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陛下,如果不给臣派几个识字的人配合着,臣恐怕很难在一天之内算完这些帐册。李中易也不是吃素的,该提条件的时候,必然要趁机提出来。

    三个宰相,面面相觑,眼神乱晃,最终,范质试探着问李中易:你是说一天之内可以独自算完这么多的帐册?

    李中易有些诧异的望着范质,说:回范相公,只要有人配合着,下官一定可以在一天之内算完。

    令李中易头疼的,不是帐目上的数字,而是帐目非常混乱的大问题。

    柴荣冷冷的看了李中易一眼,冲范质点了点头,吩咐说:调五个堂吏过来,朕倒要看看他是怎么样在一天之内,算完这么多的帐目?

    等五个堂吏被调来之后,李中易让内侍拿来了几大张作画用的长卷,裁成几段。

    接着,李中易利用柴荣桌上的镇纸,当作米尺,画出了借贷记帐法的表格。

    五个堂吏,其中的三人,每人手捧一本帐册,开始念帐目上的事由。

    李中易则领着剩下的两个堂吏,一一在表格上做了记录,只是需要写阿拉伯数字的时候,才由李中易去做标注罢了。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更旺。不到一个时辰,十多本杂乱无章的帐册,渐渐的被李中易梳理得一清二楚。(未完待续索,!

    :  兄弟们,还差区区七张月票了,大家再加把力,司空接着狂码字,等着四更呢!




第150章 国舅爷
    算帐的时候,瓶儿使用的小算盘已经被人送来,李中易手上乱拨着算盘珠子,实际上,是利用心算,来进行加减。

    李中易手落如飞,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狂响不停,在场的一位皇帝和三位宰相纷纷侧目而视。

    由于是借贷式记帐,李中易只需要一路从头加到尾,最后得出总数,再将借贷两项相减即可,速度自然是快得很。

    有堂吏帮着写备注的细目,李中易更是轻松自如,信手拈来。

    很快,李中易将整理好的表格,递到了范质的面前。

    其实,范质刚才就一直站在李中易的身旁,李中易的整个操作过程,他都看得一清二楚。

    只是,李中易所得出的结论数字,和王溥事先算好的数据,却相差极为悬殊。

    柴荣就在殿内,一直没走,李中易干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干的,他也是完全清楚的。

    显然,柴荣来了兴趣,索性把政事堂内的所有堂吏都叫了来,叫他们复核王溥所提供的数据。

    只不过,李中易的图表,别说堂吏们,就算是在场的一个皇帝,外加三位宰相,就没一个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柴荣指着阿拉伯数字9,十分好奇的问李中易:这是什么?

    李中易拱手回答说:回陛下,因为图表位置狭小,所以,臣为了简便起见,用9来代替‘九’。

    ‘哦,那这个就‘叁’了?柴荣指着阿拉伯数字3,又问李中易。

    李中易惊讶于柴荣的精明睿智,赶忙回答说:陛下圣明。

    柴荣点点头。深深地看了眼李中易,询问了从09的详细用法,李中易一一做了解答。

    在柴荣的要求之下,李中易再次核算一遍表格上的所有数据,最终得出的结论。和此前一模一样。

    李中易心里有了底,就拱着手说:回范相公,下官算过了两遍,总数皆为一致。

    李无咎,告诉朕,你这个鬼画符。是怎么弄出来的?

    近百名堂吏还在苦苦的计算之中,李中易却在半个多时辰以内,居然复核完毕,这也太过骇人听闻了,以至于。柴荣陡然来了很大的兴致。

    李中易就捧着借贷记帐的表格,详细的介绍说:回陛下,这边是进项,另一边是出项,进项的总数减掉出项的总数,就是留存的银钱

    柴荣乃是绝顶聪明之人,以前也当过粮商,经李中易这么一解说。他当即意识到,如果所有的帐册,都按照李中易的这种表格进行记帐。而且使用数字09的组合。

    那么,不仅每一笔款项都清清楚楚,而且,收入和支出的总数,也都一目了然。

    这个细目太多,朕需要的是总帐。柴荣冷冷的看了眼李中易。心里已经异常称许,嘴上却要挑出骨头来。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陛下,主要是时间不够。不然的话,臣完全可以做出一本与之对照的总帐来。

    柴荣现在对于李中易的性格,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了解,他心里明白,如果李中易做不到的事情,绝不会轻易说出口。

    换句话说,只要李中易说了,就一定可以做到。

    嗯,诸公,随军转运副使之职,这李某可胜任啊?柴荣意味深长的看了眼脸色很有些不好看的王溥。

    范质拱手说:恭喜陛下,慧眼识英才。

    王溥看了眼还在忙活着算帐的近百名堂吏,不禁暗暗叹了口气,他心里明白,已经挡不住柴荣对李中易的赏识和重用,于是拱着手说:臣无异议。

    李谷是个老油条,见形势已经大明,他赶紧附和说:陛下之卓识,远在臣之上。

    随军转运副使,这是个临时差遣,李中易一听就已经明白,下一次,跟着柴荣一起出去打仗,已成必然。

    回陛下,微臣还有五万支的造箭任务,尚未李中易刚解释了一半,不料,柴荣摆了摆手说,朕知道了。

    朕知道了,李中易一听这四字,心里就已经明白,这些天来,他干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干的,恐怕早就在柴荣的掌握之中。

    显然,工匠或是看守的禁军里边,藏有柴荣的眼线?

    而且,李中易即将和高洪泰摊牌之际,眼看就要大胜,柴荣突然让他收手,显然是从政治大局的高度,深思熟虑的结果。

    李中易刚开始不太清楚,后来也打听明白了,那高洪泰其实是张永德的人。

    显然,柴荣觉得,现在不适合去刺激张永德,李中易暗暗摇头,真是一笔糊涂帐。

    李中易退出垂拱殿之后,走到半道上,却被一个从后边赶来的内侍,大声叫住,李副使,请留步。

    圣人唤你。那内侍惜字如金,短短的四个字,很容易令人浮想连翩。

    李中易跟着那名内侍,穿过宣佑门,经过崇政殿,居然来到了后苑的临华门前。

    咳,李中易心头猛地一凛,不由停下了脚步,他是外臣,这皇宫后苑岂是他轻易能进的?

    水浒传里,林冲被骗进白虎节堂的悲剧,立即浮上李中易的心头。

    那名内侍看出李中易的顾虑,就从怀中掏出一个物件,双手捧到了李中易的面前,圣人有言,若李某犹豫不敢进后苑,则把此物予他。

    李中易深揖行了礼,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那个物件,定神一看,却是一方私印。

    私印乃是用于阗大玉雕刻而成,异常之精美,上有几个小篆的字样:天下之主。

    咳,好霸气的名目啊!

    于阗大玉乃是皇家御用之物,后周太祖郭威登基做皇帝的时候,因为始终找不到传国玉玺。就用于阗大玉另雕了两方印玺,一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一曰:皇帝神宝。

    李中易当即明白,这绝对是柴荣的私印。除了柴荣这个至尊之外,没人敢用于阗大玉乱刻印章。否则,就是要灭三族的逆天重罪!

    有证据在手,就好办了,李中易顺手将这方天下之主的私印,揣进了怀中。

    临华门里就是皇帝的后苑,李中易本着小心无大错的原则。先留下证据再说别的。

    那内侍等了半天,没见李中易把私印还回来,就催促李中易,李副使,圣人的私印。请还于小人。

    李中易闷闷的一哼,说:这个就不需要你操心了,等见了陛下,本官自会亲手奉于君前。

    李中易见那内侍一直虎视眈眈的盯着他,就板着脸说:外臣岂能轻入后苑?汝硬要拿回此印,那本官就不进去了。

    两人对峙了一会儿,直到里边出来内侍传唤李中易,僵局才算是被打破。

    只是。那方柴荣的私印,自始至终,都揣在李中易的怀中。

    在内侍的引领下。李中易进入到御花园之中,隔着老远就见一群人坐在湖心亭内说话。

    等李中易走近一看,心头猛的揪紧,只见,坐在柴荣身边的居然是小符贵妃和四岁的梁王柴宗训。

    这两个人倒也罢了,湖心亭里居然出现了薛夫人以及李家一对双胞胎的身影。

    柴荣这是搞的什么鬼?李中易心里一阵嘀咕。这一次,他确实猜测不透柴荣的心思。

    唉。没办法,只能见机行事。见招拆招了。

    李中易走到湖心亭的外面,躬身行礼说:臣李中易拜见陛下,拜见贵妃,拜见梁王殿下。

    呵呵,罢了。柴荣笑得很开心,李中易的一颗心立时抽紧,等着老柴同志出牌。

    无咎,你家的元娘,长得可不怎么象你啊。柴荣抬手指着被薛夫人抱在怀中的甜丫,笑眯眯的和李中易开玩笑。

    李中易觉得这话,无论怎么想,都有些不对劲。

    唯一的亲妹妹,甜丫刚刚满月不久,五官远远没有长全,除了眼睛之外,别的确实都不太象李中易。

    陛下圣目如炬,微臣佩服得紧。李中易摸不清头脑,只得使出擅长的太极拳,想敷衍过去。

    柴荣正欲说话,这时,一直安静的坐在符贵妃身旁的柴宗训,突然跳下凳子,跑到薛夫人的跟前,拉住甜丫的小手,居然在她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薛夫人没见过大世面,她一直低着头,心里始终忐忑不安,一个不留神,倒让柴宗训得了手。

    父皇,儿臣要和这个小娘子一起玩儿。柴宗训死死的拉着甜丫的小手,扭头天真的看着他的父亲。

    哈哈柴荣忽然仰面大笑起来,李无咎,犬子倒和令妹十分投缘呐。

    李中易背心上的冷汗立马淌了下来,姓柴的,你这是个啥意思?

    符贵妃忽然站起身子,走到薛夫人的旁边,主动从她的手上接过了甜丫。

    咳,这位未来的小符皇后,如今的符贵妃,与其说是接,不如说是抢。

    您您轻点薛夫人不想放手,可是,架不住符贵妃的热情,最终,甜丫还是被抢走了。

    李中易看着自己的亲娘,泪花儿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悠,想哭又不敢哭的委屈的样子,他的心头不由一酸,他的亲妹妹恐怕要出大事。

    小符贵妃冲着柴荣抛了个秋波过去,笑吟吟的说:这小娘子长得可爱极了,臣妾想收了她做义女,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柴荣抚着短须,哈哈一笑,说:朕也觉得这小娘子挺可爱的。

    得,李中易算是看明白了,眼前的这一对公母俩,显然演的是一出双簧戏,他的亲妹妹真的要出大事了。

    柴荣的打算是什么,李中易到现在,也基本上看清楚了。

    如果,李中易是纯正的古人,一定会大喜欲狂,叩首谢恩。

    一旦,李中易的亲妹妹,甜丫,成了柴宗训订下的妃嫔,甚至是皇后。

    李中易也就摇身一变,成为大周朝的外戚,堂堂的国舅爷!



第151章 李都监
    无咎?柴荣没等来李中易的谢恩,于是,扭头盯在他的脸上。

    李中易的背心当即见汗,如果他的回答出了纰漏,只怕是再也出不去这座御花园了。

    臣妹尚年幼李中易刚想推托,却被柴荣摆手打断,有符氏亲自带在身边教养,你难道还不放心么?

    柴荣脸上的笑容愈来愈盛,李中易心知,如果继续敷衍下去,他们全家老小的脑袋,恐怕就都要搬家了。

    臣叩谢天恩。李中易暗暗一叹,亲妹妹呀,做哥哥的也是没了办法。

    实际上,这是观念上的一种冲突。柴荣这么做,在古人看来,绝对是一种无以复加的恩宠。

    可是,李中易却是现代人的灵魂,鸡同鸭讲,根本吵不到一块儿去。

    柴荣虽是一代雄主,毕竟无法看透李中易的内心,见李中易欣然接受了他的一番好意,就说:你陪朕四处走走。

    当下,柴荣起身,朝湖心亭外走去,李中易亦步亦趋的跟在他的身后。

    柴荣走到湖畔的一株柳树旁边,不经意的说:有人一直劝朕杀了你。

    李中易做梦都没有想到,柴荣的思维竟然如此跳跃,刚才还要结为干亲,现在,却吐露出浓浓的杀机。

    也许,这就是恩威并施的所谓帝王心术吧?

    臣惶恐李中易刚刚组织起语言,想解释一番。柴荣却冷着脸,摆手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莽操之志,汝可知其意?

    李中易的额头已经见汗,自从曹操和王莽篡位得逞了之后,这两个小段子已经成了历代统治者心目中,最大的魔谶。

    臣臣不过是略微有点小聪明罢了李中易赶忙撇清,他和曹贼莽贼之间的联系。

    这个大帽子一旦扣到了李中易脑袋上。全家老小都得死光光啊。

    柴荣冷冷的扫了眼诚惶诚恐的李中易,他忽然闷哼一声,说:你没有本事做曹操!

    李中易暗暗松了口气。面前的柴荣乃是一代雄主,当然知道,李中易来了大周之后,一直走的是孤臣的路线。

    除了赵家兄弟和慕荣延钊之外。李中易平日里和朝中的重臣们。几乎没有任何来往。

    历代帝王都是喜欢纯臣,柴荣肯定也不例外。所以,李中易在没有拿到大权之前,只可能把他自己包装成孤臣,以迷惑柴荣。

    客观的说,柴荣的战略眼光,远胜宋太祖赵老二。老柴同志亲手定下先北后南的正确决策,打得内讧之中的契丹人。一路抱头鼠窜。

    如果不是柴荣病死在了军中,燕云十六州。很可能被大周国早早的就收入囊中。
1...100101102103104...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