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如果,不是当年在陕西的北张村,待过一年的时间,他还真没办法,搞出这么新鲜的花样来。

    嘿嘿,梁国宾,你就等着瞧好了吧,看老子拿不拿得出三十万石粮食?

    当天晚上,李中易带着黄景胜和众多随从们,按照称好的比例,依次往各个料坑里边,添加李中易私下里制作苏打小苏打以及碳酸氢镁的混合药剂。

    末了,李中易再将奇异果(弥猴桃)藤榨出的浓汁,挨个舀进料坑里。

    干完了活后,李中易郑重其事的地叮嘱随从们,咱们后来加的这些料,一个字都不能泄露,都明白么?

    喏!黄景胜带头领着大家答应下来,实际上,除了黄景胜之外,就算是李中易的随从,也没一个人知道,他在最后添加的居然是弥猴桃的藤汁。

    没错,李中易就是想造纸,而且品种异常繁多,除了专门用来擦屁股的草纸之外,还有普通麻纸,白麻纸,苎麻纸,大白宣麻纸。

    造纸其实很早开始了,只是,刚开始人们不知道纸药的重要性,所以,人工造纸的成本异常之高,导致纸张因为其价格昂贵,只能在少数权贵阶层里边流通。

    纸药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充当悬浮液,纸药和纸浆混合,能使纸浆中的纤维悬浮,匀称分散,这样一来,抄造出来的纸张就比较均匀;其二,是作为滑液使用,这一点尤其重要,能防止抄造出来的纸液相互粘连,导致废品无数,增加近百倍的成本。

    正是因为李中易使用了近代的先进纸药,所以,成百上千张新抄造出来的湿纸,摞在一起加压去水后,仍然可以一张张完整的揭分开来,从而把造纸的生产效率,提高到了百倍以上。

    李中易之所以要严格保密纸药,最核心的目的,是想一举数得,为将来交子的流行铺通原料纸张的道路。

    尤其是最可能被用来当作交子的楮纸,其纸药更是李中易的独门绝招,绝对不允许外传。

    这就和后世的美元一样,用于造美元的纸张,都是特制的,让人无法完全仿造得一模一样。

    技术上的一招鲜,才能吃遍天!

    再过十年,李煜当上南唐的国主之后,也会督造出上等的澄心纸。不过,和李中易使用先进纸药造出来的超级大白纸比起来,不仅产量相差悬殊,就连纸张的质量。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在工地上忙活了一个月后的一天傍晚,从上游驶来十几艘千料的大船,悄悄的停靠在了逍遥津的渡口处。

    身穿便服的李中易领着随从李小七和李小八。缓步登上了第一艘的大客船。

    在李中易的身后,跟着一个同样身穿便装,但是仿佛一座黑铁塔似的壮汉。

    李中易瞥了眼正在经过跳板的壮汉,嘿嘿,有谁会想得到,陈桥兵变之中,唯一被灭了满门的后周大将。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韩通,竟然会被柴荣派来监视他呢?

    东主,开船吧?假扮作李中易贴身老管家的韩通。故作恭敬的请示李中易。

    李中易含笑点点头,说:走吧,时间不多了。他在开封府内的全家人,应该也已经被严密的监视起来了吧?

    十几条商船。沿着古汴水一路向东。经宋州徐州,抵达南唐的东都——江都府(扬州)。

    在过关卡的时候,南唐的士兵仔仔细细的检查了船舱,没发现可疑的地方,这才让化装成商人的李中易等人,交了津税,上岸进城。

    由于,南唐认识李中易的。只有韩熙载和李煜,所以。李中易放心大胆的走在街道上,也不怕被人看破身份。

    李中易身边的心腹随从,只带了李小七和李小八,剩下的则是韩通率领的一百多个禁军伪装的仆人。

    由于随行人员非常之多,李中易只得先包下一座客栈,作为临时落脚的地方。

    吃过饭后,路上一直对李中易很冷淡的韩通,居然主动来找他。

    刚一见面,韩通就催促说:东主,咱们是不是先上街看看米价?

    李中易笑了笑,说:不急,距离粮铺关门还有一段时间,咱们先歇歇脚,再去探问不迟。

    韩通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冷着脸说:东主,大东家可不是让咱们来这里享福的。口气很冲。

    李中易明白韩通对柴荣的一片忠心,他肯定是想一来这里,马上就把粮食买回去,以补充大周的军粮。

    大东家吩咐过,此行一切由我做主。李中易心里有底,只要他不想私下里逃跑,接了特殊任务的韩通,其实拿他没有丝毫办法。

    有本事,你韩通去搞来三十万石粮食啊?没这个本事,就得听老子的!

    韩通碰了第一个硬钉子,心里很不爽,可是,又只得忍了。柴荣叮嘱过,买粮食的事情,确实都需要听李中易的安排,他只是负责暗中保护李中易的安全罢了。

    当天吃过午饭后,李中易领着韩通去了牙行,委托牙行的牙人,想买一座大宅子。

    那牙人的手头上,正好有两处不错的好宅子,就笑着说:不瞒大官人,小人倒知道有两处要卖的宅子,一处是一位即将致仕的本地司马的宅子,占地大约三亩。主家说得很明白,连家什一起买,不二价,五万贯。

    另一处则是本地一位胡商的宅子,占地五亩左右。因那胡商年纪大了,想回大食养老。所以,也想连家什一起卖了,开价十万贯。牙人倒还算是专业,把两处宅子的情况,介绍得非常清楚。

    李中易略微一想,决定先去看看那个胡商的宅子,等看不中,再去瞧那位南唐司马的大宅。

    那牙人坐在车辕上,李中易和韩通坐在车内,一起去看房子。

    马车经过一处粮铺的时候,韩通小声提醒李中易:东主,是不是下去瞅瞅行情?

    这韩通确实非常敬业,李中易却偏不想如他的意,就摇着头说:没啥好看的,看了也是白看。

    韩通瞪起铜铃一般的眼珠子,瓮声瓮气的反问李中易:为何?

    说了你也不懂,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李中易明知道韩通心里着急,却故意把他晾在一旁,任他独自干着急。

    韩通原本就黑的脸色,更是漆黑一团,如果不是柴荣有过吩咐,他恨不得一拳砸烂李中易那张可恶的脸蛋。(未完待续索,!

    :  现在的月票数是210张,如果今天超过了240张,区区三十张而已!司空明天一定加第四更,绝不失言!




第126章 护法居士
    由于商机往往就出现在一线之间,稍纵即逝,所以,商业组织,原本就是最适合独断的组织。

    老话说得好,与其千人掺合,不如一人当家。

    韩通一而再的越界,李中易必须给他一个教训,告诉他,谁才是此行做主的老大。

    总之,不能让韩通这个只懂得打仗的粗汉,破坏了李中易的预定计划。

    那位老司马已经不住在这座宅子里,看门的一个管家,领着李中易和牙人,进了院子。

    李中易边走边看,发觉,这里虽然没有雕梁画栋,院子里的一草一木,却都尽显士大夫的风雅之韵。

    家具也都是上等木料制作而成,李中易看了很满意,也没怎么还价,直接就和牙人约好,二日后,去牙行一手交钱一手交宅。

    回客栈的路上,韩通根本没长记性,又提醒李中易要去看看米铺的价格。

    为了让韩通死心,李中易索性领着他下车粮铺转转。

    韩通一马当先,走进粮铺,指着摆在门前的糙米,问迎接出来的伙计:此米多少钱一升?

    那伙计看了眼韩通,笑着说:官人是从北方来的吧?此米两文钱一升,不二价。

    韩通表面上不动声色,私下里却狠狠的瞪了眼李中易,那意思是说,如此便宜的粮食,为何不买?

    李中易装作没看见韩通眼色的样子,含笑问那伙计:小可初来乍到。贵店可否帮着雇船运粮?

    那伙计笑着说:当然可以了。只不过,小人必须提醒下两位官人,这粮船只能往南运。不能北去。按照咱们大唐的规矩,凡是私下里运粮北上者,只要超过一石,立即斩首示众。

    韩通面上没啥表情,却没再说话。李中易担心漏了底,索性买了二十石粮食,雇车运回了客栈。

    一路之上。韩通都沉默不语,一声不吭。李中易心里明白,这韩通其实是个粗人。心是好的,却不懂政商之间的规矩。

    还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呐!

    正因为韩通比较耿直,所以,赵老二搞陈桥兵变的时候。整个韩家全都跟着韩通一起殉了葬。

    交割宅子的这一天。韩通虽然一直跟在李中易的身旁,却只是默默的在一旁看着,一直没插话。

    李中易心里明白,受了打击的韩通,终于找到了他自己的位置。

    带着众人搬了新家之后,李中易把李小七和李小八撒出去打听消息,他自己则带着韩通,去逛笔墨铺子比较集中的东明坊。

    李中易随便挑了一家笔墨铺子。踱了进去,一直守在门口的伙计。点头哈腰的走过来,热情地招呼说:这位大官人,您要点什么?鄙店不仅有上好的松烟墨桐烟墨,还有地道的端砚,上好的白麻纸

    李中易对于收集砚台没啥兴趣,就在伙计的陪同下,看到了南唐出品的白麻纸。

    嗯,不管是色泽,还是质地,都比李中易添加了全新纸药的大白麻纸,差很远。

    这种纸怎么卖?李中易不露声色的问伙计价格。

    零买的话,一张三百文,量大的话,超过一百张,可以打九五折。

    也许是发觉李中易的穿着及佩饰都很考究,那伙计犹豫了一下,根据大掌柜授予的权限,说了他能够出得起的底价。

    李中易略微一算,这种白麻纸的出厂价,应该在二百文左右,生产的成本非常之高。

    沿途看了好几家笔墨铺之后,李中易得出结论,他带来的上等好纸,如果以南唐自产的白麻纸的价格出货,根本就不愁销路。

    问题是,他即使换了大量的钱,也买到了粮食,如果不走特殊的渠道,也不可能顺利的运回大周。

    这一切,也都在李中易事先的预料之中,不足为奇。

    晚上,李小七汇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引起了李中易的高度重视。

    李小七说,五天后,东都江都府最有名的才女杨寒烟,将在上清宫内举办一次盛大的文会。

    据茶楼里的传言,到时候,不仅江都府的文武大员都会到场,甚至连南唐最著名的大文豪——李中,也会赶来捧场。

    嗯,文会,还很盛大,李中易微微一笑,真的是天赐良机呐,倒省去了他一番谋划的工夫。

    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李中易带着李小七和韩通,以及不少随从,分乘几辆马车去了位于江都府西郊的上清宫。

    李中易踱进正殿,虔诚的拜了三清祖师之后,走到负责迎客的道长面前,提笔在纸上写下了香火十万贯的字样。

    迎客的道长以为自己看错了,反复看了三遍,才敢确认,的确是二万贯,他不由倒吸了口凉气,好阔绰的大手笔啊。

    南唐举国上下都崇道,上清宫每年获得的赏赐也不少,可是,全部加一块,也不可能达到一万贯的程度。

    李中易根本没看迎客的道长,随心所欲的迈步绕到了正殿的后面,欣赏着南唐的道教文化,和中原的有何不同?

    李小七走到那迎客道长的身前,客气地说:我家大官人诚心向道,俗物都在观门前的马车上,还请道长派人随小人去取。

    贫道青松,多谢施主厚赠青松说话的时候,声音一直发颤。

    李小七心里暗暗有些得意,这青松的反应,果然在公子的预料之中。

    这年月,就算是富得流油的南唐国主,也不可能一口气馈赠二万贯钱给一个道观。

    李中易绕过上清宫的正殿,沿着铺满鹅卵石的小径。一路走到一座凉亭处。

    跟来的随从们,将精美的茶具等物,摆到了凉亭之中。架起小炭炉,开始烧水泡茶。

    无量天尊,这位施主请了,贫道长鹤有礼了!水刚刚烧滚的时候,李中易的身边忽然响起一声道号。

    李中易转过身子,见一位白发白须,仙风道骨的老道。就起身笑道:道长,请坐,茗已备好。

    长鹤坐到李中易的对面。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茶上,寡淡无味的喝了口茶,笑问李中易:贫道琢磨着,施主一定有事?

    李中易暗暗好笑。任谁收了这么大的馈赠。心里边都很难淡定的。

    长鹤道长,在下李易,久闻上清宫的盛名,只是想在天尊面前还个愿罢了。李中易故意含糊其词,让长鹤去猜。

    长鹤根本就不信李中易的鬼话,哪有送这么大一笔香火钱后,什么都不图的人呢?

    李中易故意晾着长鹤,只谈本地的风水人情。却丝毫不提及所求之事。

    长鹤也是见过世面,颇有些道行的老道士。既然李中易不说何事,他也放宽了心,陪着李中易谈天说地。

    几杯香茗喝罢,李中易忽然起身告辞,长鹤心头暗惊,难道说,眼前的年轻人,真的不图回报么?

    施主请留步。眼看着李中易即将去远,长鹤赶忙叫住了他,施主,本观将于四日后,举办一场盛大的文会。如果方便的话,贫道想请施主共襄盛会。

    李中易心知肚明,长鹤老道是想采取拖延战术,目的就是想在他的兜里,多掏一些钱。

    试想,捐了天文数字的款项,却不求任何回报的施主,需要多少年才能遇上一个这么傻的呆瓜?

    长鹤的提议,正中李中易的下怀,李中易却故作犹豫,摆出不想参加文会的样子。

    见事情有门,长鹤赶紧口呼道号:无量天尊,此等盛会,施主怎可不亲临其盛?

    李中易有意叹了口气,说:既然道长如此的盛情邀请,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命了。

    长鹤心里一阵大喜,按照惯例,被道观特邀的俗家人士,很自然的也就是文会的护法金主之一。

    其实,素斋饭之类的东西,长鹤倒不在意,这些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道观需要提供上好的笔墨纸砚,这些东西里边,除了松烟墨以外,就属白麻纸最贵。

    一天文会下来,白麻纸的开销,至少在千张以上,按照市价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至少需要好几百贯钱。
1...8485868788...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