抄写李氏家训去了。
抄十遍,抄不完,今天中午别想吃饭。
可怜的太子,被爹坑了。
李超洞悉一切,笑而不语。
“讲武堂怎么个筹办,你有个章法了没?”
李世民咬一口煎饼果子,嚼的那个有味道。还不忘记称赞一声鸡蛋很嫩、火腿很香。
“已经有初步的想法了,总体上来说,是依照科举之法来选拔学生。由各卫选送和地方良家子自报名两种,但不论是哪种,都只是取得报名考试资格。还得经过审核身份详情,符合条件的才发放准考证,可入京考试。”
“有哪些条件?”
李世民边吃边问。
“首先,得是身家清白的编户齐民,不论他是我汉家子弟还是归化胡夷,只要是我大唐的编户齐民,身家清白,那么都可以。不过我们还设置了一些其它的限制,比如卫府选送的府兵,必须是二十岁三十岁以下,八品官职以下。而如果是地方良民报名,则需要在十八以上,二十三岁以下。另一条,起码得识字三百!”
“识字三百?会不会要求高了一些,好多人都不识字的。”
“臣也知道,但我们现在选的可都是军队未来的栋梁之材,当然还是要尽量挑选最好的。讲武堂的学生,也是宜精不宜太多的。底子好,才能教的更好。”
“你准备录用多少?”
“千把人吧。”李超回答。
李超的打算是把讲武堂办成一所初级军官学校,学习的时间定为三年。而且分科,初打打算是建步兵、骑兵、水师、炮兵、工兵、辎重六科。
学员分科培训,在讲武堂中也按照军中编制,步兵设一营五旅,一旅百人,共五百。骑兵设二旅,共二百。炮兵设一旅,百人。工、辎、水都设一旅,皆百人。
这样六科学员总数一千一百。
每设设一个科长,直接管理本科学员。学员按营旅队编制,采用府兵编制。每科还设有教官,并设战术、筑城、兵器、交通、绘图、计算六大教育学科。
此外还有学习军制、军规。
学科外,还有术科。
术科就是各科的专业技术了,骑、射、刀枪、擒拿格斗等。
“搞这么多科?还要教学科、术科?”
“陛下,讲武堂就是为了培训军官的,而且是专业的军官。自然一开始就得有明确的定位,特别是中低层的军官来说,更需要优秀的专业技能。”
李世民点头,“说的确实有道理。”
“继续!”
“臣打算拟将讲武堂学员学习时间定为三年。但在考试合格招入学校之后,却要先把他们送到边疆军中接受一年的服役,表现合格之后,才能正式进入讲武堂成为学员,开始培养。”
“直接送到边关一年?”李世民摇了摇头。
“这个时间太久了,不如改为先送到京师的上番部队中,先接受三个月的训练吧。三个月后考核,合格者正式进入讲武堂受训。”
李超倒也没反对,“这也行。”
“陛下,臣拟学员们总学期三年,但两年学校受训后,第三年则要下放到边关各军中检校。一年时间后,看他们的表现,其中优秀者给予晋升,表现最差者,淘汰。”
李世民对这条也不赞同。
花了两年时间好不容易培养出来,表现不佳就淘汰,那太浪费了。
“表现不佳者,不予晋升,或者降级使用。”
“也好。”
“陛下,臣还打算建一些军事小学。”
“军事小学?这又是什么?”
李超的计划,是在天下各道各设一所军事小学,生源就由天下各地的卫府府兵子弟中选送,这些子弟年龄在十四五岁之间,得身家清白,身体素质好,还要是读书识字的。
选入军事小学之后,进行军事和文化的双重教育。
军小就是为讲武堂培育生源。
三年军小教育完成,进行考核选拔,成绩优秀者录入讲武堂。
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课程会和讲武堂里的学生们一样。可这些年轻的学员,同年三年学习毕业后,进入军队中,却是从伍伙长干起。
说白了,现在军校招的是低级军官,队正队副级别的。
而那些军小选入读三年毕业的,却其实是相当于士官。
一个是军官班,一个是士官班。
士官,就是未来的军官。
从小开始培养起,经过军小三年,讲武堂三年,李超认为培养了六年的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士官们,能成为大唐军队的未来栋梁,这批年轻的士官在军中磨砺几年,哪怕会淘汰一些,最后也肯定能得到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是一个造血机制,从小培养,能得到更专业更优秀的军官,而且他们的忠诚度也更高。
“正式的讲武堂受训,每天应当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了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以及军规军令外,还要增加历史、地理、数学、经典等课程。”
“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训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还要进行野外学习,由简入繁,最后还要进入联合演习。军校的两年受训时间中,一年半在学校学习,另外半年则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进行行军野营,野外受训。”
“两年结束后,送入边关各军中检校实习一年。一年后,返回讲武堂毕业考试,举行毕业仪式。最后按实习表现和考试成绩,调入各军中充任军官。由最低的从九品队副做起!”
“而军小进入讲武堂毕业的学员,分配入各军中,则从伙长做起!”
“你想的很长远。”李世民感叹着道。
“不过这种模式,以前还从未有过啊。”
“以前没有,以后就有了啊。十二卫的将领们多数时间都是在京闲着,正好让他们到讲武堂当教官。”
李世民笑着点头,十二卫军制下,有一个很奇特的景象,就是平时府兵们分驻各地军府,由折冲都尉统领。
但折冲府都是千把人一个的规模,再往上,虽然各卫还有很多高级军官,可平时却是不管下面军府的,他们全都呆在京城,每天衙门里喝喝茶,或者管理下在京上番的府兵,然后就没什么鸟事了。
遇打仗,这些高级将领点到了就出兵,没点到继续呆京城喝茶。点到的将领出兵打仗,领着命令和兵符去领兵。打完仗,把兵符交还,然后继续喝茶。
这其实就是兵将分离制度。
这种制度下,军队很安全可靠,绝无可能出现拥兵一方的情况。
“那些学科?将军们可教不了啊。”
“请些文士教员也不是那么难啊。”
“这倒也是。”
“不过你的这种分科教法确实新鲜独特,估计还是得你来主持,要不没人搞的清楚明白。”
“陛下,讲武堂的校长得由你来领着,臣可以当个教导主任。”
李世民对校长一职挺有兴趣。
“嗯,朕当校长,你当这个教导主任,嗯,还得加一个,教导主任兼任总教官!”
教导主任兼总教官,李超倒不反对。
下面自然就是各科的科长,然后是各种教官,还有各科的总教官,什么战术总教官,骑术总教官,枪术总教官。
当然,教官也可以称为教头。
李超,大唐八十万禁军总教头,讲武堂教导主任。
“朕回头就下令,把京中这些吃闲饭的将军们,全都赶去讲武堂当教官去。”
“陛下,臣以为陛下有空也要到讲武堂跟学生们多讲讲课啊,比如就讲战略和战术如何?教学生们什么叫大局观,什么叫全局和一角。”
“不如陛下就兼任讲武堂战略与战术总教官吧!”
李世民蹲在廓下,手里还抓着半块没吃完的煎饼果子,“讲武堂校长兼战略与战术总教官,嗯,挺不错的样子。”(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534章 一定要给赵国公一个交待
第三更送上!
朝会结束。
京兆府少卿于志宁和虞士南一起骑着马往衙门去。这会太阳才刚升起来,晒在身上已经有些让人发热。
两人也没心思路上闲聊,加紧催马赶到衙门。
刚一靠近衙门,却发现今天衙门前围了很多人。
“怎么回事,大清早的都围到衙门前做什么?”
“拜见两位少尹。”一名衙役连忙赶了过来。“有人报案。”
“报案,报什么案啊?”
“回少尹,昨晚有歹人夜闯私宅,被主家拿住,一早过来报案。”
于志宁眉头一皱,毛贼夜闯私宅,这算是什么大事?京兆府管着京畿二十三县地方,大大小小的事情多少啊。
“这样的案子不到长安万年两县去报,跑这里来这什么,真是胡闹。”
那衙役小声道,“是小的没把话说清楚,这来报案的不是别家,是赵国公府。”
听到是赵国公府四个字,于志宁也不由的停下了脚步。
赵国公是谁?当朝第一**臣啊。
而且现在还依然是京兆府的最高长官京兆尹呢,那是于志宁他们的顶头上司啊。何况人家还是当朝宰相,平章事、检校尚书左仆射。
既然是宰相家来人报案,那这就不是小事了。
“究竟是何方毛贼敢如此大胆,居然都偷到赵国公府上了?”
“少尹,不是毛贼,而是一群和尚。”
“和尚?”
这下于志宁越发的不解了,怎么和尚半夜跑赵国公府偷东西去了?这事情怎么处处透着古怪呢,要说赵国公有钱,那是长安人人皆知的事情,原来赵国公还当过一阵长安首富呢,那时齐王的财产田宅可都是归了赵国公,光田地就有十几万亩。
只是后来赵国公把这些田地都又还给了朝廷,但依然可以说,赵国公仍然能排在长安富豪榜的前十。
只是赵国公什么人家啊,居然敢去偷他家。
衙役抹了把额头的汗水。
“少尹,那些和尚不是去偷东西的。”
“不是偷东西,那半夜私闯赵国公府做什么?”
“他们带着刀!”
“嘶!”
连一边的虞世南都听不下去了。
一群和尚,半夜三更,鬼鬼祟祟的私闯入赵国公府,还带着刀
他们要干什么,他们想干什么?
答案呼之欲出,十分明显啊。
“这群和尚莫不成要行刺赵国公?”
衙役不停点头。
于志宁和虞士南互相瞧了一眼,眼中满是惊骇之色。如果只是只个毛贼胆大包天跑赵国公府偷东西,那这个事情还不大。但如果有人半夜去行刺赵国公,事情就不小。
“那些和尚呢!”
于志宁跳下马,神色郑重。
“人都被赵国公府的护院拿下了,这不,天一亮就来报案了。只是先前两位少尹都上朝去了,我们也没敢私做主张。”
“李家的人在哪?”
衙门门房里,李家来报案的是钱管家,正坐在门房喝着茶呢。都说宰相门房七品官,钱管家那可是真正的宰相家管家,比门房当然高级的多。何况,这京兆府,那还是自家郎君的衙门呢。
悠闲的喝茶,一点也不急。
于志宁进来,“原来是钱管家!”
钱管家看到少尹来了,这才慢腾腾的站了起来,对着他做揖行礼,“小民拜见于少尹。”
于志宁也没空理会这些礼节,“昨晚究竟怎么回事?”
“哎哟,要说到昨晚啊,那真是一个凶险啊。八个恶僧翻墙潜入我们赵国公府,欲对赵国公行刺啊,穿着夜行衣,带着明晃晃的刀子,还随身带了火折子呢,估计是想要行刺加放火啊。幸好我们赵国公警醒,府里的护院们也还算尽职,及时的发现,一番恶斗之后,总算把人拿下来了。”
于志宁听的一脸的黑色。
这都昨天半夜的事情了,可赵国公府现在才来报案,尤其是他早上朝会还见到李超呢。结果李超什么都没说一句,这弄的。
最让他火大的是,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值夜巡逻的武侯,却没有一个发现。而且就算是事后,都没有听到一点动静。那金吾卫勋府的卫士,六街巡使的巡逻兵,还有他们京兆府的衙役,万年县的衙吏,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知道的。
事情都过了半夜了,还是人家赵国公府的人上门来报案,他们才知道。
失职啊。
幸好昨夜赵国公府的侍卫是发现及时,也成功的拿下了刺客。若是有半分闪失,赵国公损伤了一点油皮,赵国公府起了半点火星,他们这两个少尹,今天早上在金殿之上,恐怕都要被革职问罪了。
“走,去提几个刺客!”
于志宁顾不得回衙门喝口茶,转身上马,带着大群衙役往务本坊赶去。
街上。
过往的路人看这架式,都不由的吓了一跳。
“那两个骑马在前的,怎么好像是于少尹和虞少尹啊!”
“没错啊,两位少尹以前可都是学士啊,斯斯文文的,今天怎么跟火烧了屁股似的呢!”
“这大队人马的是往哪去?”
“好像是往东面务本坊那边去!”
“这是发生什么了?”
“莫非有人谋反?”
这时,有不少衙门口跟过来的人。
“哎,这位兄台,这大张旗鼓的是去干嘛吗?”
“哎哟,这位兄弟你可是来晚一步了,我告诉你啊,出大事了。昨晚有一群僧人提着刀冲进赵国公府,想要杀人放火呢。”
“啊?一群和尚?”
“冲进赵国公府?”
“还想杀人放火?”
“没开玩笑吧?”
“我跟你们开什么玩笑啊,没见两位少尹都急忙往赵国公府跑嘛,是真出大事了。”
路人们莫名的兴奋,真有大新闻啊。
“这赵国公哪里惹着和尚了?”
“是啊!”
“你们还不知道吧,我听说赵国公在政事堂向陛下奏请,要灭佛呢。”
“灭佛?你瞎说吧,谁不知道赵国公以前是一代隐世高僧三藏法师的弟子,后来下山还俗而已。你说赵国公会奏请灭佛?你这不是开玩笑嘛。”
“就是啊,政事堂的事情,你都知道?哎哟,真瞧不出这位兄台,倒是手眼通天啊。说说,你又怎么知道禁中之语的?”
说归说,但看热闹之心人皆有之。
何况,这次热闹还出在赵国公府呢。
于是乎,大家都丢下手头的事情,也跟着往务本坊跑了。
“他大爷-的,这和尚怎么也敢行起凶来了。”
“这世道,怎么了?”
“武侯们怎么就这么没用呢,天黑闭门闭坊的,还巡街守夜,怎么就让一群和尚给跑到赵国公府去行凶去了?”
赵国公府。
七层门楼依然矗立着,让靠近的人都有了几分敬畏,这可是深受大唐两代帝王**信的赵国公啊,而且还已经是太子的丈人了,以后肯定还要继续红下去的。
牌楼外,于志宁和虞世南也早早下马,步前到府门前。
文武官员士人百姓,李府门前皆须下马,这是李世民赐给赵国公府的荣耀。
赵国公府大门打开着,一群护院站在那里。
于志宁觉得他们的目光有些刺人,大门虽然开着,可也不敢走,只是从侧门进府。
老爹出来迎接。
“某来向老将军陪礼来了,昨夜之事,是京兆府失职啊。这赵国公府,还是我们京兆尹的家呢,结果却让一群人半夜闯进来,真是太失职了。”
老铁只是淡淡的道,“好在没出什么事情,人就在边上柴房关着呢。”
于志宁让人去把人带来,一边跟老爹陪着客气说话。
“这些人究竟什么来头?”
“与李家近日可有什么冲突?”
老爹反问,“这个事情应当是我们问贵衙才对啊,我们也想知道,这些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什么半夜要潜入李家行刺呢,还有,他们究竟是怎么样才能在宵禁的长安城里,避开了重重巡逻执守的官差武侯,潜入我们李家的呢?”
于志宁错愕。
“这个,这个”
“少尹,人带来了。”衙役过来禀报,适时的为于志宁化解了尴尬。
八个恶僧已经被戴上了铁链脚拷,还上了枷号,插翅都难飞了。
一个个明晃晃的光头,明白无误的提醒着于志宁,这八个确实是和尚。
这就真的让人百思难解了。
一群和尚,为什么要行刺赵国公?
这里面,肯定有更深层次的真相。
“老将军,我们先把人带回衙门去审讯,回头再来向府上请罪。请代我向赵国公道声歉,我们失职了。”
虞士南也过来陪礼。
“一会我们安排两班衙役在府外守着,轮流值守,一定守卫好赵国公府,绝不让宵小再有机会靠近赵国公府。”
“那还是算了吧,指望你们,还真指望不上,还是我们府上的家丁护院们自己睁大些眼睛,多加几分小心的好些。”
虽然如此,于志宁和虞士南最后还是在赵府门外留了两队衙役,让他们仔细守着赵国公府,严加盘查靠近的人。
要是再出事,他们就真的无法向赵国公交待了。
八个光头戴着枷号和手镣脚镣从赵国公府被押出来的时候,门外等着看热闹的百姓,无不兴奋的惊呼。
“出来了,出来了。”
“真的是一群光头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