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哦,朱大人你是如何研究得出如此结论的?”张臬台好奇的问道。
“呵,这推断还是子厚你仔细梳理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啊?!呵呵,若是子厚你没有仔细梳理研究的话,是不是能得出这伙不足百人的倭寇将要持续北上数万里,去攻打我大明的紫禁城去啊。”张楚峰禁不住笑出声来,对朱平安一通奚落。
攻打紫禁城......白副使听闻了张楚峰的话,也禁不住被逗笑了。
“回臬台,下官仔细梳理研究了上虞登陆的这伙倭寇,发现了他们四个不同于其他倭寇的特点。第一,上虞登录之倭寇精锐强悍异常,远甚其他倭寇,其他倭寇虽然也厉害,但也没有见那伙倭寇有上虞倭寇这般精锐剽悍的,一百多人纵横我大明上千里,所过府县官兵多则两千余,少则五六百,莫有能抗者。第二,通过翻阅塘报等记录,下官发现上虞登陆之倭寇全是真倭,没有看到其中有假倭的记载。第三,上虞登陆之倭寇非以劫掠财物为目的,而是以交战为主要目的。他们自上虞登陆后一路流劫绍兴、昌化、淤潜、淳安、徽州、太平府等地,一路杀人放火、攻城拔寨,甚少抢劫财物,便是攻破府库,也多是付之一炬,相反,他们没到一县,没到一府,都会跟当地的官军打上一仗,即便能避开也不避开。下官总结梳理了一遍,这伙倭寇没有错过与沿途任何一个府县官兵交战的机会,一个例外也没有;第四,倭寇的行军路线与其他倭寇截然不同。一般倭寇都是在东南沿海登陆后,在沿海府县流劫作案,流窜数县,劫掠财物后便迅速扬帆远遁大海;可是上虞登陆之倭寇则不然,他们自上虞登陆后,并没有继续在沿海地区流窜犯案,而是西进深入内陆八百余里,深入内陆至徽州府、太平府一带,再度北向……自从我朝有倭患以来,还没有那起倭寇有如此匪夷劫掠路线。”朱平安对张楚峰的奚落视若无睹,波澜不惊的拱手向张臬台汇报道。
“子厚,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张楚峰打断了朱平安的话,不以为然道。
张臬台及白副使也都看向朱平安,有些不解。正如张楚峰所言,即便上虞登陆之倭寇有这些不同于其他倭寇的特点,可是又能说明什么呢。
“臬台大人,白大人、张大人,下官推断,这伙跨海远洋而来的倭寇之所以少而精悍,不以劫掠财物为目的,屡屡与各地官兵交战,乃是因为他们是倭国倭寇的精锐斥候前哨。目前,倭国正处于战乱,各地大名严重缺乏粮草钱财,他们对于我大明富饶的江南地区早就垂涎三尺了。倭国倭寇派他们前来刺探我大明兵力、战力、地形、地势情况,以便他日大举入寇!这伙倭寇自浙江上虞登陆以来,一路流窜绍兴、昌化、淤潜、淳安、徽州、太平府等地刺探,凡人材、物力、地形、兵力、战力靡不了然于胸中,及至日后倭国倭寇大举入寇时,我大明地形、兵力等虚实为彼所窥,诸位大人试想,到时,我等何以制之。”
朱平安目光扫视张臬台等人,拱着双手,向他们缓缓解释道。
“呵呵,朱大人不去写志怪话本可惜了。倭患自伪元时期,便已经开始了,断断续续持续至今,已有百年之久,我大明的地形兵力战力等情况,他们该了解的早就了解了,何须费尽周折再来刺探一遍。”张楚峰摇头道。
“张大人,非也。伪元以来,倭患仅局限于沿海个别地区,且蕞尔小患也,伪元及我朝严格管控地图,倭寇最多只了解靠近沿海的府县地形地势而已,内陆地形地势,他们无从了解。至于兵力、战力等情况他们更不可能了解了,兵力部署年年都有变动,战力更是千差万别,早些年间的兵力、战力、物力等情况早就不适用于今日了。”朱平安淡淡开口道。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呃......呵呵,朱大人言之有理,不过我大明有诸多匪徒参加倭寇者众,他们生于我大明,长于我大明,熟悉我大明地形地貌,倭寇有他们加入,何须何须费尽周折再来刺探一遍。”张楚峰怔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又想到了一个理由,继续摇头反驳道。
“张大人,我大明的匪徒加入的倭寇都是汪直、毛海峰做主的逆贼倭寇,这些倭寇不需要我大明地形、地势等部署,但是倭国倭寇不然,方才我说了,上虞登陆的倭寇都是真倭,未有假倭存在。另外,这些匪徒也尽是知道地形地貌而已,对于兵力、战力等情况,他们也无从得知。故而,倭国倭寇精挑细选了精锐倭寇,派他们为前哨,刺探我大明虚实。”朱平安早就猜到张楚峰要说这一点了,待他话音落后,便缓缓开口道。
“呃,呵呵,这也只是朱大人你个人一厢情愿的推测而已。其中不合常理之处,多矣。”张楚峰愣了数秒后,忽灵光一闪,继而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反驳道,“若是按照你的推测,他们是倭寇前哨斥候的话,那他们更不会去袭扰应天了。我应天陪都,城高池深,兵多将广,军械粮草充足,倭寇以不足百人之兵力前来袭扰,不啻于自杀。他们若是倭寇斥候前哨,怎么会自杀呢,倭国倭寇还等着他们传消息回去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呵呵,看你如何解释。张楚峰信心十足看着朱平安,等着朱平安出丑。
寒门崛起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我有军情紧急,可惜无人信(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在张楚峰胸有成竹、信心十足的目光中,朱平安微微笑着摇了摇头,“非也,张大人,正是因为他们是倭国倭寇的前哨斥候,他们才会来袭扰应天。首先,陪都应天是我大明江南的中枢,也是我大明江南最为富饶的明珠,上虞倭寇作为倭国倭寇前哨斥候,必然要来刺探应天虚实,为将来大举入寇做准备;其次,上虞倭寇作为前哨斥候,他们袭扰应天,目的不是攻下应天城池,而是刺探应天的虚实,窥视应天的兵力部署、战力及城防等情况,只要试探性袭扰一波,达到刺探目的便可,而一旦目的达到,他们就会逃遁,不需要在应天城下碰个粉身碎骨,如此的话,他们生存率就大大提高了,能够保留有生力量返回倭国复命。”
朱平安话音落后,张楚峰怔了数秒,然后用力的摇了摇头,“这些都是子厚你的主观臆断而已,包括上虞之倭寇是前哨斥候,也是你的主观臆断。”
朱平安正要开口,张楚峰便抢先诘问了,“子厚,你先不要急着反驳,我问你,你能保证这些倭寇就是倭国倭寇大举入寇前派遣的探子吗?”
朱平安闻言,顿时无语了,你这问题问的,我怎么能保证他们就是探子呢!即便我知道这伙倭寇就是倭国的探子,我也给你保证不了啊!
我要是能保证,那就有问题了!
朱平安扯了扯嘴角,“我不能保证。”
“那子厚你能保证上虞之倭寇一定会来袭扰应天吗?!”张楚峰追问道。
朱平安继续无语,淡淡道,“我不能保证。”
“你看嘛,你都不能保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一切都是子厚你的主观臆断,是你的猜测而已。”张楚峰微微笑了笑,下了一个结论。
“张大人,这不是主观臆断,也不是猜测,这是有根据的推测。”朱平安禁不住无语道。
“有区别吗?!都是些没影的事。”张楚峰顿时摇头笑了起来,然后一副前辈过来人的语气,对朱平安说教道,“子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者,非儿戏也,乃是国之大事,需要一千万个谨慎,岂可儿戏?!”
“张大人,正是因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平安才匆匆赶来上报,若倭寇袭扰应天,不管他们攻下还是没攻下应天城,都不啻于打了我大明的脸面,更严重的是,这也会深深的刺激当前日益汹涌的倭患,使得倭患更加严重!故而平安建议,在倭寇进犯应天的必经之地,以重兵重器设下埋伏,将这伙倭寇一网打尽,不给他们袭扰应天的机会!”
朱平安一脸严肃的说道,建议在倭寇前往应天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将倭寇一网打尽。
“呵呵,子厚你说的轻巧,以重兵重器设下埋伏......倭寇会不会乖乖听你的话前来袭扰应天,还是两说。退一万步,即便他们来袭扰应天。那子厚你知道倭寇袭扰应天,会走那条路吗?!你知道倭寇几时来吗?!这兴师动众的,要埋伏多久,三五天,还是十三五天,还是数月?!另外,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埋伏,需要的粮草辎重那可不是小数目!就为了你一个不靠谱的猜测,就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若是倭寇不来,那岂不白白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了吗!还会成为大家的笑柄!子厚,你说谁能付得起这个责任?!臬台大人吗?!”
张楚峰连续诘问道。
“张大人,兵事从来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消有七八成在握就足够值得一战了。”朱平安目视张楚峰,一脸认真的说道,“若是贻误战机,悔之莫及!”
接着,朱平安又努力解释了许久,但是然并卵,一腔口水付之东流,全都做了无用功,无论是张楚峰还是张臬台等人,都没有把朱平安的重大军情当回事。
对此,虽然朱平安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免不了失望不已。
不过,失望归失望,但不能放弃。
张臬台他们毕竟是文官,军事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对军情不够敏感、重视,也能理解。自己要尽快去兵部上报这则军情,想来兵部会重视的。
事不宜迟,要尽快去兵部报告才是。
朱平安在最后一次努力无果之后,向张臬台拱手请示道,“臬台大人,下官想要去兵部汇报。”
“咳咳,子厚,这则军情就没有必要报到兵部了吧。”张臬台听到朱平安说要报到兵部,禁不住咳嗽了一声,话只说了一半,后面半句“以免被人笑话”没有说出口。
“咳咳,就是子厚,这消息就没必要报到兵部了。”白副使同样的态度。
这时一旁的张楚峰眼睛转了下,嘴角扯出了一抹弧度,开口道,“子厚有心了,我倒是觉的报到兵部较为妥当,有则用之,无则亦无害嘛。所谓术业有专攻,兵部专职于兵事,对于子厚的这则军情,有不同理解也说不定。”
张楚峰之所以支持朱平安去兵部上报,目的是为了让朱平安在兵部出丑丢人。呵呵,这扯淡的军情,足见朱平安不称职于兵备团练,足见朱平安的无能,这日后也可以成为弹劾朱平安的一个理由把柄。所以,朱平安快些去兵部吧,知道的人越多,丢的人越大,把柄也就越大。
“嗯,也是,术业有专攻,或许兵部有不同理解也说不定。好吧,子厚有心了,去兵部报告倒也无妨,不过,我们提刑司衙门对这则军情意见不一致,尚未形成统一结论,还需再研究,这则军情不宜以我们衙门的名义呈报,还望子厚理解。”张臬台微微点了点头,对朱平安说道。
“下官明白,下官以个人名义呈报兵部。”朱平安点了点头,表态道。
张臬台点了点头。
“现在距离中午还有些时间,事不宜迟,子厚现在赶去兵部,兵部的大人们还能在午膳前研究一二。”张楚峰轻声提醒道。
“张大人所言极是。”朱平安点了点头,向张楚峰拱手道谢,然后张臬台等人告辞,马不停蹄赶往兵部。
寒门崛起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兵部集议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在朱平安前脚离开后,后面白副使露出一副蓦然想起的神情,扭头向一旁的张楚峰说道,“张大人,你方才让朱大人快些去兵部禀告紧急军情,我这会忽地想起来,今早臬台大人让你去请胡宗宪巡按过衙商议明年分巡道有关事宜,胡巡按不是回复说兵部今天上午函请了户部、江浙巡抚等有司以及一些将领集议兵事,他上午恐怕没有时间,改日再来衙门商议吗?这会他们应该正在兵部集议兵事来着,朱大人这会过去,不是......”
“哎呀,我怎么把这茬忘了。”张楚峰一副被提醒后忽然记起的模样,一拍大腿道。
什么忘了。
你是故意的吧......你记性在咱们衙门那是出了名的好,陈年烂谷子的小事你都记得清清楚楚,更何况这是今天早上的事,才过去不到一刻钟时间,你怎么可能会忘了,不过,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你说忘了就忘了吧,
白副使看了眼张楚峰,微微笑了笑,并没有揭破张楚峰蹩脚的谎言。
是的,白副使没有看错,张楚峰就是故意的。
刚才他催促朱平安快些去兵部禀告,就是想让朱平安赶在兵部集议结束前禀告这则滑天下之大稽的紧急军情,让集会的各衙门官员都听到朱平安的这则紧急军情,好让朱平安在一众官员面前丢一个大脸。
这么多衙门呢,今天朱平安丢了脸,明天就能传遍应天各大衙门,后天就能传遍应天官场......
张楚峰拍完大腿又笑了笑了,接着说道,“不过,这样也好着呢。兵部、户部、巡抚、巡按御史以及诸将集议兵事,定然事关倭患。子厚的那则紧急军情又事关上虞登陆之倭寇,正好可以趁集议之机集思广益一下子,也省的子厚多跑路了。所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就是这个道理。”
白副使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子厚推断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你们下去也都再研究研究。”张臬台端起茶杯,对白副使和张楚峰说道。
“呵呵,子厚的推断挺有意思的,下去我找时间研究研究......”白副使起身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拱手向张臬台告辞,端茶就是送客的意思,他这种官场老人又岂会不知。
“臬台大人,白大人,这还研究什么啊,子厚的推断太过离奇了,不到一百人的倭寇敢袭扰应天巨城,怎么可能呢,这根本就是一无稽之谈。”
张楚峰也跟着白副使起身向张臬台告辞,不过一边起身告辞,一边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在他眼中朱平安的推断没有一点可研究性,就是一个笑话。
待出了门,张楚峰问白副使道,“白大人,您下去还真要研究朱平安这离谱的推断啊?”
“对啊,不过,我要找时间研究,最近公务繁忙,怕是难以找到时间......”
白副使微微笑了笑。
“呵呵,那我也像白大人一样,‘找’时间研究吧......”张楚峰顿悟,笑了起来。
朱平安出了提刑按察使司衙门,一路马不停蹄赶往兵部衙门,到了兵部衙门翻身下马。
“朱大人,您来了。”值班的差役上次接待过朱平安,一眼就认出了朱平安,上前躬身问好。
“哦,你是张远。”朱平安几乎过目不忘,也认出了这位差役。
张远听到朱平安叫出了他的名字,一脸惊喜,“朱大人,小的的贱名你还记得呢,真是太荣幸了。”
“呵呵,上次有劳你引我拜见张尚书了,如何会不记得。”朱平安微微笑了笑,接着一脸严肃的说道,“张远,我今日有紧急军情上报张尚书,烦请你进去通禀。”
“朱大人,您言重了。您在客房稍候片刻,小的这就进去通禀。”张远应声道,顿了一下,接着又提醒朱平安道,“不过,尚书大人这会正跟户部的几位大人还有浙江巡抚李大人以及巡按御史胡大人,还有一些将军在集议兵事呢。小的也不知道尚书大人何时能接见朱大人您。”
“我省的。”朱平安点了点头,“有劳你进去通禀吧。”
张远应声进去通禀,临行前交代衙门其他差役领着朱平安去客房稍候。
朱平安随另一位差役前往客房等候,在路上向其问道,“方才张远所言,浙江巡抚李大人是?”
“回朱大人,浙江巡抚李大人名讳李天宠,是昨天方上任的。之前,李巡抚任徐州兵备副使,前段时间,李大人率兵在通州、如皋地区打退了好几拨倭寇,战绩卓著,圣上特升李大人为浙江巡抚,昨天上任的。”
差役解释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原来李天宠李大人是昨天上任的啊,自己桃花集练兵,消息滞后也正常。
李天宠李大人,朱平安虽然没见过,但是在现代,也知道这位李大人的大略事迹,这位李大人是位抗倭名将,是个好官,因为抗倭有功,一路晋升至浙江巡抚,不过可惜,本来可以在抗倭舞台上大展身手,但时运不济,历史上,他跟张经是难兄难弟,两人落到了同一个悲剧的下场......
一定要尽力改变这段历史,避免悲剧的发生。
能人干将越多。
倭患也能越早清除,沿海的老百姓也能越早一日过上安稳平定的日子。
张远进去通禀时,集议正在进行,张经还有些不悦,“本官不是交代,若无紧要之事,不得打扰吗?”
“大人息怒,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朱平安朱大人有要紧军情禀告,小的不敢耽误。”
张远慌忙解释道。
“哦,这样的话,那你做的很对。”张经点了点头,脸色好转,甚至还勉励了张远一句,接着对其交代道,“既是紧急军情,那你速速请朱大人前来。朱大人是知兵的,待报完紧急军情,正好也可以列席集议。”
“遵命。”张远领命。
很快,朱平安在张远的引领下,来到了集议的地方,通禀后,进入集议大厅。
寒门崛起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韬武略并雄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拜见张大人,见过诸位大人。”
朱平安进入集议所在的大厅后,拱手向应天兵部尚书张经及在场的所有官员拱手见礼,同时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下在座的官员。
在场的官员,除张经外共有十八人,从他们身上官服朴子来看,文官居多,武官相对少一些,其中文官共有十人,武官有共八人。
这十八位官员中有三位熟人,文官中的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武官中的魏国公以及临淮候,其中魏国公和临淮候两人还向自己微笑颔首示意。
在场的其余官员,朱平安都不认识,不过有两人给朱平安的印象很是深刻。一位是文官中坐在胡宗宪上首的官员,身着四品文官服,一张标准的国字脸正气四溢,正襟危坐,腰杆笔挺,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虽是文官却带一股行伍将领之气。朱平安心想,这位应该就是差役所说的浙江巡抚李天宠李大人吧,文官透武气,不愧是领过兵打过倭寇的。
其实,巡抚一职的出现,和总督一样,是历史的必然。当年洪武大帝以前做过元朝行省的丞相,深知行省丞相掌管行省军政大权,权利太大了,容易坐大,出现不臣之乱。为了防止地方官员职权过大,洪武大帝将行省丞相的权力拆分到三个平行机构,分别为掌军事的都指挥使司(正二品)、掌民政的布政使司(从二品)和掌刑狱的按察使司(正三品)。三司分立,分别统帅军政刑,互相抵牾,这样地方是不会坐大了,但是,三权分统,不利于处理地方上出现的重大突发事件。
比如,如今的倭患!
为了协调地方三司、统一事权,处理重大应急突发事件,巡抚一职也就出现了。巡抚掌管一省军政务大权,位在三司之上,在总督之下,是朝廷为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协调地方事务而由中央都察院派驻地方的高级官员。
当前,巡抚和总督都非常设官职,到了明末由于各种民乱等事由,设置的就多了,几乎成了常设机构。
李天宠之所以坐在胡宗宪上首,也很简单,李天宠是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胡宗宪浙江巡按御史,秩仅七品,李天宠在名义上是胡宗宪的上司,所以坐在上首。不过,虽然巡抚权力大于巡按,但实际上巡抚对巡按并无直接统辖权,反过来,巡按官职虽小,但有权弹劾纠举巡抚。
在武官中,也有一人给朱平安印象深刻,是坐在魏国公下首、临淮候上首的一位武将,四五十岁左右,也是一张标准的国字脸,长的虎背熊腰,身体壮硕的跟熊一样,将武官服撑的鼓鼓的,这才是武将嘛,他坐在瘦削的魏国公和肥硕的临淮候之间,让两人相形见绌。
“诸位,这位是浙江提醒按察使司佥事朱平安朱大人,也是知兵的。”张经简单的向众人介绍了一下朱平安,也给朱平安的简单介绍了一下在场众人。
大家好 我们公众 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 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 年末最后一次福利 请大家抓住机会 公众号
通过张经的介绍,朱平安知道了那两位印象深刻的官员身份。文官那人正是李天宠李大人,武官那人是俞大猷。
听得俞大猷的名字,朱平安不由肃然起敬。俞大猷可是和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他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赫赫,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不过,俞大猷时运不如戚继光,虽然他战功赫赫,但有一个黑锅体质,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这些,仍旧全力打击倭寇,这也更令人肃然起敬。
在场其余官员,有兵部的右侍郎史鹏飞、户部右侍郎段聪等两部官员以及几个京营的主将等人。
“朱平安是今年恩科状元,也是我们临淮候的侄婿。不仅文才出众,正如张大人所言,也是知兵的,武略不下其文才。”临淮候咸与荣焉的对身旁几位京营主将小声介绍道。
“嘿嘿,朱大人也是叫我伯父的,说起子厚文韬武略,那可真不假,前段时间,我们营兵变,就是子厚协助我们老哥俩平息的。”魏国公也来横插一杠子,对几位京营主将补充道,不让临淮候专美于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