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称兄道弟和斟酒算什么,要是马晋能把曹达华推上尚书之位,和马晋拜把子这事老曹都干的出来,至于斟酒,就更不用说了,亲手喂都行。

    不看虚名,而重实利。

    是马晋对这个曹达华的第一印象。

    说实在的,曹达华的名声马晋不是没听过,他做过京城监察衙署的侍御史,自然要对京城各方官员有所了解,再加上他的贴身保镖祝虎当年就是刑部的刽子手,对其也多有见闻。

    所以总得来说,马晋还是对老曹是有一定认知的。

    提起曹达华,就不能不说其那个响彻朝中的外号——刑部之虎。

    其实这个刑部之虎并不是老曹最初的外号,是后来他官职高了以后才开始叫的。

    老曹的最开始的外号是重案之虎,顾名思义,凡是刑部的重案要案,皆被其一一堪破,效率惊人,处置果敢,被人冠以猛虎之称,赞其能力出众。

    而老曹也是凭着这一份份破案的功劳,一直步步高升。

    但这份硕果累累的荣誉单中,也有一些令人玩味的存在,那就是老曹破的这些大案,既不靠断案如神的侦破手段,也不靠缜密如丝的推理审判,而是凭借一身逆天的运气。

    查案时胡乱转悠,愣是误打误撞的碰上回来观察情况的杀人凶手,一举拿下

    回老家探个亲,结果和雇来的马夫聊天发现了其是逃窜了七八年的重要钦犯,到了老家非拉着人家喝酒,用药麻翻,送到官府

    府里招个奶妈,竟然发现是盗取大乾钱庄的京城巨盗的相好的,后用计将巨盗骗出拿下,一举破了震惊朝堂的钱庄失银案

    凡此种种,数不胜数,虽然在这些案例其中,也能发现老曹心细如发的敏锐和随机应变的高超能力,但最令人注目的,还是那惊人的运气。

    那一个个罪犯,仿佛是排好了队似的,一个劲地往老曹手里撞,拉都拉不住的给他送功劳,看着着实让人有些眼气。

    其实要不是曹达华非科举出身,提拔阻力比其他人大,以他的功劳,当个刑部尚书还真非难事。

    只可惜他一个泥腿子出身,入不了那些读书人的眼,天然被士林排挤,虽然资历足,但名声太小,刑部之虎仅仅流传在刑部和朝堂,在外界就没那么响亮了,否则他也不会着急来找马晋了。

    关于自己的事情,曹达华没做什么隐瞒,几乎是对马晋和盘托出,这在官场上,对于刚刚熟悉的二人来说,十分难得。

    从这也能看出,老曹对尚书之位有多么执着,甚至跟马晋许下了,甭管他当尚书此事成不成,只要那边效果好,他就算欠马晋一个人情。

    一个未来刑部二把手甚至是尚书的人情,对马晋来说可还是挺值钱的,而马晋更看重的是老曹的这个人

    :有点卡文,容我缓缓




第三百九十六章 有意交好
    鼎香楼

    且先不论曹达华的人情值不值钱的问题,前面就说过,老曹在刑部人脉根基势力之广,冠绝诸员。

    如果这次其能够如愿执掌刑部,那刑部就算不是老曹的一言堂,但也差不了多少,他能轻易将刑部大权的绝大部分收于己身,如臂使指。

    哪怕最后老曹只当上左侍郎之位,凭借其在刑部的深厚积累,他这个二把手估计也差不多能和新来的尚书分庭抗礼一番。

    而这个就很恐怖了。

    刑部乃是六部之一,审律,复刑,并原则上可以直接审理京畿地区所有的案件。

    而且除京城中央事务外,刑部对各个地方的刑律司法也有很大的权力,按省设司,监察各地刑名之事,有审核勘定之权。

    并掌督捕罪犯逃亡事;掌核秋审朝审各案;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掌管狱卒,稽察各狱的罪犯,乃至后勤诸事;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凡此种种,权利之重,管辖范围之广,相当于后世司法部法院检察院系统公安部以及一些司法刑律部门的综合体。

    像刑部这样如此根深叶茂的巨无霸,老曹有潜力甚至有很大希望能执掌其大权,马晋这个肃王党的头号皮条客能不动心吗。

    眼下户部的势力颜易已经拿下大半了,五寺之一的鸿胪寺也已经初步站稳脚跟,很快就要拉杆子招人了。

    以颜易现在的势头,可以很轻松的在鸿胪寺这个冷清衙门获得不小的话语权,甚至如同户部那样也未必不可能。

    一部一寺,再加上其岳父主掌的以富庶著称的浙江省和其外家应国公所影响的军方勋贵人脉,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官员附属,颜易在朝中的势力可真不算小了。

    而且别忘了马晋这几年可没少结交人脉,从入仕的第一天起,马晋正事干的不多,但人脉官员可是结交了一大把。

    黑衣卫两大禁军九门提督衙门都察院六部五寺东西南北四营乃至宫里的皇城司,马晋都有熟人在内。

    尤其是老东家都察院这边,马晋更是人缘极广,中低级的御史官员,马晋几乎笼络了七成之多,高级官员上至蔡阳,下至京畿道巡按御史吕善文,也都有不小的交情。

    这些人松散起来看,是没什么,但真要因为马晋纠集在一起,那爆发的力量绝对令人心悸。

    当然,这么说着是挺唬人,但马晋也没本事将这些人聚在一起,更何况这其中的人虽多,但大部分和马晋的交情也没有太深,多是泛泛之交。

    马晋真正的死党还是苟庆通邓宝牛犇他们几个,至于其他人,大势之下,跟着马晋打打顺风局还行。

    但要是让他们在危境之中,随马晋顶着风跟人死掐,估计就没多少人出头了,甚至不背后捅一刀就算其仗义了。

    虽然事实是这么的现实,但马晋的人脉也不是完全不如人意的,其手里还是有些好牌的。

    宫里的花子虚禁军的牛犇九门提督衙门的刘登周安都察院的苟庆通礼部的杨晃黑衣卫的戴农等,这都是可以助力马晋的帮手,凝聚起来也算不弱的力量。

    再加上颜易本身的那些势力,肃王党不能说稳压其他皇子一头,但作为佼佼者绝不再话下。

    但夺嫡之势,转瞬即变,一时领先并不代表着颜易可以高枕无忧。

    最近这两个月,颜易的最大对手庆王,在初步控制了吏部之后,开始频频拉拢在礼部当差的三皇子宇王,同时还不忘对工部的六皇子泰王刑部的五皇子福王示好,准备联合诸王,共同对付如今势头最猛的颜易。

    而其他皇子也在其的引诱下,慢慢有了暂时放下彼此芥蒂,欲先合拢压制颜易之意,眼下虽然还不明显,但已经已经有些苗头了。

    作为肃王党死忠的马晋,虽然平日里的很少过问肃王党的具体事由,但绝不代表他不关心颜易的境地,毕竟这同样也关乎着马晋日后的生活质量,是一飞冲天荣华富贵,还是战战栗栗的缩在家里装孙子,唯恐人头不保。

    所以,虽然面上不显,但马晋一直关心着诸王联合之事,并思考破解之法,只不过一直没有思路,但今日和曹达华一会,让马晋起了些小心思。

    如果把这头曹老虎拉到颜易这边,那么几乎同时给颜易带来了半个刑部,到那时不但几乎算把五皇子福王踢出局外,还顺便断了诸王同盟的一臂。

    与此同时,有户部刑部两部在手的颜易,进可攻退可守,即使面对其他几王的围攻也丝毫不怵,与其慢慢周旋。

    心里想着老曹来投后,肃王党的美好景象,马晋看向曹达华的眼睛也越来越亮。

    直到马晋快把老曹看毛了,他才笑眯眯的问了一句。

    不知曹大人对肃王怎么看。

    马晋此言一出,曹达华之前和善亲切的笑容转瞬消失,神情也慢慢严肃了起来。

    同所有在职高官一样,除非是那种想为后辈家族一搏的,其余人一般都是对夺储之事,敬而远之。

    毕竟以他们的身份地位,轻易绝不会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像老曹这种从底层爬上来的老油子,更是不会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筐里,局势不明之下,他宁愿求稳,也不会随便冒险。

    马晋这句话的意思老曹很明白,毕竟其和颜易的关系人尽皆知,出言拉拢也可以理解,想到自己还有求于马晋,老曹语气就没太过生硬的推辞。

    肃王殿下天资聪慧,英姿勃发,尽显皇子之范。

    夸了颜易一句话,老曹就明智的止住了话头,住口不言。

    马晋见状也不催促,指着就能让曹达华这个二品大员纳头便拜,入肃王麾下,那颜易他们还争个屁,马晋拿着各大衙门晃悠一圈。

    然后明天群臣上奏,让景康帝退位,直接让颜易登基就是了。

    所以,马晋对老曹的左顾言他,并不在乎,只要他没有当场拂袖而走,就证明其对颜易并不是十分抗拒,彼此之间还有的谈。

    剩下就好办了,借之事和其攀上线,以此为契机,之后再慢慢拉拢,博取对方好感。

    就是哪怕最后此事不成,借此能和曹达华这个刑部大佬结个善缘也是好的,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很适用的



第三百九十七章 爆炸式宣传
    察觉到曹达华对颜易的抗拒,马晋并未继续逼迫,而是主动和其聊起了刷名声之事。

    既然有意拉拢,自然要给人家点甜头尝尝,而就可以算是肃王党的第一份诚意。

    而且这个诚意还不能轻,马晋决心要好好帮老曹一把,要是其真当了刑部尚书,那这个情老曹不能不记。

    而若是老曹认下这个人情,那他和马晋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就近了,马晋再和其有意结交,老曹也不好板着脸拒绝。

    这一来二去之下,有些立场就未必能像最初时那么坚定了。

    曹达华却不知马晋的这些小心思,此时他的注意力全被马晋说如何用刷名声这事吸引住了。

    这也是老曹的有意为之,他实在不愿掺和到夺嫡之中,可又不好直接拒马晋面子,未免有些窘迫之意,马晋不谈颜易转而聊起正事,着实老曹合了他意。

    让曹达华长长松了口气的同时,他心里对马晋微微也有了些好感,还顺手给马晋贴了两个标签。

    懂分寸,会做人。

    而马晋也没辜负老曹的这个两个评价,扬声让外面送些笔墨进来,开始和老曹商议起如何给老曹刷名声。

    之前马晋听游见所说,首辅鲍大人卸任差不多是秋分前后,也就是八月中旬左右,如果有事耽搁,可能会多滞留一段时间,但应该不会超过九月初。

    而现任刑部尚书麦雷补内阁缺,也不可能在鲍首辅刚走就立刻上任,这期间会留几日的空缺,以示对老首辅的尊重。

    再加上麦雷也得处理刑部交接事宜,等尚书之位空出来的时候,大致在九月中旬甚至九月末这段时间,期间纵有误差,应该也不会太多。

    而这近两个月,也是留给老曹上下活动尚书之位的宝贵时期,同样也是为其宣传的高峰期。

    当然,时间不能完全这么论,像刑部尚书这种高级官员不可能临到头时任命,朝廷事先近月。甚至几个月就会提前准备,商议人选,交由景康帝拍板定下,等到前任离开,然后上任。

    所以真正留给曹达华的时间并没有两个月,如果麦雷内阁补缺之事定下,估计最多八月初,朝廷就得勘选刑部尚书的人选。

    而在此之前,马晋就得尽量给曹达华造一波大势,迅速提高其的名声和曝光率,在景康帝勘定尚书人选之际,为其加分添彩。

    所以,尽可能的最大程度快速扩大曹达华的名望,是摆在马晋案前当紧要务。

    老曹和游见不同,人家游阁老本身名声就大,是士林有名的大佬,用只是宣传手段,想借其让自己的名望短时间更上一筹,暂时能压过其他几位竞争对手一头,对自己争首辅之位创造有利条件。

    而且游见求稳,选用了之前蔡阳同样用过的在陋室发表文章之法,这个方法也很温和,既能达成目的,又不太招人注意,符合他的设想。

    但曹达华不一样,不说别的,他和游见二人同样是想补上司留下的缺,但从大乾的升职接替制度论,可老曹面对的困难比其要多得多。

    游见身为次辅,身份在那摆着那,只要保持己方的优势,有很大希望可以顺利补位,而老曹要做的则是破格提升,想以刑部三把手之位一跃成为刑部老大,阻力之大,可以想象

    也因此,老曹的宣传手段自然不可能像游见这么温和,更何况他本就缺名声,更是要大力宣传造势,扩大自己名望,从而影响到勘定尚书之位的景康帝。

    于是,在征求了曹达华的意见后,马晋定下了一个很可能副作用不小的计划。

    马晋已经就这些副作用和老曹一一解释清楚了,但这些对执意尚书之位曹达华来说,是属于可以忍受的代价,他情愿承受。

    马晋所制定宣传的计划很简单,在今后的几刊上,爆炸式大板块宣传曹达华的各种事迹。

    首先,名人访谈录来两期,一讲己身成长历程,二表对朝廷的忠心,以及自己对刑部和大乾刑律司法工作的看法,同时可以适当的向民间宣传一下自己政治主张。

    简而言之,就像西方那些政治选举一样,对外界民众做出一些承诺,比如严抓盗匪,大力清扫泼皮无赖,命案必破之类的。

    做不做得到另说,但这无疑增加了百姓的好感,在景康帝那里也能留个能干事,有魄力的评价,对其选尚书位置的人选时,是个很好的助攻。

    之后马晋打算在再出个重案之虎破案集的微系列,着重宣传老曹的辉煌的功劳簿。

    想往上爬,光靠表忠心可不行,老曹可没萧尚书从皇子就开始追随景康帝的资历,他要想上位,除了表忠心表决心,还得让景康帝看到他的能力。

    而这些耀眼功绩,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同时还能给老曹在民间暴涨一波威望,的探案集自然不可能把曹达华破案靠运气这事写上,所以老曹破案之法,就成了靠着一双鹰似的利眼和缜密无双的玲珑心思,活生生塑造了个大乾的狄仁杰曹青天。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板块,马晋可以想象,这几刊给老曹带来的是多么大的声望。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就像马晋之前说的那个副作用。

    如此爆炸频繁的宣传老曹,给他带来的除了名望,还有随之而来的质疑非议和压力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老曹出了这么大的风头,肯定少不了有人眼红,沽名钓誉,好大喜功的评价自然是少不了的,有的是口角争锋。
1...193194195196197...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