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李慕仙一怔:“督主是说卑职身上臭么,额好几天没洗澡了”。

    “不,本督是说你很风骚,骚气熏人”常宇哈哈大笑。

    凌晨,雨雪正紧时,数骑至南城永定门跟前,随即被守门士兵围住,马上骑士取下斗笠:“锦衣卫奉东厂督主令出城”说着取出腰牌。

    守兵面面相觑:“奉京营总督令,天亮前不得开门放行……”正说话间又有数骑至:“东厂的奉命出城,有督主的出城手令”。

    帝都外七内九皇城四,日落闭门日出开门,内城关了还有那么几个特殊身份的人可以自由出入,比如王家彦,比如五军都督府的几个大佬,比如常宇。

    但能随意进出内外城的只有一人,东厂提督常宇。

    守军不再多言开城门放数骑




第676章 闭门不见
    顺义县城内,睡梦中的吴孟明接连打了几喷嚏突然惊醒,莫名心下不安,翻身起身问左右时辰。

    “大人,天快亮了,雨也停了”。

    “走,回京”吴孟明匆匆披了衣服,甚至不及洗漱。

    清军入关局势危急人人自危,堂堂锦衣卫指挥使怎么会涉险出城跑到前线来,谁又能想到向来生性胆小的吴孟明这次竟是主动请缨亲率锦衣卫出城侦查。

    难道是近朱者赤受小太监影响性情大变

    当然不是。

    吴孟明胆小怕死又贪钱,但是会来事,这数月间和小太监打交道,他闷声发大财却在本职上的表现平平,一开始奉崇祯之命监视常宇,哪知刚到河边就湿了鞋随即被小太监拉下水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无心本职工作专心搂钱,锦衣卫都快姓常了,这让崇祯帝略有不满,虽未明言明显感觉态度大不如从前。

    吴孟明也有些惊觉,小太监为何有好事总是拉自己入伙,就是看中他的锦衣卫指挥身份,假若一天他被撸了,他敢保证小太监一脚就会把他踢开。

    眼下东厂势大除了有常宇这种惊天之才,还有春祥这种办事牢靠的能手,反观锦衣卫本就受东厂局部领导,而且被不断从中挖人手,长此以往还不得给掏空啊,加上自己一天到晚钻钱眼子里不务正业如此下去,少不得有一天皇帝觉得自己可有可无,一句话就给撸了。

    不行,吴孟明觉得自己需要好好表现一下,正好这时锦衣卫在承德的人手第一时间通报敌情让他长了脸,随后这货竟然请命出城亲自率队侦查敌情,果然得崇祯帝赞扬。

    吴孟明贪生怕死,做出这个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时清军不过刚入关主力人马皆在密云境内,跑到外边的多是探子,他率大队人马遇之倒也有惊无险。

    于是率三百锦衣卫校尉以及京营五百骑兵出城奔北而去,至顺义县时得清军已占密云县分兵两路奔怀柔和平谷而去,心下大骇不敢再前,躲在城中下令麾下侦缉四出搜集情报。

    到了晚间情报如雪花般送来:怀柔已为清军占领,顺义境内已经发现清军探子和明军斥候发生火拼各有死伤……

    吴孟明惊恐不安,狗鞑子速度怎么这么快,不是说没带辎重么,怎么密云和怀柔两城这么快就被破了,随即想到之前常宇给他说过贼军过境时,很多城池根本就抵抗过,人家一来立刻开门投降,想必密云和怀柔两城也是这般间清军势大,稍微恐吓便吓尿裤子了开门投降,否则城虽小,但清军无辎重想破城怎么也的一两天。

    “一群懦弱的白痴,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为何不能硬气点呢”吴孟明破口大骂,随后召顺义城中官员广而告之:“鞑子若至死守等待援兵,投降或者怠战则无生路,鞑子向来鸡犬不留,贼军入城尚且不杀平民百姓,鞑子入城可是一视同仁,老弱病残皆杀,人畜抢走,放火烧城……”。

    诸官皆寒,誓言城在人在。

    哪知深夜时亲兵来报,大批城民出逃,其中不乏官员豪绅。吴孟明长叹,稍后也想趁夜回京,却又闻报城外鞑子探马遍布,已截杀数十近百逃民,他心下胆寒不敢趁夜回京,辗转反侧一夜几乎无眠,却被几个喷嚏惊醒,见天色已亮,雨雪亦停也不敢在顺义多留,便匆匆回京。

    出了县衙见街上行人神色惊慌四下奔走,城门处挤满拖家带口欲要出逃的百姓和守兵熙熙攘攘鸡飞狗跳。

    吴孟明以为是守兵拦截百姓禁止出逃,正欲让人放行,手下人来报是因为城外出现清军探子四下截杀难民,以至于城中百姓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既然如

    此,何不坚守城中待援兵前来,即便是死也还能多活几天,何况清军无辎重想破城也非易事……”吴孟明在城门口一番激扬演说,随即以去搬救兵匆匆离去。

    出城南下数里便见至少有数十尸体横尸野外,老弱妇孺皆有,死状甚惨多是被砍下头颅,现场泥泞不堪,料的是那些清军探子纵马围堵,不为掠劫只为杀人。

    狗日的鞑子,早晚有一天血债血还,待



第677章 见血
    乾清门上,崇祯帝眉头紧锁脸色凝重在殿内来回踱步,吴孟明躬身侧立一旁大气不敢喘一口。

    鞑子竟在半日之间拿下密云和怀柔两县,东路又往平谷分兵,这是要手拉手从北向南一张大网兜来,大鱼小虾都不放过的阵势,而根据最新情报清军的主力已从密云发兵南下,不出半日即可进入顺义境内,这怎能不让崇祯帝惊慌。

    “以你之见,顺义能否保住”崇祯叹口气,吴孟明赶紧道:“若闭城死守,清军没无辎重没个二两天南下,还能撑得到援兵解救,只是此时民心惶恐,军心不振,怕是无心死守”。

    “投降必死,死守或许有一线生机,他们心里应该有数”崇祯叹口气:“只需撑得援兵……咦,常宇发兵了么”

    “臣刚回京城便急急入宫,并不知……常公公已经回来了么”吴孟明一惊随即大喜,“常公公来了就好了,太好了……”

    崇祯见他如此这般模样,也是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瞧你对他信心很大嘛”。

    “那是,常公公善战,打谁赢谁,他既然来了,那狗鞑子必然不敌……”吴孟明使劲的跪舔,崇祯帝微微点头又叹息:“想我大明此时竟要靠一内臣安内攘外,不知是大明的不幸还是天幸”。

    “皇上,大明有常公公自是天之大幸,不然此时这么一烂摊子谁来收拾,这满朝文武哪个有这等本事呀”吴孟明极力吹捧。

    “你倒是他的知己啊”崇祯帝似笑非笑,吴孟明心下一寒,我靠,大意了,锦衣卫和东厂是皇帝手下的两把刀,既能配合也是互相制衡,如今两把刀走的太近太密切甚至联姻度蜜月了,作为皇帝能爽么。

    不过朱由检现在也没功夫理会他和小太监的基情,心忧局势正欲遣人去闻讯常宇,却见王承恩急急走来低声说了几句,崇祯帝闻言不由怒目:“他竟然在睡觉!”

    王家彦最终还是没忍住告御状,因为他实在想不通,气不过。

    现在好了,朱由检本就烦躁不安闻言无疑火上浇油,立刻大发雷霆就要王承恩去把常宇训斥,见其震怒一旁的吴孟明吓的脸色都白了。

    “等等”就在王晨恩领旨刚要离去,崇祯帝突然叫住他:“让他多睡吧”。

    “皇上,此时鞑子已经……”王承恩轻声道。

    崇祯打断他:“常宇这月余间辗转千里先是在关外击溃清军后南下剿贼,几乎无休,便是铁打的人也撑不住,他若垮了,则大明危也,让他多休息会”。

    王承恩点头应是,吴孟明告退离开,他心知崇祯帝刚才一番话看似心疼常宇,哪怕是鞑子要兵临城下也要让他多歇会,可谓宠爱至极,实则不过是太了解常宇了,知他必是有了应对之策,否则以他品行不可能这么懒怠,崇祯帝这般惺惺作态不过是顺势做给外人看罢了。

    出了皇城吴孟明便直奔东厂衙门去了,月余不见得说说话,至于小太监所谓睡觉不见客,他相信那只是搪塞其他人,锦衣卫指挥使吴大人的面子还会给滴。

    果不其然,当吴孟明刚到衙门还没来得及张口要通报,当值的番子看见他立刻飞奔而来,一脸热情:“吴大人来了啊,快请,快请……”

    “督主大人还在歇息吧,会不会打扰了”吴孟明有点受宠若惊,那番子也会说话:“吴大人太见外了,您和厂督的关系……嘿嘿那可不是外人,厂督早交代了,除了您和皇爷外人一律不见……”

    吴孟明那叫一个酸爽啊,恨不得王家彦在旁边,瞧见了么这就是排面,当然了,半响之后他就不那么想了,他甚至后悔送货上门。

    天气阴沉却无寒意,帝都对外十三个城门皆水泄不通,一大早城外四面八方的难民涌来,外边要进来,里边要出去,一时间熙熙攘攘鸡飞狗跳乱到不行,当值的守兵已是焦头烂额嗓子都喊哑了。

    直至有锦衣卫传令南城关闭中间永定门,右安门进城,左安门出城,西北两城禁止出入,东城东直门进,西便门出,余下皆关闭,秩序方才得到控制。

    半晌午时,北城安定门和德胜门城门大开,京营和亲卫军的两万兵马尽出,百姓奔走相告:朝廷出兵去打鞑子了……

    却闻军列中有人冷哼:“出城训练而已”闻者愕然愣在当地,这节骨眼还训个什么练啊。

    老百姓都无法理解,可想而知王家彦心中有多气恼,但如春祥所说,常宇奉旨提督京畿兵马,他虽是京营总督还得老实听令。

    虽说一夜未修已是疲惫至极,可王家彦还硬撑着出城,他要看看今天怎么个不一样,为何说要见血,见谁的血,杀鸡儆猴么

    两支人马出了城,京营由王家彦亲自率领,亲卫军则由东宫侍卫长唐破天率领,二人率部从北城出来之后,向西行数里便见有数百骑兵列阵荒野中杀气腾腾的候着他们。

    是东厂麾下四营,王家彦看的真切,有点明白春祥刚才那话什么意思了,这次训练恐怕真的有些不一样。

    皇帝亲卫和京营抽调的精锐有二万人,昨晚冒雨集训算是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一个多时辰下来,没一个腿不发软的。

    然则那只是开始,只是皮毛,真正的魔鬼的教官来了,将会带给他们不一样体验。

    休整一晚的官兵体力已恢复,略带紧张的等待今日出城迎敌,经过李慕仙昨晚一桶一桶的鸡血灌下去,他们已没有初闻鞑子来时那种胆寒,早已麻木的血性也被激出来那么一丢丢。

    意外之喜的时今儿出城竟不是



第678章 逼捐
紫禁城内太液池畔,崇祯帝和几个内阁大佬游湖踏青却眉头紧锁,面色凝重,京城鼠疫蔓延各地久旱无雨,贼患未除无数百姓流离所失……每一件都压的崇祯帝喘不过来气,都让朝廷束手无计。

    本已不堪重负,清军却这当口火上浇油趁人之危入关大肆掠劫,崇祯思及此事不由咬牙,连



第679章 到底是谁
    贼军尚未走远,鞑子便入关,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平民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豪绅大户眉头紧锁四处打探消息有的甚至开始打包行囊,虽说之前鞑子有两次兵临城下并未破城,可那时京畿有重兵啊,虽不能打但能吓唬人,可眼下京畿有个毛。

    当然还有一拨人随时都保持一种亢奋激扬的情绪,在茶楼酒肆中吐沫横飞推胸顿足,论当下形势,论如何抵御鞑子,论如何行军打仗,结尾重要在大骂几句朝廷无能,没错,他们就是大明朝的键盘侠,文人士子!

    键盘侠就靠一张嘴皮质翻云覆雨,但国难当头还是有忠君爱国之士为之振臂高呼军民团结一致对外抵御外辱,这其中当属八达通商会,这个刚成立没多久的皇商在午后联手数十商家在京城中发动募捐,数百人上街拉条幅呼口号,尽绵薄之力,保家卫国。

    于此同时,京城中的勋贵府上几乎都收到了一个帖子,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以个人名义募捐,言之:“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诸君皆功臣之后更要身先士卒,有钱出钱有粮出粮”若有人食君之禄不作那忠君之事,他吴孟明将会死磕到底。

    不出一丁点意外,收到这帖子的勋贵们无一不在家破口大骂,你他们的啥东西,你让捐就捐,可这货说的冠冕堂皇大义凌然又不能反驳,有的则在想是不是崇祯帝在后边导演的一处戏,于是这帮勋贵就开始串门了,互相打听消息到底怎么个情况。

    到底是崇祯帝的意思还是吴孟明的个人行为一时间尚无定论,但各自家丁都带来一个爆炸消息,吴孟明在前门大街搭了个台子,说鞑子兵临城下,眼见生灵涂炭甚至京城不保,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当为君分忧,身为大明子民当尽匹夫之力,他愿倾尽家产助大明官兵杀敌。并言之已号召京中个勋贵一起捐钱捐粮,若是那些勋贵不捐就是无情无义无良知,他吴孟明将会死磕到底,挨家挨户去骂……顿时引得百姓喝彩不已,纷纷起哄要跟着他一起去骂,整个后世的逼捐教科书啊。

    吴孟明所谓的家底就是三千两银子,还有一老宅的地契,他这番作态自然引得好感连连,一时间助威声遍及京城大街小巷,人人皆道那锦衣卫指挥使忠义两全,比之那些勋贵世家简直天壤之别。

    狗日的,自己捐就捐了,干嘛要拉我们下水,闻讯后诸多勋贵皆痛骂不已,吴孟明这一手简直太绝了,借鞑子兵临城下这个局势制造舆论压力让他们捐银子,而且一张口就是成千上万的,简直坏透了。

    可是你要是不捐的话,当真会被吐沫淹死,以后老百姓都会指着鼻子骂,谁谁谁,国难当头时还一毛不拔,朝廷养这种白眼狼的废物干嘛……怕是以后连皇帝都瞧不上自己了,搞不好哪天寻个由头直接把爵位给撸了。

    不过有心人已经嗅出一股阴谋的味道,他们不相信吴孟明这货如此凌然大义,口口声声说以个人名义发动募捐,鬼知道是不是为了给那位背锅,他可是锦衣卫指挥使啊。

    于是三个国公爷在极快的时间内就和内阁一些大佬通上气,然后联名要见崇祯帝,言之吴孟明这般乱搞会把本就人心惶惶的京城弄得更加乌烟瘴气,虽说募捐无违



第680章 好忧伤的崇祯帝
    乾清门,王家彦奉召入宫面圣,崇祯帝见其满脸疲色赐茶赐座,王家彦受宠若惊连连谢恩。

    “白天城外事无巨细说与朕听,清军此时又到了何处”崇祯帝一天心念念的就是这事。

    王家彦清了请嗓子娓娓道来:东厂四营练兵磨刀,分兵数路在京城周围猎杀清军探马,一度远离三四十里地,遇鞑子兵数十围而歼之,鞑子兵凶悍寻常人马根本不是对手,但有东厂四营坐镇,岂能任其嚣张,先是一顿暴虐后待其力疲再交由京营的这些菜瓜们上去砍杀。

    人多势众又有东厂四营坐镇,一时士气如虹,北路竟一度奔至顺义境内……一个下午大杀四方至傍晚回兵,斩鞑子百余人。

    崇祯帝闻言大喜,他才不管出动多了人马,但只要杀了鞑子就开心。

    只是这开心并未维持多少会,随后王家彦汇报军情:马科的人马在平谷被鞑子迎头痛击撤回昌平,东边唐通一路风尘仆仆刚至平谷遭遇鞑子大军,疲惫不支无心恋战,幸好先鞑子兵一步入城闭门坚守,鞑子一边围城一边四下出兵掠劫。

    “顺义县如何了,您们兵至于顺义时未逢鞑子大军么”崇祯皱着眉头问道。

    王家彦用力点点:“隔城逢而未战”

    崇祯帝大惊:“真碰到的了,怎么没打呢……”话出口他就感觉后悔,为什么没打心理没点b数么,这些菜瓜以多欺少猎杀小股探马还行,和人家的主力部队打是嫌己方人头多么。

    王家彦略显尴尬:“臣等进入顺义县境十余里时,本欲去城下走一遭,却得报情报,鞑子万余主力在顺义城北十余休整,率队的宫字营几个公公略一商议,便下令回京……皇上,臣当时所率京营人马仅分散四下加上跑了三四十里地……”
1...195196197198199...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