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秦用等原都督府、刺史府官,凡是秦琅的人,基本上都改为卫国的国官。
秦用被朝廷授为卫国国令,秦勇授为卫国中尉,黄彪授为卫国大农,其余人分授为卫国丞、卫国录事、典卫、府、史、舍人、学官长、厩牧长、食官长、典府长等事。
这套国公府官班子,主要是管理卫国公府的事务,同时负责卫国公府在封地上的庄园、工坊、卫队等产业及相关事务,并对秦琅食邑的税赋收入有协同监督征收的任务。
但对于府州县各级衙门地方的行政司法军事等,却已经无权直接干涉了。
国令国尉国丞国农这些官职,其实类似于州衙的刺史长史司马主簿等,都是分判诸司事务,只是现在秦用他们是私人之官,不再是朝廷之官了,虽保留视品,但非朝廷命官。
皇帝也催促秦琅早点回到广州镇守。
秦家推恩再封的骑士家臣们,地位也进一步明确了,朝廷也是承认这些人做为秦琅封臣的,对他们所得的秦琅三分之一的税赋食邑收入也是承认的,甚至这一次,朝廷为了能够加强对武安府的控制,所以普遍任命秦琅所授封的一众家臣骑士们为乡里的乡长、里正、保长等,或是任命为不在流内的巡检等。
其实就还是要依靠已经在地方站稳脚跟的他们,来维持朝廷在武安府的统治。
不过如此一来,秦家对武安府的掌控力,也依然还很强。
毕竟这些人也是分了秦琅三分之一的食邑的家臣。
武安府正式进入了一个双轨时代,朝廷强势空降,对府州县三级衙门控制,但乡里却依然还是秦家和他的家臣进行控制着。
武安府所编设的武安军,还有镇南关所驻的镇南军,这两支兵马,也都由朝廷兵部派将统辖管理。
这番巨变,太平城里也很震惊,不过有秦琅在,亲自向封臣们讲解,安抚大家后,倒是很快安抚了众人。
秦琅这个家主都愿意接受朝廷的旨意,没有带头人,众人也就发几句牢骚不闹了。
朝廷也清楚武安府这边可能会有些不满,所以特意下了一道旨意,给了许多税赋上的优待减免,比如新开拓的田地,都许为永业,且头五年免税赋,后五年,每年增两成,直到第十一年开始,才正式纳全税赋。
而工商这块,也有不少优惠,给予许多税赋减免,其实就是给武安州这些先来的秦家人安抚的。
但朝廷的态度也是相当明确的,武安府是秦琅的封地没错,这也是进一步确认的,但秦琅也只能享受武安府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而治权,这是朝廷的,且绝不会有半点含糊的。
在之前,武安一片蛮荒,秦琅过来开拓,所以一切便宜行事,朝廷授秦琅承制拜封特权,由他征辟举荐人员出任地方官,但是现在,一切要上正轨。
朝廷要收回武安府的治权,包括驻军之权。
原秦琅推恩分封的骑士体系,现在也要并入朝廷的乡勇团练体系中,统一由都督府统领。
秦家封镇武安,有守土之责,也享税赋之利,可却没有治民统兵之权了,司法诉讼这块,自然也没有。
但皇帝给秦家保留了监督地方之权。
大唐的世封制度,从贞观初萧瑀跟皇帝提出开始,到如今一步步的,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制度也在一步步的完善之中,一些缺口漏洞也一直在填补。
皇帝的态度依旧清晰,世封制既是为酬谢功勋,优待宗室而设,更是为屏藩中央,开拓边疆而立,所以封建藩镇,不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与朝廷分离,而是要更有效的控制边地。
秦琅本以为,要到这一步,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没料到李世民眼光如炬,一直盯着呢,查漏补缺迅速。
不管怎么说,现在皇帝给武安府秦家只保留了一个典卫府了,允许有一千家丁队,此外,不得再拥有其它武装,甚至骑士们的乡兵,也都纳入团练体系,而不归秦家指挥统领了。
没了治民之权,再无了统兵之权,仅保留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也没有司法权,仅有点监督之权,秦家未来在武安府的地位,已经被全方面限制死了。
秦家依然能在武安府很超脱,毕竟一家独掌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还有监督大权,可终究也只是如此了。
以前,是皇帝和朝廷给你便宜之权,但现在,一切上正轨,行正道,明明白白。
这是防范于未然,朝廷明显不希望将来再造就一批如岭南广东冯氏,广西宁氏,南中爨氏这样的超级豪强出来。
“三郎真的要走了?”
卫公堡中,秦用等一众家老很是不舍。
“如今尘埃落定,我也不可能真的久留于此,毕竟我还是岭南九府经略,是广州大都督,广州刺史嘛,总不能久离府衙的。”
阿黄倒是很直接的道,“我看是朝廷有些人害怕三郎久在武安,生怕三郎在,朝廷派来的府州县各级官吏不好交接夺权呢。”
“什么夺不夺权的,这事本就早有定论的,朝廷如今这样做,也没哪里不对,反过来说,我们南下这几年,大家也不亏吧?我当初对大家承诺过的,大家也都得到了吧?”
秦勇笑着点头,“这倒没错,当初三郎跟咱描绘说封地会如何有前景,如今你看咱们这些南下的,哪个混的差了?官爵啥的不说,这富庶的家业那是都置下一份了,比在长安、中原时,那确实不错了。”
“何止是不错啊!”阿黄笑呵呵的露出了大金牙,想他在长安,以秦琅心腹的身份,虽说也曾得过子爵封赏,但不过是个空头衔,哪怕曾授六品官,但在长安那地方,随便一砖头都能砸中一个公侯,六品算球。
到南边这几年,才是踏踏实实的发展起来了,续娶妻子收纳妾室,置地买田开矿办作坊经营商队,家业那是蹭蹭的往上涨啊。
秦琅微微一笑,“所以说啊,人得知足,咱们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赶了个早才抢到这些好处的,如今规范了,可我们毕竟抢占了先机,这些家业又不会有谁夺去,以后不管谁来这武安府当官任职,咱们不也还是府里的体面人?”
“咱们武安府的骑士,朝廷不也说了,按功绩,视同勋品,拟同一转的武骑尉到五转的骑都尉,这是视从七品到视从五品的勋了。”
一切尘埃落定,不该有的想法,也被打住了。
几年的奋斗,突然就到头了,其实大家也还是有点想不开,可经秦琅的劝说,觉得又好像是这么回事。
不管怎么变,他们这些人,如今终究还是武安府的新贵了。
以后在这块地方上,他们终究还是有了一席之地的。
“三郎,要不我们也跟你去广州?反正你又不在武安府,我们这些老伙计做这什么府官,也没啥意思啊?”阿黄道。
“能做的事情多着呢,正因为我不在,孩子们又还小,所以更需要你们来帮我看着这块地方啊,咱们现在虽无治权了,但监督权还有啊,你们可得替我盯紧了这新来的府州县各级官员,咱们辛苦打下来的地盘,可不能任这些人胡来败坏了!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是几年一任的差事,可对我们来说,这里那就是咱们各家以后世代生存的家了,一定得看好了。”
“三郎这么一说,倒也是。”
“不过咱们以前是这片地方的开拓者,也是这地的治理者,如今突然转变身份,变成只能一边看着的监督者,倒是有些不太适应了啊。”
几个人就都笑了起来。
“我呢也提醒下大家,不要总念着咱们过去开拓者的身份,毕竟那是原先权宜之时,如今进入正轨了,以后呢我们得遵照朝廷法度,听从地方官衙的调派,当然,我们要遵纪守法,若是上面的调令是符合法令的,我们当然得积极遵照,可如果是乱命,我们就得维护好大家的利益,要跟他们斗争到底。”
这话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一切按法度来,最重要的是要坚决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秦琅捧着茶杯,缓缓的道,“其实呢,如今一切规划清楚了,我们不可能再如以前一样随意往外开拓了,但是,也不完全是如此的。”
“三郎何意?”
“各位啊,朝廷如今确实把武安府的四边都界限好了,可大家难道忘记了咱们东面沿海?”
“三郎之意我们出海开拓?”
秦琅微微一笑,笑而不语。
出海殖民,这当然也是一条路子,比如往东一直航行,便也还有吕宋大岛啊,往南也一样有无数的大岛,甚至林邑以及其西面、南面,整个中南半岛其实也大有可为的。
秦家占着太平这么个优良的贸易海港,将来驶入深海,海上贸易和海外殖民,这都是大有可为,甚至经历史证明过的好路子。





贞观俗人 第904章 战争孤儿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中秋过后,岭南丝毫没见半点凉意。
遥远的北方边地早就已经见霜,武安州却还是光着膀子。港口,依然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白帆点点,船只进出不断。
碧蓝的大海,成了最繁华热闹的丝绸之路。
数之不尽的商货往来海上,沿海立港的武安太平港也是日渐兴盛。
新航海技术正在不断的传播,新的海船也不断在建造着,更利于跑远洋大海长途的软帆船,适合于近岸内河的硬帆船。
船长狭长的三桅甚至是四桅帆船越来越多,他们已经不再完全依靠于季风往返远航,只要有风,它们就能航行大海之上。
更大的商船,更先进的技术,使的海上丝路一日比一日热闹,全年无休。
无数的人都加入了这乘风破浪淘金的大潮之中,岭南本偏僻蛮地,如今却因为这海路大兴,而开始弯道超车飞速发展。
一条软帆船徐徐驶入太平港,甲板上一群少年正在好奇的打量着这座有名的大港。
少年们都很年少,大的也就十四五岁,小的更是只有七八岁,这样的一群少年却是船上的水手。
正式点说应当是水手学徒,他们还有一个身份,蛮族孤儿。
岭南以前诸部经常劫掠交战,死伤流血是常事,而一场大的战争,更是能造成无数的战争孤儿。
在以前,这些孤儿们也只能祈求有族人亲戚的帮助救济,也有些被可怕的遗弃,或者是被贩卖。
在上一次的岭南蛮乱之中,也产生了上万计的孤儿。
许多蛮子自顾不暇,也就顾不上那些孤儿。
有一天,秦琅接到报告,辎重队遇袭,袭击他们的居然是一群蛮族少年,确切点说是一群蛮族乞丐孤儿流民,他们都是战争导致的孤儿,最后被遗弃,然后成了乞丐,最后为饥饿所迫,变成了年少的强盗。
当然,这样一群小乞丐强盗就算是一支小辎重队,也一样是抢不了的,因为年轻,辎重队没痛下杀手,将他们俘虏上报。
秦琅亲自去看了这群小强盗,发现有些孩子还不够刀长,他们面黄饥瘦,完全就是一群饥饿的孩子。
这跟当年他去河北路过北邙山时,偷吃他给罗士信祭品的存孝没什么差别,甚至远比存孝瘦弱的多。
仔细的了解过这些孩子的遭遇后,秦琅也有些感慨。
战争无情,这些孩子们更无情。
后来秦琅提出一个建议,让武安州的人认养一些孤儿,武安府每年拿出一笔专门的钱粮来,给每个认养的家庭一笔补助。
实际上就是由武安府来出钱,武安移民们来养。
这个计划一开始被反对,认为这些蛮族孤儿肯定养不熟,到时还是白眼狼。而秦琅却恰有不同的想法,他觉得,这些孤儿放任不管,肯定是残忍不人道的,这些人多数肯定最后会饿死,还有部份最后就是活下来,然后成了真正的强盗。
这些活下来的强盗,将来也是武安府的不安因素。
甚至因为这些人是因为与唐战争而成为的孤独,这些人长大后会继续仇恨大唐。
换个思路,抚养这些孤儿,虽费些钱粮,但一来可以救助这些孩子让他们活下来,这是活人的仁慈。再者,这些孩子多数还小,如果汉人移民抚养他们,让他们融入汉人家庭,学说汉话,认汉移民为父母,有汉移民的兄弟姐妹,慢慢的就能以改变他们。
这其实就是文化殖民,文化的同化,这些孩子短则几年,长则十年,又都能成长为一个青壮小伙,成为优质的劳动力,对于南下移民们来说,这里不缺田地,不缺机会,最缺的其实还是劳动力。
所以收养这些蛮族孤儿,其实是好处很多的。
现在拿钱来养这些孤儿,比今后拿更多的钱来打击治理那些蛮族孤儿们变成的盗贼叛军其实更省事,也更有效果。
秦琅的思路,确实与一般人想的不同。
在他的坚持下,大家倒是认真思索了,他后来又带头领养蛮族孤儿,收了一个蛮族少年,给他取名存恩。
这也是秦琅收养的第九个义子,这些年来,秦琅从存孝开始,收留了不少孤儿,有突厥人当年南侵强暴中原妇人留下的孩子,也有在关中战争中受饥死了父母而成孤儿的······
对于这些收养的义子,秦琅其实是很不错的,供他们读书,让他们练武,视如已出。
一个个培养的都还不错,如存孝现在都进了羽林军。
有秦琅亲自带头,又有武安都督府拔的专款,倒是让移民们对这件事也接受了。
养个半大的孩子虽然开销不少,但既然有都督府买单,甚至这笔钱还比较富余,更别说这半大的孩子也是能帮不少忙的,那肯定都是划算的,百姓其实也都很精明会算。
所以在打破了最开始的一些顾虑后,认养计划推行的很顺利,到如今计划推行了近两年了,整个武安府可以说,家家移民几乎都认养了一个蛮族孤儿。
甚至许多商行商社等也都积极认养,说白了都是有好处的。
这些蛮族孤儿一般是先送到集中的孤儿院里学习一段时间,会给他们补充营养,检查调养身体,然后教导他们汉话等,然后再安排到寄养家庭。
他们到了寄养家庭后,会拜养父养母,改养父的姓,得到一个新的汉名字,然后就在新的家庭中生活。
都督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相应的机构,负责跟踪管理孤儿相关事务,包括定期拔款,跟踪家访这些孤儿们的成长情况。
只要不虐待这些孩子就可以。
如今,有近万的蛮族孩子生活在武安府的一个个汉移民的家庭之中,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甚至在许多商行商队里,也有许多这种孤儿。
就如这条船上,便有十个蛮族孤儿少年,他们被这条商船所在的商会认养,并被带到船上成了水手学徒,学徒的生活虽然辛苦枯燥了一些,但这也是学习一技之长。
一般被送到商会里的孩子,多是年纪较大,且比较桀骜不驯不太服管束的孩子,这些孩子一般的家庭都相不中,怕不好管教,挑来挑去被挑剩下了,最后被送到商会里去做学徒。
在商会里肯定不如在家庭中认养。
多数桀骜不驯的孩子到了商会后,最终也还是会被调教好,毕竟商会是个人多的地方,规矩也多,年少的孤儿们再桀骜,也终究是很难坚持的久的,最终会被驯服。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船上的这群少年们就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很不配合,但商队本就等级分明,规矩众多,更不用讲船上了。船上的等级更分明,规矩更多,而且绝不会惯着谁。
就算是一般的水手们也都老老实实的受管教,更别说处于最底层的学徒了,而这些蛮族孤儿身份的学徒,就更没有惯着了。
商船上是孤独寂寞的,常年见不着人,更没有女人,所以一般都很直接,不听话就打就骂就罚。
罚擦洗甲板,罚洗衣服,甚至罚到桅杆上去了望。
总之,在这里年少的蛮族孤儿很难熬的过的,终究会被驯服。
“这就是武安州太平港啊,好繁华啊!”
“真大!”
蛮族少年们冲着那港口惊叹着,他们来自蛮族各个部落,现在却都统一说着大唐官话,虽然不太标准,但却已经挺顺了。
在船上,他们是被禁止再说蛮语的,否则会被罚,轻则罚干活,重则罚鞭子。
“看那条船,好大啊!”
“好像是南洋水师的战舰!”
“是宁远号,南洋水师的旗舰!”
少年们在船上也有段时间了,对于南海上的霸主南洋水师向来敬畏,这些敬畏来自于船长和水手们日常的表现,使他们知道在南海这片海上,他们才是大唐帝国的代表,是所有海上行船不敢得罪的人,甚至他们这条船,本身也是在南洋水师里登记过的水师预备役的船只。
“南洋水师也来太平港补给啊?”
一名高大的水手赤着身子过来,嘴里还嚼着槟榔,看着这些小家伙们的惊叹,望着那条旗舰道,“你们这些家伙今天也是走了狗屎运,居然一来就碰到了位尊敬的大人物,这位可是活你们性命的贵人,咱们岭南九府经略相公,广州大都督卫国公,今日南洋水师的牛提督亲自来接卫公回广州呢,看到那阵仗没,南洋水师半个舰队都来了!”
岭南九府宣抚经略使、使持节都督广州诸军事、广州刺史、武安州世封都督,卫国公秦琅,在岭南,这位现在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
少年们望向那条船的目光一下子变的炽热和尊敬起来,若不是这位,他们早就不知道死在哪个荒山野岭,成了野兽的腹中餐了。
但也是这位,带着唐军攻破了一座又一座蛮寨,让他们无家可归,成了没有父母的孤儿。
“秦存恩也在那条船上吧?”有少年问。
“他肯定就在卫国公身边服侍呢。”
少年们对那位叫秦存恩的蛮族少年十分羡慕,同样是蛮族孤儿,他却是万中无一的幸运儿,能被卫公选中收养。
“这家伙跟着卫公去广州了!”
“将来还会去长安呢!”
嚼着槟榔的水手一巴掌拍在一个少年的后脑勺上,“干活干活,这都是命,同是蛮子,他成了卫公义子,你们成了水手学徒,就如我跟卫国公一样都是庶子出身,但卫国公却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战神,是政事堂的宰相,是皇帝女婿太子老师,镇守岭南的封疆大吏,而我呢,却只是带你们一群咸鱼的商船水手而已!”
“这他娘的都是命啊,不信都不行!”




贞观俗人 第905章 顾命权臣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太平港。
南洋水师的旗舰宁远号上,秦琅一袭紫袍玉带看着渐远的码头。
“花百多万贯,耗时数年建起的卫公堡,这才住了几天啊,三郎是不是舍不得走啊?”张超在一边笑呵呵道。
秦琅微微一笑,卫公堡确实耗费许多,人力物工材料等加起来百万贯确实是有的,毕竟前后修了几年,光是人工就不得了,而秦琅坚持付工钱,而且工钱还给的不错,并没有说征发武安百姓为他免费做役,所以光是工钱就占了不少,更别说各种材料了。
这样一座卫公堡,在整个岭南都是独树一帜,既带有浓烈的军事防御功能,同时也是一座标杆似的藩镇封臣府第,豪华气派占地广,现在都是武安一景,来太平港的,不管是经商还是访友还是路过或是游玩,这卫公堡总得是必须要前观瞻的。
那多边王冠形状的卫公堡确实与一般的城池不同,也确实气派。
因为堡中现在飘扬的血盾金狮旗,现在许多百姓都把这座堡简称为金狮堡,狮城等,秦家有时也被称为狮家。
豪华威武的狮堡,狮子却总不在家。
“这里是我将来的养老地,终究还是要回来的。”秦琅看着那已经很遥远的卫公堡高高的碉楼,笑着说道。
居安思危,处进思退,穷则思变。
三思而后行。
秦琅如今还不能说已经位极人臣,但也确实站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虽说这完全是时势造英雄,是在特定的时势下才出现的情况,大唐开国之初,又恰逢皇权内乱,他这个开国大将的庶子才机缘巧合之下,一步步走到了台前,这和侯君集、张亮、长孙无忌等人其实也没什么不同。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当年李渊不也重用商人出身的武士彟,杨广也一直重用南人。
皇帝如今还年轻,秦琅更年轻,做为太子的妹夫兼老师,他甚至能想到,如果一切顺利,承乾能够顺顺利利的继续皇位,那么将来在新朝,他就能跟长孙无忌那位国舅爷一样,更进一位,成为辅政重臣。
甚至如霍光、周公一样。
历史上,承乾没能继承皇位,在与亲兄弟李泰的争斗中落败,最后是嫡九皇子李治继承了皇位,长孙无忌仍然是国舅爷,也更是权倾朝野,为顾命大臣,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杨州大都督,主持朝政。
长孙无忌为李治主持了十年朝政,但最后却还是被李治定下谋反罪,流放黔州,后又派人赶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尽。
辅政的时候,长孙风光无比,但最后结局下凄凉无比,整个长孙家也因此受到牵连,子孙流放岭南。
再说霍光,这位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就更不得了了,他奉汉武帝旨为顾命托孤之臣,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昭帝之时,霍光更是与其它几位顾命大臣争斗,将他们一一击败,最后独揽朝政大权。
昭帝去世后,拥刘贺即位,不久却又将其废黜,再拥汉宣帝即位,并将女儿嫁给汉宣帝为第二任皇后。
1...474475476477478...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