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哼,老夫自会主动向陛下请罪。昝居润大意失荆州,居然着了李中易的道,他悔恨莫及,早知道就不该为了恐吓李中易,说他已经奏明了柴荣。

    结果,到头来搬起了石头,反倒砸了他自家的脚。

    昝居润心里很清楚,柴荣最中意的知开封府事,并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只不过,因为朝中几派争夺得很厉害,柴荣出于平衡权力结构的考虑,才把昝居润搁到了现在的位置上,目的仅仅是想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口罢了。

    没过几天,昝居润就被免去了知开封府的差事,提前告老还乡。

    不仅如此,昝居润原本是道学君子的好名声,在政敌的暗中打击之下,反而成了士林的典型败类。

    既然接了买粮食的任务,李中易自然要放在心上,玉液香虽然卖得精贵,可以换来一些铜钱,却无法大规模生产。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周朝疆域内,由于粮食产量不高,导致各地都严重缺粮。没有足够的酿酒所需的粮食,李中易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算是李中易筹集到了足够的原料,如果拿来酿酒,他的脑袋恐怕先给柴荣给砍了。

    当然了,柴荣和李中易实际上都心里明白,开封城别说筹集出三十万石粮,就算是八十万石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大周朝有粮食,可是,这些粮食全都囤积在权贵们的仓库里,或是地窖里。

    如果仅仅是一两个大粮商搞垄断,柴荣完全可以砍了他们的脑袋,抄了他们的粮食。

    可问题是,整个大周朝的顶级权贵阶层,几乎全是大地主。这些权贵里边,有相当部分人,一直暗中勾结粮商,低买高卖,投机倒把,大赚黑心钱。(未完待续索,!

    :连续八天的万字更新,确实很累!司空白天还要上班,全靠每天晚上码字到凌晨。如今的月票榜,司空也不指望了,被甩出前十名都很可能,司空已经成了作者群里有名的悲剧。

    现在,只求兄弟们看在司空还算勤奋的情面上,多赏几张月票吧,算是给点小小的鼓励!




第124章 走投无路
    令李中易感到头疼的是,收购粮食本就不易,柴荣给的钱却非常少,只是按照市面上粮价的七成拨的款。

    就算李中易搞到了钱,开封府的粮价如果抬高到老百姓们承受不起的程度,他的脑袋还是会被柴荣砍下来,当作草民们出气的替罪羊。

    这么一来,李中易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被迫接受买粮任务的同时,面对的却是几乎不可逾越的天堑。

    李中易自己关在家里,琢磨了三天,决定要干一件大事。此事一旦干成了,柴荣就再也离不开他这个李财神了。

    在逍遥津附近,由于李中易事先买下了千亩荒地,所以,他直接圈下五十亩地。

    然后,李中易以三十文钱一天,还管饭的优惠工钱,请来了五百个身强力壮的闲汉,让他们在圈好的荒地里,分组轮班挖坑。

    紧接着,李中易又安排黄景胜,在集市内散布出高价收购竹子楮皮松树皮破麻布麻皮烂草等等物品。

    由于有集市的支撑,李中易的收购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其实,他收购的这些东西,在民间根本就不值钱。

    如今,这些废品居然可以换钱了,远近的商人们,趋之若骛。如今,正处于农闲的时候,很多农民甚至都推着独轮车,帮着收购这些废品,转手卖给李中易。

    按照约定的时间,都过去一个多月了。李中易还没有收来一粒粮食。

    得到眼线报告的柴荣,有些坐不住了,砍下李某的脑袋事小。筹备军粮事大,这可耽误不得!

    李中易正在竖起高墙的工地里忙活着,忽然听说赵匡胤来了,他不由微微一笑。

    嘿嘿,柴老大恐怕是担心了,这是让赵匡胤来打探风声吧?

    李中易把赵匡胤迎进戒备森严的高墙内,两人刚一见面。赵老二就小声问他:你怎么还不赶紧去筹集粮食?在这里捣腾些没用的东西,真不怕掉脑袋?

    李中易重重的叹了口气,说:现在整个开封府的大粮商都知道我要买粮食。只要我这边一出手,城里的粮价立即要翻番。到那个时候,你倒是说说看,我的脑袋掉不掉?

    赵匡胤也是个大明白人。他跟着叹息说:唉。陛下给你出了个要命的大难题啊!

    唉,如果陛下拨下足够的钱,我也不至于这么头疼啊。李中易此时不诉苦,又更待何时?

    赵匡胤陪着李中易唏嘘了一阵,善意的提醒说:如果到时候,你交不出粮食,以陛下的脾气,很可能要他抬手做了个下挥的动作。

    李中易狠狠的一叹。说:元朗兄,你总不至于眼睁睁的看着我掉脑袋吧?

    赵匡胤拍着胸说:先生说的是哪里话来?只要我能做得到。绝不含糊。

    李中易心里暗笑,他等的就是赵老二的这句话,在他和柴荣之间,目前确实需要一个传话的中间人。

    你暗中禀报陛下,就说这么这么着李中易附在赵匡胤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好一阵子。

    赵匡胤听完之后,不由瞪圆了眼珠子,惊诧的问李中易:这能行么?

    李中易叹了口说:不能行,也得行啊,难道你要眼看着我的全家老小,走上绝路?

    好吧,我一定帮你干成这件事儿。赵匡胤也知道柴荣这是在故意刁难李中易,只是和北伐契丹的大局相比,李中易的脑袋也就成了小局。

    就在李中易私下捣腾的时候,开封城里的权贵和粮商们,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嘿嘿,那个贰臣,这一次死定了。

    是啊,是啊,粮食只要储存得好,放个三年五载的,完全没有问题。不给个合理的价格,老子宁可捂烂了,也不卖。

    众说纷纭,说啥的都有,反正,没一个看好李中易最终会顺利的收到足够的粮食。

    这一天,李中易从工地上忙活之后,回到津卡上,刚坐下来,喝了一口热茶,就听说京城十大粮商之一的梁国宾来访。

    梁国宾进门之后,趾高气扬的说:李津令,我那里倒有三十万石粮食,只需要这个数。他伸出五根手指头,摊开在了李中易的面前。

    五十文一升?李中易心里暗暗冷笑,姓梁的,你还真是想钱想疯了。

    大规模的购粮,必定要和大粮商打交道,靠市面上的零售购粮,不仅价格高,而且,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凑齐几十万石粮食。

    梁国宾恐怕是吃准了李中易已经走投无路了,这才主动上门来敲诈勒索。

    见李中易没吱声,梁国宾嘿嘿一笑,说:不瞒李津令你,城中的粮商们早就商量好了,低于我刚才说的这数字,别说三十万石粮食了,就算是一万石,你都凑不齐的。

    李中易背靠着逍遥津集市,对于粮食的行情,自然不可能陌生。他知道,自从消息走漏之后,开封城里的各大粮商,纷纷加紧了针对粮食的收购,就等着从他的手上狠赚一大笔,然后再坐在岸边,看着他翻船。

    柴荣给李中易的购粮款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笔巨款。眼红暴利的人都盯着他手上的这一大块肥肉,都想一口吞下去,梁国宾显然是其中最沉不住气的一个。

    李中易心里暗暗冷笑不已,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淡淡的说:有人已经要卖粮食给我了,而且,价格很低,十文钱一升而已。

    什么?这怎么可能呢,这已经远远低于了收购价。梁国宾瞪圆两眼,难以置信地瞅着李中易。你没发高热吧?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梁公既然不信,在下也没啥好办法。

    哼。如果真是这样,有多少,我要多少。梁国宾背后的靠山,异常之硬,硬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所以,他才敢如此的嚣张。

    呵呵。梁公,只有有粮食,还愁卖不出去么?我凭什么要卖给你呢?这开封府内。不知道有多少粮商等着排队啊。李中易心里很有数,如果他的手上,真有大量的粮食,开封的粮商们必定会第一时间跳出来。敞开收购。

    道理其实很简单。粮商以及他们的后台老板,赚的就是高卖低买,趁火打劫的垄断买卖。

    市面上的粮食,一旦大量出现,大粮商手头的存粮,也就会大幅度贬值,暴利将从何而来?

    哼,老夫还会怕你的虚言不成?谅你也买不到多少粮食。梁国宾一想起后台老板的滔天权势。心里的底气陡然爆增,不如这么着。咱们找一些有名望的士绅做个见证,你我之间立个字据,你如果到时候搞到了三十万石粮食,我梁某人的全副家当都归你所有,反之,你这逍遥津的集市,就都归老夫,你意下如何?

    李中易心想,你这不是欺负人嘛,明知道老子短期内很难搞到大量的粮食,居然设下如此狠辣的赌局,明摆着是想吞了老子苦心经营起来的批发市场嘛。

    话说回来,梁国宾也的确是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假以时日,李中易手上的逍遥津集市,逐步的发展壮大起来,必定会成为整个大周朝举足轻重的商贸集散地。

    不管是人流商流钱流,都会令人看着只流口水。

    狗东西,老子不去惹你也就罢了,居然起了觊觎之心,惦记上了老子的家当!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梁国宾和他幕后的主子,料定他李某人已经不可能翻身,必死无疑。所以想提前下手,在他死之前,夺下他产业。

    其心实在可诛!

    李中易装作犹豫的样子,故意不说话,梁国宾等了很久,始终没见回音,心里难免有些着急。

    逍遥津集市,这么大的一块肥肉,手快才有,手慢绝对无,梁国宾岂能坐失良机?

    要不这么着吧,老夫替你交上三十万石粮食,你的家小全部卖与老夫为奴,你意如何?梁国宾眼珠子转了好几圈,故意使出激将法,想引李中易上勾。

    姓梁的,汝个匹夫,欺人太甚!李中易猛的一拍桌子,霍的站身子,老子陪你赌这一把。

    梁国宾心里暗暗得意,臭小子,姜毕竟还是老的辣啊,你如此的狂躁,就等着身死家败吧。

    妙计得逞之后,梁国宾担心野长梦多,赶忙派人去写贴子,请人来做见证。

    一个多时辰后,李中易在茶楼的二楼偌大一个雅间,竟然挤满了开封府的名流和豪商。

    其中地位最高的居然是宰相范质,李中易一见到此人的身影,心里就明白过来。

    柴荣一直在暗中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这次故意派范质过来,做个见证,这是想看看他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呢。

    梁国宾的背后老板,就是大周第二大实权武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

    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嫡亲外甥,可是,郭威病重的时候,却将皇位传给了当时的晋王柴荣。

    李中易早就打听清楚了京城十大粮商的背景。柴荣在朝中有两大对手,一是实力最强的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二是对皇位血统威胁最大的李重进。

    这李重进手握兵权,却私下里大肆扩财,图的是啥,柴荣这样的雄主,能不知道么?

    说白了,柴荣故意给李中易压上万钧重担,就是想逼着李中易切断朝中权贵们最赚钱的收入来源——粮食。

    如今,李重进的白手套主动跑来挑衅,想一口吞下李中易的心血,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呢?

    于是,在众人的见证之下,李中易拿出逍遥津集市做赌注,梁国宾以全副身家作为筹码,签定了契约。(未完待续索,!



第125章 下扬州
    等众人都走了之后,范质却没马上就走,他板着脸质问李中易:你不要命了?

    李中易故意苦着脸说:范公,下官不赌这一把,脑袋就能够保得住么?

    范质一时无言以对,柴荣的目的是啥,他这个心腹宰相,自然是一清二楚。

    让你这么一弄,京城里的粮商就更不会出售粮食了,明白么?范质异常怜悯的瞅着李中易,怎么看都觉得这小子都象个必死之人。

    范公,下官也是为了咱们大周,才豁出去的。李中易重重的一叹,下官有几个小小的请求,还请范公帮着成全。

    唉,说吧,只要老夫能够做到的,一定尽力。范质也觉得柴荣对李中易太狠了,即使要压榨才干,也没必要把李中易逼上绝路的道理吧?

    李中易凑到范质的耳边,小声说了几项要求,范质凝神一想,觉得都不算是难事,也就点头答应了下来,算是在李中易临死之前,帮他最后一把。

    等范质走后,李中易又钻进了工地,指挥着请来的工人,抓紧时间干活。

    为了保险起见,李中易早就让人搭建起临时的宿舍,就让这些工人吃住都在工地上,免得泄露了风声,给自己找麻烦。

    三百个工人,正挥舞着手里的斧锤等物,将已经切断了的竹子麻皮楮皮,砸烂,敲碎,搓成渣。然后,由挑夫将这些烂料,分别倒进三十几口全由石头垒成的大水坑内。

    几十个身强力壮的闲汉。正用长长的粗木棍,搅拌着大水坑里的各种烂料。

    李中易蹲下身子,用木勺子,从大水坑里,舀起一勺浑浊的料水,仔细的观察了一番。

    李中易命人将事先称量好的生石灰(氧化钙),倒进大水坑中。然后用木棍密集的搅拌,直到料液均匀。

    一直跟在一旁做记录的黄景胜,他发现。三十几口大料坑内,李中易吩咐人添加的东西大不相同。

    有些添加的是生石灰,有些则是草木灰,极少数的料坑里添加的居然是。经过石磨压榨后。浸出来的沙树和松树的根茎液。

    最后几个料坑,李中易命人添加的是木瑾叶和榆皮的榨汁。

    黄景胜很有些看不懂了,就问李中易:公子,为何料坑里加的东西都不一样?

    李中易拍掉手上灰尘,站起身子,笑眯眯的说:用途不同,加的料自然不一样,而且。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必须你我。还有从成都一起来的弟兄们悄悄的干。

    为啥?黄景胜搞阴谋诡计很有一套,玩技术活,却是个典型的门外汉。

    李中易无奈的看了眼黄景胜,叹了口气,说:这么重要的法宝,我本来是打算留下来捞钱用的,如今,只能提前拿来保命或是换官做了。

    哦哦,独门绝技,不传之密。黄景胜意识到,李中易最后添加的药剂,恐怕才是最最关键的东西。

    李中易看了看经过切挫磨压,踏碓切翻捣浆淘浆等大工序,配合小工序之后,慢慢成型的料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1...8384858687...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