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牛铨道:高义欢破了武关后,便派军包抄潼关和蒲津渡,两地的守军都没想到,魏武军会从背后而来,全都弃关而逃了。

    吴三桂一手扶住桌案,潼关和蒲津渡失陷,就说明清军在短期内,不可能收复关中。

    延安和绥德虽还在清军手中,但清军想要以此为据点,收复关中至少要准备三个月的时间,那是关宁军早就粮草断绝,已经凉了多日。

    吴三桂腮帮子鼓动,沉默半响,忽然再次盯着牛铨,你是自己逃回来,还是高义欢放回来的!

    牛铨有点扭捏道:回禀王爷,魏武军把守森严,卑职几次想要逃走都被发现,他们毒打卑职,但卑职意志坚决,一定要回来,高义欢才放卑职回来。

    吴三桂真想大耳瓜子,抽死这厮,不过最后却只是冷笑一声,高义欢可是要你给本王带什么话

    王爷英明!牛铨低声道:高义欢想让王爷归顺他!

    吴三桂眉头一挑,怒目圆蹬,你说什么?

    牛铨咽下一口唾沫,高义欢这个不要脸的,想让王爷归顺他!他说只要王爷归顺他,关宁军的粮食军饷,他全包了。

    高义欢什么身份,也敢开口叫本王归降他?吴三桂被激怒了,在他眼中高义欢只是一个草寇,小人得志,给他提鞋都不配,吴三桂这样的江门世家,真心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高义欢。

    牛铨忙磕头,卑职也是这样说的,王爷铁骨铮铮,岂会投降他,所以高义欢后退一步,让王爷与他结盟,他给王爷提供军粮,让王爷让出汉中,进军四川。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牛金星开口了,王爷,卑职以为这个条件,可以考虑啊!

    吴三桂眉头紧皱,在帐中踱步,这时一将却忽然进来,对吴三桂一阵耳语。

    吴三桂看了牛金星父子一眼,挥手道:你们先退下!

    牛金星和牛铨相互看了看,忙起身退去。

    等两人一走,一个身形狼狈的身影,被带进帐来,却是被孟乔芳从延安派来的将领任珍,他九死一生,翻山越岭才来到汉中。

    任珍一进帐,就跪了下来,声泪俱下的向吴三桂陈述高义欢如何在关中放肆的事情,还有说明延安的危情。

    王爷,赶快提兵打回关中,铲除高义欢,给兄弟们报仇,帮孟总督解围啊!任珍急切道。

    吴三桂道:任总兵,你可知道高贼派了多少兵马围攻延安?

    任珍道:王爷,至少有四万人,现在城中只有五千多守军,情况十分危急,所以王爷要尽快发兵,要是延安失守,朝廷在关中就没有立足的据点了。

    吴三桂沉吟片刻,本王会考虑的,你先下去休息。

    任珍急了,王爷,恁可是大清的秦王啊!不能见死不救啊!

    吴三桂沉下脸来,来人,送任总兵下去休息!




第576章吴三桂的选择下
    任珍被亲兵拖走,吴三桂在帐中来回踱步,半响后,决定召集心腹一起议事,把关中的事情告诉诸将。

    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

    吴三桂知道自己的处境,关宁军现在还有些粮食,一旦军粮耗完,还没找到出路,那关宁军就会崩溃,成为历史。

    不多时,吴三桂的心腹都到了帐中,他将关中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众将尽皆哗然,惊恐无比。

    吴三桂遂即出言安抚,说出高义欢放牛铨回来提出结盟的事情,也说了孟乔芳派人请他立刻回援的事情。

    部将们一听,顿时就议论纷纷,有说该回师夺回关中,救援孟乔芳的,也有人说不如同意高义欢的要求,继续南下打张献中的,还有人说,高义欢一个泥腿子都能成事,张献忠之辈也能称帝,咱们打下四川,拥戴秦王做皇帝算了。

    吴三桂听部将们说话,总体而言都倾向于和高义欢联盟,他的心思也活络起来。

    虽说他是大清国封的秦王,但现在关中的败局已经无法挽回,关宁军没有粮食,是等不到清军杀回来地。

    既然如此,不如先虚与蛇委,保存自身。

    事到临头,吴三桂不能不为自己考虑。

    他答应高义欢的条件,继续南下打下四川,就能获得一块根基。

    到时候,他手握五万大军,占据巴蜀天府,钱粮充足,进可攻退可守,未必不能在这乱世成就一番大业。

    高义欢这种人都行,我吴三桂为何不行呢?

    吴三桂在众将的议论声中,终于下定了决心,传本王军令,让牛金星牛铨来见本王!

    不多时,牛金星父子又被领来大帐,两人再次给吴三桂行礼,吴三桂摆摆手道:牛铨,你将高义欢开出的条件,给大家具体的说一遍!

    让吴三桂投降高义欢,吴三桂肯定是不干的,不过达成一个联盟,却似乎有点搞头。

    吴三桂虽然看不起高义欢,但是他也承认高义欢是个硬点子,相比于高义欢,张献忠明显要软一些,好打一些。

    现在吴三桂也没有什么好的选择,所以他心中已经倾向于答应高义欢,准备和高义欢讲讲条件。

    牛金星和牛铨对视一眼,牛铨开口道:王爷,高义欢要求关宁军清满除满,然后由他提供粮食,支持王爷入川。在王爷交付汉中前,高义欢每七日给王爷一笔粮草,保证关宁军口粮不断。关宁军交付汉中后,高义欢每次支付王爷一个月的粮食,直到王爷攻下成都。另外王爷让出汉中后,魏武军还将立刻送还关宁将士的家眷。

    帐中几员心腹听后,相互对视一眼,便不禁纷纷颔首,觉得这个条件不错。

    王爷,末将觉得可以接受!夏国相最先表态,他见识了魏武军的厉害,所以很怕关宁军与魏武军交战。

    骑战关宁军或许压魏武军一头,可是攻坚和山丘作战,肯定不是魏武军的对手。

    虽说器械不能决定一切,但人家的火铳七十步破甲,你的五十步破甲,人家炮打几里,你打几百步,战场上你都够不到人家,没粘上边,就死一片,真的很难打。

    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他们不仅有了一条出路,还能保家眷平安,能和家眷团圆,他们自然接受。

    吴三桂眼睛眯了眯,好,本王决定和高义欢谈一谈,但是其中有几个条件,要改一改!牛铨你去告诉高义欢,本王在大散关等他派个能做主的人来谈。

    牛铨忙领命而去,吴三桂刚决定,外面的小雪就停了,天空出现一轮明日,北方的天气也开始转暖。

    牛金星立刻拍了个马屁,说这是吉兆,关宁军众将,也都深以为然。

    王爷,高义欢要求清满,我们要怎么办?真杀么?夏国相开口道。

    关宁军是吴三桂的私军,满清为了监视吴三桂,派了一些八旗来监视。

    吴三桂皱了皱眉,然后淡淡道:留他们在褒城牵制张献忠吧。

    五万关宁军断了补给,吴三桂必须尽快与高义欢谈判,把粮食拿到手。

    因此他亲自来到大散关,等候高义欢的使者过来。

    在这段时间里,西安陆续有人来到大散关,都是关宁军主要将领的家属,说是高义欢占据西安后,对百姓和他们秋毫无犯,所以来给将士们报个平安,还说不少投降的绿营将领,像王永强高有才等人都被重用了。

    这让不少关宁的将官,心思都活络起来,既然王永强这种杂牌货色,都能被重用,那我们关宁军的爷们儿投过去,还不能升官发财么?

    这时二里关的魏武军,还不时送来些酒肉过来,便让关宁军对魏武军生出了一丝好感。

    虽说这些将领不可能真的投靠过去,但是已经不太想和魏武军打仗了。

    高大帅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们也不愿意得罪魏武军,万一哪天混不好,还能多个地方吃饭。

    吴三桂起初不以为然,等过了几天,才发现不对头,见不少属下都把魏武军当成友军,才知道情况严重。

    这让吴三桂一阵恼火,高义欢这个不要脸的东西,拿着他的东西,来收买他的人,简直无耻至极,他立刻便下令封闭关门,不许将士接触魏武军。

    时间到正月二十日,陈名夏代表高义欢,终于来到大散关与吴三桂谈判。

    吴三桂在大营中,设宴款待,双方推杯换盏,不多时,陈名夏开门见山,吴大帅,我家大帅给出条件,不知道大帅考虑的怎么样呢?

    吴三桂的秦王是满清封的,高义欢这边是不承认的。

    高某人乃民族英雄,抗清豪杰,才混个国公,吴三桂一个叛徒,凭啥称王?

    吴三桂也不在意,而是沉吟道:我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交付汉中后,我要一年的军粮,魏武军要一次性付清。第二个条件,入川时,魏武军要支援我一批火器!

    陈名夏明白,第一条是吴三桂防着魏武军过河拆桥,第二条则是增加入川的胜算。

    其实高义欢的盘算,确实是准备得了汉中就过河拆桥,使得吴三桂在四川吃不掉张献忠,张献忠也灭不掉吴三桂,避免四川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

    现在吴三桂既然防着这一点,陈名夏当即笑道:可以,不过交粮时,我们要先接收大散关,然后每接收一城就交一部分,直到接收南郑,粮食才能全部付清。

    吴三桂心中冷笑,高义欢也并不信任他,不过他也不需要高义欢的信任,等他占据四川后,有了资本,到时候少不了连横合纵,同清军和南京联系,调转矛头对准高义欢。

    没有问题!吴三桂赞道:陈先生爽快人,那我们关宁军就和魏武军各取所需!来,为这个,我们喝一杯。

    两人都端起酒杯,神情很庄严,其实各怀鬼胎的碰杯,笑着一饮而尽。



第577章关宁军南下
    谈判中大的方向确定,吴三桂与陈名夏又谈了些细节,双方都没有什么问题。

    吴三桂和高义欢都是心怀鬼胎,表面上气氛融洽,好得像穿一条裤子似的,但双方心中都清楚,这个联盟不会持续太久。

    高义欢只是利用吴三桂,驱狼吞虎,解决巴蜀方面的威胁,让他能够专心应对清军的反扑。

    等他在关中站稳脚跟,自然得陇望蜀,岂能让吴三桂占据四川?

    吴三桂也只是想从高义欢手中,获得粮草器械,让他能够杀入四川,获取一份能够立足的基业,而一旦占据四川,联盟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那时他是联系清廷,还是找南京要个名分,相信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样一来,吴三桂就有资格,在天下这盘棋上落子,而不是谁的棋子了。

    正是抱着这种心思,双方只要在大的方向上没有分歧,各取所需,便都不会在意一些小的细节。

    陈名夏不停给吴三桂戴高帽,吴三桂也称赞你们高大帅是个俊杰,双方甜言蜜语,推杯换盏,酒宴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一场谈判下来,大家都满意,高义欢担心张献忠翻脸的事情得以解决,顺带着还暂时避免了同吴三桂开战,使得高义欢能将大批兵力抽调出来,准备和清军干仗。

    商议完后,陈名夏便准备反回到二里关,吴三桂亲自相送。

    这时陈名夏又道吴大帅有个情报,我家大帅要转告你!

    吴三桂眉头一挑,什么情报!

    陈名夏笑道我家大帅进兵西安时,张献忠派出李定国率领一万精兵,出子午谷,欲偷袭西安,结果被我家大帅包圆了!

    吴三桂精神一振,脸上有些惊讶,陈名夏拱了拱手,便笑着策马而去。

    次日一早,魏武军就送来三千石军粮,还几箱火器。

    关宁众将见了,都心中感叹,高大帅是讲究人,说送粮就送粮,一点不玩虚的。

    吴三桂知道高义欢这是急于索要汉中,不过他也不想长期被高义欢卡脖子,所以召集众将,准备尽快入川的事宜。

    当下吴三桂下令,让参将以上的将官来大帐议事,并调来一个把总的亲卫,在帐外严阵以待。

    将领们到齐之后,吴三桂开始讲话弟兄们,眼下什么形势,本王也就不多说了!现在本王已经同高义欢达成了协议,两家停战,结束敌对!

    这些天关宁军的将士都听到了风声,不过还是议论纷纷,有些哗然。

    吴三桂从虎皮大椅上站起来,抬手压了压,又道诸位兄弟们放心,本王已经为你们争取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只要我们击败张献忠,让出汉中,高义欢答应提供粮草,送还家眷。另外本王会带领大家兵进四川,以后巴蜀就是咱们的地盘。

    下面的人窃窃私语,不少人都露出喜色,巴蜀号称天府之国,那可是一块宝地。

    拿下四川,关宁军钱粮不愁,还可以取几个巴蜀漂亮姑娘困觉,将领都有些心动。

    当人帐中也不是人人都觉得不错,也有人对关宁军这样频繁的卖主求荣,搞得跟吕布似的,有些顾虑,没有表态。

    吴三桂扫视重将士,注意他们的反应,就在这时,帐外一阵喧哗,任珍却忽然闯进大帐,王爷,末将听说你和高义欢的人见面呢?

    吴三桂脸沉了下来,任总兵,这只是表象!

    高义欢要求他清满除满,不过吴三桂并不想彻底得罪满清,最好能够保持藕断丝连的关系。

    这样的话,等将来他与高义欢起了冲突,便能有一个强援。

    任珍却不理解吴三桂,而是冷笑一声,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秦王,你是大清的王爷,高义欢为何给你送粮,你们之间有什么苟且?

    吴三桂脸色有些难看,任珍,识时务者为俊杰,关中败局已定,本王何苦做无谓的牺牲?本王不是不忠于大清,实在是局势所迫,前有张献忠后有高义欢,五万关宁军粮食吃一天少一天,拿什么反攻关中?

    帐中的关宁军将士,频频点头,想当初他们投靠清军,情况与现在还有些相似了。

    现在关宁军并没有投靠高义欢,只是各取所需,已经很不易了。

    任珍怒着向前冲,夏国相与另一将却立刻将他死死按住,任珍额头上青筋直跳,王爷,大清待你不薄,孟总督等着你去救援,你怎能见死不救?

    吴三桂见说不通,只能挤出两滴泪来,任珍,不是本王见死不就,而是不能让弟兄们白白送死。本王是在隐忍,等待时机,本王心里也苦啊!
1...257258259260261...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