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天的分量,共需银16两1钱。乾清宫膳的分例则比这多得多,猪肉的用量增至221斤半,面粉增至195斤,香油60斤,其他食品的用量也大幅增加,每日需银24两3钱。皇后的坤宁宫膳份例是:猪肉55斤半两,羊肉羊肚肝等(折猪肉22斤),鹅5只,鸡10只,猪肚2个,鸡蛋10个,面151斤,香油13斤6两,此外也有白糖黑糖**面筋豆腐香蕈蘑菇花椒胡椒茴香杏仁核桃红枣松榛芝麻赤豆绿豆等等,每日共需银11两5钱。如果宫中有皇太后的膳食和皇帝等同,其他妃嫔皇子公主的伙食原料与皇帝皇后完全一样,只是用量按等级而减少。张鼐有过详细统计,皇宫里每月只是花在膳食上就要一万一千两白银,这还不算宫里其他一些宫女太监的吃用。
朱宏三占了南京后提倡节俭,膳食全部恢复到明初朱元璋时的制度,今天中午菜只有胡椒醋鲜虾,火贲羊头蹄,咸豉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蒸武昌鱼,五味蒸面筋,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香米饭。
要知道朱宏三可不是穷鬼,现在他在广东上百间工厂每月就能为他创造上百万两银子的产值,吃成这样根本就是后世**丝性格神在作祟。
朱宏三在后世只是个乡镇小干部,每顿饭最多两菜一汤,平时招待场合也只是每人一道菜,大吃二喝那是领导,朱宏三这样的招待标准只有三百大元,超了还要找主管领导请示。正因为这样到了明朝后朱宏三一直保持这个传统,以前家穷自然吃的不好,到了广东发家后吃的也差不多。朱宏三本着够吃就行不要浪费的原则,哪想到这一条让朱宏三在士林中评价很高。
占了南京后朱宏三也感觉不能亏待自己,在每顿四菜一汤实在对不起一个穿越者身份,所以才命令光禄寺按照明初朱元璋的皇明祖训里记载的那样供应膳食。
朱宏三看到饭菜上来有自己最喜爱吃的武昌鱼,心情不错,笑着说道:朱海啊,今天有清蒸武昌鱼,你来尝尝这道菜,当年你祖母最喜欢为朕做的就是这道菜!
朱海在武昌待了快半年,这道菜当然吃过,但是这时也要装作第一次吃的样子。
细细品味后朱海赞赏道:这武昌鱼果然新鲜!儿臣吃到这鱼想起了父皇创业的艰辛,前明的几个皇帝每顿饭不都是几十上百个菜肴,而今父皇占了半壁江山只吃这么几个菜,实在可以传颂千古了!
朱宏三被拍马屁很高兴,哈哈笑道:今天这么些菜算不错了,当年老子和你奶奶在武昌时比这可要困难的多。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年老子吃不饱饭的时候那些倒霉亲戚一个不露面,你奶奶的二哥赵明亮在武昌府城开商铺,老子的白糖放在他那卖竟然还收抽头,现在老子发达了这帮家伙又承认是亲戚了?晚了!那个赵德全你不要管了,朕必定要让他吃些苦头!
朱海听朱宏三说起赵德全,看样子当年的怨气还没有消散,朱海也不敢在求情,不过听父皇这么说大概性命没什么,只是吃一些皮肉之苦罢了!
午饭吃完后父子二人喝了会茶休息一下,就开始下午的工作。下午主要是批复各地送上来的奏折。
现在朱宏三虽然只控制了五个省,但是各种事情还是很多的。不过大部分都是一些小事,这些奏折先在内阁那里过滤一下,一些弹劾其他官员贪污作风不正的奏折全部发往都察院,剩下的一些自然灾害等先有内阁票拟。票拟就是内阁总理在奏折上提出自己处理意见,然后发往军机处,由军机处小军机按照事情缓急交给皇帝批阅。朱宏三看到内阁的票拟后同意的用朱笔画圈,不同意的写明怎么办,然后交给军机处,再由军机处发到内阁开始按照皇帝的批红意见处理。
这一套就是从朱棣首创,朱瞻基发扬光大的票拟批红制度,不过后世一些懒蛋皇帝批红也不爱管,直接将批红权交给了太监。但是朱宏三上台后将批红权拿了过来,改为皇帝本人批红,这倒不是朱宏三自己感觉治理国家比那些职业政客强,主要是体现自己皇帝的权威性,没朕的批红你们写的那些都是臭狗屎!
现在朱宏三管的地盘不大,但是奏折也有很多,看着几个小太监抬上来的足有七八十本。朱宏三为了锻炼太子先拿出来十几本交给太子,让他处理一下看看。
朱海随便拿一本念道:父皇,这是浙江布政司送来的,浙江布政使陈子龙弹劾浙江巡抚于世隆,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修建钱塘江河道的工程款!
朱宏三点点头问道:内阁怎么说!
内阁主管工部的付文龙票拟说杭州钱塘江年久失修,在十月份下拨了银元三十万个,这些银元应该专款专用,不应该挪作他用,但是于世隆和陈子龙都是省级官员,内阁没有权利决定怎么办,故而并没有把弹劾奏折转给都察院,而是转到父皇这!
第五百四十九章 瓜洲渡口
(谢谢书友9500941的捧场!)
朱宏三听着朱海读奏折和内阁的票拟,问道:这件事你认为怎么处理?
朱海已经离开权力核心一年多了,这期间发生很多事情,朱海刚接手也不敢乱下什么决定,但是现在父皇问起还不能不回答,没办法朱海只有小心翼翼的说道:父皇,从奏折上看是浙江巡抚于世隆挪用修海堤的工程款,布政使陈子龙发现后予以阻止!
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
儿臣以为应该让于世隆上一份自辩折子,然后责令他将挪用的工程款补齐!
朱宏三点点头说道:不错,你这建议很中肯,你远离中枢日久,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也算不偏不倚。但是你要想到,修海堤的钱是十月份拨的,现在正是冬天,海水寒冷,这个时节那能修海塘。而于世隆在广东就是能吏,自然知道现在不是修海堤的时候,他挪用这些钱必定是要修建杭州开发区所用。
朱海知道父皇对各地开发区的建设进度很上心,现在又听父皇这么说赶紧问道:父皇,那下旨将工程款拨给于世隆使用如何?
朱宏三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旨意不能下,于世隆虽然并没有贪污这些钱,并且这些钱也用于开发区建设,但是下旨后就让其他官员形成一个印象,以后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挪用其他银元,只要用于正途朝廷必定能批准,那样下来国家岂不没了法度?
可是父皇,这可怎么办?于世隆是为了开发区,而陈子龙是为了海堤,请问父皇儿臣应该怎么办?
很简单,这份奏折留中,然后让于世隆上一个自辩折子,最后给他一个罚俸的处理,陈子龙那边在明年开春后在拨付银元修海堤即可!
朱海点点头,用朱笔在奏折上面写下处理意见,让后交给小太监发往内阁。
看着朱海处理完这件官司,朱宏三又问道:陈子龙弹劾于世隆的事你怎么看?
朱海没想到父皇能这么问,楞了一下说道:儿臣认为陈子龙能及时发现上官的不法事,很值得表扬!
听朱海这么说朱宏三呵呵笑了两声:太子,你还是太年轻啊,陈子龙这哪是仗义执言,他只是做给朕看,他和于世隆不和而已!于世隆从县令同知知府布政使一步一步上来,挪用公款这种事不对他不知道吗?为何要先等到陈子龙先一步上弹劾?如果真要是二人不和于世隆的折子应该同时到达,这件事也是于世隆在自污而已!
朱宏三的一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于世隆和冯自用关系很好,现在冯自用被撵出内阁,于世隆必定心中害怕,所以才和陈子龙演出了这出双簧,让皇帝感觉于世隆并没有那么大的威胁,毕竟在朱宏三控制下的几个省浙江算是受破坏相对少的,全省上千万人口都交给于世隆,如果换上一个小心眼的皇帝难免对于世隆起疑心。
朱海听朱宏三这么说目瞪口呆,没想到父皇就从一副折子上看出这么多事,看来父皇是老江湖啊!其实朱宏三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于世隆能联合陈子龙演双簧,必定投靠了马明远,看来马明远的势力又大一分啊!
这件事处理完毕,接下来朱海开始处理另几个奏折,简单的请示父皇后他自己下决定,碰到困难的就和父皇商量解决。
正在二人工作时,上午见完面的马济远这时已经坐上船赶到镇江府的瓜洲渡口。
瓜洲在唐代以前还是长江中心一个沙洲,在隋唐以后因为泥沙淤积,慢慢的和长江南岸连成一体。明代重新整修大运河时,瓜洲这里就成了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起始点。
正因为瓜洲的重要性,明代在瓜洲设置了同知署工部分司署管河通判署。明代瓜洲城周长一千五百四十三丈九尺,高二丈一尺。在瓜洲城东门外另筑有鬼柳城。瓜洲城内大型建筑私宅花园庵庙楼亭厅堂等多达数十处。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观楼;有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江淮胜概楼;以及观潮亭江风山月亭曲江亭等。
不过因为明末战乱,瓜洲这里的官员早已经逃走,只是留下了损坏的官衙。朱宏三要攻打杭州,瓜洲这里就成了必争之地,现在这里主事的是镇江府同知张居昌。
张居昌是崇祯十三年庚辰科三甲进士,选为山东知县,到任后不就崇祯就上吊死了,满清占了整个南方,张居昌也就弃了官回到南直隶松江老家。本来张居昌以为大明朝完了的时候,哪想到朱宏三咸鱼翻身,从广东起兵一路打到了南京。
而这时张居昌正好赋闲在家,他这种没有和满清同流合污的士人属于团结对象,再加上他是松江人,和钱谦益老家不远,算是半个老乡,钱谦益也就推荐他出来当镇江府同知,署理镇江府。
张居昌在十月底接到兵部行文,让他负责远征扬州大军的后勤补给,张居昌接到命令后不敢耽搁,亲自带着知府衙门的一些衙役赶到瓜洲渡口协助陆海军登陆。本来张居昌以为这项工作很简单,只要做好协同工作就行,船也不用他镇江府出,海军有的是大海船,哪知道到了瓜洲才知道事情远不是他想的这么简单。
先不说船只问题,就是军队那些丘八就能把张居昌气死,那些家伙根本没把张居昌这个正五品同知放在眼里,一个少尉就敢对他又打又骂。张居昌知道这些人都是皇帝的嫡系,还不敢得罪,弄得这一个多月来生不如死。
现在张居昌听说两江总督马大人来了,感觉终于来了个自己人,张居昌赶紧带着一干人等来到瓜洲码头迎接。
马济远在上午登船,顺江而下很是快速,下午没等到天黑就赶到瓜洲渡口。马济远站在船头一看瓜洲渡口现在繁忙一片,大批运河船只停在渡口上,正在装卸物资,而远离渡口的长江中心,停着十几艘或大或小的巨舰,马济远知道那是海军的战舰,江边水太浅,这些大家伙害怕搁浅,只能停到江中心。
张居昌看到船上下来一个高大的中年文官,穿着大红蟒袍,知道这就是皇帝的大舅哥,两江总督马济远。看到自己人张居昌含着两眼热泪迎了上去,这一个多月吃了老鼻子苦了,现在终于有人来给自己做主了!
马济远看到迎接自己的是一个青袍小官,大概是镇江同知,不过这个同知看到自己满目热泪,如同看到亲爹一样。马济远不满感叹,这个官员如此惺惺作态,看来又是一个溜须拍马之人。
张居昌上前行礼道:下官署理镇江府同知张居昌拜见制台大人!
马济远点点头,问道:张大人?为何看到本官热泪盈眶啊!本官记得不认的你啊!马济远做事不讲情面,他打算直接讽刺一下这个小官。
哪知道张居昌听马济远这么说双膝一跪哭道:大人,请大人为下官做主啊,下官让那些丘八欺负苦了!
马济远没想到是这个结局,但是一想也对,这个张居昌是个文官,那些丘八都是皇帝的嫡系,能对他好才怪,估计打骂都算轻的。
马济远上前搀扶起张居昌,温言问道:张大人,那些军汉如何欺负你?说出来本官为你做主!
张居昌听上官这么说这才把自己这一个月受的苦添油加醋说给马济远听,什么陆军要给养,晚了半日赵提督拿鞭子抽了他;运河中运粮船不够,自己去求海军帮忙,被海军士兵戏耍;还有陆海军在瓜洲城里打架,自己带着衙役去劝阻,哪知道陆海军联起手来把自己一方一顿胖揍等等。
马济远看着张居昌在这絮絮叨叨的说着,估计这么下去说道天黑也不一定说完,赶紧拦住他说道:张大人,咱们先进城,先借我两个人给陆海军传话,让他们的长官进城来见我!
张居昌大概是被那些丘八欺负怕了,听马济远这么说赶紧说道:大人,只派人去怕是那些丘八不能来,不如带着天子剑去!张居昌知道马大人有皇帝的圣旨,并且还是便宜行事,带着御赐的天子剑。
马济远一笑说道:这到不用,那些丘八还算听本官的话!张大人只管派人通知他们即可!
张居昌看马济远如此肯定,他也不敢说什么,只好半信半疑的派人去通知。
马济远带着自己的幕僚和护军一行人来到城里的同知衙门,在这刚坐下,门外有人通报陆军第十师副师长姜鹏举求见。
张居昌一听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这个姜鹏举他可是知道,最是不讲理,自己去找他说理每次都被打了出来,没想到今天来的这么痛快。
马济远看着张居昌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他那能说自己和姜鹏举的关系。
姜鹏举进屋后一改张居昌常见的跋扈,恭恭敬敬的给马济远行礼,然后一言不发的站到一边。
第五百五十章 瓜洲渡口(2)
马济远看到陆军是姜鹏举来了很意外,他以为赵国栋能来呢!
姜将军,你们赵提督怎么没来?马济远因为在信阳逃跑时被姜鹏举救过,所以对姜鹏举印象很好,说话带上了将军二字。
姜鹏举拱手答道:回制台大人,赵提督现在正在扬州外围前线,我们第十师是新组建的部队,火器配置不够,所以末将留在瓜洲这里等待后续的武器装备!今天听制台大人有令,瓜洲这陆军以末将官职最高,所以末将就来了!
原来是这样,赵国栋在扬州。马济远听完后没说什么点点头不说话。
过了十多分钟门外中军进屋禀报,海军舰队提督张亮来了。
张亮接到通知后立刻就赶了过来,他在吕宋和马济远可是打过交道,知道这个老家伙黑起脸来不讲情面,并且老家伙身为皇帝的嫡系,后台很硬,自己还是得罪不起的。
张亮进屋后在瓜洲的最高官员就算到齐了,陆军有姜鹏举,海军有张亮,地方上有同知张居昌。
马济远看了一下说道:人都到齐了,本督奉皇帝圣旨,督师扬州,现在宣读陛下旨意!
姜鹏举和张亮听到是皇帝的圣旨,不敢迟疑,赶紧跪下接旨,这个时候张居昌就有一些小小的特权了,他是进士身份,不用跪在地上,只要躬身就好。
奉天承运皇帝制约,现命两广总督马济远督师扬州,掌管海陆军一切事宜,尔等上下齐心务必要在正月十五日前攻下扬州!许马济远便宜行事,文武百官四品以下可先斩后奏,钦此!
跪在地上的张亮听完皇帝的圣旨后吓得浑身颤抖,以前他不害怕文官是因为文官管不到他,现在马济远得到皇帝的授权便宜行事,并且四品以下可以先斩后奏,这可真的吓坏张亮了。虽然他的官职超过四品,但是谁没有个亲戚朋友,到时候犯到马济远手上可就不妙了。
姜鹏举听完皇帝的圣旨后心中高兴,依着自己和马总督的关系,再加上圣旨,还不弄死海军这帮水耗子!
马济远的声音刚落,姜鹏举还没起来呢,跪在那里就高声叫道:制台大人,末将举报海军提督张亮贻误战机,请制台大人用天子剑砍了这个王八蛋!
张亮一听姜鹏举恶人先告状好悬没气死,这帮泥腿子还敢说自己贻误战机?
张亮赶紧躬身说道:制台大人,并不是末将贻误战机,而是陆军实在无能,四万多人打一个只有六万冷兵器清军把守的扬州将近一个月,到现在还被困在扬州城墙下,末将认为这是陆军的耻辱,请制台大人用天子剑砍了陆军上下所有军官!
姜鹏举听张亮这么说骂道:你们这帮水耗子好狠啊,我们只要求杀你一个,你却要杀我们全部!
放屁,本来扬州之战就是你们陆军为主,为何要怨我们海军贻误战机?
你放屁,陆军火炮威力不够你不知道吗?我们赵提督多次让你们抵近支援,你们为何不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