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不过这一策,就像范文程所说,是条缓策,实施起来太耗时间,并且打进四川需要清军首先准备大量的资源。
况且张献忠流贼之辈,四川肯定遭受了破坏,清军攻下四川能在战略上取得优势,可是却不能为八旗带来多少财富。
自从入关以来,八旗大战不少,死了人,出了大力气,可是却没能痛快的劫掠一场,没抢到什么东西,已经让很多人不满。
因此多尔衮要打一个胜仗,同时还要给八旗贵族带来利益,才能稳定他在清廷的地位。
这样一来,有些费力气,同时又须要准备大批物资的入川作战,就被多尔衮否决了。
现在只有打南京小朝廷,才能满足他既能打胜仗,又能有所斩获的要求。
大清军只要突破徐州一线,杀过淮河,每个城池都有不少的财富。
如果能拿下淮安杨州这样的城池,放纵旗丁劫掠,这些人肯定继续拥护他。
以大清勇士的战力,多尔衮觉得八旗铁骑饮马长江,没有什么问题。
清廷在南面已经收买了不少人,南下有人引路,并非没有渡江占据南京的机会。
如果真能占据南京,抓住朱慈烺,南京的朱明正统崩塌,以南面军阀割据的态势,失去一个共同认可的皇帝后,必然成为一盘散沙。
到时候,湖广高义欢,福建郑芝龙,两广丁魁楚,谁都不买谁的帐,南方就成为一片散沙,被各个击破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有高义欢的牵制,清军想打过长江的可能性不大,可是即便过不了江,多尔衮也有信心,吃下两淮之地。
相比于北方,两淮可以说是富裕之地,能够大大改善大清的财政。
想到此处,多尔衮的心意更加坚定,决定还是选南京下手,毕竟打起来顺手。
本王,决定先打江南!多尔衮沉默一阵后,做出决断。
洪承畴听了心中叹了口气,不过他却并没打算,改变多尔衮的观点。
多尔衮号称睿亲王,自认为大聪明,他想好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他的想法,而且站在多尔衮要稳定自己在朝中地位的角度来讲,这个选择很符合他的利益。
一场十拿九稳的胜利,并且斩获丰富,让八旗满意,那就只能打弱而富的南京小朝廷。
再者清军入关后,灭李自成,打高义欢,驱逐漠北蒙古,打了不少硬仗,八旗大爷铁打的也扛不住,该打一场相对轻松的战役,来恢复下士气。
多尔衮说完,又看了看众人,忽然道:不过洪学士说的也有理,高贼不得不防,另外献贼得了汉中难免窥视关中,也要提起警惕。
多尔衮沉吟片刻,忽然抬头看向范文程,高贼与我大清矛盾不可调和,献贼则还未与我大清交手。范文程,你让礼部派个官员去四川,见一见张献忠,邀他平分南朝,看他反应如何?
范文程听后,忙行一礼,然后笑道:摄政王真是英明,奴才回衙后,就安排人去办。
多尔衮点了点头,高贼与献贼抢夺襄阳,后又偷袭荆州,两方素有仇怨,派去的人可以在这方面下点功夫,挑唆两贼相争。另外献贼有什么条件,都可以先答应下来,等本王先收拾南朝,再回头收拾他。
范文程明白多尔衮的意思,就是先诓骗张献忠,把西贼稳住,等摄政王收拾了南朝,拿下了江南,然头调头灭他。
六月间,在多尔衮在为南征做准备时,高义欢也在积极备战。
这时天气炎热,不过魏武军的训练,却是如火如荼。
此时南阳城外,四郊分布了十多万人马,其中有三万接受整编的顺军,两万投降的左军,还有募集的三万新卒,以及扩充后的选虎马军,都在营地内展开集训。
除了这些人马外,还有新募集的士卒陆续来到营地,当然也有完成整训的人马离开营地,被发往各地驻防。
这次是魏武军成军以后,最大一次规模的训练,要求各部轮训三个月才能返回驻地。
此次集训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消化收编的顺军,投降的左军,二是对大军编制做出调整,三是对各军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教育。
此时在校场上,由讲武堂学兵组建的一个三百多人的教导司,正在掌旅周大吉的带领下进入校场。
曾经的糙汉,如今已经成为高义欢身边的亲卫司掌旅,他腰杆笔直,身上盔甲整整齐齐,显得十分精神,正带领士卒们列队进场,队伍横竖成线,分外整齐,看得台上教化司文艺队的女娃眼睛发亮,台上的高义欢也觉得很有面子。
此次集训中,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丰富将士军中的生活,由礼曹下面的教化司,安排戏班子,来给军队唱戏,文艺队来给唱曲子。
士卒们白天训练,晚上就坐在台下,欣赏表演,丰富一下精神生活。
这时教导司的士卒入场后,在一声哨响中全部坐下,占了校场上最好的一个位置。
在校场外面的丘八,看着身上穿着裙装的女娃,看见脖子上一截雪白,早就心神不宁,让等候入场的他们直咽口水。
这帮小娘皮,一个个真俊,尤其中间那个,要是娶回家,折寿十年都愿意。丘八们吞着口水这样说。
旁边的一名顺系军官立刻就训斥道:娘个劈,这些都是大帅府里的丫鬟,中间那个是权将军的夫人陈圆圆,我看你是活腻了。
说着已经轮到他们进场,平时站个队列都站不齐的丘八们,这次一个个挺着胸膛,站得笔直,队列也走整齐了。
这帮流贼出身的丘八们,在文艺队的女娃面前,比高大帅的精锐还显得精锐,一个个都精神的很~
第522章鞑子搞事情
南阳城,大帅府邸,高义欢在院子里,正与高祖荣商议一件大事。
端午节刚过不久,六月初时,赵大娟就给高义欢诞下一子,让老高家有了后。
高义欢做的事,高祖荣一直引以为耻,羞愧对人提起这么一件事情,不过随着孙子生下来,老爷子才接受这个现实,并且对赵大娟的态度大为改观。
虽说是庶出,母系的身份又不太好,但是毕竟是个带把儿的,所以高祖荣最近都在琢磨,该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高义欢笑了笑,我看就叫高建成吧!这名字挺好,寓意也好!
高祖荣瞪了他眼,连连摇头,这名字不行,不吉利,听我的,叫高建兴!
高义欢不太乐意,这时周大利却急匆匆的走进来,抱拳禀报,大帅,方副使有军情禀报!
闻语,高义欢也顾不上同高祖荣争论,便起身道:人呢?在哪里?
在偏厅候着,卑职领他过来么?周大利抱拳道。
高义欢想了想,还是本帅过去吧!
不多时,高义欢就来到偏厅,坐在里面的方家豪见了,立刻就站起身来,行礼恭迎,大帅!
高义欢点了点头,进去坐下后,才有些疑惑道:方副使,有啥军情要禀报?
六月底,七月初,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高义欢把城外的集训都暂时停了几天,让士卒避避暑,不然人真扛不住。
这么热的天气,没听说最近有什么战事,难道张献忠和吴三桂打起来呢?
张献忠占据汉中不久,根基不稳,吴三桂得了大散关,兵马可以直接开近汉中,双方极有可能大干一场。
对于这件事情,高义欢还是满期待的,因为西军一旦和清军打起来,他不仅压力会减轻许多,同时也更加容易修复和张献忠的关系,做老张的生意。
高义欢挥手让方家玉坐下,方家玉坐定后,便开口道:回禀大帅,是鞑子方面有动作了!
高义欢笑了,鞑子是不是要打张献忠呢?
方家玉道:豫北的绿营兵,正在加强防守,鞑子也没向关中增兵,看情形没有要打汉中的意思。卑职探查到不少绿营在向济南还有郑州聚集,不晓得是要打徐州,还是打我们!
高义欢闻语,心头一惊,鞑子八旗南下没有?
还在北京避暑,正是他们不动,所以不好判断鞑子的意图。方家玉开口道。
高义欢眉头微皱,站起身来,让人取来一封地图,他看了看,郑州正好在南阳和汝宁之北,确实有可能是要对付魏武军,不过清军为何在济南增兵,难道防备徐州明军攻取山东?
高义欢微微沉吟,忽然眉头一挑,鞑子这次可能不是冲着咱们,很大可能是要夹击徐州。
方家玉道:大帅,卑职还探查道一事,有一队鞑子兵护送满清大员宁完我去了关中,好像是要去汉中联络张献忠。
这话让高义欢眉头一挑,玄衣卫现在这么牛逼呢?
这个消息怎么来的?高义欢有些疑惑。
方家玉道:上次漠北蒙古攻入山西,我们对此一无所知,等多铎撤兵多日后,才探查到山西的消息,令大军错失一次良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卑职加强了对满清的探查,并且让王应真联系到了大帅在山东放归五名清军中的三人,其中一人现在是西安的驻防八旗,看见宁完我往大散关去了,不过具体是去找吴三桂,还是去找张献忠,则并不清楚。只不过,卑职看清军没有与张献忠在汉中开战,所以有所怀疑,两边是不是要和解!
听了这话,高义欢有点不淡定了。满清朝廷阴的很,肯定是打什么坏主意。
这件事我知道了。你要仔细探查,鞑子有什么动向,随时向本帅禀报。高义欢沉着脸。
方家玉点了点头,抱拳行礼,大帅放心,卑职已经派遣人马去探查了。
高义欢沉吟道:山东被本帅放走的五人,你要尽快全部找到,另外给他们一笔钱财,让他们自己活动,位置爬高一点,才能提供更多情报。另外,还可以找几个读书人,让他们投靠过去,搜集满清的情报。
方家玉舔了下嘴唇,卑职会按大帅的吩咐去办,不过找读书人投靠鞑子,恐怕不太容易,卑职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高义欢指点道:找那种年轻,涉世不深,最好还是在书院学习的。这种年轻人一根筋,脾气冲,心怀天下,你给他讲些家国大义,说些忍辱负重的例子,在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然后进行培训,保证能行。
方家玉不禁有点佩服,大帅真是能洞察人心,不过挺正面一事,怎么从大帅嘴角出来,就像是干坏事,那么让人讨厌哩。
谢大帅指点!方家玉告辞道:那卑职这就去办。
等等!高义欢却叫住他,向地图上看了一眼,忽然吩咐道:如果鞑子的目标不是本帅,那鞑子屯兵郑州的目标,就极有可能沿着黄河南岸,直扑徐州。这样一来归德府首当其冲,你派人去归得告诉刘黑子一声,让他防着点,别被杀个错手不及!
大帅,刘黑子那么不是东西,丢下大帅逃跑,大帅还提醒他!方家玉自然知道通知刘黑子的必要性,不过他还是这么说一句,给大帅一个展现胸襟的机会。
高义欢摆摆手道:毕竟多年的兄弟,刘黑子不讲义气,但本帅不能不义啊!
大帅仁义啊!方家玉借机赞叹一句,展颜笑道:卑职懂了。
高义欢赞许的点了点头,挥手让他离去,遂即吩咐亲卫道:大利,你去把周荣华叫来,本帅有要事需要他去办。
不管清廷派出的宁完我,是不是去找张献忠,高义欢都觉得,应该派个人去联系张献忠,修复两家的关系。
毕竟他在襄阳虎口夺食,又偷袭荆州,把两方搞得势同水火,他不主动修复关系,张献忠不太可能派人来找他,所以高义欢得主动一点。
第523章出使张献忠
汉中落入张献忠手中后,高义欢与李过高一功虽然还保持着联系,但是只能派遣信使往来,无法派遣商队输送物资,周荣华便闲置下来。
高义欢召唤他时,他正在城内一家妓院,意志已经有些消沉,似乎是准备自暴自弃了。
家人找到他,说大帅召见,周荣华才连忙收拾收拾,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此时高义欢已经在书房内,开始琢磨着鞑子的意图,判断鞑子什么时候动手,以及动手的方向了。
如果鞑子目标是自己,说实话高义欢已经有了些底气,毕竟有二十万人马,粮食又充足,鞑子没那么容易吃掉他。
虽说他主动进攻是心有余力不足,但防守还是很有底气地!鞑子要是敢来,怎么也得磕掉他一嘴牙齿。
高义欢拳打西军,脚踩南明,北御鞑子,俨然中原一霸,不是那么好欺负地。
鞑子要想灭他,就得准备被废掉一臂,甚至双臂,高大帅点子就这么硬,就看多尔衮有没有这个决心了。
如果鞑子不是来攻他,目标是对准明朝,这对高义欢来说,则是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一面是,鞑子不来打他,他便有更多时间巩固地盘,让手下的军队形成战力,同时也能够造更多的武器,增强自身实力。
有弊的一面是,怕南明太脆,一交手就跪,让清军轻松占据江南,使得清军在兵力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彻底碾压魏武军。
历史上多铎在645年四月初五从归德南下,十三日过泗州,十七日至扬州,二十五日破扬州城,五月初五进抵长江北岸,十七日多铎大军就进了南京。
清军攻灭南京小朝廷,只用了仅仅42天时间,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历代以来,就没这么窝囊的事情,简直是耻辱中的耻辱。
当然导致这种局面,有许多原因,但主要还是左镇东叛,还有四镇出了叛徒,以及江北督师史可法指挥不利。
如果这次也败的那么快,那估计魏武军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南京依然要跪。
不过高义欢相信,现在的局面,应该不会重演历史上的一幕。
高义欢沉思着,南京城内的皇帝,是朱慈烺不是朱由菘,江南人心比较统一,加上东林失势,左镇又刚被他修理一顿,没有东叛的可能。
另外四镇中早就与满清勾结的刘良佐,已经被他开瓢,一家人整整齐齐的都成了尸体。
少了这个叛徒后,江北防务便不至于出现太大的漏洞,江北明军不至于被杀得措手不及。
另外现今督师江北的是高名衡,不是史可法,高名衡剿匪抗清多年,知道兵事,要比不知兵的史可法强许多倍。
有这些变化,高义欢觉得明军应该可以一战,至少不会像历史上一样,一个半月就丢了南京,而只要明军能顶住,那高义欢的机会又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