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而这都是同仁堂不停增加的名气,而伴随着名气跟来的则是不菲的利润。

    诚然,如今同仁堂的大部分进项都是官方渠道,但这不代表民间就利润单薄了。

    不说别的,单是这两日同仁堂推出的,前几日医论传单里的四君子汤和第一刊医论后边附着的紫菀汤的两汤药剂。

    同仁堂自己搭配好药量,一钱一副药,一副药是三剂的量,只几天功夫,就硬生生卖出几百副药,这还不包括有许多百姓图便宜,买散药回家根据方子自己搭配。

    这两副汤剂,都是些补气健益的方子,平日多喝些,平心静气,补气活血,效果很好,尤其又靠着医仙诸葛老头的名头,销量可想而知。

    许多百姓都闻名而来,一些大户权贵人家也抱着尝鲜的心态派人过来瞧瞧,他们这些人,手里不缺钱,家里的人又多,一买就是几十副。

    方才董礼春送走的那位游阁老府里的管事,就是游府专管采买的,出手大方极了,上来就是一百副,还放言如果汤剂效果好,会定期从同仁堂这里批购。

    生意好了,不只掌柜董礼春高兴,药铺上上下下都干劲十足。

    虽然眼下同仁堂在民间取得的利润,远远比不上官方那边,甚至日后影响扩大也未必比的上。

    但毕竟官方那边是东家马晋亲自拉的线,功劳再大,马晋占了一大半,他们这些人也就是有个苦劳,可民间这边不一样了,虽然沾了的光,可成绩是实打实他们自己干出来的,将来论功行赏,谁也不能否了他们的功劳。

    再加上马晋又是出了名的对手下大方,今年要是同仁堂利润增高,马晋必然不吝撒金封赏,一想到这,上至掌柜董礼春,下至普通制药小学徒,全都干劲十足。

    董礼春背着手在后院转了一圈,看到干劲十足的众人,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转回前厅,正碰到两个鼻青脸肿的病人在排队就医,嘴里还互相骂骂咧咧个不停。

    董礼春怕两人再在店里打起来,急忙上前,没急着上去劝架,而是先站在一旁佯装招呼客人,实则是偷听鼻青脸肿二人组的对话,他准备搞清具体事由,再开口劝说。

    过了半柱香,董礼春才从二人的对话中,零零散散获一些得有用信息,然后组合起来简单分析,大致搞清楚了事情缘由。

    很哭笑不得的原因,二人之争,是因为的一个板块——赛事十五天。

    这个赛事十五天简而言之,就是模仿后世弄出来的体育版块,刊登的都是一些大乾京城周边的体育比赛,比如蹴鞠,马球,骑射之类的新闻消息。

    而如此之多的体育项目中,以蹴鞠项目最为火热,受众也最广,所以赛事十五天上的板块也的偏重于蹴鞠,别的项目加起来也没蹴鞠板块的一半多。

    作为的第一刊,所有版块都想一炮而红,要知道内部各板块也有纷争的,有几个必要的固定板块,其余板块马晋的决策是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规矩。

    能给杂志带来销量的,就每刊都上,甚至可以演变成固定板块,而效果一般的,上刊机会就会逐渐变少,到了一定程度,甚至会整个板块被腰斩。

    这个具体勘定规矩,内部还在摸索中,大致定下的方法是内部投票和读者问卷调查,如果双方排名均属末尾,那就没说的,直接砍了

    而这个规矩,也是如同悬在众板块编辑头上的一柄利剑,敦促着他们愈发努力,不然要是他们所属的板块被腰斩,面子原因还是其次,月钱福利待遇也要大大减少。

    所以第一刊对众板块编辑来说至关重要,他们憋着劲的放大招,而赛事十五天的大招就是——大乾金球奖。

    没错,这主意同样是马晋出的,俗话说文无第二,武无第一,任何行业中的几个佼佼者,都会对彼此之间不服气,认为自己才是最巅峰的那个。

    不只是他们自己,其他旁观者也有着让他们一较高下,分出高低的心愿。

    再许以名利二字,有的是方法让他们互相争起来,而大众也有了吃瓜看戏的谈资。

    大乾金球奖只是其一,日后马晋还打算让陆续推出金琴奖金笔奖文才奖兵韬奖举办天下第一高手大会等等,凡是有影响的行业或者特长,都可以举行比试评选。

    作为主办方,可以选择自家评定或者大众投票,乃至让官方朝廷认证,马晋也不是没有门路。

    发放不菲奖品,甚至是官方定制的称号,可以吸引优质赛手报名参与。

    而且为了扩大影响,延长利润寿命,可以改变赛制,一年一次,三年一次,五年一次。

    只要是凭借的影响把声势造起来,不说其产生销量如何,单是广告费,马晋就能赚翻。

    而金球奖就是马晋第一个探路石

    七月初一刊售的,赛事十五天在其上公然宣布,欲举办第一届金球奖。

    评比时间一个月,将由一千位大众球迷和一百位蹴鞠从业者共同投票,评选出景康十九年最佳蹴鞠手,从而获得金球奖,公布时间今年腊月,而在十一月份,会公布入围名单。

    消息一出,可在京城的球迷圈子里炸开了锅,除少部分理智球迷质疑有何资格举办金球奖外,大部分的球迷将则把目光放在了谁将是第一届金球奖得主的身上。

    而众蹴鞠手中呼声最高的,无疑是这些年号称京城第一蹴鞠手的梅东,和近两年势头越来越猛,隐隐有后来居上之势的小将罗西二人身上。

    只一天功夫,双方的支持者就彼此之间吵翻了天。

    今天来同仁堂的这俩倒霉蛋,本来是一对朋友,都是忠实的蹴鞠迷,只可惜一个喜欢梅东,一个钟爱罗西,以往就因此闹了不少别扭,不过还无大碍。

    但此番为了这个愈演愈烈的金球奖,两人意见不合,各持一方争执不下,继而彻底闹掰,乃至大打出手,就连来同仁堂医治时,还彼此不服,互相骂骂咧咧,随时有再来上两拳的倾向。

    董礼春不懂蹴鞠,自然不理解两人的心理,不过,他看东家马晋的就只是放出那么一个消息,就引得这么大的风波,暗自咋舌不已。

    董礼春怕这二人再打起来,影响生意,就亲自做主找了个店里郎中,为二人医治伤势后,又亲自出门送客,打发了二人离开。

    看着那鼻青脸肿二人组一头白布的蒙着,还互相争论不休的情景,董礼春摇头失笑,而待他正要回转店中的时候,店里的小伙计急匆匆的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道。

    掌柜的,临街临街寇掌柜的二少爷那事,惊惊动了官府,连咱们顺天府的大大老爷亲自过来了,眼下寇家绸缎庄正热闹着呢。

    董礼春一惊,忙道:走,过去瞧瞧。

    小伙计连忙点头,董礼春向店里的其他伙计招呼一声,带着他匆匆赶往临街。

    两地距离不远,董礼春二人很快就赶到目的地,果然和小伙计说的一样,那寇记绸缎庄外热闹极了,里三层外三层满是看热闹的百姓不说,还有着顺天府衙役看管秩序。

    董礼春带着小伙计挤了进去,只看到那绸缎庄内,更是人头耸动,董礼春垫起脚尖使劲往里望去,隐隐看到看到有一个紫袍身影,应该就是小伙计方才所说的顺天府大老爷,三品府尹李达康李大人。

    董礼春奋力往里瞧的时候,耳边传来人群的一阵阵议论。

    这寇二少爷可好不简单,小小年纪,孤身一人就从匪窝里逃出来,着实了得。

    不只呢,那的八卦上不是说了,寇二少爷逃出来的时候可是手刃了二贼,并且逃离的时候沿途标记,后领着官兵将那群人贩子一网打尽。

    啧啧,这寇二少爷也就十岁上下吧,竟有如此之心机果敢,厉害厉害。

    十岁整,我家和他家是邻居,二少爷腊月生辰,还不到十一岁呢。

    乖乖,十岁的小娃娃就敢杀人,还带着官兵反剿贼窝,日后长大了还了得,怪不得连顺天府的大老爷都来了。

    可不是嘛,没看到刚才那些衙役抬的什么匾——少年英豪,人上怎么说的来哦对,大乾区寄,这可是我大乾少年中一等一的英才,未来封侯拜相的主儿。

    周围人的话让董礼春心里美滋滋的,这位号称大乾区寄寇二少爷寇仲春不是别人,正是董礼春的亲外甥,换言之,董礼春是这寇二少爷的亲娘舅。

    这篇轰动了整个京城的八卦新闻,最初提供者就是董礼春。

    上个月末,他十岁的小外甥寇仲春在随家人外出玩乐时,不注意走散了,结果被一伙人贩子拐到京郊附近,同他的一起的还有二十余个孩童。

    而寇仲春这个才十岁的小孩,被拐后不哭不闹,冷静非常,趁着贼子不备,以火烧绳,而后持刀杀了两个看管他的人贩子,悄悄逃离贼窝,直奔京城而去,并沿途标记信号。

    到了京城之后,寇仲春很快的找到了与他失散后正着急的家人,并迅速报官,接着亲自带着一队官兵,顺着他逃出来时沿途的标记,找到贼窝,将准备撤离的人贩子们,一举歼灭,救出和孩童五十余。

    这个事件整个经过,被的八卦编辑详细描述与纸,然后刊载出来,轰动一时。

    英勇的少年逃离贼窝,然后带领正义之军成功反杀,救出伙伴,多么一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又充满正能量的一个故事啊,而这又恰恰的真实的发生了。

    一出,寇仲春这个十岁的小孩彻底火了,顺天府亲自送来少年英豪牌匾,并赏白银百两,四大书院齐齐抛出橄榄枝,随他挑选入学。

    一些大户望族也纷纷送来礼品金银,美名其曰资助学业,其实就是作为给寇仲春的未来投资,也博个爱才名声。

    同时,寇家迎来最多的,还是四面八方的媒人,无数人家想和这个前途无量的小郎君定个亲事,只一天时间,想结亲事的人家身份最高的都到了四品工部员外郎。

    董礼春站在人群外,为自家外甥高兴的同时,也不由被的影响力深深震撼。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董礼春已经记不清了有多少人在他面前提起过,以至让他有种错觉。

    京城无人不知之名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用女装的大佬
    实际上,董礼春这么想并不全是错觉。

    京城无人不知之名!这句话,虽有些夸张,但大致还是大差不离的。

    七月初一,单京城一地,狂销七万册,下部的首日五万销量的记录还没捂热乎,就被斩于马下。

    这个恐怖的成绩,震惊整个新华之余,大家又不免有一种就该如此的心理,可能这就是新华无数次创造出佳绩的底气所在吧。

    当然,这不代表就一战巅峰了,诚然第一刊成绩斐然,但有一部分功劳都归于河南赈灾之事,另外宣传的得力和本身不算昂贵的价钱也是造成这个销量的一大原因。

    如果要想让维持住这个势头,保证接下来的刊物内容质量,是重中之重。

    这些情况,作为主创的马晋刘勉等人自然心中有数。

    自七月初二起,整个编辑部暂时忘掉了第一刊的辉煌战绩,把工作主要方向,重点转向了半个月之后发行的第二刊。

    由马晋总体把关,刘勉柴月等骨干具体实施,准备牢牢巩固住第一刊造成的丰厚战果,同时,也开始筹备第三刊第四刊的大体框架。

    简而言之,马晋不是那种喜欢带人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的人,他想要的辉煌也并非此之一时,而是要长长久久的

    而就在马晋他们准备第二刊的时候,京城内外还被这本小书册,翻滚不停的搅动风云。

    七月初二下午

    云庆班

    梅方正坐在后院自己卧房里,淡定的擦拭手里的铁皮道具剑,而坐在他一旁的,则是之前和他一起演小青的伶人林芝,此时正围着梅方唧唧咋咋的说个不停。

    眼下这云庆班家大业大,所以朱云风专门在北城修了一座大戏园子,也是作为云庆班的总部。

    作为云庆班副班主兼台柱子的梅方,因为还未成家,孤身一人,所以虽然也在外面置办了房产,但还是和一帮伶人住在了园子的后院。

    其实也是为了方面管理和照顾这帮随他来京的手下。

    当然,以梅方的身份,无论是房间布置还是下人,都是园子里面最好的那个。

    单看其房间,除了面积小点外,其装修内饰家具和屋里一些摆放的物件来看,丝毫不逊色那些豪门大户的正房差。

    师兄,你是不知道今天那老朱的脸色有多好玩,一阵白一阵红的,我认识了他快三年了,第一次见老朱这么憋屈。

    林芝眼神满是笑意,声音还带着些许的幸灾乐祸。

    林芝作为区区一个伶人,敢出言调侃戏班老板,除了其是云庆班力捧的花旦外,林芝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梅方的亲师妹。

    林芝她父亲也就是是梅方的师父,从小把是孤儿出身的梅方拉扯长大,又传授技艺,临死前又将打拼了一辈子的戏班也与了他,唯一一个心愿,就是让梅方看好林芝。

    梅方也信守诺言,无论是在南方唱戏还是入京城闯荡,都不忘带着林芝在身边,要不是梅方对成家之事一向不感冒,估计早就就娶了这个师妹为妻了。

    背靠着师兄梅方,林芝在戏班的地位十分超然,自然私底下吐槽两句朱云风也无碍了,哪怕是她当面说,朱云风也不会和一个小姑娘计较。

    仓啷一声

    听了林芝的话,梅方将剑还鞘,美目横了一眼师妹,不悦道。

    什么老朱老朱的,那是你能叫的,哪怕不称班主,也要叫一声朱大哥,下次再那么没大没小,看我不教训你。

    林芝佯装害怕的缩了缩脖子,乖巧点头应下,但片刻后又原态萌发,蹭到梅方身边,问道。

    可是话说回来,师兄,也怪不得老嗯朱大哥憋屈,自昨日发刊以来,来咱们戏班请你唱堂会的人家比之前可是足足多出了十几倍之多,价钱也翻了几番。

    镇西将军府宁佑侯府内阁萧阁老家以及那个号称王半城的王大户,个个都是京城数得着的人物,专门递帖子过来请你不说,出的价也没一个低于五百两银子的,结果你愣是都称病给推了。

    而且最过分的是长恭王府那边,人家可是出了一千两银子呢,而且还承诺堂会后另有重谢,以往咱去哪找这么大的冤大头去,要不是人家府里老太妃过寿,咱几年也未必能碰上这个好肥差。

    可你倒好,直接就给人回了个身体重恙,将这门好生意推至门外,别说朱大哥心疼这些银子,就是小妹想起来也替你难受的睡不着觉。

    一边说着,林芝仿佛又看见白花花的银子离自家师兄而去,白嫩的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的神情。

    梅方被师妹林芝的神情逗笑了,绝艳的面容莞尔一笑,霎时间露出万般风情,引得见惯了梅方美貌的林芝也不由微微恍惚,愣神了片刻才恢复过来。
1...190191192193194...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