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晋阳军占据了地形上的优势,李家军胜在有火炮相助,双方各擅胜场,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参议司的会议上,同知总参议司事的杨无双,详细的介绍了斥喉营侦察来的军情。

    “据侦察,娘子关上并不止三万战兵,还需要加上契丹人的汉军五万,以及他们的辅军五万,这么一来,就形成了十六万对咱们十一万的局面。”

    李中易点点头,耶律休哥利用汉军来救援晋阳方面,汉军主力却摆在了娘子关,很显然,休哥已经看穿了李中易觊觎幽州的最终企图。

    “鉴于战前的战略计划,末将以为,我军主力应该尽快北进,与杨烈的河北道大军会师一处,共图幽州……”杨无双的声音掷地有声,在整个大帐之中,激起了无数的共鸣。

    李中易见众将的目光全都聚集于他的脸上,他不由微微一笑,问杨无双:“我军的防御攻势,可曾完工”

    杨无双朗声道:“主力大军东进之前,我军遍插旗帜,迷惑住了段常,让他以为我大军主力依然在山上,没敢轻举妄动。我军正好趁机挖出了几道壕沟,筑下三封锁线,将下山的道路死死的围住……”

    李中易频频点头,笑眯眯的说:“干的漂亮。娘子关的地势异常险要,我军即使有火炮助阵,也难免伤亡过大。不过,利刃皆有两面性,咱们固然难以上山,晋阳军要想下山,也属不可能。那好吧,全军歇息三日,然后主力转向北,直奔雄州。”

    “啊哈……”

    “哇呀……”

    散会之后,李中易听见帐外传来将领们的惊叹之声,他不由笑了,军心可用!

    实际上,整个北征的计划,最主要的核心是,调动南京道幽州的汉军,使其无法参与幽州的大决战。

    事实证明,耶律休哥哪怕已经看穿了李中易的战略计划,依然不敢不派军增援娘子关。

    其中的战略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娘子关只要还在晋阳军的手上,李中易就很难集中力量猛攻幽州。

    若是娘子关有失,晋阳军非但不能成为牵制李中易的重要力量,反而变成契丹人巨大的战略负担。

    两害相权,取其轻,耶律休哥最终还是派出了南京道的汉军,前来增援娘子关。

    不过,由于隔了座太行山,李家军的斥喉侦察情报的时效性,难免要大打折扣。

    实际上,增援娘子关的南京道汉军,经过短暂的停留后,进行了分兵。留守于娘子关上的仅有两万人而已,加上段常带来的援军,其总兵力不过是六万。

    剩余的汉军,改道去了晋阳府,因为,灵州军都指挥使郭怀,西北折家军和杨家军合兵一处,号称二十万大军,一路攻向了晋阳。

    汉主刘崇频频向耶律休哥求援,不得已之下,休哥只得命汉军再次分兵增援晋阳。

    这么一来,在形势的判断上,由于消息传递的时效性,双方都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如果李中易知道城上的守军仅有六万人的话,肯定会先攻下娘子关,再去雄州与休哥决战。

    与此相反,若是休哥知道李家军的主力北上,在娘子关只留了两万人,一定会把汉军继续留在娘子关,协助段常向山下发起猛攻。

    联军如果能够攻进河北道的腹地,就等于是在李中易的心口上,插了一把锋利的钢刀。

    等李中易率军赶到雄州之后,得知娘子关上的兵马并不多后,不由大为感慨,浪费了一次灭国的大好时机。

    其实呢,两军交战,往往比拼的是,哪一方犯的错误更少,或是哪一方的情报收集得更加迅速。

    有时候,情报早一天得知,和晚一天得知,战果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惊人变化。

    李中易和杨烈合兵一处之后,在北部前线的李家军,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人,其中战兵十万,辅兵十万。

    从幽州出来的契丹人,没有汉军,全是清一色的契丹人,包括所有的皮室军以及宫分军,总数大约二十三万。

    原本,李家军远道来攻,后勤粮道过长,路上消耗过大的弊端,在取了大名府之后,迎刃而解。

    大名府的几百万石粮食,按照出征耗粮每月五石的最大比例计算,足够二十万人,吃好几年的嚼裹。

    与此相反,因为李中易去年杀进幽蓟大平原,肆无忌惮的反打草谷,幽州方面的粮食大面积欠收,甚至是绝收。

    这么一来,原本占据了后勤优势的契丹人,反而变成了缺粮的一方。

    从雄州到幽州,大约两百五十里的路程,契丹人的兵马却集中于幽州以南大约五十里的五马坡。

    李中易得知消息后,不由高高的翘起嘴角,笑道:“契丹人这是担心我故技重施,再次从海上杀入幽蓟大平原的腹地呐。”

    高强没跟着笑,却说:“爷,契丹人故意给咱们留下了近二百里的进军空间,恐怕是想重施故技的拉长咱们的后勤补给线吧”

    李中易深深的望了眼高强,心说,这小子比楚雄还要精明一些,假以时日,必成栋梁之材。

    张三正又被高强抢了先,他赶忙补充说:“学生在讲武堂内深造的时候,曾经听爷详细分析过草原上诸多马背上的民族,与我大汉军交手时的狼群战术,显然和耶律休哥目前的布阵,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李中易笑着点头,张三正毕竟是从河池起家之时的老部下了,对于他的建军思想,以及作战思想,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是的,耶律休哥很想采取狼群战术,先诱我军深入敌境,再切断后勤补给线。”李中易品了口茶,接着分析说,“不过,我军有水师的机动优势,变相掣肘了休哥,令其左右为难,所以,也就出现了当下的怪异对峙之局。”

    杨烈一直盯在作战沙盘之上,仿佛完全没有听见李中易等人说话似的,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忽然开了口:“外强内虚,就怕朝中出现变化。不过,我军拿下了大名府后,倒也不需要指望开封那边的物资补给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淡淡的说:“有些人就是希望咱们兵败,那么一来,他们的机会就真的来了。”

    张三正学了李中易样子,摸着小巴说:“打下大名府前,咱们就已经封锁了南下的通道。”

    李中易开心的笑了,张三正不愧有小诸葛之称,他补上的这句话,可谓是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李家军出征,封锁北上和南下的道路,已经是惯常的做法。

    这么做的好处,主要是降低细作人员传递消息的速度,另外就是让北边或是南边的野心家们,很难摸清楚前线的真实战况。

    和往常一样,李家军的主力从开封北上之后,南北的官道交通就被彻底的切断了。

    具体而言,除了军方的急脚递之外,无论是官道上,还是乡间小路上,一律禁止马骡和驴跨县通行。

    相应的,如果是普通商人的货物,就交由官军统一收购,集中存储,再分批输送到货物的目的地。

    这一招异常之狠辣!

    也就是说,官军收购来的货物,很可能被送往别处,哪怕其中暗地里夹带着密信,也不肯点对点的及时送到位。

    也就是说,李中易从很早前开始,就在下一盘大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李中昊斜靠在软榻上,左右手各拥了一名半果的美人儿,石守信一个劲的劝酒,他也是毫不含糊的酒到杯干,格外的潇洒。

    “二公子,您都已是弱冠之龄,为何老太公还没请人说亲呢”既然已经混熟了,石守信已经有资格说一些逾越规矩的话。

    “咳,咳……”李中昊喝酒有点急,呛着了,连续咳嗽了好几声,这才醉眼腥松的说,“唉,别提了,都是家父想我考取了功名之后,再考虑成亲的事儿。”

    “我早就想成亲了。哪怕娶个无盐女回家,我都乐意。只要成了亲,我就可以搬出去住了,再也毋须看旁人的脸色使钱花销。”李中昊只要喝多了酒,就会道出心里苦水给石守信听。

    石守信半晌无语,忽然叹息道:“二公子,请恕我直言,您搬出来住,就算令尊暗中有所贴补,这花销方面总是有个定数的,就怕不够开支啊。”

    李中昊胸内堵得的慌,狠狠的在果女身上掐了一把,听见女子的惨叫声,他反而乐得直拍桌案,狂笑道:“他李中易算个什么玩意儿啊,篡主夺位,必留史上骂名。”

    我汗,我狂汗,石守信的额上真的吓出了冷汗珠子,这种大逆不道的狂言,也就是李中昊敢说了。别人说出如此狂悖的谬语,只要传入了李中易的耳内,身死族灭恐怕都是极轻的惩罚。

    石守信赶紧的想办法岔开话题,他笑眯眯的说:“红春院最近又多了个年轻粉嫩的女行首,等二公子您哪天有空了,咱们一起结伴去瞅瞅”

    “屁话,我哪天都有空,闲得直发毛。”李中号真的喝多了,眼前的景物,全都在转圈圈。

    石守信和李中昊厮混在一起,已经有段日子了,留守于开封的警政寺卿李延清,以及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王大虎,也早早的接获了这个消息。

    按照李中易临走前的吩咐,李延清和王大虎每三日要在私下里碰个面,彼此交流一下所获取的各路消息。

    “虎公,二公子成日里和石守信走得很近,却又不主动提出办事的要求,所为何来”李延清有些迷惑不解。

    王大虎却心里明白,李延清这显然是揣着明白




第1249章 乌云盖顶
    乌云盖顶,大军压境。

    以大汉族为主体的军队,史无前例的主动寻求与契丹人的决战,这应该是自晚唐以降,近百余年以来的头一遭。

    汉军二十万,契丹人二十三万,双方的军力大致相仿。不过,交战双方的武器配备,就迥然不同了。

    汉军这边拥有青铜火炮近百门,神臂弩近五万架,简易掷瓶机几千架,并且,从一人一马,到一人三马,战马方面并不比契丹人少太多。

    契丹人背靠着幽蓟大平原的大粮仓,本该粮食供应充足。然而,自从去年李中易率领水师深入大平原,大大的反打了一番草谷之后,幽州今年的收成仅为往年的四成左右。

    说白了,契丹人反而成了严重缺粮的一方。而汉军这边厢,由于抄了大名府符家军的老巢,粮食堆积如山,一两年内都无虞缺粮的问题。

    双方几十万人的大决战,完全可以称得上,决定彼此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决战!

    耶律休哥故意把主战场摆到了距离幽州以南六十里的五马坡,就是想诱敌深入,再寻找机会切断粮道。

    不过,李中易并没有上耶律休哥的当,李家军全都集结于雄、霸二州,并无北上五马坡的企图。

    这么一来,休哥不肯南下,李中易不乐意北上,双方倒形成了难得的对峙局面。

    拖,这就对了,李中易想拖下去,就是等着契丹人更加缺粮之后,肯定会露出致命的破绽。

    耶律休哥也想拖着不决战,主要是因为,南边的某些权贵和他达成了一致性的意见,关键时刻,南边必出内应。

    正所谓,人有吃虎心,虎有害人意,端看谁的手段更加高明,或者说,谁的运气比较好了!

    二十万大军,其中十万战兵的伙食,好得没话说。再加上十万辅兵的每日口粮,目前李家军的整个消耗自然是大得惊人。

    不过,好在辅兵的钱饷比战兵少了五倍之多,不然的话,李中易就算是家再大业再厚,也肯定吃不消了。

    和耶律休哥的军事对峙,让李中易彻底明白了史书里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因为地寡人少,后勤补给跟不上来,被迫换掉廉颇,而把赵括指挥赵军与秦军尽快决战。

    当时,秦国集中全国之力,倾力供应前线的秦军,赵军的青壮年都被吸引到了战场上,农田之中无人去耕作,战争拖的时间越长,对地广粮丰的秦军而言,也就越发有利。

    如今,李中易集兵于雄、霸二州,玩的战略战术,几乎和当时的秦军如出一辙,目的就是想拖垮契丹人。

    李中易有赵匡胤等义社十兄弟之忧,耶律休哥也有奚王劳骨宁,以及契丹皇族之虑,敌对的双方,就看谁最先撑不下去了。

    中军大帐之中,同知总参议司事何大贝,手里捏着一根细木棍,站在巨型沙盘的前边,详细的介绍当前的军情。

    “诸位,我军水师接到北上的军令之后,已于本月初从江华岛,预计三日后抵达白沟的独流口……”

    李中易闻言后,不由微微一笑,他故意安排庞大的水师舰队,溯白沟西进,直达独流口。

    规模庞大的水师舰队,一旦在白沟亮了相,就等于是给耶律休哥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怎么防备李家军的水师载着步军,从何地登陆

    哪怕契丹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在面对李家军时,就和鸦片战争时的清军一样,处境显得异常之尴尬。

    除非耶律休哥提前设好



第1250章 游击
    李中易本打算亲自率领近卫军,登船绕到契丹人的后路,再次去反打草谷。

    然而,在场的高级将领们死活不答应,说大家众说纷纭,总之就一条:君上不能轻身冒险!

    “主上乃是万金之尊,岂能轻涉险地”

    “主上,您若是信得过臣下,就让臣下替你去打草谷吧”

    “山长,请恕学生大不敬之罪,学生以为,值此战略决战之秋,为了鼓舞军心和士气,您就应该坐镇于中军,指挥将士们灭了契丹人。”

    以李中易在军内的绝高威望,被这么多人反对,这还是大姑娘坐轿子,头一遭!

    不过,此反对,非彼反对!

    李中易完全可以理解部下们对他安全问题的重视,毕竟,在灭掉了符家军之后,除了躲在暗中的野心家之外,整个大周已经是李家之天下了。

    眼看着胜利在望,众人都有封妻荫子的念头,岂能让李中易轻身赴险

    万一李中易有个闪失,他的诸子又尚年幼,偌大的万里河山,必定再次出现主少国疑之局。

    甚至是,整个李家军极有可能分裂为若干股势力,形成各拥其主的互相混战。

    怎么说呢,如今的李家军既是李中易亲手锻造出来的铁军,又形成了以李中易为首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

    客观的说,李家军这个既得利益集团,目前只可能忠于李中易。除了李中易之外,再无任何一个人可以把李家军捏合为一个整体,并一致对外。

    基于此,所有李家军的高级将领们,除了没表态的杨烈之外,全都异常激烈的反对李中易自蹈险境。
1...688689690691692...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