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高大帅,老朽认为,首先孙贼掠夺百姓的田产屋宅都要归还,让百姓有田可耕,有屋可种。其次,孙贼对百姓剥削严重,征收四成以上的田税,百姓一年所得,要被征收一半,远远高于朝廷的两成赋税,搜刮太狠,简直让百姓无以为继,难以生存。老朽认为,官军既然收复夷陵州,那税法也就要废除,让百姓种有所得。陈仲廉侃侃而谈,高大帅,若是能做到这两点,百姓必然感恩戴德,铭记大帅恩德啊!

    孙可望侵占了不少田产,不过百姓能有几亩地,损失最大其实是这些地主乡绅。

    明朝田赋并不高,就算加上三饷正常算下来,也只是收两到三成左右,只是地主官绅将他们该交的田赋,转嫁在自耕农身上,使得实际征收中,百姓要交的田赋,达到五成以上。

    这一来,在耕种中,百姓实际能得到的粮食,大概只有收成的四五成,甚至更少,而官府得到的其实也并不多,只是田亩总产量的两成,剩下那三到四成,基本都被乡绅地主,还有官员贪去。

    孙可望规定田赋为官四民六,原来只能收到两成赋税的官府,在改革后拿到了四城税,原来只能得四五成粮的百姓,固定得五成,自耕农则能得六成,只有原来能得三成以上的乡绅地主,只能收一成的租子。

    高义欢对孙可望的税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知道这个方法,官府收益最大,百姓次之,乡绅地主则是损失最大的一方。

    高义欢进城后,像在荆州时一样,贴了安民榜文,表示税制暂时不变,所以陈仲廉便想忽悠他,将这套规定推翻。

    陈仲廉以为高义欢一个武夫,不懂这些,说完便笑着等他答复。

    谁知道高义欢却冷哼一声,忽然变脸你这个老东西,真是不知道羞耻。那银子乃是本帅缴获,与你有什么干系,再说废除现行规定,好让你在收三四成的租子么?你们这些乡绅,享受朝廷优待,却不思报效,专挖朝廷墙角,真是无耻之尤!

    陈仲廉整个人一愣,脸遂即一下涨红,没想到居然被高义欢,看透了心思。

    陈仲廉被骇得后退一步,心中一阵老羞成怒,读书人最要面子,这样被人戳破,脸便有些挂不住,一下换起了他当年在谏台的功力,高大帅你虽说是朝廷高官,但也不能这么血口喷人。这税法是孙贼所立,你是朝廷官员,用贼人之法,是何居心?老朽要写信进京,找人参你!

    御史出身的陈仲廉,展现出嘴炮党的战力。

    参我?高义欢拍案而起,你给西贼助饷,为西贼提供银钱,对抗朝廷。本帅先治你个通敌之罪。来人,给本帅拿下!

    高义欢一声大喝,十多名如狼似虎的甲士,便一拥而入~




第387章率军北返
    大堂外的甲士,一听命令,便涌进来,将陈仲廉架着就往外拖。

    休要血口喷人,老朽岂会通联西贼!陈仲廉气得脸颊涨红,几时受过这样的待遇,他奋力挣扎着,不过就他那枯瘦的身板儿,岂能是如狼似虎的甲士对手,立时就像拎个鸡儿似的,被拖出门外。

    这让陈仲廉,羞愤难当,脚上的鞋子都掉了一支,一边被拖着往后走,一边愤怒的大喊,老朽崇祯朝进士,有功名在身,匹夫怎能如此无礼~

    高义欢内心冷笑,虽然他有许多理由,可以来反驳,但是高义欢根本不打算和这个嘴炮辩论。

    本帅手握十万重兵,日理万机,有更简单的方法治你,还废话个什么。

    陈仲廉在朝廷做官那会儿,大明朝廷文臣的地位远高于粗鄙的武夫。江东大帅毛文龙,算是个狠人了吧,还不让袁督师,说杀就给杀了。

    现在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高某人流寇出身,本身就自由惯了,不愿意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陈仲廉觉得他会受明朝规矩的约束,那就错了。

    如果高义欢是条忠犬,打算今后就吃明朝这碗饭,那他还会在乎自己给朝廷的映象,努力让自己看上去十分的乖巧,不得罪文官,以求朝廷能够忘掉他的出身,给他一碗饭吃,赏个看家护院的机会。

    只是这么做,那得有多憋屈,并不是高义欢的性格。

    大丈夫在世,高义欢可以受不了这委屈,而且他也知道,就算他这么做,也多办落不到好下场。

    现在他没想着真的效忠明朝,明朝那边也是想着先稳住他,准备以后再弄他。封个公,还是个被灭族之人的封号,高义欢早就看透,岂会怕人参他。

    明朝能动他时,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他办了,没实力动时,那他就算像左良玉一样四处劫掠,朝廷照样不管。

    现在高义欢基本已经摸清了明朝的脉搏,只要他不反明,不下武昌,不攻长沙,保证湖广的现状,明朝就不会同他翻脸。

    现在明朝的困境,还是朝廷没钱,东南有一批像陈仲廉一样的士绅,阻扰南京朝廷的税法改革,搞得南京朝廷一年的赋税也就四五百万两。

    这点银子只能勉强维持朝廷的运转,南京根本没钱打仗,更别说来平定高义欢了。

    南京朝廷想要有作为,首先得有钱,而朱慈烺不将东林党人斗垮,收江南之财为朝廷所用,那南京朝廷迟早还是要完蛋。

    这时看着陈仲廉被拖走,堂上众人惊得纷纷站了起来,面面相觑,都傻了眼。

    这个高大帅,一言不合,就把陈御史拖走下狱,他们顿时就没了主心骨,心中万分惶恐。

    高义欢却扫视众人一眼,冷笑一声,本帅抄出一本帐策,上面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你们这些人,向孙可望输送了多少粮草。这就是你们通敌的铁证!

    真是官字两张口,他们明明是被孙可望威胁恐吓,被迫交银助饷,现在却成了主动输送钱粮了。

    大帅,冤枉啊!在场的乡绅们,顿时就慌了。

    现在他们才知道,什么是秀才遇到兵。

    这时高义欢挥手一声怒喝,都押下去!

    ~~~~~~

    在拿下夷陵后,高义欢让戴景洪领一营老卒,一营新卒驻守夷陵州防备四川,大军便押着缴获返回荆州。

    不过,因为关中的战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高义欢也未在荆州久留,大军回到荆州后,各部人马便陆续北返,而他则暂时留下,处理一些事情。

    时间到十月底,关中再次传来不利的消息,李自成在富平又败了一阵。

    高义欢遂即留下赵柱子陈名夏坐镇荆州,自己则准备动身。

    这日在荆州城外,高义欢与几人徒步而行,身后亲卫牵马随行。

    柱子,我将荆州交给你,你务必要守好此地。除了要防备西军出川,还要警惕明军!高义欢沉声说道。

    赵柱子忙道:大帅放心,俺晓得,俺会盯死四川,也会防着白衣渡江。

    高义欢赞许的看了他一眼,笑道,少看点三国,多看点真正的兵法。说完,高义欢又接着道:你在荆州,还有一事需要办。

    赵柱子摸了摸头,大帅有什么事,尽可吩咐!

    本帅会令户曹拨一笔银子下来,造几艘船,你招募一些渔夫,也不用太多,大概三千人,编一个水营出来。高义欢沉吟道:咱们坐拥长江汉江两条水道,不能没有一支水军。你注意一下,可有这方面的人才,发现了推荐给我,本帅记你一功。

    赵柱子点了点头,大帅放心,俺晓得了。

    高义欢微微颔首,遂即对一旁的陈名夏道:先生,我走之后,荆州的政务,就委托给你了。

    大帅可以放心!陈名夏正色道。

    现在荆州刚拿下还没有一年,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他又抓了不少人,便有些担心他一走,荆州会出现反弹。

    高义欢停下脚步,忽然问道:先生准备怎么处理被抓的这批士绅?

    高义欢在夷陵把陈仲廉扣下后,玄衣卫在荆州也抓了不少士绅,把湖北巡抚傅上瑞吓得紧闭府门,瑟瑟发抖,不敢再见士绅,只是期望何腾蛟,赶快把他调走。

    陈名夏笑着答道,大帅放心,这件事情不会扩大,不会牵连那些本分的乡绅,不过被抓的人,则会以通敌的罪名,严惩不贷。

    其实湖广的士绅都知道,不存在什么通敌,但陈名夏还是要这么办,便是让士绅们都明白,谁才是荆州的主人,不要妄图挑战魏武军的权威。

    高义欢也非善类,他点了点头,好,这件是就由先生处理!

    陈名夏先领命,接着道:大帅,现在明朝人心未失,士绅多向着明朝一边,所以大帅在政策上没有必要特意讨好他们。卑职以为大帅首先是要收将士之心,其次是百姓之心,最后才是士绅之心。孙可望这个赋税政策,我们继续用,不能让百姓体会到大帅的恩惠,确实不太合适,但我们不能给士绅让利,而是应该给百姓让利。湖广一地不像东南,士绅就那么多,只要百姓支持,那大帅的根基也就稳固了!而等大帅根基一稳,能成大事时,自然会有各种人才愿意投靠。

    高义欢听他说完,对荆州放心了许多,荆州的事,先生尽可去做。好了,都不用送,本帅要走了~



第388章流贼李自成
    十月间,在关中富平,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大决战。

    李自成率领二十余万大军,同吴三桂阿济格率领的十万清军,汇集于富平县。

    战事之初,李自成凭借着从高义欢手中购买的粮食和火器,坚寨自守,意图消耗清军。

    吴三桂几次硬攻失利后,随即改变正面破敌的策略,选择精骑迂回,迫使李自成出战。

    十月十五日,阿济格发满洲精骑一万,绕开顺军大营,做出欲袭长安的姿态。

    在延安失守后,十万清军冲下沟壑万千的高原,进入渭河平原,马军的优势便显现出来。

    李自成不得不与清军决战,曾经发生过一场宋金大决战的富平,再次尸横遍野,二十余万顺军损失五万余人,李自成败回渭河南岸。

    从富平逃过河的顺军士卒,沿着渭河重新搭建了简易的营寨。

    无数顺军士卒,遍布于渭河边,或坐或卧的散步于营内,早已没了东征出关,占据北京时的骄傲,数万大军死气沉沉。

    营地内,伤兵满地,许多士卒头上绑着绷带,怀抱着兵器,靠着栅栏和随意摆放的大车而坐,他们目光呆滞,神色凄惨,连续的失败,加上伤兵的呻吟,已经消磨完顺军最后一点锐气。

    几万人的营垒,居然出奇的安静,没有人想说话,也无人愿意去回想富平的惨败,去想顺军的出路在哪里。

    在中军大帐中,李自成穿着一身带血的金甲,头盔不知丢在哪里,他头发散乱,神情有些狰狞的站在一副地图前,身后一众将领大多铠甲破损,有的人还带着伤,神情也是狼狈不堪。

    众人都低头站在帐中,没有发出一丝声音,气氛极为压抑沉重。

    这时在渭河边上,牛金星在几名甲士的护卫下,骑马来到顺军的营寨。

    营地中,绑着绷带的伤兵,四处可见,到处都是狼狈不堪的身影。

    牛金星进入营地,东张西望的看见落魄的顺军将士,脸上难掩失望和忧心之色。

    这时几名甲士护卫着他到了李自成的大帐外,侍卫立时挑帘进帐,帐中安静的令人窒息,但侍卫还是对着李自成失落的背影,行礼道:陛下,牛丞相到了!

    李自成转过身来,一双眼睛通红,嘶哑着声音说道:让他进来!

    牛金星走进大帐,看见一众将领低头不语,李自成坐在一张帅案后,脸色阴沉,甚为可怖。

    他见整个帐篷内十分安静,落针可闻,又见顺军从上到下,都没了士气,帐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失败气息,心中不禁一凛。

    李岩出山辅佐李自成,是怀着他济世的理想,希望能够结束天下的动乱,救百姓出水火。

    牛金星投靠李自成,跟着李自成造反,也是把自己的前途全都压在李自成身上,他自然不想看李自成失败。

    虽说他的理想不像李岩那么崇高,但也是想着辅佐李自成争得天下,做大顺朝的开国名臣。

    现在他看李自成和顺军诸将的模样,心中不禁一阵叫苦,觉得自己可能掉进坑里,投机失败,跟错主公了。

    一时间,牛金星心中苦涩,难道他这个大顺的丞相,快要做到头呢?

    虽说牛金星没干多少好事,但是他确实为大顺国付出了许多精力,投入了众多心血,就这么失败,牛金星还是有些不甘心。

    他见帐中气氛,不禁舔了舔嘴唇,行礼道:陛下,大军撤回南岸,只要将渭河沿岸的船只尽数焚毁,东虏一时间也过不了渭河,我大顺还有重整旗鼓的机会。

    李自成赤红着眼睛,却摇了摇头,最多一个月,渭河就会结冰,有没有船,清军都会过河,关中守不住了!

    陛下,高义欢兵精马壮,屡败东虏。他虽然投明,但是通过周将军传信,只要陛下提供饷银,他便愿意北上牵制清军。牛金星眉头紧皱,却继续说道:现在情况紧急,朝廷府库中银钱充足,臣以为不如答应他的条件,给他二百万两白银让他出兵。这样潼关的十万大军,就能腾出手,我们还有一战之力!

    帐中众将,听了微微有些骚动,似乎看到一线希望,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虽说高义欢投靠了明朝,但凭良心讲,并未与顺军为敌,反而为顺军输送了不少粮食和火器。

    这些粮食和火器,顺军是给了钱,可没有高义欢卖给他们,他们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义欢不仅没害他们,反而是给了不少帮助和支持。潼关就是靠着高义欢提供的火器在支撑。

    因此不少顺军将士,并不像李自成一样痛恨高义欢,只是对他投明,感到有一丝失落。

    那么强一支人马,屡次击败清军,居然背离大顺而去,难道是大顺真的气数已尽。

    李自成听了牛金星的话,脸上却阴晴不定,他堂堂大顺天子,而高义欢不过是他手下一个小喽喽。现在叫他去求高义欢,接受他的勒索,让李自成心中无法接受。

    不过眼下局势又是如此,清军势大,顺军连战连败~~~

    李自成一张脸狰狞着沉思良久,众将都屏住呼吸,等他决定。

    忽然李自成在众人的目光中站起身来,然后走到地图前,又看了地图半响,最后声音变冷道:好,高义欢要两百万,朕给他二百五十万。

    李自成转过身来,赤红的眼睛变得有些残忍,他扫视众人一眼,最后盯着牛金星,切齿道,丞相,你立刻返回长安,把银子送去,让高义欢出兵!

    帐中将士见李自成答应,不禁一阵私语,眼中多了些神采。

    毕竟高义欢几次打败清军,只要有他加入,就能提升顺军的士气。

1...173174175176177...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