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林木儿
众人都走了,只王熙凤留下来了,跟林雨桐商量,“咱也不是外人,我也不跟你在这里绕圈子。”她指了指外面:“妹妹可舍得割爱”
林雨桐就笑:“嫂子喜欢,明儿叫人给搬过去就是了。值当什么”
王熙凤就拍了林雨桐一下:“也不瞒你,这不是五月节了嘛。给王府的礼,可是要愁死我了。按着往年的成例吧,总觉得少了几分心思。可要是置办稀罕的玩意吧,你说人家王府,娘娘们什么稀罕的没见过,平白的过去打嘴。倒是我瞧着妹妹弄的这些个,着实是有几分趣。单放着,是不及梅兰竹菊可赏。可这一多,十盆二十盆的往那里一摆,真跟家里落了一道彩虹似的,叫贵人们瞧着一乐,就是咱们的造化了。”
林雨桐等的就是这个,只要贵人追捧了,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她大方的很:“原来是为了这个嫂子只管叫人拿去便是了。回头有别的应景的花卉,提前叫人给我送来,我帮着嫂子拾掇拾掇……”
“那可叫我怎么谢妹妹”王熙凤说着,就笑:“得!赶明给妹妹添妆添些好物件……”
“才把你当个正经人,这又来了。”林雨桐推着她就走:“您赶紧的安排人去,省的我再叫人搬了,这玩意好侍弄,隔几天浇点水就行,不妨事。知道你忙,赶紧忙你的去。”
过了几日,就传来消息,说了,北静王把送他的三十盆,往宫里送了二十盆。宫里的贵人瞧着说好,还叫人专门赏了北静王。北静王知道是从贾家来的,又送了厚礼给了贾家。
既然宫里都说好了,那必然是极好的。
贾赦贾政贾珍都说要,要开赏花会,叫送几盆去。
王熙凤当日拉走了一百盆,都挑的是品相极好的。如今剩下的得有八十多盆,那三人加贾母各送了二十盆,剩下的几盆,林雨桐要留着做母株的。留着自己玩的。
能卖钱的,就这一批。
花卉的嫁接,早就有了。但是大多是选牡丹,梅花菊花这样的观赏性强的。很少有人像是林雨桐这样不重品种,只取颜色和花期的。又能把造型摆弄的那么富有观赏性的。
猛一看,是个新鲜。可这个新鲜劲过了,任何一个花匠都能做的比林雨桐做的好。
家里就下剩了那么几盆,可是余梁租了别人的院子,里面这样的花多着呢。是他请了花匠做的,地方就在通州。
这边宫里一夸,这玩意就有市无价起来。
余梁也不在京城卖,只联系了南边的买家,从运河下去,直奔苏杭。只这一桩买卖下来,赚八千两不止。
这东西,或是早一点或是晚一点,都卖不上这个价儿。
“早一点,价儿没炒起来。晚一点,人家第二茬的也开始开花了。就这个中间点的,赚这一笔快钱……”余梁的心情大好,有这钱打基础,干点什么都有本钱了。
又去跟四爷商量,想买两个庄子。一个是他自家要用的,一个是给林雨桐陪嫁的。
京城边上的田地,紧俏的很。能买到的就是山地。
最后紧挨着四爷买下来的那个小山包很朝里的山里,紧挨着的两个山包加上中间的山谷大概有几十亩荒地,一块给买下来了。想买这个,还得叫贾琏或是贾珍给衙门那边搭话。
很顺利的,几百两银子,就给置办下来了。
余家也跟四爷这边一样,种树,树下散养些鸡鸭鹅的。又想着自家妹妹酿的那个果子露果子酒的味道。知道这要是成了,其实比种庄稼赚的多多了。
至于宅子,就在宁荣街的东胡同里,买了一栋两进的宅子。周围都是贾家族人,再合适没有了,而且距离四爷那边近,出了胡同拐个弯就到了。便于照看。
余梁没有声张,在外面给这要陪嫁的宅子,又定了家具物事。那知道的人,个个都道这余家看着落魄,实则是有家底的。
除了忙碌着嫁妆的事,余家也就是准备将来搬家和开铺子的事。
这日子一闪就入了夏了,等过了中秋,就得收拾搬家了。
贾母和王夫人,是死活不愿意叫林雨桐往出挪的。就说邵华:“你们只管搬你们的。桐丫头可怜见的,跟你们回去了,只管关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老婆子也不是胡搅蛮缠的人,这么着,好日子定下了,提前一天你们来接人便是,第二天叫她从余家的门里出去便罢了。”
这是余梁和邵华都没有想到的。
疼自家妹妹疼到这份上
余梁和邵华都不信!
要真疼,怎么会不知道住在水上对姑娘家的身子不好
这里面的缘故叫人琢磨不明白。王熙凤也不明白这里面的缘故,就只道:“老太太这边干净的屋子还有两间,你们只管搬你们的。把妹妹留下,谁还能委屈了她叫搬过来跟老太太住着,外孙女要出嫁了,也亲香不了几日了。别说老太太舍不得,就是我们也舍不得。”
这嫁进的还是贾家的门,这一个个的舍不得的,是个什么意思
但听着叫搬过来住,不必在流云坞受冷。余梁便点头:“就怕她淘气,吵着老祖宗。”
“胡说!”贾母拉着林雨桐只不撒手:“这孩子又体贴又懂事,家里的姑娘,都不及她。”
行吧!
就这么给留下来了。
这一留下来,余梁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的。自家再不好,可在自家,这知道受没受委屈,过的好不好,吃的香不香,也自在不是兄妹俩何曾分开过
这不放心的结果便是,搬出去之后,邵华半天收拾家里,半天时间得坐着轿子过来请安。
秋风说起就起了,请安还得赶早。要是再赶上下雨……林雨桐就说:“只管安心呆着就是了。少了什么,我或是打发人出去买,或是叫人给您和我哥哥捎个口信,能多麻烦,只别折腾了。”
邵华背着人就问说:“那边说成亲的日子,原本我跟你哥的意思,是想多留你一年半年的,可要是住在这边,你哥的意思,实在不行就把婚事提前,放在腊月里年跟前。”
行行行!越早越好。
跟贾母一个院子住着,真不是什么好事。
老人家年纪大了,很少睡懒觉,这一起来,就得过来请安。所以,这起的一定得比贾母早。就是王夫人和邢夫人也一样,早早起了过来,先是伺候婆婆梳洗,哪怕不用她们搭手,但人得在的。
而作为晚辈,得在两位太太来之前就收拾利索,然后过来再给长辈奉茶。
黛玉呢,是贾母有话,说身体弱,早上凉气重,可怜见的,免了请安了。
宝玉更是宝贝疙瘩,那是想几点起便几点起,起的早了嫌弃他早,说睡不好不行。起的晚了,又担心是不是晚上没歇好。
三春住的稍微远点,赶上不好的天气了,就叫丫头禀报一声,不来就罢了。或是老太太直接打发人去,叫她们都别过来了。
只林雨桐不行,差不多自从搬过来之后,凌晨四点半得起床,半个小时收拾利索,吃口点心喝杯热茶垫垫肚子。然后五点多一点,李纨来了之后,林雨桐就过去跟她作伴。两人说不上两句话,邢夫人王夫人前后脚就来了。两人又给两位夫人奉茶,等老太太起了,邢夫人王夫人进去了,然后王熙凤才风风火火的来。顺道安排人摆桌子吃早饭。三春总在吃饭的当口来,或是是天气不好告假不来,比较随心。然后再就是吃早饭。
要是有三春还罢了,如果没有,就只林雨桐和贾母两人吃饭。
不管是邢夫人还是王夫人,或是李纨王熙凤,作为儿媳妇孙媳妇,是要站在一边伺候的。林雨桐是客,坐下用饭。
吃了饭了,王熙凤和李纨又伺候邢夫人和王夫人吃剩下的,再剩下的,才是李纨和王熙凤的。这两人象征的吃两口,就叫撤了,然后回各自的院子,另外摆饭。估计王夫人和邢夫人也是如此。
所以贾母一桌饭,二三十个个菜,说起来是那么多人吃的,但没人认真的吃剩下的,撤下去都是丫头婆子分着吃了。
邵华曾经咂舌:“这其实是主子跟奴才吃的一样的饭食吧。”
多少银子都不够这么造的。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余梁把毛豆的奶奶毛婆子给接来了。打着毛婆子的名义,用自家的铺子开了一家饭馆。
食材打哪来的
就是过了几道手之后,找了贾家管后厨的管事,打了折扣买来的。
比如这要糟鹅掌,那就是要鹅掌。鹅的其他地方,都被下人们吃了卖了。买还得小心着些,就怕叫人知道。如今这是管事的统一处理的,转手就给处理到固定的饭馆去了。
哪怕是鹅肝鹅心鸭肠子这些东西,在小饭馆这也是有用处的。馆子不做整只鸡整只鸡的营生,送出来的多了,就做成卤味,单卖。有些下水十来个钱就能买一小碟,再搭上二两酒,这过的就是神仙的日子。
所以,生意正经不错。余梁又叫毛婆子从利润里抽出两成给这管事,事情就更顺利了。
食肆铺子挣不了大钱,但是小钱天天进的。一天一二两银子,或是三五两银子,一月下来,百十两银子是有的。家里又把姚嫂子抽调出来,弄了个脂粉铺子。
1331.重归来路(9)三合一
重归来路(9)
都到了如今了, 那些事说不说的,其实意义都不大了。
洞房花烛, 四爷就那么提了一句。具体的,他一句都没问。
可就是这没问, 才叫林雨桐心里更不是滋味,紧紧的抱着他, 一下都舍不得松开。
四爷给予她这份尊重, 她要是再说什么,解释什么, 那才真是看轻了四爷, 亵渎了两人之间的情分和信任。
四爷又是摩挲她的头发, 又是摩挲她的脊背, 交代明儿要应对的事。
别人说的贾数钱氏, 那都是别人嘴里的。但到底如何,林雨桐还是更相信四爷。
今儿拜堂的时候,盖着盖头也没见着。不过进了洞房之后, 贾家也没有别的人进来过。反倒是尤氏和王熙凤安排了人,叫给送了可口的吃食之类的, 给了安置。
林雨桐听着, 摸他的身上,一点肌肉都不见, 可见这一年里, 吃的也未必顺心, 穿的也未必就如意。先就心疼了。
早上起来, 先把嫁妆里带来的衣裳给四爷换上,这才觉得顺眼多了。
十六岁的少年,瘦高的个儿,只怕以后还有的长。倒是林雨桐自己,养的白白的肥肥的,发育的很是喜人。
两口子去上房请安,钱氏欢喜的什么似的,也跟乡下的妇人似的,先盯着林雨桐的屁股瞧,越是瞧越是脸上的笑意浓。
早饭都没摆上桌呢,贾数就迫不及待了:“……今儿就走吧……”
急着住到城外去。
昨儿腊月初六,明儿腊月初八。这就算是入了年了。这大年下的,说走就走
“二十九不得祭祖吗”四爷这么问。
然后人家也说了:“往年身上不好,这不也没去吗敬老爷二十九得回来,我好替他看着道观不是如今你成家了,是个大人了。你顶门立户了,我就不去了。”
钱氏搅着帕子也不说话。祭祖女人家也该去的,家里的主妇按道理没有特殊情况都得去。可钱氏怕见人啊,从来都不去。如今家里的老爷说要走,她就点头:“之前东西都收拾妥当了,装了车就能走。不麻烦的!”然后扭脸看林雨桐的时候,眼神还有些小心翼翼和讨好。
邵华还担心进门来,这婆婆不是个明白人不好相处。其实她是压根惧怕跟儿媳妇相处的吧。
今儿其实是要回门的,好些个同族的婶子嫂子都来帮忙了。像是五嫂子,就是那个廊下住着的,贾芸的妈。还有贾芹的娘周氏,贾菌的娘娄氏,包括贾璜的妻子金氏等等的人。
结果人家来了,这边公婆闹着要出门。
这个一句那个一句,谁都劝不住。
那行吧,这边新媳妇的见面礼都没给,急匆匆的就上了马车,后面跟着拉箱笼的,再配上两房的下人。林雨桐干脆叫四爷亲自去送了,她在家招呼人算了。
因此,今儿是没能回门的。打发人跟余梁禀报了一声,又叫人给贾府里送了信儿,就说今儿不能过去了。
反倒是没人说这两口子的不好。
家里,林雨桐叫贾瑕去支应男客,她自己带着幼娘,在里面应酬。有长辈了,指点幼娘去见礼,忙活的就是这些事。
好些人都说:你这媳妇不好当。
婆婆管事的,媳妇难当。这媳妇一进门,婆婆就离家的,也属于罕见。
把人都打发了,四爷赶在天擦黑才回来。
第二天又是腊八,晚上得熬一晚上的腊八粥,赶在天亮之前,给这个送给那个送的,还得另外派人给贾数和钱氏再送去。
腊八,好歹是过节呢。
如今家里就主子四个,贾瑕和幼娘对这个嫂子,说实话,真没有什么了解。俩孩子挺拘谨的。爹妈在家,不管是不是哥哥当家,在家里呆着都是理直气壮的。可这爹妈一走,他们一下就觉得跟客人似的一样。一说开饭,就早早的过来等着。见了哥哥嫂子,赶紧起来见礼。叫坐了,才敢坐下。
四爷就说:“这是做什么,自己家里,想如何便如何。”
林雨桐也笑:“以前什么样,以后还什么样。要什么想吃什么,只管叫丫头小子传话就是了。”
两人应着,谁也不敢当真。
日子过了两天,两人觉得,其实自己不用张嘴的。反正是样样都有人替自己想到前头去了。贾瑕在外面的书院念书,中午送来的饭食,必然是在马车上的炉子上热着的,到手里还都是热滚滚的。汤汁都是用砂锅放着的,看着粗笨,可吃到肚子里暖和啊。自己的娘都想不到这么周到。幼娘这边呢,也有贾琼的妹妹四姐儿,贾(王扁)的妹妹喜鸾,借口过来找她做针线,其实就是来瞅新娘子的。这两人之前从来没找幼娘一处玩过,因着钱氏不交际,因此,幼娘也不会出门交际。来了俩姑娘过来玩,她先紧张了。
林雨桐陪着她接待客人,各色的果子摆着,好茶奉着。说的都是些花样针线的话。很快,幼娘就能简单的搭上话了。林雨桐也看了,这俩姑娘家家境也不是多好,穿的也都是细棉布的衣裳。手里的针线从来都是不离手的。性子又憨实,倒也能来往。只叫几个姑娘玩。到了饭点又正儿八经的留客。
于是,这俩姑娘见天的往这边跑。她们家哪怕是疼闺女,可也没有说屋里的炭盆点的热热的,还不是一样坐在炕上捂着做针线。这边就不一样了,改造以后的房子,在屋里穿着夹袄都热的慌。
这么来往起来,小姑娘也都活泛了。幼娘见嫂嫂确实没烦,才又放心下来。突然就觉得这样的日子也还不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