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看到吕良眼中在挣扎,鲍尔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心中在庆幸,今天总算没有把事搞砸。
其实没人知道,通过组委会拿到闫琨的演讲主题以后,费克斯化工的技术人员一分析,惊讶的发现居然是罕见的彩蛋。之所以会叫彩蛋?那是因为这项专利利益惊人,一般来说,获利将超过上亿美元。而专利和专利也是不同的,如此重要的专利,可能好几年才会出现一次。
这一下,费克斯化工就坐不住了。可以想象,等到闫琨发表了讲座,各大化工公司要么抢破头,要么毫不犹豫的剽窃抢注。于是费克斯化工的董事会下令,一定要想办法独占这项技术!
而在费克斯化工的商务部,鲍尔算是一个中国通。接受了这项任务以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借用技术交流的名义,套取到这项技术。因为鲍尔很熟悉中国的国情,知道中国有许多技术是没钱申请专利的,更没那种专利保护的概念。而且费克斯化工的技术收集部门同样查的很清楚,这项专利根本就没有在欧美主要国家的专利局进行申请。可万万没想到,就在一见面的时候,鲍尔从吕良的话中套出,闫琨居然先去申请了专利?竟然在今天上午申请了专利?
鲍尔的反应很快,他当机立断改变了计划。趁着其他的化工公司还不知道有这项专利,立刻抛弃了免费获得的想法,开口就出价20万马克。这又源自鲍尔是中国通,因为他知道,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国际行情,而20万马克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完全就是一笔巨款。
然而天不遂人愿,这笔巨款确实让眼前这位中国代表团领队心热不已,可是给那位闫先生传话后,却没有丝毫的回音。
鲍尔并不知道,其实这是闫琨在犹豫,他还以为自己的筹码不够,于是等不及了,立刻就对吕良开始了金钱攻势。
此时吕良耳中只有那句一万马克一万马克不得不说,金钱的刺激作用确实惊人,吕良顿时动起了心思。
嗯,鲍尔先生,这是闫琨工程师的技术专利,他不点头不行啊?吕良故意装作很为难。
而鲍尔笑问道:我们想知道,这项专利是闫先生私人拥有的吗?
当然不是,是以闫琨工程师为首的集体研究成果。吕良理所当然的回答。此时国家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从来都是集体拥有,绝不可能归于个人。
那就好。鲍尔微微一笑,他又推了一只厚信封给吕良,这一万马克是您的活动经费,希望吕先生尽快说服闫先生。只有明天达成协议,您的感谢费保证一分不少。另外,四十万马克怎么样?已经翻一倍了。您当领导的点头,闫先生点头,这事基本就会成功?
吕良终于下定决心,抓起那两只信封:那好,等我消息。
此时的荆建已经把专利的事抛在脑后,他正夹在两个老家伙之间被肆意取笑。
朱,又见面了,这次我要向你提出抗议,你抢了我最喜欢的学生。查克利教授与朱国良开着玩笑,看得出来,他们俩以前很熟悉。
是吗?朱国良疑惑的看了荆建一眼,因为荆建实在不是块搞科研的料。
荆建连忙转移话题:教授,您什么时候访问中国?朱教授和我们京大都很希望您来交流。荆建心里明白,查克利教授这个老头不正经起来,还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胡话呢。
呵呵,布兰布尔,你走了不算,还让丽莎怀孕?现在居然又算计起我这个老家伙了吗?果然,查克利教授几句话就让荆建一头瀑布汗。
荆建连忙向朱国良解释:丽莎就是我媳妇。接着半是威胁半是利诱,教授,我有几位基金会的朋友?
嗯。查克利教授就等这句话呢,他变得慈祥无比,笑眯眯道,我就喜欢听话的孩子。那你们先给ulca邀请函,我看看明年上半年有没有安排。
对这几句黑话,朱国良听得莫名其妙。只有荆建心知肚明,他起码要给查克利教授的实验室捐款上百万美元。幸好,美国鼓励慈善捐款,能少缴纳不少税,荆建的私人财务上并不会损失些什么。
不过有句话朱国良肯定能懂——明年上半年,将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访问京大?他是喜出望外:欢迎欢迎,到时候一定扫榻以待,我回国后立刻向京大的校长汇报。
而在这样的学术会议上,朱国良只能算是小有名气,而查克利教授就是鼎鼎大名。所以交谈没多久,就有不少教授学者聚了过来。甚至吸引了几位专业记者,频频向这里拍照。
哦!我还以为这里交通堵塞了呢。走过来的是这次会议组委会的塞拉芙教授,一位四十左右的德国女教授,风韵怡人,在一群科学家中算是鲜花的存在。
哇,我的小可爱。查克利教授这个口花花老头果然是本性暴露,塞拉芙,你终于想我了吗?
第549章小鲜肉
与外人想象的不同,一群同行业的科学家在一起,绝对没那么的严肃。长年累月在学术会议上见面,甚至经常电话通信交流,尤其是研究理工的那群人几乎都是宅男,突然闯进了朵像塞拉芙那样的鲜花,又怎么能忍得住呢?
于是周围响起了一阵很闷骚的笑声。塞拉芙同样落落大方,风情万种的白了查克利教授一眼,接着直走向荆建:抱歉,查克利,你早已经没有了魅力,现在我喜欢的是小布兰布尔。帅哥,快过来,让我们一起合张影。
在低笑声中,荆建两眼蒙圈,怎么玩笑会突然降临到自己这个无名小卒的身上?然而就在荆建还在犹豫,该做出受宠若惊的表情呢?还是该咧嘴傻笑呢?塞拉芙却很亲热的一拍荆建的腰,低声笑道:精神点,小伙子,等会儿再给我家玛德琳签几个名。她的卧室里都是你的画报。上帝,我实在无法了解现在小女孩的审美观,不过你在电影里的表现确实很酷。对,酷,是这个英文单词吗?我还是向玛德琳学的呢。
荆建顿时乐出了声,居然是这个原因,塞拉芙认出了自己,她拿自己这个小鲜肉在开玩笑呢。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由于摸不准上层对荆建的态度,中国的媒体基本对荆建就没什么宣传,导致他在国外名声响亮,国内倒是默默无名。另外,有相当一批看了《无限的欧美青少年,他们居然成为了那个酷酷而又神秘的中国人的粉丝。反正叛逆期加粉丝团体,出现什么奇葩的结果都不怎么稀奇。
很荣幸,教授。荆建露出笑容,与塞拉芙并肩一起,在记者们的镜头前摆好pose
哈哈,查克利,你还没获得第二次提名,布兰布尔居然就获奖了?有人就用荆建的获奖感言去开查克利教授的玩笑。
所以我这个老帅哥已经成为了电影学院的公敌。查克利教授同样开着玩笑。
有一小部分的人同样认出了荆建,余下的那些一打听也都知道了,于是荆建身边突然就热闹起来,尤其是会议的那些女工作人员,她们不停的与荆建合影留念
看着荆建身边那些西方女人像是走马灯般的在转,仿佛突然变成了全场明星,朱国良已经一头雾水。他又不好意思当众去问,只能在一旁等待着荆建忙碌完
然而大煞风景的往往就是抠脚大汉,荆建正享受着这样的众星捧月,闫琨和吕良却闯了进来:小荆,快快,有事商量。
带着疑惑,荆建就与他们俩来到角落,就听到闫琨急着在嚷嚷:小荆,费克斯化工愿意出40万马克,你们说该不该卖?还是再等等代理公司那边?
可是没等荆建说话,吕良就盯着荆建道:40万马克已经很高,而且费克斯化工还答应了申请专利的费用,这笔其实就是纯收入。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花费大量的外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这一次居然能反过来卖到国外,政治影响是巨大的,部里也大力支持。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夜长梦多,别多计较一分一厘,先保证达成协议。起码要在会议期间草签,这也是我们代表团的成绩,具体的合同条款可以等回国后再详谈。
荆建有些哭笑不得,怎么又找到自己?难道他们俩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代表团中无足轻重吗?笑着摇摇头:闫工吕主任,代理公司那边你们放心,我保证不会有什么障碍。你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个人是绝对服从代表团的领导。
荆建心中已经很不耐烦,其实卖多点卖少点,是否会吃亏?关我屁事!
那就好,那就好。吕良明显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倒不是对荆建有多少重视,无非就是小跟班一枚。他怕的是夜长梦多。于是吕良立刻劝说闫琨,闫工,小荆都这么说了,那我们现在就去和费克斯化工谈谈?
没想到,闫琨还是有些犹豫。在吕良的催促下,他问荆建:小荆,上午我已经签过字,真没什么吧?德国人是很较真的,我就怕
嗨!荆建实在忍不住,他笑道:那我现在就给我那外国朋友电话,有明确的消息后,你们也能放心。闫工吕主任,要不一起听听?送佛送到西吧!通电话后,荆建也能彻底的撒手不管了。
那最好,那最好。闫琨连连点头。吕良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于是也同样点头答应。
找到一门电话,荆建直接打给了小威廉,三言两语就把事说明白。而这样的小事,小威廉当然就一口答应:先生,给我十分钟,我保证给你明确的答复。
等在电话边上,仨人抽着烟,发觉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气氛已经相当轻松。而吕良带着那种领导的关心,笑问荆建:小荆,听说你快要毕业了吧?有没有兴趣来我们部里工作?
荆建打着哈哈:谢谢吕主任。就是我是在职读研,还需要原单位批准。
诶,你到部里是专业对口。只要有调令,你们原单位不会不答应的
正说到这里,电话铃响了。荆建拿起电话,正是小威廉打来的:先生,已经没问题了,明天上午代理公司就会派人过来,补签个协议,你们前面的代理协议作废,不需要任何赔偿。
听到话筒里的话,闫琨和吕良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然而紧接着,小威廉突然问道:先生,其实代理公司已经联系了几家化工公司,其中有人已经开价150万马克,你们真的不考虑吗?代理公司还是很有诚意的,他们还说,如果你们有意向,他们保证能帮忙谈到200万马克以上。
嗯?闫琨一愣。
嗯?吕良头一晕。
嗯?荆建愣过以后,挂上电话,接着对那俩人耸耸肩,你们自己决定吧!
第550章说笑话
而在会议厅的另一个角落,朱国良正与另一位来自美国的埃尔温教授在聊天。
朱,布兰布尔居然是您的学生?不得不说,我们老了,以后就是他们年轻人的天下。
哦,荆布兰布尔在美国很有名吗?朱国良已经是越来越好奇。
怎么你不知道?是位多才多艺的名人。尤其是年轻人中,应该比你们中国的总统还要有名。埃尔温教授笑着介绍。不过此时还是八十年代,国际学术圈中还是比较羞于谈钱,尊重的依然是学术上的成就,朱,比如说,布兰布尔在计算机界的名声就十分响亮,有着一流的影响力。
一听这话,朱国良相当的意外,虽然不算很熟悉计算机it领域,但他也知道这是门新兴的热门行业:真是那样?
见朱国良似乎半信半疑,埃尔温教授继续道:当年他曾经吵遍全美,引起很大的轰动。不得不说,计算机it行业都是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其实我挺喜欢这门新技术。通过邮件,可以很方便的与同行交流,不再需要慢吞吞的国际邮件。而且我还很喜欢那个数据库构想,如果以后所有的论文都能方便索引,那能够节省许多时间。蓝星网的那个bbs也不错,已经有几所大学联手建立了一个专业版块。朱,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上版块一起讨论。
不知不觉之中,埃尔温教授就转移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而朱国良同样被带偏了:是吗?我确实听说过这些工具。可惜的是,我们中国还没有这样联网,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应该不会太久吧?万维网已经出现,我相信没几年就能联网到中国。尤其是你们国家还有布兰布尔
没多久,今天下午最后一场讲座开始,看到荆建回到自己身边,朱国良就与荆建一同去听那场讲座。一直等到结束,在回宾馆的路上,朱国良终于按捺不住,问荆建道:小建,你在美国的专业不是化学吗?怎么会对计算机it有兴趣呢?
荆建低笑了几声:给您老透个底,我专业真的是化学,计算机it的技术就是二把刀。
二把刀?朱国良大感意外,似乎与埃尔温教授说的完全不同。
荆建笑着解释道:其实计算机it的发展相当年轻,与生化科技其实差不多,在美国是一门很热门的风险投资行业。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提出个概念并且辩论了一番,可能就有人认为我讲的有道理吧!其实完全就是理论上的,技术上我就是门外汉。但那些外行的投资家不怎么懂,或者懂了照样会炒作,于是莫名其妙的就被炒成了专家。不过朱老,我再怎么昏头,自知之明总是有的。
一听这话,朱国良立刻笑了,并且以为自己明白了情况。在上世纪**十年代,科技界有着六大热门——计算机it人工智能超导和新材料宇航科技生物科技可控核聚变。当然,到了今天,许多依然是热门,比如说,永远三十年后实现的可控核聚变。并且许多依然是风险投资的最爱。最有名的那个肯定就是移民火星计划了。
顺便说一句,自从生物圈二号计划失败后,移民火星在科学界其实就是个伪科学。你都不能生存?还移民个蔡国庆啊?你那个火箭就算研究的再好,难道准备运送骨灰盒吗?科学的态度,起码先启动生物圈三号的研究计划吧?然而风险投资根本不讲究这个,反正人傻钱多,先骗钱融资上市呗。
言归正传,并不是所有的热门都没成功。在这六大热门中,像计算机it人工智能超导和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都有了跨时代的大发展。而在其中,计算机it和生物科技有着相当多很类似的方面。
而对朱国良来说,他对计算机it行业不怎么熟悉,对生物科技就是半个本行了。生化生化,科技发展到现在,生物和化学已经成为不分家的交叉科学,因此对现在狂热的生物行业风险投资,朱国良相当熟悉。其实与此时的计算机it行业差不多,只要有一项小小的突破或者仅仅是概念,风险投资就会一拥而上,并且寻求上市股价飞涨。
唯一有所不同,生物科技的研究需要较深的专业知识,尤其是价格高昂的实验器材。而计算机it可能只需要一台性能良好的电脑,加一个有脑洞和技术的肥宅就行了。
于是朱国良带着一丝试探,笑问道:那你在美国找到了投资吗?
对此,荆建并不否认。他半真半假的回答道:侥幸,和几个合伙人一起的。不过现在我只有股份,根本管不了那家公司。朱老,其实真没什么,那时候就是业余时间的胡闹,唯一比较好的就是不用再担心什么生活费。
没有后顾之忧也好。朱国良笑道,怪不得,那么多人认识你,你国外的朋友真不少。朱国良并没有细问,他认为荆建至多有了几百万美元。当然,在此时中国人的概念中,几百万美元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说到这里,荆建就在乘坐的大巴车上扫了一眼,并没发现闫琨和吕良,于是就笑着把刚才发生的事说给了朱国良听。倒没有其他什么意思,就是说个笑话的心态。
朱国良同样如此,同样的事不关己。他笑着吩咐荆建:这事你就别管了,如果别人有什么话,我给你挡着。不过闫工倒是够倒霉的,羊肉吃不到,倒惹了一身的骚。我们这些搞科研的有时候想想也挺可怜,出了成果后,不像你在国外那样能得到生活改善。
于是荆建随口笑道:我认为国家政策也要改改,总不能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不是说不提倡奉献,多少总该有些激励机制吧?
嗯嗯。朱国良感同身受,慢慢来吧!
第551章还没谈好吗
想到此时科研人员的窘境,荆建开始琢磨起来,是否在自己的战略决策院下面,搞个定向课题发布机制?利用国内的那些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提升自己的产业等级?反正自己的钱已经多的烧不完,能用在这样用意义的事上,起码也能让自己心里高兴?
拿出课题,支付科研费用,规定其中一部分归科研人员的私人报酬?如果出成果,给予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一部分的股份?有潜力的成果资助产业化?甚至对科研人员自主创业进行风险投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