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你好好考虑一下!”
秦琅转身。
杨季元站在那没动。
“卫公是想让我举家搬去南中?”迟疑了一下,杨季元大步跟上。
“不,我已向朝廷举荐虫娘的父亲任玉溪州司马。”
通海都督程处默派通海军八百轻骑出杞麓湖西北上关,入玉溪大河盆地,留守的西爨兵马立即撤出,八百轻骑如入无人之境,直接在玉溪城立起大唐通海都督府的旗帜。
昆州刺史爨弘达立即派儿子姚州刺史爨归仁前来犒赏军将,并主动把玉溪的印信名册钱粮等通通转交给官府,于是乎,玉溪坝子就这么正式划入通海府,新设玉溪州。
上报到秦琅这里,他对于程处默的这个先斩后奏的行动倒是默认了,补了一道奏章后再呈报长安,快马不过数日倒将奏章呈到长安,长安反应也是十分迅速,生怕夜长梦多再有反复。
直接便下诏正式设立玉溪州,还特选了一位宗室册封前往就藩镇守,选的却是梁仁王李澄长子彭城郡王李世衍,加世封玉溪都督衔,兼玉溪刺史。梁仁王李澄是李昞长子,乃太上皇李渊的亲大伯,李渊四兄弟,李澄是长子,但是死的早,李唐建立追封为梁王。李澄早逝,留有四子,先前李渊俱封为王,后来被李世民以无功贬为县公。
这次特又把李世衍这个大堂哥加封为郡王,授为世封都督,永镇玉溪。
很明显的,朝廷虽然眼下精力都放在北方,可对于南边从爨家占的便宜,也没打算放过,既然到嘴了,不可能再吐出去。
当初通海都督府设立是如此,如今这玉溪州也是如此,为了表明态度,朝廷还特意派了位宗室郡王世封永镇,还提升为下都督府。
如此一来,爨氏不管如何,都不可能再从大唐嘴里把这块肉抠走的。
“谅山杨家花开两枝,生息繁衍,将要大兴啊。”秦琅笑着对杨季元说道,杨季元又愣在那,还以为秦琅是要借机把要家从諒山整个赶到玉溪去,谁知道却是要给长子家在那边分家立业。
李世衍世封玉溪,秦琅把自己的便宜丈人杨老大举荐任玉溪司马,同时也给他谋了块封臣采邑领地,得一个男爵爵位,从此他就算是从谅山杨氏分家,开枝散叶了。
对杨家来说,这确实也是好事。
老杨望着那个下楼的背影,心里有些复杂,若换成是自己,对方总跟自己不是一条心,还玩阴的,识破之后绝对不会留情。可秦琅为何如此宽恕?是顾忌杨家的力量?不可能,杨家当初明着打都打不过,更别说现在了。
那是念着虫娘的情?也不可能,女人,还只是个妾侍,现在也只为秦琅生了个女儿,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若是他就不可能被个女人影响,也不会去顾忌个妾侍的脸面态度。
阿黄笑着搀住老杨,“阿公,还想什么呢,三郎这人向来宽厚仁义,就算杨公你总是不贴心,但三郎却一直都念着往日情义呢。这次呢,朝廷降旨,三郎其实也没办法,并不是他要毁诺夺你的谅山县令世袭之位啊,你看现在三郎不就想办法,另给你一份补偿了吗?玉溪我是刚回来的,那是个好地方啊,不说那片坝子开阔平坦肥沃,就说现在发现的那大铜矿,可就不得了,如今朝廷对南中开发十分重视,玉溪刚好处在交滇之间,就在通海城旁边,将来的前景甚至可能要强过谅山的,阿叔过去再起一支,发家了啊!”
老杨呵呵的笑了两声,“卫公大气!”
表面笑着,不过老家伙却并没有这么轻易的相信秦琅是好心,他开始胡乱猜测,也许秦琅是想借此机会给杨家分家,以此削弱分散杨家的力量?
他还没死,老大虽是长子,可也还继承不了家业,做不了杨家的主,所以秦琅迫不急待的玩这一招,光明正大的把杨家打散?然后还要让他感激他?
他越想越觉得应当是如此,那个年轻人,可没那么好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岂是什么简单的人,那可是转眼间就能灭掉句町九部,再把左右二溪三十六蛮州给收拾的服服贴贴的狠人。
想到此,老杨不由的长叹了一声。
自己终究是老了,而老大却一心要跟着秦琅,是铁了心了,好多年轻的孙子也都被那姓秦的花言巧语迷了心智了,就他们几个老家伙还在坚持,但如今看来也根本斗不过姓秦的了。
这姓秦的也是手段高明,给自己留了分脸面,若是直接对他对杨家动手,杨家也根本反应不及的。
阿黄扶着老杨,其实老杨根本用不着扶,身子骨还硬朗着呢,仍然能骑烈马开硬弓,十天半月照样要夜御美人一两次。
“杨公啊,你看如今天子旨意,授你为武安司马,要不你也就干脆留在太平城里,既为三郎帮忙打点封地,也好好享受下这太平城的繁华热闹,諒山那边终究还是山里,平时也多有些不便的。再者,终究要让年轻人来当家嘛。现在阿叔要去玉溪做司马,还得三郎帮忙得到一块采邑,那以后肯定就要在那边开枝散叶,另开分支的。”
“不如干脆就分下家,从此谅山本家大宗一支,玉溪分家小宗一支,杨公你就不必再事事理会家里的这些烦琐事了。”
老杨心想果然如此。
他扶着阿黄的手,知道这个满嘴金牙的长马脸,也是个狠角色,更是秦琅的绝对心腹,以前在长安城里给秦琅牵马赶车的家奴,不过据说当年秦琼投唐,家眷被王世充追杀,这个老马头拼了半条命救出了年少的秦琅,一路千里护送着到长安找秦琼,算是劳苦功高,所以在秦家也是格外得信任,武安州里,也唯有秦琼义子和家将的秦用、秦勇这两人可比。
“这是三郎的意思吗?”
“不,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建议,三郎日理万机,其实也顾不到那么些的。正因此,这边封地才更需要杨公你来帮忙坐镇啊,我跟大秦二秦他们啊,终究还是年轻了些·······”
五更天时,卫公堡大门缓缓打开。
堡门值守的是卫国公府的帐内府帐内把守,有年轻骁果的帐内站在堡前捧着本厚厚的名籍图表唱名。
每唱一名,被唱名的应诺上前,然后要拿出自己的符纹。
这个符纹其实仿的是朝廷的鱼符制度,每一位武安州封地的封臣们都有一块符纹,由铜铁制成,上面有官职头衔封号,还有每个人的特有家纹标志。
符纹平时一半放在帐内府收管,一半交给封臣本人收好,既是各自身份的凭证,同时还是进入卫公堡的重要信物,无召不得入卫公堡,有召也必须出示令书、符纹合验通过才能进去。
哪怕卫公其实一直都还没在卫公堡里真正居住过,但这个制度却是很严格的。
封臣们其实也都是头一次进卫公堡,平时秦用他们办公都是在衙城的都督府衙,这边更多的是成了帐内府、亲事府和护军府这三府卫队的一个军堡营地。
晨色浅淡,堡门前还燃着灯火。
帐内拿着厚厚的纹章书簿,与封臣们的符纹验证,每个封臣们的家纹,其实都是自己选择的,一般是以各种禽兽为纹,也有刀剑标志的,总之只要不犯忌讳,又不与他人重复的,都是可以的。
不过大家还是尽量请人设计一些相对简单,却又要较为好记,还得有些好寓意的图案来做家纹。
不仅身份契纹上要刻印,平时各家采邑领地上也都是要用的,更别说各自的兵马队伍,也都是采用这种家纹,在集结战斗时以为区分。
毕竟武安州骑士、武士封臣上千,又不是府兵正规军队,若没点标识,也还是很容易混乱的。
除了龙凤和老虎没人用,大家的家纹那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选狼的,有选豹的,有选大象的,也有选蛇的,还有选熊的,多数是选的各种猛兽。
当然,也有人选刀,有人选剑,有人选盾,甚至有人选狼牙啊、翅膀啊、马蹄铁啊。
一千多封臣呢,猛兽也就那几样,先用先得,所以有人就打其它主意,比如我画个双头的狼,他再来个三头的犬,等下又有人设计个三头六臂的,更有人弄个肋生双翅的马,还有人更狠,直接画两匹狼,马上有人画个三匹,四匹,甚至是七匹,九匹倒没人画,一是画不下,二是九这个数字有些犯忌讳。
因为各种家纹太多,所以帐内府每次查验也只能搬出厚厚的符纹簿来对照,要不然,谁记的住那些乱七八糟古里精怪的玩意啊。
“七匹狼,嗯,没错,赵骑士请进!”
“三头蛇,王骑士,你好,请进!”
“飞猪刘骑士,牛头赵武士,狗头人张骑士,飞马王骑士·····请进请进~”
······
多数封臣们还把各自的家纹刺绣在自己的披风上,或是刺在自己的腰带上,胸襟上等,倒也是十分明显。
“请把随身的武器都留下,我们暂时为你保存。”
“匕首也不能带。”
“袖弩更不允许,请拿出来在这登记一下!”
······
堡门前非常热闹,跟个菜市场一样,大家吆喝呼喊,顺便打招呼聊天的。
高大的城堡大门上,今日也悬挂起了秦家的纹章,相比起各家有些奔放的家纹,卫国公秦琅的纹章倒是相比起来更保守一些。
一面红色的盾牌,上面有一只人立起来的金色狮子,狮子头戴着一顶银盔,一只狮爪持一把长剑,一只狮爪却握着一卷书,狮子的脚下还有一只蓝色的船锚和三朵蓝色的波浪。
红盾、金狮、长剑、书卷、银盔、蓝锚,波浪,一共七种东西组成,还算较为简洁,组合的也比较完整,并不会很混乱。
狮子、长剑等六种东西,都绘在一面红色盾牌上,让整个纹章更有整体性,第一眼便是一面红色盾牌,大气稳重,然后主体是一只金色狮子,显得威武。
一手长剑一手书卷,又彰显文武兼备,波浪和船锚,则体现了武安州秦家位于海边,又经营海洋的理念,同时还体现武安州的地理特色,靠海且多河。
比起什么三头犬七匹狼啊狗头人这些只一味彰显狰狞凶猛的纹章相比,这个确实很见一些功底的,尤其是这红色盾牌、金色狮子、银色头盔和蓝色船锚的配色,也是相得益彰,并不突兀的。
当然,天底下最霸气的纹章,当然还得是皇帝,皇帝冠冕上的日月星辰十二纹章,那才叫一个霸气了得,肩挑日月,背负星辰,龙为首章。
其实秦琅的纹章上面的七种东西,也暗含了天子十二章,皇太子、亲王、世子九章,其下按品递减为七章、五章、三章之别的意思,封建时代,处处都有规格,不得随意僭越的。
秦琅爵位为国公,当朝宰相,可也没封王,所以他的纹章采用七章之数,正合国公七章规格。
纹章上也没用龙、日月星、山火华虫粉米这些。
只不过天子的十二纹章,一般都是在帝王的各种服饰、旗帜里体现出来,比如冠冕,比如大常旗等。
许多秦家封臣们进入城堡前,望着秦氏的七章盾狮纹,都很是惊叹,这才叫威武霸气,不愧是卫公亲自设计啊,确实能够彰显出卫公的身份啊。
封臣们经过验证,鱼贯进入卫公堡。
有亲事引领。
晨曦中,卫公堡也第一次这么热闹。
卫公堡里头次迎来自己的主人,封臣们也头次来到卫公堡拜见领主。
人太多,卫公堡的城堡大厅也容不下这么千多号人,所以干脆就是在卫公堡内主堡前的大空场上开会。
好在现在是夏天,又是早上,既不冷也不晒,提前在地上摆起了长桌长登,倒跟开流水大席一样。
众人进来,桌上都已经摆上了茶水和各种点心了。
各桌上都还立着一个个小铭牌,却是早就安排好了各人的位置,在帐人的引领下,各就其位。
秦琅这时在秦用等人簇拥下走来,远远便朗声笑着跟大家打招呼,“大家一早起来,肚子还饿着吧,给你们准备好了早餐茶点,赶紧坐好吃吧,随意点。”
本以为会是个很严肃的拜见仪式,谁知道卫公却弄成了一个大茶话会,众人倒是一下子也不拘束了,都笑着回应,有随便的,更是不客气的开始拿东西吃了起来,一片欢声笑语!
贞观俗人 第898章 月黑风高段蛮来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盛夏时节。
龙湖上荷花绽放,水波粼粼,一弯新月从云后露出,将银色的月光洒在湖中接天的荷叶上。
夜凉如水。
龙湖里有名的特产拟嫩鱼、花鱼、白花都在月光下不时的跃出水面,啄食荷叶,荷叶上更有青蛙鸣叫不停。
鱼跃蛙鸣之中,黑夜里有许多乌么蛮正划着船穿行在湖中,这些乌么蛮世代居于龙湖中的三岛之上,以捕鱼为生。曾经乌么蛮部落也是居住于湖边岸上的,只是后来被其它部落击败,只得退到了岛上。
“终于又要回到石坪了!”
一条木舟上,一名高大的蛮子手按着鹿角刀柄,望着夜色中上苍茫的对岸,心潮起伏。
马上就能重新夺回旧地,蛮子很激动。
乌么蛮在湖岸边的旧领地,他们称为石坪,据说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句町,北望云凝如盖,恐蛮兵潜伏,密访其境,就云团聚处掘土尺余,遍地皆石,其形如盘,孔明占云,石为云根云为文彩,千余年后必有规方是域,而文明俨如中州焉。
这个乌么部人世代流传的故事,也不知道是不是借当年蜀汉丞相孔明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但他们确实就是这么传的,而龙湖西岸也确实是表层土壤肥沃,而数尺之下便都是坚石,面积巨大,普遍皆是,是一块非常宜居的宝地。
当年他们在此平整土地,建立寨邑,栽稻种菜,下湖捕鱼捞虾,旱有湖水,涝有高地,旱涝无忧。
而此地冬无霜雪春不寒,夏不炎热秋不燥。
龙湖更是南中九大湖中排第四,比北面的杞麓湖还要大许多。
只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乌么蛮终究还是没能守住这块宝地,被其它蛮子夺去了故地,最终只能退到了湖中岛上,勉强靠着三岛,当起了湖中渔民传续下来。
失去了西岸的石坪旧地,乌么蛮的实力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如今此时,乌么蛮穷居三岛,只剩下了三个寨子,最大的岛上末束寨也不过剩下千来户了。
当年被走乌么部落的人是旧欣部,汉人记录他们是居住在山林水边的人,只是千百年来,最早的旧欣部其实也早就迁徙走了,没有实力是守不住那块宝地的,反倒是乌么部因为是退到湖中岛上,倒是千百年来一直还在这里。
一茬又一茬的人,来了又走。
弱肉强食,宝地唯有强者居之。
一个个的蛮族部落,在这片湖边的宝地上演着一幕幕的争斗抢夺,石坪的主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
后来,北方迁来的和蛮部控制了这一带,而后来,北方南下的汉人大姓爨氏又成了和蛮的宗主。
再到如今中原唐皇的宰相女婿带兵前来,攻破句町,击败和蛮,在红河北岸直到南盘江建立起了一个通海都督府。
于是,石坪被通海都督府设置为石坪县,这里的蛮族都划入大唐直属,就连三岛上的乌么蛮,也被置了一个末束里,下辖三村。
乌么蛮的首领阿彝也被召到石坪拜见都督府官员,还被授为石坪县龙湖乡末束里的里正,那位段参军事甚至因为吃了阿彝献上的龙湖特产拟嫩鱼白鱼花鱼等十分满意,还特给他赐姓段。
于是阿彝就成了段彝,他的名字与湖中三岛上一千多户都被登记到了通海都督府的户籍名册之上。
那位参军走后不久,县里就开始派役征粮,轮值当差,十户抽一丁去筑城修路,另外还要按田亩数征皇粮,按户口数征户钱。
石坪县的县令是一位唐人,但县丞主簿参军户佐等官,却都是唐人从石坪原蛮族大部里挑选任命的,这些部族以前就是一直压在乌么部等小部落头上的,这次得了官职,更是名正言顺的又开始欺压他们。
摊派下来的差役、钱粮,都被他们加征。
乌么蛮甚至还摊上了个上贡龙湖特产的任务,要求他们上缴许多新鲜的白鱼等,又索要许多鱼干虾干等等,数量多的让乌么三寨都怨恨不已。
本来是十户抽一丁去做役,结果大部落把自己的差额转嫁到小部落头上,乌么三部总共只有一千多户人,本只要派一百多丁应役,可县里却征了他们几批人,还是没完没了。
三岛上只是极少量的田地,乌么蛮主要靠捕鱼为生,现在不仅要交鱼,还要派丁做役,又还要交钱,交粮。
段彝紧握着手中的刀柄,儿子因为去县里交的粮不够,而被鞭打上枷,枷了三天,人都差点被枷没了。
所以当听说和蛮在大江南面建立起蛮国后,段彝也曾经想着是否要带部落族人逃离迁移,可是后来发现想在大唐控制下逃离,并不容易。
日子一天比一天沉闷,县里的压迫也越来越厉害。
段彝甚至都搞不清楚这些摊派加征究竟是都督府本意,还是说县里趁机贪污,可愤怒的段彝早就已经把这怨恨愤怒也都加诸到了唐人身上。
若没有都督府让那些人当官,若没有唐军为这些人撑腰,这些人也不敢如此压迫他们,所以说到底,肯定他们是一伙的。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南边的和蛮国上岛联络乌么部,蛮国听取了段彝的报怨,也听了他的期望,最后很大方的承诺,将来把石坪都划给乌么部,甚至没多久,使者第二次来,就给他带来了蛮皇孟谷悮的授封状。
授封他为石坪州刺史,封乌么侯。
一纸授令,让段彝豁出去了。
一条条小船悄无声息的轻轻划开湖面,如一条水蛇般游荡前进,向湖西岸靠近。
儿子段平身上披着件皮甲,拿着一把稍弓,这都是蛮皇所赐,东西其实不多,总共也就十套甲,但这是蛮皇所赐。
蛮皇的大军正在北上,乌么部举兵响应便是大功。
蛮皇的使者告诉他们,整个唐人所谓的通海都督府,如今有无数的部落不满唐人和他们那些无耻走狗,都盼着蛮皇杀过江来,而在北面的东西二爨,如今也都愿意摒弃前嫌,一起联合蛮皇把唐人赶走。
在这整个反攻浪潮里,末束寨的乌么部,其实只是那小小的一朵浪花,但段彝却早就已经义无反顾了。
蛮皇给他的任务,便是偷袭拿下石坪。
唐人来后,在龙湖西岸的石坪寨开始筑城,征召附近蛮子修建石坪城,石坪新城内为衙城,也被称为唐城,因为都督府派来的唐人,还有过来经商、移民殖边的唐人都居住在里面。
外面一城又被称为仓城,唐人把征集来的各种物资,还有商人们的商货都储存其中,并派兵看守。
在石坪城旁边,还有一座石坪堡,却是一座并不算大,却挺高耸的石碉堡,驻有唐兵,上面还有烽火。
石坪城还未完全完工,据说唐人计划是在牙城仓城完工后,在旁边建一座更大的新城,称为石坪东城,到时那里会有市场商铺、里坊民居等等,蛮子们也能居住在里面了。
蛮皇要求段彝能够借助他们在龙湖中岛上的优势,在他们到来前,发起突袭夺取石坪,尤其是拿下石坪堡。
因为石坪虽不大,但这里却控扼要道,往东直通唐人的建水城,往北是到通海,往南可直抵红河,隔江与罗盘甸相望,故此蛮皇让他务必夺取石坪。
一座石坪,换一个刺史和侯爵。
甚至将来整个石坪都划给他们乌么部做封地。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相比唐人只授他一个末束里的里正之职,蛮皇无疑更大方。
两边一比,段彝根本不用再半点犹豫。
他亲自挑选了部落三寨中的青壮,都是水性极好,擅操舟浆,勇猛彪悍的年轻人,虽然在岛上当渔民捕鱼,并不用面对什么凶猛的恶兽,可蛮子尚武,若没有保留半点战斗的本事,他们也不可能在岛上呆这么多年,那三个岛他们早就守不住了。
夏风凉凉。
龙湖的夏天其实很凉爽,就算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中午也一样很凉爽,早晚更是能穿的住罩衣。
乌么部的汉子们,平时一年四季其实都习惯了光膀子,一条粗布短裤能从年头穿到年尾,但为了今晚的战斗,段彝特意让部落的勇士都穿上了皮甲。
不过这皮甲其实相当粗糙简陋,许多根本就只不过是一件皮衣而已,但终究是多了层皮,打起仗来总比光膀子强。
乌么蛮人的武器主要是渔叉和短刀,这是他们捕鱼杀鱼的工具,如今也充当着兵器。
不需要向导。
这路线段彝等一清二楚,闭着眼睛也能知晓石坪方向,他们虽世代生活岛上捕渔为生,但也经常要上岸拿鲜鱼、鱼干去换取盐、布、针线等物品。
数百条小船无声无声的划到了岸边。
一个接一个的乌么部青壮从船上下来,身上穿着皮衣,手里提着鱼叉或是柴刀,悄悄的摸到石坪城下。
关于作战的计划,段彝早就已经拟好。
趁着夜晚夜黑风高,他们悄然潜至城下,偷袭夺取。
贞观俗人 第899章 碉楼夜火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石坪城不远,一座石碉楼耸立黑夜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