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代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晓梦鱼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为什么忙碌
蒯通通过战场上发现的蛛丝马迹觉得齐国的征粮队伍一再被抢,一定有汉国在后边搞鬼。他决定去一趟汉国,当面斥责张政的背信弃义行为。
“先生此去会不会有危险”韩信有点儿担心蒯通的安全,现在蒯通是韩信主要的谋士,韩信指望着他为自己出谋划策呢。韩信出身低微,没有几个追随他的人,如果失去了蒯通,能够为他出主意的人会更少。
“大王不必担心,别的不敢保证,但汉王张政肯定不是一个残暴的人,我此去肯定没有危险。这次前往汉国只是斥责汉王在背后搞小动作。汉王张政既然不敢大张旗鼓的和咱们对抗,说明他还是有所顾忌的。我过去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发现他们的行为,并且很生气,没准就可以吓住汉国。等熬过这一段时间我们再找张政算账。”蒯通对此行要达到目的还是很有信心的。
“先生保重。”韩信听了蒯通的话这才放了点儿心。
蒯通这次出行声势很浩大,车马随从一应俱全。高举着齐王使臣的旗号一路向汉国走来。
一进入汉国蒯通就感觉到了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氛围,汉国从百姓到官员都在紧张的忙碌着,似乎每日都有做不完的事情,离汉国都城蓟城越近这种感觉越强烈。
到了蓟城蒯通并没有急于去见张政,而是在驿站住了下来,他想在蓟城内走走,他很想知道现在汉国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第二天,蒯通换上了便服,只带了一个小童走出了驿站。来到蓟城的大街上蒯通的第一感觉是干净。现在各国的城池的样子都差不多,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旁边甚至都是人畜的粪便。蓟城的道路却大为不同。在主要街道上道路两旁都修了排水沟,路面铺上了石板或是青砖,蒯通估算光这么做工程就十分巨大。
街道之上干干净净,一看就是经常有人打扫的样子。车马行人在大路上络绎不绝,全都一付行色匆匆的样子。
看着街道上的人群蒯通不由想起来传说中汉王的爱好,这位汉王的爱好始终与众不同。爱好识字的美好,爱好各种奇花异草这事还好理解,汉王张政还有一个更为偏执的爱好他喜欢人口。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他都喜欢要。蒯通掌握的消息中就有汉国这几年收罗了秦朝的败兵,赵国因战乱背井离乡的百姓,还专门跑到彭城带回来一批被刘邦扔下的军队,当然还弄回来了刘邦的媳妇和女儿。知道这些对汉国人多就不奇怪了。
诸侯们虽然也知道人口也是资源,可现在处于战乱时期,大家都想得到精壮人口来扩充军队,对那些难民其实没有什么兴趣。蒯通想不明白的是既然张政弄来了那么多人口,为什么汉国人还是显得那么忙碌。
蒯通走的有点儿累了就在路边的一个小酒馆坐了下来,这些地方往往都是城市中信息最灵通的地方。
现在还没有到吃饭的时间酒馆内没多少人,小二见蒯通带着童子,衣着整齐自是不敢轻视,热情的请蒯通落座。为了便于搭话,蒯通要了一壶酒水一边喝一边和没有什么事情做的小二聊天。
“小二辛苦了,我看大家都很忙啊。”蒯通看着门外行色匆匆的人群说道。
“那是,在这蓟城之内就没什么闲人,我这也是没到吃饭的点儿才可以喘口气,一会儿又要忙得脚不粘地了。就这样老板也不给我涨工钱。”小二哀叹着命运的不公。
“蓟城这么多人,应该不缺干事的人,为什么还会如此”蒯通不知道蓟城的
第一百九十九章 仇人见面
小二告诉蒯通要向大王提建议将信投到信箱中就行了。
蒯通却不知道信箱是什么东西。
“信箱就是立在衙门口的大木箱,专门用来收取人们向外寄送的信。寄给大王的信是不收钱的,现在大家写信都用纸了,花不了几个钱就可以写一封信给大王,说说自己的想法,没准就会得到奖赏,只可惜会写字的人少,听衙门里的人说真正给大王写信的人并不多,为此大王还专门要求衙门鼓励大家写信呢。”小二开始了又一轮科普。
蒯通想这也可以算广开言路了,只是这汉王不听士人怎么说非要找百姓问主意,看来起不到什么作用。“你们如果有什么冤屈可以通过信箱向汉王哭诉啊。”蒯通觉得自己为百姓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与其向百姓问怎么治理国家,还不如利用信箱申冤。
“不管用的。大王早就说了,大王管大官,大官管小官,谁的事情谁办。有冤屈去申冤的地方,那些官就代表了大王,不用大王亲自出面的。大王对这些冤屈不能管,也管不完。”小二对于大王不管百姓的冤屈没什么意见。
蒯通不由摇了摇头,张政这个农民出身的大王还是没有水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收买人心的机会啊,张政不见得什么都管,只要管一两件冤案,就可以受到全国百姓的拥戴,马上好评如潮,而且还可以令手下的官员各个胆战心惊,生怕自己办的冤案传到大王那里,自己在官场的前途也就完了。
蒯通觉得自己在蓟城走走收获还是挺多的,汉王张政虽然在治国之道上还有许多欠缺却没有多少百姓反对他,要与这样的国家为敌是很困难的,蒯通决定回去劝韩信尽量与张政搞好关系。
结完账,出了酒馆,小童突然兴奋的对他说道。“先生,先生,我弄明白为什么这么多马车走过,路上却没有马粪了。”
“为什么”蒯通刚在也在奇怪,感觉大家都这么忙,张政也不会派人随时清理。
“原来是马屁股后边挂了个布兜,马拉的屎都到布兜子里了。”小童为自己的发现很骄傲。
“真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你要是在汉国肯定很有前途。”蒯通无奈的说道,他觉得自己的小童受了那个店小二的传染。
休息了一日,解除了身上的疲劳,蒯通已经精神饱满的作好了与张政辩论一番的准备。
正好这时张政也安排了接见蒯通的时间。
蒯通走进了在蓟城一片繁荣之中显得有点儿寒酸的汉王宫。
“蒯通,你还有脸来汉国。”蒯通刚一进门就被一声断喝吓了一跳。
蒯通被吓了一跳,循声望去却也认得,正是酒徒郦食其。蒯通心想:“这老家伙还没死,竟然跑到汉国来了,他在汉王的大殿中肯定是受到了汉王的重用,这事情有点儿难办。”
“原来先生在此,我们寻先生多日都没有寻到。”蒯通把郦食其说的负罪跑路一样。
郦食其见到蒯通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上次郦食其去游说齐王田广,韩信却突然发动进攻,如果不是跑的快早就变成人肉汤了,郦食其认为肯定是蒯通给韩信出的主意。郦食其转着头四处寻找东西真想过去揍蒯通一顿,“蒯通是不是你出的主意让韩信在我游说成功之后发动的进攻”郦食其愤怒的质问。
“能做决定的只有齐王,我只是从旁边参谋罢了。”虽然生死攸关,蒯通却也没有
第二百章 停战
蒯通劝韩信争做齐王的事,代表了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然后建立了郡县,用这种新的方式管理国家,在尝试三十多年后就失败了。因此更多的人认为秦始皇离经叛道,只有回到周朝时期的制度,有一个名义上的天子,其他人表面上对天子臣服外,各自掌管着封地的一切。周朝有着几百年的传承,后来者用他们的办法多半不会错。
只是张政作为穿越者知道历史发展的方向。刘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分封了几个异的王,最后大部分丢了命,好的结局也是被剥夺了权利,即便是刘邦亲自分封的刘氏子孙有实权的王,也都没有得到好下场的。从今以后天下已经不许有藐视皇权的力量存在。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张政才断言韩信一定会被蒯通害死。
“今后发生什么是齐国自己的事,我现在是来代表齐王谈汉国与齐国能否友好相处的问题的。”蒯通发现事有点儿被张政给带歪了,马上将话题转了回来。
“我们只是想给齐王提个醒,如果最后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之前所做的一切将毫无用处。至于齐国和汉国的关系我们倒可以坐下来慢慢谈,两国不作互相伤害的行为也不是不可能的。”张政不着急离间刘邦与韩信的关系,一旦猜忌的种子埋下,早晚会生根发芽的。
“我们双方减少在齐国与汉国边界的军队,你们不再支持齐国境内的劫匪如何”蒯通本来想通过警告张政来让汉国退缩,没想到一上来就乱了阵脚,现在韩信与刘邦的关系必然先解决,不然韩信被夺了权,跟随韩信最紧的蒯通真的就没好下场了。所以他向张政提出了各退一步的想法。
“双方减少边境军队可以考虑,至于齐国境内的劫匪,我想齐王如果减少地主们的负担,也没有谁会真的要找齐王拼命。”张政一副十分关心齐王韩信的样子。
“我想齐王会认可汉王的想法的。”现在齐国一时半会收拾不了汉国,先改变两国的敌对状态对齐国还是有利的。至于征粮,少征一点儿比征不上来要强,蒯通觉得需要赶紧劝韩信掌控齐国的军队,然后自保才是最为要紧的。
蒯通返回了齐国,他的汉国之行还是有成果的,使得齐国与汉国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齐国国内的局势也稳定了许多,韩信得以派出多的军队前往齐楚边境,为刘邦减轻压力。
此时在荥阳的刘邦子过的十分艰难,他虽然稳住了防线,没有让项羽的步步进bi)得逞,实际上刘邦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关中的可战之兵都被抽调过来了。关中地区的百姓饿着肚子将仅有的粮食送上了前线,再打下去,刘邦将处于无粮食无兵的地步。
“我手下这么多谋臣就没有给我出一条战胜项羽的计谋”刘邦在大上自言自语。
大上谋臣们的脸色都十分不好看,作为谋臣的大多是聪明人,聪明人多多少少的会有点儿自恋,总觉得自己能够拯救世界,到头来却一个象样的主意都想不出来。
谋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以前的牛吹的都很大,现在再不出主意那就真没脸呆在这里了。
急中生智,有谋臣出班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大王您可以复立六国国王的后裔为王,这样天下人都会景仰您的恩德而归顺您,天下的兵马都归您所用。打败项羽的子就不远了。”
其他的谋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可这个主意。
&
第二百零一章 离间
战乱不断的天下和谈竟然成了主旋律,刘邦的使臣带着贵重的礼物,来到项羽的军营,低声下气的向项羽请求如果项羽愿意和谈,刘邦马上将军队后撤,两国以鸿沟为界,实现停战。
项羽听了十分高兴,攻打多日没有打下来的地方就要拿到手,更为重要的是刘邦认怂了,终于把刘邦这个老对手打服了,项羽感到很有成就感。项羽马上就要应允使臣的请求。
“大王不可,刘邦派人来求和不过是缓兵之计,这个时候放过他,等到缓过劲来刘邦定然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大王后悔都来不及了。”亚父范增当即站出来表示反对。
“来人,将刘邦的使臣给我轰了出去。”不等项羽表态范增就下令把刘邦派来和谈的使臣赶出去。项羽站在那里不知说什么是好。
使臣狼狈不堪的跑回荥阳见刘邦,一五一十的将经过讲给刘邦听。
刘邦不由一声叹息:“那范增果然老奸巨猾,想缓口气还被他识破了。”
“大王我有办法除掉范增。”这时陈平对刘邦说道。
在场的谋臣们对陈平的说法嗤之以鼻。范增在项羽的营中呆的好好的,你就有办法除掉范增。
陈平虽然很聪明,但他的人缘在刘邦这里十分不好。首先陈平年青而且长得很帅,到哪里都要吸引更多的人的目光,这令自视清高的谋臣们很不服气。其次陈平的名声很不好,正是因为陈平长的帅才传出来陈平与他嫂子有暧昧关系,气的他哥哥将嫂子休了。另外陈平还曾经在项羽那里干过,许多人对陈平并不信任。
还好刘邦发扬了一贯的听人劝的作风,让陈平说说他的办法。
“想要除掉范增大王得先给我四万金。”陈平不紧不慢的说道。
“四万金,你穷疯了吧。”旁边的谋臣不干了,大家跟随了刘邦这么多年也没弄到多少钱,陈平张口就要四万金,这要是用车拉也可以排成长长的一个车队。
刘邦制止了只会添乱不会出主意的谋臣,说道:“给你四万金,只要能除掉范增,砍掉项羽的一条臂膀花多少钱都值。要不然老窝都让人端了,我留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定然不负大王所托。”陈平毫不客气的收下了刘邦四万金。
“这样也行”谋臣们有点儿后悔,自己怎么没早同刘邦这样说话,没准那四万金就是自己的。
陈平向刘邦要四万金并不是想自己要,他拉着那四万金去了楚营的方向。
陈平用那四万金在楚营开始了贿赂活动。他对楚营将领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说亚父范增的坏话就有钱可拿。
范增在楚营之中说的好听点儿叫德高望重,说难听点儿就是嚣张跋扈。范增平常连项羽的话都不听,更不会把其他将领放在眼里。所以楚营将领对说范增坏话没有心理压力,有人编好了词不用自己动脑子,随口胡说出出心中的怨气还有钱拿,这种事情大家都愿意做。
没过多久楚营之中就有谣言传出来说:“在楚营中亚父范增的功劳最大,却没有机会裂土封王,亚父范增已经和刘邦联系好了。共同消灭项羽,然后分割项羽的土地,让范增在项羽的土地上称王。”这些话说的人多了自然也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项羽本来对范增就有所不满,如今更是起了疑心。
在这个时候陈平又加了一把伙,项羽派使臣到刘邦那里时,陈平故
第二百零二章 求医
这几年汉国境内建起了不少的作坊工厂,生产出来了大量的商品,带动了商业的发展,汉国的商人带着优质的商品走遍了天下。
这些商人有作做一些小买卖的,也有倒腾诸侯国急需的物资的。现在来送范增的就是张政派到楚营专门与项羽做生意的商人刘植。刘植的手中掌握着战车、兵器等项羽不可或缺的东西。虽然商人地位低下,可刘植却有张政派来的代表的意思。所以范增对刘植还是很尊重的。
刘植向范增表示了张政的招揽之意。范增却直接的拒绝了。范增感觉自己真的累了。
范增活了几十岁,本来觉得自己对一切已经看透,却赶上了秦末天下大乱,范增的精神振奋了起来,看出这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于是范增追随了项梁这个名将之后,然后又辅佐项羽,可以说混的是风生水起。
范增不是自夸如果没有自己随时在旁提醒,项羽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谁曾想因为楚营内的几句谣言项羽直接就让范增回家养老去了。这使得范增心灰意懒,觉得这天下没有什么可辅佐之人。
刘植没有强求范增去汉国,张政在布置任务时就讲过一切随缘。
看着范增少的可怜的几个随从和破破烂烂的马车,刘植决定亲自送范增一程,也算圆了相识一场的情份。
“刘植啊,你已经很有钱了,为什么还亲自跑出来做生意既危险又辛苦。”范增坐在刘植的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内,感觉好了很多,闲极无聊向刘植问道。
“我是为了天下的商人都过上好日子。”刘植的回话让范增很是吃惊,在范增看来商人是贱民,有道是无商不奸,商人都是囤积居奇,从中赚取差价,与骗子也没有什么区别,这种人怎么会有为其他人打算的可能。
刘植见范增一副不相信的神情,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全天下都认为商人地位低贱,只有汉王张政在汉国给了商人与其他人同等的地位,在汉国商人的财产不会被其他人随便侵犯,商人更不会无理由的被征调到战场上去送死,我们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过上比其他人好的生活。因为与楚国的生意我见到了汉王张政,汉王张政对我讲商人也应当对大王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商人自己的利益说话。而我就是可以代表商人同汉王张政说话的人。我的生意做的越大,在汉王张政那里说话就越有份量,当汉王统一天下之时,我就可以为天下商人说话,为他们争取权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