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那个游击刚要喊道退后,对面的大炮已经开火。明军火炮装的是霰弹,因为距离太近,只有不到五米,霰弹出膛还没炸裂开来,直接一个铁桶打在那个游击的胸口,然后在他体内铁桶裂开,二十一个子弹药才分散开来。
在如此密集的人群中使用霰弹根本就是无人性,高速运动的霰弹要穿透四五个人才能停止,这一发霰弹造成了一百多清军死亡。
硝烟散开后姜鹏举一看对面的清军尸横遍地,对面的人群缺了一大块,姜鹏举抓住这个机会叫道:给我上,冲进去!
清军已经完全被吓破了胆,没想到那个火炮还能这么用的,一时间缺口处上千清军一哄而散,退了下去,姜鹏举经过血战后终于占领缺口。
明军进入城内发现,徐凝门这里的房屋都已经被清军清理赶紧,最近的房屋也在五百米开外,对面的清军密密麻麻站了几排,足有上万人。姜鹏举看到清军准备有序心中暗道不好,自己这边只有不到三千人,对面可是上万清军,这要打起来自己这边一定吃亏。
姜鹏举叫来身边的传令兵,叫他出城给后队报信,说已经进入城内,让其他部队赶紧跟进。
姜鹏举刚说完,对面的清军已经命令弓箭手开始射箭。刚才明军因为要肉搏,将盾牌都扔在城外,现在可是倒了霉。一时间明军纷纷倒地,被清军的第一批弓箭射中的就有上百人。
姜鹏举看到手下士兵有些军心不稳,知道这些家伙打顺风仗还行,现在碰到困难就准备后退。
姜鹏举抓过来一个连长说道:让各级军官当监军官,只要有后退者立刻斩杀!姜鹏举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刻,只要自己能挺到后续部队进城就万事大吉,所以也不管其他直接下了死命令。
在基层军官砍了十几个逃兵的脑袋后这种不稳情绪才得到压制,不过只是暂时压制。
姜鹏举这边着急,对面的清军前线指挥官祝世昌更着急,现在明军刚进来几千人,如果不趁着他们立足不稳将他们打出去,等候明军大队进来那就一切都晚了。
祝世昌叫来一个参将,叫道:给你五千人,给我将这些明军打出去!成功了老子保举你当总兵!
那个参将听后大喜,赶紧带着人冲了上去。祝世昌打了一辈子仗,第一次看到这种人数不占优还死战不退的军队,他直觉的感到不好,叫来一个亲兵,让他去城里找总督洪大人在调一万援兵来。
那个清军参将带着五千人冲上前和明军打在一处,姜鹏举带着不到三千人和清军开始了混战。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城外张保带领的第二梯队冲了进来,朱江也跟着冲了进来。
朱江在冲进城墙缺口后就看到在不到方圆二里地的范围内,将近一万人在互相厮杀。朱江身边的许定邦是老兵,知道这种混战最是凶险,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莫名其妙的一刀砍中,所以许定邦带着一百老兵将朱江团团围在当中。朱江急着叫道:都让开!都让开!我也要上战场!但是上万人的混战可不是剿匪,许定邦根本将朱江说的话当放屁,带着这一百人保护朱江来到城墙边上人少处,看着城内其他人血战。
朱江看到自己不能上战场,还有自己手下的士兵和兄弟纷纷被清军砍倒,朱江气的眼睛都红了,骂道:许三蛋,老子干你娘,为何不让我上前!
许定邦作为老兵知道在战场上什么勇武都是扯淡,只有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听朱江骂自己大眼皮一翻,根本不搭理他。
第五百七十章 扬州之战(8)
张保带着援兵冲到缺口处才发现城里已经打乱套了,自己这面明军占据缺口处一百多米的距离,远处就是清军的大部队,和明军混在一起,互相在砍杀。
张保看到这种混乱的局面也断了寻找姜鹏举的心思,张保看到缺口处几个明军炮手在捣鼓一门火炮,上前问道:你们怎么弄上来的?为什么不开炮?
长官,我们是用人力抬上来的,不过炮膛里只装了一发炮弹,其他的弹药都在城外,属下已经让人去取了,可是长官你看到了,现在这里乱成这个样子,估计弹药运来火炮也不能使用了!
那个炮手说的很对,现在明军和清军打成一团,作为面杀伤的火炮也就失去了威力。
就在这时张保的盔甲当的一声传来响动,原来他中了一箭,不过被弹开了。张保抬头一看,城墙上的清军守兵开始反应过来,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用弓箭石头杀伤缺口处的明军。
张保暗骂一句你娘的,对身边的一个连长说道:你带着一百人出去将火药运进来,不要炮弹只要火药,将缺口扩大,要不后续大部队进不来!
那个连长领命而去,张保看看这里距离徐凝门不到五百米,不如带人去打开城门,放后续部队进来。想到这张保留下一千人,命令其他士兵加入城中的混战,张保带着一千人走墙根奔着徐凝门而去。
在清军后队的祝世昌看到明军增援部队进来,并且一股明军奔着徐凝门而去,他吓得大惊失色。他知道这只部队准备去打开徐凝门放大股明军入城,那样下来扬州城可就真的大势已去。徐凝门和南门安江门可不一样,安江门身为主门足有三层瓮城,再加上防御设施完备,基本上没有丢失的可能。可是徐凝门不同,这里只是一个城墙上开的便门,宋代时更是一个城墙上的豁口,供不想绕远的人出城,在明代才在这里修建城门,可想而知徐凝门的防御比城墙强不了多少。
祝世昌看了看后面,自己这边援军还没赶来,没办法祝世昌只有亲自带领剩下的四千多人绕过主战场,去拦截明军偷城门的队伍。
祝世昌带走四千人后姜鹏举这边压力为之一减,姜鹏举抬头看了看发现大批清军奔着城门去了,姜鹏举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站稳阵地,等候后队的火枪兵入城。现在对面的清军少了一半,姜鹏举立刻带人将清军驱赶出二百米。
就在南城这里打生打死的时候,在两淮巡盐司衙门指挥的洪承畴也接到祝世昌求援的消息。洪承畴没想到这才不到半个时辰,有一万兵马的祝世昌就开始求援,但是他也没办法,只好将预备队中的一万人交给王世选,让他带队赶去救援南门。
洪承畴想的很好,这里距离徐凝门没有多远,一刻钟就赶到了,祝世昌再怎么说也能坚持一刻钟了。可是洪承畴忘了扬州城内水网密集,到处都是桥梁,再加上南城打的热火朝天,当地居民纷纷逃亡到北城,从北城到南城的几条桥梁上都挤满了逃难的居民。王世选带着人就被堵在桥上,最后王世选没办法,下令士兵将堵桥的居民都砍死,这才让道路畅通,可是等到王世选赶到徐凝门这里时已经过去半个时辰。
而城外的明军正好相反,城外虽然也有些房屋,但是扬州这里已经打了一个月,城外的房屋都变成瓦砾,完全没有城内拥挤不堪。等到那个连长取来火药,将城墙缺口炸开将近一百米后,明军的后续部队终于冲进了城内。
第一批进入城里的正是赵国栋第二师的一个团,三千人进入城内后立刻摆开阵型,对和明军混战的清军开火,清军猝不及防当场被打死上百人。偏偏这时候明军主将祝世昌带人去堵截张保了,留在这里指挥的只是一个参将,他那能管了四五千人的队伍,清军士兵看到明军火器上来,发的一声喊都退了回去。
姜鹏举看到清军退了,自己人上来,一口气放松下来浑身酸痛,不知道身上受了多少伤。姜鹏举也不管地上血流成河,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第二师副师长来到姜鹏举身边,好容易才看清浑身是血的姜鹏举,问道:老姜,你行啊!五千人阻挡清军上万人,这个破城首功你拿定了!
姜鹏举抬头看了一眼,骂道:少他娘的说风凉话,还不带着你的人来帮老子防守!
那个副师长点点头,命令自己手下帮助第十师的兄弟们救治伤员,防守阵地。
跟随姜鹏举第一批进来的一共五千人,经过不到半个时辰的混战伤亡两千多人,现在完好无损的只有不到一半。固然攻城战很是惨烈,但是第十师疏于训练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些新附军刚刚到扬州不到一个半月,队列都没学会就投入战场,幸亏大批基层军官都是禁卫师的老兵,如果没有这些基层军官组织,也许刚才就被清军打出城外了。
这个时候站在城外指挥所观看攻城的马济远长出了一口气,现在新军已经冲进去足有上万人,扬州城终于到手了,剩下的就是清理城内的残余清军了。
马济远转过头来对赵国栋说道:赵提督,你们做的很好,本督就不在这耽误你们了,剩下的你们来吧!马济远说完转身出了指挥所,回到自己的营帐等候好消息。
看到马济远走了营中陆军将领终于松了口气,马济远虽然不管怎么指挥,但是他在这有种无形的压力,现在他走了压力减轻不少。
作为提督的赵国栋对赵国良说道:国良,下一步就看你了,你带领八师的两个团,再加上二师的所有部队,冲进去清理清军残余部队!
赵国良是扬州城外仅次于赵国栋的将领,赵国栋这么说就已经将城内军队指挥权交给赵国良,这可是立功的好时机。赵国良心中一喜,抱拳领令后下去准备。
城中的明军趁着清军退却,开始在缺口处外三百米组建阵地,不过现在可不是刚才那种人肉阵地,随着进入城内的明军的增多,大炮也运来十几门,赵国良命令在缺口外组成环形火炮阵地,防止清军的反扑。就在明军刚构筑好阵地后,王世选带领的一万清军援军终于赶来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一万清军刚到正好碰到明军的火炮上。
在清军刚冲出街道,赵国良就命令火炮开始攻击,现在城里明军数量不多,赵国良要保证入城明军的安全,没办法大量杀伤清军,只能将清军击垮。
十五门火炮都装的霰弹,第一次齐射就打死好几百清军,再加上明军火枪手的射击,足有上千人倒在了阵地前面的空地上。后面的清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听到一阵震天动地的炮响,前面的兄弟就倒下一片,这种热兵器杀人的速度可是清军无法想象的,后队清军看到明军火器如此犀利,吓得纷纷逃跑。王世选看到手下都跑了,他可是在南京城外领教过明军的火炮,当时自己这方占尽优势,还被明军打的满地找牙,现在还是先走为妙。
王世选看到事不可为,赶紧跟着乱兵逃走,不过他还算有些心眼,在逃跑的时候将南城通往北城的几座桥梁烧毁,用来迟滞明军的进攻。
现在明军已经在南城站稳脚跟,扬州城的陷落已成定局。赵国良看到城里已经进来足有上万明军,已经可以清剿清军,他命令按照巷战操典,每一个连新军配属一门火炮,开始进入城内清剿清军。
随着明军大队进入城里,第十师的肉搏部队任务已经结束,他们可以撤出城外了。可是这帮家伙还惦记这姜鹏举说的无主财物,纷纷十几个一帮开始尾随明军进入城里,争取弄一些好处。第十师的长官张保正在徐凝门那边和祝世昌混战,姜鹏举大腿受伤正在接受包扎,一时间这些家伙成了孤魂野鬼无人约束,而各级军官接到的命令是清剿城内的清军,所以对这帮家伙也没怎么管,这下扬州城里的老百姓可遭了秧。
朱江虽然进来的早,但是刚进来就被许定邦带着一百卫兵护送到安全地点,虽然城内打的死尸遍地,可是朱江确是一根汗毛也没掉。
朱江看到自己的战友打生打死,自己只能在一边看着,心中很是懊恼。但是他也没办法,他知道自己如果有什么好歹,这一百个卫兵都得不了好,所以他也没怨恨许定邦。
现在明军已经牢牢站稳城墙处,一些明军开始分成小组入城清剿清军。朱江对许定邦说道:许长官,现在我想进城看看行吧!
许定邦并不想让朱江进城,按照他想的朱江你一个皇子皇二代跑来攻城干什么,在南京当种马多好,现在朱江提出想进去看看这可让许定邦犯了难。
第五百七十一章 扬州之战(9)
许定邦听朱江说要入城可是犯了难,他接到的命令是保护朱江,并没有说限制朱江的自由,要知道朱江再怎么说也是皇子,大明亲王,相处的太僵对自己的仕途也不利。
许定邦想了想叫过来东厂那帮人的头目,一个百户过来商量怎么办。那个百户也没有好主意,他们接到的命令也是保护朱江,其他的命令没说。二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还是听朱江的,毕竟自己的命令是保护他并不是软禁他。
许定邦过来和朱江说道:殿下,末将答应你可以进城去看看,但是你要保证听我们的话,不要乱跑,现在城里兵荒马乱实在不安全!
朱江听许定邦答应自己的要求,高兴的连连点头,表示一定听他们的安排。
虽然现在清军已经失去有组织的抵抗,刚才在南城这里已经被明军打掉了士气,但是整个扬州城里还有足足五万多清军。许定邦身担重任不敢马虎,在将朱江安排到卫兵人群中,带着这一百多人的小小队伍跟在一个连的火枪兵后边,进入扬州城里。
扬州城里有一条汶河,是从西湖中引出来的水系,这条小河从北到南经过整个扬州城,然后在南门这里注入运河。汶河将城市分为东西两块,河上有几座桥相连,刚才王世选逃跑后将南城这里几座桥焚毁,明军没办法只有先向北,先经过东关街,然后经过北城在进入西城,扬州府衙和两淮盐运司衙门等重要目标都在西城。
为了不给清军将桥梁都焚毁的机会,前面那连新军走的很快,一会儿就消失在街道中。许定邦看着人群中的朱江,还没办法催促,只能带着人和朱江在满地死人的扬州城里慢慢溜达。
朱江倒不是想要逛街,他实在被满地的尸体吓傻了。扬州城里虽然在四年前被多铎屠了一次,全城上百万人口被杀的剩下了几百人,可是这几年满清官吏从周围各县又调来大量人口,再加上前几年运河漕运没有断绝,大运河上商业繁盛,这几年扬州也恢复了些人口,现在全城能有十七八万人口,再加上清军的六万守城部队,这就是二十多万人。
南城和东城这里因为背靠大运河,历来是商业繁荣之地,商铺酒家无数,东关街那里更是有小秦淮之称。可是现在随着扬州城破,城里的军民又一次迎来了灾难。
朱江不是没见过死人,前几个月在舟山杀海盗时还亲手杀了几个,可是像扬州这种遍地死尸的情景在梦中也不成见过。
朱江看着地上的死人,大部分是身穿五颜六色衣服的百姓,一部分是身穿青黑色棉甲的清军,还有一少部分是身穿红蓝军装的明军。朱江对着身边的许定邦问道:许长官,这些百姓都是清军杀的吗?
许定邦征战多年,这种场面真是小意思,他边走边说道:也不都是,清军逃走是顺手杀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被十师那些杀才杀的,那帮家伙一个月前就是清军,姜瞎子为了战斗力真是下了本钱,竟然放开手脚让他们劫掠。
朱江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自己手下杀的,他目瞪口呆的问道:这不都是咱们大明的百姓吗?为何自己杀自己人?
许定邦本来就是个粗人,字都不认得一个,加入朱宏三的新军后被洗脑,更是觉得皇帝说什么都是对的,根本没想到这些百姓还是自己人。
许定邦被朱江问的张口结舌,想了半天吐出来一句话:他们都留着辫子,自然是满清鞑子!
朱江刚要说皇帝在广州就下过圣旨,不管留不留辫子都是大明子民,不得无故杀害,就在这时街对面一户宅子里冲出来三十多个人。
许定邦一看有人出来,赶紧站在朱江面前,再一看原来是第十师那些新附军。这帮家伙大概在这户人家得了什么好东西,一个个眉开眼笑喜上眉梢。
这帮家伙出来看到朱江这一百多人都穿着明军的衣服,笑着说道:兄弟们,你们来晚了,这家没啥东西了,去前面看看吧!说完这帮家伙笑嘻嘻的奔着另一家而去。
许定邦知道这帮家伙没干好事,不过不是对自己来就好,刚放松口气,身后的朱江说道:许长官,我要去那件宅子看看!朱江说完一指那伙明军刚出来的宅子。
许定邦知道里面肯定尸横遍地,对朱江说道:殿下,咱们还是去前面吧,前面还有清军,去的及时还能让殿下杀个人开开荤!
哪知道朱江根本不搭理许定邦,直接挤开人群走入那个宅子。
许定邦看了看东厂的那个百户,二人叹了口气没办法只有跟着进去。
这个宅子是扬州一个盐商的居所,虽然淮盐这几年被广盐挤得不成样子,盐商们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是上百年的积累还是让盐商有些抵抗力的。从这个宅子就能看出来,在门外就是普普通通一个门户,可是进入其中就发现江南园林的别样来。水池山石和楼阁之间,或幽深,或开朗,或高峻,或低平,对比鲜明,节奏多变,在有限的空间里,因地制宜,随形造景,产生深山大泽的气势,咫尺天涯,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