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林木儿
王熙凤就说:“我还道是找了谁来做媒,原来是你。”她就哼笑一声,“我就不知道你公公瞧上那小子什么了”
尤氏就更不能知道了:“……横竖都是小门小户的人家。珩哥儿算是远宗了,但到底是咱们贾家的哥儿。余家虽然有个当官的爹,可门第上,跟贾家比起来到底是又差了一层。一进一退的,倒是各有输赢,也算是门当户对。原本说,这婚事简简单单的就完了。可这又是我公公提的,这边的老爷大老爷又都插手了的。何况老祖宗点了头,太太首肯的,那这婚事,咱们就不能马虎。”
“这还要你提点”王熙凤就看尤氏:“可这婚事是大是小,看的可不是脸,是看银子的。有多少银子办多少事。你去问那边,问问他们准备花用多少,咱们也才好叫预备。”
这聘礼得跟嫁妆匹配不是。
尤氏就道:“说的是呢。出来时我们那位爷可说了,族里给添一千两。又打发人问我公公,我公公的意思,他私下里添一千两。蓉儿又说,珩哥儿也不是那无能的。才半年的时间,他知道的,光是牵线搭桥促成的买卖,润手钱就不下三千两。我估摸着,有这么钱,两三千两的聘礼是拿的出来的。”
王熙凤一下子就坐起来了:“那这婚事这么算下来,也不算是小了。”
尤氏就笑:“余家怎么说也是府里的外孙。那姑娘又长了那么一副容貌,老太太饶是不待见大姑奶奶,可对这姑娘,倒是多有宽容。太太更是喜欢的什么似的。偏那孩子的性子又好,走出去谁能说是荒蛮之地小户人家出来的真真跟咱们家大姑娘的嫡亲妹子似的,通身的气派……”
所以,不管是为了什么,这添妆府里是必然要添的。
果然,贾母听说东府里给男方添了银子,她就叫了余梁和邵华,私下给添了一千两。贾赦和贾政又都给添了五百两,王夫人又偷着给了两百两并几箱子绸缎布料。
林雨桐看着这些东西,心里还有些复杂。
行吧!不管为了什么的,给了就接着。如今,这点钱对贾家来说,就是手指缝里露出来的。可这将来……自己也不会花用这一部分。将这银子给另外置办了产业,也算是还了今日的情分了。
这些事,她不急于一时。
两边才还了庚帖,这算是婚事就定下了。定下婚事了,就不好在随便出门去了。连在园子里逛逛也不方便。好些人个下人来打趣,林雨桐倒是无所谓害羞,但正好以此为借口可以不用往前面去,偶尔去请安露一面就是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给四爷做衣服呢。如今再做这些,是没人笑话了。嫁妆里该带的得准备的。然后邵华才发现,小姑子有一手好针线。要不是要成亲,她是断断不动的。
其实做针线,真就是顺手的事。她主要的还是叫人弄了好些个月季回来。装成盆,就在屋子里养着。也是不许别人碰的。找回来的月季,各种颜色的都有。她呢,闲着没事,就搁在家里嫁接。正是春上,万物要复苏生长的季节,又偏偏选的极容易成活的野月季。一嫁接,这就活了。
邵华也不管她忙什么,只参照着京城的样式,给打首饰打家具,置办嫁妆呢。
这一日,贾母突然打发人来叫了,说了家里来了贵客。
林雨桐瞧瞧时间就明白,这是薛家进京了。
薛家管事半路上替薛家给自家送了礼的,别管是为了什么,都算是帮了忙的。于情于理,这边都得过去的。
见了面,又少不得一番见礼。听说林雨桐的好日子就要到了,这薛姨妈又特别热情的要给添妆。这种场合林雨桐说什么都不合适,只拉了林黛玉避出去了。
林黛玉也不愿意在里面呆呢,人家兄弟姐妹瞧着亲亲热热的,越发觉得她孤单可怜。被林雨桐这么带着出去了,她心里松了一口气。林雨桐又说我出来怪不方便了,你没事只管去坐坐便是了。即便没什么话,一天这么来回的走一趟,身体也康健了。
叫这么一打岔,黛玉心里的那点不自在就淡了。
贾家来了客人,这必是要热闹好些日子的。几乎是天天摆宴。余家说是自己开火,这自从天暖和之后,家里压根就没正经的开过火。留守的几个下人自己做了吃了就算了,主子是不在家吃的,顶多就是晚上用点汤水点心,都不算是正经的饭。
林雨桐和邵华姑嫂两个,是从头陪到尾。余梁呢,也被拉去了。拉去陪薛蟠去了。
多是贾珍那边摆宴席,把一个个的都叫来。余梁和四爷都在被邀请之列。不少人都拿两人打趣,原先就是朋友,如今成了郎舅。那这相处模式就得变,余梁也观察四爷,见确实是没什么坏毛病。酒席上对那些什么小厮歌姬也没真没动什么歪心思,这心算是彻底的放下了。
因着郎舅坐在一处,贾珍等人也不会说打发这些人去伺候碍眼。
两人倒是能说一会子闲话。
四爷要给贾数和钱氏盖院子,自然问余梁要不要把庵堂跟自家的院子放在一处。要动工倒是能一起动工。
余梁这才知道那边的打算,一想进了门没有公婆要服侍,少了许多的是非。这又是一处好处。于是忙道:“使得。”就商量着这地怎么买,怎么算。
四爷的意思,“玄真观边上,有个小山,也就山包包大。没人瞧的上,花不了多少银子,我打算把那地方买下来种些果木。紧靠着西边是一片斜坡,夹在两山中间。那地方盖庵堂,种上点梅树,也算是一处景致。后头开出来也有成十亩的荒地,开出来就是田。紧靠着我的庄子,那俩姑子想来是愿意的。正好,我母亲也多了个说话的地方。”
主要是钱氏又闹起来了,觉得爷们都去修道了,舍下红尘,大有一个要是当了和尚,另一个就去当尼姑的意思。
余梁这还心说,一个道士,一个是女妮,一个无量天尊,一个阿弥陀佛的,这哪里是什么夫唱妇随,这道像是两口子在打擂台。
只这么听听就觉得糟心的很。这不是个好话题,直接跳过去说起什么时候动工,这砖木从哪里采买等等这样的话。两人在席上嘀嘀咕咕的说,那边薛蟠过来敬酒,听了一耳朵。他嘻嘻哈哈的就笑:“兄弟还道是多大的事,值当哥哥们在这里商量就只这点事,算的了什么。要是跟兄弟不见外,这事交给兄弟办就是了。花不了几个银子。”
四爷和余梁都合计了,把小山上的一些木料算上,两家拢共花不了五百两银子,什么都收拾齐整了。
偏这话被薛蟠听见了,他把胸脯拍的啪啪响:“我家这些铺子,哪一年不修葺装点一回。家里干这个的管事匠人都是现成的。什么木啊砖的,都不用管,家里不知道存了多少东西在日头底下风吹日晒的,白白的糟践了东西。这么着,我也不说不要钱的话,那是瞧不起二位哥哥。你们现拿二百两银子来,我把事情给你们办的利利索索的便是。”
四爷和余梁还没说话呢,贾蓉就悄悄的拉四爷:“珩叔只管把银子给了便是,薛家叔叔的本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边上马上就有附和的,四爷这才发现,薛蟠当真是应下不少事。
贾珍才说瞧上外面的两个姐儿了,这边薛蟠就直接打发人去帮着赎人。贾琏才提了一句,在哪里瞧见一匹好马,他这边就应了,保准明儿给哥哥送去。就是贾蓉贾蔷这几个,薛蟠先是邀请他们玩,但这几个只看贾珍的方向,只说不敢。又说玩乐的时候也不敢去别的地方云云。薛蟠马上说置办院子,这些人想什么时候起只管什么时候去便罢了。
论起这花费,几百两给两人把院子这些拾掇起来,也真不算什么。
要说着薛蟠傻,那也不尽然。反正就是撒着钱的拉关系。别管是亲的疏的,这么一把下来,就没有拉不上的关系。
这种钱,你不叫人家花,那可就是不给人面子,瞧不起人。
四爷干脆的就
应下了,等薛蟠那家伙觉得有面子的离开了,贾蓉就小声道:“这薛大傻子好糊弄的很,他还有求于咱们家。根本就不用客气。”
对于他来说,四爷是同族,余梁还是有血缘关系的表叔呢。况且,这里面有自家爷爷看中的人,那他自然是不敢扎翅的。但他薛蟠算谁
贾史王薛,如果是一个整体的话。自然是贾家为首,薛家排在最末的。这里面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所以,史家的姑娘嫁到了贾家,王家的姑娘嫁到贾家,怎么不见贾家的姑娘往其他三家里嫁呢
人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媳。事实上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如今是贾家不济了,要不然,在贾家面前,薛家确实就是得巴结着些。而荣国府和宁国府到底不是一个府里的,荣国府那边当家的是二太太,可这边府里,给面子是面上的事,背后你想借人家的力,却不给好处。贾珍和贾蓉难道是好相与的。
所以,贾蓉的言谈里,对这薛大傻子的鄙夷与不屑,是压根都不用掩饰的。
这边摆了两天的酒席,是个意思。然后是薛蟠,借着贾珍这边的地方,摆酒还席,他做东。一次酒三两百的往出散钱。这知道这家伙的钱好糊弄了,上来巴结奉承的就多了。很是聚集了一拨人,围着他转。哄着他手里的银子花。
要么说有钱好办事呢,薛蟠不拘钱的往里砸,自有薛家的管事去操持。管家并不知道盖房子盖院子是薛大傻子傻傻的垫了银子进去的,只当是自家少爷有能耐了,一来就能跟这个那个的拉上关系,叫帮这样的忙。因此,回家里的太太的时候还道:“哥儿如今越发出息了。外面谁不说哥儿仗义有能为。”又说了珩大爷要念书,给了银子叫帮衬着盖院子的事。说了余家大爷那边人手不够,跟咱家借人云云。
反正家里的人都是闲着的,帮
1330.重归来路(8)三合一
重归来路(8)
消息传来, 林雨桐叹了一声, 想了想, 还是过去瞧瞧黛玉。
黛玉果然眼圈已经红了:“……竟是从来不知道这样的事。想到长姐与兄长跟我一样, 这些年孤孤零零的不知道养在哪里……”说着, 眼圈就又红了。她是深信父亲说的话的。
贾家好些心思简单的人就说:“说来也是怪了, 这林姑娘刚来的时候那也是美人灯,风一吹就坏了。如今倒是瞧着康健了。可见高人所言不虚。”
又有人应和:“林家数代单传,是不利子嗣。如今瞧着, 好歹有一位公子两位女公子, 这可是大喜事。”
贾母拿着信,半晌都没有说话。这里面的阴司她自然是知晓的。但既然女婿把这话给圆回来了,那就这么着吧。
王熙凤小心的看着贾母, 见贾母的神色缓和下来了,这才道:“也是我年轻不知事,这么大的事竟是一点风声也没有。”
贾母就笑:“你来家里才几年,能知道什么你姑妈早些年来信, 倒是含混的说了一些。但是压根就没往这上面想。也是你姑妈舍不得黛玉, 舍不得那个哥儿。要是生下来就给咱们送来,何至于……他们也不言语, 我要是知道,不管如何,都是要把孩子接来的。”
是说黛玉没一生下来就送来, 说林家夭折的那个哥儿, 是贾敏不舍得送出来, 才一个病恹恹的,一个夭折了。
王熙凤跟着红了眼圈:“这也怪不得姑妈……要是大姐儿从我眼前抱走,那可不得生生的要了我的命。这当娘了,便知道这其中的滋味。”
贾母抹了眼泪:“谁说不是”她叹着气,又道:“既然这么着,黛玉就更不能叫接回去了。可怜见的,才多大点的年纪,如今才养的好些。就在家里住着,等再大点了,再叫接回去。这话我跟女婿去说!”
林雨桐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估摸着林如海找出这个说辞,打的是个什么主意。
那姐弟俩,跟黛玉到底是隔着一层的,这里面又加上一个活着的姨娘。恩啊怨的,是的非的,多多少少的,都会给孩子灌输一些。哪怕没有旁的心思,但这娘三个,经历了那么多,可算是相依为命到如今的。如今接回家了,可回来之后对黛玉会如何呢亲近是难了,客气是最好的结果。可这么一客气,就最是坏事。对黛玉而言,回家反倒像是做客,人家那三个人的圈子,她也进不去。孤零零的反倒是更添了伤感。
再加上,林如海如今坐在那个位子上,并不如何安全。因此,短时间内,并没有要接回黛玉的打算。
至于说以后的事,以林雨桐对林如海的了解,他定是不会亏待了长女的情况下,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儿子身上。杨哥儿读了圣贤书,不叫长于妇人之手,他的格局并不会小到哪里去。更不会为了那些过往就跟黛玉如何如何,这便已经足够了。娘家有兄弟,这本就是一层保障。只要这个兄弟懂大道理,明白事理。这就是黛玉的后盾。人的感情会变,浓变淡,淡变浓,这是最把稳也最不把稳的事。可礼法和规矩却是不变了,只要恪守礼法和规矩,那便出不了大差错。
而黛玉呢,哪怕知道那俩孩子回了家,在这里也不会伤春悲秋。送出来,不是娘死了爹不要了,是因为真的疼她,想叫她康健长命百岁,才把她送出来的。如今,陪着的都是林家自己的人,在这边不顺心了,也有底气说不在你家呆着了,我要家去。
这便真不是寄人篱下了。
人的心境变了,对性子的养成是有帮助的。
黛玉也就伤心了一下,就又兴致昂扬起来:“桐姐姐是知道的,我总是羡慕人家有个亲的热的兄弟姐妹,如今才知道,我是有姐姐和兄长的。比之有些人,我又幸运许多……”
是说跟宝钗比,幸运多了。
好歹她自己的父亲还在官位,虽无母亲,但这外祖母却是真心实意的疼她。家里又有长姐照看父亲的身体,将来又有哥哥支应门户。比起宝钗没了父亲依仗,哥哥又是那么个样子的人来,强了不知道多少。
因此,贾府的下人,私下里夸宝钗如何如何的随分从时,她也没太往心里去。
而这事念叨了两三天了,林雨桐才偶然从贾母那里知道,林家这姐弟俩的名字八成是入族谱的时候被林如海给改了。林家的大小姐叫林彤玉,大少爷叫林瑾玉。
贾母叫王熙凤:“给彤姐儿和瑾哥儿的东西可准备好了,打发人送去。”又摩挲着黛玉:“可有要捎带的东西,只管去找凤丫头。”
黛玉有专门的教引嬷嬷,再不敢把王熙凤叫凤丫头的,她起身,对着王熙凤反倒是福了福身:“二嫂子忙着这么一大家子的事,还得为我操心。”
“哎呦呦!”王熙凤立马扶起来,说贾母:“瞧瞧!瞧瞧!在老祖宗跟前养了几年到底是不一样了。”
见黛玉一切接受良好,至于以后见了面会如何,那是以后的事了。
林雨桐现在忙的是嫁接好的那些月季,一到四五月里,开的如火如荼的。
将花盆都摆在外面的空地上,远远瞧着,竟像是一片彩虹落在了流云坞。
这月季就独独缺了一道蓝,绿的都寻来了,就是找不到蓝的。最后用白色的替代了。又都是一株便有七种颜色,可不正是一道一道的彩虹这么铺排开,端是好看。
引的贾母和府里的女眷都来了。
薛姨妈稀罕的什么似的:“难为这丫头怎么想到的,愣是这么养活了。瞧瞧,比那些名贵花色,可着实好看多了。”
林雨桐就笑:“我本也是个粗人,不懂人家是怎么赏花的,就是瞧着热闹,开的时间长便觉得是好的。这玩意野的很,便是冬日里,放在屋里,也照开不误。一年四季鲜花不败,岂不是好”
贾母就爱听常盛不败的话,更爱这种四季常青四季不落的东西,就跟薛姨妈说:“话是孩子话,却是真真的真话。赏玩赏玩,不拘贵贱,能赏便是玩了。”
薛姨妈点头直说是。
外面摆了桌子案几,一家子女眷在这边赏花。邵华叫人赶紧设席摆酒。在这边热闹了一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