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柯五也对现状挺满意的,人近中年,都已经当上校尉了,还奢望什么呢。当初他们见到李超的时候,可还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府兵而已。当兵打仗之余,还得耕田种地,农闲时期,还要去打猎下陷阱,去做窑匠做木匠贴补家用。
而现在,都家财千贯,也是有几百亩地的地主了,还有着五品的勋呢,七品的职呢。这一辈子就这样,足矣。
以前他们打仗,虽然也拼命,可却比不过那些出身好的府兵,那些官员弟子,那些世家弟子,那些地方豪强地主的儿子们,立同样的功情况下,比他们升迁的机率大的多。
现在弄出这个讲武堂来,他们也明白,这是一个好地方啊。如果能进去了,成了天子门生,那将来下到军中,可不就跟以前那些世家子弟一样,升迁飞速嘛。
“栓子,柱子,可得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要是考上了,那就跟考中了科举一样了,虽然你们出身不高,但若成了讲武堂学生,可就是天子门生,将来前途无限啊。记住了,一定得珍惜机会,好好把握。赵国公提携你们,你们也得自己努力,千万别丢了咱们相国的脸面!”
栓子和柱子两年青人,都认真的点头。
不管他们走到哪里,他们都是赵国公府出去的人,代表的是赵国公府的脸面。丢了脸,那就是丢了赵国会府,丢了赵国公的脸面。
“放心吧,你们两个本事也不差,武艺扎实,骑射本领也不错。还跟着我读了点书,也算是识文认字,还懂得绘制地图。又有实打实的做战经验,凭着这些,只要好好发挥,考进讲武堂,绝没有问题。不过考进去了讲武堂,那也只是一个开始,要想以后真正的上一个阶层,有朝一日成为一员上将,而不只是一辈子只是顶多当个校尉,那就得好好学!”
“明白,相国。”(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531章 恶僧
第五更,码到半夜,终于还是码出来了,哎。腰酸背痛,兄弟们,能来个一块钱打赏吗?
晚上。
李超在郑婉言的房里睡。
本来家里请了奶妈、保姆这些,可崔莺莺却总放心不下几个孩子,非要跟着几个孩子睡一起,结果就是李超想陪陪她,可一晚上却要被自己的几个孩子吵醒几回。没两天,李超就受不了了,只得跑郑婉言屋里去了。
算算日子,杜十娘和两个胡姬也都快要生产了,李超现在每天都睡不安稳。
这刚睡下没多久。
结果就被人摇醒了。
“相国,醒醒。”
李超迷糊的睁开眼,却不是郑婉言。郑婉言还躺在她身边熟睡呢,是柯青。
揉了揉眼睛,“啥事?”
柯青穿着一身黑色紧身衣,很显身材。
“抓到几只老鼠,还是光头无毛的老鼠。”
“什么意思?”李超愣了下。
柯青笑道,“今晚有人想闯进来,我故意放他们进来,然后把他们全抓了,现在人就关在柴房里呢,你要不要去审问一下。”
“难道是和尚?”想到光头无毛老鼠几个字,李超清醒了一些。
“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李超披衣而起,郑婉言也终于被吵醒,“三郎,怎么了?”
“没什么,我出去下。”
郑婉言看到一身紧身衣站在门口的柯青,怔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披衣而起,穿上鞋,李超跟着柯青出了房间。
夏夜,赵国公府后院很安静,今夜月黑风高。
到了柴房。
那里已经站着好几个人了。
都是柯青父子替李超培养的孤儿杀手,他们公开的身份,是李家收养的孤儿,在李家是仆役杂役。但实际上却是看家护院,甚至是刺杀打探消息的能手。
赵国公府里这样的少男少女有二十个,另外安排在外的,还有二十个。另外那二十个更厉害一些,而这二十个,其实更多的是承担着暗卫的职责。
赵国公府有家丁护院,还有朝廷派的防阁亲卫。
可李超对家人是十分重视的,让顶级刺客柯庆父女帮忙训了这支不起眼的少年少女暗卫。这些人年少,平时身份是仆役,看起来不起眼,却相当于军队里的暗哨。
一个暗哨胜过十个明哨。
李超把军中的暗哨,用在了赵国公府。
“相国!”
“三郎来了。”柯庆站在门口,嘴里嚼着茶叶。
柴房处于赵国公府的一角,很偏僻,用做关押审讯之用倒挺合适,不会惊动其它人。
李超问柯庆,“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情还不明显着么,你要灭佛毁毁,大和尚们知道了这消息,还不恨你入骨啊。这不,就有人要来找你麻烦了!”
“和尚们还有这胆识?”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真以为是个和尚就是一心仿佛,不杀生不吃肉的啊?错,这年头酒肉和尚很多,而胆肥心恶的和尚同样不少。”柯庆是江湖人,什么样的人都见过,因此见怪不怪。
李超进了屋。
柴房里点着好几盏灯,七八个光头被五花大绑。
李超打量了一会,一个也不认识。但看他们的样子,确实是和尚无疑。只是这些人一个个身材壮硕,孔型有力的样子,又明显是会武的,不像是一般的和尚。
柯庆看到李超的疑惑,道,“这些是武僧,大点的寺院,一般都有护寺武僧。当然,表面上是说护寺,但具体的可不仅是护寺这么简单。他们也还会去收租收债的,多数的寺院武僧还是比较规矩的,但也有一些,那是凶恶之辈,甚至有不少人干脆就是以前的江洋大盗、绿林响马之流,犯下大案,被官府通缉,或者被道上追杀,混不下去了,就进了寺院,改头换面。这种人,恶性不改。”
一旁的桌子上摆着好几把朴刀。
寒芒闪闪。
李超一看到这些刀,脸色就非常难看了。
这群和尚,半夜闯进来,还带着刀,他们想干什么,已经非常明显了。这是想杀人啊,甚至搞不好还打算放火呢。
“哪个寺的?”
“黑云寺的。”
“他们招了?”李超意外。
柯庆笑笑,“他们没招,嘴挺严的,但这几个家伙我都认识。”
“你认识?”
“嗯,这八人原来都是在黄河上做没本钱生意的,专门截财越货,杀过的人不少,抢过的钱财很多,甚至有次还把一个怀孕的大肚商人妻子给女干杀,然后把孩子给剖出来煮的吃了。”
“我草——他——大爷的!”李超一下子就破口大骂了。
没想到,居然还是群人渣恶棍。
“这几个人以前还有个浑名的,号称黄河八鬼。后来因为做事太过于凶残,又意外的杀了一位世家子弟,被重金悬赏,这几个人混不下去了,才逃到了关中。然后剃了发,占了一处荒庙,当起了和尚。十年来,倒也把个黑云寺弄的风声水起,有模有样。黑云寺最有名的就是放贷,他们连担保都不要就放贷,放钱快,可利息高。到期还不起债,就拿人田宅抵债,甚至拿妻子儿女抵债。”
“人渣。”
“确实是人渣,这伙人作恶不少。”
李超白了柯庆一眼,“这种人渣,你也被江湖上称一声大侠的,怎么不去除了他们?”
“除暴安良?”柯庆摇头笑笑,“我不是大侠,我只是一个刺客。大侠,那是我师父虬髯客那样的人,天下不平之事,罪恶之人多了,哪里是一人除的过来的。”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民,扶弱锄奸,这不是江湖之人的本份吗?”
柯庆低头,默然不语。
李超说的是事实,但并不是每人人都能做到的。江湖之人多少,可能做到这个的又有几个?
“这种人渣根本不配活在这个世上,一天也不配多活。”
柯庆拔刀。
“你干吗?”李超拦住他。
“我宰了这些人渣。”柯庆头一次觉得自己做的不够。他觉得自己不配做豪侠虬髯客的弟子,哪怕他其实并不算真正的弟子,只是接受过他的指点而已。
或者,自己正是缺少了李超所说的那种锄暴安民的侠义之情,虬髯客才没有收他做门下弟子吧。
从今天起,我就要做个除暴安良的侠客。
“不,就这样杀了他们,对他们太便宜了,也对那些曾经惨死他们刀下的无辜者来说,太不公平了。”
“难道放了他们?”
“当然不,我要给他们一场公审,一场公开的审判,让整个长安人都看到的公审,要把他们所有的罪恶都挖出来,让所有人看到,他们恶行,让所有人都来审判他们。我要向陛下申请,将他们凌迟处死,五马分尸,暴尸荒野,任鸟兽吃尽,生生世世,都不得轮回,永堕地狱!”
李超说这番话的时候,咬牙切齿,声音阴冷。
那八个恶僧,听到这番话,也不由的毛孔竖起,浑身打颤!
“把人关着,看好了,别让他们逃了,也不要让他们自尽了。让他们好好的活着!”李超冷声道。
“放心,有我在,他们想死都想不了。”
柯庆今天也觉得触动很大,他走过去,三两下把一个恶僧的手臂关节给卸了,又把他们的下巴卸了下来。
从柴房离开,李超再无心睡眠。
坐在书房里,李超开始提笔写稿。
给半月谈写稿,李超本来就准备出一期特刊,给朝廷的佛封改革做些宣传造势。
舆论导向是极为重要的,谁占住了舆论高点,那谁就有理。
这其实就跟吵架的时候谁声音大谁有理一样,你的声音被人家完全压制了,你哪来的理。
本来李超还在考虑怎么弄些素材,好好鼓捣一下。现在好了,送上门来的现成素材,还这么劲爆,这么有料。
一群恶僧深夜潜入赵国公府,欲行刺赵国公,还准备放火!
这还了得?
先公布这群恶僧黑云寺的身份。
至于黄河八鬼的身份,李超打算先不公开。
一点点的爆,才更有效果。
等大家知道了这群恶僧欲杀人放火的事情后,让事情影响力扩大到一定程度,再来爆第二弹。
到时公布他们放贷逼债,逼人卖儿卖女等恶行。
等这轮发酵后,那个时候再爆出他们是黄河八鬼,爆出他们曾经的种种恶行,那个时候才能引爆最大的爆点,引起全民激愤。
等舆论达到,当所有人都恨不得吃这八个恶僧的肉时,那时再来一场盛大的公审,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借着八个恶僧的公审,到时佛寺僧人的形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朝廷那时趁机推出改革,阻力也会小的多。
其实不论是哪个群体中都会有好人和坏人,和尚里有恶僧,读书人里有恶人,甚至当官的人里也一样有坏人,连普通老实的农夫里,也一样有奸恶之人,这是人性使然。
只能说,正常情况下,吃斋仿佛的和尚里,这种恶人的比例肯定要少。而那些江湖之中,那些做恶的人肯定要多些。
不能以偏概全。
可现在李超就是需要抓这些典型,来做舆论的突破。
“柯庆。”
“三郎。”柯庆抱着双劈悄然出现。
李超望着他,“如八鬼这样的恶僧,如黑云寺这样藏污纳垢之地,你知道多少?”
“不少。”
“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也算是弥补你之前的错误。发动你江湖中的关系,替我搜集这些消息,给我一个名单。越为恶多端的佛寺、僧侣越好。不限京畿,各地地方上的也行。没有证据也可以,只要你们有这种风声,就可以来告诉我。我自会去查证!”
柯庆点头,“这事就交给我吧,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到红线那里去领五百两黄金,不要怕花钱。我要你尽量的发动你的关系,利用你的人脉,把江湖中人都发动起来。”
“要不了几个钱!”柯庆道。
“钱多点,总好办事些。况且,若是能够把这些江湖中人拉拢过来,哪怕只是结交示好一下,也不错的。今日的一记伏子,谁知道他日能不能用的上呢?不过有一点,一定得谨慎小心。”
柯庆点头。(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532章 纠结的太子
(急求月票啊,天天五更好辛苦,月票排名却掉到了第七。兄弟们,有月票的快出手吧,虽然月底双倍,但月票只有在月初才能起到的效果啊!)
晨鼓响起。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长安的城门坊门依次打开,城市喧闹起来。虽然在洮州、宁远等李超主持的边城,早已经打破了这种里坊的封闭格局,把集中的市也分散到了街上,形成了新的街市布局。
但在京城长安,长安一百零九坊的坊墙依然高高的竖立着,一座座城门、坊门、市门,依然严格的遵照着黄昏闭城,拂晓开门的制度。
李超在这巨大的鼓声中起**,洗脸漱口,然后是练骑马射箭,一通训练后,在花园的泳池里游一会泳,冲凉,在郑婉言的服侍下换上朝服,骑马去东宫上朝。
他现在依然还是朔方节度使,但李世民却不打算让他近期回去了。李超也没有得到李世民的通知,说让他回京兆府或是兵部主持事务,因此李超也就很偷懒的不去两个衙门打照应。
每天早上起**,先去东宫参加朝会。
李世民是个勤快的b,不但朔望朝会一次不少,就是每天的早朝也是不能少的。李渊依然还住在太极宫中,朝官天天去东宫显德殿上朝。
朝会时间一般倒不常,这更像是一个仪式。
李世民把早朝,当成了一个发通知的地方。各种诏命、圣旨,直接在早朝上颁布,要不就是通过早朝发布人事调整命令。
真正百官们发言的机会不多,一般的事情也不会听你在这里浪费时间。
早朝过后,各官返回自己的衙门办公,而宰相们则照例要先去尚书都省,宰相们议事办公的政事堂就设在尚书都省里面。
一众宰相下朝,到都省政事堂碰面。
本来这个政事堂议事,是没李世民什么事情的,可李世民天天腆着个脸跑过来参加。久而久之,大家也习惯了。
李世民很无耻的天天来,还经常把主持的头衔给占了。
本来按制度,政事堂当然是宰相们议事的地方,皇帝要跟宰相们议事,那得召宰相们到他的殿中去相商。可李世民喜欢凑政事堂跟,跟他的亲家翁们一起。
对于这种皇帝,宰相们很无奈啊。尤其是萧瑀和陈叔达两位仆射,本来他们算是政事堂诸相之首了,在以尚书省为首,而还不是以中书门下为首的唐初,他们相当于首相次相了,可是李世民愣是天天跑政事堂里来,实际上等于李世民是尚书令一样了。
在这样的皇帝手下当宰相,无奈啊。
李超也有些无奈的。
平章事本来是个加衔,让他得以进政事堂参议军国大事。检校尚书左仆射,是对他收复朔方的奖赏,那只是个加衔荣耀。
可现在李世民却把李超留在京城,天天让他也跑政事堂来上班。
荣耀头衔的检校尚书左仆射,倒真的干起了代理之职了。
显德殿。
早朝。
李世民有一点让李超很赞,他没让大臣们站着朝会,宰相们还有一张椅子和一张几案,桌上还有茶水点心呢。
其它的官员们,也有软垫子可以坐。
大家坐在那里开会,可比站那里好多了。
李超的位置还挺靠前的,享受一张椅子,还能靠着背。
早朝的时候,李超一般都不会发什么言,好好听听皇帝传达下精神,听听指示就好。反正这就跟后世企业里的早会一样,站在那里,一二三四五的说完几条,然后布置下任务什么的,表扬几个,批评几个,然后就解散,各自回去办公。
宰相们散朝后,会先去各自的衙门里开个小会,检查下工作,布置下任务,然后回到都省里议事办公。
朝廷的重大决定,基本上都是在都省政事堂商议然后决定的。
这个政事堂,更像是一个常委会。
三省宰相,检校的三省长官,还有平章事,加上三公三师,那都算是常委。只不过现在裴寂和封伦很不得李世民喜欢,因此早被架了起来。
李世民特旨,体谅两位三公辛苦,特许他们半月上一次朝,不必到政事堂视事,有事皇帝让人去他们府上请示。
其实,这就是很直接的让他们滚蛋在家养老的意思。
现在裴寂和封德彝两个,基本上天天进太极宫,跟着太上皇李渊抢地主、打麻将,吹拉弹奏的。那个乐队没了李超,依然还玩的很嗨。
李世民对此表示我知道了,你们玩自己的,别来打扰朕就好。
李超现在没有李世民的旨意,也不去京兆府和兵部视事。有的时候,不是事情做的越多越好,皇帝不可能忽视或者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事情,可皇帝就是一直没旨意。那么意思就很明显了,皇帝并不想让李超再去管京兆府和兵部的事情。
从一方面来讲,也许皇帝是体谅李超。毕竟现在李超实职是朔方节度使,现在是在京城向皇帝汇报工作呢。皇帝体谅李超,让他不必那么辛苦。
或者可以从另一方面想,皇帝完全就是不想让李超管太多。
李超对这些领会的很清楚。
别的宰相们去各自的衙门去了,李超则独自坐在都省的后院厨房里做早点。出门的时候李超喝了杯鲜奶,只喝了碗粥,现在这会又饿了。
这些天李超也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
那就是留着点肚子,上午在都省做个早餐。反正每天早朝后他会有大约半个时辰的空闲时间,大家都在忙呢,就他闲着,干坐着也没意思。
今天早上李超打算吃简单点。
摊点煎饼果子吃。
煎饼果子据说是天津的著名小吃,不过在后世,其实地域的区分已经很模糊了,管他什么哪里的美食,全国人都在吃,全国人都在,全国人都在做。
李超以前就挺喜欢吃煎饼果子吃的,事实上,李超是个吃货,不管天南海北,各种好吃的他都喜欢吃,甚至经常照着网上的教程自己学着做。
都省院里的小厨房,早已经搬来了许多李超的家什。专用的菜墩,专用的菜刀,甚至是各种各样的调味料。连灶台锅都改造过了。
把精细青盐、碱粉、温水一起搅拌,待化开后倒入绿豆面粉,再加点山茶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再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醒一会。
案板上擦点油,把醒过的面团擀成长方形薄片,再多折叠几次。
烧火,锅中放油,烧开,油炸薄饼。
李超很享受做食物的过程,不仅因为他爱吃,做的过程也很享受。
可以放空脑袋,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都省里的官吏们早习惯了这位年轻的宰相的这些特殊癖好,根本不会有人来打扰他,反正这个厨房已经成了李超专用的了。
如今的都省中,一众宰相们其实都挺年轻的,萧瑀陈叔达高士廉也不过五十出头,宇文士及杨恭仁才四十来岁,房玄龄杜如晦都才三十多岁,而李超、长孙无忌更只有二十多岁。这么年轻的宰相们,给都省政事堂带来很多活力。
把炸的起泡的饼拿起,翻了一次面,把另一边也炸的金黄。
捞起放到一边沥干。
李超拿起一块火腿,开始切薄片。
他多切了一点,今天的煎饼果子得是所有宰相都要吃的,李世民也要吃,还要了两份。这个家伙,现在天天把承乾也带到政事堂来,让他跟着听听政事堂议事,每天上午看着承乾坐在那里,一脸懵逼的啥也听不懂,还不能乱动的那个煎熬样,李超就挺爽的。
小样,敢说我女儿丑,活该。
虽然他觉得李世民有点太望子成龙了,才七岁的孩子,你让他到政事堂听宰相议事,他听的懂个毛啊。浪费人家半个上午时间。
李超在都省开小灶做早餐,宰相们知道后,全都要求李超给他们也做一份,不能只顾着吃独食,于是乎,李超现在每天变着花样做早餐,还得给宰相和皇帝太子们也顺带做一份。
好在自己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这倒也省了事。
反正一天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呢,十来个人的早餐,足够了。
平底锅烧热,转小火,刷上一层薄油。舀入一大勺粉浆,李超用手握着锅柄,让锅子转圈,熟练的让粉浆在锅底铺平。
待粉浆凝固,马上磕入一个鸡蛋,纯正的土鸡蛋,绝无假冒,还是不吃饲料的,产自灞上洗澡沟,来自散养的三黄鸡。灞上李家出产,绝对正宗。
拿铲子把鸡蛋抹开抹平,让蛋白和蛋黄均匀的分布于饼面。
然后撒上早切好的香葱碎、香菜碎和芝麻。
等蛋液将要凝固时,李超把饼翻了一个面,开始在饼上刷上秘制的独家酱汁。
在饼中间依次放上炸好的薄饼、生菜、火腿片,两边包上,铲出就能吃了。
李超伸手去拿盘子准备铲出,正好看到李承乾正站在身后,眼睛直瞪着锅里的煎饼果子,还在咽口水。
“想吃?自己端盘子来。”
结果,李承乾哼了一声。
这小子还在记恨上次在赵国公府挨打的事情呢,有李世民在的时候,对李超十分客气。李世民一不在,对李超就是横眉竖眼的。
1...236237238239240...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