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其实南京朝廷近两年的作为,已经让许多人不满,只是一直没有一个事件,能让众人表达出来,现在有人故意煽动,顿时就有点群情激奋起来。

    南京城,文渊阁,几名大学士,阴郁无比的坐在大堂内,心中充满怒火。马士英史可法钱谦益等人,都心烦意乱。

    朝廷正准备与满清议和,高精忠突然来这么一出,不是给朝廷添乱吗?

    他这一报捷,还搞这么大的动静,把南京城内的军民都煽动起来,内阁联虏平寇,同东虏求和的国策,还怎么推行?

    这厮不是和朝廷作对吗?现在城中的气氛,同清廷还怎么和谈,怕稍微有点让步,就会被骂成国贼,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一时间,几位大学士都一阵脑壳疼,马士英板着脸,不像话,瞎胡闹!

    阮大铖的政治嗅觉很敏锐,马阁部,我看这事蹊跷,高精忠报个捷,能在南京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肯定是有人在针对我们。

    马士英闻语,瞟向对面坐着的史可法钱谦益,不过遂即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和东林党之间明争暗斗,不过在对清议和上,意见却是统一的。

    打仗要征税,东林党人不干,同样江北军阀,也不太想和清军打仗,因而双方都是联虏平寇政策的支持者。

    钱谦益见马士英瞟向他,怕马士英误会,忙道:这事查起来也简单,攻击我们必然是主战派。何腾蛟一来南京,就意图说服内阁对清强硬,会不会是他搞鬼?

    东林内部斗争也是一把好手,钱谦益一下就抓住了要害。

    阮大成沉吟道:此事何腾蛟有参与,肯定逃不了,不过他刚从湖广来,在南京没有什么影响力,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必然有人帮忙!

    听了这话,堂上众人都提起了警惕,钱谦益立时明白过来,这是主战派,想对付内阁,借着高精忠打了个胜仗的机会,大闹一场,欲推翻内阁的策略。只可惜那些士子太天真,殊不知我大明军力与东虏差距甚远,以为高精忠胜了一小阵,我们就能马上北伐,收复神京,却不想一想,一旦开战,万一被打得大败,损失远远多于现在求和。

    马士英道:这帮主战派,哪里知道这些事情,他们只会意气用事而已,当年朝廷服个软,何至今日。现在北方已经被东虏占据,我们议不议和,他都在东虏手里,而议和后,我朝至少可以保持半壁江山,有时间整兵备战

    一时间,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等人都各抒己见,达成统一意见,绝对不能让这些人动摇朝廷的国策,唯一只有史可法持保留意见。

    此前大明连战连败,明朝军民都看不到一点胜利的希望,所以反对议和的声音,并不激烈。

    现在风向逆转,议和就是卖国,史阁部比较爱名声,关键时刻,像个老僧一样,不愿意表态。

    他这一沉默,把原本同仇敌忾的几位学士,一下就搞得人心动摇起来~




第444章马阁部主战
    内阁几位大学士商议之后,除了史可法有点动摇,不愿意表态外,其他几人勉强达成共识,绝不能让人阻扰现行的国策。

    当下众人便召集心腹进行商议,准备进行反击,马士英阮大铖主要负责调集人马,控制城门和码头,钱谦益则组织东林党人,准备重新夺回对舆论的控制。

    马阮和东林难得一次联手,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上献俘的人进城,让百姓和士林对所谓的大捷有所怀疑,然后由东林党人陈述当年明朝外交策略的失败,吸取陈新甲的教训,并指出东虏实力强大,让朝野不要因为一次小的胜利,就冲昏了头脑。

    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还是要由我们这些成熟的人来治理,劝说那些年轻的士子不要冲动。

    这些人也就是一时冲动,等时间一久,便依旧歌舞升平,事情很快就会过去。

    商议完成之后,众人回去吩咐人去办,而坐为大佬,他们只需要运筹帷幄就行了。

    对于此次事件,内各还是有信心压下去,毕竟马阮有兵,东林掌握舆论,他们完全不惧挑战。

    次日中午,秦淮河东岸,南京城西定淮门内,已经聚集了不少来看热闹的人群,准备亲眼看一看来献俘的队伍。

    在人群中,不少士子也夹在人群中,等他们到了定淮门,把守城门的士卒,却不让人群出城。

    这一下,人群中便有人不干了,几个国子监的士子,更是与守门的士卒争论起来。

    今日中午,献俘的队伍要从定淮门入城,已经是满城皆知,南京各个阶层,都准备来看热闹,许多勋戚大户也派出下人来占个位子,可是守城的士卒却不让出城,便捅了马蜂窝。

    南京城天子脚下,不像一般地方,城中的百姓自然不会怕守城的丘八,几名士子仗着功名在身,更是不把一群丘八放眼里,连连喝问为什么不让人出城。

    这可苦了守门的士卒,他们也不是锦衣卫那样的特务组织,自然不敢对这些文曲星们动手,士卒们见人越聚越多,一个个便有些烦躁,不安了。

    这时文渊阁内,几位大学士处理了一会儿公务,钱谦益抬起头来,马阁部,何阁部今日又未来,会不会出什么事情。

    马士英颇有信心,牧斋公不用担心,昨天我已经吩咐下去,南京这边不让人出去,江北那边不让人过江,不会有什么问题!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闹不出大风浪~

    马士英话音刚落,一名官员却急匆匆的走进来,马阁部,几位阁老,大事不好,国子监的监生,带头冲破阻拦,领着百姓出定淮门了。

    钱谦益刚喝一口茶,险些被呛死,他急忙放下茶杯,一阵咳嗽。

    岂有此理,他们这是目无王法,来人,本阁要调兵,把他们拿了。马士英大怒。

    不可,监生们也是一心为国,一时冲动,怎么能锁拿下狱,实在有辱斯文。史可法却出言阻止。

    阮大铖和钱谦益等人心头不禁一阵郁闷,您到底哪边地。

    马阁部,士子和百姓出了城,现在怎么办?钱谦益眉头紧皱。

    休慌,我以经派人过江,献俘的人过不来。马士英一挥手,喊着怒气:走,集之兄你去应天府调集人手,大家随我一起去看一看。

    国子监的监生居然敢冲击城门,又带着这么多百姓士子出城,很容易形成**。

    如果在南京发生骚乱,或者死了人,那情况就糟糕了,会给内阁带来巨大的压力。

    以前大家党争都是相互放嘴泡,这次主战派居然使出这么下作的招数,煽动士子,实在让马士英感到愤怒了。

    马士英说完,便起身往外走,众人见马阁部从容不迫,略微有些镇定,跟着马士英往定淮门而去。

    当下一群人便出了文渊阁,叫上护卫往前走,还没到定淮门,就听见西城传来嗡嗡嗡的喧哗声,令马士英钱谦益微微皱眉。

    众人沿着街道出了定淮门,忽见秦淮东岸黑压压的一群人影,密密麻麻怕是有上万人,一个个欢呼嚎叫,比过年还要热闹,不禁纷纷一愣。

    要说当官平时也威风,官本位的体制下,让官员在庶民面前,天生有一种优越感,总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所以他们时常理所当然的漠视百姓。

    看见眼前人山人海,威风如马阁部,也不禁心头一凛,没来由的心中升起一股恐怖之感。

    这时马士英心头一沉,知道坏事了,不过身为首辅,他必须要保持威严,不能露怯,于是硬着头皮往前走,而正好这时迎面走来数百人,两帮人在道路中间碰面。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何腾蛟,他不等马士英一行人开口,便先开了腔,几位各阁部能抽空前来,真是令人尊敬啊!

    你什么意思?马士英有点晕,不明白何腾蛟的意思。

    何腾蛟道:韩国公在河南大破东虏,斩杀东虏贝子。马阁部做为首辅,也忍不住前来迎接献俘的队伍,自然也是支持抗清,并非传言中的卖国求荣,所以令人尊敬啊!

    王世琮也说道:马阁部心系前方战事,真是国朝石柱!

    马士英掌握江北大部分兵马,他不点头,兵马就调不动。

    几百名国子监的士子,都兴奋起来,振臂高呼,马阁部英明!马阁部主战!

    马士英脸颊一阵涨红,四周围上来的士子,越来越多,几百双热切的眼睛注视着他。

    马士英知道自己不点个头,反对抗清话,必然名声全毁,还有可能被人群殴,他只得强压着怒火。

    正好这时,码头方向一声喧哗,便见一艘船只靠到岸边,船板搭上码头,一队穿着黑甲的士卒,押着十多个鞑子下船,还有人打着缴获的各种鞑子的旗幡,码头边上围观的百姓,顿时就一阵欢呼,气氛瞬间达到**。

    几位阁部微微愣住,不是说派人去把献俘的人拦住了么?一时间,几人不禁齐齐看向马士英,马士英也微微惊讶,他定睛一看,献俘队伍中一名年轻官员,顿时明白过来,怕是皇帝也卷了进来。

    马士英神情变化,忽然笑道:东虏占我神京,夺我版图,我马士英自然是对其恨之入骨,要与东虏血战到底的。

    史可法也赞道:嗯,民心士气可用啊!

    一旁的钱谦益,见他们临时变卦,脸上愕然,心头又惊又怒,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第445章南京消息
    南京城,大明朝廷各方政治势力,明争暗斗之际,高义欢面临的局势,却继续恶化着,向十分不利的方向发展。

    西平一战后,高义欢本欲包抄多铎侧翼,迅速逼退多铎,不想多铎连夜赶至郾城,使得侧翼兵力凶厚,甚至强于高义欢,让高义欢不得不放弃包抄的计划。

    这时多铎兵力依然占据优势,不过他却没有领兵南下,找高义欢复仇,而是屯兵郾城,等高义欢主动来攻。

    这一次多铎十分谨慎,他似乎在等什么消息,知道高义欢肯定先熬不住。

    果然,十二月底,武关方向送来奏报,阿济格在凤翔府追上李自成,顺军九战皆败,最后被清军困在扶风凤翔等地。

    顺军残部损失惨重,磁候田见秀义候张鼎降清,大顺军心动摇,李自成只能率领部众强行突围,结果混乱中与主力失散被清军所杀。

    当然也有传言李自成未死,说是看破红尘,遁入岐山出家。

    这种说法,高义欢显然是不太信的,李自成纵横天下多年,不是那种服输的人物,他要是不死,必然还会出来兴风作浪,不可能出家。

    不管是何种结果,大顺政权在这一刻彻底的崩塌,让高义欢心中一阵唏嘘。

    李自成在他的堵截下,被迫回头与清军一战,最终战死杀场,为他的作为,付出了代价。

    其实李自成的死,高义欢是要负点责任的,不过他却没有愧疚,也没有去验证李自成到底死没死,就在军中设了个简单的灵堂,悄悄的领着一众顺系降将,给李自成上了柱香。

    一众顺将都有些神伤,不过同时也知道,李自成和大顺已经完了。

    李自成一死,顺军残部群龙无首,让高义欢可以大胆的启用归降的顺将,不过李自成一死,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顺军残部将不成气候,清军在关中的兵力将失去牵制,成为高义欢的众大威胁。

    根据周荣华传回来的消息,顺军在凤翔府失利后,残部人马分为两路突围。

    一路由汝候刘宗敏率领,从扶风县突围南下,经过斜谷窜入汉中,同活跃在那里的顺将贺珍会合。

    另一路顺军残部,则由李过高一功等人率领,从岐山县突围西去,窜入陇右与那里的顺将党守素会合。

    这两路顺军残部,加起来还有五六万人,不过都已经退出了关中的核心区位,渭河平原彻底被清军占据,已经无法对清军构成威胁。

    武关的人马来报,已经有数万清军,逼进武关,随时可能从西面发动进攻。

    这或许就是多铎能淡然的待在郾城的原因。

    汝宁府,上蔡县,多铎四万人马到了郾城后,高义欢已经没有夺回郾城的可能,魏武军只能已退为进,放弃西平县,将人马撤退到上蔡县,引诱多铎兵马深入汝宁。

    这时在魏武军大帐内,高义欢本想早些休息,高养足精神,奈何为了局势忧心,让他全无睡意。

    半夜三更,高义欢无法入眠,便索性起身,披上外套,手里拿着一盏油灯,站在地图前沉思着,看上去还挺像一位伟人,只是不晓得他能不能想出化解危局的奇谋妙计。

    高义欢用油灯照着地图,眉头紧皱,思索着破局的策略。

    他已经向多铎示弱,引诱多铎来攻他,不过多铎除了派出小股骑兵南下劫掠外,主力却窝在郾城,并不来攻他,似乎打定主意,要和高义欢耗着,等高义欢主动进攻。

    现在关中的清军已经准备攻击武关,高义欢不击败多铎,就没法子增援武关,南阳府极有可能被清军攻陷。

    多铎不主动来攻他,高义欢那点兵力,主动攻击几乎必败无疑,便让高义欢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危局。

    此时他正看着地图,忽然帐外隐约间传来一阵窃窃私语,打断了高义欢的思绪。

    这让高义欢心里一阵烦躁,他正要怒吼之际,帐外一个声音响起,大帅睡了没?

    何事?高义欢将灯放下,听出是赵大宪的声音。

    帐帘被掀开,一阵冷风灌入,吹得高义欢一个哆嗦,赵大宪带着雪花钻进来,脸上满是气愤,大帅,刘黑子那龟孙开溜了!

    高义欢身子一晃,后退两步,一手撑在帅案上。

    赵大宪见此急忙去扶,高义欢抬起另一只手制止,不用!你说怎么回事?

    高义欢脸上镇定,心中却是惊涛骇浪,如遭雷击。

    他晓得刘黑子靠不住,不过刘黑子的这个时候撤离,无疑是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让本就不乐观的局势,雪上加霜。

    大帅,刚才有人来报,说刘黑子要溜走,我正要派人去查看,便遇见了刘黑子派来的人。赵大宪说着,拿出一封信,递给了高义欢,这是刘黑子给大帅的信。

    高义欢接过信件,抽出来看了看,刘黑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西平一战,他死伤近六千人,大军伤亡惨重,还折了几员大将,已经吃不消了。

    刘黑子原本以为击败了满达海后,很快就能逼退多铎,而他则能拿了钱粮走人,但是多铎又来四万人,加上听说了一点关中的风声,便让他认为再待下去,钱粮没拿到,自己怕是要拼光,所以刘黑子不淡定了。

    他在信中言明,不是刘哥不仗义,实在是高兄弟你惹的事情太大,他扛不起。

    打了三万清军,又来四万,后面还有,没完没了,谁受得了,刘黑子表示,他实在消耗不起。

1...198199200201202...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