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不过第二天斥候传来消息,清军已经度过波罗江,往岳阳方向赶去。

    接到消息何腾蛟很是纳闷,清军这是干什么?难道北方出现什么情况?要不完全不可能在长沙就要城破的情况下全军撤退。

    巡抚胤堵锡也很费解,说道:总督大人,是不是满清背后出现什么乱子,需要他们去解决?

    本官也不知道,王总兵已经派出斥候,过几天就应该能传来消息。

    胤堵锡想了想,问道:大人,你看能不能广东。。。

    听胤堵锡这么说,何腾蛟缓缓的摇摇头,他知道广东的楚王有一只军队在江西赣州,可是赣州距离长沙这里隔着重重大山,根本不能过来。更何状楚王和皇帝陛下不睦,听说在去年还在广西起过冲突,不太可能派出军队援助自己。

    更何况何腾蛟做过湖广总督,在武昌待过多年,对那个流氓楚王朱宏三还是有过耳闻的。这家伙年纪轻轻心狠手辣,绝绝对对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自己一方处在这种危难时机他不上来占点便宜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能派兵帮助自己。

    仲缄,不要瞎猜,等几日消息就能传过来。

    何腾蛟说对了,过了十日后消息果然传了过来。谭泰带领清军一口气退到武昌,让出了大片的土地。让满清退兵的消息也传到长沙,原来是江西金声桓和福建李成栋反正,起兵归顺广东的神武皇帝。

    这个消息让何腾蛟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没想到以前最为弱小的广东神武小朝廷一举成为和永历陛下比肩的大势力,就算金声桓李成栋没多少人马,但是二十多万还是应该有的。何腾蛟出自东林,知道东林大佬钱谦益就在广东,金声桓以前就和东林党人不清不楚,这次反正应该是钱谦益的功劳。

    何腾蛟想到一年前钱谦益给自己写信,让自己带领军队归顺神武皇帝,当时自己以神武血脉偏远为由婉拒了,没想到现在钱谦益弄出这么大动静。

    边上的胤堵锡看着何腾蛟沉吟说道:大人,现在清军撤到武昌,咱们是不是应该派出军队重新占领失地呢?

    何腾蛟知道胤堵锡打的什么算盘,永历朝廷别看偏居广西,可是朝堂上的斗争一点不逊色与广东的神武朝廷。当年正是胤堵锡大力支持接收李自成的余部,这让永历皇帝有了大批具有实战经验的官兵,胤堵锡也水涨船高被提拔为湖南巡抚。这让朝中东林党出身的吕大器瞿式耜何腾蛟很是不爽,现在听到胤堵锡说还要李自成的人去接受失地,这怎么可能。

    胤大人,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会派周大启收复失地的!周大启是何腾蛟旧部,算是心腹,让他去总比扩大李自成余部的实力要好。

    同时何腾蛟没敢耽误,赶紧把这个消息用快马报告给还在桂林的永历皇帝,当然,满清退兵也被说成被自己带领部将杀的大败,丢下死尸无数狼狈而逃。

    永历皇帝现在的处境远比历史上要好,在历史上现在他应该早就跑到云南,广西这里被李成栋占了,湖广更是被孔有德占了。现在因为广东有神武皇帝顶着,所以这边还算平稳,永历只要注意北方的湖广战场就好了。

    现在湖广传来好消息,何腾蛟在长沙大破清军,打的谭泰丢盔卸甲一泻千里,跑到武昌依靠长江天险据守,湖广大片的国土被收复,这怎能不让永历皇帝朱由榔兴奋。其实朱由榔和弘光皇帝朱由崧差不多,都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辈。这二人如果在一个和平时代当皇帝,朱由崧就会是第二个隆庆,朱由榔因为比他强点,也就是个第二个朱佑樘而已。

    现在听到自己安全得到保证,朱由榔大喜,对着自己的草台班子说道:丁先生,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由榔的内阁首辅是丁魁楚,成员有吕大器瞿式耜何腾蛟等。不过丁魁楚可不是东林党,看到东林党人何腾蛟立功心中十分不爽,现在听皇帝问自己,赶紧出来回答。

    陛下,现在前线军情不明,何总督在半年内被清军打的连失数府,现在却突然说大败清军,臣实在不能相信!

    吕大器和瞿式耜都是东林党人,瞿式耜更是钱谦益的学生,现在听丁魁楚诋毁自己人的功劳,这怎么行,赶紧站出来为何腾蛟分辨。

    陛下,前方确实有军报传来,已经证实何总督所说都是实情,半年前的丢失数府应该是何大人诱敌深入!

    丁魁楚听瞿式耜这么说,冷笑道:好个诱敌深入,失地千里还叫诱敌深入,怎么不诱敌到桂林这里岂不更好!

    吕大器听丁魁楚说的无耻,这完全是要把何腾蛟的功劳变罪过,这怎么行。

    吕大器站出来说道:丁大人,不管怎么说何大人大败清军,清军退回武昌这是事实吧!

    这倒是真的,丁魁楚被吕大器顶的哑口无言。上边的朱由榔看这么吵也不是办法,如果按丁魁楚说的那以后谁还干活了,所以何腾蛟必须要封赏。

    各位先生,这次湖广大胜还是该怎么封赏就怎么封赏吧!

    丁魁楚看到事情无法阻拦,赶紧站出来说道:陛下,河南巡抚胤堵锡也有赞画之功是不是一道封赏?

    其实丁魁楚和胤堵锡关系一般,不过他们的敌人都是东林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丁魁楚为了给何腾蛟添堵,推出来胤堵锡和东林党打对台。

    有功劳就要赏,朱由榔赶紧点头答应。

    边上的吕大器看丁魁楚占了上风,站出来说道:陛下,现在李自成余部在何腾蛟的率领下立了功,云贵的孙可望李定国部是不是也可以收服过来?

    孙可望的信使在桂林待了快半年,可是和朝廷始终达不成共识,主要是卡在对孙可望的封赏上。孙可望希望封王,但是这种条件永历皇帝哪能答应。就是在历史上永历被李成栋追的都快要了饭也没答应孙可望,这时更不可能答应。

    对于大西军余部,永历朝廷分为两派,丁魁楚绝对不同意给封号,孙可望想要归顺可以,必须要像大顺军那样,只给个官职完事。可是吕大器瞿式耜等东林党却想要说服皇帝答应孙可望的条件。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下震动(3)
    利益是一切争斗的核心,这句话是后世一个伟人为政治斗争总结的至理名言,这条真理放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末同样适用。

    永历朝廷这些大臣一个个为民为国的理由说的山响,其实都是为了自己或者自己所代表党派的利益在争斗。现在朝堂上分为以吕大器瞿式耜张同敞何腾蛟为主的楚党,和以丁魁楚堵胤锡陈邦傅王化澄朱天麟为主的吴党,这两派斗争激烈程度一点不次于广东的湖广派和广东派。

    就拿孙可望等大西军归顺这件事来说,这明明是一件绝对有利于永历小朝廷的好事,可是到了丁魁楚吕大器瞿式耜这里完全变了味道。

    吕大器这边是因为当年主张收服大顺军李锦等部的是胤堵锡,他根本不是东林党,现在还和丁魁楚搞到一起,大顺军更不能听东林党的指挥。为了和丁魁楚争夺朝堂上的利益,只有再去寻找外援。而这时候找上门来的孙可望正是个好枕头,孙可望是大西军,没有逼死崇祯的国仇家恨,正是拉拢的不二人选。

    丁魁楚不同意接受大西军是因为东林党这边已经有了何腾蛟领兵在外,要再加上大西军还得了。更何况自己已经和胤堵锡拉上关系,这样自己这边不缺外援,大西军就变得可有可无,所以他绝对不同意接收大西军。

    朱由榔看着下边的几个内阁大学士吵成一团,心中很是无奈。朱由榔性子很软弱,根本没有他老祖宗朱元璋的手段。如果换做朱元璋,肯定两边争吵的大臣全都杀了完事,那能像朱由榔这样犹豫不决。

    朱由榔思前想后,决定还是按照丁魁楚说的办,毕竟孙可望请封亲王实在是有点过了。现在北方情况好转,也不需要孙可望的二十多万人。

    朱由榔决定后说道:各位先生,朕意已决,就按照首辅丁先生说的办,封亲王确实有些过了,这样吧,孙可望可封为公爵,李定国刘文秀封为侯爵!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看到自己希望的事情落空,吕大器等人不禁心中失望,可是丁魁楚的手段还没结束。

    丁魁楚看到皇帝接受自己的建议心中大喜,感觉今天不如趁此机会一举解决吕大器等人。

    丁魁楚又站出来说道:陛下,何大人的军报上说江西和福建反正,归顺于广东楚王。江西的金声桓历来与东林党人不清不楚,这次反正也是东林党人钱谦益在后面的运作。钱谦益与吕大人是密友,和瞿大人更是师徒,所以臣怀疑这二人与钱谦益有勾结,请陛下下旨,将这二人下狱!

    吕大器瞿式耜一听大惊,丁魁楚这是玩儿绝的,背后下黑手已经不过瘾,真刀明枪开干了。

    吕瞿二人赶紧站出来为自己申辩,陛下,臣等已经和钱谦益断绝关系,在去年楚王逆天称帝时臣等已经把和钱谦益来往的书信交给陛下,请陛下明鉴!

    朱由榔虽然软弱但是并不糊涂,知道现在绝对不能在窝里斗,更何况留着吕瞿二人也算是对丁魁楚等吴党有所牵制。

    二位先生我当然相信你们!丁先生,以前的事情就不要提了!

    看到皇帝放过吕瞿二人,丁魁楚心中暗道可惜,今天这么好的机会竟然没弄死他们,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了。

    吕瞿二人被这件事吓得够呛,也没心思在和丁魁楚争,今天的朝会也就草草结束。

    当天晚上吕大器来找瞿式耜商量怎么对付丁魁楚之事。

    起田兄,今天丁老儿要制咱们于死地,你说该怎么办?

    瞿式耜叹了口气,说道:东川贤弟,现在朝中被丁魁楚这样的奸臣把持,你我兄弟实在没有用武之地啊!

    吕大器想了想,低声问道:起田兄,你和钱大人还有联络吗?

    听吕大器这么问瞿式耜一惊,吕大器这是起了心思,这把柄落在丁魁楚手中可是不妙。

    东川,这种想法想都不要想,你我二人当年为何不去投楚王,不就是谨守祖宗之法!当今陛下确实要比那个湖广宗室合法的多。

    吕大器心中苦笑,当年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那个楚王精明异常,和东林大佬钱谦益还是死敌,自己去投了他还能有好果子吃,所以选择了永历朱由榔。可是没想到钱谦益竟然能去投自己的死敌,这实在让吕大器想不到。

    吕大器看瞿式耜如此决断,也没有什么法子,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看着吕大器告辞离开,瞿式耜叹了口气,他和钱谦益亦师亦友,本来关系很不错。可是在去年钱谦益投了楚王朱宏三后,瞿式耜就彻底和钱谦益断了关系。

    钱谦益到了广东后确实给瞿式耜来了封信,希望自己的高徒能来帮助自己,并在信中说明了楚王朱宏三雄才大略,是中兴大明的不二人选。可是瞿式耜已经效忠朱由榔,那能背叛自己的信念去做那三姓家奴?所以瞿式耜偷偷的把钱谦益的信烧了了事。

    湖广清军在谭泰的带领下撤到武昌,江西和福建反正消息传到四川,还在和满清靖远大将军豪格苦战的明朝残军们精神为之一振。这个时候豪格已经消灭张献忠,占了整个四川的大半,委任明朝降将王遵坦为四川巡抚。

    当时南明四川巡抚马乾扼守内江,豪格命王遵坦对他进行招降,马乾回信说:某为大臣,义无降理。古人有言,封疆之臣应死封疆,此正某毕命之时也。神武元年二月,内江被清军占领,马乾不屈而死。同月内,豪格进至遵义(明代属四川),明督师大学士王应熊逃往赤水卫。明四川总兵贾登联副将谭得胜降清,豪格以设宴犒军为名,把二将及所统官兵全部杀害。由于四川地区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无法解决粮饷供应,再加上南方传来消息,江西福建新附军反叛,谭泰已经撤到武昌,放弃整个长江以南。豪格看到全国形势如此,再加上也实在没有精力打下去,只好就此止步,率领满汉军经陕西回京,豪格不知道自己这次回到北京立刻被多尔衮下了大狱,几天以后被秘密处死。

    豪格离开后留下王遵坦李国英等明朝降将驻守四川,兵力非常单薄。分守各地的将领因粮饷不继,加上南明将领的反攻,根本站不住脚,被迫向川北撤退。

    在大西军和清军主力转移以后,四川贵州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南明自弘光朝廷以来虽然任命了阁部总督巡抚之类的高级官员,大抵仅拥虚名,实权分别掌握在盘踞各地的军阀手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只知互相争权夺利,不能组成一支统一的队伍,利用清军势单力薄的机会收复全川。

    这时南方各省重归明朝统治的消息传到四川大小军阀耳中,他们也分不清神武皇帝和永历皇帝有什么不同,但是终归是要找个老大的,大小军阀就在督师大学士王应熊串联下集体效忠永历皇帝,毕竟离着自己近吗。

    四川众将领的效忠,再加上大西军孙可望的归附,永历皇帝一时间成为南中国最强大的势力,如果算上广东的神武政权,整个长江以南除了南直隶和浙江,再加上地处长江以南的武昌府,南明已经收复半个中国,很有点和满清划江而治的味道。

    而中国北方也不太平,满清入关后大量圈占土地,强迫汉人投充。沦为农奴的汉人不但遭到残酷剥削,从事繁重劳动,而且没有人身自由,更引起大量逃亡。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清廷进一步制定极其残酷的逃人法。逃人法的严厉执行,在满汉统治阶级内部引起激烈争论。一部分汉族官吏反对严惩窝主的刑律,要求修改逃人法。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族王公亲贵的利益,态度顽固,坚持逃人法。

    在满清圈地运动最为严重的北直隶和山西,大批的农民逃亡,这些农民大部分加入当地的反抗军中,这些反抗军有很多秘密渠道弄来南方精锐的武器,在和满清讨伐军的战斗中互有胜负。在历史中满清在占了江南后依托江南的钱粮,才一点一点将反抗镇压下去。可是现在江西福建的消息传到北方,同时在钱礼德所领导的锦衣卫煽风点火下,北方各省立刻掀起反抗圈地反击满清运动的新**。

    就在这时,明末清初又一个四姓家奴姜瓖在山西举起反正义旗。

    姜瓖这人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原本是陕西军户,在连年征战中积功升为总兵,不过明末总兵泛滥,姜瓖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人物。接下来在李自成攻占山西后,姜瓖一仗没打就归顺李自成。

    如果这时归顺李自成还能讲一点儿良臣择木而栖的大道理,接下来姜瓖所作所为就是汉奸行径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下震动(4)
    姜瓖原本以为这就改朝换代了,自己还能富贵一生。可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李自成在北京没坚持几个月,在一片石被满清八旗和吴三桂的联军杀的大败,紧接着李自成一路大败,最后退到陕西固守潼关。

    李自成败出北京后,崇祯十七年四月满清派遣英亲王阿济格率兵追击李自成。知道李自成败退消息的姜瓖率亲信对城中大顺军动手,将大顺军守将柯天相和张天琳杀死。就在姜瓖扑杀起义军首领之后,清军于五月十日兵临大同,姜瓖投降清英亲王阿济格,仍旧委以总兵职务。

    南明弘光元年七月姜瓖被叫到北京,由大学士刚林秉承摄政王多尔衮的意旨进行质讯,指责他顺治元年六月初八日上表归顺清廷,七月间却用明朝崇祯年号发给文武官员,又拥戴明朝宗室枣强王,这可是个大罪名。

    不过四姓家奴自有化解之道,姜瓖跪在地上解释清军入关之初人心未定,不得不采取一些权宜之计,原不敢有二心。刚林又无中生有地斥责他去年冬英王西征路出大同,你心生疑虑。刚林骂了他半天,最后才宣布:你这个家伙犯了很多罪,但是我大清宽仁,摄政王下旨让你功过相抵,往事并不追究。着你仍镇大同,以后好好干。

    其实这是满清一向的政策,那就是除了自己人最信任蒙古人,接着信任在关外就跟随自己的辽东汉人,对入关后投靠自己的这些新附军还是很提防的。本来多尔衮只是想要敲打姜瓖一番,好让他好好干活。可是哪想到姜瓖这个四姓家奴却生出来别样心思。

    姜瓖自以为不费清朝一兵一卒,把大同地区拱手献给了清廷,接着又在陕西榆林击败大顺军,不仅功高无赏,反而备受猜疑。他一肚子怨气,但又不得不服软,至此不满的种子在姜瓖心中发芽。这以后的几年里,清廷对陕南四川用兵,曾多次征发山西的人力物力,更是加重了官民的负担,这让视山西为禁脔的姜瓖大为不满。

    姜瓖降清后,虽然仍旧委以总兵职务,但军权在清将吴惟华手中,并由英亲王阿济格坐镇。清廷对姜瓖始终不予理会,姜瓖依然仍旧没有大权。英亲王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他坐镇大同,借口大同汉人拒绝剃头梳辫,便滥杀无辜,为官不仁。就在姜瓖的不满达到顶点的时候,南方掀起反清新**的消息传到山西,这时候阿济格被多尔衮闲置在北京,吴惟华等满汉八旗都调到南方平叛,山西这里成了姜瓖的天下,所以姜瓖在神武元年九月,在山西大同举起义旗,再一次背叛他的主子。姜瓖宣布易服留发,自号为大将军,宣布效忠南明神武皇帝。
1...214215216217218...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