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牛金星见李自成答应,心中也有些高兴,陛下英明!如果高义欢兵发洛阳,使得河南东虏回援,我们或许能够组织兵力,在渭水南岸诱敌升入,打个伏击。

    李自成却摇了摇头,冷哼一声,连连摆手,清军势大,还打什么伏击?朕的意思是,等高义欢主力北上,给朕让出了一条南征的通道,朕便趁着高义欢与清军在豫北缠斗之时,走商州出关中,借道空虚的豫南,打襄阳入湖广,将清军甩在身后,在南方重开基业!

    连续的失败,李自成已经没了继续与清军作战的勇气,南面的明军比较好欺负,他决定避难就易。一时间,他打不过就跑的流寇属性,又战胜了他坚守关中守卫基业的信念。

    李自成说完,双目炯炯的看着众将,似乎是再等众将赞叹他的妙计,不过大帐之内,从牛金星到诸多将领听完,却都是一脸愕然~




第389章野战铜炮
    十余月底,南阳府进内,三万余高军精锐,驻扎在城外的旷野里。

    放眼望去,一顶顶的军帐蔓延,营盘内旌旗猎猎,喊杀声整天。

    这时校场上列成队形的魏军士卒,一手持刀,一手拿盾,在将官的督促下,嘿嘿哈嘿的连劈几刀,近千人动作整齐划一,气势恢宏。

    另一边的校场上,火铳手熟练的抬铳射击,长枪手奋力突刺,战马来回疾驰,冲高坡,跃战壕,各营士卒训练十分火热。

    在拿下夷陵后,高义欢留下三万人马分守湖广各地,而豫南则集结了近七万大军。

    这七万人马,四万人分守各险要关隘,三万精锐则集中于南阳,加紧训练,以观时变。

    高义欢从荆州出发后,不几日就快马奔到南阳,一面督促士卒训练,一面等待关中的消息,顺便视察南阳新建造的兵器作坊。

    现在随着高义欢的地盘扩张,汝宁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魏武军的中心。

    相比汝宁,南阳地处盆地,四周山脉环绕,易守难攻。

    除此之外南阳盆地,良田众多,周围的山脉又矿场丰富,物产丰富,又联通湖广,所以比汝宁跟适合作为高义欢的老巢。

    为此高义欢便将新建造的火器作坊,还有一些其他的兵器作坊,设在了南阳和襄阳。

    时下汝宁南阳襄阳都有不少作坊,而根据位置的不同,还有获取资源的不途径不同,作坊的分布便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襄阳因为靠近明朝,汉水又同长江相连,方便从南方获得,棉布精铁等物资,所以建造了不少衣甲被服军鞋旌旗等工坊。

    汝宁还再造炮造铳,不过不再增加工匠,很大一部分产能,被转移到南阳。

    南阳府周围多山,桐柏山区,有金银铜铁等各种矿产,眼下除了金银的矿品太低,难以开采之外,铜铁都有了一定的产量。

    南阳有矿,平顶山有煤,在南阳设立作坊,也便于运输,减少原料的运输成本。

    此前高义欢因为资源不足,所以主要铸造火铳和铁炮。

    现在工匠在桐柏山脉中找到一个铜矿后,高义欢用汝州一战时,俘虏的绿营兵进行开采,然后派工匠入山冶炼,再用骡马将铜锭运出大山,便逐渐积累了一些铜锭。

    高义欢在南阳造的火炮,并不是汝宁造的铁炮,而是更为轻便的铜炮。

    清军开始使用震天雷,让高义欢吃了一惊,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他到南阳不久,便领着一群人来到工坊进行视察。

    现在清军的地盘广大,人口众多,高义欢必须要发挥他在器械方面的优势,才能抵消清军的一部分优势。

    这时一群人骑马离开营盘,飞驰着来到位于卧龙岗的铸炮坊,隔着老远便见几排红砖房,还有几个巨大的高炉耸立着,冒出一道道滚滚的浓烟。

    十月底,天气已经转凉,高义欢望见那烟囱,不用人引路,便一路驰骋,黑驹儿健步如飞,直跑得耳畔生风,冷风刮的脸颊生疼。

    他一骑当先,身后数十骑,趋之如骛,紧随其后,不多时,众人便到了烟囱耸立的铸炮坊。

    这个作坊,虽然是刚建不到一年,不过规模却比汝宁的作坊,还要大许多。

    整个作坊占地近千亩,包括铜铁的精冶和提纯,火炮的铸造,炮弹的制造,还有一个试炮的靶场,以及火药工坊。

    高义欢对工匠进行等级的划分,从学徒开始每提升一级,待遇就不一样,激励了工匠的积极性,使得他在三年间,便拥有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工匠。

    正是在这种激励下,高义欢手下的工匠队伍,已经扩充到了一千余人,学徒则有五千余人。

    现在南阳的这片作坊,便有二百多名工匠,一千多名学徒。虽说工坊内人员,还比较缺乏,但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招满人,并没有问题。

    高义欢一行人,在铸炮坊外勒住战马,陈汇廷领着几个大匠已经在外等候。

    卑职,参见大帅!陈汇廷领着作坊的小吏和大匠恭敬的行礼。

    高义欢从马上跳下来,将马鞭丢给亲卫,笑道:本帅来看一看作坊的情况,还有了解下新造的铜炮。

    回禀大帅,工坊按大帅的要求,已经造出三门样炮。最近工匠门反复实验,发现效果还不错。陈汇廷一边伸手请高义欢进入工坊,一边汇报。

    高义欢微微颔首,有些期待的笑道:走靶场,拉出来给本帅看一看!

    高义欢直奔主题,在陈汇廷的引领下,来到一处十分宽广的试炮场地。

    这时高义欢等人刚到不久,三名工匠便各拉着一匹健马,马后则各拖着一门细长火炮出来。

    这几门火炮没有红衣炮粗,长度也短一些,大概只有七尺左右,用的炮架同红夷大炮的四个小轮炮架也有些不同,而是只有两个大轮子,长炮架在两轮之间,被马匹拖动着向前。

    光看外观,高义欢便眼前一亮,有点像是他想要的野战铜炮,就是不晓得能打多远。

    乖乖,这一门炮得多少钱?赵大宪一看,有些惊呆了。

    陈汇廷道:大帅,这门火炮是按着大帅的要求来铸造,一共实验了三次,才铸造成功。

    高义欢对于铸炮的技术并不了解,不过样子却有些映像,便画了个外形,让他们参考,不想造出来的外形,还真如自己所想。

    这时众人目光,都被这种马拉的火炮吸引,不说射程如何,单说运输方面,就已经足够优秀和方便,能够跟上大军的速度了。

    高义欢等三门炮停好,上前摸了把炮身,也不废话,来!赶快放两炮,让本帅瞧一瞧。

    这种炮打的是实心弹,作用是远距离打击敌军,对射程要求便十分高。

    现在,火炮从外形上看还不错,就是不晓得能不能打远,如果射程比佛郎机强不了多少,那这种炮也就没意义了······



第390章关中来人
    清军八旗有山野间茹毛饮血进行渔猎的真满州重步,有擅长使用火器的汉兵,有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弯弓射鸟的蒙古马军。

    可以说八旗兵集合了三族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中,对高义欢威胁最大的,还是清军的骑兵。

    在战争中,无论是下营,还是行军撤退,都容易遭受马军的突袭。

    即便是步军列好了严密的军阵,也会受到马军骑射袭扰,让步军苦不堪言。

    明之前,对付马军,主要靠着神臂弓弩床等远超过骑弓的远程武器,来压制马军的袭扰。

    我武器射得远,让马军无法靠近,或者马军还没靠近,便先受到远程武器的打击,来让马军不敢袭扰。

    现在高义欢要的青铜炮,大概也就是这个作用。

    如果他射得够远,便能对马军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我炮能打个一两里,你拿个射几十步的骑弓老远冲过来,心里不慌,阵型不乱?这显然难以做到,而只要马军乱了,那对步军的冲击力和袭扰能力,自然也就小了。

    除了对付马军之外,这种炮打敌军步阵,也有很大的效果。

    若是两军对持,清军步军在一两里外,结成严密的步阵。那火炮就可以凭借射程的优势,先轰乱敌军步阵,使得清军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变守为攻,要么撤退避开炮击,否则我就一直拿炮轰你。

    这就是武器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的优势。

    当然,要拥有这样的优势,首先得能把炮造出来,其次得有钱,能造好多炮才行。

    不然造个几门炮,也只是个玩具而已。

    高义欢说要看看效果,陈汇廷忙叫来工匠,让他们进行一次演示。

    这时工匠立时分为两组,几人负责装填弹药,几人则去画出靶位。

    为了更加了解这种火炮,高义欢和赵大宪等人,都围了上来。

    几名工匠先用铁锹,弄了三个炮位,将铜炮固定,然后抬来两个木箱,箱子上都有朱柒写的字样,应该是工坊内,对于各种火炮发射药和弹丸进行的编号。

    一名工匠用铁棍将木箱撬开,便有人取出事先就用布包好的发射火药,然后装入炮膛,用尖刺从火门处刺破药包,插上引线,另一名工匠则已经推弹入膛。

    这种铜炮与明朝的火炮相比,其实区别并不是很大,只是明朝的炮比较粗短,他则比较细长,另外就是材料不一样,青铜炮不仅相对轻便,而且便于制造。

    在众人看着工匠装填时,另一队工匠已经在前面一块斜坡上,用石灰划出了一大片区域。

    这快有一里吧!能打得准?赵大宪不禁有点惊讶,同几人议论着。

    高义欢回过头来,板着脸,先认真看。

    就在这时,一声哨响,三门火炮,突然爆发出三声轰响,炮身依次猛然后退,两个大轮子便从坑里往坡上滚,等快滚出坡时,炮轮又回落入炮坑中,浓浓的白烟将炮位和工匠全都覆盖。

    三枚大概三斤多的炮弹,从橘红的铳焰中,呼啸而出,直射上一里左右的靶位,瞬间就钻入土中,无数尘土飞扬。

    高义欢定睛一看,三枚炮弹有一枚砸入白圈内,两枚则打飘了一些,但距离也不是太远。

    好,不错!高义欢赞叹一句,然后吩咐道,再试一试最远射程!

    野战炮和红夷大炮不同,红夷大炮是用来砸城墙,一枚炮弹往往十多斤,而野战炮是用来砸人,就向是弩床一样,力求精确和射程。

    不管是人还是马,一枚三斤重的炮弹,都能够一下砸个稀烂,惯性还能把后面的人打翻,炮弹便没必要太重,况且炮弹一重,大炮也就重,运送起来就会费力,无法跟着大军前行,便也就失去了意义。

    虽说三炮只有一枚命中目标,但是毕竟相隔近五百米,这都能打中,便已经很符合高义欢的期许。

    想想清军要冲到三十步左右,才能射出一箭,而火炮在一里附近就能有机会命中,这个情况已经相当令人振奋了。

    赵大宪等人,见了心中也是一阵狂跳,都不敢议论,而是专注的看火炮最远能打多远。

    这一个是有效射程,一个是最大的射程。有效射程,主要是针对单个目标,最大射程则是最远能打多远。虽打不准,但是却可以打击成片的目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

    这时射完一发后,工匠把火炮换了个位置,然后重新装填。

    他们先用打湿的羊毛刷子棍清膛,接着像之前一样装药装弹,然后将炮口调高,对准一块空地,猛然又是一炮。

    高义欢等人视线被硝烟遮蔽,挥了挥手驱散,便见距离火炮三四里左右,一名工匠站在落弹点,举起了一面红旗。

    这最少有三里远,那两里左右应该还有一定的准头,打敌军密集的军阵,肯定没有问题!高义欢哈哈一笑,这个炮可以加快制造了!

    明朝的火器其实很先进,也很有想法,但是却杂而不精,什么炮都有,但没种却都不行。

    同样的火炮,西方能做到相对轻便,但是明朝为了防止炸膛,便只能铸得笨重,成了要塞炮。

    陈汇廷见高义欢满意,心里立时一喜,按着规定,这次又少不了奖赏。

    陈器监!高义欢笑着喊了一声,等陈汇廷上来行礼,他便满意道:这门炮整体而言,本帅十分满意,你和参与铸造的工匠,本帅都要重赏。不过,本帅还是要提个意见,你这个炮架,是不是还可以改进,再尾部装个能够通过俯仰来调整射角的东西。

    西方的勃艮第蛇炮的炮架,便可以通过俯仰装置调整射角。

    这是火炮一个非常大的进步,炮手很容易调整角度,但高义欢看眼前的铜炮,瞄准起来却有些费劲。

    他也不晓得怎么弄,所以只能给个建议。

    陈汇廷点了点头,大帅放心,卑职稍后就召集匠师改进。

    高义欢微微颔首,忽然又问道:对了!开花弹的改进如何呢?

    这个~陈汇廷低下头去,不禁有点心虚起来,大帅,这个可能还要一段时间,而且火炮也需要进行改造。

    高义欢眉头一皱,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急不来,这件事你要多下些功夫,争取早日有所进展。高义欢顿了顿,又接着道:本帅让人去了澳门,聘请了一些佛郎机工匠,大概年前能到。等他们来了,你让工匠们看看他们的手法和技术,看能不能有些收获!

    这时高义欢刚说完,一名士卒急匆匆的过来,走到高义欢身边,附耳说道:大帅,关中来人了。

    :书友们,我是话凄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391章有阴谋
    顺军与清军的交战中屡次失利后,李自成已经没有了战胜清军的信心,而他与清军作战,只是维护自己的基业,并没有掺杂什么民族情感,也不是为什么大义而战。

    既然不是为了大义,关中又已经很难坚守,那离开关中对李自成而言,就是最好的选择。

    对他来说,舍弃关中,只是可惜一份基业,不过却并没什么心理负担。

    李自成想着去南方重开基业,不过顺军将士刚提起的一丝士气,却又立时烟消云散。

    对打进过北京,在关中已经有了家业的顺军将士们而言,他们早已不是当初光脚的泥腿子,而是有家有业的新兴贵族,李自成要走,便是要他们抛家舍业。

    大顺朝建立后,每个顺军将领攒下的家业,早够他们富裕的过完一生,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李自成个人的野望,而重新再来一次。

    李自成不管这些,他现在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虽然打不过清军,但朕打老朱家却没丁点问题。
1...174175176177178...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