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似乎工作已经完成,乔姆也放松下来。他同样笑道:我理解你们的顾虑,不过我们并不是恶魔。我们希望彻底消除红色帝国的威胁,而你们为了解救那里的人民也好,开发那里的新市场也罢,只要目标一致,我们之间并非不能合作。

    那我们以后保持联系。马尔文客套的表示了婉拒。

    乔姆并不在意,他离开时笑劝了一句:其实我们应该组成联盟共同行动,因为我们都是正义者。

    目送着乔姆走开,准备漫天撒网般向其他来宾兜售他的那套理论,荆建心中感觉很古怪,还正义者联盟?那是美国队长呢?还是蜘蛛侠?总不会是变形金刚吧?

    不过乔姆的那句话突然给了荆建启发,他想到了马尔文的夫人女儿准备投资电影,于是就商量道:马尔文,你应该多少知道些好莱坞的事。电影投资的利润虽高,但风险同样很大,如果倒霉遇上了烂片,有极大概率会血本无归。所以我想把大小投资人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投资基金,对看中的影片进行分散投资。这样既能降低风险,也能获得满意的回报。

    这样最好,一千万美元够不够?马尔文一口答应下来,不过我有个要求,所有的投资影片都需要得到你的确认。

    荆建露出微笑:那我该不该受宠若惊呢?

    呵呵。马尔文露出你别臭美了的表情,主要你那种死要钱的商业电影模式还差强人意,总比我家那几个女人的艺术眼光强了许多。

    几句话的闲聊,他们俩又谈成了一桩生意。荆建想起了已经回香港的赵广亮,这次他带着钱回去后,更加的把荆建奉如神明。因此对荆建香港电影将在几年内盛极而衰的话,赵广亮就变得更加的坚信不疑,并且准备逐步减少在香港电影上的投资。

    然而地下钱庄那么多的热钱又该怎么办呢?于是赵广亮找了荆建好几次,苦苦哀求再给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寻找一条门路。既然如此,那就与马尔文他们合在一起,包括日本那个平田康可能也会有兴趣,索性成立一家投资基金,一起去投资好莱坞吧。谁也没规定,电影不能组团投资的吧?

    至于什么电影具有投资价值?那就更简单了,凭借着前世的记忆,按照着卖座影片的名单投资呗。虽然荆建已经看不上中介费这点小钱,但既然已经送上门,那是不要白不要。

    令人昏昏欲睡的讲话终于结束,在万分热烈的掌声中,宴会终于开始。宴会厅里华灯溢彩,宾客们纷纷落座。而市长先生举起酒杯,激情洋溢的说起了祝酒辞: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然而话音未落,就听到远处传来了一声猛烈的爆炸声。在所有男女的尖叫声中,哒哒哒哒哒哒,又从四面八方传来了扫射声。一阵鸡飞狗跳,所有人也顾不得什么风度了,全部都趴在了地上

    无巧不巧,在大餐桌下,荆建又看到了马尔文的那张脸。而在他的身边,还趴着一老一少。那位青稚脸庞的年轻人明显在努力压抑住心中的惊恐,反而边上的那位老者依然镇定,他对荆建伸出手:很荣幸见到您,布兰布尔先生

    第二天临近傍晚的时候,荆建的车队终于出了高速公路的路口。这次到了德国以后,似乎天天都在胆战心惊,简直怀疑这不是治安良好的西欧,而是战乱频繁的中东?于是荆建再也忍受不住,凌晨时分就立刻逃离,驱车前往荷兰。

    虽说行走的相当匆忙,但窗外的景色却真的让荆建陶醉。从德国到荷兰,路旁风景美不胜收。沿途大部分虽然是乡村风光,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不一样。大片的田野整齐的牧场集中的农庄,田间干干净净。大片大片的色彩,极少有杂色,仿佛真的像是油画。

    而这就是工业化农业,不仅外观漂亮,效率也极高。不过这在中国很难复制,毕竟中国农村实行的事零碎化的自留地制度。

    当然,荆建并没有兴趣关心什么农业制度,这时候的他在翻阅着一张张的报纸,而在几乎所有报纸的头条,都在刊登着《汉堡市政府大厦遇袭事件。

    作为当事人,荆建知道最晚的遇袭仅仅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实就是一开始的那场爆炸和扫射,根本没什么后续的行动,但整场宴会被弄的鸡飞狗跳了大半个晚上。




第779章阿姆斯特丹
    当荆建的车驶出高速的时候,海因茨开着的车正排队经过边境检查站。一位胖乎乎的荷兰警察很随意的翻了翻海因茨和苏珊娜的证件,随口询问道:勒兰先生和夫人,你们是到荷兰旅游?

    海因茨与苏珊娜甜蜜的对视一眼:可能还会去法国和西班牙,我们是度蜜月。

    呵呵。胖警察把证件还给了海因茨,笑着敬了一个礼,祝你们新婚愉快!

    谢谢!

    车辆不紧不慢的向前驶去,而海因茨和苏珊娜的证件都是出自史塔西(原东德赫赫有名的警察情报机构)的专家手中,一般根本就查不出是伪造。

    虽然表面上依然还是像情侣般亲昵,海因茨和苏珊娜却在讨论着昨晚的事。

    苏珊娜,刚才你看了报纸,有什么新闻吗?

    一声轻笑:不莱梅有个女人生了五胞胎。

    哈哈。海因茨笑着摇摇头,你知道我问的并不是这个。

    苏珊娜撸一撸额前的秀发,笑容娇艳:反动政府的伪内政部长发布新闻,会给我们的同志换个较好的环境,并且希望我们自首。

    哈哈哈。海因茨笑的欢快,看起来我们的计划奏效了。果然不错,资本家都是纸老虎。

    欢声笑语中,车辆驶上了快车道。

    而在昨晚的行动中,赤旗旅在市政府大厦外的花园里,引爆了一颗威力惊人的炸弹。接着通过定时装置,引发了附近几个无人火力点对空扫射,等警察找到的时候,赤旗旅的成员早已经全部撤离。

    虽然声势浩大,其实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除了炸坏了不少花花草草,还有把几只夜鸟吓出了心脏病,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宴会厅里的人心惊胆战了一整晚。

    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赤旗旅留了一封信在现场。虽然那封信充满了檄文的口吻,但实际上却透露出某种和解。

    由于篇幅有限,就简单总结一下那封信的中心思想:我们赤旗旅会继续革命,不会放弃斗争,并且坚信自己的斗争必将胜利。赤旗旅不会放弃武装起义,也不会放弃暴力行动。不过为了避免无辜的德国劳动人民受到伤害,将不再进行绑架刺杀等行动,也不会以消灭任何人的生命作为目标。作为警告,赤旗旅策划了这次汉堡市政府大厦的行动,希望反动政府知途迷返,也希望暂时低潮的革命运动再次火热起来

    也就是说,赤旗旅一改以往的行为方式,改恐怖行动为吓唬行动,只是显示出自己的存在感,作为宣传自己纲领的某种方式,不再对德国的资本家你死我活了。

    而收到那封信后,德国政府毫不意外的欣喜若狂,一个心腹大患终于有了解决的可能。于是内政部长迫不及待的宣布了和解的措施——提高赤旗旅被捕成员在监狱里的待遇。并且希望剩下的赤旗旅成员向政府自首,并且还做出了种种暗示,就差直接说出给他们签发大赦令了。

    海因茨他们肯定不会去自首什么的,他们的革命意志还是很坚定的。无非能让监狱里的同志改善条件,而他们也将在这低潮时期避避风头。因此在这次行动后,海因茨他们化整为零,几乎全部撤出了德国,准备到荷兰汇合。

    而在车里,苏珊娜笑问海因茨:我们准备撤往哪里?现在可以说了吗?是不是去中东?

    海因茨微微一笑:都判断我们去中东,可能每条路上都有一群恶心的猎犬。不过欧洲大陆确实不能待了。我通过朋友联系了一条停靠鹿特丹的苏联船,他们将会去非洲。

    非洲?苏珊娜吃了一惊。赤旗旅这样的左翼恐怖组织与中东的恐怖组织关系向来密切,以往逃离的时候,赤旗旅成员经常隐藏在中东民间。反而是非洲,让苏珊娜有些茫然。

    看了一眼苏珊娜吃惊的模样,海因茨笑了几声:呵呵。连你都想不到,那些猎犬就更想不到了。放心吧,是非洲的弗索亚,以后几年经常有苏联船来往,想回来也方便。而且那里同样都是受西方殖民者资本家压迫的人民,我们同样可以进行我们伟大的事业。

    这倒也是。苏珊娜露出笑容。

    当荆建的车进入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早就有一群人在酒店大堂里等候。除了提前来到荷兰的米勒易凯的几位高层和技术主管以外,还有飞利浦公司的一位副总裁和几位工作人员。

    不过今天的迎接是礼节性的。都知道荆建旅途劳累,也不方便安排什么活动,于是在约好第二天荆建拜访飞利浦公司总部以后,那位副总裁就很客气的先行告辞。

    见到米勒他们也准备走,荆建喊住了他们:一起到我房间,我了解一下你们谈判的情况。不介意看我洗脸吧?我们中国人美国人都没欧洲人那样的死板。

    大笑声中,米勒他们一同去了荆建的豪华套房。一进入房间,米勒就关心道:布兰布尔,听说你在德国似乎风波不断,我认为你还是需要加强身边的保安。需不需要我给你介绍个美国保安公司?都是以色列的退伍特种兵?

    谢谢。我会考虑的。荆建敷衍道。其实他身边的保安力量已经够夸张了,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米勒苦笑着摇摇头:股市波动夸张,幸好你没出什么事。此时荆建的安危,已经可以影响到易凯的股价了。

    哦?荆建突然想起自己的家人,没上新闻吧?如果没有的话,千万别告诉我家里人。他也怕赵霞他们担心。

    应该没有,波动的时间太短,可能注意到的人都不太多。米勒微笑着回答,不过我保证不了那些无孔不入的小报。

    对于狗仔队,荆建也没什么好办法。于是他就招呼众人坐下:这事就先这样。我们现在介绍一下,你们这几天与飞利浦的谈判是什么情况?



第780章有求于人
    这段时间,是米勒进入王安电脑以后,最舒心最愉快的一段时期。之前对于高科技公司的科研战略方向,他确实有些抓瞎。而现在,由荆建确定战略方向,米勒负责抓成本抓效率,而这正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王安实验室的大部分已经被ib 微软等公司联合收购,作价三亿两千万美元。而外界的普遍评论是易凯贱卖了。尤其是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被外界挖走,或者感觉没有前途自己跳槽,总共有一千二百多人,这就让许多权威人士做出评论,未来的易凯将在高科技领域一蹶不振。

    顺便说一句,其中没有一人是易凯主动裁员,而是计算机研究人员相当缺乏,其他公司挥舞着支票簿,肆无忌惮的到易凯来挖角。

    然而这样的人才流失,米勒却不这么看,他感觉正好能趁机精简人员,节约了大批经费开支。尤其是原先的许多科研项目实在是太臃肿,完全就是贪大而全,实在是没有必要。反而现在形成了三大研究部门,剩下的科研人员完全足够,而且能够集中力量统一公关。

    而易凯的三大战略虽然实行的时间不长,却已经出了成效。在最新的季报中,易凯实行了最近几年首次主营盈利。要知道,这完全依靠着主营收入,并不是通过卖大楼卖工厂等非主营收入。虽然这个盈利只有区区几万美元,但已经有了好兆头。实际上,这成绩完全是依靠最后的一个月,通过易凯几款廉价通用型pc 产品销售实现的。

    因此米勒已经雄心勃勃,他已经把明年的pc销售目标上调到了三亿美元营业额。要知道,易凯几乎拥有所有的专利,根本不需要对外支付什么专利费,并且几乎拥有所有零配件的工厂。如此一来,就算定价比市场上低10,也能保证毛利超过50。

    心里话,米勒多少有点奇怪,当时王安父子拥有那么多的好牌,一心追求技术上的领先,反而把公司弄的半死不活。而荆建降低标准弄些不起眼的产品,居然变得蒸蒸日上了?有时候米勒也会怀疑,怎么高科技公司居然不追求技术了呢?

    当然,米勒绝不会那么肤浅,他明白,能指出最适合公司的产品,这本身就需要极敏锐的眼光。毕竟公司的生存壮大需要的是企业家,而不是什么科学家。因此在这些天,米勒已经对荆建越来越佩服了。

    那些技术主管们就有些心情复杂。在他们眼里,易凯系列pc就像是小学生作品。而其他两个战略项目都不是电脑的核心项目,根本就是走上了邪路。

    但另一方面,这些技术主管对王安电脑都很有感情,毕竟曾经与王安老先生一起创造过辉煌。因此荆建作为计算机it界著名的网络派代表人物,入主了王安电脑,他们这些人都是欢迎的。可为什么,荆建非但不支持继续前沿技术的研究,反而歪门邪道去捞偏门了呢?

    房间里的人各有心思,米勒开始对荆建介绍起这些天的情况:布兰布尔,我们已经向飞利浦公司提出,希望能得到他们储存光盘相关专利技术,以及最新游戏机的联合开发。按照你的要求,希望能共享专利,用我们的一部分专利,交换飞利浦公司的一部分专利。

    荆建点点头,确实是这个原则。由于确定了三大战略项目,易凯有许多专利就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吃些专利使用费。而飞利浦有许多专利易凯需要。无论是出高价买,还是以后花费高额专利使用费,都很不合算,倒不如双方交换,各取所需。

    有什么问题吗?荆建问道。

    米勒点点头:那些专利飞利浦倒是愿意交换,就是要价太高。储存光盘那些,他们想要我们十六项专利。其他的那些到没什么,但有三项专利的估价,单价就基本等同于那些光盘专利。也许飞利浦已经知道我们战略转型,所以趁火打劫狮子大开口。

    而游戏机项目,飞利浦听口气并不愿意合作,似乎他们并不看好这个项目。因此他们希望用现金或者等值的专利交换他们的专利使用权。总而言之,他们的态度似乎不怎么积极。

    原来这样啊?荆建明白了米勒的意思,可能知道易凯有求于人,飞利浦就显得十分高傲。

    然而让荆建头疼的是,易凯还真的是有求于飞利浦。也许现在的人以为dvd技术无非是新的存储技术,与35吋磁盘差不多,却根本不知道,这技术真正的市场不是在计算机,而是在电影音乐游戏等多媒体的运用上。

    而飞利浦与sony公司完全在这技术上形成了标准垄断,那是比专利垄断更厉害的一种垄断,可以说根本就无法打破或者绕过专利。正因为如此,所以易凯对这些专利是势在必得。

    脑中在权衡着飞利浦的条件,荆建却突然听到有人问:老板,我有个疑问,飞利浦开出的条件简直是种侮辱,其实能看出他们根本就没有诚意,想要让我们知难而退。而我们为什么要继续这样无意义的谈判呢?

    哦?荆建发觉提问的是易凯技术部经理萨亚胡,就立刻受到启发,也许真的是这样,飞利浦并没有什么诚意。如果自己知难而退,他们也不损失什么。如果自己真的按他们的条件答应,飞利浦也不妨笑纳某个冤大头的大礼。

    不过萨亚胡有了疑问,而且看其他几位技术主管的表情,似乎支持萨亚胡的说法,荆建就决定首先要统一自己的内部思想。

    博士,不知您对公司最新的战略项目有何看法?

    真的要我说?萨亚胡看了荆建一眼,深呼吸了一口,鼓起勇气,我认为短期内可以刺激业务增长,可以从长期来看,公司将没有持续发展的技术储备。



第781章我们可以买呀
    看着萨亚胡等人,荆建问了一个似乎有点普通,但似乎又有点不寻常的问题:你们认为,计算机是什么呢?

    这问题就要看各人的角度了。可以从技术层面商业层面,甚至从社会层面或者哲学层面回答。荆建并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接着就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认为,计算机就是一种工具一种机器。

    萨亚胡他们不约而同的微微皱眉,这个答案实在是太平淡无奇。而荆建继续道:工具或者机器,关键是要被使用。我认为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就是扩大使用者的范围,也就是全民普及。让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一工具,甚至超过对手表等消费品的依赖,达到衣服鞋子的程度。一句话,计算机已经不是普通的电子产品,而是某种日用消费品。第二就是拓展计算机的功能。不仅是在常规领域上的运用,而且要凸显普通人的喜好,尤其是在娱乐等方面。这应该不难理解,毕竟普通人拿了计算机,他绝不会在平时休闲的时候继续工作,而是需要更酷更好玩!
1...281282283284285...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