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混蛋们,深入大明内陆就到此为止了,痛痛快快在这歙县杀个痛快,我们就转头北上!本将带你们去大明的‘上洛’应天,看看大明的上洛结不结实!”
锅岛直男扭头对一众倭寇大喊道。
“杀!杀!杀!”
“上洛!上洛!”
一众倭寇一个个激动的挥舞倭刀,恍若疯狂。
“杀!”
锅岛直男一挥倭寇,带着倭寇赶赴歙县的下一个村镇。
“歙县,歙......直男将军,松浦将军,杀不得,这里再杀不得了......”就在这时,一个曾经跟随过徐海劫掠大明的倭寇默念了两声歙县,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脸色蓦然大变,冷汗直流,连忙上前阻拦道。
“嗯?!”松浦三番郎止住脚步,一双眸子灼灼且疑惑的看向这位倭寇。
锅岛直男则是直接一手揪住这位倭寇的衣领,将他提离地面,一手按住倭刀,不耐烦的冷笑道,“杀不得?呵呵,龟田次郎,你竟然告诉本将杀不得?!本将连你都杀得,还杀不了大明的村夫村妇?!怎么着,你杀了几个明狗杀昏了头,竟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不成?!竟然敢阻拦起本将来了?!真以为本将不舍得杀你不成?!”
锅岛直男说着就一脸杀气腾腾提起了倭刀,吓的这个龟田次郎汗流浃背,话都说不出了。
“直男将军,稍安勿躁,龟田君曾跟随徐海多次劫掠大明,手上染满了大明百姓的鲜血,不是心慈手软之人。直男将军,念在龟田跟随你我一路出生入死的份上,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之后再杀他也不迟。”
关键时候,松浦三番郎伸手按住了锅岛直男握刀的手,对锅岛直男道。
“哼,看在三番郎的份上,龟田,本将给你一个解释的机会,若是说服不了本将,那你下辈子就长点记性,不要再阻拦本将了!”锅岛直男哼了一声,将龟田次郎丢在了地上。
“多谢松浦将军,多谢直男将军。”龟田次郎连连跪地磕头。
“说,为何阻止本将杀明狗?!”锅岛直男手按倭刀,不耐烦的问道。
“嗨,回将军,此地是歙县,所以杀不得。”龟田次郎嗨了一声回道。
“嗯?!因为是歙县,所以杀不得?呵呵,你这个理由......还是下辈子长长记性吧。”锅岛直男怒极而笑,提起倭刀向龟田次郎走了过去。
“歙县是徽王汪直的故乡。”龟田次郎连忙喊道。
“直男将军刀下留人!”松浦三番郎闻言,连忙喊道。
他喊得很及时,锅岛直男的刀就停在龟田次郎脖颈面前,不足一厘米。
“歙县是徽王汪直的故乡?”松浦三番郎和锅岛直男几乎同时惊讶出声。
“是的,我也是才想起来,我当初听徐海说过,徽王汪直的故乡就是徽州府歙县。汪直他之所以自称‘徽王’,就是因为他的故乡是徽州府歙县!”
龟田次郎连忙道。
“嗯,原来歙县是徽王汪直的故乡啊,看来,确实是不能在歙县乱杀了,若是误杀了汪直的故乡亲友,徽王汪直定然会记恨我等,若是给殿下凭白招惹了如此大敌,耽误了殿下的大计,我们就是万死也难逃此咎。”
松浦三番郎点了点头,对锅岛直男说道。
人的名树的影,锅岛直男听到此地是汪直的故乡,顿时严肃了起来,用力的点了点头,“吆西,三番郎言之有理。汪直不可等闲视之,不能为殿下招惹如此大敌。”继而对一众倭寇喊道,“混蛋们,封刀!北上!等出了歙县,再杀个痛快!”
“嗨!”
一众倭寇莫有敢违。
寒门崛起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火器化练兵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报,有最新塘报。”守门兵士将最新的塘报呈交到了朱平安手上。
朱平安打开塘报,大致浏览,这份塘报记载了多起倭患事件,在塘报第二面三分之二处找到了上虞倭寇的消息,昨日这伙倭寇自徽州绩溪县流劫徽州歙县,劫掠两个村子后,一夜急行军,突袭进入宁国府境旌德县。塘报还特别记载旌德县典史蔡尧佐厉兵秣马,集合各路兵马共计一千一百余人,从棺材铺购买了一口棺材,谓麾下众人道,“本官世代受朝廷大恩,世代受旌德父老供养,无以为报,今倭寇犯境,杀我父老百姓,蔡必誓死剿灭倭寇,若我功成,则此棺将盛满倭寇头颅,本官以倭寇头颅祭奠父老乡亲在天之灵;若我失败战死沙场,有劳你们就把我放在棺材里抬回来。”,言毕,令人一路抬着棺材,誓师出城剿灭倭寇。
塘报只是记载到蔡典史誓师出城,发出时,蔡典史尚未与倭寇交兵。
塘报对蔡典史剿倭持乐观态度,塘报分析之前那些县城剿倭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兵力不够多,都是三五百人剿倭,如今这伙倭寇只剩下不到一百二十人了,而蔡典史足足集合了一千一百多兵马,兵力是倭寇的十倍之多,另外蔡典史弓马娴熟,是武将世家,还有蔡典史抬棺出征,有必死之决心和剿倭之决心,所谓哀兵必胜,此一战蔡典史必能马到功成。
希望蔡典史能够马到功成......
朱平安合上塘报默默念了一句,不过心里面却是替蔡典史捏了一把汗。
无他!
这伙倭寇太强了。
若非精锐兵力,普通民壮以及卫所兵马,根本不是这伙倭寇的对手。
兵力优势......一般的兵力优势不足以剿灭这伙倭寇,绍兴府前后汇集两千余兵力剿倭都不能建功,反而损兵折将;虽然如今倭寇兵力只有一百一十多人了,但是倭寇本来也就一百五十人,折损的并不算多,而且大浪淘沙,剩下的这些倭寇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蔡典史这一千一百多兵力,并不足以对倭寇建立足够的优势。
所以,朱平安有些为蔡典史担心。
“砰,砰,砰......”
桃花集校场上,浙军已经开始实弹操练了,硝烟一片,刺鼻的火药味弥漫。
朱平安对浙军的练兵方向之一便是火器化。
如果说弩箭是古代战争的一大革命,那么火器对战争来说则是颠覆性的革命。
热兵器取代冷兵器是历史的必然,朱平安决定将这一步提前。
朱平安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自己对于冷兵器战争的理解和经验,相对于这个冷兵器时代而言,并不占多少优势,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名将,比如戚继光、俞大遒等人而言,自己其实远远比不上他们,不过若说热兵器战争,那戚继光、俞大遒他们,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时代,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就是几百年经验的优势。所以,无论是顺应时代发展还是扬长避短,朱平安肯定将浙军向火器化的道路上推进。
虽然这个年代的火器还很粗糙,还很不成熟,但相对冷兵器而言,还是占有巨大优势,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对火器的理解和适用,还不够而已。
首先,时间成本。培养一个合格的骑兵,没有两年左右时间,培养不出来;培养一个合格近战老兵,相对容易,但是也得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培养一个合格远程弓箭兵,比培养近战老兵容易,但也得三五个月;培养一个合格的火铳兵,时间成本就比较低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了。
其次,兵源成本。冷兵器时代,相对于热兵器时代而言,对兵源素质要求更高,身强体壮等等要求很高,毕竟冷兵器时代气力是战力的基础,你要是身体弱、力气小,那挥舞大刀长矛软弱无力,拉不开长弓,那你就是一个累赘。但是,在热兵器时代,你只要能拿得起枪,那就够了。
另外,续航成本。冷兵器战争,挥舞大刀长矛,没几个回合就气喘吁吁了,拉弓射箭相对续航强一些,但是在古代连射八箭就是合格的弓箭手,连射十二箭就是精锐的弓箭手,一般而言,一个弓箭手在一场持续若干时辰的战役射五十箭就差不多是极限了。可是火铳呢,它省力多了,装填火药几乎不费力,扣动扳机也不费力,只要火药充足,枪不炸膛,理论上他可以无限续航。
所以朱平安对浙军操练的重点就是火器。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的火铳、火炮真的是太粗糙了,火铳还是火绳枪,太落后了,朱平安虽然是古汉语文学专业文科生,不像理科生那样会造枪造炮,但是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了,毕竟来自现代,有几百年历史经验,对于改进这个时代的火器还是有一些想法的,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路。
比如说用燧石取代火绳、比如说在枪管增加膛线提高射击距离和精度等等。
有句名言说的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虽然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安装燧石,更不知道如何在枪管刻画膛线,但是自己可以提供这个划时代的思路了,通过能工巧匠、千百次试验,总能成功制作出来。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当然,也有不需要能工巧匠就能实现的思路。
比如说,提高火绳枪装填速度的一大划时代技巧——油纸火药包。将火药和弹头整一个用油纸包好,要装枪的时候把纸尾部用嘴撕开就可以使用,可以简单、快速装填火绳枪,避免士兵在激烈的战场上因为紧张、倏忽等因素装多或装少发射火药而造成射击故障和意外。这一技巧看似简单不起眼,但是按照历史发展,需要到17世纪左右才被人发明出来。
不过,现在就已经被朱平安提前发明了。朱平安也是在前两天发现浙军装填火药速度慢,还经常出现装多、装少导致意外发生的情况后,才想起了这个技巧。
现在浙军训练火铳,就是用的油纸火药包,速度足足提高了一倍不止。
这个技巧被朱平安列为了浙军绝密,严禁对敌外泄。
当然,朱平安也没有敝帚自珍,将这一发明技巧记在了密折中,上报给了嘉靖帝。只是,明军目前对火器重视程度不足,自己的建议并不一定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过,相信随着浙军成军,随着浙军建功立业,这一局面定会改变。
寒门崛起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扼腕长叹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如此时间又过了一日,在训练间隙,朱平安再一次收到了一份塘报。
朱平安展开塘报放眼浏览,然后禁不住扼腕一声叹息。
唉。
昨日塘报记载蔡典史领兵一千、抬棺出城剿倭,今日塘报已经有了此次剿倭的结果。
蔡典史所率领的一千一百多兵马,在与倭寇接战后,如羊群遭遇猛虎,瞬间崩溃,一千一百多兵马丢盔弃甲跑了一千多人,只有蔡典史同族八十人跟随蔡典史死战不退,最终蔡典史身中数刀而亡,同族八十人亦全部全部战死沙场。
倭寇此战也不是毫发无伤,蔡典史及全族共拼死了三名倭寇,重创了数人。
若我功成,则此棺将盛满倭寇头颅,本官以倭寇头颅祭奠父老乡亲在天之灵;若我失败战死沙场,有劳你们就把我放在棺材里抬回来......
蔡典史的誓言依旧在九天回荡。
蔡典史他没有辜负他的誓言,他言出必行,最终以身殉职,战死于沙场。
但是,可悲且讽刺的是,由于他麾下一千多兵马都溃逃了,没有人能够将他收敛于棺中抬回去;相反,塘报记载,倭酋敬佩蔡典史的武勇,令倭寇将蔡典史的尸身收敛在棺材中,抬到了旌德县城,放在了城外,供蔡典史家人安葬......
当然,倭寇也没有放过兵力空虚、惊慌失措、无人防守的旌德县城,自南门破城门而入,将县衙和县城的豪宅大院抢劫一空,最后还猖狂大笑着举起一根根火把将旌德县衙及附近民居全部付之一炬。
旌德县知县和县丞两人藏身于县衙粪桶之中躲过了倭寇和大火,捡回了一条命。
塘报最后记载,倭寇焚毁旌德县衙,在旌德县一通烧杀抢掠后,出现在了宁国府的泾县,劫掠了泾县的一个村镇。
倭寇出现在了泾县。
泾县?!
朱平安敏锐的神经瞬间被触动了一下,泾县,这个地方是在旌德县的北边啊。这个方向……朱平安微微挑了下眉,若有所思,蹲在地上,随手捡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起了地图。
朱平安将上虞登陆之倭寇自登陆以来,所劫掠过的地方,包括上虞、昌化县、於潜县、翕县、绩溪县、旌德县、泾县等全都按照地理位置标记了出来。说起画地图,估计这个时代还没有谁能超过朱平安,朱平安来自现代,现代地图不知道超过古代地图多少条街,整个中国的地图都在朱平安心中,江浙、安徽更是了然于胸。很快,地图就画好了,倭寇的行军轨迹顿时跃然纸上,清晰可视,一目了然。
从地图可以看出,倭寇自上虞登陆后,向北行止钱塘江边,开始了第一次转向,出乎意料的转向向西,深入内陆,一直向西深入到绩溪县,然后又出现了第二次转向。昨日倭寇自绩溪县劫掠旌德县,这个转向还不明显,现在倭寇出现在了泾县,这个转向从地图上看就很明显了,倭寇转向了,从向西变为向东了。
倭寇变向向北了。
倭寇怎么不继续向西深入内陆腹地了?为何转向向北了?
再往北哪些地方呢。
朱平安将北方的县府等行政区划一一填加在了地图上,宁国府往北是太平府,太平府下辖芜湖县、当涂县、繁昌县,太平府再往北可就是应天府了。
应天府?!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这伙倭寇总不会像历史上那群五十人的倭寇一样攻打陪都应天吧?!
不可能!
历史上倭寇攻打陪都应天的,就且只有那一次!应天可不是小县城,应天可是一座巨城,应天的守军可不像县城那样只有几百守兵,应天的守军足足有十来万呢。从这伙倭寇又是设伏又是突袭来看,他们也是有勇有谋,不会傻到自取灭亡的。
这伙倭寇最多北上至太平府就该转向了。朱平安推演了一番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就这样,朱平安一边训练浙军,一边密切关注倭寇的下一步动向。
如此又过了两日,朱平安又收到了一份塘报。
上一份塘报记载上虞登陆之倭寇入侵了泾县,这份塘报记载泾县知县丘时庸引兵八百追击倭寇于垾塘。倭寇在垾塘一通烧杀抢掠后,有恃无恐,并未离开,而是嚣张的休整,似乎专程等丘时庸引兵剿倭一样。丘时庸引兵杀来,倭寇以逸待劳,在垾塘交兵,一番厮杀,丘时庸兵马不敌倭寇,被倭寇杀的节节败退,死伤数百,丘时庸在心腹护卫下败退回县城。此一战倭寇几乎毫发无伤,只有数名倭寇受了些伤。
倭寇击溃丘时庸兵马后,在泾县一通烧杀抢掠,然后自泾县继续北上,目标直指南陵县。
南陵县知县胡光耀早在倭寇进入泾县就有所防范了,一边派人广求援军,向附近的建阳卫指挥缪印求援,向当涂县求援,向芜湖县求援,向太平府求援,一边派南陵县丞莫逞引兵三百坚守南陵县和泾县的分界山。这个分界山是南陵和泾县的分界山,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天然关隘。
莫逞带三百人守分界山,占据天险隘口,狙击一百倭寇,目标是不让倭寇通过分界山进入南陵县。
这一目标应该说不是很难,不需要与倭寇野战,只需要占据天险,守住关口,不让倭寇通过即可。
但是,可惜,莫县丞贪生怕死,在倭寇故技重施,腰挂泾县官兵的头颅,气势汹汹的来到关下作势攻关后,莫县丞看到倭寇腰间的那一个个头颅后,不由得两股战战,档间一股黄流不受控制的涌出,然后就一马当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丢下麾下兵马,撒腿跑路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莫县丞前脚跑路,后脚麾下的三百兵马也都跟着撒丫子跑路了。
瞬间,分界山就成了一座不设防的空关,脱光了,躺平了。
倭寇再一次,不费吹灰之力,不伤一兵一卒,就拿下来大明的一个关隘,顺利通过了分界山,顺利进入了南陵县境内。
寒门崛起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援军剿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朱平安在桃花集校场加紧练兵的时候,南陵县城已经陷入了人间地狱,一阵阵绝望的哭声,一声声临死前啼血的惨嚎,在南陵县城此起彼伏,街头上倭寇哈哈大笑着烧杀抢掠,无辜而可怜的百姓尸横遍街,鲜血染红了街道上的青石板。
由于防守分界山的莫县丞临阵脱逃致使倭寇顺利通过分界山进入南陵县境内,并一路追着莫县丞的屁股从南陵县城南门进入南陵县城内。倭寇一进南陵县城就开始杀人放火,将南陵县城变成了人间地狱。
“该死的莫胖子,本尊知道他无能,但是没想到他竟然无能到这种程度!临阵脱逃,致使倭寇如此轻易的就杀进城来!该死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本尊肩负重任,不能就在这里!”
南陵知县胡光耀得知莫县丞临阵脱逃、倭寇已经杀进城后,一边咬牙切齿的咒骂莫县丞,一边飞快的收拾金银细软、带上妻儿,拿着县印,在县衙差役的保护下,迅速从东城门逃离南陵县城。
胡知县之所以选择从南陵县城东门逃离,是因为他向建阳卫指挥缪印、当涂县知县、芜湖县知县及太平府知府求援时,约定的汇合地点就是东门。
从东门沿着官道跑,有大概率能遇到援兵,这样安全系数比从其他门跑高多了。
胡知县跑出东门大约一里多地就看到前面官道上锦旗招展、人喊马嘶,黑压压一千明军装扮兵马正在往这边而来。
“援军来了!”
胡知县看到来人装扮,心知是援军到了,顿时大喜不已。
“咳咳,都给本尊记住了,我们这不是弃城而逃,我们这是出城迎接援军来了,听明白了吗?!”
胡知县咳嗽了一声,扭头对身后的差役严肃道。
“明白。知县老爷带我们迎接援军来了。”差役们齐声道。
“善!”胡知县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快兵马就到了跟前,胡知县领人快步迎上前。
正如胡知县所想,来者正是援军,建阳卫指挥缪印带兵八百来援,当涂县县丞郭映郊领兵三百来援,芜湖县县丞陈一道引兵三百来援,太平府知事郭章领兵四百来援,合计援兵一千八百。
“诸位大人远道而来,不辞辛苦,救援我南陵县,耀不胜感激之至,特率衙僚前来迎接。”胡知县热情激动的拱手上前,向缪印、郭映郊等人表示感谢。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胡知县客气了,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剿灭倭寇,保境安民,本就是我等分内之事,况且这伙倭寇屡屡流窜作案,不剿灭他们于南陵,指不定他们下一步流窜到哪里遗害百姓呢!”
缪印等人翻身下马,拱手还礼,对胡知县出城两里相迎,不免有些感动。
不过,距离近了,缪印他们就发现不对劲了。
怎么胡知县还背着包袱?还有,那被差护着的家眷是怎么回事?!
胡知县出城迎接我们,还背着包袱,带着家眷?!
这哪是出城相迎啊,这分明是弃城而逃好不好?!
顿时,缪印等人不由抽了抽嘴角,不过,也没有拆穿胡知县。
毕竟官官相护嘛。
不过饶是如此,胡知县被缪印等人的眼神看的脸色通红。
由于倭寇就在南陵县城内,缪印等人也来不及过多寒暄,简单寒暄两句,几方话事人便根据职位高低及所带兵马人数统一了指挥,一致同意由建阳卫指挥缪印担当联军剿倭总指挥。
“胡知县务勿忧,诸位也请放心,城内倭寇已经不足百人,我等各兵足足有一千八百多人,区区蕞尔小倭,手到便能擒来。事不宜迟,诸位听我号令,盾兵上前,弓兵紧随其后,其余兵马注意随时冲锋陷阵,随本将进城剿倭!”
缪指挥对胡知县等人说了一句,然后大手一挥,对全体兵士下令道。
“剿倭!”
四方联军在缪指挥的指挥下,调整了阵形,向东门来抜。
人喊马嘶,锦旗招展,虽然队列不够整齐,但是声势浩大。
联军向着南陵县东门开拔,很快就到了东门外,正待进城,就听到东门洞传来一阵哭喊救命的声音,以及一通叽里呱啦的鬼叫声,接着就看到一群老百姓从城门洞仓惶往外逃,仿佛有死神在追一样,才跑出城门,看到外面联军,眼睛的希望还未亮起,就被身后一群月代头赤脚的倭寇追上了,挥舞着倭刀杀鸡宰狗一样将老百姓砍翻在地,哭喊救命声戛然而止。
一片血腥。
城外声势浩大的联军看到这一幕,被倭寇的凶残吓到了,一个个后脊背发凉,脚肚子哆嗦,还未交战,士气就已经弱了三分。
“瞧你们一个个怂样,怕什么,倭寇就这么点人,我们足足有一千八百多人,一人撒泡尿就能淹死他们,有什么好怕的。来人呢,取我宝雕弓来,本将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百步穿杨!”缪指挥一声大喝,扭头臭骂了一顿,令人取弓箭,准备射死一个倭寇,好好鼓舞鼓舞众人士气。
猜你喜欢