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一旁几个商人也大骂,高精忠想钱想疯了,断定不会有人去买高精忠的债券。

    希娘皮,大家都不买,看高精忠怎么收场!朱国瓷被高精忠的无耻给气着了。

    进来的商人却苦着脸道:公子,咱们不买,别人早就开始入手,并且开始将今岁的粮食扫空,都开始扫明年的粮食了!

    这怎么可能?秋粮还没开始耕种,你说已经有人在买明年的粮食?朱国瓷一脸惊愕,满脸的不信。

    商人解释道:军政府搞出一种粮食期票,每张期票都对应一笔粮食,拿到凭证的粮商,便可以对期票竞价,得到期票的粮商,就能按着期票上的时间,凭借期票去提粮食。这种期票,有的是今年的,有的是明年的,总之粮商得到后,不管以后粮价是涨是跌,只要手里有期票,就能提到粮食。到时候,粮价涨了不找粮商补钱,粮价跌了也不给粮商退钱。这样一来,如果现在粮价低,入手期票的价格也就低,若来年粮价涨,持有期票的人就赚大钱了。

    交易所根据粮食的储备,可以提前发一部分期票,等粮食丰收后,在补充储备。期票有的是以军政府的存粮为依据,有的则是省内粮商的粮食,总之要有依据。

    在坐众人都是行商的,又是江南人士,一听就懂了。

    其实在江南,也有类似的东西,有些商家也给顾客一些饼卷粮卷,顾客凭卷取货,也有些人炒这些玩意,但却没人玩得高精忠这么大。

    朱国瓷沉默了,他已经被高义欢的手段折服,半响开口道:现在已经有人再吃进吗?他们不怕高精忠不讲信用?

    商人道:马洪山一伙人,还有福建来的几个商人,都在吃进。公子,说实话,现在战乱连连,粮食是不愁没有销路地。

    马洪山这个败类,迟早弄死他!朱国瓷咬牙切齿。

    商人继续道:现在许多商人都在观望,不敢吃这个期票。因为竞争的人少,期票价格便相对便宜,马洪山一伙人胆子大,将大部分期票吃进手里屯集起来。其他商人要买粮食,就只能从他们手里买期票,他们光倒卖期票就能大赚一笔!

    这个期票还能交易?有人问道。

    商人回道:交易所只认期票,不认人,有票就能提粮!

    房间内几人不禁将目光看向朱国瓷,公子,咱们怎么办?

    粮食是百姓生存的必须品,是根基,而江南福建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粮食缺口,必须要从湖广购买粮食,所以即便是卖出天价,最后都有人来买。

    高义欢开办交易所,也没有将粮价抬得太高,他赚取的主要是手续费,还有卖债券。

    朱国瓷脸上一阵纠结,忽然喝道:还能怎么办,马上去办凭证,然后吃进期票,倒卖给后面的粮商,大家一起赚钱啊!




第519章这次不打高义欢
    债券和期货本身就是风险较大的投资,倾家荡产,清盘倒闭的例子并不少见。

    这个东西在西方已经很常见,各国打仗基本都要借债,还有不少国王借钱不还,连累银行倒闭,或者国家战败,债券立时便成废纸的情况出现。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乐意去购买,因为他与货币不同,有很高的收益存在。

    商人能通过利率,还有价格的波动,有机会赚个盆满钵满,当然也就有人因此倾家荡产。

    有收益,就有风险,这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罗斯柴尔德家族先一步得到滑铁卢战争的结果,故意出售手里的英国国债,让人们以为英国战败,引发国债持有人大肆抛售英国国债,债券价格等同废纸,罗斯柴尔德家族则趁机抄底,最后等英国战胜的消息传来,立刻赚得盘满钵满。

    这里面有人赚了钱,有人亏了钱,当然,如果买的是法国国债,那就更惨了。

    高义欢发行的债券和期货同样存在巨大风险,但是收益也有不少,要是怕风险可以不玩,可要是选择玩一把,就得承担风险。

    面对这种新鲜的事物,大部分商人都比较谨慎,但无奈高义欢将债券和粮食捆绑,在加上有马洪山等人带头,很快近期的粮食期票就被扫荡一空。

    当然这是高义欢和马洪山配合,并没有投放多少期票,起拍价也只定一两六钱银子,让马洪山等人能吃下,也有倒腾获利的空间,让他们倒卖期票发一笔财,从而带动其他商人来参与交易。

    此时中国的金融远远落后于西方,西方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银行,还有股票证券市场,商人可以玩钱生钱的把戏,有多种投资获利的渠道,并且还催生了不少公司。

    东方没有这么发达的金融,商人赚了钱,除了放点高利贷,就是买地买田。地主士绅有了钱,也是放贷买田,多的银子便埋在地下面,官员有钱同样也是买地,最后一起做地主。

    这么多银子,没有其它渠道投资,便只能买地收租,或者干脆埋在地下面。

    直到多年后,金融的落后,依然使得国家的整个经济畸形发展。

    时下,随着大量白银通过海上走私涌入中国,便让商人手中的钱处于不断贬值的状态。

    商人和地主都有资产保值的需求,通常他们只能购置土地和实物来抵御通货膨胀,但是能够购置的土地和实物其实相当有限,大部分银子,还是只能被埋在地下,没有发挥出他的用处。

    高义欢发的债券,是给这些钱一个渠道,期货市场也是给他们一个钱生钱的机会。

    当然世上没有一本万利的事,就算把钱埋家里,清军一来,也有可能被挖出来,高义欢就发几张纸,风险隐患就更加巨大了,但想要赚钱,想要粮食,就得承担风险。

    虽说大部分商人,对此都持谨慎的态度,不敢出手,但世面上的期票,还是被人扫荡一空。

    当马洪山一伙人开始提粮往江南运粮时,其他商人立刻就急了。

    没奈何他们只能从马洪山等人手中购买期票提粮,而马员外花钱买了准入凭证,欺票的价格提一提,自然是合情合理了。

    这样一来,岳州期票交易就形成了两个市场,第一级是有资金能够买准入凭证的大商人,也不一定是粮商,只要有钱就成,他们通过竞价买来大批期票,然后转手卖给其他小商人,轻轻松松就赚了一比,让不少人立时就喜欢上了这个游戏。

    这些人吃下高义欢的债券,手里囤积了不少期票,便也就不知不觉会倒向高义欢,毕竟高义欢垮了,找谁要钱去。

    岳州城内,朱国瓷租的宅子里,几名南直来的商人聚集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喜色。

    公子真是英明啊!一名商人合起账本,对朱国瓷十分的佩服,这次咱们赚了不少,多亏了公子的决断啊。

    朱国瓷却并不满意,这点你们就满足呢?这次钱都让马洪山赚去了,我们下手太迟,只是喝了口汤而已!

    商人笑道:那也没办法,只能等下次放票了。公子,我手里还有几张期票,我们是不是提粮回去一趟?

    朱国瓷鄙夷了看了他一眼,还回去干什么,跑来跑去不累么?利润都进了马洪山和我们的口袋,剩下都是辛苦钱,本公子不挣,你把期票都卖给那些小粮商,让他们跑腿去,本公子靠智慧赚钱,以后就专门炒这个玩意了。

    商人一脸惊愕,这期票有涨就有跌,也是有风险的啊!

    朱国瓷却不以为然~~~

    六月间,天气炎热,太阳将地面烤得有些发白,空中没有风,树木上传来一阵阵的蝉叫。

    北京城,摄政王府邸,多尔衮有些疲乏,躺在摇椅上小憩,婢女在一旁轻轻摇着扇子,身边有两个人,站着的英王阿济格,跪着的是郡王多铎。

    午后阳光炙热,蝉在树上不知疲倦的长鸣着,树荫下跪着的多铎汗水浸透了衣服,嘴唇焦干,但却纹丝不动。

    过了好久,多尔衮才睁开眼睛,接过婢女递上的冰镇酸梅汤喝了一口,冷冷了看着多铎,道:起来吧。

    多铎刚从山西回来避暑,就被多尔衮叫到摄政王府,被狠狠训斥了一顿。

    多铎跪得太久,腿都麻了,被两个卫士搀扶起来,心中暗恨,不过不是恨多尔衮,而是害他受罚的高义欢。

    知道为啥罚你么?多尔衮看了多铎一眼,有点恨铁不成钢。

    多铎道:是因为我给大清丢人,让十四哥丢脸了。

    这次你打漠北蒙古打的不错,怎么一遇见高蛮子就不行呢?前两次输了,还情有可原,毕竟我大清没有将主要精力用在高蛮子身上,可上次你居然也输了,还折了满达海和孔有德!你知道本王在朝中有多被动吗?因为这件事,代善已经和豪格勾搭上,想把本王拉下马了。多尔衮非常愤怒。

    多铎咬牙切齿,摄政王,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次我一定灭了高义欢。

    多尔衮却不耐烦的摆摆手,事不过三,这次不打高义欢了!



第520章伐蜀还是攻明
    不打高义欢?

    多铎一下愣住了,他脑子里早就想好怎么一雪前耻,现在居然不打高义欢呢?

    多尔衮从藤椅上站起身来,见多铎有话说,却摆了摆手,你不要说了。本王心意已决,不会改变!

    多铎的脸涨得通红,多尔衮终究还是很看重这个弟弟,解释道:满达海被杀,代善要严惩你,被我拦了下来,许你戴罪立功的机会。因为这件事代善对本王十分不满,另外孔有德被杀,对我朝声望打击巨大,朝中不少人都在质疑本王。现在本王需要一场大胜,来稳定朝局,将豪格济尔哈朗代善这些人压下去,你能明白吗?

    多铎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知道他连续的失败,让多尔衮心里没底,不敢找高义欢的麻烦,怕再吃个败仗,导致他下台。

    我知道,高蛮子点子硬,不太好打!摄政王这次要找个十拿九稳的目标下手!多铎气呼呼的道。

    为了稳定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多尔衮确实准备找个软柿子捏一捏,打一场大胜仗,获取大批缴获,给八旗带来利益,稳定他在朝中的地位。

    多尔衮需要获得更高的威望,这样他弄死豪格,也没人敢知声,但现在显然还不行。

    多尔滚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本王不能再承受失败了。

    多铎心里却有点失落,从豫南撤离北上时,他就感觉到只要他一撤,以后灭高义欢就更加难了,不想居然被他说中。

    其实多铎想告诉多尔衮,高义欢不除,今后必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但是他却不好开口。

    因为他三次失利,让多尔滚在朝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清廷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斗争也相当的激烈,多尔滚的政敌有很多,都等着看多尔衮的笑话,随时准备把他拉下台。

    现在朝中已经有人在质疑多尔衮,多铎不好意思让多尔衮冒险,万一又没打过高义欢,那可怎么办呢?

    多铎心里也没底,所以不能要求多尔衮,去冒这个风险。

    一时间,多铎纠结一阵,只能点了点头。

    这时忽然有侍卫来报,主子,洪学士他们来了!

    多尔滚听了遂即对多铎和阿济格道:走,随我一起去议事堂。

    当下三人离开院子,走进一间大堂,里面几个穿着黑色官袍,带着红顶斗笠的官员,立刻跪下,行大礼呼道,拜见摄政王。

    多尔衮挥挥手,让他们起来,洪承畴范文程等人谢了恩,又给阿济格多铎行了个礼,才低头垂手站在两旁。

    这时多尔衮在主位坐下,多铎和阿济格坐在两边,洪承畴等人恭敬的站着,等着多尔衮发话。

    多尔衮先喝了口茶,摸了下光秃秃的头皮,才开口说道:今天把你们叫来,就是为了一件事。如今北面边患已除,本王再无顾忌,准备在秋收后发兵南征。你们以为是先打四川,还是先打江南好?

    早前多尔衮就给奴才们透露过他的意思,所以奴才们早有准备。

    范文程抢先说道:主子,奴才以为攻打江南或者四川,是一急一缓两条不同的策略!

    在大清朝不是每个臣子,都有资格做奴才,必须是有资历,入旗籍,深受宠幸的人才有资格。其他人自称奴才,那都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作为最早投降大清的那一批汉人,范文程无疑已经坐稳奴才的位子了。

    多尔滚看向他,什么一急一缓,你说清楚点。

    奴才遵命!范文程打了个千儿,谄媚的笑道:主子爷,奴才以为攻江南为迅疾之策,特点是快,只要大军占据南京,南朝立刻覆灭。大军拿下南京,灭掉南朝,以江南赋税,以八旗之勇猛,大清一统天下之势,将不可抵挡。攻打四川,就是效仿元亡宋之路,这条策略比较稳妥,不过却比较耗费时间,也耗费资源,所以谓之缓!

    多尔衮微微颔首,又摸了蹭亮的头皮一下,心中已经有了决策,问道:你们以为本王是该攻四川,还是先下江南?

    洪承畴这时开口道,摄政王,无论是先攻江南,还是打四川,都需要防备豫南的高义欢。臣以为此寇不灭,不论先攻江南,还是先攻四川,都难以达成目标。

    多尔衮微微皱眉,时下不考虑高义欢,本王想问的是,本王打四川胜算大,还是打江南胜算大?

    洪承畴知道多尔衮的盘算,不过这种为了多尔衮的利益出发,而不是考虑整个大局,从大清利益出发的南征,可能短期获利,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是利大于弊。

    献贼据四川天府之地,如今又得汉中,若不尽早灭之,今后恐成大患。现今顺将贺珍,献关而投,秦王兵马聚集大散关,我朝完全可以趁着献贼还未做好准备,杀入汉中,进而谋取四川。汉中关中四川地形封闭,把守好关隘就能预防高义欢的干扰。大军一旦四川在手,就可效仿晋灭吴,元亡宋,建瓴而下,攻入湖广,最后直取南京!臣以为这是上策。

    洪承畴顿了顿,继续道:若是没有高义欢在,臣以为直取江南,拿下南京,使得南朝正统崩塌,各地陷入分裂割据,然后各个击破,不视为一条好策略,但有高义欢在侧,我军有后顾之忧,必受牵制,加上我朝无水师,想要一战而定南京,臣以为难以实现。如是大军不能占据南京,抓住朱慈烺,臣以为局势很可能向宋金对持演化。

    洪承畴把想法说出来,不过并没有明确支持哪一条,因为他晓得多尔衮现在的想法。

    多尔衮要的是一场胜利,获得大批物资,谁最好欺负,谁最好打,谁是软柿子,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都欺负了几十年,早就找到了感觉,打起来上手也快。

    多尔衮听了洪承畴的话,也明白洪承畴的倾向,他不禁眉头紧皱起来,一时间难以抉择。



第521章丰富军旅生活
    多尔衮一阵沉吟,南京虽然嚷嚷着要同他开战,可是不是多尔衮看不起他们,就南朝的歪瓜裂枣,他真没放在心上,也断定他不主动去打,南朝肯定要继续做缩头乌龟,不会主动挑衅大清。

    这种情况下,其实先对付四川的张献忠,然后建瓴而下,才是个比较明智的决定。
1...232233234235236...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