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你知道,这个偏将犯了这么重的罪,还能囫囵个地送到洛阳来,是因为什么
据说,这个偏将,是张节帅手下的螟蛉亿滋,极得张节帅的喜爱……”
谢直一听,恍然大悟,螟蛉义子就是干儿子,怪不得如此,这就对上了。
大唐跟后面的几个朝代不太一样,别的不说,在军中总有没事收点干儿子的爱好,甚至把身边贴心的部曲全部收为干儿子的先例,具体的原因,咱就不讨论了,反正大唐军方的风气就是这个德行。
既然这位偏将是张节帅偏爱的干儿子,那么,出面保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谢直也对这件事情有个一个大体的推断。
这位偏将估计是真犯了杀头的重罪,连张守珪这种堂堂一镇节度使都不敢为他扛下来,不过也正是因为张守珪真的偏爱这位干儿子,才给他争取了一个三堂会审的机会……
想到这里,谢直不由得一撇嘴,以为到了洛阳就能活命吗三法司就那么容易被收买吗天子李老三就那么容易被忽悠吗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那一队精兵,已经到了积润驿门前。
随即,一名吏员蹬蹬蹬地跑了过来,来到辛评事身边,低声回禀。
“评事,犯官到了……”
辛评事一愣,抬眼看了积润驿门口一眼。
吏员一见,赶紧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
“就是他们,正好幽州军到洛阳有公事要干,就派了这么一队人马过来,说是去兵部……
犯官本就是范阳节度使治下的偏将,就跟着他们一起来了……”
辛评事听了,不可置信地看着通报的吏员,转头看了谢直一眼,继而勃然大怒。
因为谢直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
这个,就不合规矩了……
不管你是有没有冤屈,也不管你和张守珪是个什么关系,你的身份,以前就是大唐边军一偏将,现在是一个戴罪犯官,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跟着这对人马前来洛阳知道的,是你们军中袍泽感情深厚,不知道的,以为你藐视王法呢……
“跋扈!”
谢直微眯双眼,轻轻吐出了这两个字,精兵有能怎样精兵跋扈,比普通军卒跋扈的危害还大!
这两个字,犹如发令枪一般,震响在辛评事的耳边!
辛评事二话不说,一个健步就蹿了出去。
谢直就这么远远地看着,只见辛评事跑到了朝廷积润驿的门口,一顿脸红脖子粗的嚷嚷,即便隔着一条朝廷的驿路,谢直也能勉强听到几句。
“你们就是这样押解犯人的!还懂不懂王法!”
“刑具呢!就这么一路骑马过来!跑了算谁的!”
“你偿命!你算是个什么东西!明话我告诉你,只要他跑了,别说你了,就是范阳节帅张守珪也讨不了好处!”
“来人,给他上刑具!”
辛评事一阵劈头盖脸的喝骂之后,招呼自己身边的吏员,要给犯官偏将上刑具。
这一声招呼,可算是惹了事。
那些精兵悍将,再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根本没啥反应,一听他说上刑具,顿时不干了,一个个散开阵型,纷纷把手搭在腰间的横刀刀柄之上。
辛评事一看,顿时暴怒。
“干什么!
你们要干什么!”
暴喝一声之后,辛评事手指自己的胸膛,对着为首之人一声暴喝。
“想动刀子是吧!
来!
往这捅!
我告诉你,我是大唐天子赦授的大理寺评事,官居从八品下,我不管你们在幽州方镇如何,到了洛阳,你就得遵守大唐律法!
想杀官!
你们这是要造反!
来,给你们一个机会,我胸膛就在这里,来,别客气,动手!”
这群精兵悍将也没想到,这位辛评事还有这么混不吝的一面,面对精兵悍将,竟然耍开了市井招数。
为首之人出面,轻轻摇了摇头,那群精兵这才一个个把手从刀柄上放了下来。
辛评事见状,冷哼一声,嘴里可没有饶人。
“我告诉你们,洛阳跟幽州可不一样,此乃大唐东都,是天子驻跸之地,处处都要讲规矩、讲律法!
这不是你们一言不合就能抽刀子的地方!
幸亏你们没有把刀子拔出来,要不然的话,不说这个偏将,就是你们,有一个算一个,全得给我留在洛阳城!
看见那边没有
那位就是洛阳城声名鹊起的监察御史谢三郎!
你们但凡再敢对我不敬!
他今天就要上本弹劾你们跋扈,就算张节帅亲至,也救不得你们!
来人,把刑具给犯官上了!”
大理寺的吏员早就被吓坏了,听了上官的命令,战战兢兢的上前,要给犯官带上刑具。
这一回,倒是还好。
犯官,就是谢直远远看到的那个大胖子,低声与身边瘦高挑说了一句什么,然后又安抚了身边的二十余名精兵,主动上前,带上了刑具。
那二十精兵,在为首之人的示意下,纵然有些不忿,却也没有任何异动。
谢直站在白马寺的山门之下,隔着驿路,远远地看着。
辛评事说得没错,只要今天有任何一个人拔出来刀子,他一定要弹劾这群骄兵悍将!
眼看着大理寺吏员将刑具套在了犯官的身上,那些精兵还没有其他动作,谢直这才冷哼一声。
不过,正在此时,精兵为首之人,那一胖一瘦两名首领,也隔着驿路望了过来。
六目相对,三人相望,火花四溅!
辛评事却没看见三个人之间的暗流涌动,一见犯官上了刑具,便冷哼一声,远远想谢直一叉手,带着大理寺的吏员,带着犯官,直奔洛阳城了。
而剩下的那个瘦高挑,再次看了谢直一眼,然后带着精兵,尾随辛主事,同样往洛阳城而去。
就在此时,谢直身边突然想起一个声音。
“三郎,等急了吧你看什么呢”
杜甫。
谢直闻言一笑,摇了摇头。
“没看什么……就是见识了一下我大唐的精兵悍将是如何跋扈的……”
第370章 新戏首演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杜甫三人祈福完毕,出了白马寺,会同谢直,一起回到了儒家。
裴杜氏和裴美娘娘俩去洗漱,谢直和杜甫就先到了后院中落座。
儒家中人早就得了柱子的吩咐,一见三爷回来了,赶紧去通知魏家班,准备开场。
今天是魏家班新戏上演的日子。
现在魏家班可厉害坏了。
自从他们因为积润驿李家客舍和谢直、杜甫相识之后,又因为夜审杨七的时候帮了个忙,这算是正式进了谢直的法眼,班主魏三也是个明白事的人,帮完了忙啥报酬都没要,就向谢直提出了一个要求,想把谢三郎夜审杨七的故事改编成戏曲,谢直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却没有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
《夜审杨七》一经上演,顿时轰动洛阳城!
一来大唐的娱乐生活很是贫乏,要么听听琵琶要么看看歌舞什么的,正经的戏曲之类的演出,不是大型节日庆典根本见不着,纯粹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现在魏家班常驻洛阳城,两三天就上演一次,自然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二来,这是当时最轰动的案子,又是通-奸,又是陷害的,还有没有官身的少年郎挺身而出为他人洗脱冤屈,这种天理昭昭的桥段,最是百姓们喜闻乐见,尤其案件的最后,还是通过模拟“阎罗殿”的方式审问明白,更是给这出戏曲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愚夫愚妇听了,以为真有神鬼之力,贤人雅士听了,无不赞叹审案方式的精巧……这是什么四个字,雅俗共赏!
三来,天子李老三驻跸洛阳城,闲得无聊的时候也需要点娱乐啥的,也不知道怎么就听到了魏家班的名字,直接下令,叫了魏家班到宫中献艺,这回好了,天子都听过的戏,谁还不想听听,经此一事,让魏家班更是声名鹊起,等到每一次上演的时候,更是观者如堵!
环境、内容、助推,三位一体,魏家班想不火都难!
好在魏三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火热冲昏了头脑,在《夜审杨七》火爆洛阳城的第一时间就找了谢直,一顿感谢不说,还和谢直达成了协议,以后只要在谢三郎身边发生的事情,魏家班在争得了谢直同意的前提下,都可以把它改变为戏曲,魏三的原话说的明白,他们魏家班准备把谢直身边的案子都编演成戏曲,组成一个系列,名字特简单直白,《谢公案》!
谢直自然无可无不可,怎么着都行,不过要求魏三,编演出剧本之后,一定要让他看一眼,同意之后才能上演。
就这样,魏三和谢三郎接下了不解之缘,人家趁热打铁,第二出《谢公案》就是《登闻鼓》。
这出戏就更火了。
为啥
这出戏讲得谢直科考之前被员外郎李昂针对,在科举之中落榜,愤而敲响登闻鼓,最终推动了大唐科举改革!
对老百姓来说,登闻鼓是他们蒙冤之后最后一个发出自己声音的途径,在心目中有这特殊的意义,这出戏通过强笑登闻鼓的方式,一举扭转了谢直身边的局势,正是“善恶终有报”的具体体现,即便他们领略不了其中的深意,也是爱看!
对于普通士子来说,试卷糊名一事,彻底改变了科举行卷的风气,与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这出戏又是科举改革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便他们本身对戏曲没啥兴趣,难道对科举也没有兴趣吗自然要第一时间去了解一番才是。
就这样,魏家班的《登闻鼓》一炮而红,彻底确立了魏家班《谢公案》这个系列的格调。
经过这一次“蹭热度”的成功,魏三下定决心,一定要金宝谢三爷的大腿,甚至在谢直调任御史台的时候,魏三还有过担心,河南县尉这才俩月,三爷在这个任上破获的案子,还没来得及编演新戏呢,怎么就调任了呢,《西市斩赖三》多好的一个题材啊,刚编演,还没上呢,人家就成了监察御史了,别咱们再跟不上三爷的前进的脚步……
天可怜见,谢三爷还真给了他一个机会——组建儒家连锁,然后让魏家班去河阴县上演新戏,同时,也他们帮忙打听一下河阴县关于漕帮的相关消息,为了破获漕船被劫一案做准备。
三爷到底是啥目的,他魏三不管,魏三只知道,这是彻底上船的一个好机会!
他利用如今魏家班在江湖中的地方,大撒英雄帖,什么江湖人士、三教九流,全被他托付了一个遍,请他们帮忙。
果然,在魏三的帮助下,谢直果然摸到了漕帮何大龙的情况,这才有了后面乱石滩设伏的故事。
事后,谢直和魏三再次见面,拿钱出来感谢魏三以及他的那群江湖朋友的帮忙,魏三心有所求,哪里敢要两个推脱到了最后,谢直发话了,钱你拿着,不算谢礼,算经费,以后让你的那些江湖朋友,包括你们魏家班,随时打听着市面上的消息……
魏三求之不得啊!能帮着三爷打听消息,起码也是三爷门下的一条走狗了吧,嗯,编外的也好啊……说起来不好听,但是能够抱住了朝堂监察御史的大腿,多少人想干这件事还没机会呢!
就这样,在魏三有意奉承之下,和谢直的关系越扯越深,不但帮着谢直打听市面上的各种消息,还包下了儒家连锁的所有演出。
在这必须夸奖魏三一句,这绝对是个明白人,人家包下了儒家连锁的所有演出,绝对是一个神来之笔。
对于儒家来说,魏三包下了所有演出,不要钱,只收取客人的打赏,儒家不但不用掏出一文钱来,还可以省心省事地把演出场地交给魏三,通过每一天的种种演出,来提升儒家连锁对普通客商的吸引力。
对于魏家班以外的江湖人来说,能够到儒家连锁去演出,这可是身份的象征,他们一般也就是在南市、北市演出,本来也没啥固定的场所,所有收入,也都是客人的打赏而已,虽然到儒家演出也是如此,但是这两个地方的客人不一样啊,能住在儒家连锁的主儿,怎么也比南市、北市逛大街的闲汉有钱吧但凡是打赏,一出手就比他们平日里一个月的收入还多,这还能有啥不愿意的。
而且魏三最绝的地方,不但以“安排演出”的权力,彻底确立了他在这群江湖人之中的地位,还对江湖人进行“绩效考核”呢,想去儒家连锁演出,行啊,除了本身的技艺之外,你还给咱提供了啥消息提供多的,来得勤的,提供消息有价值的……优先安排!
要不说人家魏三常年混迹江湖,这小手段耍出来,绝对周全。
谢直给了他一个任务,一点权力,生生地让他给玩出花来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也就是有点小聪明而已,能够把权力和义务对等起来而已,之所以说他周全,就是人家把握尺寸的功夫实在是到家。
他不是借着这事确立了自己在江湖人之中的地位嘛,也算是获得了一份隐性的福利,要是一般人,咧嘴一笑,也就这么着了。
但是人家魏三没有,人家给魏家班立了规矩,不管以后魏家班上演什么新戏,只能在儒家积润驿!连演三场之后,无论儒家连锁开设了几家,魏家班就顺着驿路一路走下去、演下去,直到把儒家连锁酒店的所有客舍都演出完了,这才开始承接别的地方的演出。
这是啥
借着如今魏家班的名声,来为儒家连锁酒店招徕客源!
想听新戏,好啊,请到儒家来,别的地方没有!
这叫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