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天下是人家娘家的,老丈人大舅子丈母娘一个他都招惹不起,夫妻二人相处起来必然腰板不硬。

    偏偏三公主又是个脾气差的,要是平常无事,洛子文和其自然是夫妻恩爱,如胶如漆,但若是不小心得罪了她,那就翻脸不认人,凤颜大怒。

    从蜜里调油直接变成刀山火海,轻点的的是当众斥骂,严重的甚至直接拳打脚踢,你还不能反抗,要是无意把公主伤着了,自己受罪不要紧,牵连的可是全家满族。

    洛子文和三公主成婚快一年了,受的委屈比之前二十多年还多,偏偏三公主还惯是会演的,惹得其他人都以为他们夫妻恩爱,即便偶有不和传言,也是三公主闹些公主性子罢了。

    但其实,自打他在年节献礼时现了眼之后,夫妻二人被庆王训斥了一顿。

    洛子文如今在三公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虽不至于对他动辄打骂,但也没正常的驸马待遇,甚至如今连公主身边得力的嬷嬷也轻视他三分。

    但洛子文也觉得冤枉啊,那金龙明明是三公主的主意。

    当初三公主和他说什么三千两的金龙必然价值最为贵重,又夺人眼球,一定会深得景康帝的喜爱,洛子文觉得三公主是景康帝的女儿,必然了解其父,所以才在年宴上觐上金龙。

    为了这条金龙,他可是顶着大哥和其他兄弟的白眼,死皮赖脸的从父亲广国公那里磨来的黄金,结果引得景康帝不喜后,三公主直接把锅甩给了他。

    也因此,至今他在庆王心里还有个不堪重用的印象。

    至于今日之事,洛子文觉得他更是无辜,明明是静妃和三公主去娴雅宫挑衅,吃了亏后竟然还赖他不争气,比不上马晋在景康帝那得宠。

    那你也不看看自己,你也没人家五公主得宠啊

    这句话在洛子文嘴边转悠了七八圈,终归还是没有勇气向三公主质问出来。

    如今洛子文看着远去的凤舆,想起方才车厢中一闪而过的两道身影,心里竟产生了对马晋一丝羡慕。

    娶妻娶贤,和乖张暴躁的三公主相比,若是能娶温柔聪慧的五公主为妻,那是多么幸福啊。

    唉,当初看中自己当妹夫的,怎么就不是肃王呢。

    而此时正和颜妍商量晚上是吃涮肉还是烧烤的马晋,要是知道有人敢惦记他老婆。必然立刻让祝虎掉头,亲自告诉洛子文,什么叫八八六十四路断子绝孙拳

    :昨天熬夜太困了,码着字竟然睡着了!!

    嗯,凌晨也是晚上,不算我食言




第三百七十四章 刷名声和销售大战
    景康十九年,五月

    趁着被景康帝放婚假一个月,马晋一边和新妻蜜里调油,一边抓紧赶的进度。

    而就在马晋交稿印刷之前,六弟子刘勉的第二部率先发售,也算为热个场。

    成绩非常可观,刘勉在写完了第一部之后,苦心创作半年,而且还经常接受马晋的教导,如今其无论是文笔手法还是情节设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风格日渐成熟。

    优良的质量,再加上之前积累的不弱人气,一经发售,便有燎原之势。

    待半月后,盗版横行,新书滞销,新华停止发售时,其书京城销量破七万,京外破三万。

    刘勉也借此成了第三位总销量和单本销量破十万的作者,勉强在柴月这个师妹面前不露怯。

    而销量火爆带给刘勉的不只是名声,还有白花花的银子。

    光是这本书的稿费分红以及销量奖金,刘勉最后拿到的数加起来足足有小三千两,又在刘家出了番大风头。

    同时本就在家里越发不得势的老爹刘登,地位成断崖势下降

    不过儿子出息,刘登也高兴,乐得退居养家二线,专心仕途,准备升个官,重拾刘家当家的尊严。

    和柴月一样,刘勉交完稿后,也暂停了新书创作,全心投入的工作中去。

    能拜入眼光挑剔的马晋门下,刘勉二人自然不是庸人,相反师兄妹俩,一个赛一个聪慧。

    随着不断的跟着马晋处理的各项,其二人对了解的也越来越多,他们敏感的感觉到的不凡,同样也明白师父马晋为何对此如此重视。

    不说其他好处,只作为他们文人来说,一旦做将起来,光是他们师徒刷名声,就刷成士林大贤。

    要知道,从古至今,文人若是想成为士林大贤,名震天下,无外乎几种办法。

    其一著书立传,凭真才实学,压服众儒,厉害点的,甚至开宗立派,受后世士子代代景仰,而有这个本事的,遍观华夏几千年,寥寥无几。

    其二,熬资历,你把同辈的人全熬死了,剩下的人你资历最高,只要不是太过庸碌之辈,那其他所有后辈都得敬着你。

    其三,名声大,所谓名利名利,名在前利在后,你的名声遍传天下,世人皆知,只要有些真本事,必然在士林有一席之地,走到哪里也会被人高看一眼。

    盛名之下无虚士,这句话虽句意和前面说的不同,但能流传古今,就证明大家对名声的看重

    现如今,马晋在士林中,就是走的刷名声这条路子,凭借马晋写积累的名气和官场上的身份,其转化而成的士林地位并不低。

    现在马晋虽不算为士林名士,但也绝非等闲的新学后晋可比,起码年轻一辈,在马晋面前都得尊称一声先生。

    而这只是现在,若是日后起势,其刊售范围遍布大乾,其产生的宣传能量堪称爆炸。

    根本不用在其上给马晋歌功颂德,粉饰吹捧,只要马晋的或者文章每月在上刊登上两次,日积月累下来,这都是大批大批的名望。

    而刘勉他们,作为马晋的弟子,自然也能跟着沾光,在上露点脸,刷刷名望。

    而且马晋已经和他们说了,他是属意他们二人日后掌管的,可以想象,待日后起势后,其主编在士林中是什么地位。

    朱紫厅前座上宾啊

    其实刘勉他们还有一个设想,作为文人,都有着建派立说的想法,而如若真的如他们所想,发展到遍布天下,风靡大乾的地步。

    那也即将是他们马氏门下真正在士林不在大乾崛起的日子。

    背靠皇家为依仗,手里以为器,近能利于己身,外可打击对手,就算不能独霸士林,成一家之言,但也能压制各家学宗派别,以马为尊。

    也许那个时候,自己跟在师父后面能混个什么子呢,刘子?勉子!

    师父呢,马圣?马宗师?马子?

    年轻的刘勉想到日后的光明未来,干起活来更有劲了

    而就当马晋师徒潜心准备时,五月末到六月初这一段时间,京城的市场越发繁荣昌盛,甚至还爆发了书肆之间的大战。

    起先是当初新书惨败于刘勉手下的风流大少唐云宣,在沉寂了一年之久,重新在文华堂推出新书,一经出世,立刻引爆京城。

    只用了三天时间,京城销量就破四万,且丝毫不见颓势,势头红的烫手,文华堂老板佟万哲赚钱赚得,眼睛都乐得看不见了。

    唐云宣唐二少不愧是马晋都有心拉拢的人才,至上次销量惨败于后,他痛定思痛,又瞧柴月和刘勉另辟蹊径,开辟其他题材分类,并大获成功之后,心中不由一动。

    他这次的新书,直接摒弃了以往受马晋影响,喜欢在书中掺杂历史典故的习惯,不再写什么历史名人,而是直接原创了一个主角。

    主要写的就是一个纨绔大少,留恋花丛,风流一生,却最后落得窘迫至死的故事。

    其书大半部分情节,剧情流畅,香艳无比,但却丝毫不显淫/邪下/流,艳而不俗。

    而后小半部分的剧情,急转之下,主角从挥金如土,风光无限的纨绔大少,变成了街头乞丐,最后凄惨而死,满是一些人生警示暗含其中,颇有内涵,令人读之唏嘘,绝对是作者的真情实感。

    不过,内涵什么的都是次要的,这本书真正的卖点,还是那些香艳情节。

    引人入胜,条理分明,甚至有人怀疑这就是唐云宣这个花丛圣子,根据自己为原型改编的。

    可无论如何,这本书火了,唐云宣也从上次的失败中走出来,重新成为作者圈里的风云人物。

    而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作为行业龙头的新华掌柜安逸,看到文华堂凭此书又重有崛起之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压。

    而且还是堂堂正正将压下去,杀鸡儆猴,以此立威,告诉那些蠢蠢欲动,想见风使舵的人,在书肆行中,新华才是老大,而文华堂蹦跶的再欢,也永远身居新华之下。

    可是,唐云宣的成绩确实不俗,安逸要想将其压下,非马晋师徒出马不可。

    而柴月刘勉又刚刚发售不久,并无新作问世,倒是可以,但新书筹备尚不充分,贸然发售,击败自然不在话下,但新华的损失也不小。

    要知道这可是新华的重头戏,损失一成利润就是上万两银子,安逸可承担不起。

    思来想去,安逸索性就把暂放,把之前准备在之后发售的杜山新书官步新书上部,外加杨师杰刚刚交稿的中部。

    三书齐发,阻击!

    安逸不求完胜,只求不让继续逍遥下去,磨也磨死他

    :呃,出了点小事故,冠绝鲁南的老司机翻车了,人没事,车够呛,刚忙完回来。

    今天只有一更,明天三更补上



第三百七十五章华的霸气
    五月二十九日,发售的第五天,京城销量突破五万,直奔六万大关。

    时过四日,的发售已经过了发售新书销量最巅峰的前三天,进入五天销售井喷期的尾端。

    之前就说过,因为盗版书商猖獗,书肆发售新书的利润,靠的就是吃头茬菜。

    根据这几年的经验,书肆行当诸人推算出,一般新书销量的**时期是发售的前五天,其中首日最多,之后以阶梯型下降,前三天前五天是两个坎,每过一个坎,当日销量一定会要掉落一些。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新书发售只要过了前五天,销量就会断崖式暴跌,然后再慢慢熬上七八天,待盗版上市,也是新书下架的时候了。

    所以一本新书的销量一般主要看前期,后期发售的时间虽长,但加起来销量寥寥,运气不好的,甚至后期近十日,所有的销量加起来,也比不上发售前五天一天的成绩。

    当然,这说的是大部分普通,像一些销量火爆的知名书籍大多不计其内,例如马晋的上部,狂销了十日,才跌落到日销量不过万。

    其他的柴月刘勉等人,虽不如马晋,也能将销售的**期,延长一两日之久。

    唐云宣的如今火爆京城,其销售的持久力自然也不弱于柴月他们,甚至还略有超出,如今虽稍稍显露颓势,但总体势头还是很可观的。

    据行内人分析,若维持此势不变,最后很可能能突破到京城销量八万,超过柴月在京城的销量成绩,居马晋之下,成为京城畅销次席的作者。

    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柴月之前也是因此才坐稳京城才女的称号的,这几乎就是京城作者的最好荣耀之一了。

    至于销量第一,那是马晋那位爷的,其他人几年之内想都不敢想

    别看唐云宣刘勉他们,如今销量狂涨,似乎就算比不过马晋,也不是毫无一战之力。

    但有一点,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的,那就是两者之间的单价可非相同,马晋的单价是一两银子一本,而其他人统一是三钱,甚至个别书肆的售价更低。

    双方单价相差三倍之多,这可是不是区区几万本销量能拉平的。

    如果唐云宣诸人要挑战一下马晋的霸主地位,别的先不说,把自己新书单价提到一两后,还能卖到如今一半成绩,就算他们及格

    唐云宣把马晋拉下来这事,短时间内是不用琢磨了,不过打不过师父,但和其两个徒弟掰掰手腕还是没有问题的。

    文华堂老板的佟万哲,在京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又积极联系外地书商,准备效仿新华开辟外地市场。

    也顺便想将的销量再往上冲冲,给唐大少弄个什么单本书销量破十万的成就。

    可佟万哲一联系,才发现此事并没有他想的这么简单。

    在京畿周围几省,实力比较大的书商,几乎都是新华的合作伙伴,甚至大多都是区域独家合作的。

    所谓区域独家合作,即新华划分各家销售区域,在其区域新华只批售其一家书商,且确保不会有其他区域书商过界,或者发生一地有两家发售新华书籍这种自相残杀的情况。

    新华此举,大大维护了书商们本身的利益,也让新华在书商中的口碑很好,都称新华有信誉,重情义,为大乾商业楷模

    不过他们说的再好听,新华也不是做慈善的,其推出的这个区域独家合作是有条件的。

    这些外地书商在享受到区域独家合作的福利的同时,也必须得听命于新华,发售新书服从新华统一调配。

    新华所定下的一些规矩,众书商必须遵守,比如不得擅自在新华书籍中携带其他言论,每本书售价不得超过一两二钱银子等等

    如果有人不遵守规矩,新华当即取消和其合作,观其后效再议。

    凡此种种,其实都是为了新华发展的总体考虑,也并没有对书商造成什么较大的损失,顶多是限制多了一点,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双赢局面。

    不过,这对一些想凭此大发横财的书商们来说,这无异于霸王条约。

    可新华条件摆在这了,你同意就同意,不同意他找别人合作,反正新华的书好卖,从来不缺少合作对象。

    你要是想威逼利诱,新华有马晋做靠山,到时候指不定是谁威胁谁,笑话,在京城都没人打新华的主意,更何况几个外地书商

    所以,在新华的强势下,左手一个大棒,右手一个甜枣,牢牢的将这些书商们拉拢在自己身边。

    于是,佟万哲去开辟外地市场时,才赫然发现这些外地各大书商,几乎全部都是新华的人。

    而且最糟糕的是,因为安逸对他早有防备,早在他之前就通知了各地书商,让他们拒绝和文华堂合作,更是放出了要么新华,要么文华堂,两者选其一的狠话。

    所以,再是利好,大多数的外地书商都因为顾忌新华这边,静静观望,没有出手。
1...182183184185186...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