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杨烈望见倭军排着参差不齐的的队列,缓缓向这边开进,他放下望远镜,微微一笑,说:倭军击败高丽的光军之后,装备上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连手持长枪的农兵,都穿上了皮甲。

    李中易淡淡笑道:我军占了汉城之后,也是人人带弓。就连装备很差的厢军,也个个有甲。

    两军相距大约一千米左右的时候,双方的统帅不约而同的传下号令。大军停止前进。

    咚咚极富有节奏感的小鼓停下之后,高丽行营的将士们,只向前迈进了两小步,两万多人组成的巨大方阵,嘎然而止,大家静静的肃立在了凛冽的秋风之中。

    八嘎,你滴猪头的干活!

    混蛋。你怎么站队的?

    该死的下等贱民,站着别动。

    倭军却费了很大的工夫,高级武士们拳打脚踢。骂声一片,这才将歪歪扭扭的队列,排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藤原师辅没关注部下们整队的纷乱,他一直默默的注视着。对面的唐人的动静。

    藤原师辅发觉。对面的唐人军队,竟然在几息之间,就停止了前进,并且排列成了整齐眩目的,一堵厚厚的,金盔黑甲的沉默海洋!

    秋风之中,藤原师辅看得很清楚,两万多唐人的军队。竟然鸦雀无声,没有传出一丝杂音。他不由狠狠的倒吸了一口冷气,呀!

    不动如山!藤原师辅的脑子里,下意识的浮上,孙子兵法上极为推崇的这四个字。

    唐人军队的惊人表现,令藤原师辅原本十分强烈的自信心,陡然间,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时当正午,两个巨大的军人方阵,相隔两里左右,迎面对峙,决战迫在眉睫。

    李中易手里的单筒望远镜,缓缓的由左向右,待看清楚倭军的布置之后,他俯下身子,问暂时充当骑兵指挥使的廖山河:大家都绑好了?

    廖山河咧嘴一笑,说:这帮家伙都骑过驴或是骡子,只要将两条腿牢牢的绑在马鞍上,应该不至于摔下战马。

    李中易点点头,他的部下里边,擅长骑马的人,屈指可数。可是,由于破虏军大多挑选的是北地燕赵故地的健儿,或多或少都骑过驴或是骡子。

    临时编组的骑兵们,灵活操纵胯下战马,进行冲锋的可能微乎其微。可是,如果将这些新嫩骑兵,牢牢的绑定在马背上,不掉下战马的可能性,廖山河倒还有些把握。

    杨烈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倭军的阵容之后,面色有些凝重的提醒李中易:老师,我军近战恐怕要吃亏啊。

    就在刚才,杨烈清晰的看见,站在长枪兵身后,腰插太刀,手持长长的打刀的倭军士兵。

    李中易点点头,解释说:我军的长处是,纪律和配合,倭军的武士,则强于个人的武艺。

    和全由招募而来的破虏军的将士不同,倭军的武士,尤其是高级武士,基本都属于武士世家。

    这些高级武士,从小就要打熬筋骨,刻苦学习家传的杀人方法,一代代传下来,变得越来越实用。

    客观的说,单论个人的杀人技巧,李中易麾下的破虏军,确实远不如倭军的武士。

    杨烈拍着脑门子说:幸好老师当初要求所有人都带弓,不然的话,今日之决战,还真心有些悬。

    李中易淡淡的一笑,说:两军对垒,这是铁与血的殊死较量,我始终相信,铁的纪律,有效的配合,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关键要素。

    话虽如此,今天的这一战,却是李中易亲自指挥的第一场大规模阵地战,他的心里难免有些小小的紧张。

    这时,倭军已经完全准备就绪,藤原师辅也已经戴上锹形前立星兜,穿上精致的胴丸,有袖甲,皮笼手,着臑当和皮沓。

    藤原师辅的胴丸,乃是工匠花了几年的工夫,特制的高级胴丸,它主要由系肩的押付和高纽主体胸板和身甲,以及腰下草摺和菱缝板所组成的,引合在左肋。

    唐人的军队在搞什么鬼?怎么一直没动静?同样换上胴丸的小早川金秋,十分不解的问藤原师辅。

    藤原师辅冷冷的一笑,说:我军在观察敌军,敌军肯定也是一样,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就让唐人的军队,见识一下我军的军威吧。

    传我的军令,缓缓前进。藤原师辅猜不透李中易一直不动的心思。他也懒得去猜了。

    四万大军进攻人数少一半的唐人军队,如果还打不过,藤原师辅觉得。不如跳进濑户内海,自己淹死算了。

    见倭军开始缓缓靠拢,李中易冷冷一笑,果断下令:前进!

    咚咚伴随着节奏感极强的金鼓声,无数双军鞋整齐的敲击着地面,破虏军的将士们抿紧嘴唇,手里的长枪斜指半空。目不斜视的盯着对面正在逐步靠拢的倭军大队人马。

    当两军相距大约五百米的时候,藤原师辅猛的向前挥出军配,杀呀

    杀呀

    嗷嗷

    伴随着藤原师辅一声令下。斗志昂扬的倭军士兵们,或手举长枪,或是挥舞着手里的太刀打手,嚎叫着迈开双腿。冲向了人数少一半的唐人军队。

    弩兵上前。辅兵上弦,准备三段击。李中易冷冷的一笑,决战终于开始了。

    在竹哨声中,早就整装待命的弩兵们,在军官的指挥下,站到了队列的第一排。配合上弦的辅兵们,每人手里提着一架已经上好了弦的初级版神臂弩,屏住呼吸。在弩兵的身后,站成了四排。

    这种初级版神臂弩。只是在弩臂上捆绑了,可供脚踩的麻绳套而已。其主要目的不是增加射程,而是加快上弦的速度,提高打击的频率。

    这时,藤原师辅坐在战马上,手里无意识的把玩着军配,紧张的注视着对面的破虏军的一举一动。

    倭军冲到四百米的时候,破虏军并没有一涌而上,依然屹立在原地的纹丝不动不动。

    站在第一排的破虏军弩手们,只是在军官的口令声中,将已经上了弩箭的神臂弩,斜斜的的指向半空中,恰到好处的呈45度角。

    藤原师辅发觉自己的部下们,已经冲过了三百米的距离,然而唐人的军队,依然一动不动,并没有迎头赶上的丝毫意思。

    藤原君,好奇怪啊,难道说唐人的军队打算投降?小早川金秋迷惑不解的问藤原师辅。

    藤原师辅也弄不明白,唐人的军队这是什么战法,可是,他有瞧不起小早川金秋,于是故作镇定的说:唐人应该是害怕了我军的军威吧?

    谁知,藤原师辅的话音未落,就听见对面的破虏军中传出嘹亮的铜号声,滴滴哒

    小早川金秋猛然觉得眼前一黑,还来不及眨眼,从破虏军的大阵之中,突然腾空飞起无数支弩箭。

    锋利无比的弩矢,带着死神的狰狞笑容,恶狠狠的扑入倭军的阵列之中

    呀

    啊

    好痛啊

    呃救命呀

    冲在倭军最前列的,手持长枪,身穿皮甲的农兵,当即倒下了一大排。

    无数被弩箭击中的倭军士兵,躺在血泊之中,哀号着,哭泣着,满地打滚,更多的人则被弩箭射穿,当场毙了命。。

    手拿镰刀的死神,浮在半空之中,狞视着一命呜呼的许多的倭军士兵,得意的仰天长笑。

    藤原师辅看着自己的长枪兵接二连三的倒在血泊之中,却仿佛没看见一般,这些低贱的农兵们,原本就是高级武士眼里的消耗品罢了,他们的生或死,根本不在藤原师辅的考虑范围之中。

    藤原师辅已经看清楚唐人军队武器装备,他心里很明白,倭军收缴来的高丽弓最大的射程也才一百五十多米,即使现在就展开对射,根本就够不上唐人军队的方阵。

    与其浪费时间,和将士们的生命,不如就让部下们一股作气的朝前面冲,藤原师辅有理由相信,只要短兵相接,近战肉搏,他手下的武士们一定可以凭借高超的杀人技巧,彻底压垮对面的唐人军队。

    另外,藤原师辅也听说过关于唐弩的老故事,这种远程兵器虽然威力巨大,可是上弦极慢。

    就算是农兵们都死光了,藤原师辅连眼皮子都不会眨一下,那些低贱的物种,本来就是用来消耗的,而且要多少有多少。(未完待续索,!

    :12月的最后一天了,兄弟们留着月票也是浪费,不如砸给司空,支持俺血拼四更呢!




第195章 白刃肉搏
    可是,让藤原师辅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对面唐人的弓弩手,仿佛永远不知道疲倦一样,一拨接着一波的弩箭,疾风暴雨一般泼进正在冲锋的倭军队列之中。

    弩箭所到之处,都要收割走无数的生命,以至于,倭军每前进一排,都是那样的艰难。

    倒下的倭军士兵,只来得及发出第一声惨叫,就被后面的自己人踩死在了脚下。

    看见损失十分惨重的长枪兵部队,依然咬紧牙关,奋勇前冲,死不退后,藤原师辅不由摸着下巴,频频点头,这才是天皇陛下的铁军啊!

    倭军的长枪兵自从跟着藤原师辅北征高丽以来,藤原师辅就以征北大将军的身份,下达过严令,胆敢临阵脱逃者,一定派人杀光他的全家。

    这本是唐军队的军法,却被藤原师辅学而用之,实践证明,无论是和高丽人作战,还是与唐人军队开战,这种连坐的办法的确是,逼人必须拼命的好办法。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单筒望远镜,淡淡的笑道:能够让部下如此前赴后继,不怕死的往上冲,这藤原师辅倒也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这时,杨烈的眼睛也已经离开了单筒望镜,他冷冷的笑道:倭军虽然人人有甲,可是,倭军的步军却很少有盾,嘿嘿,区区几百米的距离,就看倭军的主帅舍得用多少人命来填了?

    李中易比杨烈更了解倭军的基本情况,他点点头说:既然长枪兵已经伤亡过千。倭军依然死战不退,可见,倭人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消灭咱们这支军队。

    啪。的一声,杨烈打开手里的折扇,轻轻的扇了几下风,冷笑道,我倒要看看,是倭军的人命多,还是咱们的弩箭多?而且。弓手们正在养精蓄锐,还没有出手呢。

    李中易笑着说:倭军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了,一旦临阵撤退。崩溃的败局必定再难以挽回。

    在冷兵器时代的两军列阵对决,任意一方都不敢冒然后撤,否则,就要面临自我崩溃的险境。

    我如果是倭军的统帅。这个时候一定会命令刀盾手上前的。李中易的话音未落。就见从倭军的长枪兵背后,冲上来一大群手持盾牌的倭军武士。

    这些倭军武士,高高的举起手里的盾牌,将自己的身子严严实实的遮挡在了盾牌之下。

    哆哆哆倭军的变招果然有效,硕大的盾牌极大的减轻了倭军士兵的伤亡,已经被杀惨了倭军长枪兵纷纷闪向两侧,让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挥舞太刀的武士们。接替了他们的位置。

    李中易也跟着变了阵,命令弩手们退到刀盾手的后边。继续展开延伸射击,以便阻断倭军的后续进攻。

    倭军的持盾武士们,缓慢而坚定的向前进攻,很快就把两军的距离拉近到了一百二十米左右的距离。

    这时,从倭军持盾武士的身后,闪出一队队手拿高丽弓的倭军弓箭手,他们奋力的向破虏军展开密集的远程反击。

    啊尽管破虏军的刀盾手,已经高高的举起了盾牌,可是,由于倭军的弓箭太过密集,队伍里立即响起了接二连三的惨叫声。

    好在破虏军已经训练异常有素,前排的士兵纹丝不动,后排的士兵赶紧抬起中箭的胞泽们,输送到后排的辅兵手上。

    早就严正以待的辅兵们,七手八脚的将伤病员,或是战死的弟兄们,抬上土制的竹担架上,快速转移到了后方。

    指挥弓弩队的马光达利用单筒望远镜的帮助,很快发现了倭军弓手的身影,他一声令下,没等李中易下令,就直接针对倭军的弓手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

    呀

    天皇啊

    天照大神呀

    倭军的弓手使用的高丽弓,突然袭击还可以给破虏军造成一些损失,真要展开弓弩之间的对攻,马上就居于下风,眨个眼的工夫,就被马光达指挥的弩手们给射倒了一大片。

    仅仅穿了轻质皮甲的倭军弓手们,仅仅两个照面之间,就损失了好几百弓手,一个个吓得再也不敢冒头。

    禀香帅,我军受轻伤者近百,战死者三十。战死的弟兄们大多是被射中了面部的要害。轻伤的兄弟,大多是皮外伤,伤口都不深,包扎一下,又可以回来继续参战。这时,李中易已经得到了伤亡情况的报告。

    李中易点点头,他心想,由于战士们的前胸大多都是双甲,所以,要么是轻伤,要么是战死,重伤者倒是几乎没有。

    下一次作战,一定要给每个战士准备好西方骑士的那种可以防箭的头盔,李中易暗暗的记下了这一次的教训。

    在李中易看来,既可以防箭,又不至于太过影响视线的头盔,显然要比手里拿着沉重的盾牌要轻便得多。

    这时,倭军近了,更近了,两军的第一排战士们,顶做只相距大约五十米而已。

    李中易举起手里的单筒的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冲在前面的倭军的持盾武士,然后扭头问杨烈:按照参议司的测算,持盾冲杀三百丈的距离,需要消耗多少体力?

    杨烈拱着手说:倭军的是厚盾,比咱们用来测试的高丽盾,还要厚一半以上,据学生的推测,至少要多消耗掉一半的体力。

    嗯,让他们冲过来吧,咱们的战士们,也确实必须接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李中易望着面露不忍的杨烈,淡淡的说,只会训练,不经历实战检验的军队,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钢军。

    白行啊,慈不掌兵的道理,你不会不懂吧?李中易在此战之前。其实完全可以趁倭军偷袭高丽光军的机会,趁势掩杀。

    可是,李中易却没有这么做。因为,李中易心里很清楚:这个时代,以业余农兵为主的倭军,和拥有常备铁骑数十万的契丹精锐部队比起来,还远远不够看。

    只靠智慧偷袭的军队。不可能常胜不衰,必须要经过阵地战的,铁与血的残酷考验。破虏军才有可能在实战中锻炼出一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钢铁之军。

    板载倭军的大部队终于和巍然不动的破虏军前锋,碰撞到了一起。

    倭军的前排武士们,果断扔下了沉重的盾牌。挥舞着锋利的太刀。劈向近在咫尺的破虏军士兵。

    破虏军士兵们前排的长枪兵们,则在军官的竹哨声指挥下,整齐的刺出了第一枪。
1...129130131132133...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