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明代皇子规矩,只要成婚后就要就藩,然后在地方官的监视下度过一生,出城都要和地方官请假,更不要说游山玩水了!
朱江一听自己外公这么说心中不满,涨红脸说道:外公,为何让我就藩?难道我就比太子差吗?
马济远看到朱江不满意,叹气说道:立嫡以长,你不是嫡长子!
嫡长这件事一直是朱江心中的痛,在小的时候受先生教育就让自己对太子恭敬,长大以后看到太子要行君臣礼节。都是一个兄弟,为何要这样?还有如果太子比他朱江强很多他也服气,但是太子性格在他看来就是懦弱,这怎能让朱江服气?
嫡长!嫡长!难道嫡长子就这么重要吗?外公不也是嫡长子吗?为何还没入阁?
朱江这句话可算冲了马济远的肺管子,马济远深受儒家传统教育,对那种齐家治国那一套很是看重,可是自己身为马家嫡长子却被老二马明远压制,迟迟不能入阁。现在被自己外孙捅破,马济远自然心中怒火中烧!
马济远站起来怒喝道:你说什么?那是老夫让着马明远!其他的你不要管,这次扬州之战结束后你就回家老实的成婚就藩!
我不,我现在已经成年,我要走出我自己的路,为何他朱海就能当太子?难道就因为比我早出生半年吗?
孩子你不懂的,太子身为嫡长,大位早定,满朝上下支持太子的大臣无以计数,你怎么斗得过啊!
他有文臣支持,我有武将,现在军中有数位将领已经表明态度支持我,包括大舅二舅也支持我,外公就不要管了!
马济远现在就剩两个儿子,一个在琼州当知府的马绍光,还一个就是当副师长的马如风。马济远一听自己的儿子竟然背着自己投靠秦王,一时间被气的完全说不出话来。
看到马济远愣在那里,朱江也没说什么,拱拱手拿着文书出门而去。过了很久马济远的幕僚方逢年进屋说道:大人,秦王已经走了!
马济远看了看自己的同年方逢年,说道:书田,你都听到了吧,我该怎么办?
方逢年是浙江遂安人,字书田,号狮峦。明熹宗天启二年在朝廷举行的进士考试中,考取进士第四名,随即被选为庶吉士的官职。天启四年,在主持湖广地区地方乡试向考生提问时事时,发策有巨珰大蠹语,得罪朝中大奸臣魏忠贤的爪牙,因而被诬陷削职回到家中。在朱宏三占领浙江后马济远被选派为两江总督,感觉自己身边无得力人帮助,这才请出自己的老同学方逢年担任自己的首席幕僚。
刚才方逢年在屋外都听到了,现在听马济远这么问说道:伯玉兄,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让他走下去吧,也许是条出路呢!
马济远转过脸问道:书田兄,难道你和玉笥兄想的一样?想要扶植秦王?
玉笥兄就是马济远另一个同年张国维的字,现在担任江苏巡抚,不在身边。
伯玉兄,难道你希望被马二压制一辈子吗?
听方逢年提到自己的弟弟马明远,马济远就一肚子怒气:老夫怎能咽下这口气,但是朱江这孩子完全不是太子的对手,万一。。。
伯玉,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是对手,最起码太子还没有军方将领表示支持,现在秦王和太子年纪都小,再过十年再说!
马济远一想也只能如此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扩大自己一方的势力,手中有权干什么都好说。
朱海出了临时总督衙门,带着取武器的文书来到码头,自己的那一营士兵早就站在这里等候,看到自己营长来了赶紧迎了上来。
长官,文书取来了?
看到自己袍泽的面孔,朱江的心情好受不少,还是军中比家中要舒服不少,最起码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
朱江笑骂道:他奶奶的,文书取来了,让我过去!
朱江来到码头边上的库房,将文书交给守仓库的大使,准备提货。
那个大使五短身材,长得如同地缸成精,看了看朱江又看了看文书说道:倒是都对的上,但是你要过两天才能取货!
朱江一愣,刚才外公说就有武器,为何要过几天再来?
不对啊,总督大人和我说的刚从南京运来的五千套盔甲,为何要明天再来?
那个大使的意思是和朱江索贿,但是朱江哪知道这些道道。那个大使一看朱江不懂规矩,冷脸说道:总督大人说了怎么了?没货就是没货,有脾气你找总督大人闹去!
边上的一连长老于世故,看到大使这样就知道为什么,拉住朱江说道:长官,这是仓库的规矩,要咱们出银子!要不就是给咱们也是虫吃鼠咬的烂货!
朱江身为亲王,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陋规,再加上刚才在马济远处憋了一肚子火,现在发作开来。朱江上前对着那个大使左右开弓打了四个耳光,还不解气,叫来十个士兵,将那个仓库大使和五个库丁全都绑了起来,每人抽三十鞭子。这种军中士兵只听长官的命令,那管那个大使连声告饶,捆起来就是一顿胖揍,打的大使昏死过去。军中的鞭子都是生牛皮编成,当年朱江之受了三鞭子就躺了十天,这三十鞭子下去那几个人背上都没好肉了。
朱江看到大使被打的满地乱滚心中解气,让手下士兵打开仓库取东西。
现在没了管库的人,这些士兵都捡好的选,将仓库中刚运来的十门火炮也一起抢走。
朱宏三为自己军队装备的盔甲可不是应付北方反抗军的铸铁货,都是精钢制造的精品。朱江手下大部分都是俘虏清军的新附军,在清军那边只有棉甲能用,哪里见过这种精钢制造的好东西,一个个喜笑颜开。
一个士兵拿起一副精钢盔甲问道:长官,这种盔甲是给俺们穿的吗?
看到朱江笑着点头,那个士兵接着说道:我的娘啊!这种盔甲怕不是给游击将军穿的吧,这一副盔甲在北方能买上百两白银啊!
这种广东出产的盔甲并不是中国古代那种扎甲,也就是一个一个铁叶子串到一起,而是和古罗马那种板条甲差不多。上身部分有五张半尺宽一米长的轧制钢板制成,每条钢板被螺丝钉在一张牛皮上,五条钢板组成了这种板条甲的主体部分,其他还有护肩和战裙,也是由轧制钢板制成。因为不用一个个制作铁叶子,简化很多工序,并且因为都是精钢制作,比明代那种手中制作的扎甲防御能力上要强很多。这种板条甲看着明晃晃的很好看,其实成本没多少钱,铁矿都是犯人在开采,炼铁炉都是朱宏三的产业,还有因为原始蒸汽机的使用,这些轧制钢板都是成批的制成,一副盔甲成本不到二十两白银,比一支火枪要少上许多。
一个士兵拿出一副盔甲擦掉保养油,立刻穿了上去,明晃晃的很是好看。如果这时有穿越者看到这副盔甲一定以为是古罗马军团穿越了,这套盔甲正是朱宏三仿制古罗马盔甲样式制作而成。不过兵器并没有配古罗马那种短剑,而是配上了横刀,显得有些不配套。
经过清点后盔甲足有六千副,刀枪无数,陆军火炮十门,还有配套的火药弹药。朱江不管那些,大手一挥都装到车上。大车也是仓库的大车,足有上百辆,都被朱江一勺烩弄走了。
那个仓库大使好半天才醒了过来,看到空空如也的仓库欲哭无泪,只好去找他的上级同知张居昌哭诉。
张居昌一看这还得了,这不明抢吗,直接找到在码头监工的姜鹏举。姜鹏举那管这些,骂道:老子不知道,老子的兵都在码头上干活,张大人你再烦本将军小心本将军的皮鞭不长眼睛!
张居昌看姜鹏举不讲理只好去找马济远评理,马济远老于世故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别说这些人拿着总督衙门的文书,就是没有文书现在这种战争关键时刻,你敢去军营中抓人吗?所以张居昌又被马济远臭骂一通悻悻而出。
出了大门张居昌越想越窝火,将那个大使又打了十棍子出气,这个倒霉的仓库大使是旧伤又碰到新伤,足足躺了有两个月才起来床。
第五百五十三章 御前会议
神武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南京紫禁城,这天早上皇帝朱宏三起来的很早,今天有一项大事要办,那就是召开御前会议,也就是神武元年的决算和神武二年的预算会。
朱宏三在武昌时他的队伍只是个草台班子,手下几个谋士一个个满肚子坏水,使用阴谋诡计那是一个赛一个,但是国家体制什么样谁也没见过。官当的最大的也就是一个马济远,只是一个从四品知州,也就相当于后世一个县级规模。不过马济远还算好的,最起码当过一个州的镇守,年底最起码也要知道今年花了多少钱。其他几个连他都不如,冯自用当过县令,整个县衙不到二百人,基本上都是统收统支,县里的账本也就是本流水账。马明远当时还是个举人,高谈阔论一个顶五六个,真正干起政务来就不行了。佟养甲更完,举人都不是,只是个秀才,再加上逃亡这十几年哪有功夫好好学习。
正因为手下这几头蒜都不是搞财政的料,所以到了广东朱宏三集团也是大锅饭,每个人都没有俸禄,都有集体统一管了。这样管理前期还好说,凭着朱宏三的个人魅力还能团结到一起(朱宏三还有个人魅力?)。可是随着占领广州后,领地人口增多,手下的各种各样的述求开始多了起来,在接着吃大锅饭要影响积极性的。
就在这个时候朱宏三去北京将冯若舒半请半骗弄到广东,冯老头和马济远他们可不一样,冯老头政治经验丰富,在地方上从知县知府布政使巡抚一路升上来,到中央侍郎大理寺卿等职位都干过,对大明朝的中枢运作原理十分清楚。也正是冯老头在广东的这两年,朱宏三集团才最终从一个军阀势力成长为一个政权。
而一个政权最为重要的就是财政,没钱什么东西都玩不转,所以朱宏三也就仿效大明朝每年的年末召开决算和预算会。
从弘光元年朱由崧被抓到砍头后,朱宏三在广东监国开始,预算会议已经开了三次,从最开始的只有内阁几个阁老参加,到今年的军机处都察院中央各部九卿锦衣卫等首脑都列席参加。
今年和前几年不同,现在国库已经没钱了,这次御前会议上朱宏三要决定下几年的战略方向,所以这个御前会议十分重要,朱宏三才分外紧张。
这几天卞玉京身体好了,朱宏三这些日子都住在卞玉京处,今天起来在卞玉京的服侍下吃了早餐,坐上御辇来到文华殿。
今天只是御前会议,和正式的早朝不同,也就不用起来那么早还要去奉天门受冻。不过就这样大臣们来的也很早,基本上太阳出山后大家都到齐了。现在得益于东林党和浙东学派的帮助,中央各个部委终于把官员配齐了。这倒也是,中国什么时代都是这样,缺什么也不会缺当官的。
文华殿上各个大臣分为几帮,湖广派为一帮,广东派为一帮,新加入的浙党虽然人数多,但是不能占据高位,自然和天然亲近的东林党站在一起。
大殿中空了几个座椅,这是内阁七个阁老的位置,其他人是没有位置的,大殿正中正是朱宏三的龙椅。说是龙椅,其实就是一把普通椅子,不过铺了层明黄色的绸缎而已,本来奉天殿的龙椅已经被满清劈柴烧了,朱宏三只好先这么将就一下。
朱宏三先来到文华殿的后殿等候,太子朱海在这里等候。朱海看到父皇来了赶紧行礼,给朱宏三请安。
儿臣给父皇请安,父皇身体安泰!
起来吧,在这先等一会儿,今天参加会议的还有你三弟,等他一会儿!
朱海一听今年这么重要的会议楚王朱淮也来,心中不高兴,自己是储君听政自然没问题,老三只是一个藩王为何也来听政?
朱宏三看出来朱海有些不满,笑着说道:太子不要想多,你三弟在广州监国时朕听说干的很不错,今天这次会议十分重要,正好让他来听听!
朱海听朱宏三这么说不敢反对,只能接受。
等了没几分钟,门外小太监传唱:楚王到!
随着声音门外进来一个小胖子,正是朱宏三的三儿子楚王朱淮。
楚王朱淮是贤妃董环之子,董环也母以子贵成了九妃之首,在后宫仅排在皇贵妃马如烟贵妃钱雨婷之后,算是后宫的成功人物。
楚王朱淮今年十五岁,明代虚两岁,按照明代说法就是十七岁。朱淮长得和他两个哥哥朱海朱江一点不同,也不像他们的老爹朱宏三。朱淮完全没姓错这个姓,就是一头猪,小小年纪不足一米五高,体重足足有二百斤,横宽都快赶上身高了,和他两个身体修长的哥哥完全不同。
其实朱宏三长得也算不错,身高一米七,在这个时代算是高个子,再加上朱宏三常年征战,很有些英武的气概。可是这个朱淮一点也不像他,搞的朱宏三还以为是不是董环给自己带了绿帽子。不过朱宏三想了想也不可能,按照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优良品质,偷人实在不可能。还是最后有一天朱宏三和董环谈话才知道,朱淮原来长得像他舅舅。
董环董珍当年是朱宏三在董家庄抢来的,是董老爷的庶女。经董环这么一说朱宏三才想起来,当年被自己砍死的那个青年确实很像朱淮,看来外甥像舅舅这一条还算挺准的。
朱淮虽然长得其貌不扬,但是小时候读书很努力,大概知道自己长得没有两个哥哥好看,才想到要在学问上压到哥哥们。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朱淮学问很是高深,佟养甲就说过,依着朱淮的学问,去考个举人绝对没问题。
朱淮长得虽然没有遗传父亲朱宏三,但是性格可是遗传了十足。朱淮表面看着一张胖脸不笑不说话,但是内心十分黑暗,下手很是毒辣。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南京这里气温虽然不至于结冰, 但是也很冷了。朱淮进屋还是满头汗水,大概是从宫门走着来的。
朱淮进屋后看到朱宏三和朱海,笑着跪地请安:父皇,儿臣给父皇请安了!父皇万寿金安!太子哥哥也在这,弟弟恭祝太子哥哥身体安泰!
朱海深知这个弟弟的性格,表面上看着笑嘻嘻,心中不知道打着什么鬼主意。
朱宏三倒是十分喜欢,看到儿子满头大汗心疼的说道:老三,你要减肥了!没事多做运动!
朱淮苦笑一下说道:父皇,您也知道,儿子喝水都长肉,实在控制不住!
朱宏三也知道减肥的辛苦,叹了口气对朱淮说道:难为你了,以后在宫里不要走了,你身体沉重,用肩辇吧!
朱海一听朱宏三这么说大吃一惊,要知道在皇城里除了皇帝朱宏三有资格乘御辇外只有陈子壮因为年纪老迈才有肩辇,就连他这个太子在宫里都要步行,今天父皇给朱淮这个越格的待遇是为什么?
朱淮一听大为高兴,赶紧跪地谢恩。
朱宏三笑着说道:还谢什么,你我父子有什么谢的!来,你们兄弟二人和朕一起出去开会吧!朱宏三说完拉着朱海和朱淮一起走出偏殿。
这个时候文华殿大殿上还是如同市场一样,一片吵杂声,毕竟大家这几年纷纷离乱,好长时间不见面了,今天趁着这个机会聊聊天。
就在这时门外的小太监唱和道:总理大臣到!
大殿内部的文臣这才放低声音,看着门外鱼贯而入的七位内阁总理大臣。
内阁制度被朱宏三改成总理制,但是朱宏三一个乡镇干部哪知道后世国家的运营机制,所以这个总理制还是当时冯若舒仿效明朝建立的内阁制,完全是换汤不换药。
最先进来的是内阁总理陈子壮,陈老头这几年费心费力,须发都已经全白。接着进来的正是次辅马明远,马老二正当壮年,今年刚四十五岁,年轻力壮再加上保养得法,马老二如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完全没有前几天闹病号的样子。在进来的就是佟养甲,佟养甲如果不在内阁当差,完全就是乡下来城里卖菜的老农,流亡江湖的十几年对他伤害实在太大,不过眼睛中不时冒出来的精光出卖了他,这个卖菜老农可不简单。再往后就是主管组织部和人事部的刘大霖;主管建设部农业水利部的付文龙;主管礼部教育部的钱谦益;最后一个是主管司法部和警察部的姜曰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