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李中易故意问那个商贩:你只是撒了香灰,我买回去搁到驴棚里头,不会继续流血吧?

    那商贩笑着解释说:这小驴还没断奶,只要母驴在身边,小驴本能的就想吃奶。另外,这驴皮粗肉糙,伤口的愈合能力其实很强的。

    李中易恍然大悟,敢情,他是把小猪当作是病人来看待了。

    其实,就算是后世的农村阉猪人,也不可能做到李中易这样的仔细小心,也就是阉过之后,随便打一针消炎针,也就完事了。

    李中易回家之后,小猪仔的母猪已经被买了来,正在给小猪仔们喂奶。

    在喂奶的现场站了一阵子,李中易没忍心破坏猪的一家人和睦亲昵的气氛,索性决定第二天再进行实验。

    开封的夏天,异常之炎热,李中易在屋子里完全坐不住,索性让人把特制的摇椅,摆到后院的树荫底下,那里还时不时的有点风。

    爷,这花红果,在水井里冰了一夜,您尝尝?芍药就坐在李中易的腿上,一边替他摇着折扇,一边撒着娇喂他吃水果。

    李中易大致上确认,这花红果应该就是没有经过改良的小苹果,个头不仅小好几圈,而且口感很差,酸得很,比红富士差远了。

    瓶儿没好意思坐到李中易的腿上,她拖了一个小马扎,靠在摇椅的一侧,小声汇报着家里最近的收支大帐。

    爷,服伺夫人的喜儿年纪也不小了,是该放出去呢,还是该配人,您得拿个主意。瓶儿一本正经的汇报了这事。

    李中易一听就明白,这喜儿越长越大,也越来越成熟标致,瓶儿恐怕是担心他的身边,又多一个家养的小妾吧?

    一般情况下,家养的小妾,要远比外面买来的小妾,和男主人更有感情基础,也更懂得男主人的喜好。

    比如说,芍药吧,这妮子以前一心想攀高枝儿,可是,由于跟在李中易的身边时间久了,多少有些感情。

    李中易除了偶尔喜欢逗一逗芍药,其实,自从把她收了房后,从来就没有亏待过她,吃穿用度仅比管家的瓶儿略低一点点罢了。

    而且,芍药是个坐不住的性子,老喜欢上街闲逛。李中易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也没有把她关着笼中鸟,或是金丝雀的想法。

    至于瓶儿,因为要管家理财,亲自出头露面和商贩们讨价还价,早已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

    喜儿虽然越长越标致,李中易却没有要收她入房的心思。

    家中的美女已经如云:贴心能干却又假正经的瓶儿,貌美却没多少脑水的芍药,绝代尤物费媚娘又已经在来开封的路上了。另外,在南唐还有个未来肯定是艳冠中原的正牌子老婆——小周后。

    李中易就算是顶级的名医,知道很多补肾养气的名方,可是,斩伐过巨,他也是吃不消的。

    其实呢,主要还是喜儿资历比不过芍药,贴心比不过瓶儿,容貌又远远不如费媚娘,属于夹心阶层,李中易自然也就对她提不起精神。

    喜儿是阿娘身边的一等大丫头,她的事还是等到阿娘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再说吧?李中易话里的意思,瓶儿听得很清楚,喜儿的事就由薛夫人亲自做主。

    芍药忽然插嘴说:爷,最近这些时日,喜儿一直念叨着什么人,好象很亲近一般。

    瓶儿没好气的瞪着芍药,狠不得撕烂她的小嘴,这么没智商的挑拨离间,怎么可能骗得过精明似鬼的爷呢?

    李中易明明瞥见了瓶儿的脸色不对,却故意逗芍药:哦,那喜儿一直念叨的是谁呢?不会是她远房的表哥吧?

    对对对,爷,还真让您说对了,好象就是远房的表哥来着。芍药懵懵懂懂的掉入了李中易设下的陷阱之中,令瓶儿满头黑线,直翻白眼。

    李中易哈哈一笑,又问芍药:你的远房表哥来了没有?

    芍药叹了口气,说:爷,奴奴哪里来的远房表哥?

    瓶儿已经是忍无可忍,想岔开话题,小声说:芍药,这花红果挺好吃的,居然塞不住你的嘴。

    经瓶儿提醒,芍药才知道又上了李中易的当,不由大羞,面红耳赤的把脑袋藏到李中易的背后,不敢见人。

    李中易抬头看了看,斑斑点点的树荫,不由露出了微笑,这种恬淡的生活,其实也蛮不错的。

    只可惜,在这种兵强马壮者当皇帝的武人当权时代,再温馨的生活,也只能是短暂的。

    第二日,李中易学着阉驴商贩的样子,没有再用珍贵的仿云南白药。在酒精消毒后,李中易手起刀落,阉了小猪仔的蛋蛋,然后直接杂伤口处抹香灰。

    由于担心薛夫人的胃口始终不好,李中易一次性把小猪仔都给阉了,抹过香灰后,就把这些小猪仔都摆到母猪的身边。

    由于天气太过炎热,细菌繁殖力超强,仅仅两天的工夫,有一只小猪仔的伤口开始化脓。

    李中易为了试探下麻醉剂的功效,索性给小猪仔喂了药水,很快,小猪仔就不再动弹了。

    在切去小猪仔伤口的腐肉,挤去脓水之后,李中易好心的替它敷上了具有奇效的仿白药。

    十天过去了,被李中易亲手阉过的小猪仔,伤口大致长好了,一个个绕着母猪上窜下跳的抢奶喝,十分惹人怜爱。

    随着小猪开始断奶,食量大增,负责管家的瓶儿开始表达不满,爷,这几十头小猪,一天要吃好几顿,比五个成年壮汉还能吃。

    李中易仔细的一想,也觉得纯粹用粮食去喂猪,确实太过浪费了。他琢磨了一番,就让瓶儿安排人去郊外,大量的采摘灰菜鸡爪子菜猪芽菜以及车轱辘菜。

    也许是担心随从不认识这种菜,李中易特意画出了图形,让他们进行对照。

    这几野菜,在开封府的郊外,随处可见,想要多少,就可以随便采多少。

    李中易嘱咐瓶儿,以前倒掉的剩菜残汁,不要扔了,可以和这些野菜一起煮熟,再配上少量的粮食,用来喂猪。

    和马驴牛不同,猪是杂食动物,食谱很广。在要杀之前的一个月,除了日常的饲料之外,还要加苜蓿用于催膘。

    李中易窝在家里养猪,逗妾,研究接生的医术,下馆子,携美郊游,成天悠哉乐哉,有人终于看不过眼了。

    这一日,李中易正式接到政事堂的敕牒,任命他为:武功大夫左司谏直龙图阁权盐铁副使,限三日内正式走马上任。

    后周的后期,已经出现了官职和差遣分离的某种倾向。

    武功大夫是正七品的散官,虚衔罢了;左司谏名义上是谏官,实际上,李中易根本不属于言官系统,仅仅靠这个领薪俸而已;直龙图阁是馆职,代表他从此不仅是朝官,更是天子的亲近词臣;权盐铁副使才是李中易真正的权力所在,这个是差遣。

    之所以是权,这是因为李中易是从九品小官被超擢到了盐铁副使的岗位上,资历严重不足,只能从代理盐铁副使开始。

    等李中易的资历混足了,就可以去掉权字,成为正牌子的盐铁副使。

    上任的这天,李中易身穿浅绿官袍,乘坐马车从西华门进宫,先去了龙图阁,拜见过阁内的长官之后,在内侍的带领下,去三司使衙门报到。

    三司使衙门,紧挨着大庆殿,在文德殿前。

    李中易在内侍的带领下,从端礼门绕了一圈,终于来到三司使的衙门跟前。

    和后蜀惟恐不富丽,就怕不堂皇的宫殿比起来,后周的宫城要寒酸得多,三司使衙门前边,连两头石狮子都省下,就是一排公事厅罢了。

    兼任三司使的范质,去了垂拱殿议事,临走前,他已经发下话来,李中易可以先上任,后办交接。

    得,顶头上司这么说了,李中易只得去找现任的盐铁使孙大清。

    孙大清见了李中易,态度倒是非常客气,好一阵嘘寒问暖之后,才笑着说:无咎兄,咱们盐铁司里事物繁杂,你刚来不久,就先从胄案和铁案管起吧?

    李中易心中有数,孙大清名为商量,实际上,根本不是在问他的意见,而是安排工作。

    新官上任,哪怕以前的功绩再显眼,也没资格和正使叫劲,李中易含笑点头答应了下来。

    等李中易问清楚三司胄案和铁案的管辖范围之后,心中不由一阵愕然,三司胄案除了军器作坊造箭坊弓弩坊旗鼓坊等部门之外,居然还管着修河堤河渠等河工事宜。




第137章 神臂弓
    胄嘛,就是甲胄,管军器的制造,铁案就是冶铁制造铁器的行当,李中易倒很可以理解,只是,修河堤不是工部的活么?

    实际上,孙大清的安排很对李中易的胃口。军器军器,顾名思义,也就是国防高技术装备嘛。

    李中易以前听说过很多有关冷兵器的名目,例如:陌刀斩马剑神臂弓床子弩步人甲明光铠大黄弩等等,他对这些东东,其实还蛮有兴趣的。

    听说李中易这个主管胄案的副使来了,胄案判官周冲满面春风的把李中易迎进了公事厅。

    李公,下官等候您已经多时了,总算是把您给盼来了。周冲的姿态显得异常谦卑,李中易信奉的一向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逻辑,也就暗中加了小心。

    周判太客气了,鄙人不过是运气较好罢了。李中易陪着周冲一起打太极拳,混官场嘛,大家说说闲话,也是交流感情的一种良好方式。

    周冲主动叫来了胄案的孔目官都勾押官勾覆官,带领着大家拜见了李中易这个新来的上司。

    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三司胄案下属的各个作坊,居然分得很散,南北两个军器作坊分别在城北和城南,弓弩坊却在城东,李中易管辖下的铁案作坊,却又在城西。

    弄清楚各个作坊的地点后,他不由一阵苦笑,是不是应该找柴荣多申请几匹上好的大理挽马呢?

    李中易态度温和的安抚了一番众人,周冲带头做了感谢。

    由于弓弩坊主管着甲胄和弓弩的制作,自然引起了李中易格外的重视。

    于是,李中易周冲等人。一起去了城东的弓弩坊,开始了上任后的第一次视察工作

    军器重地,自然要严密把守,看守弓弩坊的是一个指挥的禁军。

    李中易到地方一看,禁军对于进出的盘查。还算是比较严格。有周冲在旁做证明,他这个权盐铁副使还是亮明了符印以及官诰之后,才被放了行。

    李中易进入弓弩院后,眯起两眼,仔细的打量了一下院内情况,他发现。这里还真是名副其实的作坊。

    制造弓弩的车间,就是一座巨大的四面透风的茅草棚,几百名工匠正在工棚里劳作。

    李中易走近一个造弓的工匠,他发现,这名工匠正在给一张弓上漆。

    这时。周冲的一声暴喝,打断了李中易想问问情况的想法,李副使已到,还不快快拜见?

    哗哗哗棚内的工匠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纷纷跪在地上,向李中易行礼。

    都免了吧。李中易觉得十分惊讶,右手虚抬。让工匠们都起来。

    在这后周,除了犯罪的囚犯见官之外,一般情况下。皂役见上司都不需要跪拜,这是肿么了?

    周冲看出李中易的神态有异,赶紧解释说:这些贱匠都入了奴籍。

    李中易细问之下,才知道,官营工匠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简直低得惊人。大多数布衣平民都不愿意当工匠。即使是真有手艺的工匠,也会私下里隐瞒掌握技术的真相。

    结果。官府为了提高弓弩的制造质量,就强行把会造弓臂的。制弦的,上漆的工匠,按照名册都给抓了来,列入奴籍。

    由于军器是国之重器,朝廷非常重视,所以,严格规定,胆敢偷跑的工匠,只要被抓住了,直系血亲全部处死。

    李中易绕着工棚转了一大圈,他发现,这些工匠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完全没有高级技术工人应有的精气神。

    要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在后世的深圳,一个熟练的技工,其薪资每月过万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技术过硬的,特别熟练的高级技工,每月拿到数万块,甚至是十数万块也是常事,比刚毕业的博士,收入高得多。

    李中易注意到,工匠们的工作,完全没有流水线作业的概念,都是一个人把所有的工序,从头干到尾,绝不假手于他人。

    周冲原本以为李中易做做表面工作,转一圈后,就会离开这个异味很浓的鬼地方。

    却没想到,李中易站在一个工匠身后,饶有兴致的看了足有半个时辰。

    就在一干胄案的官员们,一头雾水的时候,李中易居然蹲到那个工匠的身边,笑着问他:造好一张弓,带上弦,需要多长时间?

    那工匠慌得手忙脚乱,想跪下行礼,却被李中易一把拉住,不要慌,慢慢的说。

    也许是李中易温和的态度起了作用,那工匠低着头说:回上官的话,制这一张弓,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弓弦倒是快得多,不过,也须一年的时间。

    李中易点点头,笑着问这个工匠:有没有办法缩短制弦的时间?

    那工匠一直低着头,根本不敢看李中易,他小声回答说:主要是牛筋干燥太慢

    李中易其实根本不懂弓,上辈子,他也不是个弓箭的爱好者。如果他不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内行的技术官员肯定会反驳他,问的都是不入流的问题。

    不过,李中易虽然不懂弓的制作技术,却知道一种很牛的弓——神臂弓。

    李中易只知道,神臂弓其实是一种用脚踏着弓臂上弦的弩,却不清楚它的制造方法。

    从造弓的工棚,转到造弩的工棚,李中易转了一整圈后,始终没有见到用脚踏着上弦的弩。

    李中易有些疑惑的问周冲:弓弩坊的军器,都在这里了?

    周冲拱着手回答说:回李公,都在这里了。看着李中易那张超级年轻的脸,他就嫉妒得要死。

    李中易故意挨到了工匠们吃午饭的时候,却见,工匠们的伙食,除了糙米杂粮饭之外,也就是发黄的咸萝卜佐餐,看不见半点油星子。

    见了此情此景,李中易禁不住暗暗的叹了口气,工匠的地位低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生产流程落后,怎么可能造出高水平的军器呢?

    尤其是,当李中易看见班头收成品的时候,居然将几把弓随意的扔进了竹筐内,他更是摇头叹息,管理水平如此低下,就算是合格弓弩,也会被折腾成不合格。

    李中易暗暗告诫他自己,不能急,饭要一口口的吃,很多东西不可能一夜之间予以纠正。
1...9192939495...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