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想到这里,高义欢觉得,光通知刘黑子还不行,还得给南京知会一声,让江北明军做好准备。

    现在想来,能有这么多改变,可以说大半都是高义欢的功劳。

    这让高义欢冷哼一声,心中有些不快,娘个劈的,小朱一点也不知道感恩,老子做了这么多,做你亲戚怎么呢?这次鞑子真打你,看你不来求老子。

    这时高义欢正想着,如果清军攻明,他该采取什么行动时,外面亲兵禀报,大帅,周都尉到了。

    高义欢收回思绪,让他进来!

    不多时,周荣华进了书房,立刻就跪地拜倒,卑职,拜见大帅!

    高义欢见此笑道:起来吧,找你有事!

    周荣华站起身来,他好些日子没见大帅了,不禁有些激动,大帅有事尽管吩咐,卑职上刀山下火海,也给大帅办好。

    高义欢摆摆手,没那么严重,不过这件事情,你要是给本帅办好,回头本帅重重赏你。

    说着,高义欢顿了顿,继续道:玄衣卫告诉本帅,多尔衮好像派出宁完我去见张献忠,本帅不晓得多尔衮打什么主意,但肯定不是好事。现在本帅想派你去见张献忠,本帅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你能说服张献忠与本帅达成同盟,本帅就记你一件大功。

    周荣华听了,脸上却尴尬起来,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根本不敢领命。

    说服张献忠与魏武军同盟,这么大的事情,他心里真的没底。

    高义欢见他不敢接,笑了笑:当今天下,鞑子一家独强,张献忠本帅还有南京的朱慈烺,是天然的同盟。这点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能看出来,本帅相信老张这点水平还是有的。

    高义欢看着他,本帅会派个副手给你,你不要太过担心。张献忠肯定能够看清局势,不过本帅从他嘴里抢了襄阳,又偷袭孙可望夺了荆州,老张必定恨我。他虽然能够看出天下态势,但是心里一口气不消,肯定不会与本帅联合。你这次去找张献忠,只要让张献忠把气消了,这事就成了。你明白么?

    高义欢觉得张献忠自然能够看清现在的局势,只是老张心狠自己,必须要老张消气,才有合作的机会。

    这就是让他去讨好张献忠嘛。如果是这样,周荣华心里就有底了。

    卑职明白了,就是让张献忠舒坦,让他不生大帅的气!周荣华谄媚的笑道。

    高义欢点了点头,对,可以这么理解。要花多少银子,要准备什么礼物,你自己琢磨清楚,然后禀报本帅。等准备好后,这几日就出发吧!

    周荣华点了点头,卑职晓得,明天就给大帅报上来。

    高义欢微微颔首,然后挥挥手,你去准备吧!

    周荣华行礼告退,躬身后退到书房门口,才转身离去。

    上次的事情失败后,周荣华还以为他要被闲赋,不想现在又有了任务。

    这让周荣华心中不禁有些感动,高大帅还是念旧情的,他当即下定决心一定把事情办好,不辜负高大帅的期望。

    周荣华离开了大帅府,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城中店铺买了些礼物,然后拜访中军副将白文选,询问了一些关于西军的事情,从侧面了解一下张献忠,还有西军的情况。

    他在白文选府上谈到下午,白文选要留他吃饭,邀请他喝一杯酒,周荣华婉言拒绝,便离开了白府,回去琢磨出使的事情。

    他在回去的路上,正好经过一家书店,想起高大帅的话,便进去买了本,回去之后翻开一看,立刻就着沉迷小说了。




第524章整军备战
    周荣华倒卖物资的时候,为了记账看账,认了许多字,能够看懂书。

    他抱着三国演义看了大半夜,心中有些心潮澎湃,忽然觉得如今天下,就和这本书里写得一样,高大帅就是他的主公,而他自己就是书中的谋士猛将,看得相当的有代入感。

    这书中有一股豪情,每个人物都很鲜活,群雄都想建立一番基业,谋士武将们则辅佐主公,一起成就大事,另读过之人,忍不住心潮澎湃,觉得大丈夫在世,就要干一番大事。

    周荣华一看就无法自拔,心里要帮高大帅把事情办好的心思,就更加浓烈了。

    次日一早,他就去帅府拜见,像高义欢要了几匹好马,几件文物,还有上万两银子,打包票一定说服张献忠同意与魏武军联盟。

    高义欢很快就满足了他的要求,并额外给他一箱火器,让他一并带去。

    周荣华稍微做了一些准备,就如同书中的谋士一样,踏上入川的道路。

    在周荣华走后,高义欢一面让玄衣卫探查清军的动向,一面加紧做好战争的准备。

    在上次漠北蒙古攻击山西的事情之后,魏武军加紧了对北面渗透,不过时间尚短,所以许多密探都未能接触到满清的核心机密。

    这些密探大多都只能接触到清军底层,自然也不能提供什么特别详细的消息。

    这时从情报来看,清军极有可能是攻明,不过最后到底打谁,高义欢也不能确定。

    既然无法确定,与其花心思去猜,不如加强自身的实力,到时候方能从容应对。

    七月间,高义欢开始恢复士卒的训练,校场上不时传来士卒训练的声音,还有文艺队的歌声,各部士卒经过集训后,战力没提高多少,不过精神面貌却焕然一新。

    这时士卒们的训练如火如荼,高义欢则在训练场,火器工坊,南阳的矿场四处奔走,为大战准备器械物资。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械精良,是魏武军的一大特点,火器的使用,更是魏武军在战争中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郾城失守后,汝宁府的北大门被清军占据,汝宁府处于清军兵锋威胁之下,已经不在安全。

    汝宁城内不少富人,都迁到南阳,或者干脆搬到了湖广。

    汝宁城外的工坊,在战争中毁坏严重,清军撤退后,高义欢也没着手恢复,而是把大部分工坊,都迁到了南阳府。

    南阳矿产众多,资源充沛,加上是个盆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所以相对比较安全。

    高义欢在南阳半了火器作坊,汝宁的火器作坊搬来后,便形成了一个近三千人的火器工坊。

    襄阳的工坊,主要负责生产火药,震天雷等物,南阳的火器工坊,则主要铸造火铳和火炮。

    近一年来,魏武军扩军速度飞快,再加上战争中的损耗,魏武军的衣甲兵器火器便有些根不上了。

    为此从年初开始,军器监所辖的作坊,便开足了马力生产。

    虽说不能满足二十万大军的装备,但是维持一支六万左右精锐甲兵的装备,还是没有问题。

    这时在铸炮坊的校场上,高义欢领着一众官员,正看着近百名士卒,轮番抬铳射击,将五十步外的厚木板打得木屑飞溅,校场上浓烟弥漫。

    这比原来的鸟铳,破甲的距离,又提前了几步,不禁让他们眼前一亮。

    高义欢满意的颔首,对一旁的陈汇廷道:陈器监,这个鲁密铳的射程,好像提高了不少啊!

    陈汇廷笑道:多亏大帅聘来十多个佛郎机人,让我们自己的匠师学了许多技艺,不然火铳的威力不可能有这么显著的提升。

    高义欢笑了笑,那些白番,在工坊还听话吧!

    几个工匠还好,给银子就行,就是为首的和尚让人头疼,常常拉着匠师,让人信他的教。陈汇廷说道。

    先把他们的技艺都学到,其它暂时不用管。高义欢随口说了一句,然后又问道:自生火铳和开花弹,实现量产没有?

    陈汇廷忙道:开花弹在引线上还有问题,自生火铳改进后,已经开始生产了。

    高义欢立时笑了,调一批自生火铳出来,给大伙看一看。

    遵命!大帅稍等片刻!陈汇廷忙行一礼,转身让人去取自生铳。

    高义欢则笑着对部将们道:等会儿,让你们见识下一个好东西。

    不多时,陈汇廷便带来了十多个工匠,每个人都手持一杆乌黑的火铳,走到靶场上。

    众将士中有人曾陪着高义欢视察工坊,听说过自生火铳,不过现在看过去,却都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这时工匠们已经填充完毕,高义欢微微颔首,示意可以开始,几名工匠抬铳就是一发,硝烟弥漫,顿时就把众人打蒙了。

    郝摇旗惊呼一声,他娘的,不点火啊!

    几名顺系将领都是一脸的惊讶,连已经听说过的魏武军将领,也暗暗惊奇。

    一时间众人不禁眼中冒光,议论纷纷,而这时工匠们已经再次装填完毕,又是一铳击发。

    高义欢看了看,射速比鸟铳要快许多,威力也有所增加,将七十步外的木板打的木屑飞溅。

    不错!高义欢一脸欣喜,他看向陈汇廷,现在造出多少来呢?

    看见这些火铳被造出来,高义欢心中大喜,他有多了一张底牌。

    陈汇廷道:这是根据结合佛郎机人的自生铳,造出来的第一批自生火铳,现在已经生产了一千杆了。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多造点?一旁赵大宪插嘴道。

    陈汇廷道:赵将军,这种火铳刚开始生产,工匠们还不熟练,加上其中几个部件对工艺要求很高,制造缓慢,成本太高,在加上发火装置存在缺陷,有时候点不着火,所以现在生产不快,一个月也就两百杆。

    高义欢听了微微皱眉,他的计划落空了,这个速度太慢,尽早给本帅造三千杆出来,不然无法形成战力。

    陈汇廷有些为难,不过还是行礼道:卑职领命。

    高义欢忽又问道:速射铜炮铸造多少呢?

    大帅,工坊缺少铜锭,铜炮的铸造已经停下了。陈汇廷道。

    停下呢?库里的铜锭都用完呢?高义欢眉头紧皱。

    陈汇廷道:铜锭已经用完,工坊还熔了一批铜钱铜镜,库房中剩下的铜块都是留着给火铳铸造部件,铸炮太耗铜了。



第525章扮土寇我拿手
    没有铜锭确实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中国一直少铜少银,铜的储藏只比银矿多一些而已。

    此时冶铁工艺不够成熟,铜炮的性能要强过铁炮,西方也多是铸造青铜炮。

    上次与清军的野战中,轻便的速射青铜炮,表现很是亮眼,给清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可以说是野战的利器。

    既然青铜炮在战争中,已经得到了检验,确实对战争有很大作用,高义欢自然要大力铸造,扩大这种优势。

    若是有个一百多门,甚至二百门炮,隔着两里就能轰击清军,将会使得魏武军在野战中占据巨大优势。

    隔着老远就要受到攻击,清军骑射袭扰的战术,就要大打折扣了。

    因此高义欢对铜炮的铸造很看重,它能增强魏武军野战的实力,方便魏武军打出去。

    高义欢扭头看向鲁义方,户曹不能再想点办法吗?

    鲁义方道大帅,铸炮所需铜锭太多,户曹年前从南直隶铜陵县采购了一批,可没多久便用完了。之后户曹又溶了一批铜钱,获得了不少铜锭,可是铜钱融太多,市面上的铜钱就不够用。这样一来,外地的铜钱就会进来,把境内的物资买走,或者直接换走境内的银子,地方上便可能会出问题。

    中国境内的铜和银的产量,一直不足,正因为如此,铜和银才能成为货币。

    因为内部产量有限,所以一旦白银外流,就会出问题。

    当然,过多的白银流入,也会出问题。铜钱没有白银那么敏感,但是过多和过少,也会给社会带来各种危机。

    铜钱变少,铜银的兑换比价就会变动,原来一千文换一两,现在八百文换一两,铜钱购买力上升,外地的铜钱就会进来,够买各种物资,造成物价飞涨,或者直接一千文换走一两二钱银子。

    高义欢微微皱眉,如果铜票能够推行,铜钱变成铜炮,又能算成军政府的铜储备,这样高义欢有了铜,市场上的钱又不会变少,到是可以再溶一笔铜钱,不过现在铜票才刚刚开始推行,市场上根本不接受,为了保证市场稳定,便不能继续大规模的熔钱。

    现在清军将要南下,战争又要来临,更需要内部稳定。

    高义欢沉思一阵,问道你们有没有想什么办法来解决?

    主管工曹的宋之绳开口道大帅,工部已经在襄阳境内的枣阳县开采铜矿,只不过矿场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工坊的需求。

    宋之绳与陈名夏是同榜,一个是榜眼,一个是探花,本来陈名夏还邀请了崇祯朝最后的状元,不过对方好像比较有气节,高义欢最中没能聚齐三元。

    是人力不够,还是物力不够?高义欢问道怎么不加大开采?

    宋之绳道不是人力和物力的问题,是矿场的问题。枣阳的铜矿开采十分不便,而且储藏也有限,很难扩大开采。要说产铜的地,还是贵州的铜仁和南直隶的铜陵产铜量大,其它地方矿品都不是很好,比不上这两个地方。

    名字里面都带铜,必定是有特大的铜矿,不然也不敢这么牛逼。

    听到这里,赵大宪插嘴道那就把这两个地方打下来,不就解决问题呢?

    高义欢瞪了他一眼,你少说话!

    高义欢现在也没有解决的办法,他沉吟一阵,铸炮坊的动作不能停,户部想法子去南直再买些铜锭回来,尽力满足工坊的需要。我们境内的铜矿则要加大开采。另外可以去外面换一些铜钱熔掉,不过要保证我们手中有足够的银子和铜钱。

    几名官员点了点头,纷纷应下,表示会设法再弄一批铜锭过来。

    高义欢在铸炮坊又参观一阵,临近中午便领着众人返回了衙门。

    这时高义欢还在为铜锭一事忧心,铸炮所需要的铜锭,最划算的方法是自己开采,其次是买别人的铜锭,最后是熔掉铜钱。

    铜对明朝来说,也是重要的战备物资,所以想要购买到大批铜锭并不容易,而市场上劣币逐良币,许多铜钱都陈色不佳,说是一文其实要打个七折,把铜钱熔成铜锭,成本便太高了。

    因此高义欢还是倾向于自己开采,可是他手中又没有大型的铜矿。
1...234235236237238...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