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代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晓梦鱼
“你认为汉王张政能统一天下”范增接连咳嗽了几声,表情很不舒服的样子问道。
“现在的汉国百业兴旺,粮食丰收,商贾遍布天下,这些都在一点儿点儿增强着汉国的实力,当汉王挥师走出汉国之时就是一统天下的开始。”刘植对张政很有信心。
“一统天下哪有那么容易。”范增懒得争辩,只是发出了自己的感慨。
这两年范增见识了太多的一个个大王的陨落,即便是强大如项羽,勇猛无比,诸侯臣服,想要一统天下也没有做到,项羽亲自分封的诸侯不是反叛,就是被别人给灭了,项羽追着刘邦猛打,每次看着刘邦马上就完蛋了,可刘邦却总是缓过气来。
刘植看着范增一副疲惫的样子,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坐在车上静静的思考,这是他
第二百零三章 雄心再起
范增问起了张政还懂医术,对于这个话题刘植还真有发言权,刘植经营的货物中有大部分是武器,他与汉国及其他诸侯国的士卒都有过接触,汉国士卒受伤后与他国不同的待遇给刘植的印象很深刻。
“汉王张政对手下的士兵很关心,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所以汉王专门成立了大汉谐和医院,对受伤的士卒进行救治。大汉谐和医院里大夫的治病方法有许多都是汉王教授的。手段与普通医者大为不同,不过效果确实很好。”刘植向范增介绍道。
“这样看来张政还是个仁厚之人,不知他那些医术是怎么学会的。”刘植将大汉谐和医院的医术说的那么高明,心中多少起了治疗自己病的心思,所以问得更加仔细。
“据说汉王张政被雷劈过,得到了神仙点化,创造出了许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汉王张政为什么那么神奇,刘植也解释不了。
“鬼神之说是不可信的。想来那些话是张政为了抬高自己的声望这样说罢了。”范增是聪明人,聪明人一般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神秘力量的存在。
“我亲眼见过大汉谐和医院治好了许多人,您的伤越来越严重了,不如咱们去汉国为您治疗。”刘植劝范增前往汉国,这样多少还有些希望。
“让我再想想。”范增没有马上答应,却也有了想去汉国的念头。
现在天下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不过张政的汉国与项羽的西楚关系还算可以,当初会盟项羽与张政就见过面,以后在巨鹿张政同项羽并肩作战过。张政虽然喊出了为义帝报仇,讨伐项羽的口号,最终两国也没有交战。因此两国的关系还不算太恶劣。
伤病的折磨越来越痛苦,范增最终决定还是到汉国走一趟。人总是如此,离死亡越远越容易说不怕死,如果死亡真在眼前便不敢轻易的说不怕死之类的话了。范增活了七十五年,现在恶疾缠身,对于生存下去的渴望更加强烈。
范增等人一点儿也不敢耽搁,马上启程直奔汉国,范增在路上仍不断尝试各种药物对伤病进行治疗,不但没有效果,范增的身体反而是越来越差了,每天都有一半的时间处于昏迷之中。范增的随从几乎已经绝望了,就这个状态,即便是赶到汉国也不见得能救回性命。
张政提前接到了范增要来的消息,已经命令大汉谐和医院的大夫作好准备,只要范增一到达马上开展救治。范增虽然是张政的对手,张政对这位老者还是很尊敬的。后世许多人都认为如果项羽不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话,最终夺取天下的没准会是霸王项羽。
焦急等待了很久,范增终于到了,张政亲自去迎接,此时范增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张政马上下令将范增送入大汉谐和医院进行治疗。
跟随范增的随从现在已经六神无主,范增昏迷没有人能作主,只能听从张政的安排,不过他们心中释然,张政倒不会加害范增,因为想要害死范增,只要不给范增治疗,范增也坚持不了几天。
进入大汉谐和医院,范增的随从感到无比的新奇,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地方有这么多的病人。有病不是应当请医生上门治疗吗他们见过的医馆药铺也只是管看病抓药,从来也不会留宿病人。
看着穿着白衣大白天的还蒙着脸的大夫,随从们更是担心。怀疑这里的大
第二百零四章 走错了地方
范增在大汉谐和医院治好了病,又动了成就一番事业的心思。
当初范增向项羽请辞回乡养老,实际上也是一时的气话,主要是为了表达对项羽的不信任和不听自己话的不满,没想到项羽马上就答应了范增的请辞要求,弄得范增骑虎难下,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而且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项羽对范增已经不在乎了。
范增感到自己这些年的功夫全都白费了。所以范增才满怀郁闷的心情准备真的回乡养老。由于心中的不快,引起了身体强烈的反应,范增身体中潜在的疾病全都爆发了。要不是谐和医院出手相救,范增的人生旅程也就走完了。
治好病范增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他真的是不甘心,自己努力了多年却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所以当看到张政的时候范增感觉自己还可以再赌一次,直言投靠张政的意思。
张政听完范增所言并没有马上接受,而是说道:“老先生如果愿意为汉国出力,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不过您最好再休息些日子,在汉国各处走走,了解一下汉国的情况。我所建立的汉国将与以往不同,不会有被分封的王侯,所有的人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劳也只是国家的一名官员,官员可以有涛天的富贵,却不可有自己的势力,财富能够传给子孙,权力却不能传给子孙。所以老先生要考虑好追随我是否值得。”
“汉王要实行秦国的郡县之法”范增听明白了张政的意思。以前王侯将相对于国王来说是有着很强的独立性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军队,只以朝贡的方式送给国王物资。一国的相国是不用天天跑到国王那里报道的,他们在自己的相府内办公,发布命令。不用事事向皇帝请示的。王侯将相的土地是可以传给子孙的。他们凭借实力成为国家的贵族,代代相传,权势通天,无人可以制约。只有到了秦始皇才开始消弱这些人的权力,才有通过任命官员治理地方的方式。
“汉国要慢慢完善秦国的郡县制度,但大的方向不会变,所有的人都要统一在国王的领导下,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力量为国为民办事。”张政觉得有些事还是要跟范增这样的老人说明白好。如今许多人的梦想还是通过努力获得几万户的封地,自己在封地上为所欲为,这种状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
“我已七十多岁的人了,想的只是要实现自己年青时的梦想,证明我的才能,至于权势、财富对我来说都不那么重要了,请汉王派人将我的家人接来蓟城,我余下的日子就跟着汉王干了。”范增这次是下了决心,想要让天下人看看,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范增是能够起到作用的。
话已经说的很明白,范增还愿意协助张政,张政当然很高兴的接受了。马上派出商队秘密接来了范增的家人,范增这样作一来是为了家人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向张政表明自己的决心。
范增加入了汉国,这令张政很有成就感,连范增这样的智者都追随了他,岂不是说张政身上也开始有了王霸之气。张政汉王当的劲头更足了,一边辛苦的处理着汉国的内部事物,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天下的形势。
&nb
第二百零五章 离水远点儿
武涉为说动张政准备了很久,上来就一大段话说的惊心动魄,好象张政不按他的话去做就离死不远了一样。
可张政最善长的是把天聊死,一句:“您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把气氛都给破坏了。
“大王此言何意”武涉有点儿蒙了,我说的对不对你给个话,怎么能说我迷路了。
“现在项羽与刘邦正在对峙,我与他们之间还隔着一个齐国。齐王韩信本来就是刘邦派出来从侧方攻击项羽的,你不去游说韩信,却跑到我这里白费功夫,岂不是走错了地方。”张政其实很想让他们先打,自己休息一会儿的。
“齐王韩信乃是刘邦所封,很受刘邦重用,韩信曾经投奔过楚营,却没有得到重用。我即便去了齐国也很难说动韩信。如果汉王能够表示支持霸王项羽,韩信受到您的压力才有可能背汉投楚。”武涉倒实话实说,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我与韩信刚打了一仗,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不想再动刀兵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斗争我不想参与,还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比较好。”张政觉得现在还没有到在项羽刘邦之间选边站的时候。
“既然如此在下告辞了,如有机会我再来拜会汉王。”武涉说完施礼准备离开。
张政却叫住了他说道:“先生从我这里离开接下来将会去齐国游说了吧如果齐王韩信不听您的劝告,楚国恐怕就要派兵攻齐了。你们要记住,韩信打仗最善于利用水,水淹废丘打败了章邯,背水而战打败了陈馀,所以你们要小心了,尽量不要与韩信在有水的地方交战。”
武涉的脸色有点儿不好看,楚国的每一步行动都在张政的意料之中,张政如果向韩信通报情况将对楚国很不利,幸好张政还有提醒楚国的意思,看来张政帮楚国的心思更强烈一点儿。只是武涉不明白张政为什么要未卜先知的让他们离水远点儿,这毕竟代表了张政的好意,于是武涉急忙说道:“多谢汉王提醒。”
武涉急匆匆的离开了汉国,表面上看这次出使没有任何成果,实际上武涉一点儿也不沮丧,他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在荥阳方向刘邦快坚持不住了,已经派出了使臣要与项羽和谈,如果当初不是亚父范增的反对,刘邦和项羽没准又成了一起喝酒的朋友。
环顾四周能对楚国形成威胁的只有齐王韩信了。项羽借着与刘邦局势缓和的机会,抽调出人马准备攻打韩信。
派武涉出使,主要是为了打探一下虚实,为接下来的进攻作准备。
武涉游说的目的主是在楚国攻击韩信之时让张政保持沉默,两不相帮,这样对楚军来说取胜的希望大增。现在张政明确表示不参与到刘邦和项羽的争斗之中,这对楚营来说有着巨大的好处。
武涉离开了汉国,直接就去齐国拜见韩信,武涉在韩信面前口吐莲花,说的天花乱坠,韩信却不为所动,韩信念刘邦对他的情意,不愿作出背叛刘帮的事。
武涉游说不成只好离开了齐国,接下来只有打了。
项羽派大将龙且率领十几万人马攻齐,韩信马上应战,双方在潍水边的高密相遇,隔着潍水摆开了战场,龙且位于潍水以东,韩信位于潍水以西。
“天助我也,水面宽阔的潍水本来可以成为韩信阻挡本将军的天然屏障。现在却河道干枯,连河底的沙石都露出来了。出征之时武涉还提醒我韩信最善于用水作战,让我离水远点儿,这次水没了,我看韩信还有什么可借力。”龙且在潍水河边望着对岸已经列好阵式的韩信大军哈哈大笑。
&nb
第二百零六章 将星陨落
龙且在潍水河边与韩信大战,在他感觉胜利在望之时,韩信命人扒开了潍水上游的堤坝,奔腾而下的大水将龙且十几万人马冲走了大半。
惊魂未定的龙且侥幸刚从水里爬上岸,韩信就命人乘机发动了反击,灌英的骑兵冲在了最前面。
擒贼擒王的道理谁都懂,灌英早就盯着龙且的动向,一过河冲着龙且杀了过去。
龙且也不是吃素的,他身为楚营的大司马,也是少有的勇将。见灌英杀了过来,顾不得浑身湿透,从护卫手中抢过一匹马的缰绳翻身跳上了马背。
“弟兄们,齐军狡诈,我们中了他们的计,现在只有冲过去挡住齐军冲锋的势头,才能给更多的人集结争取时间,让全军有活命的机会,不怕死的跟我冲过去,拦住敌人的骑兵。”龙且说完高举起了手中的长矛,他身后的一个侍从用力的挥动着代表统帅的大旗。
周围的楚军全都向着龙且这边靠拢过来。
“跟着我冲!”龙且见灌英离他越来越近,楚军已经没有时间结成阵式了,只好带头发起了冲锋。
龙且在楚军溃败之时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起一小队人马进行反冲锋倒让灌英有些吃惊。
但这个时候谁也不会退缩,后背留给敌人只有死路一条。
灌英大声呼喊着周围的士兵加快了冲击的速度,楚军和齐军冲撞在了一起。龙且和灌英在冲破了对方护卫的层层阻击后终于有了交手的机会。
信心满满的灌英遇到了一门心思拼命的龙且,在气势上竟然弱了一筹。龙且的长矛和灌英的大戟碰撞在了一起。灌英连人带戟被从马背上掀翻了下来。跟随龙且的楚军想冲上来取灌英的性命,却被灌英的侍卫拦下了。灌英连滚带爬的从地上起来,狼狈的爬上了一匹侍卫带过来的战马,此时龙且头也没有回继续向前冲去了。龙且想做的是冲透敌阵,让马匹缓一口气然后再发起冲锋,可眼前的齐军似乎没有尽头。
时间流逝,龙且感觉胯下马奔跑的速度在减慢,手中的长矛一次次的击退冲到眼前的敌人,手臂变得越来越沉重了。抬眼望去前后左右仍是黑压压的齐国士卒,跟随龙且冲锋的楚军越来越少,大部分人早已被齐军的人海所吞没。
突然龙且的马蹄踩到了具尸体,脚下一软,马身摇晃,奔跑的速度又降下了许多。在旁边虎视眈眈的齐军士卒抓住这个机会,向龙且扔出了套索。套索从龙且身边滑落,却套到了龙且座骑的脖子,龙且见势不妙,急忙抽出短剑,一下子砍断了绳索,就这么一耽搁龙且的马几乎停下来。
“机会来了,冲上去杀死他。”齐军大喊着手持长戈向龙且冲来,齐军的骑兵从已经没有了冲击力的龙且身边飞驰而过,镰刀一样的戈刃在龙且身上划开了一道口子。
龙且奋力将一个冲到自己身边的齐军士卒扎下马来,却无力防止齐军所有的攻击,龙且身上的伤口不断在增加,他所骑乘的战马更是伤痕累累,最后腿一软跌倒在了地上,正在专注于拼杀的龙且也被摔倒在了地上。龙且还没来得及爬起来,好几杆长矛已经穿透了龙且的身体。龙且不甘的抬起上身,却又无力的倒下了,经历了无数战阵的龙且今天却死在了乱军之中。
“龙且死了!龙且死了。”灌英立即派人将这消息传播了出去。本来就处于崩溃的楚军更是无心恋战,纷纷四散逃命,齐军发出胜利的吼声。
 
第二百零七章 全凭一张嘴
龙且战败的消息传回了楚营,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武涉提出了同刘邦议和,以便稳住局面的建议。
被众人一阵嘲讽后武涉提出自己愿意作项羽的代表,去找刘邦进行和谈。
听了武涉的话众人都不说话了,用同情的看白痴的目光望着武涉。
大家都知道刘邦派使臣来楚营求和被赶了回去之事刚过去不久,可以想到刘邦有多么愤怒,如果有机会肯定要报复,现在刘邦刚刚取得大胜就送上门去让刘邦打脸,不但面子上很难看,而且还有生命危险。
冒这么大的风险注定也不会有好结果,刘邦再傻也不会放过这次乘胜追击的机会。事情办不成,不能为霸王排忧解难,在项羽那里也讨不到任何好处。
“你可有把握”项羽仔细一想,现在如果能让刘邦休战和谈似乎是最好的结果,于是关心起和谈能不能成功的问题。
“我将尽力而为。”武涉虽然是靠嘴吃饭的,对刘邦还是有点儿了解的,刘邦如果耍起流氓来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荥阳的刘邦喜上眉梢,韩信在潍水取胜的消息让他已经高兴了好几天。韩信果然是用兵天才,在形势最困难的时刻终于给了刘邦一个惊喜,不枉刘邦力排众议拜韩信为大将,而后又升韩信为丞相。当然后边韩信想当齐王让刘邦不高兴这事先放一边。
这两年刘邦和项羽开打实在是太艰苦了,巴蜀和汉中的粮食和兵源已经耗尽,前线的士卒也已经疲惫不堪。所以刘邦不久前才有了停战和谈的想法,派到项羽那里的使臣却被范增给轰了回来。有范增在这和谈是不可能的了。幸好陈平巧施反间计,有情报显示范增已经回乡养老了。
“这老不死的最好死在半路上永远不回来。”刘邦想起范增恨的牙根直痒痒,从鸿门宴开始范增就多次想置刘邦于死地,刘邦命大活过来了,这个仇是不会忘记的。范增还足智多谋,现在刘邦的困境有很大的程度是范增给项羽出主意造成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