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在叶绥还在闺阁中的时候,每每听到她这么说,徐氏都会觉得心安。
直到现在,依然还是如此。
这时,姚降雪接过了话语,这样道:“此事我已经写信告诉相公了,但是相公没有回音,还请妹妹及时将此事及时告诉相公才是。”
姚降雪的父亲是京畿卫都尉姚昆禾,她虽则在军中长大,心性却稳重细腻。
嫁到叶家这么多年,姚降雪心中很清楚,叶家三房能不能起来,或者说能够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除了自身能力之外,关键还要看两位姑子。
宫中的纯妃娘娘、汪府和叶家三房,乃是同气连枝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嫂嫂,此事我已经知道了,兄长那边我也会及时通知的。”
叶向愚平时宿在西山营,只有在休沐的时候才能回到太平巷。因此,叶绥联系叶向愚要比姚降雪方便得多。
毕竟,缇骑可以随时将消息送到西山营。
三人略略说了一些话,又彼此提醒了一番,徐氏和姚降雪才告辞离开。
叶绥吩咐季妈妈拿来一些物品,送给两人,又亲自将她们送到了垂花门,看着她们上了马车。
他们一走,叶绥的笑容便收了回来。
连从商的二伯都知道了父亲即将升官返京,那朝中的官员就更不用说了。
 
【夫妇】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微妙
永昭帝如常召来了郑登郑云回,考究他们的课业。
这一次,他仍旧说了朝政之事,末了这样道:“先前有官员在山东道平乱有功,如今朕下令将其召回京兆为官,你们觉得朕这个做法,如何”
依然还是问及叶安世,问及与他们利益切身相关的事情。
郑登和郑云回自然各有想法,许是因为被各自背后的势力教导过了,倒没有表现出什么来。
因为知道永昭帝会考究朝政,韦皇后秘密召来了邵世善朝中大臣,暗中给郑登讲解朝政之事。
叶安世升官回京,这个还是其中重点。
因此,郑登这样说道:“父皇,有过当罚,有功当赏。孩儿觉得应该重重赏赐这个平乱有功之人,以彰显父皇的恩德。”
话语间,他极力赞美叶安世的赫赫功劳,又赞美永昭帝赏罚分明,云云。
在坤宁宫的时候,郑登曾听韦皇后说过,无论如何都要让叶安世返回京兆。
虽则他不知道为何母后要这么做,但是他很清楚母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
在这个时候,他的词当然要倾向这个方面。
郑登是什么用意,郑云回了然于心。
正如郑登接受了邵世善等大臣的教导一样,郑云回也得到了诸多提点。
有时候,汪印会深夜前来为他讲解朝政;有时候,是孙长蕴秘密送来卷宗……
郑云回对朝中之事并不陌生,更何况是有关他外祖父的事情了。
他斟酌片刻,便开口说道:“父皇,有功当赏,自然是没有错的。只是,国朝立下赫赫功绩的人太多了,单单赏赐一个人的话,孩儿觉得有失公允。”
“哦那么云儿觉得怎样做,才算是公允呢”永昭帝问道。
他并没有为此而生气,倒是想知郑云回的想法。
郑云回既开了口,便将话语说全了:“父皇,孩儿觉得可以让力吏部列一份名单,统计最近立过功绩的大臣,孩儿觉得都应该赏赐。”
如此一来,在众多的赏赐之中,外祖父也不算是独一份了,应该也就不会成为众矢之的了吧
见到永昭帝沉默,郑登继续说道:“父皇,孩儿以为大赏官员,和封禅一样的,都是为了彰显父皇的贤能和功绩。通过大赏,也可以让百姓知道,父皇恩德泽被天下。”
郑登咬了咬牙,心中暗恨,不甘示弱地开口道:“大赏朝臣,这阵仗太大了,所耗也极大。孩儿还是觉得,暂时只赏一个人就够了。”
“皇兄,只赏一个人的话,怕是难以服众。”郑云回也寸步不让。
他紧记着姨父汪印的话语,那就是要想方设法阻止外祖父回京。
“可是,这样劳民伤财……”郑登继续反驳道,与郑云回针锋相对。
就在这个时候,永昭帝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打断了郑登郑云回两人的争执。
永昭帝满意地点点头,笑着道:“两位皇儿各有想法,很好,很好,朕心中甚是宽慰。”
两位皇儿,一个认为只赏一人,一个认为大赏朝臣,并且为此在紫宸殿中争执起来。
永昭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十分高兴。
因为,这正是他所想见到的。
从刚开始两位皇子讷讷不敢到现在挣扎,可见他们在成长进步。
永昭帝相信,假以时日,这两位皇儿会越来越好,必定能成为合格的储君!
只是……永昭帝就更加犹豫不定了。
这两位皇子都不够好,但都在不断进步,也逐渐让他满意,他真的不知道选择哪个为太子。
至于叶安世升官返京一事,吏部任命书已下,他总不能下令追回这个任命书。
况且,在永昭帝看来,只是个五品官职而已,
第一千两百一十七章歹心
韩珠节很快就将朝官们的动静禀告永昭帝。
韩珠节身为九公主驸马,又是皇家暗卫副首领,对朝官们的动静可谓一清二楚。
他不欲参与太子之争,故而启奏的都是暗卫所见所听,并没有在其中添减什么。
末了,他这样总结道:“皇上,朝官们暗中认为二十一皇子更为合适,尤其是吏部出了叶安世的任命书之后。”
身为皇家暗卫,他也知道这些朝官真正是属于谁的势力,也知道朝官们是另有打算。
但,请立废二十一皇子为太子的呼声,的确比十八皇子的要高。
永昭帝听了沉吟不语,也没有追问什么,就令韩珠节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帝王便召来了吏部尚书崔沅,这样吩咐道:“将叶安世的任命书截回来,考功司郎中一职,朕另有人选。”
崔沅大吃一惊,忍不住脱口道:“啊……皇上,这、这……”
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吩咐!
任命书都已经下了,皇上竟然下令要截回来!这是怎么回事
叶安世不出任考功司郎中,那岂不是他们的心血都白费了
永昭帝冷冷看着崔沅,并没有说话。
崔沅不由得打了个冷颤,迅速反应过来,忙不迭弯腰请罪道:“皇上。臣……臣知道了,臣立刻就去办。”
皇上需要向他交代原因吗当然不需要!
皇上既然这么吩咐了,那他这个臣子要做的,就是按照吩咐办事!
崔沅离开紫宸殿之后,第一时间就将这个消息送去了坤宁宫。
韦皇后自然震怒异常,任命书都已经下了,皇上竟然还要撤回来
叶安世没有返回京兆,没有接任吏部考功司郎中之职。那么,那个最佳时机就不会到来!
如此,将纯妃及汪印势力一举拔除的机会,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来了。
她不得不再次唤来了郑训,一是为了商量对策,二也存着刺探郑训底细的意思。
面对韦皇后的质问,郑训倒是不慌不忙。
“母后,您不用着急。父皇现在改变主意,定然是有人在其中作梗。但孩儿认为此事关系不大。”
韦皇后心生不悦:先是说一定要想方设法将叶安世调回京兆,现在又说关系不大,以哪个为准
“母后,孩儿之所以想让叶安世回来,就是为了营造纯妃势力庞大、能直接威胁到父皇的假象。但先前孩儿想岔了。”
“若是动叶安世和叶向愚这两个人的话,想必纯妃和汪印会极力阻止,就像叶安世此事一样。若是动那些纯妃不怎么在意的叶家人呢”
郑训说罢,微微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纯妃不怎么在意的叶家人
韦皇后皱眉,一时还没能明白郑训所指。
“母后,叶家除了叶安世和叶向愚,还有叶居谯和叶安泰在朝为官。”郑训提醒道。
叶居谯和叶安泰……韦皇后眉头还是皱着,心中依然疑惑。
这两个人她当然知道,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叶安泰走的是五皇子的路子,与纯妃并不亲近。
叶居谯和叶安泰若有什么事情,对纯妃影响估计不大。
郑训摇摇头,道:“母后,不管叶居谯叶安泰走的是谁的路子,他们都是叶家人。是纯妃的祖父和大伯,他们出了事情,纯妃能置身事外”
郑训能想到叶居谯和叶安泰,自然是得到了蒋新芝的提点。
见韦皇后不语,郑训继续解释:“母后,我们之所以将叶安世调回京兆,就是为了让纯妃势力如日中天。既然现在事情生变,父皇不愿意让叶安世回来,那么这个事情,由叶家其它人来做也是一样的。”
韦皇后打量了郑训半响,才道:“说说看吧,你想对那两个人做些什么”
她边说着,边拿起了茶杯喝了一口,掩饰心中警惕大作。
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不被她放在眼内的皇子,却有了这么多谋划,针对的还是太子和皇位。
&
【夫妇】第一千两百一十八章 送礼
叶绅没有想到,承恩公夫人裴氏会亲自前来府中找她。
并且,还是有由她的婆婆及一众妯娌陪同。
自从当初朱氏叶向钲出事之后,叶绅在临川侯府的日子就渐渐艰难了。
幸好,叶安泰回到京兆为官,且叶家毕竟还出了一个纯妃,临川侯府为了维持表面的关系,面上倒也还过得去。
只是,她相公唐守静不是个安份的,暗里不知给了她多少难堪。
这些年来,叶绅心中不知有多怨恨,却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安分守己,因为她很清楚自己不能再做错什么,不然……
这样的日子,她过了好几年,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这一切忽然有了变化。
对她冷淡的相公开始经常宿在她房间了,对她冷眼冷语的婆婆变得和颜悦色了,经常讽刺她的话语不时称赞奉承她了。
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想不明白是为什么,还担心是什么圈套。
直到她的公公临川候唐寿长令她写了一封信,一封送去城西汪府的信。
伴随着这写信指令一起落下的,还有她公公一句话:“宫中的纯妃,毕竟是你的姐姐;汪府夫人,毕竟是你妹妹,以后还要多走动才是。”
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语,唐寿长说这话的时候连声音都没有起伏,却令叶绅心中打颤。
她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心中很清楚若是以后都不走动的话,那么她在临川候府的处境就不而喻了。
她不知道唐寿长为何会这样吩咐,也不想去思考当中原因。
——她只能照办而已。
她是往汪府送去书信了,可是叶绥并没有接下书信,这就不是她所能控制的了。
那封书信,并没有下文,所幸的是,这个结果似乎也在临川侯府众人的预料之外,这些人也并没有责怪她或是怎样。
她的日子甚至一天天好了起来,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重要了。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人情冷暖,叶绅也早就不是当初的叶绅了。这样的重视,非但没有让她开心,反而让她惴惴不安。
无利不起早,临川侯府的人是什么样的性子,这八年来她早就摸清了。
他们开始对她好起来,是为了什么呢她还有什么用处呢
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等着,等啊等啊,直到等来了承恩公夫人裴氏。
在见到裴氏的那一刻,叶绅的心剧烈地跳动着,觉得心慌难受。
她艰难维持着恭敬平静的平静,小心翼翼地应付着裴氏。
在短暂的寒暄过后,裴氏终于说到了正题,她这样说道:“三少夫人出自松阳叶家,家族底蕴深厚,老身看三少夫人也是个懂事的,心中可喜欢得紧。”
叶绅干巴巴地笑了笑,只道一句“国公夫人谬赞了”,便闭口不语。
懂事的,怎么个懂事法呢
裴氏转动着手上的佛珠,笑眯眯的,看起来十分慈祥:“想来三少夫人这样懂事的人,平时也经常孝敬叶家的亲人吧,这
第一千两百一十九章九旒冕
当侍御史温善在宣政殿上出言弹劾叶家三房的时候,殿中所有朝官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当中。
参加早朝的叶居谯和叶安泰两父子瞪大了眼睛,差点就要殿前失仪。
纵他们极力控制,身子也像筛糠一样抖动,显然是害怕至极。
其它朝官都忍不住看向了他们,目光有惊愕有怜悯,总之一言难尽。
而温善同仍旧立在殿中慷慨陈言:“皇上,臣已经让监察御史前去叶家三房察看了,的确在那里发现了九旒冕!此事甚大,请皇上明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