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当初朱慈烺正处于丧父的悲痛中,憎恨一切流寇,所以高义欢第一次求抚时,他并没有持接受的态度,第二次高义欢求抚,便有点威胁的嫌疑,让身为天子的朱慈烺感到屈辱,所以对高义欢并没有好感。

    现在朱慈烺听了高义欢的这些事迹,忽然发现高义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坏,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心中还是想为朝廷效力地。

    高精忠这个人,还是可以一用啊!朱慈烺忽然感叹。

    说着他看向众人,问道:几位卿家,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

    书房内几人议论几句,陈子龙出来行礼道:陛下,臣以为高精忠此人,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能伤人,用不好,就会伤到自己。此人能战,用好了是大明屏障,但因为他太能打,身上又有流寇习性,不守规矩,所以一旦约束不住,必为国朝大害。

    朱慈烺点了点头,不过却道:朕到觉得高精忠很不错,他再不听令,不守规矩,能比得过左良玉?精忠至少能抗击东虏,擒下孔有德这样的国贼,左良玉空耗粮饷,却只会祸害朕的子民。

    听完高义欢的事迹,小皇帝对他的映象有了些改观,觉得小高还是很不错滴。

    国难思良将,同高义欢一比,左良玉之流,根本拿不出手。

    朱慈烺这也是希望,能够得到一员良将,所以不自觉的忽略了高义欢的劣迹。

    这时王彦也道:陛下,臣以为高精忠确实可以一用,此人似乎对东虏仇恨很深,有他在,朝廷在襄樊一线无忧。不过朝廷也不能太依靠他,陛下要振兴大明,还是要有陛下亲自掌控的势力才行,而不是依靠藩镇。

    朱慈烺何尝不想亲自掌控大军,只是眼下的局势,他不禁叹了口气,谈何容易啊!

    王彦却笑道,陛下,眼前就有一个机会啊。陛下要想掌握大权,没有比打仗更好的方法。只要战事一起,陛下就可光明正大的掌握大权,开征赋税,编练军队。此前,朝廷战和不定,现在高精忠送来孔有德,陛下下旨将他当众杀了,主和派立时就得偃旗息鼓,陛下就有借口备战了!

    朱慈烺眼睛一亮,觉得王彦说的很有道理~




第468章踢皮球
    南京城,皇宫内,朱慈烺在大殿召见豫南来人。

    李虎有些惶恐的跪在大殿中间,听着朱慈烺颇为欣赏的说道:高卿这次击败东虏,俘获孔有德,让朕十分欣慰。听说高卿派你来南京,除了献俘,还是为了催要军饷是吧?

    朱慈烺与亲信大臣,仔细的分析了高义欢这个人,觉得眼下高义欢还是值得拉拢地。

    从高义欢的作为来看,不管他是不是朱全忠式的人物,至少他此时是抗清的。

    在李自成灭亡后,南京朝廷联虏平寇的策略,已经出现了动摇。

    虽说朝中主和派的人依然不少,但也有人逐渐意识到,必须要防备东虏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高义欢在,明朝襄樊一线便无忧,所以朱慈烺觉得高义欢可以用,甚至希望感化他,让他对自己效忠。

    因此他今日特意召见,前来南京献俘的魏武军将领李虎,来安抚高义欢的部众。

    李虎奉高义欢之命,押送孔有德来南京,同时看能不能要点东西回去。

    虽说李虎跟着高义欢也见过不少世面,他同几万的鞑子干过,战场上死都不怕,可不知道为什么,大殿上坐的朱慈烺,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可是他确硬是不敢抬头看一眼,说话都不利索,心里慌得一逼。

    听着朱慈娘的话,李虎脑子一片空白,等旁边太监提醒,才想起二叔的交待,忙磕头道:这~万岁,大帅说为万岁效命,艰苦困难点根本不算什么,弟兄们就算每天只能喝稀粥,穿着破烂的战袄,也要将鞑子打走,光复大明的江山。

    朱慈烺毕竟太年轻,一听这话,心头便是一震,再苦不能苦了将士们,朕先给精忠拨银二十万,粮二十万石,犒劳将士们。

    南京朝廷并不富裕,不过左良玉一镇,除了武昌附近的赋税都归左镇外,每年朝廷还得供给银四十万两,粮食二十万石。

    左良玉什么都没做,就拿这么多钱粮,高精忠抵御东虏,俘获孔有德,只给这么一点,让朱慈烺有些不好意思。

    李虎连忙谢恩,朱慈烺又说了几句,然后用手将破了个洞的袖口,悄悄折进袖子里,挥手让他离去。

    李虎毕竟第一次见皇帝,心中忐忑得很,发挥不是很好,话都没讲利索,等退出大殿后,才有点儿后悔,没找皇帝多要一些东西。

    二十万两,还没有这次大战花费的一个零头,根本不能补偿魏武军的损失,不过二十万石粮食,还有点作用。

    接下来几日,李虎领着随行的魏武军将士,便在城内晃荡。

    豫南来的骄兵悍将们,穿着臃肿大棉袄子,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猖狂劲儿,他们吃遍南京的酒楼,睡遍暗门里的娼妓,一边等待嘉奖落实,一边在南京城中乱逛。

    李虎等了几日,皇帝许落的奖赏,却没半点消息,于是几人找到王世琮,王世琮又找到何腾蛟,去询问拨给高义欢的钱粮,什么时候发下去。

    结果找到兵部,阮大铖却说旨意是收到了,但是兵部分文没有,要钱粮只有到户部去讨,于是皮球又被踢到了户部,而户部又说今岁兵饷,早就拨到了兵部,又让去找兵部。

    李虎本来还嫌少,看着架势,连这点都难拿到。

    魏武军中行政效率极高,李虎哪里遇见过这种扯皮的,本来他见了皇帝,觉得朝廷也还不错,现在好感全无,险些没给衙门里的官僚气死。

    在兵部和户部踢皮球之时,南京城迎来了一件大事,皇帝亲自下旨,定了孔有德的死刑,命刑部挑选老道的刽子手,对其施以碟刑。

    南京天牢内,一大群兵丁涌入牢房,一群曾经被孔有德视为土鸡瓦狗的明军,如今却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进了牢房。

    自从被高义欢抓住,孔有德就晓得他会有这一天,因此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

    哼,终于要杀本王呢?孔有德坐在阴暗的牢房内,深上带着厚重的枷锁,冷笑连连,本王早就不想活了,砍得时候麻利点,别耽搁大家的时间。

    来押人的一名官员却笑道:对不住了,这回还真麻利不了,陛下亲自定的碟刑,请了从北京逃来的刽子手老刀刘,估计得折腾两三日时间。

    孔有德闻语,顿时色变,当即就要咬舌头,几名锦衣卫早有准备,疾扑上去,刀柄猛砸,不一会儿,牙齿就给全部砸掉了。

    钱谦益府邸,东林党魁钱谦益瘫坐在床上,他身上盖着被子,嘴角留着晶莹剔透的涎水。

    正月间,南京的天气还冷,钱谦益忽然听见孔有德被俘的消息,议和希望更加渺茫,又见自己的弟子,对高精忠赞不绝口,已然被高精忠折服,一口气没缓过劲来,被活生生的气得中风了。

    钱谦益一倒,主和派立时人心涣散,东林党内部原本由钱谦益来统一意见,现在意见也分裂了。

    严格来说,东林党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党,他们并非一个固定的群体,没有严密的组织性,同时也没有鲜明的政治主张,党内的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这里面有钱谦益一类人,也有解学龙,顾锡畴,孙承宗,李邦华,李若星,宋师襄这样慷慨付国难的人,结构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定义。

    钱谦益中风,东林的顶梁柱一倒,东林党内部就有些不稳起来,为是战是和,吵得不可开交。

    几个东林党的要员,来看望钱谦益,见钱谦益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只能摇头离去。

    这时郑森又火急火燎的跑进来,见一个二十出头的美妇人,正照顾钱谦益,顿时眼睛就亮了,他走过去看了看床上的钱谦益一眼,然后盯着美妇人,师母,老师好些没有,都怪我不好,没想到老师会这么激动!

    床上钱谦益嘴里流着涎水,喉咙里咕哝咕哝着,身子不停的颤动着,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不过却又说不出来。

    柳如是叹了口气,安慰道:太医说了,没有大碍,不过能不能恢复也说不准,就算好了,也很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郑森顿时大急,师母放心,有学生在,一定请最好的郎中,就算花再多银子,也要把老师治好。

    柳如是微微点头,大木有这份心,就可以了。对了,你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听了这话,郑森眉飞色舞,师母你不知道么,今天朝廷要对国贼孔有德施以碟刑,真是大快人心啊!韩国公将孔有德送到南京,此举大涨人心士气,韩国公真乃我辈的楷模,我已经决定投笔从戎,投军报国了。

    柳如是闻语,脸上露出一股英气,笑道:当今天下混乱,胡虏南侵,韩国公力败虏兵,保卫一方,可以称为豪杰。你要投笔从戎,师母支持你!

    郑森脸上大喜,躺在床上的钱谦益,喉咙里却咕哝的更加厉害~



第469章孔有德死了
    孔有德被皇帝亲自定罪,处以碟刑,他罪无可恕,就算是主和派,也不敢在沸腾的民意面前,为孔有德说话,只能看这孔有德被拖往刑场。

    南京城内的百姓一阵欢腾,除了少数人是真恨孔有德外,大多数人其实也就是凑个热闹。

    孔有德被处以碟刑的那天,南京城内的百姓几乎倾巢出动,把刑场围的水泄不通,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脑袋。

    南京城许久没有这么热闹过,千刀万剐的刑罚,可是稀罕事,百姓都乐呵呵的前来围观。

    文士士子们,心中则怀着国仇家恨,来看国贼受死。

    刑场上,一队刑部的士卒,手持着长枪,围成一个圈,孔有德被扒了个精光,浑身赤条条的被绑在一根柱子上。

    冷风吹过,孔有德一个哆嗦,看见眼前无数双迫不及待的眼神,他知道市井小民们,正急着看他被剐哩。

    这时一个老头走上台来,取出一套刀具,在孔有德身上罩了层渔网,便准备行刑。

    台下的人议论纷纷,都说老头子技术精湛,祖传的手艺,当年袁崇焕袁大督师行刑时,就是老头子操的刀。

    老刀刘稍作准备,徒弟取了个托盘,他便对孔有德说了几句话,就开始下刀子。

    这时孔有德到也硬气起来,刀子割i去,脸颊抽动,额头冒汗,却硬是一声不发,最后在充把硬汉。

    老刀刘刀法精湛,每一刀下去,都是一小片,薄的跟生鱼片似的,不一会儿,就割了满满一盘。

    围观的百姓,不禁发出连连惊叹,碟刑可不常见,一辈子也遇不见一两次,这让他们心潮澎湃,兴奋不已,觉定明天再来。

    喋刑不是一天弄完,割了几百刀,得让犯人喘口气再接着割。

    孔有德第一天还充好汉,可到了第二天,就实在是忍不住了。千刀万剐的刑罚,就是铁打的汉子也承受不住,何况孔有德也并非什么硬汉,又割了一百多刀,便涕泪横流,哀嚎不止,求个痛快。

    不过老刀刘技术过硬,硬是割了七天,三千刀才结束了孔有德的性命,老刀刘光卖肉,就赚的盆满钵满。

    湖广,武昌府,左良玉的府邸。

    大堂内,左良玉正接见从南京返回武昌的监军黄澍,商议着机密事情。

    前不久,高义欢进献满达海的人头进南京,弄得主和派非常的被动。

    东林众人一商议,为了扭转局面,便让到南京述职的黄澍,赶快返回武昌,唆使左良玉过江。

    侯爷,现在高精忠正同东虏在河南激战,以卑职来看,高精忠虽胜了一小阵,但是想要击败东虏却很来。卑职以为他迟早为东虏所灭,侯爷不如趁着现在调兵过江,收了高精忠在湖广的地盘。黄澍坐在下手,侃侃而谈。

    左良玉和高义欢是有仇的,他的儿子左梦庚,至今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便都是高义欢所赐。

    左良玉恨透了高义欢,不过他却知道自己的斤两,手下都是一群盗匪,老兵油子,真开战,怕是要被打出屎来,最后连武昌都保不住。

    不过,眼下高义欢正和鞑子在北面激战,确实是一个机会。

    高义欢在流弊,能比得过鞑子?左良玉一想,便觉得高义欢可能要凉了。

    黄臬台,这是怕不太好办吧!高精忠在湖广留了三万人马,怕不是那么好对付,况且他现在是镇守豫鄂的勋臣,我出师无名啊!左良玉幽幽道:另外,大军调动,就得花钱,我现在就武昌黄州两地,吃饭都难,哪里能调兵啊!

    黄澍笑了笑,侯爷,这都不是问题。高精忠在湖广倒行逆施,打击士绅,压迫豪族,早就有人不满了,本官已经暗地里联络了不少人,他们可以为内应。另外出兵的借口也简单,高精忠不是在与东虏作战么?侯爷可以用协防增援的名义过江,兵不刃血的缴了魏武军的械,还能博个好名声哩!

    左良玉眉头一挑,眯眼看向黄澍,这些文人阴起人来,一套一套的,真是让人可怕。

    高义欢正向南京求援,他打起增援的旗号,过江接手防务,还真是一条妙计。

    左良玉心中已经动意,不过还是摇头道:不行,不行,黄臬台的主意虽好,但调兵就要花钱,没银子,本候也掉不动手下的骄兵悍将。本候看这件事情,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黄澍见左良玉不见兔子不撒鹰,只能道:粮饷和开拔费用,本官早就为侯爷准备妥当,一共银二十万,粮食十万石,保准侯爷没有后顾之忧。

    左良玉闻语,顿时哈哈大笑,然后正色道:高精忠在豫南同鞑子大战,我看他未必能顶得住。一旦高精忠败了,鞑子必然长驱直入,南下湖广。本候作为镇守武昌的勋臣,有责任担起保护百姓的责任。黄臬台容我准备,我马上就发兵协防。

    黄澍面带笑容,如此,就最好不过了!大明有侯爷坐镇武昌,真是一大幸事啊!

    当下左良玉与黄澍说了几句,黄澍便告辞离去。

    堂上的左军将领,不禁问道:大帅,咱们真要去抢高精忠的地盘啊!

    说实话,左军在武昌虽然不富裕,但是日子也还过的可以。高义欢毕竟在湖广留了三万人马,他们心中还是有些恐惧。

    左良玉却笑了笑,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不过现在时机还有点不成熟。高精忠居然斩了鞑子的贝子满达海,便说明实力还很强劲。咱们先把钱收了,等一等再做决定。

    大帅,那咱们现在不出手么?堂上将领松了口气,不过随即又开口问了一句,方才黄澍送钱送粮,大帅也答应出兵,要是没有下文,我们以后再想从东林手中拿钱拿粮,怕就不容易了。

    左良玉捋了捋胡子,看了众多部将一眼,忽然点将道:张应祥,你率本部人马,率先过江,先找个县城占了,看看魏武军的反应,同时作为大军前哨,为本帅收取荆州和襄阳,做好准备。




第470章王师上岸
    几日后,新年刚过,长江上舟船穿梭,三千左军悄悄渡过长江。
1...209210211212213...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