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可明军不出,他也打不进去,多尔衮着恼和一众麾下在城下纵马,绕至城南,见城上明军五门火炮轮番开火,清军不敢靠近远远退出数里之地,然则城上火炮射程远可达十里地,总会有清军被冷不丁轰城肉泥。

    多尔衮一众恨的牙痒痒,多铎甚至叫嚣把那些掳来的明人全部带到城下杀掉,激怒明军出城鏖战,却被其他人谏言,满清人丁稀薄才要从大明掳人的,岂能全部杀掉……最多杀掉一半是了!

    多尔衮脸上阴晴不定,略有迟疑,他此次入关主要是掠劫为主,至于围城只是为了羞辱明廷泄恨而已,没必要攻城也没必要非激怒他们出城干一架,只是眼前这局势若不干一场,好像也没占到啥便宜,反而像是被人家反打脸了。

    “报,王爷,城北明军出城了!”亲兵纵马狂奔而至。

    啥玩意,多尔衮等人大惊失措,抬头看了永定门城上的火炮还在不紧不慢的的喷火,不由大骂,狗日的声东击西,那狗太监故意用炮声把自己等人引到此处,却趁那边无大将坐镇杀出城外。

    恼怒喝骂之际,众人连忙率兵疾奔而去。

    常宇这个人吧,好的时候特别好,坏的时候特别坏,奸诈的时候身边人都哆嗦,可生气的时候连他自己都害怕,月前关外一战打的清军屁滚尿流,朝野欢呼皆赞他忠勇,哪知多尔衮突然入关,狠狠抽了他的脸,当然同时连朝廷和崇祯的脸都抽的鼻青脸肿。

    这耻辱,常公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可多尔衮无知者无畏,竟然还要围城到帝都城外耀武扬威,打脸已不能忍了,还要骑在脖子上撒尿,常公公自然忍无可忍,如他刚才对崇祯帝保证那般,不光要抽肿多尔衮的脸,还要打断他的腿,打到他害怕!

    他料定多尔衮一无大炮,二无攻城车攻城梯,抛石机等等辎重,攻城无望,无非在城下做些挑衅的事情,辱骂,杀人,奸女,掠劫……

    除了这些恶心的小伎俩外还能干啥,只能往城观望,自娱自乐自嗨,所以他就令王家彦在城南开炮杀敌。

    京城乃帝都,城防一直都是




第689章 溜
    话说城外多尔衮被明军奸计耍的团团转,气的咬牙切齿下令士兵在城外绕城辱骂,又连杀十余百姓,以竹竿挑头马尾拖尸绕城羞辱明军,城上守兵冲冠眦裂,大骂鞑子没人性,纷纷请战出城杀敌。

    而此时常宇则率部回城,一番血战后虽有损亡,但亦斩敌不少,他身上血迹斑斑如同一血人,让人望之生畏。

    入城会后令人马回应休整,常宇上的城来,见鞑子无人性之举,仅仅皱了皱眉头,便骑马绕东城往南兴去,麾下屠元和吴中意犹未尽,嚷嚷提兵从南城出去在干一票,常宇不予理会,时而侧目城内观民生百态,低声对李慕仙道:“这一折腾都够紧张了吧”。

    李慕仙伸出大拇指:“厂督这一招高啊,既能便宜吴大人行事,又能激怒鞑子进退两难,打吧打不下来,不打吧实难忍这口气,而他在徘徊不定时,咱们的人马便可快速各就各位……”

    “说啥呢,这招和本督有啥关系,不都是你想出来的么”。

    “对,对对,是卑职想的,这种阴招只能是卑职想的出来”李慕仙知道这一番造势施压方便吴孟明逼捐,这么阴的招,将来那些勋贵反应过来后……哎,这锅背就背吧。

    一番激烈厮杀,又在城上吹风半响,常宇略感口渴,便在广渠门下了城,这里为外城,京城周边避难的百姓不准入内城,于是外城则显得拥挤不堪,随处可见脸上惊慌失措的难民。

    黄宅就在广渠门附近,常宇犹豫再三还是没去敲门,外城不比内城,内城多是皇亲国戚勋贵豪绅大户,不能出乱子,多处交通管制加戒严,而外城则自由过了,除了天坛地坛等皇家的地盘禁止靠近,余下任由你晃荡,当然你若敢干些出格的事,维持秩序的兵马司及京营的官兵,一刀就剁了你,非常之时,重典治乱,在鞑子兵临城下这当口,砍几个闹事的乱民真不是多大的事。

    其实大明朝的慈善事业真的是历朝历代做的最好的一个,比如敬老院,孤儿院,那时候叫养济院,虽非创自明朝,但却在其朝代最为完备。

    战乱时候的孤寡老人则有朝廷供养,最盛时大明朝几乎每一个县里都有一个这样的养济院,即便在大明朝最穷困的时候都没断过粮。

    除此之外每到干旱失收,洪灾泛滥,战乱兵祸时,朝廷都会在开粥棚,便如此时,四九城内皆设有粥棚,有的是朝廷开设,有的是城中富户开设,不要相信那句为富不仁,自古以来富人做的贡献和慈善远比普通老百姓多了去了。

    只是历来都有仇富心态,会放大富人的缺点,显得富人多么的坏而已,别忘了还有句叫穷计,富长良心。

    常宇不仇富,但也不惯着他们,在他的意识中,国难当头时,该出力该出钱都是匹夫之责,你出钱出粮我道你声好,你一毛不拔,不也不仇富,我特么的揍富!

    常宇一声血迹,怕惊扰百姓,脱了盔甲着便服和李慕仙,陈王廷几人寻了户人家讨水喝,那户主本以为是难民袭扰正欲拒绝,却见几人气势不凡,衣襟带血又看俺远处,便了然,赶紧端来一瓢说递给常宇:“军爷,城外怎样了”

    井水甘冽,常宇一饮而尽,道了声谢,挥手离去,未言一句城外之事,那户主怔在当地,皱眉不解。

    在附近绕了一圈后,常宇又欲上城,李慕仙则言,今日便这般了吧,往下无戏可唱,看鞑子一晚上能否憋出个屁,吃不吃钩明儿再见分晓吧。

    常宇抚掌大笑:“所言极是,若不然咱们去看看吴大人唱戏去”

    “厂督还是洁身自好些吧,吴大人近日可是臭不可闻,何必凑那热闹”李慕仙咯咯一笑,常宇微微点头:“也罢,去趟宫里,只怕皇上此时正着急打听刚才一战之事呢”。

    诸人便沿着内城墙往西走,不多时至于崇文门附近,见空地上设了数个粥棚,围满了人,常宇便欲绕行



第691章 死
    崇祯帝皱眉不语,他知道常宇此时借鞑子围城造势逼捐那些勋贵,但弄人的人心惶惶总是不妙,然则鞑子一旦离去便四下掠劫,想追追不上,追上未必能打的过,而常宇调动南边人马布置包围圈,尚且没到位,他必须故意激怒多尔衮一直把他吊在京城附近,待各部就位后再做行动。

    “朕自是想打痛,打残他,可是就任其在城外耀武扬威,万般辱骂么,听闻今儿还在城外杀人……哎,朕恨不得亲自出城杀了这些惨无人道的杂碎!”

    “小不忍则乱大谋,看他嚣张的几天,待臣布置好到了收网之时必不轻饶”常宇叹息:“不是臣任其胡作非为,而是实在无能无力,城中京营不堪大用,能战者仅东厂四营,些许人马出城捅刀子尚可,想一举败敌则万万不能,否则不用皇上言语,臣早杀出城外活捉多尔衮去了,眼下只能故意激怒鞑子,把他吊在此处待黄得功,周遇吉兵马就位,不过也能顺便练练兵,否则京营就废了”。

    “京营真的那般不堪”崇祯皱眉,常宇微微点头:“甚至比皇上所料更不堪,简单说此时京畿一带无能战之兵了”。

    “马科,和唐通也不行么,唐通不是跟你出关并肩作战过么,他……也不行”崇祯顿感心寒,甚至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常宇摇头:“听闻马科善战,不过臣未曾一见,但其兵马较少,昨日已得报退回昌平,臣只愿他能守住昌平不丢便是万幸之事了,不奢求他率兵来援,至于唐总兵的确是个忠勇将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论战力也比内省部队高上一筹,只是比之鞑子骑兵却略逊,更重要是此番事发突然,他和臣并未有过沟通,不知臣的计划,此时被逼进平谷县城,未必敢出来,不过他守在平谷也好,待收网可为助攻,联手马科可堵住鞑子退路”。

    常宇一番点评,头头是道,崇祯帝叹息:“若以黄得功和周遇吉的人马对战鞑子呢,有几成胜算”常宇略一沉默:“战力不足,但血性有余,周黄二人乃当下大明的镇海神针,眼下除了关外吴三桂的人马外能与鞑子一张的只有他俩了”。

    崇祯帝歪头瞥了常宇一眼:“大明的镇海神针不是你么”

    常宇咧嘴一笑:“臣算哪门子神针,臣乃皇家内仆罢了,大明江山还需要这些忠勇之将赴汤蹈火,愿皇上善待之,眼下能愿意出力,能出得力的已很少了”。

    崇祯嗯了一声:“朕何尝不知朝野上下多少人等着我老朱家家破人亡呢……”欲说还休终是罢了换了个话题:“朕刚问你几分把握,如你所说周黄二人战力尚且不足,要不要急令吴三桂入关回兵……”

    “不用,千里迢迢至此又还有几分力气”,常宇果断拒绝:“皇上,行军打仗很多时候靠的并非兵力和战力,恰恰是血性,也就是所谓的士气,当将士能上下一心,视死如归时,以寡敌众以弱胜强也丝毫不意外,何况臣打仗,极少硬碰硬,多以诡计”。

    崇祯闻言大笑:“朕听闻了好多你的诡计多端,当真是畅快淋漓”。

    天色渐暗,君臣二人不惧风寒在山巅闲话,城中炊烟四起,城外依稀可见正北清军大营灯火,王晨恩侧立一旁,见崇祯一扫阴霾,是不是爽朗一笑,顿时松了口气,看向小太监,心下也是佩服,此子年少却高才,在宫中名义职位略逊自己,实则朝野上下论名声地位自己远不及他。

    城北清军大营,多尔衮下令撤回城南的兵力回营休整,今儿实在糟糕,本欲围城示威却弄了灰头土脸,丢尽了脸面。

    遥望帝都城上灯笼点点,多尔衮恨得牙痒痒,小太监接连施奸计,耍的自己团团转,不光扫了脸面,还伤损了不少士兵,当着可恶至极,更郁闷的时,派出去掠劫的士兵收获微薄,京城周围十余里百姓要么已入城躲避要么则远走他乡,十室九空以至于所获寥寥。

    “王爷,以卑职所见,明日拔营走人,京畿兵力虽空却也无物可取,不若早



第691章 死
    崇祯帝皱眉不语,他知道常宇此时借鞑子围城造势逼捐那些勋贵,但弄人的人心惶惶总是不妙,然则鞑子一旦离去便四下掠劫,想追追不上,追上未必能打的过,而常宇调动南边人马布置包围圈,尚且没到位,他必须故意激怒多尔衮一直把他吊在京城附近,待各部就位后再做行动。

    “朕自是想打痛,打残他,可是就任其在城外耀武扬威,万般辱骂么,听闻今儿还在城外杀人……哎,朕恨不得亲自出城杀了这些惨无人道的杂碎!”

    “小不忍则乱大谋,看他嚣张的几天,待臣布置好到了收网之时必不轻饶”常宇叹息:“不是臣任其胡作非为,而是实在无能无力,城中京营不堪大用,能战者仅东厂四营,些许人马出城捅刀子尚可,想一举败敌则万万不能,否则不用皇上言语,臣早杀出城外活捉多尔衮去了,眼下只能故意激怒鞑子,把他吊在此处待黄得功,周遇吉兵马就位,不过也能顺便练练兵,否则京营就废了”。

    “京营真的那般不堪”崇祯皱眉,常宇微微点头:“甚至比皇上所料更不堪,简单说此时京畿一带无能战之兵了”。

    “马科,和唐通也不行么,唐通不是跟你出关并肩作战过么,他……也不行”崇祯顿感心寒,甚至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常宇摇头:“听闻马科善战,不过臣未曾一见,但其兵马较少,昨日已得报退回昌平,臣只愿他能守住昌平不丢便是万幸之事了,不奢求他率兵来援,至于唐总兵的确是个忠勇将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论战力也比内省部队高上一筹,只是比之鞑子骑兵却略逊,更重要是此番事发突然,他和臣并未有过沟通,不知臣的计划,此时被逼进平谷县城,未必敢出来,不过他守在平谷也好,待收网可为助攻,联手马科可堵住鞑子退路”。

    常宇一番点评,头头是道,崇祯帝叹息:“若以黄得功和周遇吉的人马对战鞑子呢,有几成胜算”常宇略一沉默:“战力不足,但血性有余,周黄二人乃当下大明的镇海神针,眼下除了关外吴三桂的人马外能与鞑子一张的只有他俩了”。

    崇祯帝歪头瞥了常宇一眼:“大明的镇海神针不是你么”

    常宇咧嘴一笑:“臣算哪门子神针,臣乃皇家内仆罢了,大明江山还需要这些忠勇之将赴汤蹈火,愿皇上善待之,眼下能愿意出力,能出得力的已很少了”。

    崇祯嗯了一声:“朕何尝不知朝野上下多少人等着我老朱家家破人亡呢……”欲说还休终是罢了换了个话题:“朕刚问你几分把握,如你所说周黄二人战力尚且不足,要不要急令吴三桂入关回兵……”

    “不用,千里迢迢至此又还有几分力气”,常宇果断拒绝:“皇上,行军打仗很多时候靠的并非兵力和战力,恰恰是血性,也就是所谓的士气,当将士能上下一心,视死如归时,以寡敌众以弱胜强也丝毫不意外,何况臣打仗,极少硬碰硬,多以诡计”。

    崇祯闻言大笑:“朕听闻了好多你的诡计多端,当真是畅快淋漓”。

    天色渐暗,君臣二人不惧风寒在山巅闲话,城中炊烟四起,城外依稀可见正北清军大营灯火,王晨恩侧立一旁,见崇祯一扫阴霾,是不是爽朗一笑,顿时松了口气,看向小太监,心下也是佩服,此子年少却高才,在宫中名义职位略逊自己,实则朝野上下论名声地位自己远不及他。

    城北清军大营,多尔衮下令撤回城南的兵力回营休整,今儿实在糟糕,本欲围城示威却弄了灰头土脸,丢尽了脸面。

    遥望帝都城上灯笼点点,多尔衮恨得牙痒痒,小太监接连施奸计,耍的自己团团转,不光扫了脸面,还伤损了不少士兵,当着可恶至极,更郁闷的时,派出去掠劫的士兵收获微薄,京城周围十余里百姓要么已入城躲避要么则远走他乡,十室九空以至于所获寥寥。

    “王爷,以卑职所见,明日拔营走人,京畿兵力虽空却也无物可取,不若早



第692章 夜袭
    夜深,子时已过天地寂静无声,帝都城头灯笼摇曳,几队士兵绕城巡逻,王家彦在安定门城头附近,皱着眉头紧盯远处清军大营,火光点点,偶闻城外马嘶,黑暗中不知道有多少鞑子兵探马在虎视眈眈盯着城上一举一动,多尔衮被常宇一而再,再而三的戏耍必然有了防备之心。

    可即便如此又怎样,常宇就是要他吃不香睡不踏实,白天捅晚上还要捅。

    安定门下,二千敢死队队列整齐,他们来自京营和亲卫,有的人是为了钱有的人为了一腔忠勇,但所有人都明白一件事,此去凶多吉少,但他毅然勇往直前,除了银子和热血外还有小督主与他们并肩作战同生共死,此一战过后,生则荣华富贵,死则名留青史,足以!

    常宇胯下战马黑若漆墨,身披山文甲,手持朴刀浑身杀气翻滚冷冷看着眼前二千余将士:“杀一个够本,杀俩个赚了,大明脸面以及存亡皆背负汝等身上,战死不可怕或者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看汝等如何取舍了”。

    能加入敢死队的自是早就被洗脑和打过鸡血的,常宇便不再多言,指着旁边的银车道:“活着的回来自己取,死了的一分不少送至家属手中”。

    未免惊扰城内外,众将士皆沉默不语,然则内心早已经斗志激扬,甚至有人在想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赶紧出城杀敌,在这墨迹个p,实在是煎熬。

    常宇令各自检查装备牢记自己的任务后,随即下令开门出城。

    厚重的城门发出沉闷的咯吱声,缓缓打开,东厂四营率两千死士抹黑出城,过护城河外直奔正北打马疾冲,未至半里则被鞑子探马发现慌忙回应报信,云麾卫急追,连续射杀数人。

    清军大营中,多尔衮转辗反侧难眠,心忧这月余所发生的事,每思及关外宁远一战时则痛心疾首,自己刚上位本是踌躇满志大展宏图时却因此而变得被动,一个不慎随时可能下台。

    这次趁明廷内乱京畿空虚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火速入关则是他最后的机会,必步步谨慎……这时突闻帐外有人疾呼,多尔衮不由心下一跳,翻身而起出了帐篷,却见是当值尚可喜:“王爷,探马来报,明军来袭”。

    多尔衮大怒,当真不知死活,心下也略慌,行军扎营最怕的就是被夜袭,因为你不知对方多少人马,加上夜黑本就让人心慌,而且很多士兵都在睡梦中迷迷糊糊无法理智判断,心慌之下不战而逃太容易被溃营。

    好在多尔衮有备而战,他和常宇数次交锋知其狡诈百出,吃一堑长一智此时在帝都城外十余里扎营又岂能不防其偷袭,早令麾下各部轮流歇息,便为应对突变。
1...198199200201202...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