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更别说,汪印竟然会带着这些人出现在云州!
明明一切都已经算好的了,究竟是哪里出现了差错
难怪霍真死不瞑目,被砍下的头颅上,不可置信的表情已经永远定格了。
汪印垂目看着地上的头颅,淡淡地吩咐道:“捡起来,装好。”
他不会像霍真那样用头颅去刺激侮辱敌方,也无须那样做,若不是霍真是大雍的领兵将军,他会让这个头颅被踩成肉酱。
见缇骑把霍真的头颅装好,汪印继续下了一个命令:“出击!大雍士兵,一个不留!”
“是!谨遵督主之令!”出列听令的,并不是缇骑,若是一个穿着军中铠甲的将领。
他面容黝黑,两把大刀眉,长得凶神恶煞。这个将领,便是剑南卫副将袁震,人称“黑将军”。
只不过,这“黑将军”之名只在剑南卫及与之相邻的雁西卫中流传,军中其余诸卫,对其并不了解。
更准确地说,军中其余诸卫,对剑南卫最为熟悉的,是剑南卫大将军周南,他们知道周南撰写过一本《献芹集》,文韬武略至盛;
又知道他领兵打过大大小小许多胜仗,用兵打仗也极好。
更为难得的是,一个如此文武兼备的大将军,拒绝了朝廷多次擢升,坚决地留在苦寒的蜀地,只想领着剑南卫。
如果他宁愿擢升的话,那么当初的兵部尚书就没有邵世善什么事儿了。
谁又能想到,周南之所以拒绝朝廷的擢升,是因为怕露馅呢
是的,怕露馅,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水平,军中朝中的种种赞誉,他是绝对匹配不上的。
实际上,不管是《献芹集》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胜仗,都不是他的功劳!
这些功劳,实际上都是袁震的!
当汪印知道这个真相的时候,袁震还只是个小小的都尉,谁能相信一个都尉能写出《献芹集》、还能打下那么多胜仗呢
周南之所以能冒领功劳,此乃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就是袁震这个人的性格了。
袁震这个人,怎么说呢……真是有点奇葩。
他知道周南冒领功劳,但一点儿也不在乎,在他看来,《献芹集》在周南手中比在他手中更能发挥作用和影响,那些胜战落在周南的头上,才能更好树立周南作为大将军的威信。
一个大将军有威信,一卫士兵才能上下一心,才能更好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在袁震看来,除了《献芹集》之外,他还能写下很多个关于武略的集字;除了那些战功,他还能立下更多的战功。
周南拿走的,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这怎么说呢只能说有才任性
汪印在得知当中真相后,纵淡漠如他,也不由得感到一丝诧异:这袁震……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
不过,对这种情况,他虽然没有戳穿,却也没有放之任之。
袁震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汪印很清楚,才不配位有多么大的危害。
周南既然胆敢冒领袁震的功劳,见微知著,难保其有朝一日不会贪天之功,届时所造成的危害,远远不是树立大将军的威
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剑指
一把利剑就横在脖子上,剑刃还在一点一点在加深,然后都有鲜血渗透出来。
这些大将军惊骇地看着汪印,见其容貌俊美无俦,仿佛天上仙人,偏偏神容淡漠,周身散发着是杀气。
在他看来,眼前的人哪里是什么仙人,分明是恶鬼,让他们生出了无穷无尽的恐惧。
他们早就知道汪印行事无忌、心狠手辣,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想到,汪印竟然胆敢威胁他们出兵!
难道汪印行这大逆不道之事,就不怕吗
朝廷若是知道汪印调走那么多士兵,定会将汪印夷九族!
不对,汪印军中孤卒出身,又是个宦官,哪里有九族可以夷他已经娶妻,最多就只能夷其妻族了。
如此一来,汪印还真没有什么好怕的!
这些大将军还想力争反抗,但是寸寸深入的利刃不给他们任何反抗的机会。
汪印的意思表示得很明确:要么留命,要么调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大将军还能怎么办他们当然无比爱惜命,自然就只能选择调兵了。
这些大将军最终被迫妥协,除了脖子上横着的那把利剑之外,还存了一些不可道的心思。
兵,是可以借的,朝廷日后追究起来,他们也能有说法,但借兵之后的事情,就与他们无关了。
汪印想借三万士兵,可以,但他们不保证这三万士兵愿意跟着汪印!
一旦这些士兵离开了各卫兵营,那么他们会做些什么,就不是他们各位大将军可以控制的了。
在这些大将军的心目中,这些士兵一定不会听信汪印的命令,那么就让汪印带走又何妨
便如此,汪印便从京畿卫、山东卫、河内卫借了将近十万兵马。
至于这些各卫大将军暗暗存着的小心思,汪印表示完全不是问题。
他领兵经验丰富,既然胆敢从这些卫借兵,就已经想好了怎么率领这些人马。
为了抗击大雍,这一次几乎所有的缇骑都出动了,明里暗里,他们各有所长,各安其事,用最快的速度接管了这些借来的兵马。
缇骑之中,有善于掌管物资的,所做的便是想方设法筹措军需粮草,所幸汪印有一个运转阁,又加上元康公主的宫中右藏暗中大力支持,所以这些兵马的衣食住行都不是问题。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只要军需粮草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剩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从各大卫将借出这些兵马之后,汪印立刻就将这些兵马打散,分成了一个个小营,每个小营都有不少缇骑。
缇骑本来就是从军中选拔出来的,缇骑的武功要比这些士兵高很多,在震慑的前提下,这些缇骑就只做一件事:将雁西卫传来的所有紧急军报都告诉这些士兵。
雁西卫所有的情报,包括关寒松和宋定边率领着兵马去了雁州,包括宋定边和穆谊从雁州去了云州,包括穆太澄率领着雁西卫打算死守雁州……
一个个军报,代表着越来越紧急的情势,也显示了雁西卫士兵死战也不后退的决心。
这些士兵,不是所有人都像雁西卫那样有那么高的决心,也不像雁西卫那么果敢勇猛,但是他们也不是为了活命而做逃兵的人。
缇骑的那些军报,让他们充分知道了当前的战况,那就是大雍五十万兵马已经逼近了,倘若雁西卫战败,那么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
当前的情况就是,要么前去雁西卫战斗,尚有一线生机;要么就是慢慢等着大雍士兵杀到,绝无生机。
是博一线生机,还是苟一时之安,这就是摆在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古道
汪印带着十万兵马赶到的时候,袁震就在剑南卫演武场上,对着周南大声怒骂:“周南,你以为你有本事有资格成为剑南卫大将军那些战功,是我立下的,那些武略,是我撰写的!你是个什么东西”
“呸!给脸不要脸,我就要带着这些士兵前去雁西卫,你又能如何!”
说罢,袁震还朝周南唾了一口,一副你有胆就来啊的架势。
原来,这个奇葩袁震在愤怒的情况下,竟然能面不改色地说出无数粗鄙的话语,直骂得周南脸色铁青,只魏颤颤用手指着他说不出话来。
“指什么指我有哪一点说错了你忝居其位,现在还要带着士兵后退,我们听你话,那就要尸骨无存了!”袁震冷声说道,睥睨着周南,仿佛对方是卖国贼一样。
原袁震既然能写出《献芹集》那样的武略,自然对军中情势有战略判断的眼光。
在当前时刻,他很清楚,若是现在剑南卫没有出兵,以后就没有出兵的机会了。
雁西卫若是战败,剑南卫第一个遭遇严重冲击。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霍真将云州屠城的军令已经传到了剑南卫。
由此,袁震判断出,大雍带着五十万士兵,必定没有足够的兵力来管理雁西道,所以才下令屠城。
云州如此,剑南如何能得存
即便剑南卫为了活命而后腿,但是国朝生灵涂炭,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届时还有什么剑南卫
所以,在汪印到来之前,袁震已经和周南对峙了一段时间,还下定决心带着听令于他的士兵。
汪印的到来,正合了他的心意。——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原本听令于周南的士兵也撬走了!
拉拉杂杂,差不多八万人,跟着汪印前去雁州杀敌。
汪印所率领的二十万兵马,便是这样又借又撬而来!
中间还加上各种语言洗脑和武力震慑,最终就成了霍真眼中那气势如虹的二十万兵马。
袁震冒着被灭族的危险,将身家性命和八万士兵都别在了汪印身上,非但如此,他还有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计策。
在决定跟随汪印杀敌之后,他便从怀中拿出了一物,递给了汪印。
“督主大人,本将有一张古舆图,不知道督主大人敢不敢用”袁震这样说道。
他没有反问激将的意思,而是真的在疑问。
因为,他自己在犹豫,始终定不下用不用这张古舆图,索性抛给了汪印。
古舆图是什么古舆图袁震在这个时候拿出古舆图……
汪印已有所猜测,但是当他看清楚这张古舆图时,仍心神一震,脸色瞬间变得肃穆:“这个古舆图为真”
这个古舆图,竟然标注着一条道路,能直接从剑南道直抵云州!
问题是,这张古舆图是真的吗这条路是真的吗“
袁震摇摇头,很直接答道:“不知真假。本将得到这个古舆图日子尚短,只是发现的确有古道的痕迹,来不及派士兵去勘查究竟。”
袁震是无意中得到这张古舆图,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把这个古舆图当一回事。
雁西卫驻扎了那么多年,时刻都想着夺回云州,对云州附近地理的搜索可谓尺寸了然的了。
如果真有一条道路能够从剑南道直抵云州,那么雁西卫士兵早就发现了,哪能通过一张古舆图来发现
加上当时皇上驾崩,军中动荡不安,他也没有心思派人顺着这张古舆图去搜索。
当军中稍稍平静时,他便派士兵去勘查,发现竟然真的有一条古道的痕迹。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这个时候,大雍五十万兵马入侵了,他再也没有机会去印证了。
&nb
【夫妇】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路途(1更)
在数千人的队伍中,汪府那辆漆黑的马车异常瞩目。
自然,马车里的人也是所有人的焦点所在。
汪印本身就是令人震慑又不能忽视的存在,现在就更是如此了。
毕竟,之所以有一行几千人的队伍,就是因为汪印。
包括这一次接城使邵世善在内的全部官员士兵都很清楚,汪印是最不可缺少的,关系着云州五城能否顺利收回。
跟随前去的士兵们还接到了秘密皇令,那就是除了全力护送汪印外,还要监视汪印和缇骑!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皇令在身,这些由京畿卫、仪鸾卫所组成的士兵们,便不自觉地带着异样的目光看着那两千缇骑。
他们既担心汪印缇骑有什么举动、没能顺利完成皇令,又疑惑不解于缇骑们的举动。
这些缇骑,怎么会愿意跟着汪印离开国朝呢
要知道,汪印是被当做物品那样交换的,如无意外,那就是要前去大雍的,也就是说这些缇骑要背井离乡,或许以后都不能回到国朝了。
这些缇骑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还是环绕在汪印身边。
只能说,他们宁愿不能回到国朝,也选择跟随汪印。
一时之间,这些士兵也不知道该是同情还是佩服这些缇骑了。
缇骑是何等敏锐的人
尤其是这些士兵们的目光并没有掩饰——以掌刑千户王晦为首的缇骑,全部都感受到了来自这些士兵的提防和打量。
许是因为路途中并没有什么好做的,王晦他们一身精力无法发泄,又或许因为别的什么原因,缇骑与这些士兵发生了几次冲突。
这些冲突不大不小,也没有任何人员损伤,却使得缇骑和士兵们更加泾渭分明。
倘若不是他们的行动一样,旁人还会以为这些人是敌人。
奇怪的是,对这样的局面,不管是汪印还是邵世善,都没有加以任何阻止。
这几千人的队伍,除去汪印所带领的两千缇骑,另外差不多也有两千人。——这些人,自然都是听邵世善之令行事。
既然主官们都没有任何表示,缇骑和士兵们也就依然故我,就这样小打小闹着过了五六天。
这么庞大的队伍,行进的速度自然非常慢,已经过去差不多十天了,一行人才刚刚抵达河内道。
在驿站中,在所有人都休整歇息之后,李韶云秘密去到了邵世善的房间。
“大人,汪印那边也不为所动,似有防人之势,下官担心是不是有问题。”李韶云这样说道。
虽然是他们刻意挑起两者的对峙,但缇骑一向军纪严明,就不曾听说过缇骑有冲动鲁莽的时候,现在却好像受不了半点委屈似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