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有这种火箭,只需要一小队人马,就能骚扰整营的清军,让他们得不到休息。
清军骑兵打着火炬,向方才发射火箭的地方奔驰而去,发射火箭的魏武军,却早就转移了。
多铎看向一旁的阿济格,十二哥,没事儿,一小股蛮子,马上就能摆平。
阿济格板着脸,十五弟,这次你得责任是守护我的侧翼,南面的明军交给我,你这边可千万不能再出岔子。
多铎脸色有些难看,这种火箭只有高义欢用过,显然高义欢又派人来给他捣乱了。
听阿济格的语气,对于他的能力已经有所怀疑,似乎不太放心他,让多铎内心感到一阵羞耻,可偏偏又无话可说,毕竟高蛮子的火箭都射到营里了。
多铎心里发誓,等抓到高义欢,一定要用这种火箭,射一射这个混蛋,不过此时却只能尴尬的道:十二哥放心,我营盘很稳,高蛮子这点小伎俩,改变不了大局。
说完多铎便掀起帐帘,请阿济格进帐,正在这时,营盘外却猛地一声爆炸,腾起一团火光,爆炸后火光消失,隐约间能听见一阵人嚎马嘶。
这是刚才出营的马军,踩到炸雷了。
多铎脸上肌肉一阵抽搐,阿济格冷声道:你好好应对!说完便钻进了帐中。
王爷,又来了!旁边的清军将领一声惊呼。
多铎抬头看去,这次是另一个方向,十多道火流星发出尖啸,拖着长长的尾焰划过夜空,落入清军营内,又将几座营帐点燃。
多铎神色阴沉,突然怒吼道:在出去一千骑,把这伙蛮子全部杀光。另外注意粮草,还有火药,出了问题,本王饶不了你们!
几名清将噤若寒蝉,急急忙忙的去扑灭营中火焰,派出大批人马搜查。
此时在距离清军营盘两里外,一名士卒来到黄秉忠身边,禀报道:将军,大批鞑子出营了!
黄三点了点头,容本将再射一发,便马上撤离。其他各队射完后,也必须立即后退!
商丘城上,大批的刘军士卒,纷纷涌向城头,看着远处的清军营盘遭受火箭的袭击。
刘黑子看见火箭尖啸着落入清军营盘,将清军营垒点燃,清军还没来得及扑灭大火,另一个方向又升起几道尾焰,在空中乱窜着射向清军大营,心中异常的感动。
在他的身后,每当一枚火箭落入清军营盘,城上的刘部官军就发出一声欢呼,士气如虹。
见西面有援兵过来,刘部将士都知道,这是高大帅到了,一个个顿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清军营盘内,多铎听见商丘城的动静,扭头看向城池,只见漆黑的城墙上已经变成一条璀璨的星河,火炬点满城头,脸瞬间都气绿了。
刘黑子站在城头,却是开怀大笑,心中甚为感动,看来我是冤枉高二了。
虽说汝宁之战时,他很不讲义气的悄悄溜走,但是高义欢却不计前嫌的来救他,这份情谊让刘黑子有些羞愧了。
刘黑子正感慨着,忽然脸色一变,便见一枚火箭,尖啸着向城头射来。
我操!刘黑子一身惊呼,急忙蹲下。
火箭从头顶飞过,落在城中,幸亏火箭距离把握的好,刚过城头便没了劲头,再加上城中人员早就清醒,一名清壮冒险将火箭从墙上拔下,几人上来赶紧灭火,把店铺的火苗扑灭。
刘黑子正惊愕之际,一名军官急匆匆的跑上城来,将一个铁质的小圆筒承上,大帅,箭杆上绑着的信筒。
刘黑子急忙将小圆筒打开,取出一封书信,刘顺吾兄,嫂子侄女以被我接至南阳安置,刘兄勿忧,可安心守城。我以整顿兵马,不日来援,望刘兄守好城池,等后援兵。若刘兄遭受不测,亦无须担忧,汝妻子,吾养之~~~
第542章刘黑子还没死
魏武军的火箭,尖啸着响了半夜,多铎不得不动用大批人马出营,将小股魏武军驱离营盘。
双方发生几次小战斗,出营的清军踩了不少土雷,损失二十多名士卒,才迫使魏武军撤离。
距离黎明还有一个时辰时,随着火箭消失,火焰被扑灭,清军营盘和商丘城头,都逐渐安静下来。
不过经过这么一件事,清军已经无法入睡,而城头刘军也激动异常,在刘黑子的指挥下,像打了鸡血一样,将滚石檑木搬上城墙。
刘黑子让邓氏前往扬州躲避战乱,邓氏一离开商丘,就有探子向高义欢禀报。
虽说是兄弟,但刘部人马中,其实有不少高义欢的密探。
两军多次合作,关系也十分友好,高义欢要在刘军中布置眼线,并不是一间特别难的事情。本来高义欢在刘军中的眼线并不多,不过在汝宁之战后,高义欢觉得刘黑子这个同志不太可靠,便吩咐玄衣卫进一步渗透刘军,发展跟多的眼线出来。
高义欢得到刘黑子将家眷送走的消息后,对刘黑子很失望,关键时刻,刘黑子还是想依靠明朝,并且刘黑子将邓氏送走避祸,也说明他意志不够坚定,可能会逃。
高义欢当即写信,然后派人去找邓氏,表示他会发兵,让人将邓氏接到了南阳。
这个消息对于刘黑子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整个人瞬间都愣住了。
刘黑子忽然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知疲倦的站在城头,指挥着士卒布置防御,激励士气,要与商丘共存亡。
天方亮,清军大营骑兵四出,大队的马军往西面探查魏武军的踪迹,最终发现只是小股骑兵,避开了清军哨骑,趁着夜色摸到了商丘,高义欢的主力,依然按兵不动。
清军帅帐内,多铎听了河洛会的禀报,眉头紧皱,扭头对阿济格道:虚惊一场,高蛮子这是想分散我们的精力,让我们无法攻下城池,在攻城中消耗我们的兵力。
阿济格没有真正同高义欢交手,不过现在看来,确实是个难缠的角色,听昨夜城上的动静,守军必然士气大振,高蛮子的目标已经达到,十五弟准备怎么应付?
多铎沉默了,有高义欢在旁虎视眈眈,这一仗确实不好打。
大清军继续强攻,损失破大,且未必能拿下城池,大军还要谨防高义欢趁着大军攻城疲乏时突然袭击。这样一来,清军有了顾忌,便无法全力攻城,高义欢的目的就达到了。
若不强攻,时间又被耗着,而以大清的资源,是耗不过南朝地。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逼着高义欢出兵!多铎恨声道。
多铎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高义欢敢出兵,多铎有信心把高义欢击败在平原上。
阿济格皱眉道,你准备怎么办?
多铎一阵沉吟,现在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继续猛攻城池,看高义欢是否来援,二是兵逼南京,让高义欢不得不救!
十五弟准备采取哪个方法?阿济格问道。
多铎沉声道:高蛮子暗兵不动,就是在等待出兵的机会。这厮不是南朝的忠臣,也不是什么义薄云天的豪杰,而是一个有着狼子野心的奸雄。他不会考虑商丘守军的死活,也不会听命于南京的小朝廷。高蛮子要出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觉得时机到了,二是他不得不出兵!
阿济格眉头紧皱,微微颔首,如果高蛮子真像多铎形容的一样,那这个人还真是个人物。
多铎继续道:想要高义欢出兵,第一个办法是让高义欢觉得我军在商丘城下损失惨重,大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迷,他出兵能有胜算。不过这个办法的主动权,还是在高义欢的手中,他可以发兵,也可以继续看我们消耗,等我们粮食耗尽,自己撤退,所以我不看好这个策略。第二个办法是,将商丘徐州锁住,然后我设下埋伏,围城打援,十二哥则以摧枯拉朽的态势,逼近南京,让高蛮子觉得他不出兵,南朝必灭。高蛮子虽不是南朝的忠诚,但是他不可能看着大清占据江南,一旦南朝有被灭的风险,他一定会出兵救援,到时我便能将他围歼在豫东平原。
这同阿济格前来与多铎商量的事情几乎一样,阿济格点了点头,好,那就按这个想法来。一旦淮河结冰,整个江北对八旗铁骑而言,就是一片坦途,到时我兵压南京,十五弟,你张网以待高蛮子。这一仗要是打好,我大清一统天下之势,便不可逆转。
当下两人商议一些细节,阿济格便带着护兵,往徐州而去。
汝宁城,为了能够牵制清军,高义欢已经从南阳到了汝宁城。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高义欢主力按兵不动,但是却小动作频频,没有少做事情。
除了派人联系张献忠外,他还像南京输送了大批的火器,用来增强明军的实力。
天下十之的财富,都聚集在江南之地,江南的得失,对于天下局势的影响,可以说至关重要。
清军现在有兵力和战力上的优势,如果占据江南,那人力财力物力也会成倍增长。并且清军不会像南京朝廷一样,在使用江南物力和财力上束手束脚,清军要是占据江南,必定会不顾后果的使用江南的财力争夺天下。
虽然这会破坏江南,可是清军不会在乎这一点,他们可以用各种手段,甚至直接明抢来获得资源,这必然会使得清军实力爆炸般的增长,大势便很难逆转。
要是清军像历史上一样,收编南明五十万兵马,那清军兵力将接近百万,高义欢将狠难与之抗衡。
这次高义欢派出小股骑兵,向商丘徐州一线穿插,一是为了探查占据,同时也是为了给守军打气,给清军制造麻烦,希望能将清军拖入战争的泥潭。
这时在高义欢的临时节堂内,风尘仆仆的黄秉忠进入大堂,给大马金刀坐着的高义欢行礼道:大帅,卑职幸不辱命,摸到了商丘城外。
高义欢眉头一挑,商丘还在刘黑子手中么?
守军还在坚守!卑职按着大帅的意思,用火箭袭击清营,并将大帅的书信,射入城中了!黄秉忠抱拳。
好,干的不错!本帅记你一功!高义欢赞叹一句,心中想道,一个多月,刘黑子还没死呢?看来多铎一时半会儿,拿不下商丘了。
第543章淮江防线
商丘徐州被围,江北督师高名衡,并非不想救援,事实上他早就传令许定国和刘泽清两镇兵马,增援徐州一线,牵制清军攻城,不过两镇军阀却以各种借口推脱不进,反而焚毁船只,将淮河以北的兵马,撤退到淮河之南。
高名衡虽是督师,但他指挥不动这些军阀,能调动的兵马并不多,除了徐州的高杰军,就只有他身边一支一万余人的嫡系人马。
现在徐州商丘被围,淮河一线的两镇人马又不太听命,高义欢还向他送出消息,让他紧防两镇变节,便让高名衡更加不敢向徐州增兵。
这个高义欢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手握几十万胸兵,却暗兵不动,提醒自己防备许定国刘泽清变节,又没有给出实质性的证据,简直神经病。
要不是高义欢给他送来不少火器,高名衡都有点怀疑这个本家别有用心。
高义欢的话,让高名衡对淮河一线的防御产生了疑虑,因此不敢将手下嫡系,还有相对比较听命的黄得功调上前去,怕万一淮河一线出问题,扬州又没了兵,便会出大问题。
高名衡想就徐州,可是他也清楚,明军野战不是清军的对手,派兵过去也可能被清军围点打援,所以他只能放弃增援,重点经营扬州一线,给自己留下几张底牌。
清军要杀到扬州,必须突破徐州,淮河两道防线,他相信只要江北最后一到防线足够坚固,必定能挡住兵锋已疲的清军。
因此高名衡一面加强扬州的防守,一面调集水师,一面又上奏朝廷,催促高义欢进兵,以保证能将清军挡住。
这一战对于南京朝廷极为重要,只要挡住清军,南京朝廷就算稳住了阵脚。
高名衡为此全力以赴,不过在抵挡清军的同时,他不忘上疏提醒朱慈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高精忠出兵,尽早参战,不能让高精忠坐收渔利。
十月三十日,淮江上江风冷冽,天空阴沉沉的,开始飘起雪花,沿江巡视的明军士卒抬头看天,神色纷纷大变。
十月底,十一月初,淮江两岸的天气已经寒冷起来,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都说瑞雪兆丰年,人们应该喜悦,可淮江南岸的明军却如丧考妣。
清军南侵已经有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淮江以北,除了徐州商丘两座孤城还在坚守,其他州县全部沦陷,可以说是战火连天。
此时,在淮河之南却是另一副天地,各府气氛紧张压抑,不过还是一片太平。
有这样的区别,就是因为有淮河把清军挡在北岸,使得清军过不来,无法到南岸劫掠。
现在天气变得寒冷,淮河随时可能结冰,而一但淮河冰冻,千里淮江处处都能过河,清军要南下的话,便根本防不住。
十一月初三,雪花已经连续下了四天,淮江开始有结冰的迹象。
这时在淮安城码头旁,天空飘着大雪,江防水师的官军纷纷跳上停靠在岸边的战船,开始拉起船锚,准备升帆。
江防水师总兵官郑鸿逵,穿着铠甲站在船头,扭头对他侄子郑森道:大木,除了战船外,码头上其它船只也要全部带走。
穿着一身铠甲的郑森道:大帅放心,末将这就去办!
钱谦益被下狱后,郑森便结束了在国子监的学业,不过他并未返回福建,而是去镇江投靠了他的四叔郑鸿逵。
本来郑鸿逵不想留他,毕竟郑森是要继承郑家大业地,该学的不是这些,但郑森态度坚决,郑鸿逵便动用关系,很容易就给他弄个水军千户,让他在水师中玩一玩。
现在淮河马上就要结冰,水师继续留在淮安,一旦被冻住就只能任人宰割,所以郑鸿逵听从高名衡的调令,准备起锚升帆返回镇江布防。
如果江北全部失陷,江防水师就是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时一阵哒哒哒的马蹄身传来,一队马军护卫着一员大将,正疾驰而来,身后还有大批顶着头盔,握着长矛,列队奔跑的士卒,显得杀气腾腾。
为首一将正是驻守淮安的大军阀东平伯刘泽清,他头上戴着凤翅铁盔,身上穿着到脚踝的全身甲,腰间挂着一把战刀,奔驰到码头边,勒住马缰,沉声喝问道:郑总兵,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郑鸿逵微微皱眉,给郑森打了个手势,然后站在船舷边,刘大帅,淮江将要结冰,郑某奉高督师之命,退往镇江,等淮河解冻后再北上协防。
刘泽清一手握住战刀,板着脸道:不行!水师走了,淮安城怎么办!你们必须留在淮安,协助本帅守城!
这是高督师的军令,再说,本帅也不受你管!郑鸿逵有些不快,留在淮安,船被冻住了怎么办?
说完郑鸿逵便扭头道:开船!
刘泽清大怒,在本帅的地盘,本帅就有资格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