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七个总理大臣身穿皇帝御赐的大红蟒袍,在首辅陈子壮的带领下鱼贯而入,在百官的注目下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周围的所有文官看到这个排场心中羡慕嫉妒恨真是百威陈杂,一个个心中发誓将来一定也要坐上那个位置,好好的炫耀一把!

    七人刚坐定,大殿中的大汉将军一起喊到威武!紧接着小太监唱和道:皇帝陛下驾到!百官起身如仪!




第五百五十四章 御前会议(2)
    百官听到小太监唱和,知道正主皇帝来了,文武百官纷纷整理衣冠,行礼如仪,口中说道:臣等恭迎皇帝陛下,陛下万岁!

    随着百官口呼万岁声朱宏三从屏风后走出来,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太子和楚王在他两边站立。

    朱宏三看到下边一片黑压压的官员,身穿各种颜色官袍,心中十分满意,这才是一个皇帝应该享受的威严。朱宏三到了南京才知道一个皇帝有多么威风,一言一行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朱宏三开始越加迷恋起权利来。

    朱宏三压了压心中激动的心情,面无表情的说道:众卿平身吧!几位先生请坐!

    这不是正式朝会,所以也就没有各种礼仪那些繁文缛节,大殿中所有官员听到皇帝的说话赶紧按照官位品级排好站到一旁,而内阁七位阁老也纷纷坐下。

    今天这个会议主要是审议财政问题,其他各个官员都是来旁听,翰林院编修黄宗羲本来不够资格来旁听,只是他还有一个职位就是詹事府左中允,算得上是太子的一个老师,这才够资格来旁听。

    黄宗羲这个家伙性子刚烈,年轻时就敢锥刺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南京被满清占领后黄宗羲更是变卖家产组织起一支义军,还投靠了鲁王朱以海。

    后来鲁王朱以海在广东死的不明不白,为此黄宗羲对朱宏三就没有好印象,认为朱宏三和他们老祖宗朱元璋一个吊样,都是过河拆桥的好典型。本来黄宗羲在朱宏三占了南京后准备辞官回乡的,但是在好友陈子龙的劝告下才响应朱宏三的征辟,来到南京当了翰林编修。

    同时受到好友陈子龙的影响,黄宗羲发现太子朱海和他父皇朱宏三完全两样,太子仁厚正义,具备一个仁君的基本条件。这样黄宗羲才决定留在南京,好好教导太子。

    今天黄宗羲一抬头就看到皇帝朱宏三身边站着两个年轻人,一个是自己的学生太子他认得,另一个矮胖的年轻人可不认得,看他穿的亲王服色大概是楚王,毕竟现在南京城中亲王就朱淮这么一个。

    黄宗羲一看楚王竟然也出席这种御前会议心中大怒,明朝体制藩王根本不能读书认字,不准结交读书人,更不要说这种参政议政了!

    黄宗羲心中大怒,不等朱宏三说话先站了出来说道:臣黄宗羲有本上奏!

    朱宏三看到文武群臣刚站好,正要说话,哪想到一个中年人站出来抢了自己的话头。朱宏三心中就有点不太高兴,但是毕竟自己现在已经是皇帝,不是以前的军阀,还是要**度的!

    黄爱卿,你有什么话要说啊!

    臣要弹劾楚王!身为藩王不遵祖制,竟然参加朝会,请陛下将楚王交宗人府圈禁!

    朱淮在边上一听很的牙直痒痒,这个黄宗羲真是狠毒,一张嘴就要圈禁,这是要自己命啊!

    朱淮虽然恨得要弄死黄宗羲,但是人家弹劾自己可不能自辩。不过朱淮手下有的是能人。

    就在黄宗羲话音刚落,一个青年文臣站了出来说道:黄编修,你这么说有些不对了!楚王参加御前会议是得了皇帝陛下的恩准,难道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黄宗羲一看说话这人认得,正是后勤部员外郎徐可汲。后勤部和装备部归佟养甲管辖,自然手下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孙,站出来为楚王朱淮说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黄宗羲信奉的就是限制君权,听徐可汲这么说黄宗羲答道:现在天下三分,君上起于微末,正是明法度定律令之时,这样才能天下威服,而今天君上带头不准守国家法律,那还如何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如何与桂王满清争锋?

    黄宗羲这席话说的很准,正说到朱宏三的死穴上。朱宏三在和永历朱由榔斗争的时候唯一占先的就是自己占得大义,如果现在自己不遵守法度,那还和朱由榔竞争个屁啊!

    这席话说的徐可汲哑口无言,他总不能说皇帝可以不遵守法度吧!虽然事实如此。佟养甲瞪了徐可汲一眼,不紧不慢的张嘴说道:黄编修好利的一张嘴,国家大典自然要遵守法令,现在只是一场普通的君臣召对,不算什么国家正式朝会,楚王出现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马明远看到佟养甲亲自出手,他也不能坐着,慢声说道:君臣召对?佟大人说的真是轻松,你看看那个史书上说的君臣召对需要这么多人的?

    马大人,皇子不得参政是从嘉靖年间开始,为了防止再出现宁王造反这种大事才规定的。陛下在孝陵拜祭太祖皇帝时已经说恢复祖制,所以现在楚王参加会议也不算坏了规矩!

    哦?按照佟大人这么说是不是还要给各个成年皇子配齐三卫护卫呢,这样才能恢复太祖祖制,最后是不是要再来一个靖难呢?

    朱宏三看着这二人越说越出格,都扯到靖难了,赶紧说道:好了,打住,二位先生不要再说了!何吾驺,你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你说该怎么办?

    都察院是明代最高法律机关,左都御史是来自广东的何吾驺。

    何吾驺是广东香山人,万历三十四年进士,崇祯六年还当过一阵首辅,不过满清入关后何吾驺一个是年纪大,一个受到马士英阮大铖等人的排挤,辞官回到广东老家养老。

    去年广东派在朝廷上被钱谦益陷害失去一个内阁席位,陈子壮为了巩固自己一方的实力,只有请老家伙何吾驺出山。何老头当了一辈子官,宦海沉浮多年,在官场有很多人脉,对扩大广东派的实力有积极作用。

    何老头都六十八了,听皇帝召唤自己站出来说道:依照皇明祖训上是没有皇子不能参加朝会这条!

    朱宏三要的就是这句话,对着下面的群臣说道:听到了吧,别吵了,今天朕准许楚王听政!

    朱淮这时满面泪水,跪倒说道:父皇,儿臣知道黄大人是一片为国之心,儿臣愿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福王,请父皇准许儿臣出去吧!

    朱海在边上一听朱淮这么说大惊失色,他以前知道自己这个弟弟不是好东西,但是没想到今天这个腹黑弟弟不动声色就使出来这么个狠招数。朱淮说他想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福王,那父皇是什么,不就是被朝臣逼的三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吗?那黄宗羲是什么,不就是号称众正盈朝的东林党吗?父皇最恨得就是党争,现在朱淮这么说可是不怀好意啊!

    朱海抬头一看父皇朱宏三,发现朱宏三满脸铁青就知道事情不好,朱海刚要为黄宗羲求情,就听朱宏三说道:来人,将这个离间朕骨肉的正人关进诏狱,详细审问他都有什么同党!

    黄宗羲当年能为报父仇锥刺许显纯,今天那能被朱宏三吓到,推开捉拿自己的锦衣卫,整理一下衣服跟随锦衣卫出去。

    朱海刚要为黄宗羲求情,就看到坐在椅子上的马明远对自己缓慢的摇摇头。朱海知道马明远的意思,现在朱淮已经将父皇比成万历,如果自己在给黄宗羲求情更让父皇厌恶黄宗羲,还是等等再说。

    朱宏三看着黄宗羲被锦衣卫带走,高声说道:朕不是那个三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昏君,朕的朝堂上也没有党争,你们知道吗?

    大臣们听皇帝这么说十分不以为然,没有党争?怕是明代那朝也没有本朝党争厉害,皇帝这么说只不过要脸而已。

    朱宏三也知道自己说的底气不住,接着说道:好了,现在开始御前会议!又到年关,到了决算之年,大家说说明年怎么办吧!马先生,你先说!

    马明远站起来手捧笏板,高声说道:是!陛下!臣先说今年收入,今年因为是银元使用的第一年,共收入民间白银一千一百二十万两,铸成银元一千二百三十二万个,收入银元一百一十二万个;白糖和食盐收入三百六十万银元,和南洋贸易收入二百六十万银元,其他各种工业品收入五百一十四万银元,吕宋的金矿和铁矿为大头,收入一千一百万银元,这些都加一起神武元年共收入银元两千三百四十六万。

    马明远此话说完大殿中一片议论声,这些文臣大部分是到南京新入中央的,以前只知道广东的神武朝廷有钱,没想到这么有钱,一年就收入两千三百多万银元。这些文官大部分都是南直隶和浙江的,他们可知道广东产的那种银元官方兑换是一两兑换一个银元,银元含银九钱,可是因为银元压制精美,并且边角还有花纹防伪,所以信用度很高,现在民间银元一个能兑换白银一两五钱,这么一算今年一年收入就有白银三千五百万两,这可是一个大数字!

    看着自己这些同僚一个个目露红光,马明远苦笑道:各位同僚,大家只看到收入这么些,还不知道今年花了多少钱!



第五百五十五章 御前会议(3)
    马明远宣读完今年的收入情况后,大殿中响起一片吵杂声,屋中的官员大部分是新加入朱宏三集团的,没想到本朝这么富庶,看样子自己是找了个好东家。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前明的官员,都有些行政能力,知道口号叫的山响半点屁用没有,最后还是钱粮起决定作用。

    听到大家的议论声,朱宏三高声说道:大家不要议论,先听一下马先生说一下今年的支出!

    马明远躬身接旨,然后又拿出一份折子念道:神武元年收入共计银元两千三百四十六万,支出最多的就是兵部!马明远说到这转身看了看坐在对面的佟养甲,老佟直接给他一个白眼,心说你看我也没办法,这都是陛下审批的,难道你还能断了军队的供给不成?

    兵部在今年一年装备支出就达到一千五百万银元,在年初陛下下令扩军,装备的三个师就用去了九百万银元,海军制造了三艘军舰,用去四百万银元,全军各种俸禄武器的保养打仗的赏赐还有伤残军人的补贴,这些又用去五百万银元,还有在占领南京后,陛下下令在武昌和扬州各成立一个新主力师,又要六百万银元,不过现在国库没钱,这六百万银元还没拨付。

    马明远话音刚落,屋中又是一片议论声,这新军也太花钱了,按照前明那种卫所军,每万人只需要十一万两白银,这还是各种武器装备配齐在加上一年的俸禄,就是最精锐的辽东铁骑,万人也不花不了一百万两白银,这其中已经算上一个人两匹战马,再加上每年五两银子的俸禄。没想到广东新军一个师一万五千人就要用上三百万银元,是辽东铁骑的两倍多。

    大臣中有老于兵事的,其中担任翰林学士的朱大典就是一个。朱大典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县令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当年登州孔有德叛乱,就是朱大典带人平叛的。不过朱大典这人能力有,但是贪污也是厉害,最后事情发了,被崇祯皇帝下旨逮捕治罪,抄家充饷且令督赋。不过历史上的朱大典可是比他的那些争前恐后投降李闯的同僚强太多了,崇祯对他这样,但是在清军进攻金华时朱大典带着几个儿子守城,城破后满门死难,可谓是崇祯朝为数不多的忠臣。

    不过在这个时空里清军被浙东的义军牵制,哪有精力集中兵力进攻金华,所以朱大典也就活了下来。南京被朱宏三解放后,朱大典也作为有功之臣被浙党推进内阁,成了九卿之一的翰林学士。

    朱大典久为带兵之人,听到军队这么花钱,刚要站出来建议皇帝限制军队,朱宏三看到朱大典有话说,抢先说道:朱大典先不要说话,听马先生说完,一会儿给你们时间上书言事!

    马明远接着说道:陛下,各位大人!除了兵部,还有花钱的大头就是各位的俸禄,大家都领到今年的俸禄了吧,今年本朝全体官员的俸禄就要五百二十万银元!

    朱宏三吸取朱元璋的教训,提倡高薪养廉,知县一级的七品官员每年俸禄一百二十个银元,这是开到手的,知县的幕僚和佐伊官员不算,县衙内的在编衙役和各房书办都有国家开支,这样下来一百二十银元能够知县一家生活的很好。还拿朱大典举例子,朱大典身为九卿之一,正二品,和各部尚书平级,一年拿到的俸禄就是一千三百五十个银元,要知道一石也就是一百斤大米才一两五钱银子,如果吃哪种南洋运到的大米更便宜,所以一千多银元是很大一笔收入。相对于高薪,以前的灰色收入就没了,再加上现在银元加入流通,最大一块灰色收入火耗就没了,相对来说国家还是占到便宜的。

    占领南京后这些官员虽然都是新上任,但是朱宏三为了收买人心,还是命令人事部给这些官员开出了一年俸禄。当然身为后世官僚集团一份子的朱宏三知道不管怎么样,这些官员还是要有灰色收入的,比如什么虚报发票收受贿赂等等,这些都是当年朱宏三的拿手好戏。所以朱宏三也没指望自己手下这些臭老九道德品质能多高,在高薪养廉的同时加强了锦衣卫监察力度,抓不到算你本事,抓到了那就不客气了。

    马明远读到第二大块花钱的地方是俸禄时,大殿中可没有议论声,毕竟这涉及到本身的利益,虽然大部分官员身家富裕,一千多个银元对他们不算什么,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啊,这一条还是不要反对为好。

    马明远抬头看了看周围的同僚,接着说道:剩下的就是赈灾工厂的建设等等,一共花费四百六十万银元。大家可能算出来怎么多出一百三十四万银元,这些是今年国库入不敷出,由陛下的内库拨出的一百三十四万。

    不过众官员显然将马明远最后这句话当放屁,整个大明都是你朱宏三的还玩什么国库和内库。在这些臭老九眼中皇帝根本就不能有什么内库,全部银子都是国库的,也就是都要由士大夫管理。

    朱宏三看马明远说完,站起来背着手走到大殿中间,说道:大家都听到了,现在国库要跑老鼠了,几个内阁阁员说说你们明年的预算计划,看看还需要多少钱,然后大家好想办法搞钱!

    最先站起来的是主管兵部的佟养甲,虽然兵部现在已经被朱宏三分为军机处和装备部后勤部三块,并且将最为重要的将领任免和士兵训练的权利转移到军机处,有皇帝直接管理。但是装备和后勤也是两个重要部门,所以佟养甲手中的权利还是很重要的。

    陛下,现在战事未休,整个国家还有三分之二不在陛下的统治之下,这兵事是绝对不能停的。现在我们的军队只有不到二十万人,在满清桂王和我们三方中是最弱的,就是桂王那里带甲也有四五十万。如果想早日北伐中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臣认为最少要将军队扩大两倍,达到六十万人才能有一战之力。当然这个目标并不需要明年一年完成,所以臣请旨,明年除了武昌和扬州那两个新成立的师以外,在成立三个师。还有海军大部分军舰都集中在长江中,南洋那边只有十几艘小船,具锦衣卫传来的情报,南洋的西班牙人和英吉利人蠢蠢欲动,准备借着我大明空虚之际夺回吕宋。所以臣请旨海军在明年还要新建三艘,不!五艘军舰才能满足南洋的防守任务!

    佟养甲这真是狮子大开口,新成立五个师就要一千五百万银元,再加上五艘军舰,还不算其他军队的日常补给,这就要将近两千万银元。财政部尚书是王云昌,听佟养甲在这大放厥词不禁心中不满,张嘴说道:佟阁老说的好轻巧,银元都给你们我们怎么办,我看马阁老直接退休好了,由佟阁老接任,省的还用报预算了!

    佟养甲身后的后勤部尚书,也是他的便宜老丈人龚大成站出来反驳道:看来是王大人对陛下北伐不满啊!

    王云昌听龚大成给自己乱扣帽子,再加上他和龚大成平级,对他不用怎么尊重,直接骂道:你个举人出身的家伙不要给我乱扣帽子!

    龚大成以前是举人,在吏部使了银子才弄了个知县,借着登上朱宏三战车时间早的的便利才混到尚书,现在听到王云昌在这揭老底龚大成十分恼怒。不过王云昌这句话倒是激起大殿中其他官员的共鸣,这里面可是大部分是进士,探花榜眼的也有很多,龚大成你一个投机派实在不够格。

    龚大成看到周围的官员对自己投来鄙视的目光心中气苦,自己能力一点不差,不就是当年读书不努力没考上进士吗,这个可恶的王云昌竟然这么说我。

    龚大成心中火气骂道:王云昌,你个赘婿,老夫和你拼了!龚大成说完出班就要和王云昌动手。

    王云昌听龚大成揭自己老底也心中生气,其实王云昌并不是赘婿,只是当年他为了当官,找了个朝中尚书的女儿当老婆,虽然这并不算丢人,但是现在身为尚书的王云昌十分反感被人提起此事。

    朱宏三看着二人就要动手,气的站起来叫道:都给朕住手,朕怎么说得,不准在开朝会时斗殴,你们拿老子的话当放屁是不?大汉将军听令!再有人要动手给我乱棍打出,这是朝堂议事,不是你们家厨房!

    朱宏三说话很有力度,龚大成和王云昌二人赶紧躬身施礼,回到自己原先的位置站好。
1...298299300301302...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