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城墙全部丢失之后,耶律素知道大事已去,赶紧带着人就近突围。
有马的契丹人成心想逃,还是有股子狠劲的。毕竟,东门、南门等几座城门,尚掌握在契丹人的手上。
纵马逃出幽州城的契丹人,很快就超过了几千人之多。只是,帮着契丹人作战的走狗汉军们,被昔日的主子完全忘在了脑后,没人再管他们的死活。
这种要命的节骨眼上,契丹人自己都惟恐逃慢了,会被关门打狗,谁还有时间去搭理狗一样的附庸兵呢
很快,幽州剩下的几座城门,都被李家军拿下,杨烈这才发出了向城内中心地带进军的命令。
李中易坐在西门的城墙上,在他的脚下,几百名被抓来的俘虏,在刀枪的威逼之下,正奋力搬运石料,络绎不绝的封堵西门的城门洞。
几乎在同一时间,幽州城的北门,也有几百名俘虏,正在赶着同样的事情。
原因其实很简单,杨烈轰破了幽州的北城门,李中易轰塌了西城门,李家军必须抢在耶律休哥率领大军回援之前,堵死西门、北门及其瓮城的城门。
尽管,耶律休哥指挥大军攻城的概率非常之低,但是,李中易用兵惟谨慎的习惯,再一次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大约两个时辰之后,杨烈派人禀报李中易,已经拿下了幽州兵马总管府、契丹南京留守府以及城内的各大要害地带,正在继续清剿残余的抵抗势力。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耶律休哥现在肯定知道他太过于轻视了杨烈的能耐,正率军在桑干河畔着急上火吧
此战的关键,就在于,杨烈率领的偏师,能否及时的甩开追兵,并迅速赶到幽州城的北门。
正因为幽州的北门被杨烈攻破了,吸引了契丹人的绝大部分注意力,李中易这才以极小的代价,轰开并攻占了幽州的西门。
在幽州城里打巷战,八万契丹人及走狗汉军,怎么可能是八万李家军的对手呢
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杨烈亲自跑来向李中易禀报,幽州全城,已取矣!
当李中易当众宣布了战报之后,所有参与攻取
第1298章 惩办汉奸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在庙堂,身不由己!
被强行黄袍加身之后,李中易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并定下国号为:汉!
想当初,周太祖郭威推翻了后汉,建立的大周。
如今,李中易推翻了大周,建立了崭新的汉朝,历史性的轮回了一次。
称帝前,和称帝后,有些情况还是
《逍遥侯》第1298章
第1298章 惩办汉奸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在庙堂,身不由己!
被强行黄袍加身之后,李中易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并定下国号为:汉!
想当初,周太祖郭威推翻了后汉,建立的大周。
如今,李中易推翻了大周,建立了崭新的汉朝,历史性的轮回了一次。
称帝前,和称帝后,有些情况还是
《逍遥侯》第1298章
第1300章 大风起
此时此刻,耶律休哥正率领二十几万大军,徘徊于桑干河南岸,进退皆难!
幽州丢失的消息,已经传入了耶律休哥的耳内,他一直忍耐着,仿佛没事人一般。
然而,当耶律素逃出幽州,乘坐小船渡过了桑干河,让耶律休哥得知幽州丢失的真相之后,他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轻敌,实在是太轻敌了!
耶律休哥本以为,八万人驻守的南京道析津府,再怎么差劲,至少也可以守得住几天吧
但是,现状却是,南京道析津府在几个时辰内,便彻底的让给了李中易。
叔叔可忍,婶子不可忍!
忍无可忍,却也必须再忍,毕竟,桑干河上巡逻的汉人战船,简直是多到目不暇接的地步。
在陆上作战,耶律休哥自信,即使熬不过李家军,他也可以把大军全须全尾的带走。
可是,如果是水上作战的话,耶律休哥没有丝毫的胜算。
无法渡过桑干河,就不可能进军夺回幽州,这是傻子都知道的现实。
说白了,李中易和杨烈都利用了耶律休哥不习水战特点的缺点,并把这个缺点放大到了极致。
军事思想落伍,就意味着被动挨打!
幽州的失守,等于是李中易在耶律休哥的脸上,狠狠的扇了好几耳光,偏偏打了耳光还让休哥无法反击,这才是最气人之事。
桑干河上的汉军战船,明白无误的告诉契丹人,若想从河上渡过,那只有拿人命来填了。
可问题是,契丹人承受得起,多大的代价三万人,五万人,还是十万人
“耶律阿蛮……”耶律休哥刚把耶律阿蛮叫到身前,忽然喉头猛的一甜,“哇……”一口紫黑的老血立时迸出,整个喷到了耶律阿蛮的身上。
“摄政王,摄政王……”在众人的疾呼声中,耶律休哥缓缓的倒下去了,如果不是耶律阿蛮手快,只怕会直接摔到地上。
契丹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李家军的斥喉掌握之中,当李中易得知耶律休哥率军沿着桑干河以南向西去了,不禁有些奇怪。
丢失幽州后,契丹人的损失确实不小,撇开汉奸队伍的三万人,契丹人被活擒了近四万人之多。
但是,耶律休哥的总兵力,超过了三十万之多,这也就意味着,他的手头至少还有二十万大军,应有一战之力!
然而,耶律休哥一声不吭的就领着人马向西边去了,李中易始终有些纳闷。
杨烈主张追上去,吃掉耶律休哥的残部,李中易心里存疑,没答应他。
等过了几天,二十几万契丹人退到了西京大同府后,耶律休哥病倒的消息,才珊珊来迟。
浪费了一次天赐良机的李中易,十分没面子,索性把整个大军的指挥权都交给了杨烈。
杨烈接过指挥权后,二话不说,立即下令,廖山河所部十三万兵马,马上沿着易州、蔚州一线,快速向大同府进军。
至于杨烈本人,则从幽州城里带出了四万兵马,沿着儒州、奉圣州以及弘州一线,一路平推了过去。
七日后,杨烈和廖山河在大同府东部的弘州,顺利的会师,大军的兵锋直指契丹人的西京老巢。
李中易接到战报后,不由感慨万千,他的用兵还是太过于谨慎了,稳重有余,而机变不足。
由于耶律休哥的突然病倒,几十万契丹人突然陷入到群龙无首的境地,所有人都惶恐不安。
幸运的是,耶律休哥一系的掌军大将们,尚能控制得住皮室军和宫分军。
皮室军和宫分军,那可都是契丹人最精锐的部队,也是耶律休哥用于压制草原部落军的法宝。
耶律阿蛮、耶律恒昌以及耶律素,等几位大详稳,在议事厅内狠狠的大吵了一架,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此时此刻,不适宜与南蛮子展开决战,与其死守大同府,不如索性北归草原。
契丹人一旦决定了北撤,擅长长途奔袭的优点,立时发挥的淋漓尽致。
等杨烈和廖山河推进到大同府城下之时,契丹人已经走了两天一晚,契丹人的西京已是一座空城。
轻而易举的收复了大同府后,除了派人监视契丹人离去之外,杨烈率领主力大军追着契丹人的背后往野狐关而去。
廖山河则带了五万兵马南下,兵不血刃的先后收复了应州、朔州和神武州。
至此,幽州以西,内长城以南的地区,全都落入了李家军之手。
李中易收到战报后,不由暗暗感慨不已,立国几十年的契丹国,确实不容小觑!
耶律休哥虽然病倒了,可是,契丹军中确实有能人,敢于主动放弃大同府等地,直接退回了大草原。
契丹人虽然丢失了幽州、范阳、蔚州、朔州、归化州、奉圣州和儒州等地,却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实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失地存人。
李中易还没完全准备好,自然轻易追杀进大草原,等杨烈稳定了大同府的局势之后,便命其率领主力回归幽州。
契丹人虽然跑了,可是,此前依附于契丹人的汉奸伪官们,却是没有长出飞毛腿。拖家带口的汉奸伪官们,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落入了廖山河的手心里,小部分被杨烈搂草打了兔子。
&nb
第1302章 乱云密布
开封城,内阁中。
四位相公都在座,只是大家的脸色都很难看,尤其是刘金山,他做梦都没有料到,李中易居然会兵败,且至今下落不明。
首相魏仁浦没心思喝茶,他的心情异常之沉重,李中易的兵败显然会使朝局出现巨大的改变。
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李中易原本是整个大周兵力最强悍的藩镇,有他的大军在,别的野心家们就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朝廷里最大的一股势力,兵败于契丹人之手。整个朝局将何去何从,魏仁浦的心里完全没有底。
“消息确定么”李琼毕竟人老成精,张嘴就问到了关键的节点上。
“是从执政王府里传出来的消息,喏,里边哭声阵阵呢。”孔昆冲着墙的东边呶了呶嘴,那意思异常明确,李中易确实出了大事。
不然的话,老李家里怎么会传出止不住的哭声呢
孔昆的独女被选进宫后,不仅没有得宠,反而被贬入了浣衣院,他心里窝着火,生着闷气,故意说些怪话,在场的相公们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李琼的嫡孙女就在隔壁的执政王府内,且已经怀上了身孕,他和李中易之间的关系,已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紧密。
“老夫不信这是真的。”李琼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直觉告诉他,李中易绝非短命鬼。
刘金山是李中易提拔进内阁的心腹文臣,既然李琼开了口,他也马上紧跟上去,大声说:”我也不信。”
四位相公里边,有两位表明了态度,剩下的魏仁浦和孔昆,他们俩身上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管是不是真的,咱们都必须稳定住政局,直到水落石出之日。”魏仁浦即使有些“小小”的想法,也不至于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他表面上的表态四平八稳,没有丝毫破绽。
孔昆倒是犹豫了一下,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他的独女进宫后,居然被贬入了浣衣院,这简直有辱宰相的尊严嘛
岂能无怨
只是,孔昆原本只是一名小小的刺史罢了,受了李中易的知遇之恩,方有资格登入内阁为相。
若说孔昆对于李中易完全无感情,那也不是事实。只是,他心里头憋着的火气,总要发泄一下吧
“主上内宅,也忒乱了一些。”孔昆毕竟是一国之宰相,终究还是要脸面的,他故意没有明说,却把不爽的心事拐着弯儿的抖露了出来。
在场的人,就没一盏省油的灯,李琼马上意识到,孔昆是对她家闺女的凄惨遭遇很是不满。
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李琼觉得多稳住一位相公,就多一份大大的助力,从而给态度不明的魏仁浦施加更大的压力。
“主上的内宅里确实有些乱,是该整治整治了。”李琼捋着胡须,淡淡的说。
李琼乃是老江湖了,他自然不可能明说,想通过李七娘之手,暗中帮衬孔氏女一把。
孔昆听懂了李琼的暗示,他再不犹豫,当即说道:“为今之计,稳定大局为重,尤须谨防乱臣贼子们的暗中作乱。”立场鲜明的站到了李琼和刘金山这一边。
魏仁浦年事已高,也并没有野心。他只是担心,李中易的兵败很可能造成重新选边站的严重后果,他们老魏家将如何自处呢
“魏老相公,您是打算……”李琼故意带着拖腔,却是不动声色的把魏仁浦顶到了墙角。
“当务之急,乃是稳定朝局。稳定朝局的关键,就在于监国的人选,更重要的是,李云潇会支持谁”魏仁浦也是老江湖中的老狐狸,他自然不会往李琼挖好的坑里跳,反而是虚晃了一枪,把焦点对准了李中易的儿子们,和李云潇的身上。
俗话说的好,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如果,现在把李中易的某个儿子,推上了监国之位,万一李中易囫囵着回来了,内阁的诸位相公们将何以自处
魏仁浦没安好心呢!
李琼瞥了眼刘金山,却见刘金山正聚精会神的望着孔昆,孔昆则紧盯在魏仁浦的身上,显然是各自关注的重点,都迥然不同。
不过,魏仁浦也确实没有说错,如今开封的政局走向,其实掌握在两股势力的手上,一股是李中易的儿子们,另一股则是手握京畿兵权的李云潇。
目前的京师之中,正规的朝廷禁军,仅有一万人的而已,另有两万乡军,这三万人完全掌握在李云潇的手上。
江湖从来都是以实力论地位,掌握了京师兵权的李云潇,他无论支持李中易的哪一个儿子,那个人就是当然的继承人。
“主上临行前,曾谕示我等重臣,内阁行监国之事。”刘金山说到这里,便故意停下来不说了。
李琼眯起两眼,暗暗点头,刘金山此言,等于是一举击破了魏仁浦议立监国的谬论,大善!
“不如把李云潇叫来,问问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看法”孔昆早就看李云潇不太顺眼了,那个贼鸟厮仗着李中易的宠幸,从来都不把内阁的相公们放在眼里,实在是嚣张跋扈到了极点。
“主上在京时,一直强调文武殊途,我等虽为文臣之首,恐怕也不好干预军务吧”刘金山对李中易立下的规矩,一直特别的重视。
李琼正在凝神思考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突然察觉到内阁里没有了声音,他不由抬头去看,却见孔昆、魏仁浦和刘金山的目光都投注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